《禪真逸史》第33回 計入香閨貽異寶 俠逢朔郡慶良緣:幽閨寂寞暗傷神,著雨嬌花力不勝。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禪真逸史》第33回 計入香閨貽異寶 俠逢朔郡慶良緣

禪真逸史

第33回 計入香閨貽異寶 俠逢朔郡慶良緣

詩曰:

幽閨寂寞暗傷神,著雨嬌花力不勝。

蘭麝繞廊通秘室,清芬滿座絕紅塵。

燈前眼角傳心事,月下心同得異珍。

百歲良緣從此定,何殊玉杵會雲英。

話說春香引張善相直入小姐臥房,到得房前,不敢進去,閃在簾子外探頭張望。

春香和小姐正在繡幾上撫牙牌消遣,小姐忽然抬頭,見簾外似一個人影移動,對春香道:「夜深之際,為何簾外似有人窺望?你去看來。」

春香丟了牙牌,往簾外一覷,假意失驚道:「呀!張官人何故在此?」

張善相道:「小生聞知小姐貴體不安,特來問候,就送羅帕在此。」

春香忙轉身笑道:「小姐,你道簾外的是誰?」

小姐道:「甚是奇怪,我聽得像一個男子聲音。」

春香道:「就是那東軒下有病的張官人。

他說聞知小姐玉體不安,特來問候,就送羅帕來還小姐。」

小姐道:「夜靜更深,他何由得至此處?你接了羅帕,好好地快打發他出去。」

春香道:「張官人特送帕兒來還,況且求之不得,今又為小姐染恙,竭誠而來,也是一片好心。

小姐無一言,就這等匆匆的打發他去,似覺拂情,太薄倖了也,連小姐款待他的意思都沒了。

依春香說,便見一面,有何妨礙!」小姐道:「既然如此,請他進來。」

春香隨出簾請張善相進房,向燈前深深作揖。

小姐答禮,分賓主而坐。

張善相躬身啟道:「小生聞小姐貴恙,如患在身,不避斧鉞,敬候起居。」

小姐道聲多謝,即教臘梅烹茶,春香侍立於側。

張善相仔細看那臥房,果然十分清趣,但見:

紗廚籠碧,幽幽檀麝襲入來;繡戶凝香,皎皎月華當戶自。

妝台無

半點塵埃,臥室有千般一精一潔。

雕花小几,膽瓶中丹桂一枝芳;素白羅淡

水墨點幾處梅花瘦。

博山爐觀音正面,翡翠屏寶鴨斜飛。

案頭列詩韻

錦箋,壁上掛清琴古畫。

牙牌慢撫,鴛鴦不刺剪刀用;書史勤觀,筆硯常

親鸞鏡掩。

正是:深閨那許閒人到,惟有蟾光透瑣窗。

張善相看了,頓覺精神開爽,滿室春生。

坐了一會,茶罷,燈下偷覷小姐玉容,更加秀麗。

張善相神魂飄蕩,再啟道:「小生不才,避難貴園,偶拾羅帕,感蒙夫人小姐錯愛,如至親一般看覷,恩同山嶽,將何為報?」

小姐含笑答道:「些須小惠,何以報為?」

張善相又帶笑低言道:「聞小姐玉體不安,小生驚惶無地,私祝神明,願以身代。

只求小姐身心安樂,小生雀躍不勝。」

小姐道:「賤軀不安,因惜花起早,愛月眠遲,感了些風露之氣。

今已稍可,敢勞垂顧。

昨宵遺帕,不意君收;尊恙已痊,合當擲還,深感大德。」

張善相謝道:「小姐分付,焉敢不從?香羅在此,小生敬納妝台,特申寸捆。」

遂袖中取出羅帕,雙手奉上。

小姐命春香接過來,收於拍內。

張善相道:「佳詞雅逸清新,非慧敏天成,不能道隻字。

小生自幼攻書,博覽古今,閱人多矣。

佳人世代不乏,如紂之妲己、桀之妹喜、周之褒姒、文公之南威、芒蘿之西子、臨邛之卓文君、班氏之曹大家、齊之莊姜、晉之驪姬、秦之蘇若蘭、趙一陽一台,其餘楚娃宋艷、趙女燕姬,不一而足,未更僕數。

然其間美色者未必有美才,美才者未必有美德。

求其德色雙絕、才情兼美如小姐者,百無一二,真絕代之嬌姿,傾城之名媛,所謂人眼平生未曾見者也。

小生何幸,得拜蘭閨,身親珠玉。

昨宵不寐,偶占俚語,敬和瑤詞,並求小姐斧削。

倘蒙不鄙,慨然指教,感佩非淺。」

說罷,袖中取出片紙奉將過來。

小姐命春香接了,展開香幾之上。

小姐舉目觀看,也是一首《卜算子》詞兒,和著前韻。

詞道:

閨怨寫幽窗,筆筆銀鈞勁。

詞調清新泣素秋,客況思鄉井。

荷美人憐,不只離鴻影。

惺惺從古惜惺惺,休怯鴛幃冷。

仲秋月夕,廣寧張善相題和。

小姐看罷,收於袖內。

時已更深,回顧眾婢,或坐或臥,或蹲或倚,盡皆睡著,只有春香立在桌側翻白眼,見那眼皮兒再也掙不起。

小姐看了微笑,對張善相低言道:「偶寫俚詞,蒙君雅和。

君今還是回家,還往他處逃避?視君才貌,必非池中之物,何不求取功名,以圖榮顯。」

張善相道:「承小姐美情,小生家在城中世德坊下,家祖張太公字完淳,年已八旬。

家君諱找,頗有萬貫資財,但未曾出身榮耀。

小生今因誤傷人命,懼禍斷不敢歸家。

某有結義密友二人,杜伏威、薛舉,總角之一交一 ,異姓骨肉。

三人立志,共圖王霸之業。

他二人已先到河南去了,我今欲去投他,博一個封妻蔭子。

若不衣錦,決不還鄉!」小姐道:「君已聘誰家之女為妻了?」

張善相道:「小生今年一十六歲,未曾聘妻。

蓋因小生立誓在前:若無才貌雙絕、官室門桅,決不成雙。

不是小生自誇,我乃文武全才,豈是尋常女子可配?小生上識天文,下知地理,讀孔孟諸子百家之書,一習一 六韜三略孫吳之法,力能舉鼎,術可驅神。

若無小姐這般人物,小生終身誓不娶妻。」

小姐聽罷,笑而不言。

張善相問道:「小姐亦曾受聘否?」

小姐道:「妾今年亦是一十六歲,未曾受聘。」

張善相驚道:「某與小姐同庚,且才貌相當,真乃天緣奇遇。

然小姐雖有名門宦族、公子王孫為聘,此輩惟知飲酒食肉、醉舞謳歌,那知惜玉憐香、風一流 博雅,可惜將小姐一生埋沒。

若不嫌貧賤,與小生結……」張善相說到「結」字,即閉口不言。

小姐聽了,不覺潸然淚下。

張善相見小姐下淚,勸慰道:「小生斗膽妄言,實出肺腑,望小姐莫責。」

小姐拭淚道:「君言雖未終,妾心豈不悟?蘇季子豈常貧賤者乎!但此事非妾所得專,自有父母一之 命,媒灼之言。

且郎君之言,亦難全信。」

張善相道:「小生並不會編謊,且說何處是脫空?」

小姐道:「其他亦是可信。

適所言力能舉鼎、術可驅神,二語恐未必然。」

張善相道:「小姐不信,請嘗試之。」

此時春香靠著桌兒也睡著了,張善相與小姐同出香閨,至薔薇架邊,天上月明如晝。

善相見傍有石鼓墩兒一個,約重千斤。

善相默念助力神咒,暗喝一聲:「疾!」將手舉那石墩,一如無物,離地四尺有餘。

小姐怕跌下來,忙道:「是了。」

張善相放下道:「若要驅神,恐驚了小姐,只喚一朵彩雲與小姐看便了。」

乃捻訣唸咒,喝聲:「疾!」只見月傍登時雲氣聚合,化成五色,鮮明可愛,如錦繡上托著明珠一般。

小姐看了大喜道:「君言非謬,妾已知之。

只是富貴之時,恐把妾身拋棄,別偕佳侶耳。」

張善相就對月跪下,盟誓道:「小生張善相,年一十六歲,某月某日生。

若榮貴之後,忘了段府琳瑛小姐恩倩,願死刀劍之下,葬於魚腹之中,永不得還鄉!」誓畢,亦挽小姐,請其盟誓。

小姐道:「君放手,妾自立誓便了。」

張善相不敢-皂,拱手而立。

小姐從容斂衽,向月萬福道:「妾段氏琳瑛,年一十六歲,某月某日生。

今夕星月之前,與張生善相期百年結髮,永效于飛。

苟有負心神明殛之!」誓畢,張善相欣喜不勝,便欲摟小姐之肩接唇。

小姐推開正色道:「今夕之誓,亦為君非凡品,妾終身有托耳,豈可作敗輪傷化之事!妾果如此,瀅女子也。

君亦何取於妾?妾異日何表於君?倘事不偕,妾願白首閨中,永不作他人之婦,一死以謝君耳。」

張善相道:「小姐如此用情,心堅金石,小生粉身不足以報。

囗月在上,如張生不得與段小姐同諧連理,成合巹之歡,亦願終身不娶,永作鰥夫!」小姐道:「雖如此說,妾與君皆是空言,將何物表情,為異日合巹之證?」

善相道:「小生逃難,並無一物。

敢借小姐香羅,各分其半。

小姐之詞,小生收執。

小生之詞,寫在那半幅上,小姐收執,何如?」

小姐道:「妾與君皆因此帕,得結同心,如此甚好。

妾更有一物,乃妾嬰兒時所弄,珍藏至今。

是玉人一雙,一作男形,一作女相,出自異域,其香無比,價值連城。

家君因征外國得來,見妾心愛,付妾珍藏。

今贈一與君,永為表證。」

張善相大喜,遂同進閨中,春香兀自未醒。

小姐出帕,剪為兩半,付張善相寫詞。

張善相磨得墨濃,剔起燈煤,寫那和的《卜算子》詞於帕上。

小姐開箱,取兩個玉人出來,有一尺長,異香滿室,果奇寶也。

張善相寫完,送與小姐。

小姐將自寫的香羅半幅,裹了女形的玉人,付與善相道:「只此一言,永無異說。

君功名成就,早早遣媒的向家君議此親事,切勿遲延,使妾有白頭之歎,作九泉怨悵之孤魂也。」

善相雙手接了,倒身拜謝,小姐亦答禮。

兩個相憐相惜,不覺漏下五鼓,將次雞鳴。

那春香驚將醒來,往下一塌,撲的一聲,把額角向桌沿上一磕,登時磕起個大塊來。

春香負疼,欲哭不得,欲笑不得。

小姐與張善相看了,俱各好笑。

小姐罵道:「這些賤人,這等好睡!快掌燈送張官人出去。」

春香去叫起臘梅來,臘梅骨都了嘴,只立著不做聲。

小姐叫:「快去生竹爐,烹茶來吃。」

臘梅方才走去生火。

張善相指著壁上掛的古琴道:「茶尚未熟,久聞小姐善此,請教一曲何如?」

小姐道:「久懶於此,恐亦生疏。」

張善相對春香道:「煩姐姐把琴桌兒移在月下,太湖石邊。」

春香只得移出天井中石邊,口裡道:「露冷颼颼的,做這等的事!」張善相將琴放在桌上,掇個小機兒,請小姐彈琴。

小姐道:「君亦諸此,請先教一曲。」

善相道:「小生寄指而已,何敢弄斧班門?然而將為引玉,豈憚拋磚。」

乃轉軫調弦,鼓《雉朝飛》一曲。

小姐道:「此乃無妻之曲,君何鼓之?今日正當鼓《關睢》一躁。」

張善相大喜,於是改弦為微音,鼓《關睢》十段:

一段王睢善匹,二段大鬧周、召,三段即物興人,四段舉德稱行,五

段風化天下,六段相與和鳴,七段禮正婚姻,八段德侔天地,九段配享宗

廟,十段睢鳩和樂。

共十段曲終。

張善相彈畢,請小姐彈。

小姐不得已,改弦為宮調,鼓《一陽一春》一曲,命春香將博山爐焚起一爐好香來彈。

一段氣轉洪鈞,二段一陽一和大地,三段三一陽一開泰,四段萬匯敷榮,五段

一江一 山秀麗,六段花柳爭妍,七段鶯歌燕舞,八段錦城春一色 ,九段帝裡和

風,十段青黃促駕,十一段春風舞雲,十二段綠戰紅酣,十三段留連芳

草。

共十三段曲終。

張善相傾聽之餘,自愧弗及,低聲道:「小姐指法一精一妙,音韻絕佳,但此秋氣似與一陽一春不合。

小姐能鼓《秋鴻》否?」

小姐道:「雖不盡善,當為君作之。」

於是改弦為姑洗清商之調,鼓《秋鴻》一曲。

臘梅傾茶來,小姐與張善相飲畢,乃鼓云:

一段凌雲渡一江一 ,二段知時賓秋,三段月明依渚,四段群呼相聚,五段

傍蘆而宿,六段知時悲秋,七段平沙晚落,八段延頸相依,九段蘆花夜月,

十段南思浦水,十一段北望關山,十二段顧影相吊,十三段衝入秋-,十

四段風急行斜,十五段寫破秋空,十六段遠落平沙,十七段驚霜叫月,十

八段知時報更,十九段爭蘆相咄,二十段群飛出渚,廿一段排雲出塞,廿

二段一舉萬里,廿三段列序橫空,廿四段銜蘆避戈,廿五段盤序相依,廿

六段情同友愛,廿七段雲中孤影,廿八段問信衡一陽一,廿九段萬里傳書,三

十段入雲避影,三十一段列陣驚寒,三十二段至南懷北,三十三段引陣沖

雲,三十四段知春出塞,三十五段天衢遠舉,三十六段聲斷楚雲。

小姐彈畢,張善相不住口的稱羨。

忽聞古寺鐘鳴,鄰雞三唱。

張善相道:「小生正欲請教指法,奈何天色將明,又聞小姐善於簫管,不知肯略略見教否?」

小姐道:「東方欲明,請教有日。

簫管之音聞於內閣,母親必加叱辱,此非今日所宜也。」

命紅蓮掌燈,同臘梅快送張官人出外,明夜再得請正。

張善相沒奈何,勢不可留,只得別了小姐,怏怏而出,心中好生留戀。

轉過了薔薇架,走至清暉堂。

紅蓮道:「這一回磕睡上來,身子睏倦覺冷,官人自出去,我等進去睡也。」

說罷,與臘梅關了角門兒,自進去了。

張善相獨自一個,如失魂的,淒涼寂寞。

就坐在堂中椅子上,思量:「小姐情濃意合,雖不能近身,而脂香粉色,領會已盡。

蒙賜玉人,異香撲鼻。

只聞說海外有香玉,實未曾見,果然有此等寶物,就如小姐一般,何日得共枕同衾,酬我心願?」

展轉躊躇,不覺頓足懊悔起來道:「我張思皇聰明了半世,這會兒恁般愚懦?適間小姐雖是假狠,甚覺情濃。

趁丫環們俱睡熟之時,把小姐緊緊摟住,便是太湖石邊寒冷,也說不得,那怕他叫喚起來。

失此機會,知道明夜何如?倘明夜再得進見,挨至五更,定行此法,不由小姐不從,休得差了主意。」

自言自語,在堂中不住的走過東走過西,心中好不能放下。

天色已明,忽聽得呀的一聲,門開處,見小丫頭翠翹,挾著一把笤帚出清暉堂來掃地,看見了善相,大驚道:「官人緣何起得這般早,怎生樣進來的?」

張善相道:「我薄衾單枕睡不著,故等不得天明起來,見這條廳門昨晚失關,信步走進來一看。」

正說間,聞得老夫人叫翠翹,張善相一溜煙跑出清暉堂,過了茶廳,由東廊至軒內坐了,取出那玉人來細看,實是碾得細巧,眉髮絲絲可數,臉兒如活的一般標緻得緊,果然非中國玉工所能造也。

看了一會道:「如此奇逢,豈可無題詠以記之?」

乃調《長相思》一闕云:

喜相逢,美相逢,羨入深沉繡閣中。

眉稍兩意濃。

彼心同,此

心同;見處更親合處空。

愁聞野寺鐘。

情意不盡,再成《南鄉子》一闕云:

何似久參商,昨夕桃源誤阮郎。

羅結同心,雙帶挽鴛鴦,贈個人兒

王有香。

夜短兩情長,並下瑤階拜月黃。

海誓山盟,牢記取分張,

坐對西風泣數行。

軒內亦有文房四寶,張善相取幅箋兒寫了,疊做個同心方勝兒,顛倒寫「鴛鴦」兩字在上,「只待春香姐出來,央他寄與小姐,看小姐如何答我,便知今夜的消息了。」

正癡癡裡望春香,不意倒是翠翹送漱水出來,說道:「老夫人叫官人梳洗了,請進清暉堂有話講。」

張善相心內狐疑,不知有什麼話說。

於是梳洗畢,緊藏了玉人羅帕,帶了箋兒,隨翠翹至堂中,老夫人已先在彼了。

原來翠翹掃地與張善相說話時,夫人聽得,叫進房中,問與誰說話,翠翹答是張官人,因茶廳門昨晚失關,故進來一看。

夫人聽了,心中大疑,忖道:「自東廊至此有許多門戶,難道都是失關的?況堂後就近著女兒臥房了,張生緣何到得此間?莫信直中直,須防仁不仁,做出些事來怎了?不如打發他離卻我門便是。」

因此請張善相進來相見。

禮畢,夫人道:「幸喜貴恙已痊,本欲再留數日,昨相公有家報回來,說朝廷欽差相公巡邊,因便歸家一省。

倘一時到來,難以迴避,即刻郎君可作速回府。

若欲遠行,當具盤費相贈。」

遂命雲娥捧出白銀十兩,「送與張官人聊為路費,莫嫌輕微。」

張善相聽說,如千刀刺心,又如啞子吃黃連,有苦說不出。

欲待承命,滿望著今日夜間完成好事,怎忍就去了,況不曾與小姐一別;欲不應允,夫人明明趕我起身,怎生延捱得?出於無奈,答道:「小子避難,偶人貴國,感夫人不行叱逐,又蒙調治,賤恙得愈。

此德此恩,粉身難報。

今早正欲拜辭夫人,往南訪一敝友,以圖後報。

適蒙見呼,即此告辭。

叨擾已多,心實不安,況賜腆儀,決不敢領。」

夫人道:「郎君不受薄禮,即是見怪老身,望勿推卻。」

張善相不敢再推,只得收下,拜了數拜,逕出園門。

心中思念小姐不得一面為別,怎忍得飄然而去?含淚慢慢地走著。

有詩為證:

花發妒狂風,濃雲蔽月宮。

鏡分銀燭冷,簪斷寶奩空。

楚館歌喉絕,一陽一台好夢終。

壁沉珠玉碎,水漲路途窮。

走不數箭之地,只聽得背後有人高叫:「張官人慢行且往,我小人有話相稟。」

張善相立住了腳看時,卻是段府管大門的孟老兒,向前問道:「老管家,有甚話說?」

孟老兒低聲附耳道:「春香說官人借了我外甥女兒一付梳掠,他要用的,如何將去了,那裡去另買?瞞著奶奶,特叫我來喚官人轉去一問,看看放在何處,好收抬。」

張善相道:「正是,拜別夫人忙了些個,失忘了還春香梳掠,當得奉還。」

孟老兒自去了。

張善相忙忙轉來,一面走著,心裡想道:「畢竟是那人有何言語,假以梳掠為名。

今番再見,必有發付小生之話。」

再說春香天明起來,去老夫人房中伺候。

正走間,聽得夫人在堂上打發張善相出門,心下大驚,展轉躊躇,沒做理會處。

急急跑到小姐房內道:「不好了!不知何故,夫人如此這般,打發張官人起身,出門去了。」

小姐慌道:「這等說,張郎已去,不曾與他一別。

可憐孤身落魄,一時催逼出門,不知何往。

你快去叫你娘舅,悄悄通知張官人,教他轉來,傳示他篤志功名,以圖姻事,不可有負昨夕之情。

說我不能出來一面了,如有歸鴻返北,便中寄個信音來,莫做了斷線的鷂子。」

春香領命,急急叫孟老兒追張善相轉來,自己立於門內等候。

不多時,張善相喘吁吁地走近前來,二人上前,攜手而哭。

張善相含淚道:「早上夫人發付我出門,不知是何緣故,一時如此催逼,無奈拜別而行。

適才孟老喚轉小生,小姐有何分付?」

春香道:「不要提起。

昨夜郎君回軒之後,小姐和衣睡了,倏忽間天色大明。

我勉強掙醒起來,去到老夫人處來,夫人已在堂上打發官人起身。

我聞知心如刀割,報與小姐知道。

小姐榜惶失措,不曾與官人一別,和我計議,叫我娘舅老盂請郎君轉來,託言失還了梳掠,以訴衷曲。

小姐道,郎君孤身落魄,行色匆匆,未曾稍盡微情。

恐夫人見疑,又不能出來一面,令賤妾傳示你,野店風霜,切宜自重,玉女羅帕,留作後日相見之證。

願郎君此去,前程萬里,早遂功名,永諧姻眷,不可負卻小姐一片至情。

若有鱗便,專候好音,誓不他適。

但不知郎君此一行,卻往何處去也?」

語未畢,淚隨言下。

張善相揮淚道:「小生蒙小姐和姐姐如此錯愛,死亦甘心。

小生此去,尋那兩個契友,共圖王霸之業,斷不小就功名。

倘得進步,必有音相報。

願小姐不負初心,永堅帕玉;姐姐休要棄舊憐新,和小生再諧連理。

但我今要見小姐一面,還可得見麼?」

春香道:「老夫人坐在堂前,誰敢5!官人進見?官人富貴了,切莫負卻小姐深恩,賤妾薄意;苟有變更,必然斷送小姐性命。」

張善相道:「小生若忘小姐和姐姐大恩,死於萬刃之下!」春香道:「君出此誓,足表真情,速去莫遲,慮人看破。」

張善相將箋兒遞與春香道:「乞寄與小姐,用伸鄙情。」

灑淚而別。

有詩為證:

本落難禁別思悲,晚風吹月上征衣。

一灣流水孤村遠,幾點歸鴉又夕暉。

不題春香含淚口覆小姐,且說張善相別了春香,心下悲切,珠淚偷彈,只得拽開腳步,取路前進。

一連行了數日,早到黃河地面。

當日天晚,投一客店安宿,正飲酒間,對座有三個客商,也在那裡吃飯。

一個道:「如今買賣做不得了,天下變亂,兵戈載道,糧稅愈重,盜賊日增,如何是好!」一個道:「變亂之事,何代無之?但未知何日太平,我等得不見兵革,方才歡慶。」

一個道:「目今新出那兩員年少大將,有萬夫不當之勇,部下數十員猛將,四五萬一精一兵,佔據延州、朔州、南安數郡,稱為正副元帥,四遠無人敢當。

小弟向日發些糧食過河,被他攔住,自分一死,不料那少年元帥寬宏大度,將我糧食只怞十分之三,又差軍士護送過河。

這樣好人,定成大事,非小可也!」張善相聽見,心下暗想:「莫非就是杜、薛二兄?我今正要尋他,不如問個端的,省得一路尋訪。」

當下便拱手問道:「尊客,這兩位少年將軍怎生模樣?是何處人氏?姓甚名誰?近日伺處住紮?」

那客人答道:「一路聽得人傳說,一個姓杜,頂平額闊,一個姓薛,大臉長軀,年紀俱不過二九,但不知他是甚名字,何處出身。

如今現在朔州屯兵。」

張善相道:「承教了。」

說罷安歇,一夜 喜不成寐。

次早算還了店錢,取路急投朔州郡來。

不數日到得城外,抬頭看,果然好座城池,城上追插旌旗,密佈鹿角。

張善相高叫開門。

城上軍士間了來竟,忙下城入帥府報知。

把門官傳報進去:「有姓張的故人叫門。」

薛舉道:「有甚姓張的故人,莫非張三弟來到?」

杜伏威道:「朱儉去久,未見回音,恐不是三弟。」

二人同出帥府,騎馬上城樓觀看。

張善相早已望見,高聲道:「杜、薛二兄,別來無恙?」

杜伏威、薛舉見了大喜道:「賢弟遠路風塵不易。」

令軍士李一匹駿騎,開門迎接。

三人並馬入城,同入帥府堂上,拂了塵土,相見已畢,敘問契闊之情。

杜伏威道:「自與賢弟分手,一路受盡艱辛,歷遍苦楚。

不期變生肘腋,身人囹圄。

上托林老爺法助,又賴諸賢併力,三弟福庇,倉猝起兵,連得數郡。

又叨薛二弟血戰之勞,戰無不克,攻無不取。

但寢食夢寐,無一刻不思賢弟。

今得相見,足慰平日郁想之懷。

林老爺好麼?」

薛舉道:「自別三弟來此,杜大哥相挈,連戰連捷。

智勇之土,歸附加水,兵一精一糧足,眼見得有幾分成事。

前特差將佐朱儉繼書禮拜謁林老爺問安,兼請賢弟同謀進取,為何不與朱儉同來?」

張善相道:「林老爺身體康健的。

小弟為一事逃難而來,未曾與甚朱儉相會。」

杜伏威忙問:「三弟有何事故?」

張善相將騎馬踏入,乘夜避入段府,花園得夢,夫人小姐相留事情,從頭備細說了。

杜伏威道:「騎馬試劍,是吾等分內之事,不足為過。

難得段宅夫人小姐如此相愛,實是因禍得福,天賜良緣。

旦夕間必為賢弟成就此親事。」

於是請查訥、繆公端諸將上堂相見,大排筵席慶賀,連日飲酒歡聚。

忽一日朱儉回來,逕入帥府參見。

薛舉道:「前差你去勾當,為何許久才回?」

朱儉道:「小人承元帥嚴命廣寧縣公幹,幸得一路無阻,先見林住持老爺,獻上書禮。

林老爺不勝歡喜,看書罷,問小人就回還是要往他處去,小人道還要進城去參見張太公喬梓,就請三相公同往朔州,與二位元帥共贊軍機。

林住持笑道,不必去了,莊中即請出張太公父子來相見,備說三相公走馬傷人,地方告在本縣,太公用錢捺案不行,暫於莊內躲避,三相公逃竄,不知去向。

張太公晝夜思念苦楚,淚眼不幹。

林老爺卜一神數,說道:在外平安,有因禍得福之喜。

太公略覺心寬。

留小人住了數日,方得拜別起行。

林老爺有回書在此,再三拜覆二位元帥。」

說罷,將書呈上。

杜伏威等三人一同看書,書云:

視汝書,已悉往事。

今聞連捷,又兼戮仇葬父,皆人子所當為之事,

可喜可喜!近者張郎,因馳馬誤傷人命,不知逃竄何方,以致構訟。

太公

父子,幾被縲紲。

賴錢神著力,暫爾寧貼。

吾料張郎必投汝處,可同贊軍

機,共拯黎庶,莫徒恃勇妄殺,以為愉快也。

只此至囑。

薛舉指著張善相問朱儉道:「這位將軍,誠庵你可曾認得麼?」

朱儉道:「小人正要動問,此位將軍卻是何人?未曾拜識。」

杜伏威笑道:「這位正是張三相公也。

誠庵未到,他已先來,所謂不期而會。」

朱儉大喜道:「張相公何不早言,只是袖手而笑?」

朱儉起身又拜。

張善相扶住道:「勞誠庵遠涉,失訝為罪。

老祖老父在林住持爺莊上,不得盡情,莫怪,莫怪!」朱儉道:「承元帥重委,何敢言勞!尊駕已到,亦不負小人走一遭也。」

眾皆歡喜,重設席慶賀。

忽探馬報:「武州郡刺史回龍秋用大將馮謙為前鋒,自為後隊,共起馬步軍兵二萬,戰將數十員,殺奔前來,速請元帥軍師調兵迎敵。」

杜伏威聚集大小將士商議。

查訥道:「田刺史為人,某所素知。

本貫河內人氏,托親韓長鸞之勢而得顯位,無才無德,不足介意。

但馮謙這廝,原是軍衛出身,不推驍勇過人,兼有奇幻之術。

若先得除此人,田龍秋自然喪膽。」

薛舉道:「古雲妖不勝德。

我等往往血戰,非圖利祿,不過除暴救民,為蒼生計也。

皇天-我,豈懼彼妖術?我明日出軍,務教大捷。」

張善相道:「敵兵遠來,利於速戰,宜堅守何如?」

杜伏威道:「三弟之言雖善,然今敵已臨城,若不接戰,是示怯也。

必須大殺一場,使彼膽落,則後無人敢正視朔州矣。」

計議未畢,馮謙軍馬已到,將城四面圍繞。

杜伏威道:「今日之戰,眾將誰敢任前鋒先出?」

只見一人攘臂向前,威風可畏,高聲叫道:「小將願為前部先鋒!」眾人看之,卻是繆一麟。

查的道:「公端為先鋒,允稱其職。」

就著薛元帥、曹汝豐為左右救護,率領一精一兵一萬,大開南門出戰。

馮謙見敵軍出城,號令眾軍退數箭之地,排開陣勢,鼓聲大振。

繆一麟一馬當先,高叫道:「我老爺招集義兵,上除暴虐,下救生靈。

爾等匹夫大膽攻城,是不知天命也!」對陣門旗開處,閃出一員大將,身騎劣馬,手舞大刀,正是馮謙。

怎生裝束?但見:

韜略深明志氣高,全憑法術善興妖。

護身鎧甲金星燦,嵌頂盔纓烈

火飄。

騎猛獸,執鋼刀,威風凜凜顯英豪。

袋中試取弓和箭,曾向圍場

奪錦標。

馮謙拍馬向前喝道:「無知潑賊,蠢爾狂徒!不知安分,敢據城叛亂。

天兵壓境,即刻化為齏粉,尚敢胡說!」繆一麟大怒,躍馬挺槍就刺。

馮謙舞刀,劈面砍來。

二人戰三十餘合,不分勝負。

曹汝豐看見馮謙刀法愈一精一,繆一麟槍法漸漸散亂,心下想道:「先鋒若有疏失,豈不大喪銳氣?」

便舞起大刀,拍馬殺出助戰。

馮謙接著一交一 鋒,並無懼怯。

三個鏖戰良久,馮謙虛砍一刀,帶轉馬便走,繆一麟、曹汝豐兩匹馬緊緊追來。

看看趕近,馮謙斜放大刀,取出寶雕弓,搭上翎毛箭,拽滿弓弦,回身一箭,卻好射著曹汝豐右臂。

曹汝豐棄刀於地,繆一主麟單馬救護回陣。

馮謙拍馬趕來,大叫:「潑賊體走!」將及陣門,側邊惱犯了一員年少英雄,騎著烏騅馬,手挺方天畫戟,大喝道:「逆賊慢來,薛爺在此!」馮謙撇了繆一麟,接住薛舉廝殺。

二人又戰五十餘合,馮謙架隔不住,橫拖大刀,撥馬而走。

薛舉、繆一麟招動大兵隨後掩來。

不上半里之地,只見馮謙除下兜鍪,披髮仗劍,口中暗念靈文,霎時間天昏地暗,日色無光,狂風大作。

風過處,只見無數的鬼兵,紅須赤髮,頭如車輪,身長丈八,腰扎虎皮,手執鐵棍,亂紛紛空中打將下來。

繆一麟心慌,也顧不得薛舉,放馬先自走了。

眾軍士被風刮得站身不住,大頭鬼又兇猛打下來,陣腳大亂,四散逃生。

薛舉見眾軍俱散,也帶轉馬頭,殺條血路而走。

後面馮謙率眾將蜂擁趕來。

薛舉見追兵甚急,回身接戰,圓睜虎眼,喊聲發雷,驟馬挺戟直衝入敵陣。

馮謙部下諸將一齊迎住。

薛舉手起一戟,刺一將於馬下。

兩下正奮力一交一 鋒,半空裡大頭鬼拿鐵棍又劈頭打來,薛舉急中省悟,忙念降魔咒,那大頭鬼隨風遠遠四散。

薛舉放膽大殺,力敵眾將,挑四將落馬。

馮謙慌了,暗射一冷箭,正中薛舉左膝。

薛舉帶箭回馬,馮謙與眾將來追,看看趕上,薛舉大喝一聲,轉身飛馬又衝過來,勢如猛虎,眾將不能抵當,紛紛倒退。

馮謙大怒,舞刀獨戰,一交一 手三合,被薛舉戟尖刺著袍袖,順手一拖,馮謙險些兒拖下馬來,幸得兩下用得力猛,將袍袖扯斷。

馮謙受那一驚,不敢戀戰,拍馬回陣。

薛舉緊緊追來,眾將要救馮謙,只得抵死迎住。

薛舉一枝畫戟,神出鬼沒,若舞梨花,遍身解數。

官軍看了,個個魂驚膽顫,都喝彩道:「這小將軍是楚霸王再出世也!」後薛舉至蜀,稱為西秦霸王,亦應眾官軍一時之識。

有詩為證:

薛舉英雄不可當,朔州今日賽當一陽一。

方天戟擺蚊龍尾,到處人稱小霸王。

薛舉正酣戰間,馮謙翻身殺回,戰夠多時,薛舉又挑一將下馬。

眾將心驚,正要走,忽然金鼓亂鳴,大隊官軍來到。

原來是田太守聞報眾將戰不下一個年少賊將,故親統大軍趕來,指麾軍馬,四面圍裹,欲擒薛舉。

薛舉抖擻神威,怒目挺戟,盤旋鏖戰。

田龍秋見薛舉手舞畫戟,諸將不能近身,急令放箭,四圍攢射。

薛舉見箭如飛蝗,忙除下兜鍪抵箭,右手持戟,迎著兵刃,敵軍殺近身的都被搠倒。

田龍秋愈怒,親執號旗,催督將士併力來攻,薛舉毫無懼怯。

正大戰間,喊聲又起,一彪人馬殺入重圍,勢不可當。

敵軍紛紛退避,薛舉乘勢殺出。

這是杜伏威見前軍敗回,薛舉單身衝突轉去,恐有疏失,急引一枝生力軍前來救應。

隨後張善相、繆一麟等又引一精一兵數千繼進,兩軍混戰,互相折損。

直至日色將沉,兩下收軍罷戰。

查訥接應入城,解甲休息飲酒。

繆一麟舉杯道:「薛元帥真天神也!敵將作法,我與諸軍皆退,元帥匹馬反殺進敵陣,如入無人之境,挑他名將十數員落馬,全身而返,今古之所罕見。

敬舉一杯。」

薛舉接杯道:「乃大元帥與諸君福庇,某何能之有?今日這一場廝殺,彼軍亦膽落矣!邪鬼無蹤,勇夫縮頸。

馮謙這廝,被我一戟刺中袍袖,幾乎墜馬,不意袖斷適去。

彼軍圍散數次,近身者刺死不計其數。

我左膝上中了一箭,拔出箭簇,猶覺微痛。

這會兒平復如舊矣。」

查訥道:「某聞三國趙雲在長阪坡救主,衝入曹兵重圍中,退而復進者數次,斬將奪旗,無人敢當,人稱虎將。

今日元帥大器不減子龍昔日之勇也!」薛舉道:「趙子龍吾何敢當?但不折銳氣為僥倖耳!」眾皆敬其不伐,於是合席慶賀。

薛舉吃得酩酊大醉,扶入帳中睡了不題。

再說官軍回寨,田龍秋點將,沒了十餘員,心中不樂。

諸將甚稱薛舉之勇,馮謙道:「賊將青年驍勇,果然難敵。

法術不能侵犯,或者彼亦能通法術。

今日可惜失計,不用得那毒龍妙法,放彼脫去。

明日一交一 兵,必須下毒手擒之。」

田龍秋道:「全仗將軍妙用,若擒得此人,勝斬數十員賊將。」

當晚不題。

次日,田龍秋、馮謙率大軍逼城搦戰,只見城上偃旗息鼓,寂無人聲,心中疑惑,不知是何計策。

正是:

雪隱鷺鷥飛始見,柳藏鸚鵡語方知。

畢竟兩下怎生一交一 戰,且聽下回分解——

亦凡公益圖書館掃校

分類:古典俠義小說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禪真逸史
第01回 高丞相直諫辟邪 林將軍急流勇退第02回 鍾愛兒圓慧出家 梁武帝金鑾聽講第03回 林長老除孽安民 丘縣尹薦賢禮釋第04回 妙相寺王妃祝壽 安平村苗二設謀第05回 大俠夜闌降盜賊 淫僧夢裡害相思第06回 說風情趙尼畫策 赴佛會賽玉中機第07回 繡閨禪室兩心通 淫婦奸僧雙願逐第08回 信婆唆沈全逃難 全友誼澹然直言第09回 害忠良守淨獻讒 逃災難澹然遇舊第10回 貪利工人生歹意 知恩店主犯官刑第11回 彌勒寺苗龍敘情 武平郡杜帥訪信第12回 都督巧計解僧頭 守淨狼心驗枕骨第13回 桂姐遺腹誕佳兒 長老借宿擒怪物第14回 得天書符救李秀 正夫綱義激沈全第15回 佞子妙相寺遭殃 奸黨風尾林中箭第16回 奪先鋒諸將鬥勇 定埋伏陳玉鏖兵第17回 古崤關啜守存孤 張老莊伏邪皈正第18回 梁武帝愎諫納降 虞天敏感妻死節第19回 司農忠憤大興兵 梁武幽囚甘餓死第20回 都督冥府指翁孫 阿丑書堂弄師父第21回 竊天書後園遣將 破妖術古剎誅邪第22回 張氏園中三義俠 隔塵溪畔二仙舟第23回 清虛境天主延賓 孟門山杜郎結義第24回 伏威計奪勝金姐 賢士教唆桑皮筋第25回 遭屈陷叔侄下獄 反囹圄俊傑報仇第26回 山徑逃蹤鋤禿惡 黃河訪故阻官兵第27回 計詐降薛舉破敵 圖霸業伏威求賢第28回 湯府丞中計敗兵 杜元帥納言正位第29回 軒轅廟蘇樸遭擒 延州府伏威遇弟第30回 沈蘭劫寨陷全軍 牛進迎街懲大惡第31回 報仇瀝血祭先靈 釋怨營墳安父骨第32回 張善相夢中配偶 段春香月下佳期第33回 計入香閨貽異寶 俠逢朔郡慶良緣第34回 善相破法斬馮謙 士開解圍推段帥第35回 元帥兵陷苦株灣 眾俠同心歸齊國第36回 雙玉人重逢合巹 三義俠衣錦還鄉第37回 羅默伽肆凶受戮 尹氏女盡節還魂第38回 土地爭位動陰兵 孽虎改邪皈釋教第39回 順天時三俠稱王 宴李諤諸賢逞法第40回 禪師坐化證菩提 三主雲遊成大道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