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禪真逸史》第19回 司農忠憤大興兵 梁武幽囚甘餓死:憤發捐軀報國恩,何期天不-忠貞。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禪真逸史》第19回 司農忠憤大興兵 梁武幽囚甘餓死

禪真逸史

第19回 司農忠憤大興兵 梁武幽囚甘餓死

詩曰:

憤發捐軀報國恩,何期天不-忠貞。

山河指日歸他姓,社稷須臾沒虜塵。

幽閉深宮愁莫識,節裁御膳渴難禁。

最憐一代興邦主,至死方知佛不靈。

話說傅司農奉旨發兵出戰侯景。

次日平明,全身披掛,手持長槍,坐下烏騅馬,率領先鋒施大用等,馬步羽林軍三萬,大開北門迎敵。

侯景見城裡有兵出敵,即退一箭之地,排成陣勢,立馬於門旗之下。

左首丁和,右首馬之俊,兩陣對圓。

傅妓亦排成陣勢,爭先出馬。

怎生打扮?有《鷓鴣天》為證:

金甲金盔襯錦袍,烏雅馬上騁英豪。

忠貞貫日三秋烈,壯氣如虹萬

丈高。

藏豹略,隱龍韜,赤心為主敢辭勞!只因不忍金匝壞,雙手

擎還歸聖朝。

傅岐大喝:「侯景逆賊何在?」

侯景縱馬出陣,應道:「你是何人,大膽罵陣?」

傅岐見侯景身軀魁偉,相貌堂堂,盔甲鮮明,聲音響亮,乃喝道:「看你一表非俗,受朝廷大恩,不思盡忠,反為叛賊。

今日天兵在此,快下馬投降,姑饒一死。」

侯景大笑道:「你等狂徒,不知天命。

主上佞佛,煙塵四起,百姓受其塗炭,西北有倒懸之危。

我今日應天順人,特來弔民伐罪,誅戮奸邪,神人共快。

速宜倒戈卸甲,迎接大軍入城,不失封侯之位。

倘或執迷,打破城池,玉石俱焚,悔之晚矣。」

傅岐大怒,回顧道:「誰人與我擒此逆賊?」

已見鸞鈴響處,先鋒施大用舞刀躍馬出陣,大喝道:「小將誅此狂賊。」

侯景更不打話,挺起長槍,直取施大用。

施大用將大桿刀劈面砍來。

兩個一來一往,殺至三十餘合,不分勝敗。

樊武瑞在陣前見施大用贏不得侯景,舞動渾鐵九節鋼鞭,拍馬夾攻。

那邊丁和見了,手持大斧,喝一聲,躍馬接住樊武瑞廝殺。

四員大將,奮勇鏖戰。

只聽得金鼓之一聲 震地,施大用陣後大亂,軍士奔走,卻原來是臨賀王正德,率領三萬餘軍,抄過城西。

傅岐首尾受敵,不能救應,只得單騎奔入城內。

臨賀王不追傅岐,催督三軍,抄施大用、樊武瑞陣後殺來,殺得梁兵七斷八續。

施大用見陣勢已亂,不敢戀戰,敗陣而走。

侯景不捨,奮勇趕來,施大用兜住馬,拈弓搭話,覷侯景來得漸近,一箭射來,正中侯景左腿。

侯景大怒,帶箭驟馬趕來。

施大用措手不及,被侯景一槍,刺於馬下。

樊武瑞見施大用敗走,也牽轉馬頭,奔回本陣。

丁和背後緊緊追趕,卻好兩個馬尾相連,樊武瑞回身,將鞭照頭劈下,丁和躲閃不迭,一鞭打傷左臂,丁和棄斧而走。

樊武瑞見兵勢已敗,不敢追襲,鳴金收軍進城。

背後侯景擁大軍壓來,勢如山倒。

樊武瑞只領得一半軍馬入城,將城門閉上,其餘盡被殺散,降者不計其數。

侯景大勝一陣,依舊將皇城四面困住,喊殺之一聲 ,震動天地。

卻說傅岐單騎進城入朝,到了金鑾殿上,喘息不定。

武帝驚道:「賢卿為何如此狼狽,莫非出兵不利麼?」

傅岐俯伏哭道:「臣力竭矣!被逆賊侯景,叛臣正德,前後夾攻,因此大敗。

施先鋒等不知下落。」

武帝道:「朕從早至今,日已過午,不退朝以待卿報捷,卻原來大敗而回。

此天亡我也。」

傅岐道:「臣初督軍出戰,施大用與侯景捨命廝殺,未見勝負。

樊武瑞奮勇助陣,那邊一少年將迎敵。

正廝殺之際,不期臨賀王領生力軍,從城西抄路殺來,將臣軍馬沖作兩截,鋒不可當,因此抵敵不住,臣只得退回。

施、樊二將陷在陣內,不知生死若何。」

武帝跌足道:「早不聽賢卿之言,以致今日眾寡不敵,非卿之罪,實朕之過也。

快打探施、樊二將消息,速來覆朕。」

只見飛騎來報,施大用陣亡,樊武瑞戰敗而回,俯伏午門待罪。

武帝教快宣進殿。

樊武瑞進得殿上,大哭道:「施先鋒被侯景所殺,軍馬三萬,折其大半。

非臣不肯盡力,奈彼眾我寡,勢不能當,以致大敗。」

武帝歎道:「此乃天敗,非人力所能支也。

朕今已年老,死不足惜,只是遺笑於後世,豈能無恨?目今賊勢猖獗,城內軍少,難以再戰。

勤王之師,一時未集,傅司農與卿等用心督軍守護,待朕靜思良計,以破此賊。

眾卿暫退。」

傅岐、樊武瑞和眾文武,俱辭帝出朝,分頭守城,不在話下。

卻說侯景殺敗羽林官軍,刺死施大用,軍威大振。

丁和打傷左臂,侯景著人抬入營中醫治,親督軍士晝夜攻城不息。

守城軍士因賞罰不明,糧食不繼,漸漸逃亡去了。

傅岐又在陣上吃了驚,回衙嘔血鬥余,臥床 不起。

梁武帝只在後殿彌陀閣上吃齋誦咒,看彌陀經、消災懺,拜斗禳星,以求佛力護-,觀音菩薩救苦,止望暗退敵兵,保安社稷,再無他計。

卻說朱異、張綰被武帝面辱一番,心懷慚忿。

當下見侯景布雲梯飛炮,攻城甚急,看來城已將陷,勢不可支,兩個私身計議。

朱異道:「即今賊勢浩大,國祥顛危,城破只在旦夕。

我兩個見機而作,守些什麼?不如令人出城暗通消息,獻了城門,迎接軍馬入內,庶不失富貴。

不然城破之日,不見得你我為侯景出力的好處,徒死無益。」

張綰道:「僕射主見極高,宜速為之。」

連晚寫下降書,差一個心腹健兒,裝做賣柴村民,夜半吊下城去,被侯景軍士捉住。

送入寨裡來。

健兒道:「小人是朱僕射差來見大王的,有機密大事相報。」

侯景見說,即教去了繩索,問:「朱僕射差你來,有甚話說?」

健兒在頭髮裡取書獻上。

侯景拆開看時,寫道:

君候起仁義之師,弔民伐罪,四海引領而望,孰不歸心?今城內兵

糧兩盡,惟賴傅岐籌畫守禦,又遭病劇不起。

君侯可於明日辰時,驅兵

大進,不佞開宣政門以迎大駕。

非為身謀,特救滿城生靈之命耳。

薰沐

恭候,切勿失期,以誤大事。

樞密院左司農朱異、司空張綰再拜。

侯景看罷大喜,重賞健兒。

分忖道:「拜上你主人,明早攻城,不可失約。

事成之後,不愁富貴。」

健兒叩頭謝賞,出得寨門,到原吊處,已有人在彼伺候,復吊上城來。

見了朱異、張綰,將侯景言語說了,二人一大喜。

次日平明,侯景號令眾軍,搖旗吶喊,金鼓震天,攻打宣政門甚緊。

只聽得城裡炮聲響處,城門大開,朱異、張綰驅家憧並本院軍士助力,迎接侯景軍馬入城。

侯景縱軍擄掠,放火殺人,滿城百姓,盡遭荼毒。

侯景率領猛士五百,逕入朝堂。

正殿上不見武帝,急搜太極殿中。

此時武帝盤膝坐於禪床 上,合掌念佛,見侯景來到,安坐不動。

侯景稽顙拜於殿下。

武帝道:「朕待卿不薄,何以至此?朕年已九十,視死如歸。

卿欲篡位,何不斬朕首去?」

侯景俯伏地上,不敢抬頭,汗流滿面。

連聲道:「臣該萬死。

今日臣起軍馬,非敢為叛,欲斬不忠負國之臣,以清殿陛,並無他意。」

武帝道:「賢卿如此忠孝,雖周公、伊尹,何以加焉。

朕年邁力衰,不能理政,得卿輔佐,實愜斯懷。」

侯景道:「臣暫告退,清理軍務。

明日早朝,再見陛下。」

說罷,叩頭退出朝門外來。

正走之間,御道上遇著朱異,帕頭象簡,身著朝衣,足穿朱履,見侯景來到,慌忙跪下道:「小臣失迎大王龍駕,伏乞寬有。」

侯景雙手扶起,笑道:「朱僕射不須如此。

孤與公總是朝廷大臣,何出此言,使孤含愧多矣。」

將土簇擁侯景,同入樞密院中。

堂上坐下,即出號令,救滅城中余火,禁止軍士剽掠,犯令者斬。

軍令遍示城中,稍得寧貼。

侯景又聚集滿朝文武,如有一人不到,梟首示眾。

文武官僚,畏懼侯景威勢,悉到樞密院中聽令。

侯景在眾官中看了一遍,問道:「司農卿傅岐怎麼不見?」

張綰道:「傅司農不知進退,抵拒大王,戰敗受驚。

今早大軍入城之際,病重身故。」

侯景呵呵大笑道:「卻便宜了這廝。

先鋒樊武瑞何在?」

朱異道:「想已逃竄,乞大王遣軍追獲,明正其罪。」

侯景道:「這廝乃網中之魚,無能鼠輩,何足介意。

你眾官在此,孤有一事和爾等商議,不知合眾論否。」

眾官齊躬身道:「願聽大王鈞旨。」

侯景道:「孤興兵到來,非有他意,只因主上重佛輕儒,朝政廢弛,境外於戈日競,盜賊蜂起,國家危在旦夕。

孤故不遠千里,欲除君側首惡,選諸太子中有才高德尊者,早正大位。

主上聽其修行自便。

眾官以為何如?」

朱異、張綰當先諂佞道:「大王之論極是,乃伊尹、霍光之舉,名正言順,大合人心,有何不可!」眾官也只得齊道:「隨大王主裁,誰敢不服。」

侯景又笑道:「孤欲除君側之奸,汝等以為何人?」

眾官面面相覷,不敢回答。

侯景正色道:「朱異、張綰,背主忘君,濫叨爵祿,賣國市恩,苟圖富貴,天地間第一罪人也。

此等奸臣,留之誤國。」

喝軍士將二人綁出,梟首示眾。

號令才出,只聽得一聲喊,將朱異、張綰簇下,綁出斬了。

須臾間兩顆首級獻上,眾官驚得股慄不安,俱面如土色。

侯景道:「諸君不必驚惶。

孤除此佞臣,以儆其餘,與眾官無預。」

當下大小公卿,盡皆散訖。

侯景暫於樞密院中住紮,聚集一班兒將官謀士商議。

丁和向前道:「主公今欲何如?」

侯景道:「孤自從征戰以來,千軍萬馬之中,槍刀密佈,劍戟如林,生死須臾,不以為懼。

今見蕭公,使人自懾,不敢仰視,豈非天威難犯?自今以後,不可再見之矣。」

丁和、王僧貴一齊道:「主公攻破京都,取天下已在反掌,何不殺了武帝,早正大位?」

侯景道:「孤有此心久矣。

奈武帝牙爪未除,須索緩緩圖之。」

眾人道:「主公所見甚明,臣等不及。」

自此之後,侯景將心腹親近之人,佈滿諸路,據守各處緊要關隘。

朝廷政務,皆自掌管,故舊大臣,黜退不用。

從正月至五月,將武帝幽囚於靜居殿中,撥四名親隨牙將看守。

凡富人侍衛,一概不許近前。

飲食衣服之類,亦各裁節,不能應用。

武帝每日暗暗垂淚,只是念佛以捱朝暮。

侯景擁甲士橫行街市,每出外,家家閉戶,為之罷市;入朝,百官俯伏以待。

武帝受盡淒涼,苦楚萬狀。

當下卻值太清三年五月十八丙辰日,武帝受餓數日了,早晚止吃得一碗糜粥,並無他物。

心下忿怒,只覺心隔飽脹,咳嗽不止,又無一個心腹之臣問候,亦無一個官人伏事。

武帝歎氣道:「朕當初多少英雄,赤手打成天下,身登九五,威傾朝野。

也只為孽海無邊,冤愆有報,故此皈依我佛,要目圓寂後,逕歸西方淨土極樂世界,蓮花化生。

誰想遭遇侯景逆賊,將朕幽閉在此,求衣不得衣,欲食不得食,歷盡艱難。

昔日英雄何在?想必天地有所不容,佛教亦無益也。」

說罷,淚如雨下,愈覺心頭飽悶,咳嗽喘息不止,倒在御床 上。

回頭問庖人道:「朕口甚渴,有蜜水可將一碗來暫解。」

庖人道:「宮中止有血水,焉有蜜水!陛下要止渴,只有一杯濁水在此。」

武帝道:「就是濁水,聊且將來解渴。」

庖人將半碗濁水,遞與武帝。

武帝喝了一口。

但覺穢氣觸鼻。

仔細看時,卻是半碗渾泥漿,內有兩頭蟲盤跳。

一時怒氣攻心將碗擲於地上,憤怒道:「一代帝王,卻被小人困辱!早知今日佛無靈,悔卻當初皈釋道。」

再欲說時,神氣昏聵,口已含糊,舌頭短縮,不能言語,但道「荷……荷……荷……」,遂氣絕而崩。

可憐立國英雄,餓死於台城之靜居殿中。

有詩》證:

梁君崇釋斥儒風。

豈料身空國亦空。

作傀已無君與父,又何執法責臣忠?後賢又有詩歎曰:

干戈四境尚談經,國破家亡佛不靈。

覆轍滿前殊未警,浮屠猶自插青冥。

當下庖人傳出外來,言聖駕已崩。

侯景聞知,一面委官整理喪事,親率群臣入殿,奉太子世贊即位,是為太宗簡文皇帝。

改號大寶元年,加侯景為相國,封二十郡。

侯景心下不足,自稱漢王。

自此朝政皆屬漢王所掌,文武百官,凡事先稟過漢王,然後奏知文帝。

臨賀王正德見侯景奉太子即位,心下大怒,聚集眾文武商議道:「叵奈侯景這賊,將書激朕起兵,原說誅戮主上,事成之後,朕登大寶,共享富貴。

不期逆賊破城以來,不得一面,今又立世贊即帝位,全不是起兵初意。

朕被其所賣,甚為可惱。

不諱此賊,何以洩忿!但恐眾寡不敵,眾卿有何妙策?」

長史華一經道:「昔日侯景致書陛下,臣己諫阻,莫墮其術中,陛下不聽,以致今日。

此賊不久必篡大位。

臣聞鄱一陽一王賢能英武,有一精一兵數萬,謀臣極多。

陛下何不修密書,連合鄱一陽一王,兩下起兵,共誅國賊,何愁大事不濟?」

臨賀王大喜道:「卿言甚善,朕當從之,逆賊合當授首。」

於是修成密書,差心腹都尉羊琰賈書送至鄱一陽一王處,暗合連兵,以剿叛逆。

羊琰藏書發內,逕出南門。

行不數里,只見前面一簇人馬,遠遠行來。

羊琰立定看時,乃是漢王侯景,帶著數百軍士,吆喝而前。

羊琰路次難避,終是心虛,慌張不定,急閃入路口庵院中迴避。

侯景坐在馬上,遠遠看見一個將士探頭張望,行步愴惶,心下疑惑。

正欲查問,只見閃入庵中去了。

即著軍士喚出來看,卻是羊琰,跪於馬前,面色變異。

侯景問道:「汝為何事慌張如此?」

羊琰戰慄不能答應。

侯景笑道:「必有奸謀。」

令軍士搜檢,發內搜出書來,呈上漢王。

侯景拆開看時,書云:

叛賊侯景,凶狡奸偽,欲圖篡逆,反以弟為奇貨。

初誘合兵,以除君

側之惡,不期城破之後,幽上於靜居殿中,絕其飲食,餓死台城。

此賊懷

不良 之心久矣,終必篡位。

今特致書於賢王,求起一旅之師,共誅逆賊,

碎一屍一滅族,以祭先靈。

乞兄早正大位,副兆民之望,國家幸甚,天下幸

甚。

侯景看罷大怒,雙手加額道:「感皇天庇-,得獲奸謀,不然孤三族皆休矣。」

即將羊琰斬了,帶領軍士,火速進城。

當晚發一精一兵三千,部領家將,逕將臨賀王府門圍住,親自一殺入府中,滿門良賤盡皆誅戮,席捲財帛,寸草不留。

又將臨賀王押入景一陽一樓內絞死。

有詩為證:

宗一黨一 陰謀骨肉欺,豈知一旦亦誅夷。

從來善惡誰無報,為子為臣宜鑒之。

話分兩頭。

再說林澹然自從侯景相別之後,光陰迅速,不覺又更了幾遍的寒暑。

終日修樣煉性,返本還元,容顏倍加光彩,身體更覺精神。

苗知碩、沈性成、一胡一 性定三個不離左右,早晚隨著林澹然看經念佛。

薛舉依舊送在城裡張太公家,和張善相同窗肄業,共一習一 詩書。

當下年已十歲,二生天資相等,性格不同。

這薛舉悟性最高,只是不肯讀書,候先生不在,翻觔斗,打虎跳,扯拳拽腳,嬉耍喊叫。

年紀雖小,氣力頗雄,舉一二百斤之物,如同等閒。

這張善相秉性聰明,讀書三五遍即能默誦,古書墳典,過目不忘,下筆成章,雅愛清淨。

先生每每責罰薛舉,致書與林澹然,說薛舉不肯用心,比初進學時大不相同。

林澹然已識他是個好人,只是護短,不十分拘束。

閒話休題。

卻又是初夏天氣,但見侞燕飛華屋,新篁遙麗園。

林澹然和苗知碩在莊後小園中槐下閒坐,苗知碩問西天天竺國我佛如來修行得道根源,林澹然將如來辭父歸山,苦修證道的事,細說一番。

自下午講起,不覺紅輪西墜,冰鏡高懸,並無纖毫雲翳。

林澹然道:「初夏光景,清和可人,難得這般皎潔的月色。

良宵美景,莫要辜負了。」

教道人移桌椅在茶蘑架邊,擺出酒餚,對月而坐,苗知碩側坐相陪。

二人飲酒談笑玩月,遣興怡情,許久,又早夜深更靜。

林澹然正舉酒杯在手,仰面看月,忽見東南上一星,其大如斗,自南而西,色煌煌欲墜。

林澹然道:「知碩,你看此星為何如此?」

苗知碩抬頭看時,失驚道:「住持爺,此星卻也大得利害,為何一步步流過西來?」

林澹然道:「此星不比諸星,乃北極紫蔽之象。

今自南向西,其光將墜,多應在梁武帝身上有些不祥,或被侯景所弒,未可知也。」

知碩再欲問時,只聽得一聲響亮,大星已墜,其光四散。

兩個驚駭歎息。

林澹然道:「紫薇星已墜,武帝休矣。

只是百姓遭於塗炭,何時四海清平?」

歎息了半晌,苗知碩將手指道:「那月邊隨著這兩顆星,其光閃閃爍爍,比諸星大而且朗,正照本城之內,是何星也?」

林澹然笑道:「天機玄妙,非汝所知。

此二星乃大貴諸侯之象,正照本城,應出英雄豪傑。

然而星光帶殺,黎民必遭荼毒,天下安得太平。」

林澹然又將星像一一指點與知碩道:「凡星者,一精一也。

萬物之一精一,上列於天,各屬分野。

二十八宿以經之,金本水火土五星以緯之。

如星宿一離次捨,即有災難。

又如流星入鬥口,主有刀兵。

五星入鬥,秦地不安。

天烏星現,上人失德,輔臣為禍,干戈離亂。

三台為辛輔,妖彗來侵,主大臣謫貶,小人得志。

天蓋星現,國有陰謀,君弱臣強,天下兵亂。

天漢星、地漢星若有光芒,人主宜修德以禳之。

毛頭星其光燭地,大水為災,夷狄侵中國。

太白人南鬥,君王下殿走;若經天,主變亂。

毛頭星有七八名,一名攙槍,一名煞星,一名武聯,一名掃帚,一名文班,一名招搖。

此星總不宜現,現必有災。

辰星原在月後,若在月前,期年之中,防兵革。

天獄星現,兵火立應。

天雁星其光青色,三四丈長,現必生殃,主兵荒鹼盜。

天獸五星,不宜明亮,若還皎潔,天下刀兵。

若賊彗同現,十年方可安寧。

天秤亦七星,如仲夏之夜明朗,主大雨,平地行舟,年荒米貴。

南箕老人六星,立夏半夜起看,如皎潔,年豐太平;如昏暗,歲歉亂生,不能盡述。

大凡天下將治,文宿當空;天下將亂,惡煞出現。

成敗興亡,皆由大命。

星象先呈其兆,貧窮貴顯存乎其人。

俺與你歷盡艱難,受遍險阻,在死生關裡逃得出來,亦是氣數不絕,非關俺輩之能也。」

苗知碩點頭嗟歎道:「承住持爺指教,頓開茅塞。」

二人一面吃酒,一面談說,又早見斗柄橫斜,月輪西轉,三更已盡。

林澹然令道人收抬杯盤,各回房歇息。

次日著苗知碩、一胡一 性定二人,到梁國去打聽武帝消息,順便訪問杜都督家眷安否如何。

二人辭別起程,不在話下。

一日,林澹然因天氣炎熱,在莊前竹陰中乘涼,見一個婆婆,年逾七十,頭鬢皓然,但見:

蒙頭霜雪,瘠體龍鍾。

眼昏不見光明,耳重那間談笑。

面一皮多皺,

荷包打就折紋多;牙齒全無,口癟何曾言語朗。

欲啖未沾先出唾,無固

獨自只搖頭。

這婆子領著一個小童,生得面闊口方,身軀雄壯,攜手徑入莊裡來。

林澹然看時,是近鄰專做媒的潘媽媽。

走近前來對林澹然萬福道:「住持老爺,一向不會,尊顏越發清健了。」

林澹然答禮道:「媽媽貴冗,許久不面,一向興頭得利麼?今日有何事,到俺敝莊來?這小官可是你的令孫麼?」

潘婆道:「老身窮忙,不曾到貴莊望得住持爺。

這小廝不是我孫子,來路遠哩,小兒日前在梁國帶來的。

今日為這冤家,特來見老爺。」

林澹然笑道:「見俺有何話說?」

潘婆道:「這小廝今年十一歲了,自小父母雙亡,寄養在鄰居。

因侯景作反,擄掠民間子女財帛,自河南直到京都,盡遭焚劫。

這小廝收留的人家,也被劫掠一空,只得將這小廝出賣。

小兒為商,打從那裡經過,見他生得有些古怪,就買他回家使用。

不期這小廝憊懶,鎮日和小孫們廝打相鬧,幾番欲要趕他出去,又可憐是外國人,伶仃孤苦;欲要留他,又被他同吵不過。

老身淘不得這許多氣,想著住持老爺曾說少個掃地閉門的童兒,老身思這清閒去處,沒有與他一輩的廝鬧,可以安身,故將這廝送與老爺使用。

若說起粗用,卻也做得。

不知老爺肯收留麼?」

林澹然道:「難得媽媽一片好心。

小廝兒俺這裡盡可用得,若是這等頑劣,不肯服性,惟恐難以教訓。

或有逃亡走失,如之奈何?」

潘婆道:「老爺但放心,雖是拗劣,慢慢地訓誨得好。

走失之事,決不妨的。

目今離亂之世,柴如珍寶米如金,嫡親父子,瓦自不能相顧,那有閒錢養別人?不怕他飛上天去了。」

林澹然道:「媽媽說得是,貧僧便收他不妨,但不知多少身錢?」

潘婆道:「小兒買來時,說道身錢連盤費共用了三兩有餘,又養了他兩個多月,這也提不起了。

任憑老爺見賜罷。」

林澹然道:「豈有此理。

公平一交一 易,如何少得你的?」

即怞身到房裡,取出白銀三兩遞與潘婆,又留住吃了酒飯,潘婆干歡萬喜,作謝別了林澹然就行。

那小廝將潘婆衣裳一把扯住,睜著兩眼道:「老媽媽,好呀,你得了銀兩,把我撇在此間,就去了咦?」

潘婆道:「我兒,我送你在住持爺這裡快活,只像落在蜜缸裡,好不受用哩。」

那小廝道:「我只同媽媽回去,不要這光頭受用。」

潘婆喝道:「胡說!你在住持莊上,享的是清福,住的是高屋,穿的是好衣,吃的是陳谷。

小心伏侍老爺,大來決有長進日子。

我另日再來看你。」

那小廝道:「寺院中有許多不好處,媽媽要錢,卻將我斷送在這裡。」

潘婆道:「寺院中百伺不好?」

小廝道:「光頭們吃的是冷齋飯,咬的是硬饅頭,穿的是破袖衣,嚼的是蔬菜食。

不見葷腥面,那裡討酒喝?若有些兒差錯處,還要打兩個大頭搭。

若還俊俏些,就要把沙彌來解渴。

只是同媽媽回去的好。」

林澹然笑道:「這頑皮,卻會油嘴,一發溜撒。

你只見庵觀寺院的和尚貧財好色,明蔬暗葷,遮人眼目。

俺莊內須與他們不同,葷酒俱有,待人甚恕。

只是你肯小心勤謹,管得你暖衣飽食,逍遙快樂。」

那小廝才笑道:「若恁的說時,將就可以度日,慢慢再尋出頭日子。」

林澹然道:「媽媽請回,小廝留在這裡,不和他一般見識。」

潘婆道:「老身告回,這猢猻拗劣時,住持爺不須打得,只拿去剝皮揎草便了。」

那小廝喊道:「老豬皮止可將去鞔鼓,那裡還揎得哩。」

潘婆怒道:「今日既送與住持爺,就是住持爺的人,不好打你。

快快改過,休得如此尖嘴傷人。」

那小廝瞅著眼道:「酒醉食飽,騙了錢鈔。

只怕你尿急,那廂去放問是好。」

引得林澹然也忍不住笑起來。

潘婆惱道:「這小潑皮一胡一 言亂語,我騙了誰家的錢鈔?我是走千家踏萬戶的,老實為本,誰與你小猢猻放屁辣臊!」說罷,提起手中扇子,劈頭就打。

林澹然攔住相勸。

那小廝笑嘻嘻地鑽來鑽去躲避。

潘婆有幾分酒醉,被小廝混了半晌,卻有些眼花了,倒將林澹然打了一扇。

那小廝一直跑進佛堂裡,拍手笑道:「媽媽忒也憊懶,上門來打和尚。」

林澹然怒喝道:「你再如此一胡一 纏,我就要開棒了。

快進去!」那小廝見林澹然發怒,把舌頭伸了一伸,走入佛廚後面去了。

潘婆氣得喘吁吁地道:「小不死,氣殺我也!」林澹然教行童拿一杯苦茶,請潘婆吃了,送出莊門。

潘婆作謝,別了自回。

林澹然轉入方丈裡坐定,令道人叫那小廝過來。

小廝聽喚,即忙走進方丈裡站著,問道:「老爺叫我有何分付?」

林澹然道:「適才你衝撞潘媽媽,甚是該打。

初次饒恕一遭,以後改過,不得如此無狀。

言語要謹慎,行動要小心。」

小廝道:「老爺分付,下次再不敢了。

只是氣這潘媽媽不過。

他的兒子何曾將銀子買我來?原是個專一設騙的拐子,坑害人家兒女。

拐我來時,瞞著我家,只費得兩個燒餅,麻了我嘴,說不出,就領來了。

在他家過了兩個月,做了許多事,還要小猢猻、小短命不住的罵,並不曾吃得一餐飽飯。

今日將我賣與老爺,他又白白地騙了銀子去,細想其情,甚為可惱。」

林澹然聽罷心裡暗想道:「看這小子容顏古怪,相貌稀奇,言語甚有經緯,決非落後之人。」

當下因他生得面闊口方,取名叫做阿丑。

至晚,苗知碩、一胡一 性定從梁國而回,放下包裹雨傘,對林澹然稽首畢。

苗知碩抬頭見側首立著一個小廝,生得異樣,便問道:「住持爺,這小廝是何處來的?」

林澹然道:「適才潘媽媽送來,賣與俺莊內使用。

難得他老人家一段好情,收留在身畔伏侍。」

說罷,就叫阿丑過來見了苗師父和一胡一 班首。

阿丑向前唱了兩個喏。

林澹然令苗知碩、一胡一 性定且去洗了塵土,吃些酒飯,慢慢地來講話。

二人出方丈去了。

阿丑走近林澹然身邊,問道:「方纔來見老爺的那一個矮和尚,老爺快燒一道黑符,遣他出去。」

林澹然喝道:「這狗才,又來一胡一 講。

以後不許叫和尚二字。

喚那矮的長老做師父,那瘦長的長老做班首。

你初進得門,怎麼就教俺遣苗師父出去?」

只見阿丑將手指著自己的眼睛,說出這句話來。

正是:

有智不在年高,無智枉活千歲。

不知阿丑識得苗知碩是什麼人,且聽下回分解——

亦凡公益圖書館掃校

分類:古典俠義小說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禪真逸史
第01回 高丞相直諫辟邪 林將軍急流勇退第02回 鍾愛兒圓慧出家 梁武帝金鑾聽講第03回 林長老除孽安民 丘縣尹薦賢禮釋第04回 妙相寺王妃祝壽 安平村苗二設謀第05回 大俠夜闌降盜賊 淫僧夢裡害相思第06回 說風情趙尼畫策 赴佛會賽玉中機第07回 繡閨禪室兩心通 淫婦奸僧雙願逐第08回 信婆唆沈全逃難 全友誼澹然直言第09回 害忠良守淨獻讒 逃災難澹然遇舊第10回 貪利工人生歹意 知恩店主犯官刑第11回 彌勒寺苗龍敘情 武平郡杜帥訪信第12回 都督巧計解僧頭 守淨狼心驗枕骨第13回 桂姐遺腹誕佳兒 長老借宿擒怪物第14回 得天書符救李秀 正夫綱義激沈全第15回 佞子妙相寺遭殃 奸黨風尾林中箭第16回 奪先鋒諸將鬥勇 定埋伏陳玉鏖兵第17回 古崤關啜守存孤 張老莊伏邪皈正第18回 梁武帝愎諫納降 虞天敏感妻死節第19回 司農忠憤大興兵 梁武幽囚甘餓死第20回 都督冥府指翁孫 阿丑書堂弄師父第21回 竊天書後園遣將 破妖術古剎誅邪第22回 張氏園中三義俠 隔塵溪畔二仙舟第23回 清虛境天主延賓 孟門山杜郎結義第24回 伏威計奪勝金姐 賢士教唆桑皮筋第25回 遭屈陷叔侄下獄 反囹圄俊傑報仇第26回 山徑逃蹤鋤禿惡 黃河訪故阻官兵第27回 計詐降薛舉破敵 圖霸業伏威求賢第28回 湯府丞中計敗兵 杜元帥納言正位第29回 軒轅廟蘇樸遭擒 延州府伏威遇弟第30回 沈蘭劫寨陷全軍 牛進迎街懲大惡第31回 報仇瀝血祭先靈 釋怨營墳安父骨第32回 張善相夢中配偶 段春香月下佳期第33回 計入香閨貽異寶 俠逢朔郡慶良緣第34回 善相破法斬馮謙 士開解圍推段帥第35回 元帥兵陷苦株灣 眾俠同心歸齊國第36回 雙玉人重逢合巹 三義俠衣錦還鄉第37回 羅默伽肆凶受戮 尹氏女盡節還魂第38回 土地爭位動陰兵 孽虎改邪皈釋教第39回 順天時三俠稱王 宴李諤諸賢逞法第40回 禪師坐化證菩提 三主雲遊成大道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
語言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