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禪真逸史》第23回 清虛境天主延賓 孟門山杜郎結義:瓊樓開宴待佳賓,一派簫韶聲徹雲。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禪真逸史》第23回 清虛境天主延賓 孟門山杜郎結義

禪真逸史

第23回 清虛境天主延賓 孟門山杜郎結義

詩曰:

瓊樓開宴待佳賓,一派簫韶聲徹雲。

鳳髓龍肝盛玉器,一交一 梨火棗貯金盆。

暗藏詩句傳仙旨,明渡扁舟識幻情。

攜手河梁歎輕別,繆君端的重豪英。

話說褚崇一陽一稟道:「琴已傳完,興猶未盡,可喚女童二人對舞以佐觴,乞法旨。」

天主道:「這也使得。」

便喚過白衣女童二人,一名飛飛,一名倩倩。

天主分付:「汝二人試舞一回侑觴。」

二女領命,作回風之舞,其勢翩翩可喜。

又作天魔舞,更如鸞鳳乍驚,胎仙展翅。

舞畢進酒。

天主又道:「可喚紫衣女童,試歌一曲侑觴。」

那紫衣女童啟一點朱唇,露兩行玉齒,慢敲象板,唱出清歌,詞名《武林桃》:

碧霞宮殿,海上十三洲。

玉簫新調,雲際響箜篌。

報道高人來也,

數聲鐵笛,幾點浮漚,一片清秋。

女童唱罷,杜伏威稱羨不已。

褚崇一陽一舉紫玉杯,斟麻姑酒,敬杜伏威道:「杜君滿飲此杯,莫負高興。」

杜伏威接下,一吸麗罄,當下不覺醉將上來。

杜伏威頓首謝道:「承天主、二仙長賜酒,極盡其樂,囗囗大醉,不能復飲矣。」

天主笑道:「杜郎不知,此酒乃玉液瓊漿,其味醇美迥異,非有緣者,豈能嘗此?然多飲一杯,可多增數年之壽。

今既醉,亦不宜強飲。」

令童子收拾杯盤,四人環坐而談。

杜伏威一面聽說話,不覺沉沉睡去。

天主分付女童,移杜伏威至樓下伏侍看守,二仙長亦自散去。

杜伏威一覺醒來,翻身開眼,忽見女童立在身傍。

杜伏威戲牽其衣,女童微微含笑。

杜伏威忽然自省道:「這是仙境,不可如此。」

又見一個青衣童子侍立於側,慌起身整衣,問童子道:「天主和二仙長何在?」

童子道:「天主在樓上靜攝,二仙長在草堂上圍棋。」

杜伏威暗想:「我在樓上飲酒,如何卻在樓下?我一生最愛的是圍棋,今二仙對弈,何不學他幾著?」

即隨童子步出草堂,果見諸一如、姚真卿對坐石桌上著棋。

童子移過石鼓,與杜伏威坐下。

杜伏威用心看二仙對奔,一黑一白,侵殺攻守,機關莫測。

其實二仙信手而下,不用一毫心思。

將次完局,姚真卿拍手笑道:「褚君已負半著矣!」諸一如也笑道:「果然輸了半著。」

杜伏威不信,細細數來,果是褚一如少卻半子。

杜伏威道:「弟子不知進退,欲求二仙長指教一二,不知肯否?」

褚一如道:「君既欲學,予豈吝教?我與君對局,真卿從傍點撥。」

杜伏威道:「乞饒數子,方敢求教。」

褚一如道:「若饒子,則進退攻取之法,難以指示,且對局,自見玄奧。」

杜伏威從命對棄,自初著起,姚真卿即教以守角、活邊、進腹、據險、攻取自守、棄子爭先,千變萬化之法,細細逐一詳說其妙。

一來也是杜伏威有緣,二來還是天資敏捷,聽姚真卿點撥,心下恍然省悟。

一局方完,略差數子。

童子獻上果品仙茶,三人吃罷,換局再著。

褚一如又開說玄妙,與天地陰一陽一相合,四時萬物同流。

杜伏威更覺心胸開徹,頓無塵俗氣味。

棋完,覆局又著,三局之後,杜伏威信手下來,並不差錯,前後照應合法。

褚一如道:「圍棋到此,世間無敵手矣!」杜伏威歡喜無限,叩首拜謝。

二仙扶起道:「不須行禮,但今日天色將暮,君在此再宿一宵,明早相送。」

杜伏威道:「弟子飄然一身,上無父母掛牽,下無妻室之累,意欲在此伏侍二仙長,以求一個長生不死之術,不願去了。」

褚一如笑道:「若說修行二字,尚早,尚早。

君一者令祖骨殖未歸鄉土,況且塵孽未消,必須受千磨百難,方可歸隱修真;不然隱修無益。」

杜伏威不敢復言,低頭受教。

當夜無話。

次日天明,褚一如喚杜伏威起來說道:「君宜速去。

若耽擱一日,誤卻如許大事。」

杜伏威心裡暗想:「便多住一二日何妨,怎麼就會誤事?分明是逐客之意。」

當時不敢多言,應聲道:「弟子正要拜別。」

姚真卿道:「蔬食果品,可用些行路。」

杜伏威隨意吃了,起身道:「弟子欲見天主拜辭,不知可否?」

褚一如、姚真卿齊道:「天主正要見你,分付些言語,你可速去。」

杜伏威隨著二仙進大殿,上樓見天主,行禮畢,叩首道:「弟子杜伏威有緣,得蒙天主垂恩,二仙長指引,感激不勝。

今日要回岐一陽一郡去,殯囗公公骸骨,特來拜辭,更有下情叩問。

念弟子是遺腹孤兒,父母俱喪,雖得冥中父親叮囑,骸骨存於梁國;但不知是何地方,懇乞天主明言,使弟子得以收殯,實為萬幸。

天主答道:「善哉,孝哉!必獲三骸,翠微龍洩,位止三台。」

伏威不解其意,稽首道:「弟子一時不解。」

天主笑道:「日後自明,姑記之。

更有數言,伊可切記。

終身事業,定於此矣。」

說罷,袖中取出一張紫雲箋來,教女童遞與杜伏威。

杜伏威接了看時,卻是八句詩。

寫道:

遇喜不為喜,逢憂豈是憂。

囹圄百日患,舒抱莫含愁。

棧閣成基

業,深淵解組休。

五十三年後,依然上玉樓。

看罷,不知是什麼說話,長跪道:「天主所賜詩句,主何凶吉?」

天主笑道:「天機隱秘,後自有驗,不須細問。

還有兩個仙方,一名祖師應饑方,一名神仙充腹丹,合煉成丸。

出路者帶數十丸,可以耐饑,可以避兵逃難。

切宜珍藏,不可輕洩。」

令童子寫方與杜伏威,其方云:

祖師應饑方:核桃仁(四兩)杏仁(一斤煮熟去皮夾)甘草(一斤)小茵香(。

兩炒熟)管仲(四兩)白茯苓(四兩)薄荷(四兩)桔梗(。

兩)各為細木和勻。

每服一丸,噙在口內,遇諸般草木葉或松柏葉,細嚼化成汁嚥下,依舊氣力不減。

此方神效應驗,不可勝言,切莫妄傳。

神仙充腹丹:芝麻(一升)紅棗(一升)糯米(。

升)共為細末,蜜丸如彈子大。

每服一丸,水下,可一日不饑。

杜伏威收了丹方,又拜了數拜。

別卻天主,下樓出外草堂上,拜謝褚一如、姚真卿二仙長,背上包裹、骨瓶,提了雨傘,就要走路。

姚真卿笑道:「君且莫慌,還須我二人送你過渡,方可行得。」

杜伏威大喜,跟隨二仙,取舊路徑到溪口。

一望不見了渡船,白楊樹下,只繫著三尺闊、七尺餘長一片木筏。

杜伏威問道:「為何不見渡舟,卻是木筏?」

褚一如道:「我這裡名為隔塵溪,舟來筏往。

這打船作筏的樹木,俱是本山斫伐。

若是別處的,見水即溺。

故此凡人難以到此。」

說罷,三人一齊上了木筏。

二仙輕輕點開,不半個時辰,已到彼岸。

姚真卿、褚一如道:「杜郎放心前去,出西北二十餘里,即是大路。

他日再得相逢,則此告別。」

說一聲「去也」,筏已離岸,一陣風過處,二仙早都不見。

杜伏威戀戀不捨,呆呆地獨立在溪邊,張望了半日,不見人跡,咨嗟不已,只得拽開腳步,取路往西北而行。

自早行至日午,一路上並無人跡往來,亦無豺狼虎豹。

直到申牌時候,盤過幾重山嶺,遠遠見前面路口有人行動,杜伏威方才放心,趲步向前,原來是一條大路。

杜伏威雖不甚饑,心下暗想:「且到店中沽一壺酒吃,就問路程。」

行過路口,只見北首一間草舍,簾外酒旗飄揚。

杜伏威奔入店裡,放下行囊,揀副座頭坐下。

酒保拿過一壺酒來,擺下蔬菜。

杜伏威篩一碗酒,呷了一口,搖頭道:「不中吃,不中吃。

這樣酒,怎地下得喉嚨去?」

叫酒保快換酒來。

酒保口覆道:「我這鄉村地面,都是些村醪水酒,那裡去討好酒來與你吃?」

杜伏威笑道:「沒奈何,略好些的換一壺,也將就吃罷。」

店主聽得,喚酒保到後面臥房裡窨下的,打幾角來與客官吃。

酒保忙去換一壺出來。

杜伏威吃時,也覺無味。

因為吃了瓊漿玉液,這些村醪淡酒,焉可上口!當下將就吃了數碗。

店主將杜伏威目不轉睛的看覷,看了半晌,問道:「少年客官,從何處來,打從敝境經過?觀君相貌清奇,光彩異常,丰神秀爽,莫非是求功名,往中國去的麼?」

杜伏威道:「小可岐一陽一人氏,為因送先祖骸骨歸鄉,不求功名,亦不往中國去。

但此去岐一陽一,路境不熟,乞求指點。」

店主道:「據君尊相,貴不可言。

今要到岐一陽一,離此前去不遠,即是永寧關黃河渡口,郎君便要登舟。

若遇順風,不數日已到貴境;若風不順時,也須耽擱幾日。

但近來黃河內孟門山上聚集一夥強徒,極其勇猛,白日攔截船隻,劫掠客商。

老瘦之人,拋於水底,一精一壯後生,擄回山寨。

郎君此去,切須保重。」

杜伏威謝道:「多蒙長者指教,深感大德。

但目今初冬之際,貴地還這般和暖?」

店主笑道:「客官用酒不多,卻早醉了。

如今桐華虹見,草木茂盛,節過清明,正是季春天氣,為何反說是冬令?」

杜伏威才信所遇之處,果是仙境,住得三日,又早半年光景。

含糊應道:「小可自是取笑。」

起身算還酒錢,拱手而別。

迎著西風,往前進發。

傍晚投店安歇,次早挽店主僱船。

船上卻是一夥客商,人貨已齊。

當晚開船,湊著一天順風,正是風便行舟速,猶如箭脫弦。

兩日之間,將近孟門山下。

此時天色漸瞑,船家長將船攏在灣裡,聲揚道:「列位客官,前面孟門山不是好去處,賊人出沒之所。

今日天暮,船已不能上前,只得在此捱過一宵。

眾人醒睡,各要小心。」

眾人一齊應道:「正是,大家都要醒覺些。」

杜伏威思量:「那日店主人所說之言,果然不謬,此地真系有喊。

不要管他,區自安心睡他娘。」

一面心裡思量,一面船外四圍張望,只見遠遠地又有數只船來。

眾人吶喊道:「前面來的,莫非賊船?」

船家搖手道:「不是,不是。

這乃和我們一樣的客船,來得甚好。

我們五七隻夾做一幫,提鈴喝號,互相巡警最妙。」

果然來船至近,都是客船。

大家歡喜道:「今日船隻攏做一處,若有盜賊,互相救應。」

一齊道:「說得是。」

當夜七隻船連做一幫,每船出二人巡更管守。

杜伏威吃了一肚酒,放倒頭只是呼呼打鼾睡著。

有幾個老誠的客商道:「終是少年心性不老練,這般干係去處,卻也這樣睡得著。」

有的道:「不要管他,各討得個平靜便了。」

是夜,守至二更,提鈴喝號之一聲 不歇。

忽聽得吻哨響,眾船上客商一齊爬起,推蓬喊道:「不好了,想是小人來了!」喊聲未畢,月光之下,只見有二三十隻小船,四圍攢繞攏來,各將撓鉤把客船搭住。

只聽得呼呼之一聲 ,一派水響,將船澆得透濕。

眾人立腳不住,都滑倒在船艙裡發抖,被接診搶上船來,一個個綁縛定了,逐件兒搬取金銀貨物、糧食器皿。

其夜杜伏威因連日辛苦,吃了幾杯酒,正昏昏沉沉睡去。

酣睡之間,只覺手足疼痛,一時驚醒。

撐眼看時,已被繩索捆住,不做聲假做睡著。

眾嘍-笑道:「不知何處來這一個鳥娘入的,三五十年不睡哩。

捆得恁緊地,只是不醒。」

有的道:「不須多說,拿去見大王便了。」

杜伏威暗笑道:「見你娘鳥,不必說了,坐定是那話兒。

任他劫去,且到天明再處。」

看看東方發白,猛然間前面一片鼓聲響亮,細樂齊鳴。

眾船上一齊道:「大王一爺 來了!」杜伏威開眼偷覷,只見眾賊船一字兒擺開,齊齊跪下,一派聲叫道:「叩大王一爺 爺!」對船上高聲發忖道:「起來!」眾嘍-齊齊答應了一聲「嘎!」都各站起身來,兩邊分開,讓那隻大樓船進來。

那船上兩邊排列刀槍旗幟,劍戟弓一弩一,船頭上兩個全身披掛的賊總管,問道:「昨日夜間,眾軍士曾湊得多少行貨?」

小船上回稟道:「托大王一爺 洪福,拿得七隻客船的貨物金銀,專候大王一爺 鈞令。」

那船上又問道:「人不曾走脫麼?」

眾嘍-稟道:「一個也未走脫,俱捆縛在船艙裡。」

那總管又道:「都帶到山寨裡來,領大王一爺 賞。」

眾嘍-齊應一聲,口裡吻著哨子,將船搖動,飛也似奔入山寨裡來。

船上眾客商哭哭啼啼,都道這回斷送了性命,怎得回家去見妻兒老小?一面各各流淚悲苦。

杜伏威只是呵呵地冷笑。

不多時,船已到寨口。

杜伏威偷眼看時,只見眾嘍-將大船搖攏岸邊,船上有三五十個將官,都妝束的甚是威嚴,在中船艙裡伏持著一個寨主,走出船頭上來,生得長身闊臉,大眼紅須,頭戴一頂鳳翅金盔,身穿一領繹紅袍,腰繫碧玉帶,腳著錦皮靴。

眾將扶上岸,跨上金鞍駿馬,吆吆喝喝,一班兒將官簇擁先去。

這些眾嘍-,一半搬運貨物行囊,一半扛抬捆縛的人。

看看輪到杜伏威,兩個小嘍-將杜伏威手腳向前縛住,把一根竹扛穿了手腳,就如抬豬的一般,四馬攢蹄,扛進寨裡來。

杜伏威心裡暗想道:「叵耐這兩個撮鳥狗男女,將老爺也要擺佈起來。

不要慌,弄一個手段兒與他看,方才認得我老爺哩!」這一扛兒抬著了,便朝著天,呼三口氣,口中唸唸有詞,喝一聲「疾!」身子就如千餘斤重的。

兩個嘍-壓得骨軟筋疼,只得放下。

兩個大驚道:「卻又作怪!適才這廝扛上肩,只有百來斤重,為何一霎時重將起來,不知重了多少,此是何故?」

一個道:「我和你辛苦一夜 ,又不曾吃些酒食,故此扛不動。

左右是這個人,怎地會得重起來?」

這個笑道:「有理。」

兩個不識輕重,又來扛拾,掙得筋出汗流,不能舉動。

眾嘍-商議道:「不信兩個人抬一人不動,四個人扛他,看是何如。」

又添上兩個,四個嘍-吶一聲喊,叫聲「起來!」抬上肩,彎著腰,那裡立得起?個個掙得滿面通紅,依然放下扛子,一齊驚駭道:「異事,異事!我們再添上數人,看是如何。」

共有十餘個嘍-,扛的扛,扯的扯,拖的拖,抬的抬,就如釘在地上的相似,一步也移趲不動,扛子都弄折了。

一個小嘍-大惱,提起鞭子,劈頭打下。

只見「撲」的一聲響爆起來,照嘍-自鼻樑上著了一鞭,打得鼻血一交一 流,跌倒地上。

眾嘍-都道:「不好了!這一個卻是有法兒的光棍,快去稟大王一爺 知道,來擺佈他。」

留幾個嘍-看守杜伏威,有幾個跌彈子跑入寨內,稟道:「小的們夜間拿的財貨寶物客商,俱已解入寨來。

只有一個人,恁地異樣,這般古怪,如此蹺蹊。

用鞭打時,反又打著自己。

這決是個有邪術的妖怪,請大王一爺 鈞令。」

那大王坐在帳中虎皮一交一 椅上笑道:「這些狗才,好無見識!若是會行法術的,用那犬馬之血,劈頭澆下,自然不能變化。

先將這一班人暫丟在廊下,待我自去殺了這廝,再來酌酒。」

眾頭目將校簇擁著那大王,一直奔出沙灘上來。

見眾嘍-攢聚看守著杜伏威,大王喝令:「快取狗血來!」嘍-登時活活殺了兩隻大,將血盛在盆內。

正要向前澆下,杜伏威念動咒語,大喝一聲,驟然烏雲罩地,天日無光,狂風大作,走石飛砂,霹靂之一聲 ,震動山嶽。

驚得那大王和眾頭目嘍-等,魂不附體,各不相顧,抱頭掩目,東竄西奔。

少頃雲收雨息,霹靂住聲,依然天清日朗,大王方才立住腳,眾嘍-四圍依舊聚集做一處。

那大王立在土坡上,遠遠見那綁縛的人,繩索都斷,手裡搶一桿長槍亂舞,喝罵道:「你好好送我老爺出港去,萬事皆休,不然把你這一夥毛賊,一個個兒斷送性命!」那大王按著膽,手裡挺起朴刀,大踏步奔落土坡來,高聲叫道:「請好漢上前打話。」

杜伏威見這大王搶下土坡,也挺槍向前,卻好兩頭相撞。

杜伏威喝道:「請我老爺有甚話說?你做一寨之主,若知人事的,快快送還我行李財物,佛眼相看;少若遲延,立刻教你身為齏粉!」那大王笑道:「好漢子,賽武藝,不賭法術。

你若贏得我手中寶刀,不要說是你的財寶,連眾人的一發送與你去。

若不通武藝,專弄幻法害人,不算做奇男子!」杜伏威拍著胸,呵呵大笑道:「強盜頭兒,說得有理。

不許弄甚法術,只消我這槍頭一影,管教你命喪黃泉!你縱教眾嘍-一齊過來,轉眼俱為小鬼。」

那大王咄的一聲喝道:「不須多講,看刀!」丟一個架子,將刀劈面砍來。

杜伏威閃一閃,挺槍照心潮去。

二人一來一往,奮力相持,斗上五十餘合,不分勝敗。

合寨嘍-,看得呆了,個個暗地喝彩。

杜伏威和大王又鬥上十餘合,那大王賣個破綻,托地跳出圈子外來,厲聲道:「好漢,住手說話!」杜伏威也收住槍問道:「有甚話說?」

那大王陪著笑臉道:「不須戰了,請好漢到敝寨,自有議論。」

杜伏威心下暗想道:「這廝戰我不過,莫非要暗算我麼?且看他如何擺佈。」

就道:「寨主不欲與小可廝並,只索還了行囊,待我去罷。」

那大王道:「非也,正欲屈留足下到寨,有一言請教。

若懷暗害之心,身首異處!」杜伏威見如此罰誓,棄了手中鐵槍,整衣向前相揖。

那大王一面分付將校,將壯士行李好生看管,一面執了杜伏威手,同行過了許多關隘,進寨裡來。

背後隨著嘍-頭目,不知其意,皆各驚疑不定。

杜伏威腳雖行路,眼卻四面觀看:這山甚是高大,四圍皆水,進有里餘之地,一週遭儘是合抱的大楊樹,樹裡一片平一陽一之地,地盡頭即是土坡。

坡兩旁皆築土牆,牆內一帶木柵。

離柵百十步,俱是窩鋪廊房。

再進內,就是高城。

城有四門,門首俱有頭目管守,城上遍插旌旗,入城內有數百間軍捨。

又進半里之路,方才到得寨前。

但見劍戟如林,槍刀密佈,寨左右二邊,一帶長廊敞屋,馬圍倉廒。

進了頭門二門,守門的儘是雄兵壯士。

三門之內,方是大殿。

堂上高懸一匾,匾上寫著三個大字:「天樂堂。」

大柱上貼一對門聯,右邊道:「不事王侯,暫樂自來富貴。」

左首道:「願求英傑,同圖創業規模。」

前後左右,都是高庭大廈;趨蹌出入的,皆持大戟長戈。

那大王攜住杜伏威手,同入殿內,行禮分賓主而坐。

杜伏威躬身道:「將軍尊姓大名,何以在此享福?今日率會,實出宿緣。」

那大王道:「小子洛州人氏,姓繆,雙名一麟,表字公端。

因幼年有些力量,不避威權,人皆號我為二郎神。

向來借貸富室資本,出外經商,不期命蹇,舟覆黃河,負人財物,無顏以歸故里,進退兩難,暫且投此山寨中落草。

寨主魯思賢見小可有些武藝,收在部下做一頭目,掌管出入錢糧。

因為有功,日加親信。

不料寨主出河生理,被客船暗射一箭身亡,眾嘍-推我為尊,做了寨主。

身雖為盜,實有良心,一嚮慕求豪傑,同圖大事,往往一交一 接江湖上好漢,大都是羊質虎皮、見利忘義之輩,無一人可與一交一 者。

今幸遇足下,青年磊落,相貌魁梧,況有法術驚人,武藝出眾。

小弟不勝愛慕,欲屈尊駕在此寨中,結為金蘭之契,共享榮華,同圖事業,未審尊意若何?」

杜伏威道:「多承相愛,惟恐小可無福耳。」

繆公端道:「既蒙不棄,敝寨萬幸。

但不知足下貴姓尊名,祖居何地?」

杜伏威道:「小弟姓杜,賤名伏威。

祖貫岐一陽一郡人氏,幼亡父母,流落他鄉。

今國送先祖骸骨歸葬,偶逢將軍,實出意外。」

繆公端大喜,忙排筵席,結為兄弟,二人歡飲。

酒至數巡,杜伏威道:「承寨主大哥美情,感激無地,小弟有一言相稟,未知聽否?」

繆公端道:「有話見教,焉敢不從。」

杜伏威道:「小弟在此快樂飲酒,可憐這一夥客商,捆縛疼痛,心中不忍,此酒怎能下嚥?」

繆公端忙令嘍-將那一夥客人盡皆放了,各與酒食壓驚。

將所擄財物,十取其二,餘者付還眾人,打發回去。

又差嘍-駕船,送出港口。

杜伏威拱手稱謝。

自此杜伏威在繆一麟寨內,終日大吹大擂,飲酒作樂,連住了十餘日。

杜伏威猛然想起:「我在這裡終日貪戀快樂,公公骸骨焉得回鄉?仙境尚且不居,況山寨裡非是久戀安身之所,不如辭別歸去,另圖事業。」

當下來見繆一麟道:「小弟承大哥提攜,本該早晚聽令,奈先祖骸骨未得歸葬,因此懸懸在心。

今日暫別,事畢之後,再來相從,乞求原諒。」

繆一麟道:「賢弟在此,本不該放去,但令先祖歸葬事大,不敢勉強。

但事畢就來,莫失信義。」

杜伏威道:「若忘兄長厚情,非大丈夫也。」

繆一麟忙整餞行筵席,飲罷,一交一 割了行李,托出一盤金銀,贈為路費。

杜伏威再三推辭,繆一麟笑道:「二弟若不收去,實有見外之意。」

杜伏威只得收了,拜別就行。

繆一麟選一隻快船,親自送出河口,相揖而別。

杜伏威另僱船只,取路往岐一陽一郡來。

正是:

路上有花並有酒,一程分作兩程行。

不知此去與宗族相會否,再聽下回分解——

亦凡公益圖書館掃校

分類:古典俠義小說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禪真逸史
第01回 高丞相直諫辟邪 林將軍急流勇退第02回 鍾愛兒圓慧出家 梁武帝金鑾聽講第03回 林長老除孽安民 丘縣尹薦賢禮釋第04回 妙相寺王妃祝壽 安平村苗二設謀第05回 大俠夜闌降盜賊 淫僧夢裡害相思第06回 說風情趙尼畫策 赴佛會賽玉中機第07回 繡閨禪室兩心通 淫婦奸僧雙願逐第08回 信婆唆沈全逃難 全友誼澹然直言第09回 害忠良守淨獻讒 逃災難澹然遇舊第10回 貪利工人生歹意 知恩店主犯官刑第11回 彌勒寺苗龍敘情 武平郡杜帥訪信第12回 都督巧計解僧頭 守淨狼心驗枕骨第13回 桂姐遺腹誕佳兒 長老借宿擒怪物第14回 得天書符救李秀 正夫綱義激沈全第15回 佞子妙相寺遭殃 奸黨風尾林中箭第16回 奪先鋒諸將鬥勇 定埋伏陳玉鏖兵第17回 古崤關啜守存孤 張老莊伏邪皈正第18回 梁武帝愎諫納降 虞天敏感妻死節第19回 司農忠憤大興兵 梁武幽囚甘餓死第20回 都督冥府指翁孫 阿丑書堂弄師父第21回 竊天書後園遣將 破妖術古剎誅邪第22回 張氏園中三義俠 隔塵溪畔二仙舟第23回 清虛境天主延賓 孟門山杜郎結義第24回 伏威計奪勝金姐 賢士教唆桑皮筋第25回 遭屈陷叔侄下獄 反囹圄俊傑報仇第26回 山徑逃蹤鋤禿惡 黃河訪故阻官兵第27回 計詐降薛舉破敵 圖霸業伏威求賢第28回 湯府丞中計敗兵 杜元帥納言正位第29回 軒轅廟蘇樸遭擒 延州府伏威遇弟第30回 沈蘭劫寨陷全軍 牛進迎街懲大惡第31回 報仇瀝血祭先靈 釋怨營墳安父骨第32回 張善相夢中配偶 段春香月下佳期第33回 計入香閨貽異寶 俠逢朔郡慶良緣第34回 善相破法斬馮謙 士開解圍推段帥第35回 元帥兵陷苦株灣 眾俠同心歸齊國第36回 雙玉人重逢合巹 三義俠衣錦還鄉第37回 羅默伽肆凶受戮 尹氏女盡節還魂第38回 土地爭位動陰兵 孽虎改邪皈釋教第39回 順天時三俠稱王 宴李諤諸賢逞法第40回 禪師坐化證菩提 三主雲遊成大道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