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禪真逸史》第17回 古崤關啜守存孤 張老莊伏邪皈正:敢死英雄已作神,存孤今復有程嬰。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禪真逸史》第17回 古崤關啜守存孤 張老莊伏邪皈正

禪真逸史

第17回 古崤關啜守存孤 張老莊伏邪皈正

詩曰:

敢死英雄已作神,存孤今復有程嬰。

詭言悲切能酸鼻,巧語淒其最動情。

賺渡古崤離大厄,潛修禪室樂餘生。

邪魔侮道欺真覺,正法維持一坦平。

話說樊武瑞和薛志義兩個奮力戰有百餘合,樊武瑞賣個破綻,躍馬沿山而走。

薛志義大喝:「敗將休走!」奮勇追來。

不上數十步,猛聽得一聲響亮,如山崩地塌之勢,薛志義連馬和人,跌落陷坑。

四圍伏兵齊起,撓鉤槍戟亂下,薛志義縱有銅頭鐵臂,到此如何施展?諒道不能脫身,大叫一聲,拔山腰刀,自刎而死。

可憐半世英雄,化作南柯一夢。

有詩為證:

盜賊全其名,自刎黃泉下。

堪嗟降虜人,遺臭千年罵。

卻說眾軍士抓起一屍一首,送入陳元帥寨前來。

陳玉令取下首級,一屍一骸抬在一邊,即時傳今:「三將併力一齊攻上山去。

剿除余寇,洗蕩山寨,不可遲延。

如能先登者,算為頭功,退後畏縮者斬。」

樊武瑞、施大用、夏景聽令,三將合兵一處,搖旗吶喊,鼓聲振天,奮力殺上嶺來。

再說敗殘嘍-逃得性命的,奔回山寨,報說薛大王敗陣而死,官兵頃刻就到寨中。

嘍-聽說,魂飛魄散,你我不能相顧,各自逃生。

守關嘍-望見大隊官軍擁至,如波翻浪沸一般,盡皆拋槍撇劍,棄關而走。

官兵擁至嶺上,放起連珠號炮,陳元帥大兵掩到。

山寨裡嘍-東逃西竄,自相踐踏,死者不計其數。

李秀聽報薛志義已死,官軍殺來,大哭道:「薛大哥不聽良言,致有此敗,我留這殘軀何用,不如死休!」正要投崖,忽見沈全忙來抱住,哭道:「二大王,不走更待何時!」李秀道:「薛大王既死,我豈忍獨生?今願相從於地下。

你當快走,不要為我耽擱,誤你性命。」

說罷,投山側深崖而死。

沈全救之無及,只得含淚逃出後山。

正奔走間,見一個大漢,右手執劍,左手抱著一個孩童,慌慌張張,走入樹林中去。

沈全叫道:「前面走的是誰?」

那漢子回轉頭來,沈全認得是薛志義隨身心腹勇士一胡一 小九。

原是陝西人,昔年為一友落難,不顧家業,起身救之。

後來這友負義,反唆人告害,因此小九忿怒,將他殺了,逃至劍山,投在薛志義部下。

薛志義見他識些拳棒,做人忠直,收留帳下為一名頭目。

當日見官軍上嶺,正慌慌逃走,奔出後寨,忽見一女子,棄一小兒於地。

一胡一 小九看時,原來是薛志義的兒子貞兒,年方二歲。

那女子原是擄掠來的,棄子而逃。

一胡一 小九想道:「大王一爺 有恩於我,今死於非命,止有這一點骨血,我若不救他,就是負義之人了。

寧可我捨命,不可使薛大王絕後,逃不脫時,情願同死。」

即忙抱了貞兒,拚命逃竄。

樹林中卻好遇著沈全,慌忙道:「沈大哥快來,同你一處逃命。」

沈全道:「你抱著公子,怎麼行得動?不如棄了好走。」

一胡一 小九垂淚道:「大王一爺 待你我不薄,可憐他半世飄零,止存這點骨血,若臨難忘恩,棄他自走,禽一獸 不如了。

你要自去,我必須要救小主人,生死願同一處,以報薛大王平日之恩。」

沈全道:「你既有救主之心,我豈無存孤之意?適隨所言,乃是探你之心。

我情願和你捨命救小主,一處逃生。」

一胡一 小九大喜道:「既如此,快走快走,官兵入寨了。

尋條活路,再作道理。」

沈全道:「四面喊聲大震,官兵圍裹將來,若走不迭,必遭殺害。

快隨我來,有一個僻靜去處,盡可藏身。」

一胡一 小九聽說,隨著沈全,踅入樹林深處。

傍著一座土山,跳落山巖,卻是一帶石囗。

囗邊有一大土洞,石塊堵住洞口,外窄裡寬。

沈全領一胡一 小九忙撩開石塊,抱著小主鑽入洞中,甚是深邃,山隙透入亮來,又不黑暗。

仍將石塊塞了洞口,轉入深處,二人拂地坐下。

喘息既定,一胡一 小九將些乾糧果食,與小主吃,兩個也自吃些。

一胡一 小九問道:「沈大哥,你如何知此處有這土袕?」

沈全道:「小弟時常有些擄掠的金錢,或是大王賞賜的物件,屢屢失去,沒處安藏。

閒時尋得這個去處,山野僻靜,足跡不到,並無人知。

此洞甚是彎曲,藏風納氣,天生成的。

所有財寶,都埋在這土裡,我掘起你看。」

說罷,雙手去掘開泥土,只見一塊石板蓋著。

沈全揭起石板,取出兩三包金銀,與一胡一 小九看,說道:「有此金銀,盡可度日。」

一胡一 小九道:「小弟正思量身邊沒有分文,怎生逃得性命,今大哥有了財物,放心可以逃難。」

兩個不敢高聲,商商量量,在土袕中藏身,不在話下。

且說陳元帥定下計策,將薛志義誘落陷坑殺了,驅兵掃蕩山寨,就如風捲殘雲,把這些嘍-殺得七零八落。

一面收抬金銀財寶、糧食貨物,裝載上車,送入營中,一面放火焚燒山寨。

又差軍四圍遠近,搜殺余一黨一 。

即日班師,回至鍾離郡。

知府邵從仁迎接入城,府廳上飲太平宴,慶賀大功,賞賚軍卒。

數日已畢,軍馬奏捷回京。

一路無話,直抵建康,陳玉率領樊先鋒等,入省院參見謝、牛二樞密。

陳玉將征剿薛志義功勞細陳一遍,遞了功勞簿,進上財貨等物。

謝舉、牛進大喜。

次早朝見武帝,備奏此事。

武帝傳旨,升陳玉為都督府左督大將軍,先鋒樊武瑞、施大用、夏景,知府邵從仁等,各升三級。

隨征軍士,俱各犒賞不題。

再說沈全、一胡一 小九和貞兒在土袕中藏身躲難,怕有搜山官兵,不敢出洞,忍饑受餓,存了數日。

幸而荒僻去處,無人尋到。

打聽得官軍退去了,方才敢離袕,一步步擔著干係,取路往北而行。

出了村口,兩個上飯店吃些酒飯又走。

一胡一 小九道:「如今和你計議,往那裡去安身是好?」

沈全道:「我已籌畫在此。

他處難以藏身,不如奔入梁州,東魏去投林住持。

尋著三大王,另作生計。」

一胡一 小九道:「我也是這般想,只恐關隘有阻,怎的過去?」

沈全道:一自古說,有錢十萬,可以通神。

若有人攔擋時,用些錢財,自然脫身過去。」

二人穿了破損衣服,裝做乞丐模樣,抱著貞兒,一路小心而行。

走了數日,已近古崤關口,乃是梁、魏兩國一交一 界去處。

一胡一 小九抱著貞兒,沈全提著破籃,拄了竹杖,正要過關。

兩個管關軍士,劈頭攔住,喝道:「站著!我看你二人身上雖然襤褸,規模生得雄壯,決不是求乞的。

莫不是不良 之人?解開衣服,擔檢明白,方才放你出關。」

一胡一 小九垂淚道:「小人兩個原不是乞丐之人,負一身莫大冤枉,逃難至此,望乞二位長官憐憫,放我過去,實是再生之德。」

一個軍士喝道:「胡說!有甚冤枉?決是奸細。

拿去見關主,查問端的,方可放行。」

沈全哀求道:「小人兩個不是奸細。

因無生理,投托吳郡一富戶為門客,家主石音,是一奢遮豪傑。

大妻喬氏無子,娶一妾名為似蘭,生下小人手中抱的小主,年方二歲。

不想家主病亡,主母喬氏,聽弟喬三唆哄,將妾似蘭藥死,喬三謀奪家財,又要將小主暗害。

小人等拚死救出逃難。

喬三知覺,用錢買囑官吏,告小人兩個盜財脫逃,出牌逮捕。

若被捉去,小人等死不足惜,只是可憐見小主被他害了,絕了石門後代。

望二位開天地之心,救拔小人三個性命。」

說罷,淚如雨下。

一胡一 小九就在破衣袋中,摸出兩小錠白銀,約有三兩多重,遞與軍士道:「沒甚孝順,止有這兩錠銀子,是小人救命之物,奉與二值長官買酒吃。

我等自沿路求討,度口而逃,乞求方便則個。」

那兩個軍士見沈全說得苦楚,心裡也有些動情,又見了這兩錠銀子,一個接上手,一個道:「可憐他兩個倒是義士,捨生救主。

自古天上人間,方便第一。」

取一錠銀子遞與沈全道:「看你苦惱,還你這些去做盤纏。

快走,快走。」

沈全、一胡一 小九謝了,拽開腳步,逕出關外。

二人暗暗說道:「好干係,險些兒露出事來。

不是我兩個這張嘴,怎能彀脫離虎袕!」二人不勝之喜。

走了數里,卻是荒僻村坊,覺得有些飢渴。

只見路口一座酒飯店,且是住得好。

但見:

前流溪水,後植桑麻,四圍垂柳繞低牆,幾樹嬌花迎酒囗。

雞鳴屋

角,打柴樵子初回;犬吠籬邊,沽酒遊人突至。

炊煙直上,新醪未熟酒先

香;爐火偏紅,烹宰方完餚味美。

當爐村婦,雖不比文君,也濃畫兩道遠

山眉;掌灶酒生。

辱沒了司馬,也單吊一條犢鼻褲。

正是門臨衝要生涯

好,路達通衢車馬多。

二人抱著貞兒。

奔入店裡,揀副潔淨座頭,將貞兒放在桌上。

叫酒保先打幾角酒來,擺下菜蔬魚肉之類,開懷對飲。

又拿幾樣果子,與貞兒吃。

二人吃酒說話間,聽得壁邊有人酣睡,鼻息如雷。

一胡一 小九道:「青天白日,如何這等好睡?」

站起腳來,在窗眼裡打一看時,見一人面壁睡著,將一幅舊布被蓋在臉上,濃睡不醒。

兩個且一遞一鍾吃酒。

少頃酒保盛飯來,一胡一 小九問:「間壁睡的這個漢子,莫不是你店裡使用人?灶上正忙,怎地這般好睡?」

酒保道:「不是本店用的人,是外方客官。

因等一位相識同買貨物,賃我房兒借宿,一連住了八九日。

早晚到關邊伺候相識,日間無事,只是打睡哩。」

酒保說話未完,只聽見那睡的人已醒了,打幾個呵欠,高聲問道:「店小乙哥,這時分卻好放晚關了麼?」

酒保答道:「這時候將大放關了。」

沈全、一胡一 小九聽得這人聲音,都失驚跳起身來,打窗眼裡窺覷:「呀!原來不是別人,卻是三大王。」

一胡一 、沈二人心下暗喜,怕人知覺,不敢做聲。

只見苗龍走出店前來伸一伸腰,雙手擦著眼睛,周圍一看,認得是沈全、一胡一 小九並薛志義兒子貞兒坐在那裡,吃了一驚。

不好說話,對二人丟個眼色,出門上南去了。

二人早已會意,即算還酒飯錢,抱著貞兒奔出門來。

向南走不多路,苗龍已立在前面路口,正要問故,見一胡一 小九與沈全包著兩行珠淚,來往人多,又不敢一交一 言。

苗龍引著二人轉入山彎,到一座冷廟裡來。

四顧無人,苗龍忙問:「你兩個來此,莫非大王一爺 有些不測之事麼?」

一胡一 小九、沈全拜倒哭道:「自從三大王起程之後,至第四日,官軍已到。

初次薛大王領兵一交一 鋒,不分勝負。

二大王諫阻,要謹守山寨,待三大王回來再行對敵。

薛大王不聽,次日引戰,被官軍用計掘下陷馬坑,三將輪流挑戰,詐輸誘落坑中,人馬皆亡。

隨即驅兵入寨,盡皆洗蕩,雞犬不留。

二大王已投崖而死,想夫人亦不可保。

小人兩個拚命,救得貞公子逃脫,在此得見將軍一面,實是萬死一生。」

苗龍聽罷,頓足捶胸,不勝痛苦,大哭一聲,昏絕於地。

一胡一 小九、沈全慌忙攙起,叫喚多時,方得甦醒,哭道:「薛大哥,李二哥呵,指望兄弟三人同成大業,永遠相依,誰想死於非命,半途而別,怎能夠再得相逢!」哭啼不止。

一胡一 小九再三勸解。

苗龍接過貞兒來抱了,垂淚道:「貞兒恁的福薄,父母雙亡,教你如何存濟!」展轉悲思,淚如泉湧,帶淚道:「天色已暮,前途難行,不如且回店中安歇,明早動身,到林住持莊上去商議安身之處。」

三人復身回到關口飯店中來。

吃罷晚飯,苗龍和貞兒同榻,一胡一 小九、沈全自在外邊床 上歇宿,一夜 無話。

次日雞鳴,三人起來梳洗,算還房錢。

沈全抱著貞兒,一胡一 小九背了包裹,三人出門,取路往張家莊上來。

數日已到。

苗龍領著二人,逕入佛堂內,正值林澹然在佛座邊念佛,見苗龍領著兩個人走入來,心裡已明,卻問苗兄打聽劍山消息何如。

苗龍向前,領一胡一 小九參拜了澹然。

沈全是見過的,亦行禮畢。

苗龍將薛志義、李秀敗死情由,哭訴一遍。

林澹然垂淚道:「可惜豪俠之士,死於非命,可憐,可憐!」一胡一 小九又將救薛志義公子逃難,撞見沈全緣由,細細陳說。

苗龍嚎啕痛哭,吐血滿地。

林澹然勸慰道:「大數預定,不可逃也。

死者不復一活,哭之何益?今幸蒼天垂-,使他兒子得生,薛氏一脈不絕,此乃萬千之喜。」

教一胡一 小九抱貞兒過來,坐在膝上,展轉細看。

生得鼻高眉聳,眼細口方,兩耳垂肩,頂圓額闊,果然容顏出眾,骨格非常。

林澹然看了半晌道:「此兒相貌不凡,非等閒人也。

異日長成,必為大器。」

又對苗龍等道:「你三人不必煩惱,就在俺莊裡過活罷了。

用心看取此子,日後有所倚靠。」

就在佛案前焚香點燭,替貞兒改名,寄與如來案下,叫做佛兒。

苗龍道:「小人看了薛大哥這等英雄,未免無常之苦,今日情願削髮為僧,皈依佛教,早晚伏侍住持爺,尋一個好結果。」

沈全、一胡一 小九一齊道:「小人等作了無邊罪孽,今日也願同大王皈依釋道,修一個來生因果。

不知住持爺容納否?」

林澹然道:「善哉,善哉。

汝等肯悔前愆,回頭是岸,一念之悟,便證菩提,何所不容也。」

苗龍、一胡一 小九、沈全聽說,滿心歡喜。

林澹然道:「今日湊巧是個吉日。」

分忖道人安排素食,齋供天地諸佛,又請一個剃頭待詔來。

林澹然教苗龍等三人跪於佛前,宣揚懺悔,摩頂受戒。

削髮已畢,對佛取名,苗龍法名知碩,沈全法名性成,一胡一 小九法名性定。

三人拜罷諸佛,轉身又拜林澹然為師。

當日齋宴,盡歡而散。

次日備辦祭禮,設薛志義、李秀神位,望空遙祭,苗知碩等痛哭一場。

自此已後,苗知碩三人在張太公莊上出家,隨著林澹然修持,將這佛兒如掌上真珠一般看待。

正是寒暑代催,晝夜相趲,不覺又是三個年頭了。

有詞為證:

鍾送黃昏雞報曉,昏曉相催,世事何時了?萬慮千愁人自老,春來

依舊生芳草。

忙處人多閒處少,閒處光陰,幾個人知道?獨上小樓

雲杳杳,天涯一點青山小。

這佛兒年已五歲,極是聰明伶俐,百般乖巧。

張太公父子常到莊上來探望閒耍,向已備知佛兒和苗知碩等來歷,敬重他們能仗義救主。

佛兒又生得容貌異常,必大有福氣,甚相愛惜,每每饋送布帛錢米、果品點心來撫養他。

忽值殘冬已過,又遇新年,張太公和大郎同到莊上來,與林住持賀節。

相見禮畢,林澹然留住張太公父子飲酒。

佛兒出來閒耍,林澹然叫佛兒過來,見了太公並大郎,佛兒即過來唱喏。

張太公父子回禮,笑道:「佛兒不要去頑要,在此陪我吃杯酒。」

佛兒就和太公一凳兒坐了。

太公問道:「佛兒新年卻是幾歲?」

林澹然道:「一交一 新年是五歲了。」

太公合掌道:「阿彌陀佛,日子這等過得快。

向年小兒幸遇老師救了性命,就是那年冬底完親,娶媳令狐氏。

感神天護-,至次年秋間生一小孫,新正卻好也是五歲了,正與這佛兒同慶。

南無佛,南無觀世音菩薩。」

林澹然道:「向日令郎恭喜添丁,不覺又是數載。

正是只愁不養,不愁不長。

令孫好麼?貧僧未得一面。」

太公道:「托賴老師福庇,小孫亦頗聰敏。

且是生得面龐豐厚,體態魁肥,不似小兒懦弱。」

林澹然道:「生此好令孫,皆出長者積德所致。」

太公稱謝,又道:「今春老朽意欲延一師長在捨,教小孫讀書。

如成館時,佛兒可到舍下與小孫一同攻書,飲膳之類,寒家甚便。」

林澹然道:「如此甚美,惟恐攪擾不安。」

太公笑道:「說那裡話既是相知,何擾之有。」

說罷,吃齋而別。

閒話不題。

光陰荏苒,又見青梅如豆,桃李爭妍,早是二月初旬。

有古詞為證:

燕子呢喃,景色乍長春晝。

睹園林萬花如繡,海棠經雨胭脂透。

展官眉,翠拂行人首。

向郊原踏青,恣歌攜手,醉醺醺尚尋芳酒。

牧童遙指孤村,道杏花深處,那裡人家有。

林澹然手扶藜杖,莊前閒看花卉,遠遠見一個童子走近莊來,卻是張太公家僮。

林澹然問道:「大哥遠來,有何話說?」

家憧道:「太公拜上老爺,目今家下請得一位門館先生,特著小人傳簡來,接佛官進城,和小官同師學業。」

林澹然道:「日前太公已曾說及此事,果蒙見招。

煩你拜上太公,待俺選擇人學吉辰,送他來也。」

留家憧吃些酒飯,寫一回帖,發付回城裡去了。

林澹然細查歷日,二月十五是個開心入學吉辰。

選定此日,備辦酒菜帖禮之類,著道人挑了,喚苗知碩送佛兒入城。

又囑付佛兒:「不可頑劣,要聽先生訓導。」

佛兒隨知碩來到張太公宅上;太公迎接進去,領佛兒拜了先生,送上禮物,留苗知碩宿了,次日方回。

佛兒取名薛舉,張太公孫子取名張善相,兩個年紀雖然止有五歲,卻喜天資穎悟,聰敏過人,讀書經國成誦,言辭答對如流。

先生與太公說:「令孫和薛舉,皆是非凡之器,異日必當大貴。」

太公暗喜,將這薛舉看待如至親骨肉。

不覺又是半月。

忽一日薛舉思念林住持,猛然啼哭起來,定要回去探望。

張太公令一老僕送回城外莊上來。

二人攜手,迤邐行出城門,陡然陰雲四合,驟雨傾盆,老僕抱了薛舉。

閃入涼亭避雨。

亭側有一玄武閣,閣前有一頭陀,赤眼大鼻,黑臉兜頤,身披破袖,胸掛戒刀,耳墜金環,足穿草屨,盤膝坐於蒲一團一 之上,手擊木魚,口裡誦著番經。

老僕問傍人道:「這師父在此打坐,佈施些什麼?」

一人答道:「這頭陀是個番僧,來此月餘了。

不化米糧齋供、布帛金銀,要化一位真施主。

眾人問他化什麼真施主,又笑而不答。

疑他是癡顛的人,並無肯齋供他的。

雖然數日不食,亦不勝饑,卻也是一樁怪事。」

二人正說間,那頭陀誦經已畢,忽抬頭見了薛舉,猛然驚駭。

熟視一回,歡喜道:「在這裡了。」

即收拾木魚經袱,藏於怞中,立起身來,對天呆看。

少頃雲開雨散,現出一輪紅日。

老僕撩起衣服,將薛舉背在肩上,赤著腳,乘濕而行。

隨後那頭陀也出了亭子,跟著同走。

行至蕭侍中莊前,老僕覺走得力乏,放下薛舉,街坡上坐了暫歇。

那頭陀忽然突至面前,對臉上吹了一口氣,老僕仆倒地上,半晌方醒。

開眼看不見了薛舉,心下驚慌。

四下叫喚尋覓,杳無蹤跡,只得復進城來,見太公備言此事,舉家驚愕。

太公同老僕連夜出城,到莊上來見林澹然,告訴薛舉被番僧攝去情由。

苗知碩、沈性成、一胡一 性定三人張惶痛哭垂淚。

林澹然道:「不妨。

這番僧既有如此手段,必是個法家,等閒不肯害人性命。

明蚤俺親自尋訪,決有下落。」

寬慰太公等安寢。

次日黎明,林澹然一行人同到玄武閣中,詢問消息。

原來這閣內止有女尼師徒二人,師名碧霞,徒名自解。

碧霞貌美多能,與鄰僧私通,瀅欲過度,雙目失明,朝夕悲啼嗟怨。

忽聞自解說:「閣前打坐頭陀,生得奇異。」

特設盛齋相待,頭陀送藥點眼,三日後兩目復明,敬之如神。

當下師徒二人,迎林澹然等入靜室獻茶,澹然細問頭陀來歷。

碧霞道:「頭陀在此月餘,終日危坐誦經,數日不食亦不饑。

醫目如神,等閒不與人說話。

不知何故,攝去小官?」

林澹然道:「俺已諒這僧家,是一異人。

但不知他在何處掛錫?」

自解道:「昨傍晚時,我點佛前琉璃,聽得閣外二人私語,說可到葉貴人香火院來。

莫非是他的安歇處?」

張太公道:「有一個葉貴人香火院,又叫著永齡庵,離此西南上十數里,地名半畝塘便是。

但此院本來興旺,近來出了妖怪,白晝迷人,因此僧眾散了,屋宇僧房無人敢住。」

林澹然道:「若如此說時,可以推尋這頭陀畢竟是個妖怪無疑。

快去,快去!」

眾人別了二尼回莊,令苗知碩、一胡一 性定兩個藏了短刀,到半畝塘打探。

二人至院前,日已流西,但見四圍牆垣坍塌,房屋歪斜,山門緊閉,十分寂寥。

苗知碩對一胡一 性定道:「你往前進,我從後人,裡面相會,看果有人否。」

苗知碩抄路到院後來,後門也是關上的。

一帶土牆甚高,卻不甚壞損。

苗知碩用出那舊時手段,跳入牆內一望,茅草過人。

分開草莽而進,便是廚房。

轉過天井,將近方丈,忽見裡邊隱隱燈光,聽得有人言語。

苗知碩暗想,這樣荒涼去處,何人敢在此藏身?悄悄捱近壁外張望,只見薛舉和頭陀兩個,席地而坐,薛舉居上,頭陀侍側。

一個黑臉行童,手執酒壺,站在邊傍。

那頭陀斟酒,雙手高擎道:「主公請酒。」

薛舉推開不飲。

頭陀笑道:「主公寬懷,臣自錫蘭山國泛海南來,尋覓真主,共圖大業。

十載不能際遇,豈料主公在於此地。

今日君臣相會,莫大之喜。

臣等行囊已備,明早隨主公渡海去也。」

薛舉垂淚道:「我只要回莊去見林老爺,誰和你去渡海。」

苗知碩見了暗喜,算計道:「不要衝破了他,且去與林住持商議,乘夜間來取人,遲必行矣。」

輕輕溜出牆外,急至前門來。

塘口被物一絆,過頭跌了一一交一 。

爬起看時,卻是一胡一 性定橫睡在地。

苗知碩扶起問時,一胡一 性定搖頭道:「唬死我也,幾乎與師兄不得相見。

適才我從牆缺裡踅入去,行至金剛殿側,突然跳出一隻錦毛大虎,撲將過來。

我擠命急走,躍出牆外,幸那虎追至牆邊便回去了。

多分膽已驚破,手足酥軟,故睡在這裡等你。」

苗知碩扶著同行,把所見之事,亦說一遍。

二人急急回莊,見了林澹然,備說前事。

林諸然道:「既如此,事不宜遲。」

冷眾人吃罷酒飯,留太公主僕二人管莊,點起十數個火把,帶了槍棍刀杖弓箭。

原來澹然初進莊時,已打下一條渾鐵禪杖防身,當下一同取路往半畝塘來。

到時五更已盡,林澹然手持鐵杖,和一胡一 性定守住前門。

苗知碩、沈性成率領道人撞僕,圍定後門。

將次黎明,只聽得門環響處,一個行童開出門來,見了林澹然,跌轉身跑入去了。

一胡一 性定就欲趕入去,林澹然止住,不許進去。

只見裡面托地跳出一隻錦毛大虎來,擺尾跑蹄,逕撲林澹然。

澹然倒拖鐵杖,望後跳退數步,那虎卻撲了一個空。

復揚威大吼撲來,澹然側身閃過,便雙手直挺鐵杖,向著虎口。

那虎又掀起兩爪一撲,澹然乘勢舉鐵杖戳入虎口,借力一捺,那虎撲的便倒,一胡一 性定舉刀亂搠。

近前細看,卻是一隻紙虎,二人一大笑。

林澹然持杖撩衣,大踏步踏入院門,高喊道:「何處妖僧,輒敢白晝攝人!快快送還,看佛面饒汝殘生,不然杖下無情,死期頃刻。」

一路喊將入去。

只見殿內閃出一個番僧,生得十分勇猛,有《丑一奴一兒令》詞為證:

臉如鍋底眉如劍,眼似銅鈴,手似鋼針,怪肉橫鋪處處筋。

帶金環頭卷髮,丑賽幽魂,猛賽天神,叱吒風雷頃刻生。

那頭陀奔出上來,手舞兩口戒刀,直取林澹然。

澹然見他來得凶,不敢輕敵,將鐵杖架定,退出門外空闊平坦處,方才一交一 手。

二僧斗上百餘合,不分勝敗。

一胡一 性定心驚,又不敢助戰。

忽聞人聲喧嚷,苗知碩等將行童綁縛了,繞出前來。

那頭陀看見,萬分惱怒,奮力惡戰,又鬥四五十合。

頭陀逞生平手段,將兩把戒刀幌一幌,擲起半空,逕從林澹然頂門上劈將下來,勢名「二虎投崖」。

林澹然見戒刀飛起,忙搶向前一步,斜挺禪杖,接著戒刀,咭叮噹皆打落塵埃,勢名「單龍攪海」。

頭陀見刀砍不中,急取流星錘飛擲過來,林澹然用杖隔開,滾將入去。

頭陀棄錘而走,澹然飛步趕上,頭陀奔至半商塘口,踴身跳入塘中,倏然不見。

隨後一胡一 性定等拾了戒刀,一同追來。

澹然說:「頭陀已跳入水中。」

苗知碩道:「塘水甚淺,這廝決無去處。」

便要下水去捉。

澹然道:「這頭陀休小覷了他。

入水必然遠遁,任彼自去。」

且押了行童,回轉永齡院來,問行童討取薛舉。

行童道:「主公藏在方丈中籠子裡。」

眾人齊入方丈,打開竹籠,果然薛舉在內。

薛舉見了澹然,扯住衣袖啼哭。

澹然垂淚,忙喚苗知碩抱了。

林澹然將行童拷問頭陀來歷,行童供招道:「咱名馬哈篤,師父麻囗刺,原系西番錫蘭山國僧。

因見國王無道,上下離心,國中皆欲推尊咱師父為主。

師父自言福薄,難以承受,又說本國氣數未絕,不可妄舉,親至中華,覓一有大福者,立為國王,以安百姓。

遊方數載,未得真名昨見薛主公,不勝歡喜,故請至院中,意欲渡海回國,共舉大事。

不知沖犯太師法駕,乞留草命。」

澹然又問:「麻囗刺通何武藝,一精一何法術?」

馬哈篤道:「師父上通天文,下知地理,陰一陽一術學,無所不一精一。

善能役鬼驅神,呼風喚雨,深明遁甲,平地能飛。

戒刀兩口,靜夜常鳴,削鐵如泥。

又有連珠箭一枝,並不空發。

遊遍九州,未逢敵手。」

澹然笑道:「今日俺是個敵手了。」

令道人帶了行童,同出院門,取路回莊。

行有二里之路,猛聽喊聲如雷,大叫道:「還我行童來!」喊聲未絕,只聽得弓弦響。

林澹然急抬頭,箭已飛到,忙將禪杖撥去。

未及回射,又復一箭來。

正中眉心。

澹然望後便倒,右手已將箭接住。

麻囗刺見澹然跌倒,放心趕來,不提防林澹然暗扯弓弦,一箭射去,射中麻囗刺左耳,穿入金環。

麻囗刺吃那一驚,帶箭而走。

林澹然不趕,一行人徑從官道而行。

約至十餘里,前阻一條闊溪,過溪來,就是張家莊了。

溪上有一根木橋。

林澹然正要上橋,忽然陰風慘慘,黑氣漫漫,迷了去路。

耳中只聽得神嚎鬼哭,大浪洶湧之一聲 。

眾人心慌,林澹然大笑道:「眾人勿驚,無事。」

手仗寶劍,口中唸唸有詞,喝聲道:「疾!」一霎時雲開風息,依然日色光明。

澹然率領眾人過了木橋,回至莊前,遠遠見莊門大開,苗知碩抱著薛舉,先入門裡。

轉過竹屏,只見張太公和老僕,皆背剪綁了,吊在樹枝上。

張太公高聲叫:「快來救我!」林澹然看了大惱,急向前解下太公,苗知碩將老僕放了。

太公說:「適才莊外走入一個黑臉頭陀來,把我二人吊在這裡,那頭陀撫掌大笑,見老師來了,將身一閃,不知何處去了。」

澹然扶著太公道:「可惡這廝,若還拿住,也請他在樹枝上一耍。」

正說話間,禪堂裡閃出頭陀,手持利劍,喝道:「林和尚快來納命!」澹然撇了太公,舞鐵杖攔頭打去,頭陀杖寶劍砍來。

二僧惡戰良久,頭陀劍法漸緩,被澹然一杖,破了劍法。

頭陀心慌,收住寶劍,踴身一跳,躍起屋簷,寂然不見。

澹然令道人閉上莊門,將馬哈篤帶入後園關鎖,同太公等進方丈酒飯。

張太公道:「天下有這樣怪人,若不是禪師法力浩大,怎麼是了?」

林澹然備將賭鬥奪回薛舉一事,與太公說知,太公甚喜。

苗知碩道:「頭陀雖然敗去,必要復來纏擾,這番林爺施大法力,開除這廝便了。」

太公道:「老朽看這番僧亦有神通,急切恐擒他不住。」

林澹然笑道:「看此僧還能復來否,來則必入俺圈套矣。」

大家商議一回。

倏爾天色已晚,令苗知碩等陪侍太公禪房安寢,二道人停燈守護。

林澹然帶劍坐於佛堂之內,秉燭誦經。

將及初更,只見一隻紫燕,從窗眼中撲將入來。

飛鳴數聲,倏忽變成利劍二口。

初長不過一尺,佛堂中旋舞,漸漸長至丈餘。

二刀衝擊,錚錚有聲,疾如飛電,閃爍生光,只在澹然跟前盤繞。

澹然端坐不動,看看逼近身來,將次刺及咽喉,澹然大喝一聲,二刀鏗然墜地,化成兩股青煙,飛空而散。

澹然暗暗發笑。

猛地裡起一陣怪風,佛堂門無故自開,倏地一聲響,見黑叢叢匾大一個蝙蝠,飛將入內。

眼射金光,口吐黑氣,展開兩翅撲向前,要傷澹然。

澹然暗念神咒,伸開右手二指,將燭焰剔將過去,落在蝙蝠身上,焰騰騰燒著毛羽,蝙蝠便回身飛出門外。

林澹然仗劍追將出去,蝙蝠撲落天井中,現出原相,卻是一領蓑衣,被火燒燬半幅。

澹然復進佛堂,依舊禪椅上盤膝坐了,凝神靜養。

一時間禪椅咯咯地動將起來,似有人抬的一般。

移下天井中,又移進佛堂內,往來數次,搖得澹然坐不安穩,幾乎跌下。

澹然由他自移,只不採他。

忽然椅邊立著一個死一屍一,披髮赤身,面色醜惡,雙眼反上,舌頭吐出數寸,捱近澹然身邊。

澹然正欲拿他,被那死一屍一一把抱住,緊緊扣定不放。

又且腐爛,臭氣難當。

此時澹然雖言不怕,也覺心內有幾分悚惕。

連忙默誦靈咒,喝聲:「值日神將何在?」

忽有兩個黃巾力士,手持燒紅鐵煉來擒死一屍一,這死一屍一鬼叫一聲,忽然不見。

澹然分忖道:「有勞二位神將,侍立吾側,為俺護法。

凡有邪魅來侵,即便擒拿,勿使近吾法座。」

二力士應諾,立於兩傍。

澹然正欲安心跌坐,不覺連椅便倒。

椅後忽有一大深坑,黑洞洞,氣騰騰的,澹然連椅陷於坑內。

虧了兩個力士,將澹然提出黑坑,頭臉都磕傷了。

澹然大怒,命力士下坑捉怪。

力士正欲下坑,倏然地裂復合,澹然也無如奈何。

仗著劍念了一遍淨法界真言,發付力士且去,力士領法旨去了。

澹然凝神靜養一會,早聽四野雞鳴,於是垂目低眉,返觀內照。

坐至天明,令道人汲水烹茶,邀太公等同坐禪堂內,談說夜間變化之事,眾皆驚懼。

又聞莊外人聲喊叫,澹然急出莊來,見幾個鄰舍,哭啼啼道:「侵早有一醜臉頭陀,一面行過村口,口中喃喃的罵著林爺,猛可裡將於一招,不知何處來了幾隻大蟲,當路哮吼,我等不能行走,乞林爺救命。」

林澹然道:「不妨。」

走進沸堂,取紙畫符十餘張,密念真言,付與鄰人:「將符去緊要路口貼了。

人家門前並轉彎處,俱把石灰畫成大白圈子,自然無事。」

鄰人拜謝,依此而行,群虎果然不見。

至今有虎處都畫白圈,是這個傳流故事。

林澹然送眾鄰出莊,回轉方丈,正要舉著吃飯,忽聞臭氣逼人,原來碗中飯粒,變成大蛆。

澹然怒道:「叵耐這廝無狀,被他吵惱一夜 ,俺不與他討論罷了,他反戲弄於俺。」

正惱怒間,猛然一陣心疼,幾乎暈倒。

澹然定神正性,急誦驅邪梵語,方得疼定。

忙開書筐,取出一個花紙做成的蝦蟆,頭上四足,俱畫了一道符,將針釘於地上。

大笑道:「俺本不欲與這廝相鬥,奈何屢犯於俺,不得不報之耳。」

於是赤胸裸身,仗劍作法,口中唸唸有詞,將劍尖指著蝦蟆,那紙蝦蟆忽然自動。

張太公、苗知碩一班人,正在那裡看澹然行法,猛聽得大喊救命,這頭陀從屋脊上骨碌碌滾將下來,跌在天井中。

頭與四肢,如有繩索縛縛的一般,向上趨做一一團一 ,高聲叫痛,懇求饒恕。

澹然正色道:「汝從何處盜來邪術,妄欲害人?白日拐騙,紙虎攔截,五穀變蛆,種種不善。

俺與你素無仇隙,何忍盅毒相欺,無端降禍?若非俺正法自持,險些兒命遭毒手。

爾且講這幻術是何人傳授?初入旁門,輒敢與俺賭鬥。

今已被困,有何解脫之術,任汝施展。」

麻囗刺道:「咱家神通,俱系天心正法,乃護法韋馱尊者傳授,遍游四海,未遇對頭。

今逢高手,破了咱法,命懸禪師之手,乞看禪門共教之情,大發慈悲,寬恩赦宥。」

林澹然笑道:「這廝又來一胡一 講。

那韋馱佛是釋門護法顯聖正教辟邪尊者,豈有傳法於汝妖僧之理?這不是打誑語了?」

麻囗刺道:「咱家西番並無誑語,禪師如不信時,可放咱禮請尊者即刻現身。」

林澹然道:「汝果能請得尊者金身下降,即便與汝拜為兄弟。」

張太公阻道:「老師不可輕信其言,彼是脫身之計。

若放他時,又要作怪。」

澹然道:「不妨,任彼騰那變化,出不得俺手裡。」

便拔起蝦蟆之針,口中念瞭解咒,麻囗刺依然好了,立起身來,對澹然稽首,澹然答禮。

麻囗刺整衣肅容,叩齒唸咒,踏罡步鬥,觀想凝神。

倏忽之間,數道金光從西而至,半空中彩雲之上,現出韋馱尊者法像。

有《西一江一 月》為證:

鳳翅金盔耀日,連環鎖甲飛光。

手中鐵杵利如鋼,面似觀音模樣。

腳下戰靴抹綠,渾身繡帶飄揚。

佛前護法大神王,魔怪聞之膽喪。

林澹然見了尊者金身。

欣喜無限,率領太公等焚香頂禮,麻囗刺亦俯伏於地,齊聲念佛。

半晌後,漸漸彩雲散去,韋馱不見。

林澹然邀麻囗刺同入禪堂,對佛立誓,拜為兄弟。

忙整素齋款待,放出行童同坐吃齋。

二僧各訴衷曲,互相敬服。

澹然又問:「永齡庵內,向有妖怪迷人,賢弟可曾見否?」

麻囗刺道:「有一小怪,弟已除之。」

張太公問:「是何怪物?」

麻囗刺道:「咱初入庵,夜間打坐,忽聽小徒馬哈篤叫喊,急出瞧之,見一黃鼠,嘴尖耳大,其形若豕,遍體黃毛光亮,追逐小徒。

幸小徒有些膂力,拿一條木棍,與他廝鬥,被咱一劍斬之。

小徒剝其皮,剔其骨,炙其五臟,烹其肉。

其味似飴,其色如玉,飽食一月,便宜了哈篤。」

眾人撫掌大笑,方知是老鼠作怪。

當晚留住麻囗刺莊內宿了。

次蚤麻囗刺作別,林澹然捧出戒刀還了,勸化道:「俺等皈依三寶,但宜謹持道法,以作梯航,豈可恃此妄行,輕慢衣缽?況爭王圖霸,非俺僧家之事,一有差跌,難免輪迴。

賢弟速宜灰卻雄心,滌除舊染,逍遙西土,無滅無生,也不枉出家人證果。」

麻囗刺感悟,稽首道:「承禪師良言,敢不佩服。

自此打破迷關,永不受惡纏矣。」

林澹然送出莊門,麻囗刺師徒二人飄然去了。

後來麻囗刺隱居西番山島中修道,將法術武藝盡傳與俠士徐洪客,扶助張仲堅裡應外合,奪了扶余國,做了國主。

數年之後,張仲堅復舉大兵,助徐洪客殺入錫蘭山國,逐出國王,自立為主。

此是後事,別有傳記不題。

且說張太公主僕別了林澹然,入城去了。

這近莊鄰人,個個讚歎林澹然法力無邊。

自此遠近傳揚,名馳四海。

有詩為證:

大道從來不可貪,貪嗔正亦入邪關。

慈悲卻乃真威武,蕩滌魔心上法船。

林澹然自此無事。

一日見天色晴和,春一光 明媚,備辦了酒果素食,令道人提壺挈盒,和苗知碩帶了薛舉,一同出城北踏青遊玩。

但見士女往來,紛紛不絕。

正是:

香塵逐車馬,美酒醉笙歌。

有詞為證:

郊原春透,花壓垂堤柳。

滿目繁華如舊,正是清明時候。

轟轟寶馬

雕輪,紛紛翠袖紅裙。

一樣尋芳拾翠,何妨僧俗同輪。

三人閒玩,沿溪信步而行,同進一座花園內石凳上坐了。

舉目觀看,端的好景致也。

但見:

新篁池閣,花霧樓台,幾多曲徑護幽欄,數處小橋通活水。

假山高聳,

下面有石洞玲瓏;亭榭一精一奇,中列著翠屏寶玩。

色鋪錦繡,生香不斷。

一交一 花韻奏笙簧,樂意相關禽對語。

轉過了桃花徑、杏花塢、梅花莊、李花

弄,方走到雕簷斗角百花亭;穿過這牡丹台、芍葯欄、薔薇屏、茶囗架,

才顯出淨幾明窗千佛閣。

雙雙白鶴長鳴,兩兩鴛鴦一交一 頸。

荷花池內,魚翻

玉尺戲清波;來鳳軒前,鸚吐人言稱佛號。

爛柯嶺囗囗寂靜,春宴堂金碧

一交一 輝。

陰陰古木欲參天,灼灼嬌花齊向日。

果然在在堪歌舞,正是人人可

舉觴。

林澹然等三人坐於石凳之上,門首忽見一人,頭戴逍遙巾,身穿豸補鶴氅,隨著十餘個家憧,牽著一匹白馬,吆吆喝喝,走入花園裡來。

眾人見了,盡皆迴避。

林澹然心裡已省得是個舊相識了,只是不動身,看他怎的。

正是:

一葉浮萍歸大海,人生何處不相逢。

不知這人是老林什麼相識,且聽下回分解——

亦凡公益圖書館掃校

分類:古典俠義小說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禪真逸史
第01回 高丞相直諫辟邪 林將軍急流勇退第02回 鍾愛兒圓慧出家 梁武帝金鑾聽講第03回 林長老除孽安民 丘縣尹薦賢禮釋第04回 妙相寺王妃祝壽 安平村苗二設謀第05回 大俠夜闌降盜賊 淫僧夢裡害相思第06回 說風情趙尼畫策 赴佛會賽玉中機第07回 繡閨禪室兩心通 淫婦奸僧雙願逐第08回 信婆唆沈全逃難 全友誼澹然直言第09回 害忠良守淨獻讒 逃災難澹然遇舊第10回 貪利工人生歹意 知恩店主犯官刑第11回 彌勒寺苗龍敘情 武平郡杜帥訪信第12回 都督巧計解僧頭 守淨狼心驗枕骨第13回 桂姐遺腹誕佳兒 長老借宿擒怪物第14回 得天書符救李秀 正夫綱義激沈全第15回 佞子妙相寺遭殃 奸黨風尾林中箭第16回 奪先鋒諸將鬥勇 定埋伏陳玉鏖兵第17回 古崤關啜守存孤 張老莊伏邪皈正第18回 梁武帝愎諫納降 虞天敏感妻死節第19回 司農忠憤大興兵 梁武幽囚甘餓死第20回 都督冥府指翁孫 阿丑書堂弄師父第21回 竊天書後園遣將 破妖術古剎誅邪第22回 張氏園中三義俠 隔塵溪畔二仙舟第23回 清虛境天主延賓 孟門山杜郎結義第24回 伏威計奪勝金姐 賢士教唆桑皮筋第25回 遭屈陷叔侄下獄 反囹圄俊傑報仇第26回 山徑逃蹤鋤禿惡 黃河訪故阻官兵第27回 計詐降薛舉破敵 圖霸業伏威求賢第28回 湯府丞中計敗兵 杜元帥納言正位第29回 軒轅廟蘇樸遭擒 延州府伏威遇弟第30回 沈蘭劫寨陷全軍 牛進迎街懲大惡第31回 報仇瀝血祭先靈 釋怨營墳安父骨第32回 張善相夢中配偶 段春香月下佳期第33回 計入香閨貽異寶 俠逢朔郡慶良緣第34回 善相破法斬馮謙 士開解圍推段帥第35回 元帥兵陷苦株灣 眾俠同心歸齊國第36回 雙玉人重逢合巹 三義俠衣錦還鄉第37回 羅默伽肆凶受戮 尹氏女盡節還魂第38回 土地爭位動陰兵 孽虎改邪皈釋教第39回 順天時三俠稱王 宴李諤諸賢逞法第40回 禪師坐化證菩提 三主雲遊成大道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
語言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