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禪真逸史》第11回 彌勒寺苗龍敘情 武平郡杜帥訪信:讜言遭謗即宵征,苦歷高崗復陷坑。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禪真逸史》第11回 彌勒寺苗龍敘情 武平郡杜帥訪信

禪真逸史

第11回 彌勒寺苗龍敘情 武平郡杜帥訪信

詩曰:

讜言遭謗即宵征,苦歷高崗復陷坑。

古剎款留情意洽,離亭酌別酒杯傾。

固辭孽地行吾志,運厄關津受爾擒。

帥府談言逢故舊,卷舒如意人都京。

話說林澹然正行山路,被絆馬索絆倒,一夥嘍-將繩索綁定,解上山來。

林澹然心裡暗想:「這班人決是綠林豪客,俺做了半世英雄,不期將性命送於此地。」

漸漸走到山頂,月光之下,抬頭細看,乃是一座大寺院。

眾嘍-將老林押入寺門,那個提包裹的先跑入殿裡去了。

不移時,走出來道。

「二位大王一爺 正吃酒哩,見報拿著一頭行貨,二大王大喜,叫快解進去。」

眾噗羅聞說喊一聲,將澹然推入殿裡。

林澹然偷眼看時,上面左首坐著一籌好漢,生得虯髯碧眼,大臉長軀,身上穿一領赭紅囗絲襖子,頭上戴一頂軟翅紗巾。

右邊坐的一個漢子,生得微鬚白臉,短小身材,身上穿一領遍地金鴉青百花錦襖,頭上戴一頂彩繡扎巾。

左首那個好漢問道:「你是甚人,輒敢大膽,夜靜更闌,在我山中行走?明知山有虎,故作採樵人?」

右邊那個喝道:「大哥問他只甚,使兒們拿去剝了皮,砍做肉丸子,將來下酒。」

兩邊嘍-齊喊一聲「得令!」把林澹然叉腦揪出殿外來,卻將氈帽揪落,露出光頭,那些嘍-同喊道:「原來是匹禿驢。」

林澹然大喝一聲:「賊一奴一體得一胡一 講!」那虯髯大王聽見,喝叫拿這廝轉來,眾嘍-又將林澹然擁上殿去。

虯髯大王大怒道:「這禿驢大膽,你敢罵誰?你是何處寺院來的?村鳥無知,先割去舌頭,然後剖腹剜心,犒賞眾孩兒們。」

林澹然也大怒喝道:「一胡一 講!俺出家人視死如歸,要殺便殺,你這廝何必恁般鳥亂!」

那第二位好漢聽了聲音,跳起身來,令嘍-移燭近前細看,失驚道:「這和尚好生面熟,卻像在何處曾會來?」

想了半晌,問道:「長老莫非曾在建康妙相寺出家麼?」

林澹然道:「俺原在炒相寺裡為僧,只因與本寺正住持不和,逃難至此。

有犯虎威,乞賜一死。」

那二大王聽了,慌忙喝退嘍-,親解其縛,脫下百花錦祆,披在林澹然身上,謝罪道:「我的爺,何不早講大名,險些兒害了恩人性命。

大哥快過來相見,這就是小弟時常講的英雄,林住持長老是也。」

雙手扶在一交一 椅上坐了,納頭便拜。

林澹然躬身答禮。

眾嘍-見了,各各搖頭伸舌。

那虯髯大王向前和林澹然施禮罷,分賓主而坐,問道:「在下向聞二弟說林住持英名蓋世,智勇無雙,久懷企慕。

今日為何事幸臨敝地?真乃千載奇逢也。」

林澹然道:「一言難盡,從容奉稟。

二位將軍高姓大名?小僧平生未曾拜識,荷蒙大義,實感再生。」

那個白臉漢子道:「小人姓苗名龍,排行第二。

向日曾合幾個弟兄侵犯寶剎一番,意欲苟圖富貴。

不期被住持爺知覺,施惻隱之心,釋放我等,又賜諸弟兄財物,至今感佩不忘。

小人切切在心,報恩無地。

日前為與鄰豪構訟,縣官受賄,誣盜下獄。

小人得便,越牆逃難,打從這裡經過,遇著此位結義弟兄,收留在此。

今得恩人到來,實出望外,正應小人昨夜之吉夢。」

林澹然問道:「此位將軍尊姓?」

苗龍道:「這哥哥是小人總角之一交一 ,姓薛,雙名志義。

人見他虯髯黑臉,都叫他做黑判官。

兩臂有千斤氣力,學得一身好武藝。

為報父仇,殺了惡宦康刺史全家,逃到這裡,做這本分生理。

此處卻是定遠地方,此山名為劍山,此寺名彌勒寺,甚是險峻寬闊。

逐去僧眾,聚集一二百人,打家劫舍,攔截客商數年,官軍不敢正眼兒相覷。

留小人坐了第二把一交一 椅,果然快樂,甚是英雄。

小人時常和大哥講妙相寺有一位恩人林住持,智勇足備,小人受恩未敢少忘。

今日得會,誠為天幸。」

分付嘍-,整頓酒席相待。

飲酒間,苗龍又問及出寺遠來逃難之故。

林澹然潸然淚下道:「小僧不幸,受盡囗囗,屢經坎坷。

自從東魏與高丞相世子高澄結怨,削髮為僧,走入中國掛錫,指望尋一個終身結果。

蒙聖恩敕為妙相寺副住持,不期撞著那兇徒正住持鍾守淨,貪財好色,不守釋門戒行,以念佛拜懺為由,著做佛頭的趙蜜嘴同謀,賺騙寺後鄰人沈全渾家黎賽玉通姦,來往情熱。

因俺責善,反生仇恨。

十月十五日,值聖駕臨寺聽講涅-經,那廝乘隙暗進讒言,說俺譭謗朝廷,不守清戒,酗酒凶狂,私通東魏。

皇上信了,便要擒俺置於死地。

虧了行童來真潛通消息,俺只得乘夜而逃。

撞到雞嘴鎮李秀店中,李秀亦如苗兄一般認得面貌,說起昔日之情,抵死留住不放。

那時俺也昏債,失了計較,不合在他家藏躲了幾日。

官司緝捕得緊,一日捱查數遍,到處張掛榜文,說拿得小僧獻上者,官給賞銀三百兩。

店內有一酒生,貪利生心,待要首告,幸李秀識破,將那廝灌醉,放俺出門逃竄,晝伏夜行,受盡苦楚,致令驚動二位將軍。

幸蒙不賜誅戮,復承厚款,感激不勝。」

苗龍離座大怒道:「有這等事1不殺這負義忘恩的孽畜,空做人間好漢!」薛志義道:「二弟且莫性急。

當今世上,直道原是難容的。

林住持只是太直了些,惹出這場奇禍。

知恩報恩仗義的事,除是豪傑才做得來。

這一班狗男女,人面獸心焉可以此望他?今日幸會林住持,且請住持為了山寨之主,緩緩用計剿除這廝。

不知住持允否?」

林澹然合掌道:「俺出家人,生死聽天,隨緣度日。

恩怨之間,寧人負俺,毋俺負人。

多蒙二位將軍盛情,暫借一宿,明早拜辭,歸於東魏,以終天年。」

薛志義道:「住持何出此言,既離虎窟,又入龍潭?自禁城到得敝山,已是萬分之幸。

離這裡到東魏,路程遙遠,關隘阻隔;況住持名聞遠近,聖旨畫影圖形,那一處不當心盤詰。

前去乃是河南地界,城市中人煙稠密,不比那深山僻路所在。

住持今要前去,若遭羅網,那時悔之晚矣。

還在小寨暫且安身,將圖後計。」

林澹然道:「多承美意,本該尊命,但小僧久甘恬澹,最厭繁華,意欲歸魏,尋一搭兒僻靜山崖,結個茅庵,修焚念佛,以終天年,無心再戀塵俗。

設被擒獲,是亦命也數也。」

苗龍道:「住持爺執意要去,小人亦不敢強。

但求寬住數日,另作商議。」

林澹然謝道:「若得如此,足見厚情。」

苗龍又問:「李秀哥哥近來生計何如?」

林澹然道:「頗為富足,儘是清閒。

小僧在他家藏避數日,那酒生要行出首,放俺奔逃,兩下必成仇訟。

苗兄可念平昔一交一 契之情,乞著人打聽消息,方知下落。」

薛志義道:「既是苗二弟相識,明日必須差人打探。」

苗龍道:「事不宜遲,明早即行。」

三人盤桓說話間,不覺星移斗轉,野店雞鳴。

林澹然道:「賤體睏倦,望乞隨便借宿。」

苗龍二人又勸了數杯,令嘍-打疊床 鋪,伏侍林澹然歇息。

有詩為證:

昨宵得脫虎狼窩,今朝穩臥中軍帳。

不數古今豪俠流,綠林高義雲霄上。

次日又排筵席款待。

傍晚時,林澹然辭謝要行,苗龍、薛志義苦苦相留,只得又住了一夜 。

次早侵晨起來相別,苗龍道:「小人有兩樁心事,要留住持爺。

停當了,即便送行。」

林澹然道:「兄有甚事,望乞見教。」

苗龍道:「我這位薛大哥,武藝雖一精一,韜鈐未諳,今欲拜在門下,求傳授些兵法。

二者小人正要差人打聽李大哥消息,如平安無事,卻也放心;設或落難時,亦好同住持商議救他的門路,故此要屈留數日,方敢送別。」

林澹然道:「既為此二事相留,便往數日。

兄可差能事心腹之人,繼帶銀兩,往建康去。

倘李季文有事,即可隨便上下使用,以留性命,從容救他。

俺這裡一面和薛君開講兵法,待尊役回時告行。」

薛志義、苗龍二人一大喜。

隨差兩個一精一細會事的嘍-,帶了百餘兩白銀,往京都打探消息去了。

三人在寨中討論兵法,演一習一 武藝,酌酒高歌,談今說古,不覺又早半月有餘。

一日嘍-回寨,稟覆道:「小人兩個一路打聽去,只見城市通衢,鄉村戶落,處處張掛榜文,圖形畫影,尋獲林住持爺爺。

小人抄得榜文在此。」

苗龍接過,三人一同觀看。

其榜文云:

某府某縣某官,遵依樞密院行文,欽奉聖旨,為追剪奸僧,以杜國患

事:照得本朝在京妙相寺副住持林太空者,不守清規,通謀外國,將為城

社之奸,搖惑軍民之志。

十月十五日,譭謗朝廷,牴觸乘輿,反情已著,

不可姑留。

即欲拿問,明正典刑,不意知風逃竄。

今特遍行國內遠近,

畫影圖形,疾速追拿。

不論軍民人等,如有擒獲者,該地方官給賞銀三

百兩,本官連升三級。

若窩藏在家,知情不報,故意縱逃者,不論貴賤,

一概處斬。

事同風火,頃刻毋違。

須至榜者。

右榜諭眾通知。

年月日

結。

「沿路聽人傳說,李某被陳阿保首告窩藏林住持,本縣拿去三拷六問,招成死罪。

現監在獄。

小的們到一江一 寧縣中,認作李家的親戚,凡一應衙門上下人等,並獄中禁子,俱各用銀買求寬釋,見了銀子都已應允。

又用計見了李官人,他分付轉謝住持爺和二位大王一爺 ,再三致意,得空便要越獄而走,也來入伙。

小人們特來回覆。」

三人聽罷大喜,重賞嘍-,設筵相慶。

當晚,林澹然起身作別,道:「將軍韜略已一精一,貧僧在此,終不為了。」

薛志義道:「今日已暮,還乞草寨荒宿,明日決然送別。

但住持爺這條銅禪杖,似非凡物,出家人提此行路,動人疑忌。

何不留於敝寨,另奉寶劍護身,庶為穩便。」

林澹然道:「蒙諭良言,感戴無盡。

但此杖乃故人所贈,山僧朝暮不離,今在顛沛之中棄之,是背故人也。

生死與俱,豈忍輕棄。」

薛志義歎息道:「當今之世,面一交一 者多。

飲酒宴樂,情若同胞;利害相關,視如陌路。

此輩真犬彘耳,豈能如住持於患難之中,不忘故人也!」倍加敬服。

苗龍道:「我有一計在此,管教路中無阻。」

便令嘍-砍一株斑竹來,截去頭尾,打通了節,將鋼杖藏於竹中,兩頭鑲嵌堅固。

對林澹然道:「住持爺,此法何如?」

澹然道:「妙甚。

又可防身,又可挑行李,深感深感。」

眾皆大喜,痛飲通宵。

次日,薛志義大排筵席,請林澹然餞別。

歌舞吹彈,二人慇勤相勸。

林澹然吃得酩酊,乘著酒興,辭別要行。

薛志義親手捧出白金一盤,贈為路費。

林澹然收了兩錠,其餘銀子,賞與日前打探的嘍。

苗龍、薛志義令嘍-駝了竹禪杖,背上包裹,二人親送下山數里。

林澹然再三請轉,苗龍只得將竹杖包裹速與林澹然,三人灑淚而別。

不說薛志義、苗龍回寨,且說林澹然拽開腳步,取路望西進發,走了三十多里,酒卻醒了。

遠遠見人煙揍集,屋舍相連,乃是個市鎮去處。

此時正是早春天氣,但見:

六街三市上,來來往往盡村民;門麵店肆中,濟濟捱捱皆貿易。

有綾羅段鋪,也有米麥油行,賣魚賣肉鬧嚷嚷,買菜買蔥喧哄哄。

沽酒

樓前扶醉漢,鞦韆架上坐嬌娃。

林澹然不敢行動,即閃入山坳裡幽靜所在躲避,直到夜靜,方才走路。

一路夜行曉住,奔馳數夜,早到了武平地面。

此時日色將沉,林澹然心裡暗想:「前去已是睢一陽一郡武津關口,此是緊要去處,惟恐盤詰難行。

過得此關,即是東魏地方,可脫網羅矣。」

行近大梁城門口,思量無計,只得大膽拽步前行。

忽見一個山東漢子,背著一搭褳氈貨,在城門外出賣。

林澹然忽然自想:「除是恁般,方過去得。」

便取錢買了一個敞口大暖帽戴了,拽下簷來,遮著臉,取路進城。

行不數步,劈頭一夥公人攔住去路,當先一人問道:「你這廝是何方人氏?那裡住居?作何生理?快放下包裹杖子,待我查檢,方放你過去。」

林澹然道:「在下姓張,排行第三,北平人氏。

因出外經商被盜,沒了資本,欲到貴城合親處借些銀兩,以作盤纏,何必盤詰?」

那人道:「我自不曾見做客的嘴邊剃去一胡一 須,必是奸細。」

趕向前將林澹然暖帽劈頭揪下,拍掌笑道:「饒你乖是鬼,難脫這場災。

你這狡猾禿驢走得好,遮了頭須遮不得口。」

叫眾人動手,將繩索綁縛了這廝,再做道理。

可憐蓋世英雄,撞入天羅地網。

一個公人劈手將竹杖搶去,向前一撲,幾乎跌倒,把竹杖拋在地上,為頭的那人慌忙扶住。

這公人搖頭道:「好古怪!好利害杖子,如何竹有這般重,莫非是外夷出的?」

那人伸手取杖,也不能移動,用力兩手提起,卻有百餘斤。

心下大駭道:「這條小小竹棍,就使是實心的,未必這等重得狠,必有緣故。」

便在腰邊拔出短刀,劈開竹棍,裡邊露出銅禪杖來。

那人哈哈大笑道:「好奸滑的和尚,恁般做作,到我老爺手裡,自然雪化見一屍一。」

令眾公人鷹拿雁抓,將林澹然縛綁定了。

正是單絲不線,孤掌難鳴。

躬身道:「列位知俺是誰,將俺縛綁,卻為甚事來?」

那為頭的指著手喝道:「你這禿廝,兀自要強嘴。

為你受盡艱苦,用煞心機。

慚愧,也有今日見你的時節。

且講大名於你聽著:我乃一江一 寧縣中馳名的緝捕使臣刁爺便是。

當日你這廝誹謗朝廷,潛地奔逃,我這一班一輩的人,為你不知受過多少限責,你卻躲在賣酒的李秀家裡快活。

那李秀被你拖累,擬成大罪,監禁獄中,你卻又走了,教我腳底也趕穿。

諒你也飛不過關去,故先到這裡,卻好等著。

圖形在此,這番走往那裡去!」林澹然閉口無言。

刁應祥喝眾人:「帶這廝元帥府中監禁,待造下陷車,解到京師請貨便了。」

眾人擁著刁應祥,將林澹然解到元帥府來。

有詩為證:

千里馳驅策杖行,豈期窄路遇軍兵。

早知今日風波險,何不山營且暫停。

當日那都督正升晚堂,審理軍務,猛聽門外擂鼓聲急,把門將官進來稟道:「門外有一夥緝捕公人擊鼓,因拿著一個和尚,口稱朝廷重犯,要見老爺。

乞台旨。」

原來這都督姓杜,即令放進來。

刁應祥發付一夥公人門外俟候,自帶林澹然隨著把門官,逕入跪下。

杜都督問刁應祥道:「你是何處緝捕人役,拿這和尚,擅入我軍門擊鼓?」

刁應樣答道:「小人是建康一江一 寧縣緝捕人員刁應祥,領本縣公文,奉聖旨追捕犯法逃僧一名林太空。

一路追來,至此方才擒獲。

本欲就解入京,一來要稟過老爺,方敢解去;二來這禿廝甚有勇力,路上攪有賊一黨一 劫奪,乞老爺鈞旨,賞一輛陷車,差軍護送到京,庶無失誤。」

杜都督道:「這和尚就是妙相寺副住持麼?」

刁應樣道:「正是此人。」

杜都督道:「日前連接兩道旨意,都為這廝,因此遍處著人搜捉盤詰,不想今日你擒獲得來。

這廝有什麼器械行李麼?」

刁應祥道:「止有禪杖一條,包裹一個,別無他物。」

杜都督教取進來,當廳檢看,收入後堂。

令將士:「將林澹然鬆了綁,取一面鐵葉長枷枷了,押入牢中監禁。

發付刁應祥一應人役,都在府門外相近去處歇息,待我審問情由,後然寫表申奏,著軍士護衛汝等入京。」

刁應祥聲諾而退。

杜都督退入私衙,著虞候往獄中取林和尚,去了長枷進來。

林澹然跪下,杜都督道:「久聞人說京都妙相寺中副住持林和尚為人剛直,武藝高強,人人契慕,遍處傳揚。

如今卻為甚事,觸忤朝廷,以致逃竄?汝可一一從實說來,毋得隱諱。」

林澹然滿眼垂淚道:「僧人本欲隱跡逃名,不料反投羅網。

念貧僧原是東魏人氏,將門出身,姓林名時茂,在高丞相麾下為將,替國家東征西討,屢立汗馬功勞。

與高丞相世子高澄不睦,慮惹災囗,愁無結果,因此削髮為僧。」

遂把那入梁怎生遇著丘縣尹,薦舉為妙相寺副住持,怎生與正住持不睦,暗進讒言,激怒武帝,欲正典刑,又怎生逃躲,夜行晝伏,欲歸東魏之事,備細說了一遍。

「豈知災囗難脫,復被擒拿,送在老爺台前,伏乞大恩,原情鑒拔。

再造之德,重於山嶽。」

杜都督又問道:「你既是東魏高歡部下將官,可知有一位杜旗牌麼?」

林澹然道:「姓杜的將士也有,但不知貴表尊名。」

杜都督道:「單諱一個悅字的,綽號石將軍。

如今年已高大,過於七旬,是我至親。

可曾相識麼?」

林澹然道:「有,有。

曾有一個杜悅,號為石將軍,日前原在高爺麾下為旗牌官,失機當斬,是僧人一力救釋,免死充軍。

後來僧人雲遊入梁之時,又於沁州旅邸相會,因魏主降恩,得赦還鄉。

相別之後,未知在否。」

社都督道:「你既與他旅邸相會,他曾有甚言語囑付你入梁否?」

林澹然道:「彼時杜公曾和小僧說來,他有一子,在梁投托傅統制麾下,十年不知音耗,日夜縈懷。

待要入梁尋訪,奈何年老難行,乃借酒肆中筆硯,寫下家書一封,付小僧帶來,倘得邂逅,轉寄此信。

小僧一向羈留妙相寺中,欲訪無由。

那一晚慌慌逃竄,匆忙之際,不知曾帶得否,或者在包裹中,未可知也。」

杜都督即命取包裹付與澹然。

澹然打開檢看,卻在護書中,雙手呈上。

杜都督接書,拆開看時,上寫著:

父書付男成治知悉;自汝離家出外,家中事變多端。

我為你淚不曾干,終朝思念。

你母親病傷去世,使我形孤影只,滿目荒涼。

骨肉摧殘,可歎可歎。

不期我運蹇時乖,失機當斬,自分今生與你永無見期,感得大恩人林爺一力申救,得全殘喘。

此恩此德,重若丘山。

我今已老,無由補報,倘天不絕人,或有再得盡心之日,也不可知。

今因林老爺出家,法諱太空,別號澹然,雲遊中國,偶於旅邸相逢,草此數字,寄與你知。

倘得一會,須不要忘了林爺大德,當效犬馬之報,不必說得。

你也須知父母養育之恩,十月懷耽,三年侞哺,推干就濕,容易得撫你成一人 ?你竟飄然出遊,不思父母為你哭得腸斷,望得眼穿,實是淒楚。

我今年近八旬,風中之燭,你若稍有人心見書即日一面,使我九泉之下,也得瞑目。

書不盡言,總宜知悉。

年月日書於沁州邸中,爺字再囑。

杜都督看罷書,失驚站起身來,雙手扶起道:「恩人,你何不早言?小侄獲罪多矣。」

慌忙躬身行禮。

林澹然忙忙答禮道:「小僧是提督案下死犯,何故相敬若此?」

都督道:「恩人不知其詳,且請坐了,細訴根由。」

這杜都督是誰?原來不是別人,乃東魏人氏,姓杜,名成治,就是杜悅的兒子。

自別父親,走入中國,尋著娘舅總兵都統制傅惲,收在部下為書記。

因他能文會武,精通韜略,常隨傅惲出征,屢獲奇功,升為參謀。

又數年,傅惲陣亡,武帝見他無嗣,即敕杜成治襲封總兵都統制之職,統領傅惲大軍。

欽賜武平城內蓋造府第居住。

後伐齊有功,復升為帥府都督大元帥。

上馬管軍,下馬管民,假節鉞,管轄十三州三十四縣人馬,鎮守西北一帶地方,先斬後奏,極有威權。

當下替林澹然換了衣服,賓主坐下,忙點茶湯。

林澹然不安,又謝道:「僧人何福,蒙都督如此厚待?」

杜成治道:「論恩人,乃是父執,這杜悅就是家尊。

小侄名成治,自幼不才,每好騎馬試劍,頗通韜略,愛客重賢,以致家業凋零,只得遠遊梁國,投入家母舅傅統制麾下。

幸得皇天庇-,聖上洪恩,濫叨重位。

不想父罹軍法,幸蒙吾師大恩救拔。

小侄屢屢差人打探家尊消息,十餘年杳無音信,每每在心,今日方知端的。

此思此德,銘刺肺腑。

小侄真不肖之罪人也。」

言畢,淚如湧泉,悲不自勝。

有詩為證:

獨憐父子各西東,猶喜逢恩患難中。

莫道蜉蝣真似寄,人生何處不相逢。

林澹然驚道:「卻原來是令尊大人!小僧不知,惶悚無地。」

杜成治即命在後堂整酒飯相待。

林澹然道:「令尊大人與小僧相處數年,情同骨肉,後因問罪,兩下暌違幾載,後來又於客舍相逢。

今日偶然又會著都督,正為亙古奇聞,人間罕遇。」

杜成治道:「小侄幸逢老叔,但不知家尊何日相見?『哀哀父母。

生我劬勞。

』小侄身享富貴,母死不得奔喪,父親年邁,不能奉養,使飄零道塗,流離失所,小侄不孝之罪,實無可渲。」

說罷又哭。

林澹然功道:「都督今日身享萬鐘,位居極一品,顯親揚名,正是大孝處,何必悲苦?待後差人打探,必有相見之期。」

杜成治拭淚相謝,再坐吃酒。

林澹然辭酒道:「小僧不幸,遭此不赦之罪,蒙都督雅愛,心實不安。

小僧算來這場大禍決難迴避,乞都督明早打發解京,了此孽冤,免致貽累。」

杜成治笑道:「老叔何出此言,小侄豈忘恩負義之輩?今日必當盡力救援,管取平安無事,送回東魏,聊表寸心。」

林澹然合掌道:「多承都督厚情,只怕貽累,反為不美。」

杜成治道:「不必介懷,且請放心寬飲幾杯。」

林澹然謝了,又飲數杯,不覺大醉,就在側房睡廠。

杜成治當夜和夫人蔣氏商議,要救林澹然一節。

夫人道:「君為督撫,統握大權,欲救一個和尚,有何難哉?如此如此救他便了。」

杜成治道:「夫人言之極當。」

事不宜遲,連夜差心腹干辦到司獄司喚獄官來議事。

那獄官姓戚名錦,正在睡夢中,聽得報杜爺呼喚,忙起來整冠束帶,隨著干辦進私衙裡來。

正是:

欲知心腹事,但聽口中言。

畢竟杜都督與獄官有何話說,且聽下回分解——

亦凡公益圖書館掃校

分類:古典俠義小說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禪真逸史
第01回 高丞相直諫辟邪 林將軍急流勇退第02回 鍾愛兒圓慧出家 梁武帝金鑾聽講第03回 林長老除孽安民 丘縣尹薦賢禮釋第04回 妙相寺王妃祝壽 安平村苗二設謀第05回 大俠夜闌降盜賊 淫僧夢裡害相思第06回 說風情趙尼畫策 赴佛會賽玉中機第07回 繡閨禪室兩心通 淫婦奸僧雙願逐第08回 信婆唆沈全逃難 全友誼澹然直言第09回 害忠良守淨獻讒 逃災難澹然遇舊第10回 貪利工人生歹意 知恩店主犯官刑第11回 彌勒寺苗龍敘情 武平郡杜帥訪信第12回 都督巧計解僧頭 守淨狼心驗枕骨第13回 桂姐遺腹誕佳兒 長老借宿擒怪物第14回 得天書符救李秀 正夫綱義激沈全第15回 佞子妙相寺遭殃 奸黨風尾林中箭第16回 奪先鋒諸將鬥勇 定埋伏陳玉鏖兵第17回 古崤關啜守存孤 張老莊伏邪皈正第18回 梁武帝愎諫納降 虞天敏感妻死節第19回 司農忠憤大興兵 梁武幽囚甘餓死第20回 都督冥府指翁孫 阿丑書堂弄師父第21回 竊天書後園遣將 破妖術古剎誅邪第22回 張氏園中三義俠 隔塵溪畔二仙舟第23回 清虛境天主延賓 孟門山杜郎結義第24回 伏威計奪勝金姐 賢士教唆桑皮筋第25回 遭屈陷叔侄下獄 反囹圄俊傑報仇第26回 山徑逃蹤鋤禿惡 黃河訪故阻官兵第27回 計詐降薛舉破敵 圖霸業伏威求賢第28回 湯府丞中計敗兵 杜元帥納言正位第29回 軒轅廟蘇樸遭擒 延州府伏威遇弟第30回 沈蘭劫寨陷全軍 牛進迎街懲大惡第31回 報仇瀝血祭先靈 釋怨營墳安父骨第32回 張善相夢中配偶 段春香月下佳期第33回 計入香閨貽異寶 俠逢朔郡慶良緣第34回 善相破法斬馮謙 士開解圍推段帥第35回 元帥兵陷苦株灣 眾俠同心歸齊國第36回 雙玉人重逢合巹 三義俠衣錦還鄉第37回 羅默伽肆凶受戮 尹氏女盡節還魂第38回 土地爭位動陰兵 孽虎改邪皈釋教第39回 順天時三俠稱王 宴李諤諸賢逞法第40回 禪師坐化證菩提 三主雲遊成大道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
語言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