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鮮卑帝國傳奇》苻堅與王猛:如果將歷史割裂開,一段段看一節節分析的話,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鮮卑帝國傳奇》苻堅與王猛

鮮卑帝國傳奇

苻堅與王猛

第二十章

如果將歷史割裂開,一段段看一節節分析的話,我們就會發現某個人(英雄或暴君)左右了某個時期的一段歷史,比如司馬炎、石勒、冉閔,他們開創或破壞了一個王朝,歷史在他們的喜怒哀樂中演變,就像一艘在大海中航行的渡輪,舵手決定著它運行的方向,他可以視情況變化向左向右前進或後退,然而有一點他無法改變,那就是目的地。

黑夜過後是黎明,激烈的民族矛盾導致的一輪血雨腥風過後,各族人民懷著痛苦和悲傷乞盼和平,乞盼各族之間相互的殺戮早日停止。

中國歷史上一個偉大的人物苻堅走向前台,歷史從來不會抹殺任何一個人的功績。

苻堅做為一個偉大的政治家憑借政治上的敏一感和對時政的準確分析,一改漢趙民族壓迫的「胡漢分治」,提出「民族一團一結」的前秦國基本國策,用他自己的話說,叫做「混四海為一家,視夷狄如赤子。」

國策只要順應民意人心就會順利推行並取得成功,民族一團一結政策讓前秦國以區區 百萬氐族人打敗四周強大的民族,統一北中國。

苻堅,字永固,一名文玉,生得「臂垂過膝,目有紫光。」

爺爺苻洪非常喜歡他,給他起個名字叫堅頭,經常對人說:「此兒姿貌瑰偉,質一性一過人,非常相也。」

即使如此誇獎他的苻洪怕也想不到,他這個孫子日後會怎樣得翻江倒海。

苻堅稱天王之後,為實現他心中的理想,迫不及待地開始推行他的新政。

苻堅親自選中一個人來推行他的政令,這個人就是漢人王猛。

苻堅的基本國策歸納起來無非兩條,一是民族一團一結,二是統一。

由民族一團一結來推進統一,由統一來完成民族一團一結。

由於當時中國境內民族眾多,他不可能在統治階層內部做到一視同仁。

在他登上帝位之前的關中有氐人、羌人、漢人、匈奴人、羯人,還有一些更加弱小的民族。

關中沒有經過石趙後期的戰亂,漢人勢力相對強大,匈奴漢國的滅亡使匈奴人在關中乃至中原地區的勢力減弱,與氐人爭奪關中地區的羌人被苻生戰敗,散落各地。

針對這一情況,苻堅採取了與漢人聯合,建立了氐漢核心的民族一團一結政策。

由於氐人長期和漢人共同生活,較之其他民族更易為漢人接受,他的想法馬上受到關中漢人的積極支持,羌人也開始依附苻堅。

苻堅藩邸中的名臣,除呂婆樓、強汪等氐人之外,還有兩個重要的人物,太原薛贊、略一陽一權翼。

薛贊,漢族士人,權翼,羌中望族,曾在姚襄手下任職,姚氏敗亡後投靠苻堅。

他們二人和苻堅一道謀劃發動了推翻苻生的宮廷政變,《晉書.苻堅載記》中記載:「太原薛贊、略一陽一權翼見(苻堅)而驚曰:「非常人也!」(薛)贊、(權)翼說堅曰:「今主上昏虐,天下離心。

有德者昌,無德受殃,天之道也。

神器業重,不可令他人取之,願君王行湯、武之事,以順天人之心。」

(苻)堅深然之,納為謀主。」

讀史書,切記不能望文生義,不求深解,薛權二人一見苻堅說,「啊,殿下生得不一般,大貴人。」

然後投奔苻堅,一起策劃起事殺掉苻生,沒這麼簡單,一個人的相貌決定不了什麼,他們肯定是談論過,在一起交流過。

只有符合這些政治人物所代表的背後勢力的利益,他們才可能與你合作,並冒著殺頭危險替你出謀劃策。

苻堅登基後重用三個人,王猛、薛贊為中書侍郎,權翼為給事黃門侍郎,並掌機密。

大秦國的施政綱領出自此三人之手,再確切一點,出自日後成為前秦丞相的王猛。

王猛是前秦不可或缺的重要人物,說前秦是苻堅的歷史,不如說前秦是苻堅與他王猛的歷史。

王猛,字景略,北海劇人(今山東省壽光縣東南),家於魏郡。

少貧賤,以鬻畚(賣簸箕)為業。

相貌瑰姿俊偉,博學好兵書,氣度雄遠,細事不幹其慮(小事不想也不干),然而志向、知識、才幹在權貴豪門眼裡不值一錢,周圍的人們都輕視他,王猛卻悠然自得,不以為意,隱居於華一陰一。

提到王猛,有則膾炙人口的典故便是說他的故事,叫做「王猛捫虱論天下」。

東晉荊州刺史桓溫北伐關中,屢敗前秦軍,直一逼一長安,駐軍灞上。

王猛穿著布衣去見桓溫,「(王)猛被褐而詣之。

一面談當世之事,捫虱而言,旁若無人。」

此時的桓溫平巴蜀、掃石羯、敗苻氐,北伐中原,引旆秦郊,威懷三輔,英名震動天下,而王猛在這樣一個所向無敵的漢族大英雄面前神態自若、侃侃而談,令桓溫頓時刮目相看,當下問他:「我奉天子之命,率銳師十萬,仗義討逆,為百姓除殘賊,而三秦豪傑卻無人到我這裡來投奔,這是什麼緣故啊?」

王猛的回答正中桓溫的心事,你不攻長安,豪傑百姓不知道你是不是真心想要關中地區,所以不來。

「公不遠數千里,深入寇境,長安咫尺而不渡灞水,百姓未見公心故也,所以不至。」

桓溫兵臨長安城下,卻不攻城,心中確實另有打算。

桓溫用兵一向謹慎,多野戰,很少攻城,此時的關中局勢有利於東晉,但就整個戰局來說,形勢卻極不樂觀。

河南的姚襄投降前燕,燕主慕容俊的先鋒大軍已經一逼一近河南。

江西流民郭敞挾持守官投降姚襄,江西非指今日的江西省,而是指今安徽省長江以西的地方,離京師建康咫尺之遙,建康震駭,竟把豫州刺史謝尚從歷一陽一(今安徽和縣)招還,戍衛京師,加固長江防線,固江備守。

東晉朝廷摸不清姚襄的意圖,惶惶不可終日,其實姚襄根本沒有渡江的意思。

遠在關中的桓溫卻準備就梯下人了,桓溫此次北伐另有目的,他剛剛參掉北伐無功的殷浩執掌東晉的大權,北伐是為了向東晉朝廷展示他的武功,目的已經達到,便沒有必要冒風險呆在關中,要知道窮寇勿迫,誰知道一逼一急的苻健能不能反咬人一口,他的一世英名遠無必要丟在渭水。

王猛一句話點中他的心事,桓溫默然無語,只是喃喃說了句:「江東無卿比也!」(江東沒有人能比得上你。

)桓溫南歸之時,賜王猛車馬,拜高官督護,請與之同歸,被王猛拒絕。

王猛婉拒桓溫的原因是他看到東晉高門當權,連桓溫這樣的英雄人物掌權尚難,以他一介布衣根本無從參政。

他要等待機會,一個一鳴驚人的機會,他相信正值亂世之秋的中原大地會賦與他一飛沖天的機會。

沒過多久機會來了,苻堅登上王位後,接受呂婆樓(十六國之後涼的君主呂光的父親)的推薦,把王猛招入宮中,兩人一談,應了三國先主劉備的那句話,如魚得水,「一見便若平生,語及廢興大事,異符同契,若玄德之遇孔明也。」

一個統治集一團一的誕生,一個決策圈的形成,我們不能單純用人格魅力去解釋。

簡單一提,比如歷史上著名的三顧茅廬,劉備與諸葛亮際會風雲、相慰平生。

其實他們有潛在的需求,諸葛亮屬於荊州地區對曹氏抱有反感的士族集一團一中的代表人物,他們渴望一個領袖,劉備也渴望獲得他們的支持。

諸葛亮之才遠不需劉備三次屈尊,劉備的三顧茅廬是做樣子給荊州士人以至天下士人看,他禮賢下士,會給你們絕對的政治地位和經濟利益。

諸葛亮之所以要劉備三請才出山,不是因為托大,而是在觀望形勢,觀望什麼形勢呢?河北戰局。

若曹一操一平定河北,他就會出山,曹一操一若敗在袁氏家族手中,恐怕劉備縱使四請、五請,諸葛亮也不會出山。

也就是說,一旦袁氏滅亡,真正能與曹一操一抗衡,成為天下士族豪門領袖的只有一個劉皇叔。

苻堅重用王猛,也是做樣子給關中地區乃至全國的漢人看,我重視你們,也願意與你們共享政權。

王猛此時用不著觀望,他不看好東晉,已經選擇放棄,和苻堅的一席談話,馬上領悟到苻堅的宏圖大略,毫不猶豫地投身苻堅廷下。

無論在治國方略,還是一性一格上大相逕庭,苻堅大氣度,屬於一浪一漫主義理想派的政治家,王猛謹重嚴毅,屬於現實派的政治家,他們之所以會成為千古知遇的榜樣,除去他們兩人的一性一格魅力外,還有一個共同點,二人身上共同肩負的歷史使命使他們能夠銳意進取、大刀闊斧進行社會變革。

王猛與諸葛亮不同,他比苻堅保守,但比諸葛亮更加激進。

前秦最終能夠取得「平燕定蜀,擒代吞涼」等一系列的軍事勝利,最終統一北中國,「跨三分之二,居九州之七。」

奠定當時中國北疆最大版圖,這一切和王猛的施政密不可分。

苻堅首先遇到的第一個問題,仍然是民族問題,民族問題時刻困撓著入主中原的少數民族國家。

匈奴漢國、前趙、後趙血的教訓擺在眼前,如何處置呢?苻堅除重用王猛和太原薛贊等參掌機要外,下令「復魏晉士籍」,維護一士族地主特權,爭取漢族地主的支持。

苻堅定下「氐漢軸心」的基調,要有人去實施,說說氐人漢人平等容易,做起來實在是難!天王是氐人,江山也是氐人打下的,氐族貴族飛揚跋扈。

誰肯?誰敢去得罪氐族權貴呢?

王猛!他摸準苻堅的脈,深深地瞭解苻堅要的是真正的平等,只有真正的平等才能讓秦國境內的各族百姓有凝聚力向心力,因此他痛下狠手,對敢於以身試法者一律重刑,「明法峻刑,澄察善惡,禁勒強豪。」

犯死罪者一律鞭殺。

他的所作所為激怒氐族人,氐族豪強樊世當面斥責王猛,「我們與先帝共興大業,都不曾參與朝政,你無汗馬之勞,何敢一操一縱國家大權?難道要讓我們去耕種餵養你嗎?」

王猛反唇相譏,「你光耕地怎麼成?還要去當屠戶。

(我還要吃肉呢?)」可把樊世氣歪了鼻子,跳腳罵:「你個臭小子,老夫不把你腦袋掛在長安城門,我就不活在這個世上。」

王猛馬上到苻堅那裡打小報告,王猛這個人什麼都好,就一樣不好,不太光明磊落,好算計人,他算計樊世,後來算計慕容垂,雖說都為了前秦王朝,多多少少有點小人的嫌疑,他明知道自己那麼回答,樊世肯定會怒不擇言,擺明激怒他。

不過,完人是沒有的,王猛這種人確實適合執政,連慕容垂那樣的梟雄也只能任由他擺一弄來擺一弄去。

一聽樊世要殺王猛,苻堅火冒三丈,「老傢伙就是不懂禮法,不殺此老氐無法治理國家。」

(必須殺此老氐,然後百僚可整。

)可巧樊世送死來了,也許是老樊世怕王猛惡人先告狀,巴巴的也跑來向苻堅訴苦,苻堅沒讓他說話,直接問王猛:「吾想讓楊壁尚公主,你覺得楊壁為人如何?」

樊世當時就急眼,「哎?楊壁是我的女婿,早就定下了,陛下怎麼可以再讓他娶公主?」

王猛什麼角色,立馬明白怎麼一回事,從座上一躍而起,指著樊世的鼻子大加訓斥,「陛下擁有四海,天下什麼東西不是陛下的,你竟敢和陛下搶女婿,你也想做天子嗎!你還懂君臣上下的關係嗎!」二人一唱一合可把樊世搞懵登轉向,弄個大噎脖,老頭說不出話來,大怒,掄起拳頭來揍王猛,左右侍衛急忙拉住,怎麼也不能讓他在皇帝面前打架鬥毆,樊世被人拉住出不了手,破口大罵,什麼x個比,一操一你x,逮什麼難聽罵什麼,史載「丑言大罵」。

苻堅火了人,成何體統,喝令左右把這個老東西拉馬廄裡斬了。

氐族豪強可不干啦,蜂擁而上,紛紛指責王猛,王猛可不是嚇大的,悠然自得。

倒是苻堅沉不住氣,把眾人罵個狗血噴頭,一頭罵,一頭拿起鞭子一抽一,殿內庭外追著打。

現在想起來,那位被苻堅推翻的苻生還真有點冤枉,他之所以殘暴也是沒法子,這幫子氐族豪強根本不聽話。

別說,打這兒之後,王猛一下子抖起來,氐族豪強見到他連大氣不敢出,「自是公卿以下無不憚猛焉」。

苻健的妻弟強德酗酒行兇,劫人財產,搶男霸女,為百姓大患,面對皇親國戚,王猛毫不手軟,立即將他捕殺,陳一屍一於巿。

王猛和御史中丞鄧羌通力合作,嚴厲查處害民亂政的官吏,一個月之內,貴戚強豪誅死者二十有餘人。

於是百僚震肅,豪右屏氣,令行禁止,路不拾遺,風化大行,秦國由此大治。

苻堅感慨地歎道:「吾今始知天下之有法也,天子之為尊也!」

史書上記載了這樣一件事情:廣平人麻思向王猛請假回故里奔喪,王猛對他說:「你可以馬上收拾上路,今晚我即發函通知沿途。」

麻思剛出潼關,就發現沿途官府均已接到通知,並照章安排其食宿。

秦國治理下的行政機構效率之高,其令行禁止如此,即便是在今天也讓人為之感慨。

廣立學校,提倡儒學,勸課農桑,重視農業生產。

針對關中少雨易旱的情況,征發王公富室的奴隸三萬人,興修水利,在關中推廣漢代的區種法。

在發展農業的同時,又注意發展交通事業。

長安四門大道直抵各郡國,道側柳樹成蔭,長安有歌謠讚美前秦政治,「長安大街,楊槐蔥蘢;下馳華車,上棲鸞鳳;英才雲集,誨我百姓」。

王猛治績卓著,很快由中書侍郎遷尚書左丞、鹹一陽一內史、京兆尹。

未幾,除吏部尚書、太子詹事,又遷尚書左僕射、輔國將軍、司隸校尉,加騎都尉,居中宿衛。

時王猛年僅三十六歲,一年五遷,權傾內外。

沒過多久,繼續加官,遷尚書令、太子太傅,加散騎常侍。

升勢之烈,連王猛也感到害怕,「頻表累讓」,苻堅不許,加司徒、錄尚書事,讓王猛正式做宰相,王猛以無功請辭,不拜。

王猛以一介布衣,自出山入仕前秦十八年,鞠躬盡瘁,盡心竭力。

在他的治理下,前秦由一個落後野蠻的氐族政權迅速漢化,成為當時強大的國家。

《晉書》讚他「宰政公平,流放一屍一素,拔幽滯,顯賢才,外修兵革,內綜儒學,勸課農桑,教以廉恥,無罪而不刑,無才而不任,庶績鹹熙,百揆時敘。

於是兵強國富,垂及昇平,(王)猛之力也。」

大秦國「國富兵強,境內大治」,王猛還要什麼功勞呢?他心裡非常清楚苻堅心中的最終想法,苻堅渴望混一四海,夷漢一家,永保太平。

此時的前秦王國僅據關中一隅,前燕慕容氏雄霸中原遼東,拓跋代國跨據草原大漠,前涼保有涼州,東晉劃江而治,十分天下,前秦僅據其二。

王猛要實現他偉大抱負,報苻堅的知遇之恩,還苻堅一個大大的天下。

分類:史書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鮮卑帝國傳奇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