鮮卑帝國傳奇
益智粽
第五十九章
盧循,字於先,小名元龍,出自高門范一陽一盧氏,盧氏祖先自漢以來,世代高官。
盧循生得雙眸冏徹,瞳子四轉,聰明伶俐,善長書法藝術,草隸弈棋無所不一精一。
這麼一個名門之後的無雙才士,如何做了強盜,成為農民起義軍領袖?
八王之亂中,盧循的高祖盧志是成都王司馬穎的死一黨一,司馬穎敗死之後,雖然受命於東海王司馬越,被任命為衛尉、尚書,但與司馬越集一團一貌合神離,所以既沒有遭受苦寧縣平城之難,也沒有渡江,洛一陽一陷落後,死於平一陽一。
盧循的曾祖父盧諶是盧志的長子,曾被選為晉武帝附馬都尉,剛要成婚,公主死了。
盧志和弟弟們在平一陽一遇害的時候,只有他逃了出來,投奔并州劉琨,做了劉琨的從事中郎。
後隨劉琨到達遼西,石虎打敗段遼,得到盧諶之後,封為高官,累任後趙國中書侍郎、侍中、中書監。
後趙末年,跟隨冉閔誅殺石氏,在襄國遇害。
盧諶思念故國,經常對兒子們說:「我死了以後,你們一定要稱呼我為大晉國司空從事中郎。」
冉閔死後,中原大亂,盧氏避戰亂渡江,盧循跟父親盧嘏居住在京口,沒有根基,渡江又晚,得不到官做,盧氏家族從此開始沒落。
不得不與一些南渡的下等士庶結成姻親,盧循娶了孫恩的妹妹為妻,他的姐姐嫁給了徐道覆。
盧循有志向,廬山沙門慧遠禪師評價他說:「君雖體涉風素,而志存不軌。」
盧循入仕無門,作強盜為社會所迫,孫恩起義爆發,他成為起義軍的骨幹力量,孫恩冷酷殘忍,盧循總能夠勸阻他少殺人,由此得到將士們的擁護,孫恩死後,盧循被推為領袖,繼續領導起義軍。
為劉裕一逼一迫,盧循率領船隊來到番禺,趕跑晉朝正式任命的廣州刺史吳隱之,自號平南將軍,建立新的根據地。
桓玄敗亡,劉裕執掌建康大權,盧循乘機派人向朝廷稱臣,企圖割據嶺南,獲得東晉朝廷的認可。
政局初定,劉裕正全力消滅桓玄殘餘勢力,無暇南顧,順勢任命盧循為征虜將軍、廣州刺史、平越中郎將,徐道覆為始興相。
盧循接到任命,非常高興,借五月初五端午佳節來臨之際,遣人送給劉裕,劉裕回贈給他續命縷。
二人饋贈的禮品饒有趣味、寓意深遠。
端午節包粽子是中國古老的一種習俗,江南更為盛行。
晉代,有一種粽子的原料除糯米外,還添加中藥益智仁,煮熟的粽子稱「」。
益智仁出自今海南、廣西,故而盧循以特產饋贈。
劉裕的回贈品更為有意思,續命縷為京口習俗,京口人端午節以彩絲系臂,辟鬼辟兵,可以避災延壽。
當然,這只是表面的含意,贈品之中包含更深的寓意,劉裕和盧循同為沒落士族,同處為社會所壓抑的階層,二人共有大志,都在努力推翻高門士族的統治,攀到社會最高層,不管走哪一條道路,兩人都成功了,全都成為東晉朝廷的方面大員,在這一點上自然心照不宣。
然而機緣捉弄,一山不容二虎,如果想成就大業,兩位英雄必定要一決高下,二人通過饋贈禮品下戰書,機鋒畢露。
盧循說若想贏我,你還要再聰明一點,劉裕則告訴他,你一條命是不夠的。
劉裕北伐南燕,兵圍廣固,始興相徐道覆派人勸盧循乘虛而出,偷襲建康,以成大業,盧循不聽。
徐道覆親自來到番禺勸說盧循:「我們來到嶺南,難道真想一輩子呆在這種地方嗎?只不過因為我們不是劉公的對手罷了。
而今劉公頓兵堅城之下,凱旋之日無期,我們用思歸之死士,突襲劉毅、何無忌之徒,易如反掌。
不乘此大好時機,只想保一日之平安,等到三齊平定,息甲養眾,不過一二年間,朝廷必定召君回建康。
若君抗旨,劉公屯兵豫章(今南昌),遣銳師過五嶺,雖將軍神武,恐怕難以抵擋。
今日之機,萬不可失。
我們搶先攻克建康,把他們的根基全部摧毀,劉公即使回來,也無能為力,若將軍不同意,我自率始興軍馬直指尋一陽一。」
盧循見徐道覆態度堅決,隨即下定決心,大造兵艦,準備進兵建康。
大規模建造戰船怎麼才能進行得更為秘密,不引起朝廷的注意?徐道覆實施戰前欺騙計劃,派人到南康山(即今梅嶺)中去砍伐製造船隻的木材,到始興廉價出一售,木材便宜,居民們都爭相購買,因而造船木材雖然堆積許多卻引不起別人的懷疑。
等到定下出兵的日期,馬上把所有的木材全部收集到一起製造船隻,十天左右,戰艦雲集。
公元410年(北魏永興二年)二月,劉裕攻克廣固的同時,盧循義軍從始興(今廣東韶關西南),兵分兩路北上。
東路由徐道覆率領,取道贛水(今贛江)而下,向尋一陽一進軍;西路由盧循率領,由湘江北上,向巴陵(今湖南嶽一陽一)挺一進。
盧循明顯吸取孫恩由海路進攻建康不下,又沒有根據地依托,最終被擊敗的教訓,並沒有借助水軍的優勢浮海直接攻擊建康。
孫恩的主力指向巴陵,有取荊州的意向,徐道覆明顯是奔江州去的,義軍此舉的戰略意圖是佔領荊、江二州,伺機東下。
兩路義軍推進迅速,盧循攻破桂一陽一(今湖南郴州)、湘東(今湖南衡一陽一),進一逼一長沙。
徐道覆連克南康(今江西贛州)、廬陵(今江西吉水北),兵鋒直指豫章。
朝廷大震,八百里加急召劉裕,劉裕留下劉穆之善後,從廣固匆匆回軍。
江州刺史何無忌聞聽義軍一逼一近豫章,馬上率兵自尋一陽一南下,欲與徐道覆決戰。
他的參謀人員均不同意倉促出擊,長史鄧潛之勸他說:「國家安危,在此一舉。
盧循勢居上流,兵艦大盛,我們不可與之爭鋒,應該決開南塘堤壩,使贛江水位下降,然後堅守豫章、尋一陽一,敵軍必定不敢捨我遠下去攻打京都。
我軍蓄力養銳,待其師老兵疲,再發動進攻,此萬全之策。
今決成敗於一戰,萬一失利,悔之不及。」
參軍殷闡支持鄧潛的戰術方針:「盧循的士兵都是三吳舊賊,百戰余勇,新召集的始興溪子,拳捷善鬥,不能輕視他們。
將軍集合大軍駐守豫章,等到朝廷各路兵馬到齊,再發動總攻不遲。
如果單單依靠江州兵馬與敵軍決一死戰,恐怕將來您一定要後悔。」
何無忌不聽,盡起江州水陸兵馬沿贛江南下,與義軍水師在豫章遭遇。
徐道覆命令數百名強一弩一手登上西岸的小山攔腰射擊東晉船隊,時西風暴急,何無忌乘坐的小艦飄向東岸。
起義軍滿江的樓船借助風勢一逼一向晉軍船隻,晉兵奔潰,何無忌厲聲高叫道:「取我的蘇武節來!」手持符節站在船頭督軍奮戰。
敵兵越聚越多,有如烏雲壓頂,何無忌辭色無撓,握節而死。
晉軍外圍州郡防線全線崩潰,中外震駭,建康亂作一一團一,朝廷中竟然有人提議保護晉安帝向北撤退,去投奔劉裕。
劉裕此時已經趕回下邳,用船隻載輜重緩行,自率一精一銳從陸路南歸。
走到山一陽一(江蘇淮安)之時,聽到何無忌戰死的消息,震驚不已,唯恐京都失守,撇下大軍,晝夜兼行,一行數十人趕到江邊,向過路人打聽建康的消息。
行人說:「賊兵還沒有到,劉公若還,便無憂了。」
可見東晉百姓對劉裕信心十足,劉裕聞聽大喜,單船過江,渡江時,風急一浪一大,部下都很擔心,劉裕不顧,逕直踏上甲板登船說:「若天命助國,風當自息;如其不然,覆溺何害!」你還別說,船一移動風真就停了,劉裕過江,回到京口,朝廷上下這才安心。
各地的援兵紛紛進入建康,青州刺史諸葛長民、兗州刺史劉藩、并州刺史劉道憐的援兵都到了。
豫州刺史劉毅準備出征,劉裕在京口給他寫信說:「我往年擊妖賊,知道他們狡猾多變,這一次,他們又僥倖獲勝,不可輕視,我這裡的戰船馬上就要修繕好了,我和老弟一起去。」
劉裕素知劉毅心氣高傲,怕他不聽自己的話,又派他的族弟劉藩勸他,並且許諾,「克平之日,上流之任,都交給你。」
劉毅勃然大怒,對劉藩說:「過去,我們不過因他有一點點功勞,推他臨時做個盟主罷了,你真以為我不如劉裕嗎!」說完,將信件惡狠狠扔到地下,率舟師二萬自姑孰出發。
盧循在長沙打敗劉道規的兵馬後,準備進攻江陵,接到徐道覆的書信,說劉毅的水軍已經西上,要求增援,如果打敗劉毅,荊州自然可得。
盧循隨即放棄取荊州的步伐,兵發巴陵,與徐道覆合兵一處,連旗而下,義軍戰士十餘萬,戰船連江,八艘四層十二丈高的大艦,舟車百里不絕,聲勢浩大,與西進的晉軍在桑落洲決戰。
劉毅大敗,丟掉全部戰船和如山的輜重,帶了幾百人狼狽逃走。
起義軍接連打敗北府名將何無忌、劉毅,氣勢更盛,正要東進建康,卻得知劉裕回京的消息,盧循與眾將相顧失色,準備退回尋一陽一,徐道覆堅持進軍,猶豫幾天之後,才率十萬大軍向建康進發。
義軍這幾天的戰略佈置事後證明對戰局起到決定一性一的作用,最初制定的戰略計劃在這一時間發生變化,這一變化為失敗埋下伏筆。
義軍的最初戰略是佔領荊江,伺機東下,劉裕回到建康,東進時機就失去了。
義軍為什麼如此忌憚劉裕呢?除了劉裕對義軍保持著驕人的戰績之外,更為主要的是,劉裕獲得義軍將領們的尊重,他們是一路人,同為庶族,對待劉裕,他們只有敬畏之心,比如徐道覆向來稱呼劉裕為劉公。
既然劉裕回京,為什麼徐道覆還要堅持要進兵呢?因為義軍連續殲滅何無忌、劉毅的軍隊,建康兵力必定不足,就算劉裕本領通天,沒有士兵怎麼打仗,可盧循的幾天猶豫,把消滅劉裕的大好機會喪失掉。
就在短短的幾天時間裡,劉裕有條不紊地備戰,重金招募新兵,組織起防禦工事,沿江置柵、築壘,把主力集中在石頭城。
桑落洲之敗使朝廷亂成一鍋粥,北伐的軍隊剛剛回來,將士們傷病纍纍,留在建康的戰士不過幾千人。
孟昶、諸葛長民認為劉裕抵擋不了義軍的進攻,準備讓晉安帝過江。
尤其孟昶力主遷都,當初何無忌、劉毅出兵時,孟昶便說二人必敗,果然應效。
今天又說劉裕必敗,朝中一幫人被他鼓動起來,鬧著要遷都。
中兵參軍王仲德強烈反對,這個王仲德要介紹一下,他是劉義隆元嘉第一次北伐的主將之一,他的父親是前秦的大臣,淝水戰後,十七歲就和兄長王元德在北方起兵,被慕容垂擊敗後逃到江南,先投王愉,再投桓玄,均不得志,後來隨劉裕建義京口,王元德暗殺桓玄事洩,在石頭城被殺。
義旗進入建康,王仲德懷抱王元德的遺孤在路邊迎候,劉裕把孩子抱到馬上與他相對號泣。
王仲德跟隨劉裕出征南燕,大小二十餘戰,每戰必勝。
聽到大臣們要遷都,他對劉裕說:「明公受上天之命,輔佐國家,新建大功,威震六一合,妖賊乘虛入寇,聽到您帶兵勝利歸來,自會奔逃潰散。
如果我們自己逃跑,和一個蠢才沒什麼兩樣,蠢才如何號令天下?如果要渡江避難,我這就告辭。」
劉裕聽後很是高興,堅定了固守京都的決心,慷慨激昂得對孟昶等大臣們說:「如今重鎮屢敗,強寇一逼一近,國人恐懼不安,莫有信心。
一旦遷都,便會土崩瓦解,江北能到嗎?即使能到,不過苟延日月。
現今兵士雖少,足以一戰。
如能打敗敵人,君臣同慶;若厄運必至,我當以死保衛社稷,橫一屍一廟門,遂我以身報國之志,怎能遠竄草澤以求活命。
我意已決,你就不要再說了!」
孟昶惱羞成怒,認定建康一定守不住,威脅劉裕說,如果不肯遷都,我就死在你的面前。
劉裕大怒:「打完這一仗,你再死也不晚!」孟昶知道劉裕不會採納他的意見,泣淚上表說:「劉裕北伐的時候,文武百官都不同意,只有我贊同劉裕出兵的計劃,致使強賊乘虛而入,國家的安全受到威脅,這是我的罪過。
我只有一死以謝天下!」隨即服毒自盡。
起義軍到達淮口,劉裕登上石頭城,望見填滿長江密麻麻的戰船,憂慮得對手下將領們說:「妖賊如果乘我們立足未穩,登岸自新亭發動總攻,其鋒不可當,勝負難以預測,如果回泊西岸,我們就有足夠的機會!」徐道覆勸盧循焚舟登岸,與劉裕決一死戰,盧循持重,顧惜傷亡,不肯冒險,回師蔡洲觀望局勢,企圖憑借軍力的強大等待晉軍自行退卻。
換成別人換許早跑到江北了,可惜他面對的是南北朝時代最大的英雄劉裕,徐道覆歎息說:「我終為盧公所誤,事必無成;使我有幸為英雄驅馳,天下不足定也。」
盧循的猶豫為劉裕佈置更為堅固的防線贏得時間,劉裕從容修築查浦、藥園、廷尉三處營壘,用重兵把守,派劉敬宣在北郊,孟懷玉在丹一陽一郡西,王仲德在越城,劉默在建一陽一門外建起四條防線。
盧循見晉軍沒有後退的意圖,只得下令攻擊,進攻持續兩個多月,劉裕堅守不戰,雙方互有勝負。
真正偉大的將領必須懂得隨之應變,要根據戰場的形勢,有新發明、新創造。
劉裕利用南燕戰場投降的鮮卑騎兵組成鐵甲陣,由驍將朱齡石、索邈率領,一千具裝鐵甲鮮卑突騎頭頂耀眼的兜鍪,穿裲襠凱,身披五色彩練,手持長矛,戰馬裹皮製馬身甲,如同山堆嶺聚的鋼鐵。
義軍從來沒有打過外戰,乍見人馬披甲的重騎兵,不知所措,關鍵時候重甲騎兵的衝陣,使義軍遭受重挫。
眼見兵疲糧乏,盧循放棄攻取建康計劃,決定退回尋一陽一,西取荊州。
劉裕馬上使出一招釜底一抽一薪之計,一面派王仲德、蒯恩、孟懷玉等將領尾隨追擊,自已和劉藩、檀韶、劉敬宣率大軍繼進;一面建造高大的戰艦,由孫處和沈田子率領三千水軍從海上偷襲盧循的老巢番禺,要徹底消滅起義軍。
徐道覆率3萬義軍進攻江陵,在破塚(今湖北江陵東南)遭到劉道規及其部將檀道濟、到彥之荊州軍的夾擊,損兵一萬餘人,退還湓口(今江西九江境),與盧循再度合兵一處,向東進發,戰船湧滿長江,舳艫無際。
義軍與東晉的追兵在大雷(今安徽望江)激戰,劉裕縱火焚燒義軍戰艦,盧循敗走尋一陽一,逃往豫章,在左裡(今江西都昌西北左蠡山下)下柵,修築防禦工事。
劉裕進軍左裡,突破義軍防線,盧循單舸而逃,與徐道覆分率殘兵數千向始興和番禺撤退。
劉藩、孟懷玉率軍南下窮追不捨,晉軍水師從海道趁大霧攻下番禺城,完成對義軍的戰略包圍。
孟懷玉攻克始興,殺死徐道覆。
盧循驚悉番禺失守的消息,率義軍反攻,晉將孫處據城固守,相持20餘日不克。
劉藩、沈田子所部晉軍南下救援番禺,內外夾擊,大破攻城義軍,殺死一萬多人。
盧循率眾向西退卻,沈田子、孫處率軍追擊,連續破盧循於蒼悟(今廣西梧州)、鬱林(今廣西桂平)、寧浦(今廣西橫縣西)等地。
盧循率殘部三千餘人襲取合浦(今廣西境),與九真(今越南清化)義軍李遜、李脫所領導的俚、僚等少數民族五千餘人聯合進攻交州(今越南北寧仙遊東)。
東晉交州刺史杜慧度的父親被義軍殺死,為報父仇,盡散家財賞軍,士兵賣命,投擲雉尾炬火燒戰船,再用弓一弩一狂射,義軍徹底潰散。
盧循走到人生的盡頭,萬念俱灰,先用毒酒毒死妻子,然後把一妓一妾們召集到一起問道:「你們誰跟我一起死?」
一妓一妾們大多哭泣道:「鼠雀尚且貪生,人死就更艱難。」
夫妻本是同林鳥,大難來時各自飛,世態何其炎涼,只有一個女人毫無懼色地說:「您都要死了,我怎能單獨活下去!」盧循冷笑著把那些不願死的一妓一妾全部殺掉,隨後自己投水自盡,轟轟烈烈十餘年的孫恩大起義徹底失敗。
劉裕憑借其卓越的軍事才能,一逼一死孫恩,消滅桓玄,北伐南燕,大敗盧循,一次又一次挽救了東晉朝廷,被任命為太尉。
若想真正執掌東晉大權, 他還面臨著許多人的挑戰,敵人已經不再是外在的敵人了,而是昔日一同建義的戰友。
何無忌戰死,孟昶自一殺,能夠威脅到劉裕權力的只有劉毅和諸葛長民,劉毅在桑落洲慘敗,威信掃地,劉裕藉機剝奪他豫州刺史的職務,讓他離開姑孰,先任江州,再到江陵任荊州刺史。
劉毅以英雄自居,剛愎自用,曾經對人發過狂言:「恨不遇劉項,與之爭中原。」
自以為京口建義功勞不壓於劉裕,劉裕居中掌權,自己僅為邊將,怏怏不得志,每次瀏覽史籍,讀到藺相如再三禮讓廉頗時,便慨歎這是不可能發生的事。
他把劉裕比為廉頗,自然把自己當做藺相如,他的確比劉裕有文采,劉裕不讀書嘛。
劉裕大敗盧循,凱旋而歸,晉安帝擺下慶功宴,劉毅為顯示他的文采,當場俺詩:「六國多雄士,正始出風一流。」
正因為劉毅文雅有餘,許多高門士族盛流人士喜歡和他交往,謝混和高平郗氏的郗僧施就是劉毅的死一黨一。
郗僧施是郗鑒的曾孫,郗超的兒子。
劉毅任職荊州後,他情願放棄管轄京都建康的丹一陽一尹不當,去做南蠻校尉,劉毅高興得對他說:「昔劉備之有孔明,猶魚之有水,我們也是一樣。」
劉毅的驕橫怨望、結一黨一營私終於觸一動劉裕的痛處,自己拚命拉攏高門士族的支持,而冠冕望族紛紛倒向劉毅,終於促使劉裕狠下殺手。
心機深沉的劉裕不動聲色地縱容著劉毅的所作所為,劉毅原本都督荊、寧、秦、雍四州,又要求兼督交、廣二州;接著又向劉裕要郗僧施和一毛一修之到荊州任職;把原豫州文武故吏和江州兵都帶到荊州,獨斷專行,安插親信。
劉裕總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從來照準,暗地裡卻積極準備消滅他,一精一心挑選了兩員大將為前鋒,王鎮惡和蒯恩。
王鎮惡是王猛的孫子,五月初五生人,當地的風俗五月為惡月,家人都不高興,王猛看過以後說:「此非常兒,孟嘗君是惡月出生,成為齊國宰相,這個小孩也能興旺我家。」
給他起個名字叫鎮惡。
關中戰亂,王鎮惡隨叔父王曜來到晉國,客居荊州。
王鎮惡好讀兵書,喜歡議論軍國大事,彎弓跨馬非其所長,然而意略縱橫,果決能斷,是一名儒將。
北伐南燕時,有人將王鎮惡推薦給劉裕,王鎮惡為人強辯,有口才,隨機應變能力強,一經交談,劉裕就感覺到此人的不凡,留住一宿,次日凌晨對諸將感歎道:「鎮惡,王猛之孫,所謂將門有將!」任命他為自己的參軍,北伐南燕和追擊盧循的戰役中頗建軍功。
劉裕圖謀討伐劉毅時,王鎮惡自告奮勇,「劉公若討西楚,請賜百舸為前鋒!」劉裕欣然應允,讓他和蒯恩同為先鋒,蒯恩同樣是劉裕一手提拔起來的戰將,他出身貧賤,蘭陵承人(僑郡,在今江蘇武進),孫恩起義時,被縣裡派給劉裕的北府軍充當馬伕,蒯恩力大無窮,背負大捆的草料是平常人的一倍,每次把草料扔到地下,總歎氣說:「大丈夫彎弓三石,怎麼能整天餵馬!」碰巧有一次讓劉裕聽到,成全他,發給武器打仗,蒯恩每次衝鋒在前,曾被射傷左目,成了獨眼龍。
每次戰役打下完,總是他斬獲的首級最多,不僅勇一猛,而且對劉裕忠心耿耿。
劉裕處心積慮想除掉劉毅,一個機會悄悄來臨,劉毅得了重病,郗僧施等人怕劉毅死後荊州歸別人,於是勸說劉毅請求朝廷派他堂弟兗州刺史劉藩做自己的副手。
劉裕假意應允,借劉藩從廣陵入朝之機,連同謝混等人一起抓起來,一逼一他們自盡。
然後,讓王鎮惡和蒯恩詐稱劉藩西上,率百舸先行,劉裕率大軍隨後出發,對本次偷襲行動作出指示:「如果有機會就出擊,沒有機會的話,燒其船艦,屯駐江中等候大軍。」
荊州方面毫無防備,先鋒部隊晝夜兼行,很快到了離江陵城二十里的地方, 王鎮惡自豫章口捨船登岸,每條船留一二個人,準備戰鼓,遍插旗幟,派兵焚燒荊州的戰船。
自率主力沿陸路進兵,突然出現在江陵城,與蒯恩分路殺向府衙,此時長江之上煙焰張天,鼓聲大振。
劉毅倉惶指揮軍隊還擊,王鎮惡一邊放火,一邊揚言劉太尉已到,衝殺在前,身中五箭,長矛折斷,猶自奮戰不休,經過一天的激戰,荊州軍兵無鬥志,劉毅突圍出城,在牛牧佛寺自縊而死,江陵城平後二十日,劉裕大軍方至。
此役王鎮惡抓住戰機,巧布偽裝,以少破眾,顯示出他高超的戰術素養和果敢的一精一神,也暴露出爭強好勝的一性一格。
北伐戰爭中他將快速突襲的戰術發揮得淋一漓盡致終於令他一戰成名,一性一格中的弱點為他令人惋惜的命運埋下伏筆。
劉裕有知人之明,善於將將,比曹一操一強,諸葛亮曾經在《出師表》中批評曹一操一「任用李服而李服圖之,委任夏侯而夏侯敗亡。」
劉毅、何無忌等人和劉裕平級,不是劉裕能指揮動的,他所提拔的將領,孫處、沈田子以輕師席捲番禺,王鎮惡、蒯恩以百舸平定荊州,這才僅僅是開始,又一名英才朱齡石登上伐蜀的戰船。
以西征為契機,劉裕把東晉的勢力重新擴張到西南,對秦國的關中政權施以重壓,一步步實行著他統一中國的戰略,偉大的萬里北伐就要開始了,而西北的七個政權卻渾然不覺,為古老的河西牧場打得不可開交,請看下集《七獸鬧涼州》。
分類:史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