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鮮卑帝國傳奇》第二章 合殿驚變:巫師不總是壞蛋,他們也分白巫師和黑巫師,白巫師為人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鮮卑帝國傳奇》第二章 合殿驚變

鮮卑帝國傳奇

第二章 合殿驚變

巫術是一種控制大自然力量和意念移物的魔法方術,中國古代稱男巫師為覡,女巫師為巫。

巫師不總是壞蛋,他們也分白巫師和黑巫師,白巫師為人祈福,黑巫師專門害人。

在西方,覡也叫魔法師,女巫總是和掃帚、一寵一物一起出現。

中國的女巫不騎掃帚,不養一寵一物,唸咒語、施魔法是相通的。

女巫或是絕色或是奇醜,因為古人認為,只有與眾不同的人最有可能與上帝和神靈相通。

世間真有女巫和魔法嗎?女巫有,魔法未必有。

太子劉劭遇到的女巫就是一個裝神弄鬼的騙子,女巫嚴道育,吳興人,丈夫是一個劫賊,她做為家屬被罰養馬。

嚴道育學了一些旁門左道、巫蠱邪術,說自己通靈,不食人間煙火,魔鬼化身,能夠驅使鬼神做事。

劉劭親姐姐東一陽一公主劉英娥有一個靚麗、機靈的心腹婢女王鸚鵡和她往來密切,有一次對公主說:「嚴道育通靈有異術。」

巫術興起於夏商兩代,周公以德治國,巫術衰落,兩漢有所復興,後被歷代皇帝所禁止。

東一陽一公主借口嚴道育有一手養蠶的好技術,便把她召入公主府。

嚴道育在太子和公主面前露了一小手,白天,嚴道育對公主說:「神靈有吉祥之物賞賜給公主。」

到了晚上,劉英娥躺臥在一床一,只見夜色中一道螢火樣的流光閃過,飛進竹製的書箱裡,打開書箱一看,兩顆青色寶珠閃著幽幽的光澤。

自此,劉英娥和劉劭、劉浚三姐弟受嚴道育迷惑,對其巫術深信不疑。

劉劭、劉浚二人乘機請嚴道育求鬼神幫忙,不要讓父皇知道他們私下裡犯下的過錯,女巫一口答應,施法之後,對太子和王一爺說:「你們放心吧!我已向上天陳請,必不一洩露。」

二人一大喜,尊嚴道育為天師。

後來,隨著朝局變化,劉劭決心讓父皇早死。

他私下裡和劉浚、嚴道育、王鸚鵡商議,巫蠱父皇,用玉石琢刻了一座劉義隆的雕像,派東一陽一公主家奴陳天興聯絡宮中黃門陳慶國,把雕像埋在含章殿(劉義隆的寢宮)前,以便嚴道育施法。

陳天興原本是劉義恭府中的家奴,生得魁偉英俊,被王鸚鵡瞧中,以收做養子為由,把陳天興從江夏王府弄到東一陽一公主府,實際上他們年齡相差無幾,名義上做母子的俊男靚女在一處一婬一亂偷一情。

為封住陳天興的嘴巴,劉劭把他調到東宮衛隊任隊主。

時過不久,劉英娥死了,東一陽一公主府南第給了臨賀公主,做為東一陽一公主婢女的王鸚鵡該下嫁,劉劭害怕王鸚鵡走露風聲,與劉浚一商議,嫁給劉浚的心腹佐吏沈懷遠。

劉義隆眼裡不一揉一沙子,東宮衛隊將領的人事變動引起他的關注,責問劉劭說:「聽說臨賀公主南第有一下婢女欲出嫁,又聽聞此下人養他人奴為兒,而你竟然用做隊主,提拔得太快了吧?你用的隊主、隊副都是奴才嗎?那人欲嫁往何處安置?」

劉宋皇朝選人制度延用魏晉以來的九品中正制,奴才是不能做官的,何況陳天興是奴才的兒子。

劉劭連忙編了個瞎話,辯解道:「南第(東一陽一公主府第在西掖門外,故叫南第)昔年的屬下陳天興曾經想要跟著兒臣,兒臣說:「禁軍哪是你這種人可以入的,不過,若能擊賊立功,就可入隊。」

當時說的是戲言,記不得了。

後來陳天興提起此事,兒臣追念姐姐東一陽一公主往事,不忍食言,見他身一體粗健,倒是當兵的好材料,便讓他入了隊,後來做了隊副。

兒臣以為用人雖說當用有功故舊,但也少不了有氣干之人。

至於那個婢女,還沒有定下人家。」

劉劭怎麼敢說一個小小的婢女嫁給始興王府的官吏,而且沈姓是浙東一帶的大姓。

劉義隆聽信劉劭的話,沒有再追究。

劉劭恐懼不安,寫信給劉浚,讓他不要承認王鸚鵡嫁給沈懷遠一事,劉浚覆信不以為然:「彼人若問個不休,正可縮短其餘生,或許值得大慶的日子即將到來了。」

彼人指劉義隆,劉劭和劉浚通信一點也不尊敬他們的父皇,稱劉義隆為「彼人」,或者「其人」,稱江夏王劉義恭為「佞人」。

信中劉浚竟然瘋狂地詛咒父親,慶賀太子登基。

王鸚鵡此時已經嫁給沈懷遠,害怕自己和陳天興私通的事敗露,便唆使劉劭殺掉陳天興。

劉劭本來難於在父皇面前解釋隊主之事,暗地裡派人把陳天興殺了滅口。

兔死狐悲,黃門陳慶國害怕了,心想:「巫蠱皇上是我和天興兩人一操一作,如今天興死了,我豈不危險啦!」出於自保,黃慶國向劉義隆自首,把事情經過一五一十的全說了。

劉義隆大吃一驚,立刻派人抓捕王鸚鵡,封了她的家,經過搜查,得到劉劭、劉浚二人幾百封往來信件,滿紙咒詛巫蠱之言,又挖出埋藏在含章殿前的玉石雕像。

劉義隆下詔有司嚴查此案,嚴道育聞風亡命,廷尉挨家挨戶地查,也沒個影子。

劉義隆暴怒數日,見也不想見兩個逆子,派中使切責兩人,劉劭、劉浚惶懼不已,無話可話,低頭認罪。

劉義隆最終也沒有狠下心來處罰兩個一愛一子,以前太痛一愛一他們了,太子不用說,始興王劉浚自小出任諸州,後來從揚州刺史任上調到京口,劉浚對揚州有感情,揚州刺史五弟廬陵王劉紹病重解職,劉浚認為五皇叔劉義恭外鎮,自己必能得到揚州,而父皇卻任命六皇叔劉義宣。

劉浚老大不高興,通過徐湛之求鎮江陵,劉義隆為安慰他,滿足要求,把富庶的荊州給了他,對待劉浚,劉義隆仁一愛一盡至。

怎麼也想不到劉浚會詛咒他,又惋惜又驚訝,對潘淑妃歎息說:「太子圖富貴,還可以理解他有自己的理由,虎頭(劉浚的小名)復如此,這是我萬萬想不到的,你們母子豈可一日無我呀!」

劉浚就是賤人,書讀了不少,長得也挺端莊,就是不明事理。

劉義隆未處罰二人,他對劉義恭的一席話,表明此刻的心態:「我常見典籍中有巫蠱的記載,以為那都是荒誕的傳言,不想親眼目睹,劉劭所做所為雖然失道,未必便亡江山社稷。

不是我管你家的事,你兒子多,要多加管束,小心將來遇此不幸之事。」

劉義隆以為這件事平息了,兩個一愛一子能夠吸取教訓,改邪歸正。

不料,兩個兒子根本沒有悔改的意思,鐵著心走向忤逆之路。

朝廷嚴加搜捕嚴道育,女巫藏到哪裡去了?上天入地了嗎?當然沒有,她裝扮成尼姑,正在太子一宮中享福呢!躲在東宮裡不是長久之計,劉劭怕嚴道育出差錯,讓劉浚夾帶女巫回京口,藏在平民張晤家裡。

朝旨下來,詔劉浚回建康述職,去江陵赴任。

劉浚又把女巫偷偷帶回太子一宮,這一通折騰露出馬腳。

有人告發,說嚴道育藏在京口張宅,劉義隆親自派人抓捕,只抓到兩個婢女,供出嚴道育跟征北將軍劉浚回京了。

劉義隆一驚非同小可,兩個逆子說的好好的,把邪惡的女巫趕跑了,怎麼還和她有來往,下令把嚴道育的兩個婢女押到京城,當面對質。

讓侍中王僧綽搜尋漢魏以來廢太子、諸王典故,又將親信大臣江湛、徐湛之找來,一同計議,如果事情屬實就廢黜太子,賜死劉浚。

廢掉劉劭,誰來做太子呢?劉義隆拿不定主意,按順序排,老大、老二不行,就該老三啦,三子武陵王劉駿不得一寵一,母親路惠男淑媛不在皇宮,跟著劉駿住尋一陽一。

皇妃跟隨兒子出鎮地方,這在封建皇朝不多見,一是說明路惠男不討劉義隆喜歡,再一個也說明劉義隆比較有人情味、重感情,既然自己不喜歡這位皇妃,不如成全他們母子。

劉駿十四歲出鎮襄一陽一,十八歲鎮守彭城,二十一歲都督江州,母子常年在外,與劉義隆靶情淡薄,不可能立他。

一寵一愛一的皇子只有四子南平王劉鑠和七子建平王劉宏,這兩位一個是江湛的妹夫,一個是徐湛之的女婿,江湛勸劉義隆立劉鑠,徐湛之勸劉義隆立劉誕,爭執不下,搞得劉義隆腦袋大了,密議好些日子,遲遲不見結果。

一日,劉義隆無奈地對王僧綽說:「江、徐二人各為自已利益算計,根本不與國家同憂。」

王僧綽出自高門士族,琅琊王氏,王導的後代,劉義隆的乘龍快婿,他的妻子就是死去的東一陽一公主劉英娥,別以為劉英娥死了,王僧綽是個老頭,人家只有三十歲。

為人謙虛謹慎,做侍中的時候才二十七歲,當時,始興王劉浚問他多大年齡,他逡巡良久才回答,常對人說,我之所以升得這麼快,全是因為國之姻親啊。

其實出自名門的王僧綽好學,有大局觀,能獨立思考問題,朝廷典章制度無所不通。

王僧綽對劉義隆道:「建立之事,仰由聖懷。

我以為應該立即決斷,不可稽緩。

「當斷不斷,反受其亂。」

願陛下能以國家大義割捨骨肉親情,不要在小事上不忍。

如果做不到,便應坦懷如初,真心誠意地對待太子,再也不要不厭其煩地懷疑談論這種事。

事機雖密,難保不一洩露,不應該讓災難發生在陛下意料之外,取笑千載。」

劉義隆面露難色:「卿可謂能斷大事。

然此事至重,不可不慇勤三思。

況且彭城王剛剛死去,人家會說我不再有慈一愛一之心。」

王僧綽真的著急了,脫口而出:「臣恐千載之後,言陛下唯能裁弟,不能裁兒。」

劉義隆默然不語,一下子不說話了。

當時,江湛也一同陪座,兩人出了齋閣之後,他對王僧綽說:「賢弟剛才說的那些話,恐怕過於直率了些!」王僧綽平靜的語氣中透著不滿:「弟亦恨君不直!」

父子情深,劉義隆實在不忍心下狠手殺兒廢太子,是以王僧綽說他只會制裁兄弟,不會制裁兒子。

之所以猶豫再三,他一時找不出名正言順的皇位繼承人。

劉鑠從壽一陽一趕回建康有些日子,傲氣十足,為人不謙虛,他看不上的人死活看不上,為人處世讓老皇帝大失所望,劉義隆終於排除他,準備立劉宏為帝。

劉宏是第七子,中間隔著四個皇子呢?按照立嫡立長的古訓,怎麼算怎麼算不著他,久議不決。

每天夜裡,劉義隆和徐湛之兩人屏退眾人密談,整日整夜地談,想辦法,找理由。

廢立大事不能亂來,劉義隆在這件事上確實做得過於拖沓了,幹大事要象王僧綽說得那樣,快刀斬亂麻。

每次密談,劉義隆總是讓徐湛之舉著蠟燭,繞著牆壁進行檢查,唯恐有人竊一聽。

這麼機密的事,劉義隆竟然告訴潘淑妃,潘淑妃大吃一驚,叩頭請罪,痛哭流涕。

殺掉自己的兒子,心疼啊,能說什麼,什麼也不能說,誰讓兒子幹出這等大逆不道的事來。

母子連心,她到底派人把兒子找進後宮,抱頭痛哭,責怪道:「上次巫盅事發,當時我還希望你能反省自己的過失,哪裡想到你還敢把女巫窩藏起來!皇上氣得不得了,我叩頭乞恩,都不能平息他心中的憤怒,現在這個樣子,我活著還有什麼意思?你趕緊送藥來,我先走一步,實在不忍心見你闖下彌天大禍,弄得身敗名裂!」劉浚聽完,奮衣而起,梗梗著腦袋說:「天下大事靠自己裁斷,您稍放寬心,肯定不會連累您!」說完轉身便走。

劉浚飛馬馳告太子,劉劭當機立斷,立馬召來心腹將領隊主陳叔兒、詹叔兒,齋帥張超之、任建之等人謀劃發動叛亂。

東宮每夜燈火明亮,劉劭賜將士飲宴,親自把酒,眼見嚴道育的兩個婢女就要押解到京,公元453年(元嘉三十年)正月二十日,劉劭偽造劉義隆的詔書,昭示東宮兵:「魯秀謀反,明日凌晨你等守衛皇宮,我率眾平叛!」下令張超之集合平素自己豢養士兵二千餘人,披甲執刃,全副武裝,召太子官屬入東宮議事。

夜幕低垂,前任太子中庶子、右軍長史蕭斌,太子左衛率袁淑,中書舍人殷仲素,左積一弩一將軍王正見陸續來到東宮。

劉劭涕淚橫流:「主上聽信饞言,要將我治罪廢黜,我自思並無過失,不能受冤枉,明旦當行大事,望諸公戮力與共!」說罷,劉劭起座,向眾人倒身下拜。

眾人驚愕不已,冷汗直冒,都明白太子指的大事是什麼,無人敢言,空氣凝重緊張。

古代以下犯上,以臣廢君,有之。

以子弒父皇,千百年來,到劉宋開國,自詡文明禮儀之邦沒有先例。

楚王商臣弒父,當時的楚國荒蠻之地,南蠻子;匈奴冒頓單于射殺父王,胡族;拓跋紹砍殺拓跋珪,索虜。

劉宋南朝繼漢晉衣冠,怎麼也能幹出這種事?許久,蕭斌、袁淑勸道:「自古無此事,好好想想吧,太子!」

劉劭勃然變色,手按寶劍,橫眉立目。

蕭斌害怕了,吶吶道:「下官昔年侍奉太子,常思報效,危難臨頭,奉令便是!」蕭斌是東宮舊屬,看著太子長大的人,文武全才,宋軍二次北伐時,擔任過前鋒兵一團一指揮官,他表態附合,許多人都同意。

袁淑腦筋轉得快,呵斥眾人道:「你們以為殿下真要這麼做嗎?殿下小時候曾經得過瘋病,大概是瘋病發作了。」

袁淑是袁皇后一家子的兄弟,劉劭的舅舅,他這是給劉劭找台階下,劉劭鐵心叛亂,如何肯罷手,怒不可遏,斜著眼睛盯著袁淑:「你說,我的大事能不能辦成?」

袁淑哀歎道:「居不疑之地,何患不克!只怕做成之後,不為天地所容,大禍隨之而來。

真有此謀,現在息事還不晚!」劉劭臉色一陰一森可怖,左右親信急忙把袁淑拉到殿外:「這是何等樣事,怎麼可以說半途而廢呢?」

策劃叛亂就等同於謀反,話說出口可以收手不幹?想都別想,覆水難收。

袁淑在中書省值班呢,回到宿舍,心中恐慌不安,反覆琢磨,繞著一床一鋪來回走,直到四更天才上一床一睡覺。

剛一合眼,門外車馬響動,甲士敲門,袁淑知道怎麼回事,任憑敲得咚咚響,閉上眼不起一床一,直到劉劭親自叫門,才勉強爬起來。

初春的凌晨,寒風料峭,把袁淑凍得直哆嗦,畫輪車之上,劉劭鐵甲戎裝,外罩朱衣朝服,與蕭斌並肩立著,依仗護衛和平常入朝時一樣。

劉劭招呼他上車,袁淑磨磨蹭蹭,不想上去,劉劭狠下心來,使個眼色,侍衛手起刀落,將袁淑斬於奉化門外。

按劉宋皇朝舊制,東宮衛隊不准入皇城,劉劭拿出偽詔,對門衛大聲道:「奉詔討賊!」衛隊由萬春門入宮,張超之等數十人急入雲龍門,闖進齋閣,拔刀登上合殿。

齋閣就是書房,合殿是設在書房後面的臥室。

張超之等人闖進合殿時,門前、台階、窗外值班的衛士還在睡覺沒有起一床一。

大殿內燭火未熄,劉義隆與徐湛之兩人又密談整整一一夜,為兒子們一操一碎了心。

劉義隆見張超之等人殺氣騰騰手持利刃衝進來,眼見鋼刀砍向自己,大驚失色,下意識舉起案幾去擋,刀鋒銳利,案幾截為兩段,連同劉義隆的五指齊刷刷斬了下來,張超之踏步上前,再補一刀,鮮血迸出,宋文帝劉義隆一命歸天。

徐湛之跳將起來,向北窗奔去,手忙腳亂地開窗戶,被蜂擁而入的士兵們亂刀砍死。

宮內大亂,劉劭趕到合殿中閣,聽說劉義隆已死,轉身去東堂登上皇帝寶座,蕭斌執刀侍立在側,召中書舍人顧嘏,厲聲喝道:「你們和皇上想把我廢了,何不早說!」手起一刀,將顧嘏斬殺。

江湛此時正在尚書省值班,聽到外面一片喧嘩嘈雜聲,立馬明白怎麼一回事,太子兵變啦!恨恨歎道:「不聽王僧綽的話,以至於此!」趕緊躲藏到一處小屋裡,還是沒能逃過劉劭的魔爪,被叛兵殺害。

禁衛將領有的望風投降,有的拚死反擊,左依仗隊主、廣威將軍卜天與穿著內一衣褲衝了出來,一手持弓,一手執刀,招呼部下出戰。

同為禁衛軍官的徐罕道:「殿下入宮,你這是幹什麼!」卜天與大罵道:「殿下常來,你今天說這話什麼意思!你也是賊!」說著,拈箭射一向劉劭,幾乎射中。

叛軍上前,一陣亂砍,卜天與斷臂而死,禁軍軍官數人戰死。

劉劭接著派人去東閣殺潘淑妃和劉義隆生前的親信,急召始興王劉浚起兵接應。

劉浚此時正在西州,府中舍人朱法瑜從宮中奔告劉浚說:「台內喧噪,宮門皆閉,道上傳言太子謀反,尚不知災禍變化如何。」

雖然早有思想準備,劉浚還是嚇了一大跳,忙問:「我們怎麼辦?」

朱法瑜說:「不能貿然行動,殿下舊部都在石頭城,我們佔據石頭城觀察形式。」

劉浚沒得到劉劭的消息,不知道兵變成功與否,情緒煩亂,部將王慶道:「今宮內有變,未知主上安危,凡是臣子,當投袂赴難,憑城自守,非臣節也。」

此時,越來越多的官員聚集西州,劉浚不聽王慶的話,從南門奔往石門城,文武官員一千多人都跟他去了,南平王劉鑠戍守石頭城,雙方合兵二千多人。

此時,殺害劉義隆的兇手張超之趕來了,屏退眾人,詳詳細細地將兵變經過敘述一遍。

劉浚一身戎服,跨馬去投劉劭,朱法瑜勸他,不聽,王慶又勸:「太子反逆,天下怨憤。

明公但當堅閉石頭城,不過三日,凶一黨一自然離散。

此事如此明瞭,你怎麼還去呢?」

劉浚一心投靠劉劭,喝道:「皇太子有令,你再多說,定斬不饒!」

皇宮已被東宮兵控制,劉劭一見面,開口便解釋:「潘淑妃為亂兵所害。」

劉劭心中挺內疚,誰知劉浚竟然平靜地回答了一句極為殘酷無情的話:「這正是我一直盼望的事。」

劉浚是盼望劉劭殺掉父皇登基呢?還是盼望母親被亂兵殺死呢?我想劉浚說的是第一種意思,史家恨他與劉劭共同謀畫殺了父親、君主,故而斷章取義挑了這麼一句話,來顯示劉浚的凶頑不化。

北史作者李延壽憑這句話,乾脆就認為,潘淑妃是劉浚的養母,生母早死了。

要不,他怎麼能說出如此悖於常理的話。

其實,劉浚這個人文學修養不錯,劉宏、王僧綽、蔡興宗等人和他關係都很好,真要四五六不懂,誰理他呀。

若是養母,潘淑妃能把天大的秘密告訴他,為了他害死自己最親的丈夫?

劉浚,確實是母親給慣出來的,潘淑妃教子無方,包括劉義隆。

大兒子、二兒子都不是好人,即便是後來登上帝位的三兒子武陵王劉駿也不是什麼正經人物,他雖然殺掉兩位兄長替父親報了仇,但是,戀一母、霸妹、害弟、殺叔、屠城,壞事一樣沒少干,劉宋皇朝從此開始沒落。

請看下集:小江逆流縈。

分類:史書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鮮卑帝國傳奇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