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史演義》第四十九卷 烹荀濟群臣惕息 杖蘭京逆黨行兇:南過小城,一人登陴詬之曰:「跛奴欲何為耶?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北史演義》第四十九卷 烹荀濟群臣惕息 杖蘭京逆黨行兇

北史演義

第四十九卷 烹荀濟群臣惕息 杖蘭京逆黨行兇

話說侯景大敗之後,與心腹數騎自峽石濟淮,重收散卒,得步騎八百人。

南過小城,一人登陴詬之曰:「跛奴欲何為耶?」

景怒,破其城,殺詬者而去。

先是景叛後,澄曾以書諭之,語以家門無恙,若還,當以豫州刺史終其身,還其一寵一妻一愛一子。

所部文武更不追攝。

景使王偉復書曰:今已引二邦,揚旌北討,熊豹齊奮,克復中原,應自取之,何勞恩賜。

昔王陵附漢,母在不歸;太上囚楚,乞羹自若。

矧伊妻子,何足介意?脫謂誅之有益,欲止不能;殺之無損,徒復坑戮。

家累在君,何關僕也?

澄得書大怒,誓必殺之。

及景敗逃,紹宗追之急。

景前無援兵,後有追師,大懼,暗使人謂紹宗曰:「高氏之重用公者,以我在故也。

今日無我,明日豈有公耶?何不留我在,為公保有功名之地?」

紹宗聽了此言,暗思:「我與高氏,本非心腹重臣。

其用我者,不過為堪敵侯景之故。

景若就擒,我復何用?」

遂止而不追。

景歸梁,梁主以景為南豫州牧。

是景日後亂梁張本,今且按下不表。

且說東魏平景之後,河南舊土皆復,唯王思政尚據穎川。

澄乃命高岳、慕容紹宗、劉豐生三將引步騎十萬攻之。

兵至城下,思政命偃旗息鼓,示若無人者。

岳等恃其強盛,四面攻擊。

思政挑選驍勇,驟然開門出戰。

東魏兵出於不意,遂敗走。

岳等更築土山,晝夜攻之。

思政隨方拒守,乘間出師,奪其土山,置樓堞以助防守。

岳等不能克。

澄知穎川不下,益兵助之,道路相繼,費資糧無數,而思政堅守如故。

劉豐生建策曰:「穎川城低,可以洧水灌之。

既可阻援兵之路,城必崩頹。」

岳與紹宗皆以為然。

於是築堰下流,洧水暴一漲,水皆入城。

東魏兵分休迭進。

思政身當矢石,與士卒同勞苦。

城中泉一湧,懸釜而炊,下無叛志。

泰知穎川危急,遣趙貴督東南諸州兵救之。

奈長社以北皆為陂澤,一望無際,兵至水阻,不得前。

東魏又使善射者乘大艦,臨城射之。

城垂陷,紹宗、豐生等以為必克。

忽然東北塵起,風沙迷目,同入艦坐避之。

俄而暴風至,艦纜盡斷,飄船向城。

城上人以長鉤牽住其船,弓一弩一亂髮。

紹宗赴水溺死,豐生逃上土山,城上人亦射殺之。

初術者言紹宗有水厄,故紹宗一生不樂水戰,至是其言果驗。

高岳既失二將,志氣沮喪,不敢復一逼一長社,以故相持不下。

先是孝武西遷,獻武王自病逐君之丑,事帝曲盡臣禮。

事無大小,必以啟聞。

每侍宴,俯伏上壽。

帝設法會,乘輦行香,執香爐步從。

鞠躬屏氣,承望顏色。

故其下奉帝,莫敢不恭。

及澄當國,倨慢頓甚。

使崔季舒朝夕伺帝,察其動靜,纖悉以告。

常與季舒書曰:「癡人比復何似?癡勢小差,未宜用心檢校。」

癡人,謂帝也。

帝美容儀,膂力過人,能拔石獅子逾宮牆,射無不中,好文學,從容溫雅,人以為有孝文風烈,以故澄深忌之。

帝嘗與澄獵於鄴東,彎弓乘馬,馳逐如飛,澄見之不樂。

都督烏那羅從後呼曰:「天子勿走馬,大將軍嗔。」

帝為之攬轡而還。

又澄嘗侍帝宴飲,絕無君臣之分。

酒酣,舉大觴屬帝曰:「臣澄勸陛下酒。」

帝不勝憤曰:「自古無不亡之國,朕亦何用此生為!」澄怒曰:「朕!朕!狽腳朕!」使季舒毆帝。

季舒見其醉,以身蔽之,假揮三拳。

澄遂奮衣而出。

次日,酒醒,亦自悔,乃使季舒入宮謝帝曰:「臣澄醉後,情志昏迷,誤犯陛下,乞恕不恭之罪。」

帝曰:「朕亦大醉,幾忘之矣。」

賜季舒絹百匹。

然帝不堪憂辱,每詠謝靈運詩曰:

韓亡子房奮,秦帝魯連恥。

本自江海人,忠義動君子。

時有常侍侍講荀濟,少居江東,博學能文,與梁武有布衣之舊。

知梁武素有大志,負氣不服,常謂人曰:「會於盾鼻上磨墨檄之。」

梁武聞而不平。

及梁武即位,又屢犯其怒,欲集朝眾斬之,濟遂逃歸東魏。

澄重其才,欲用濟為侍讀。

獻武王曰:「我一愛一濟,欲全之,故不用濟。

濟入宮必敗。」

澄固請,乃許之。

至是,知帝惡澄,密奏於帝曰:「昔獻武王歡有大功於國,未嘗失禮於陛下。

今嗣王悖亂已極,陛下異日必有非常之禍。

宜早除之,以杜後患。」

帝曰:「深知成禍,其如彼何?」

濟曰:「廷臣懷忠義者不少,特未知帝意耳。

臣請為陛下圖之。」

乃密與禮部郎中元瑾、長秋卿劉思逸、華山王大器、淮南王宣洪、濟北王徽等歃血定盟,共扶帝室。

帝從之。

然欲納兵,恐招耳目,乃定計於宮中假作土山,開地道通北城外,納武士於宮,誘澄入而誅之。

及掘至於秋門,守門者聞地下有響聲,以告澄。

澄曰:「此無他,必天子與小人作孽,掘地道以納其一黨一耳。」

遂勒兵入宮,見帝不拜而坐,曰:「陛下何意反?臣父子功存社稷,何負陛下?此必左右妃嬪等所為。」

欲殺胡夫人及李貴嬪。

帝正色曰:「自古唯聞臣反君,不聞君反臣。

王自欲反,何乃責我?我殺王則社稷安,不殺則滅亡無日。

我身且不暇惜,況於妃嬪?必欲弒逆,緩速在王。」

澄自知理屈,乃下一床一叩頭,大啼謝罪。

帝乃召後出見,為之勸解。

留宴於九和宮,命胡、李二夫人進酒,宮女奏樂相與酣飲,夜久乃出。

居三日,訪知濟等所為,乃幽帝於含章堂,執濟等諸臣,將烹之。

侍中楊遵彥謂濟曰:「衰暮之年,何苦復爾。」

濟曰:「壯氣在耳。」

因書曰:自傷年紀摧頹,功名不立,故欲挾天子誅權臣,事既不克,粉骨奚辭?澄一愛一其才,尚欲全之,親問濟曰:「荀公何為反?」

濟曰:「奉詔誅高澄,何謂反耶?」

澄大怒,揮使執去,與諸人同烹於市。

澄疑溫子升知其謀,欲殺之。

方使之作獻武王碑,碑成,然後收之於獄,絕其食,食弊襦而死,棄一屍一路隅,沒其家口。

長史宋游道收葬之,人皆為游道危。

澄不之罪,謂之曰:「向疑卿僻於朋一黨一,今乃知卿真重故舊、尚節義之人,吾不汝責也。」

事平,復請帝臨朝。

澄隱有受禪之志,將佐議加殊禮。

陳元康曰:「王自輔政以來,未有殊功。

雖破侯景,本非外賊。

今穎川垂陷,反失二將,以致城久不下,願王自以為功。」

澄從之。

武定七年五月戊寅,自將步騎十萬攻長社。

親臨築堰,堰三決。

澄怒,推負土者及囊,並塞之,堰成。

水勢益大。

城中無鹽,人病攣腫,死者十八九。

六月,大風從西北起,吹水入城,城遂壞。

澄下令城中曰:「有能生致王大將軍者,封萬戶侯。

若大將軍身有損傷,親近左右皆斬。」

思政帥眾據土山,告之曰:「吾力屈計窮,唯當以死謝國。」

因仰天大哭,西向再拜,欲自刎。

都督駱訓止之曰:「公常訓語等:「繼吾頭出降,非但得富貴,亦完一城一性一命。

』今高相既有此令,公獨不哀士卒之死乎?」

左右遂共持之,不得引決。

澄遣趙彥深就土山,遺以白羽扇,執手申意,牽之以下。

見澄,澄不令拜,釋而禮之。

思政初入穎川,將士八千人,及城陷,才三千人,卒無叛者。

澄悉配其將卒於遠方,改穎川為鄭州,禮遇思政甚重。

祭酒盧潛曰:「思政不能死節,何足為重?」

澄謂左右曰:「我有盧潛,乃是更得一王思政。」

初,思政屯襄一陽一,欲以長社為行台治所,浙州刺史崔猷以書止之曰:襄城控帶京洛,實當今之要地。

如有動靜,易相應接。

穎川既鄰寇境,又無山川之固,賊若潛來,逕至城下。

莫若頓兵襄城,為行台之所,穎川置州,遣良將鎮守,則表裡膠固,人心易安。

縱有不虞,豈能為患。

思政得書,不以為然,乃將己與猷兩說具以啟泰。

泰令依猷策。

思政固請從己說,且約賊兵水攻期年,陸攻三年之內,朝廷不煩赴救。

泰乃從之。

及長社不守,泰深悔失策。

又以前所據東魏諸城道路阻絕,皆令拔軍西歸。

澄乃奏凱而還。

靜帝以澄克復穎川,進澄位相國,封齊王,加殊禮,入朝不趨,贊拜不名。

加食邑十五萬戶。

澄欲不讓,陳元康以為未可,澄乃辭爵位、殊禮。

有濟一陰一王暉業,好讀書,澄問之曰:「比讀何書?」

對曰:「數尋伊、霍之傳,不讀曹、馬之書。」

澄默然。

又以其弟太原公洋次長,意常忌之。

洋深自晦匿,言不出口,每事貶退,與澄言無不順從。

洋為其夫人李氏營服玩,小佳,澄輒奪取之。

夫人或恚未與,洋笑曰:「此物猶應可求,兄須何容吝惜。」

澄或愧不取,洋即受之,亦無飾讓。

每退朝,輒閉閣靜坐,雖對妻子,能竟日不言。

時或袒跣跳躍,夫人問其故,洋曰:「為爾漫戲。」

其實蓋欲習勞也。

吳人有瞽者,能審人音以別貴賤。

澄召而試之,歷試諸人皆驗。

聞劉桃枝聲,曰:「此應屬人為奴,後乃富貴。」

聞趙道德聲,亦曰:「此人奴也,其後富貴卻不小。」

聞太原公聲,驚曰:「此當作人中之主。」

及聞文襄王聲,默不語。

崔暹私捏其手,乃曰:「亦人主也。」

澄笑曰:「吾家奴尚極富貴,而況我乎?」

既退,暹私問之,瞽者曰:「大王禍不遠矣,焉有大福?」

其時,太史令亦密啟帝云:「臣夜觀天象,西垣殺氣甚重,宰輔星微暗失位。

主應大將軍身上,禍變不出一月也。」

帝曰:「爾不知李業興之死乎,何乃蹈其轍?」

蓋業興曾向澄言:「秋間主有大凶。」

澄惡其不利而殺之。

故帝引以為戒。

卻說澄有膳奴蘭京,系梁朝徐州刺史蘭欽之子。

韓山之役梁兵大敗,東魏俘梁士卒萬人。

京從其父在軍,亦被擒獲。

澄配為膳奴,使之供進食之役。

後魏與梁通好,蘭欽求贖其子,澄不許。

京亦屢向澄訴,求賜放還。

澄大怒,杖之四十,曰:「再訴則殺汝!」京怨恨切齒,密結其一黨一為亂。

先是澄在鄴,居北城東柏堂,嬖琅琊公主,欲其往來無間,侍衛者常遣出外,防禦甚疏。

一日,澄召常侍陳元康、侍中楊遵彥、侍郎崔季舒共集東柏堂,謀受魏禪,署擬百官。

蘭京進食,澄卻之,謂諸人曰:「昨夜夢此奴斫我,當急殺之。」

元康曰:「此奴耳,何敢為患?」

京立階下聞之,遂與其一黨一六人置刀盤下,冒言進食。

澄怒曰:「我未索食,何為遽來?」

京揮刀曰:「來殺汝!」賊一黨一盡入。

是時室中唯元康、遵彥、季舒三人侍側,皆手無寸刃。

左右侍衛防其洩漏機密,悉屏在外,非有命召不得入。

澄見賊至,卒惶迫,以手格之,傷臂,入於一床一下。

賊去一床一,澄無所匿。

元康以身蔽之,與賊爭刀,被傷腸出,倒於地。

賊遂弒澄。

遵彥乘間逸出,僕於戶外,失一靴,不及拾而走。

季舒狼狽走出,不知所為,奔往廁中匿。

庫直王紘、紇奚捨樂聞室中有變,冒刃而進。

捨樂斗死,王紘僅以身免。

眾見賊勢洶洶,皆莫敢前,飛報內宮,言王被害,眾皆失色。

元宮主一聞此信,驚得魂膽俱喪。

時太原公洋居城東,方退朝,聞之顏色不變,指麾部分入討群賊,擒蘭京等斬而臠之,徐出言曰:「奴反,大將軍被傷,無大苦也。」

入見元公主。

公主方撫膺大哭,洋慰之曰:「大將軍被害,事出非常。

宜暫安人心,勿遽發喪也。」

於是諸夫人皆暗暗悲哀。

元康自知傷重必死,手書辭母,又口占數百言,使參軍祖珽代書,以陳便宜。

言畢而卒。

洋殯之第中,詐雲出使。

虛除元康中書令,以王紘領左右都督。

又假為澄奏請立皇太子,大赦天下。

除心腹數臣外,皆不知澄之死也。

越數日,澄死信漸露,帝聞之,竊謂左右曰:「大將軍死,似是天意,威權當復歸帝室矣。」

左右相慶,鹹呼萬歲。

但未識人心如此,天意若何,且聽下文分解。

分類:史書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北史演義
凡例第一卷 魏宣武聽讒害賢 高領軍固寵獻女第二卷 於皇后暗中被弒 彭城王死後含冤第三卷 改舊制胡妃免死 立新君高肇遭刑第四卷 白道村中困俊傑 武川城上識英雄第五卷 怒求婚蘭春受責 暗行刺張僕亡身第六卷 諧私願六渾得婦 逼承幸元懌上蒸第七卷 幽母后二賊專權 失民心六鎮皆反第八卷 太后垂簾重聽政 統軍滅賊致亡身第九卷 騁騎射沃野遇仙 迫危亡牛山避寇第十卷 五原路破胡斬將 安亭道延伯捐軀第十一卷 天寶求賢問劉貴 洛周設計害高歡第十二卷 剪劣馬英雄得路 庇幸臣宮闕成仇第十三卷 賜鐵券欲圖邊帥 生公主假作儲君第十四卷 內釁成肅宗遇毒 外難至靈後沉河第十五卷 改逆謀重扶魏主 賈余勇大破葛榮第十六卷 魏元顥長驅入洛 爾朱榮救駕還京第十七卷 趙嬪無辜遭大戮 世隆通信洩群謀第十八卷 明光殿強臣殞命 北中城逆黨屯兵第十九卷 戰丹谷陣亡伯鳳 縮黃河天破洛陽第二十卷 救帝駕逢妖被阻 戰恆山釋怨成親第二十一卷 爾朱兆晉陽敗走 桐花女秀容立功第二十二卷 立廣陵建明讓位 殺白鷂高乾起兵第二十三卷 假遣軍六鎮願反 播流言萬仁失援第二十四卷 據鄴城四方響應 平洛邑百爾歸誠第二十五卷 立新君誓圖撥亂 遇舊後私逼成婚第二十六卷 運神謀進兵元旦 追窮寇逼死深山第二十七卷 乙弗氏感成奇夢 宇文泰獲配良緣第二十八卷 思政開誠感賀拔 虛無作法病高王第二十九卷 妖術暗侵凶少吉 神靈阿護死還生第三十卷 宇文定計敵高王 侯莫變心害賀拔第三十一卷 黑獺興師滅陳悅 六渾演武服婁昭第三十二卷 魏孝武計滅晉陽 高渤海兵臨京洛第三十三卷 逼京洛六渾逐主 奔長安黑獺迎君第三十四卷 娶國色適諧前夢 遷帝都重立新基第三十五卷 送密函還詩見拒 私宮婢借徑圖成第三十六卷 施邪術蠱惑夫人 審私情加刑世子第三十七卷 改口詞曲全骨肉 佯進退平定妖氛第三十八卷 黑獺忍心甘弒主 道元決志不同邦第三十九卷 夢遊仙玉女傳音 入輔政廷臣畏法第四十卷 潼關道世寧捐軀 鎖雲軒金婉失節第四十一卷 結外援西魏廢後 棄群策東鄴亡師第四十二卷 奔河陽敖曹殞命 敗黑獺侯景立功第四十三卷 歸西京一朝平亂 懼東鄴三將歸元第四十四卷 私靜儀高澄囚北 逼瓊仙仲密投西第四十五卷 縱黑獺大將懷私 克虎牢智臣行計第四十六卷 玉儀陌路成婚媾 勝明誓願嫁英雄第四十七卷 攻玉壁高王疾作 據河南侯景叛生第四十八卷 用紹宗韓山大捷 克侯景渦水不流第四十九卷 烹荀濟群臣惕息 杖蘭京逆黨行兇第五十卷 陳符命群臣勸進 移魏祚新主登基第五十一卷 宇文後立節捐軀 安定公臨危托後第五十二卷 晉公護掌朝革命 齊主洋亂性敗常第五十三卷 燒鐵籠焚死二弟 棄漳水殺盡諸元第五十四卷 齊肅宗叔承侄統 周武帝弟繼兄尊第五十五卷 棄天親居喪作樂 歸人母懼敵求成第五十六卷 爭宜陽大兵屢卻 施玉珽天誅亟行第五十七卷 和士開穢亂春宮 祖孝征請傳大位第五十八卷 琅琊王擅除宵小 武成後私幸沙門第五十九卷 齊後主自號無愁 馮淑妃賜稱續命第六十卷 拒敵軍延宗力戰 棄宗社後主被擒第六十一卷 捋帝須老臣愛國 捫杖痕嗣主忘親第六十二卷 修舊怨股肱盡喪 矯遺詔社稷忽傾第六十三卷 隋公堅攬權竊國 尉遲迥建義起兵第六十四卷 代周家撫臨華夏 平陳國統一山河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
語言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