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史演義》第六卷 諧私願六渾得婦 逼承幸元懌上蒸:商議已定。其時正值春一光明媚,天氣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北史演義》第六卷 諧私願六渾得婦 逼承幸元懌上蒸

北史演義

第六卷 諧私願六渾得婦 逼承幸元懌上蒸

話說內干因昭君欲嫁六渾,屢次勸之,執意不改,楊氏又痛惜女兒,恐其憂鬱成疾,因想女兒家最貪財寶,不若以利動之。

商議已定。

其時正值春一光明媚,天氣融和。

夫婦同在那西廳,擺列長几數只,幾上多設金銀珠翠、首飾異寶、綾羅錦繡、珍奇玩器等物,英英奪目,閃閃耀人。

乃召昭君出廳,謂之曰:「汝肯從親擇配,當以此相贈。」

昭君目不一視。

又謂之曰:「汝若不從父命欲歸高氏,當一物不與,孑身而往,汝心願否?」

昭君點頭曰:「願。」

內干大怒道:「既如此,由你去。

但日後莫怨父母無情。」

昭君不語歸房。

內干將金寶一齊收起,便喚前日王一媽一到來,教他通知高家,聘物一些不要,竟來迎娶便了。

王一媽一道:「這又奇了。

前日嫌老身多說,今日卻先自許。

可見姻緣原是天定的。」

欣然來至高家,先在高樹夫婦前稱喜,備說內干之言。

親事不勞而成,夫婦大喜。

即擇了聘娶日子,打點娶媳。

六渾悉聽父母主張。

昭君臨行,內幹不與分毫,只有蘭春隨往,當日成親。

兩人相見,分明是一對豪傑聚首,更覺情投意合。

昭君入門後,親一操一井臼,克遵婦道,不以富貴驕人,見者無不稱其賢孝。

一日,六渾出其前日所贈,謂昭君曰:「此卿所贈者,事若不成,決當還卿,至今分毫未動。」

昭君曰:「今君身居卑賤,當以此財為結納賢豪之用,以圖進步。」

六渾從之,遂貨馬廿匹,以結懷朔諸將,升為隊主。

楊氏嫁女後,憐其貧苦,日夜哭泣。

內干曰:「昭君我女也,何憂貧賤。

恨其不聽我言,暫時受些苦楚。」

婁昭亦勸其父道:「姊身已屬六渾,何必嫌其貧賤。

且六渾終非久居人下者,願以財產給之。」

內干乃遣人去請六渾,歡不至。

覆命婁昭親往請之,歡亦不至。

於是內干夫婦親至其家,接女歸寧。

六渾始拜見妻之父母,遂同昭君偕來。

內干見其房屋破敗,出錢數千貫,為之改造門閭。

又撥給田產、奴婢、牛羊、犬馬等物。

自此六渾亦為富室,交遊日廣。

歡嘗至平城投文,鎮將段長子段寧見之,笑曰:「此婁女所嫁者耶?奚勝區區」蓋段亦曾求婚於婁氏,婁氏不就,故以為言。

歸而述諸父,父曰:「六渾志識深沉,器度非凡,豈汝所能及。」

一日六渾來,尊之上坐,召寧出拜,曰:「兒子庸懦,君有濟世之才。

吾老矣,敢以此兒為托。」

歡謝不敢當。

寧自此敬禮六渾。

六渾歸,昭君語之曰:「吾前夜夢見明月入懷,主何凶吉?」

歡曰:「此吉兆也。」

後產一女,名端娥,即永熙帝后也。

未幾,鎮將以歡才武,又轉之為函使。

今且按下不表。

再說胡太后臨朝以來,乾綱獨攬,臣工無不畏服,尊榮已極,志氣漸盈。

以天子年幼,攝行祭禮,改令為敕,令群臣稱陛下。

又魏自太武以來累世強盛,東夷西越貢獻不絕,府庫充盈。

太后嘗幸絹藏,命王公大臣從行者百餘人盡力取之,少者不減百餘匹。

尚書令李崇、章武王融負絹過重,顛仆於地,李崇傷腰,章武折足。

太后惡其貪,令內侍奪之。

空手而出,人以為笑。

侍中崔況止取二匹,太后問:「所取何少?」

答曰:「臣止兩手,只持兩匹。」

眾皆愧焉。

又差內侍宋雲、僧惠生往西域取經,臨行之日,太后自餞於永寧寺。

百官皆集,賜金銀百斤、名馬廿匹。

中尉元匡奏侍中侯綱掠殺羽林軍士,請治罪。

太后以其舊恩不問,綱益驕橫。

又奏冀州刺史於忠前在朝擅殺尚書裴植、郭祚,請就冀州戮之。

太后亦以舊恩不問。

未幾,召忠入朝,錄尚書事,封靈壽縣公。

及卒,追贈甚厚。

太后父秦國公沒,葬以殊禮,追號曰太上秦國公。

諫議大夫張普惠以太上非臣下所得稱,力爭於朝。

太后使人宣令於普惠曰:「封大上,孝子之心。

卿所爭,忠臣之義。

已有成議,勿奪朕懷。」

普惠遂不敢言。

孝明帝年九歲未嘗視朝,群臣罕見其面。

普惠有疏,每欲面陳之而不可得。

一日,帝臨前殿,群臣朝參禮畢。

方欲退朝,普惠出班奏曰:「臣有短章,冒瀆天聽。」

其略曰:慎帝業之不易,飭君道之無虧。

減祿削俸,近供無事之僧;崇飾元虛,遠邀未然之報。

皆非所以利天下而安社稷也。

臣謂修朝夕之因,求祇劫之果,未若親郊廟之典,行朔望之禮。

撤僧寺不急之務,復百官已缺之秩。

收萬國之歡心,以事太后,則孝弟通乎神明,德教光乎四海。

節用一愛一人,臣民俱賴。

其言皆深中時病。

帝覽之而可其奏,遂懷疏入見太后。

太后口雖以為然,然念此兒才一臨朝,便有朝臣向他嘵嘵,日後必奪吾權。

乃下詔曰:「天子年幼,不堪任勞,俟加元服,設朝未遲。」

自是帝益罕視朝矣。

神龜元年九月,太史奏天文有變,應在二宮。

太后懼,欲以高太后當之,乃遣內寺殺之瑤光寺中,以尼禮葬之,命百官不許服喪。

群臣皆言宜崇其禮,太后不聽。

時武號森列,羽林軍橫行都市。

征西將軍張彝上封事,求削銓格,排抑武職之人,不得預於清選。

武人皆懷憤怒,立榜通衢,大書張彝父子之惡,約期某日會集羽林虎賁之眾,屠滅其家。

張彝父子全不為意。

至期,共有三千人眾聚集尚書省外,大聲辱罵,聲言要殺張家父子,以洩眾怒。

官吏大驚,不敢禁止,把省門緊閉。

於是眾勢益張,擁入張彝府中,焚其第捨,曳彝堂下,捶辱交加。

其子民部郎中張始均初見凶勢難犯,逾垣逃走,聞父被執,走還眾所,拜請父命。

眾就毆擊,投之火中,活活燒死。

次子張仲瑀,重傷走免,兇徒始散。

張彝僅有餘息,越宿而死。

遠近震駭。

太后以天子侍衛之卒,懼有變亂,不敢窮誅。

止收為首者八人斬之,其餘不復治罪。

越三日,復大赦以安之,令武職依舊入選。

其時高歡在京,聞之歎曰:「宿衛羽林相率焚大臣之第,朝廷懼而不問,為政如此,時事可知。

天下之亂不久矣!」你道高歡何以在京?歡自熙平二年轉為函使,凡有表章函封上達帝都,皆函使之職。

神龜元年,歡奉使入京,進過表章,不能即時批一發,在京中等候。

魏制:凡各鎮函使未經發回者,給與貴官大臣家為使。

六渾派在尚書令史麻祥門下。

祥自恃貴顯,待下甚嚴。

一日,祥坐堂上,命歡侍立在旁,問其一路風景山川形勢何處最好,歡一一對答。

閒談良久,祥甚喜,因令從人取肉一盤、酒一壺,賜與高歡。

祥雖命食,料歡不敢便坐。

奈歡素一性一不肯立食,竟即坐下。

祥大怒,以為慢己,叱令跪於階下,命左右杖之。

歡自杖後,鬱鬱不樂。

一日,悶坐無聊,走出街上,觀看禁城景象,見一軍將坐在馬上,前呼後擁,喝道而來,威儀甚肅。

細觀其人,好似叔父高徽。

尚恐面貌相同,不敢叫應。

那將軍停鞭回顧,便向高歡叫道:「你莫非吾侄賀六渾麼?為何在此?」

歡於是上前拜於馬下。

要知歡到京時,徽正出使在外。

歡不知其已有家室,尚未去望。

今日相遇,如出意外。

至家,各述別後情事,皆大喜。

徽曰:「爾娶婁家女,足慰兄嫂之心。

吾娶康氏婦,已生一子,取名歸彥。

以路遠尚未通知兄嫂也。」

領入後堂相見,設酒共飲。

至晚,歡辭去。

徽曰:「你欲何往?」

歡曰:「身在麻祥家給使,此人一性一惡,不去恐被責。」

徽道:「無妨,我以書去回他便了。」

歡自此擔擱徽家,不覺月餘。

一日,忽聞軍士擅殺大臣,不禁浩歎。

又歡在京嘗夢身登天上,腳踏眾星而行,醒來私心自喜。

見時事如此,隱有澄清天下之志。

再說胡太后年齒已長,容顏如少,頗事妝飾,數出遊幸。

一日,駕幸永清寺,侍中元順當車而諫曰:「《禮》,婦人未沒,自稱未亡人,首去珠玉,衣不文采。

陛下母臨天下,年已長矣,修飾過甚,何以儀刑後世?」

太后慚,左右皆戰慄。

及還宮。

召順責之曰:「前年卿貶外郡,吾千里相征,乃眾中見辱耶?」

順曰:「陛下不畏天下之笑,而恥臣之一言乎?」

太后默然而受,游幸稍衰。

清河王元懌官太傅、侍中,賢而多才,美丰姿,風一流俊雅,冠絕一時。

太后每顧而一愛一之,苦於宮禁深嚴,內外懸絕,無由與之接體,而私幸之意未嘗一日去懷。

時值中秋,召集諸王賜宴宮中。

清河王坐近太后之側,容貌秀麗。

太后顧之愈覺可一愛一。

宴罷,乃詐稱官家之意,召王入宮閒話。

於是諸王皆退,清河獨留,只得隨了太后入宮。

走至宣光殿前,王失驚曰:「至尊在南宮,何故至此?」

太后曰:「天子隨處皆住,不獨在南宮也。」

王信之。

隨至崇訓後殿,太后下車,召王上殿曰:「天子不在此,是朕欲與王聚談清夜,消遣情懷,故召王至此。

且有一言,朕倚卿如左右手,欲與王結為兄妹,以期終始無負。」

王聞言大驚,伏地頓首曰:「臣與陛下有臣主之分,兼叔嫂之嫌,豈宜結為兄妹。

臣死不敢奉詔。」

太后道:「卿且起,兄妹不結亦可。

今有玉帶一條、御袍一領、溫涼盞一隻,皆先帝服用之物。

吾一愛一卿才器不凡,取以相酬,卿勿再負吾意。」

清河見說,益添疑懼,苦辭不受。

只見宮娥設宴上來,太后命王對坐。

王謝不敢。

太后南面,清河西面,坐下共飲。

言談語笑,太后全以眉目送情。

飲至更深,猶復流連不歇。

王苦辭欲出,太后不許。

賜宿翠華宮中,命美一女二人侍王共寢。

王復頓首辭。

太后曰:「是朕賜與王者。

王明日出宮即帶家去,何必堅卻。」

王不得已受命,遂入翠華宮來。

宮中鋪設華麗,珍奇玩器無不備列。

宮人曰:「此太后將以賜王者。」

王大不樂,和衣獨寢,令二美人秉燭達旦。

太后聞之曰:「此人果是鐵石心腸。」

然口雖歎服,心中割捨不下,留住清河不放出宮。

是夜更余,王方就枕,只見太后隨了四個宮女悄悄走入,對王道:「卿知朕相一愛一之意否?良緣宜就,無拂朕懷。」

清河心慌意迫,伏地叩頭曰:「臣該萬死,願陛下自一愛一。」

太后親手相扶道:「我與卿略君臣之分,敘夫婦之情何如?」

那知太后越扶,清河越不肯起,竟如死的一般伏著不動。

太后見了這般模樣,又好氣又好笑,默然走出。

宮娥報王道:「太后回宮了,王起來安寢罷。

聞太后明日放王出宮了。」

清河聞言大喜。

但未知太后此去果能忘情於王否,且聽下回細說。

分類:史書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北史演義
凡例第一卷 魏宣武聽讒害賢 高領軍固寵獻女第二卷 於皇后暗中被弒 彭城王死後含冤第三卷 改舊制胡妃免死 立新君高肇遭刑第四卷 白道村中困俊傑 武川城上識英雄第五卷 怒求婚蘭春受責 暗行刺張僕亡身第六卷 諧私願六渾得婦 逼承幸元懌上蒸第七卷 幽母后二賊專權 失民心六鎮皆反第八卷 太后垂簾重聽政 統軍滅賊致亡身第九卷 騁騎射沃野遇仙 迫危亡牛山避寇第十卷 五原路破胡斬將 安亭道延伯捐軀第十一卷 天寶求賢問劉貴 洛周設計害高歡第十二卷 剪劣馬英雄得路 庇幸臣宮闕成仇第十三卷 賜鐵券欲圖邊帥 生公主假作儲君第十四卷 內釁成肅宗遇毒 外難至靈後沉河第十五卷 改逆謀重扶魏主 賈余勇大破葛榮第十六卷 魏元顥長驅入洛 爾朱榮救駕還京第十七卷 趙嬪無辜遭大戮 世隆通信洩群謀第十八卷 明光殿強臣殞命 北中城逆黨屯兵第十九卷 戰丹谷陣亡伯鳳 縮黃河天破洛陽第二十卷 救帝駕逢妖被阻 戰恆山釋怨成親第二十一卷 爾朱兆晉陽敗走 桐花女秀容立功第二十二卷 立廣陵建明讓位 殺白鷂高乾起兵第二十三卷 假遣軍六鎮願反 播流言萬仁失援第二十四卷 據鄴城四方響應 平洛邑百爾歸誠第二十五卷 立新君誓圖撥亂 遇舊後私逼成婚第二十六卷 運神謀進兵元旦 追窮寇逼死深山第二十七卷 乙弗氏感成奇夢 宇文泰獲配良緣第二十八卷 思政開誠感賀拔 虛無作法病高王第二十九卷 妖術暗侵凶少吉 神靈阿護死還生第三十卷 宇文定計敵高王 侯莫變心害賀拔第三十一卷 黑獺興師滅陳悅 六渾演武服婁昭第三十二卷 魏孝武計滅晉陽 高渤海兵臨京洛第三十三卷 逼京洛六渾逐主 奔長安黑獺迎君第三十四卷 娶國色適諧前夢 遷帝都重立新基第三十五卷 送密函還詩見拒 私宮婢借徑圖成第三十六卷 施邪術蠱惑夫人 審私情加刑世子第三十七卷 改口詞曲全骨肉 佯進退平定妖氛第三十八卷 黑獺忍心甘弒主 道元決志不同邦第三十九卷 夢遊仙玉女傳音 入輔政廷臣畏法第四十卷 潼關道世寧捐軀 鎖雲軒金婉失節第四十一卷 結外援西魏廢後 棄群策東鄴亡師第四十二卷 奔河陽敖曹殞命 敗黑獺侯景立功第四十三卷 歸西京一朝平亂 懼東鄴三將歸元第四十四卷 私靜儀高澄囚北 逼瓊仙仲密投西第四十五卷 縱黑獺大將懷私 克虎牢智臣行計第四十六卷 玉儀陌路成婚媾 勝明誓願嫁英雄第四十七卷 攻玉壁高王疾作 據河南侯景叛生第四十八卷 用紹宗韓山大捷 克侯景渦水不流第四十九卷 烹荀濟群臣惕息 杖蘭京逆黨行兇第五十卷 陳符命群臣勸進 移魏祚新主登基第五十一卷 宇文後立節捐軀 安定公臨危托後第五十二卷 晉公護掌朝革命 齊主洋亂性敗常第五十三卷 燒鐵籠焚死二弟 棄漳水殺盡諸元第五十四卷 齊肅宗叔承侄統 周武帝弟繼兄尊第五十五卷 棄天親居喪作樂 歸人母懼敵求成第五十六卷 爭宜陽大兵屢卻 施玉珽天誅亟行第五十七卷 和士開穢亂春宮 祖孝征請傳大位第五十八卷 琅琊王擅除宵小 武成後私幸沙門第五十九卷 齊後主自號無愁 馮淑妃賜稱續命第六十卷 拒敵軍延宗力戰 棄宗社後主被擒第六十一卷 捋帝須老臣愛國 捫杖痕嗣主忘親第六十二卷 修舊怨股肱盡喪 矯遺詔社稷忽傾第六十三卷 隋公堅攬權竊國 尉遲迥建義起兵第六十四卷 代周家撫臨華夏 平陳國統一山河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
語言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