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史演義
第四十一卷 結外援西魏廢後 棄群策東鄴亡師
話說保財奉世子命,候在洞一口。
一會永寶出來,見了保財,大驚失色。
保財道:「駙馬莫慌,世子坐等在亭子上,請駙馬相見。」
永寶只得走進亭來,世子接見道:「叔非韓壽,奈何偷一香?」
永寶跪下道:「此事願世子庇我,莫訴兄知。」
世子扶起道:「此事我何敢洩?但日久必敗,倘被父王曉得,禍必不免。
前日侄因一念不謹,幾喪一性一命。
叔何不以我為鑒?及早改之,猶可無事。」
永寶唯唯,遂同至德一陽一堂。
世子說了一番,只道永寶以後自然悔改,從此絕不提起。
一日,忽報柔然敗去,高王奏凱而回。
大軍將到晉一陽一,遂同府中文武,郊外迎接。
王歸,犒賞三軍已罷,回至婁妃宮中夜宴。
是夜,宿于飛仙院。
次日,即往東府,三日不出。
有一一夜回府,本欲往婁妃宮去,行至寶慶堂,見雕樓下月色甚明,忽思朱金婉處久已冷落,趁此良夜與他相聚一宵。
走至鎖雲軒,見院門深閉,令人叩門。
那知其夕永寶正在裡邊,與金婉飲酒取樂,忽聞王來,彼此失色。
永寶急走內閣躲避。
夫人下階相迎。
夜宴之具不及收拾。
王謂夫人曰:「卿在此獨飲乎?」
夫人曰:「因貪月色好,故在此小飲。」
口雖答應,頗露驚慌之色,王心甚疑。
遂解一衣共寢,夫人不發一言,全不似舊日相敘光景。
王心疑益甚,復起望月。
夫人亦絕無一語,乃走出房外。
微聞牆邊有人竊竊私語,遂從簾內望之,月光如晝,見數宮人送一少年出去。
一人道:「駙馬今夜只好在園中擔擱。」
又一人道:「駙馬休慌,世子在飛仙院亦曾如此。」
王知是永寶,心中大怒,且不聲張,命值夜宮女開門徑出。
至雕樓下,有人言語,呼之,乃內侍王信忠,急命鎖了鎖雲軒外門,便至柏林堂,倚一床一獨坐。
金婉見王已去,又報外門封鎖,知事情敗露,嚇得魂飛魄散。
宮娥們亦皆憂懼。
王坐至天明,召園吏問:「昨夜何人在園?」
答道:「駙馬。」
王問:「此時在否?」
答道:「已去。」
王喝道:「你們職司守園,如何縱人出入?」
園吏道:「因是駙馬,且大王親弟,故不敢拒。」
王曰:「幾時留宿起的?」
園吏曰:「往來時日皆有簿記。」
王命取來,俄而呈上一簿,乃駙馬留宿園中日月及世子尋見地道根由,備寫在上。
王知園吏無罪,遂叱令退。
忙召永寶,永寶雖懷驚懼,不敢不到。
世子不知永寶事發,亦隨之入。
王見之大怒,以園吏所書之簿示之。
永寶伏地謝罪。
王令左右去其衣冠,痛杖一百,血流滿地,令人扶出。
又怒責世子曰:「你亦罪難指數。」
亦痛杖之,幽於柏林堂西廡。
走到婁妃宮中,怒氣滿面。
妃問:「大王為何如此著惱?」
王將鎖雲軒事告之,妃曰:「永寶雖有罪,望王念手足之義,曲為寬宥。」
話未畢,忽內侍報道:「駙馬不堪受杖,到府即死。」
蓋永寶體素肥,外強中乾,受杖既深,頓時痰湧,遂欲救無及。
王得報大驚,婁妃聞之淚下如雨。
繼而王拔劍以走,妃問:「欲殺何人?」
王曰:「永寶之死,皆金婉害之。
我去殺此賤婢。」
妃攔住道:「金婉不足殺也。
王廣收美色,納之後宮,使他空守寂寞,為人所誘,此心焉得不亂?今駙馬已死,豈可復殺金婉以重其罪。
況金婉已生一子在宮,若殺之,教此小兒誰靠?王即不念其母,可不念其子乎?依妾所見,閉鎖深宮,使不齒於諸夫人之列罷了。」
王遂收劍坐下。
俄而,報世子杖後發暈數次,妃驚曰:「澄兒何罪而王杖之?」
王歎曰:「此兒雖聰明,但舊一性一不改,在京縱一欲敗度。
不痛責之,無以懲後,今日猶未盡法治也。」
看官,你道高王何以甚怒世子?先是世子在朝大興土木,廣選佳麗。
一日,朝罷回府,有婦人訴冤馬前。
視其狀詞,乃古監門將軍伊琳之妻裴氏,見其姿容甚美,遂帶入府中,親自問話。
蓋伊琳奉命往洛一陽一運木,違誤工程,侵盜運費,為侍中孫騰劾奏。
侍中高隆之構成其罪,收禁在獄,三年有餘。
裴氏因泣陳冤枉,言孫騰在洛自盜內府金銀,沒入珊瑚樹一枝、珠簾一頂,皆系伊琳親見,欲滅其口,故問成死罪收禁獄中。
世子大怒道:「孫侍中貪財怙勢,擅入人罪,吾當為爾伸冤。
但事關權貴,你若出去,被他們暗行殺害,誰與質審?你且住我府中,等事情明白,然後出去。」
裴氏拜謝。
蓋世子悅其美而欲私之,故不放之出也。
次日,遂下文書於尚書省,提問伊琳一案。
隆之知事關孫騰,乃使人送還文書,謂世子曰:「伊琳之獄定已三年,罪狀甚明,不勞追攝。」
世子大怒,必欲提問。
司馬一子如亦勸世子勿究。
世子不從,騰與隆之大怒,不放伊琳出獄。
世子無從審問,因欲上訴高王。
孫、高二人訪知世子已與裴氏成一奸一,亦欲訴知高王。
子如從中調停。
赦了伊琳之罪,前事亦不追究,方各相安。
其後世子奏復伊琳官爵,數往其家留宿。
高王探知此事,心中甚怒,因軍旅匆忙,未及責問。
今又聞其袒庇永寶,故並責之。
然永寶已死,心甚不忍。
乃命世子歸府調養,幽金婉於冷宮,余皆不究。
永寶之子須拔,以游夫人無子,命其撫養在宮,列於諸子之內,取名曰睿。
今且按下不表。
且說宇文泰自潼關殺了竇泰,敗高王於蒲阪,國中連年饑饉,兵食不足,常慮高王起兵復仇。
時有蠕蠕國,土地廣大,兵馬強盛。
聞與東魏相結,欲伐西魂,心甚憂之,因遣使通好,欲得其助,蠕蠕主曰:「西魏若欲結好,必娶吾女為後,方肯為援。」
使者覆命,泰勸文帝廢乙弗後為尼。
帝不忍,曰:「後乃結髮之婦,豈可無罪而廢?」
因集群臣會議,群臣迎一合泰意,皆言不廢皇后,則難娶蠕蠕之女,不娶其女,恐外患之來,無人救援,社稷不安。
帝迫於眾議,歎道:「吾豈以一婦而棄社稷大計。」
乃廢乙弗氏為尼,降居別院,後與帝大慟而別。
有感別詩曰:
十載承恩一旦捐,數行珠淚落君前。
良謀果得安天下,妾入空門也泰然。
其後蠕蠕以故後尚在,復欲伐魏。
文帝遂賜後死,前日所夢,至此果然應了。
是時帝既廢後,乃遣扶風王元孚具金帛禮儀,往蠕蠕國迎頭兵可汗公主為後。
可汗大喜道:「我女得與大魏皇帝為後,誠天緣也。」
遂送女於西魏,車七百乘、馬一萬匹、橐駝一千頭、珍寶異物不可勝數。
蠕蠕風俗以東向為貴,故公主行幕皆向東。
將至長安,扶風王請公主南面,公主曰:「我此時猶蠕蠕女也。
魏自南向,我自東向,亦有何害?」
西魏大統四年三月丙子,立蠕蠕國公主郁久閭氏為後。
丁丑,大赦天下,丞相泰自華州入朝稱賀,旋還華州,聞弘農郡有積粟,遣兵襲而據之。
是年,東魏主年十五,亦立歡之次女為後。
適邊郡貢一巨象,改元元象,大赦天下。
高王聞泰奪據弘農大怒,乃大舉西討,先命敖曹治兵於虎牢,調發各路人馬,限日齊集壺口,進取蒲津。
段榮諫曰:「臣夜觀星象,大軍不利西行,宜俟來年進討。」
王曰:「天道幽遠,今軍已戒嚴,不可阻將士之氣,卿毋畏縮。」
婁妃亦諫曰:「妾聞秦地有山河之固,地勢險阻,大兵仰而攻之,主客相懸,勞逸不同。
願大王慎之。」
王曰:「吾籌之已熟,今行不滅,蕩平無期。
此行非得已也。」
遂命世子入朝,率諸將進發。
軍至壺口,侯景引五萬人馬,自河南至;劉貴引三萬人馬,自山東至。
連晉一陽一之兵,共號二十萬,兵勢甚盛。
敖曹知大軍已發,遂自虎牢起兵,圍住弘農。
右長史薛琡告王曰:「西賊連年饑饉,故冒死來入陝州,欲取倉粟以養三軍。
今敖曹已圍弘農,粟不得出。
但置兵諸道,勿與野戰。
比及麥秋,收成又缺,其民自皆餓死,寶炬、黑獺何憂不降?願勿長驅渡河。」
王不聽。
侯景亦謂王曰:「今日舉兵形勢極大,萬一不捷,猝難收斂。
不如分為二隊,王統前軍,臣統後軍,相繼而進。
前軍若勝,後軍全力以赴;前軍若敗,後軍乘而援之,萬無一失。」
歡亦不從。
遂自蒲津渡河,全軍盡登西岸。
泰聞東魏兵至大懼,以華州當道沖,遣使至州,命刺史王羆嚴守。
羆對使者曰:「老羆當道,臥貉子那得過歸。
語丞相可無憂也。」
俄而,高王兵至,謂羆曰:「何不早降?」
羆大呼曰:「此城是王羆塚,生死在此,欲死者來。」
諸將請攻之。
王曰:「無庸,吾志在滅泰,此等碌碌,何足污吾兵刃?」
遂涉洛,軍於許原之西,連營三十里。
先是泰發征書十餘道,調集各路人馬,皆未至。
將士不滿一萬,欲進擊歡,諸將皆疑眾寡不敵,請待歡軍更西,以觀其勢。
泰曰:「歡若至長安,則人情擾亂,將何以濟?今乘其遠來,營伍未固,擊之可圖一勝。」
賀拔勝亦以為然。
即造浮橋於渭上,令軍士繼三日糧,以示必死。
輕騎渡渭,留輜重於後。
自渭南夾渭而西,壬辰,至沙苑,距東魏軍六十里。
然見其兵勢甚盛,將士皆憂難敵,泰亦懼不自安。
宇文深獨賀曰:「吾軍勝矣。」
泰問其故,對曰:「歡鎮撫河北,甚得眾心,以此自守,圖之非易。
今懸師渡河,非眾所欲,獨歡恥失竇泰,愎諫而來。
此所謂忿兵,可一戰而擒也。
何為不賀?願假深一節,發王羆之兵,邀其走路,使無遺類。」
泰喜曰:「聞君言使人膽壯十倍。」
泰又遣達奚武覘歡軍。
武從三騎,效歡將士衣服,日暮去營數百步下馬,伏地潛聽,得其軍號。
因上馬歷營,若警夜然,有不如法者,往往撻之,俱知敵軍情狀而還。
儀同李弼曰:「敵眾我寡,平地不可與戰。
去此數里,地名渭曲,地狹勢阻,多高蘆長葦,可以全軍埋伏。
先據此處,以奇兵勝之。」
泰從其計。
乃命李弼為右拒,引兵三千,帶領勇將五員,伏於渭曲之西;命趙貴為左拒,引兵三千,帶領勇將五員,伏於渭曲之東。
皆令聞鼓聲而起。
自主中軍,背水佈陣。
分撥方畢,東軍已至。
見宇文兵少,皆有輕敵之心。
都督趙青雀請戰,斛律美舉曰:「黑獺舉國而來,欲決一死戰。
譬如狗,或能噬人。
且渭曲葦深土濘,不利馳驟,無所用力。
為今之計,不如勿與交鋒,密分一精一銳,掩襲長安,巢一穴一已傾,則黑獺不戰成擒矣。」
王曰:「彼伏兵蘆內,以火焚之,何如?」
侯景曰:「以大王兵力,何堅不破?今日當生擒黑獺,以示三軍。
若縱火焚之,雖殺之不足為勇也。」
彭樂飲酒醉,盛氣請戰曰:「王何不速戰?今日眾寡懸殊,以百人而擒一人,何患不克?」
王許之。
彭樂大聲呼曰:「能殺敵者,從吾來!」王立馬高坡之上以督戰,令於軍中曰:「能生擒黑獺者,封萬戶侯。」
於是兵將一湧而進,不成行列。
泰率諸將死拒。
俄而,戰鼓三通,左右伏兵陡出,併力致死,將東軍沖為兩段。
彭樂深入敵陣,正遇耿令貴交戰,令貴敗走。
不料李標在後,一槍直刺過來,正中腰下,把肚腸拖出。
段韶見了,急來救護。
彭樂納腸入腹,納不盡者以劍截之,束創復戰,勇氣不衰。
敵軍見者皆為吐舌。
斛律明月被圍陣中,一枝畫戟使得神出鬼沒,連殺數將。
賀拔勝出馬相迎,力戰數十合,明月全無懼怯。
勝壯之曰:「誰家生此虎兒?」
縱之去。
斯時西軍勇氣百倍,東軍前後不相顧,盡行潰散。
正是:廿里連營成瓦解,六軍銳卒似冰消。
未識高王作何解救,且聽下卷細講。
分類:史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