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史演義》第五十四卷 齊肅宗叔承侄統 周武帝弟繼兄尊:晞曰:「彥深非不欲言,特不敢言耳。」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北史演義》第五十四卷 齊肅宗叔承侄統 周武帝弟繼兄尊

北史演義

第五十四卷 齊肅宗叔承侄統 周武帝弟繼兄尊

話說常山執政,諸臣紛紛勸進,演亦心動,謂王睎曰:「若內外鹹有此意,趙彥深朝夕左右,何無一言?」

晞曰:「彥深非不欲言,特不敢言耳。」

彥深聞之,因亦勸進。

時太皇太后、太后及帝皆回晉一陽一,演遂言於太皇太后,請主齊社。

趙道德謂太皇太后曰:「相王不效周公輔成王,而欲骨肉相奪,不畏後世謂之篡耶?」

太皇太后曰:「道德之言是也。」

事乃止。

未幾,演又啟云:天下人心未定,恐奄忽變生,須早定名位,以副四海之望。

太皇太后乃從之。

八月壬午,太皇太后下令,廢帝殷為濟南王,出居別宮;以常山王演入繼大統,且戒之曰:「勿令濟南有他也。」

演遂即皇帝位於晉一陽一,是為孝昭皇帝。

大赦,改元皇建。

太皇太后還稱皇太后,皇太后稱文宣皇后,宮曰「昭信」。

乙酉,下詔詔封功臣,禮賜耆老,延訪直言,褒賞死事,追贈名德。

蓋帝少居台閣,明習吏事,即位尤自勤勵,大革顯祖之弊,中外大悅。

嘗謂王晞曰:「卿何自同外客,屢自遠我?自今凡有所懷,隨宜作牒送進。」

因敕與楊休之、崔劼二人,每日職務罷,併入東廊,共錄歷代禮樂職官及田市徵稅。

有合於古不合於今者,悉令詳思,以漸條奏。

曾問舍人裴澤:「外邊議朕得失若何?」

澤對曰:「陛下聰明至公,自可遠侔三代,而有識之士,鹹言傷細,於帝王之度,頗為未弘。」

帝笑曰:「誠如卿言。

朕初臨萬幾,慮不周悉,故若是耳。

但此事安可久行?」

厙狄顯安侍坐,帝曰:「顯安我姑子,與朕為至親,可言朕之不逮。」

顯安曰:「陛下太細,天子乃更似吏。」

帝曰:「朕甚知之,然勢非得已,俟政清敝革,將易之以寬大耳。」

故帝臨治一年,國日富而兵日強。

一日,邊臣奏報,西魏宇文護連弒二主,人情大擾。

帝欲征之,謂群臣曰:「昔我獻武皇帝欲滅宇文,有志未遂。

今宇文篡魏以來,國家多故,弒逆時聞。

朕將整率六師,平定關西,以討亂臣之罪,以伸先帝之志。

諸臣其共襄厥功。」

於是頒諭四方,各練兵以待。

西人聞之大恐。

你道宇文護如何連弒二君?先是周閔帝即位,年十六,朝政皆決於護。

有楚公趙貴、衛公獨孤信,二人功勞勳望,群臣莫及,太祖嘗倚為腹心。

及護專一政,威福自一由,二人怏怏不服。

貴謀殺護,信止之曰:「不可。

此乃先王之意,又其至親,吾等殺之不祥。」

貴乃止。

其時二人密語室中,有帝幼弟宇文盛自窗外聞之,遂以告護。

護曰:「事不先發,必貽後悔。」

乃伏壯士於殿內,貴入朝,擒而殺之。

免獨孤信官,以其名重,不欲顯誅之,一逼一令自一殺。

仍令其子獨孤善襲封衛國公。

祭葬如禮,蓋以上蒙天子,下安人心也。

閔帝一性一剛果,本惡護之專權,及聞貴與信死,大怒曰:「晉公不遵朝命,擅殺大臣,直目中無我也,我何帝為!」有一朝臣姓李名植,乃一陽一平郡公李遠之子。

植自太祖時為相府司錄,參掌朝政。

又有司馬孫恆,亦久居權要。

日在帝側,二人見護殺戮大臣,亦恐不容於護,思欲除之,乃與宮伯乙弗鳳、賀拔提共譖於帝曰:「護自誅趙貴以來,威權日盛,謀臣宿將爭往附之。

以臣觀之,將不守臣節,陛下天位難保,願早圖之。」

帝以為然。

乙弗鳳又曰:「以先王之明,猶委植與恆以政,今以事付二人,何患不成!且護常自比周公,臣聞周公攝政七年,然後返政。

無論護心叵測,未必能如周公,就令如約,陛下安能七年悒悒如此乎?」

帝愈信之,遂欲殺護。

數引武士於後園講習,為執縛之勢。

植等又約宮伯張光洛同謀。

光洛以大權在護,帝孤立於上,事必無成,乃一陽一許植,而一陰一以告護。

護曰:「上何能為?廢之恐駭物聽,不如先離其一黨一。」

乃出植為梁州刺史,恆為潼州刺史。

植等既出,帝思之不置,每欲召之。

護泣諫曰:「天下至親,無過兄弟。

若兄弟尚相疑貳,他人誰可信者?太祖以陛下富於春秋,屬臣後事。

臣情兼家國,實願竭其股肱。

若陛下親攬萬幾,威如四海,臣死之日,猶生之年。

但恐除臣之後,一奸一回得志,非唯不利陛下,亦將傾覆社稷,使臣無面目見太祖於九泉。

且臣既為天子之兄,位至宰相,尚復何求?願陛下勿信讒人之言,疏棄骨肉。」

帝乃止。

乙弗鳳大懼,謂帝曰:「事不速斷,反受其亂。

陛下不殺護,不唯臣等不免,弒逆之禍,即在目前。」

帝又信之。

於是密謀滋甚,定計於次日,召群臣入宴,因執護誅之。

護寄腹心於光洛,朝夕伺帝,纖悉必報,聞帝有密謀,乃召柱國賀蘭祥、領軍尉遲綱,訴以朝廷見害之意。

二人勸護廢之,曰:「公欲自全,不若另立賢明。」

護曰:「主少國疑,遽行廢立,人心不服,奈何?」

賀蘭祥曰:「嗣子可輔則輔之,不可輔則廢之。

昔先王廢魏少主亦然。

機在速為,前事可師也。

以公今日位望,廢昏立明,誰敢不服!」護從其言。

時尉遲綱總領禁兵,護使以兵入宮,先收其一黨一。

綱至外殿,召乙弗鳳、賀拔提議事,二人不知事露,同來見綱。

綱即執之,送入護第。

因罷散殿前宿衛兵。

時帝在宮中,尚以機事甚密,功成在即,謂左右曰:「誅護之後,某也賢,為宰相;某也才,為行台。

凡屬護一黨一,盡行誅之。」

眾皆稱善。

及聞宿衛皆散,大驚曰:「此必有變,須防兵入。」

忙集宮人數十,環衛左右,執兵自守。

俄而,賀蘭祥奉護命,入宮見帝。

甲士從者二百人,皆露刃上階。

祥厲聲奏曰:「陛下暱近小人,不行正道,無人君之度。

賀拔提等欲殺晉公以危社稷,今已收訖。

公卿大臣恐陛下不能守太祖之業,有負臣民之望,請陛下歸略一陽一舊府。

另立新主,管理萬民。」

因斥左右宮人曰:「爾等死在目前,尚何為者!」宮人皆驚走。

帝自投於地曰:「為事不密,害至於此。」

祥乃一逼一帝出宮,以車一乘,送入舊第,使兵士圍守之。

護既幽帝,悉召公卿會議,廢帝為略一陽一公。

迎立岐州刺史寧都公毓以承大業。

眾曰:「此公家事,廢立由公,群臣何敢有違!」遂斬乙弗鳳、賀拔提於宮門之外,殺孫恆於漳州。

時李植父李遠為柱國大將軍,鎮弘農。

護欲誅植,征之梁州,並召遠入朝。

李遠見召,疑必有變,欲不就征,沉吟久之,乃曰:「大丈夫寧為忠臣而死,豈可作叛臣而生乎!」遂就征。

至長安,植已被囚。

護以遠功名素重,猶欲全之,引與相見,謂曰:「公兒遂有異謀,非止屠戮護身,乃是傾危社稷。

叛臣賊子理宜同疾,公可早為之所。」

乃以植付遠,令自一殺之。

遠素一愛一植,不忍加誅。

植有口辯,自陳初無此謀。

遠信之,詰朝將植謁護,欲為申雪。

護謂植已死,左右報曰:「植亦在門。」

護大怒曰:「一陽一平公不信我。」

乃召入,仍命遠同坐,迎略一陽一公至,令與植相質於遠前。

植辭窮,謂略一陽一公曰:「本為此謀,欲安社稷,利至尊耳。

今日至此,何事云云。」

遠聞之,自投於一床一曰:「若爾,誠合萬死。」

護遂殺植,並一逼一遠自一殺。

初,李遠弟穆官開府儀同三司,知植非保家之子,每勸遠除之,遠不能用。

及臨刑,泣謂穆曰:「不用汝言,以至於此。」

穆當從坐,以前言獲免,除名為民。

植弟基尚義歸公主,亦當從坐,穆請以二子代基命,護並釋之。

九月癸亥,寧都公至長安,百官迎之入宮。

甲子,即皇帝位,是為世宗皇帝。

太祖長子也,時年二十五歲。

大赦,改元武城。

朝群臣於太極殿,進護為太師。

立夫人獨孤氏為後,即獨孤信女也。

略一陽一既廢,護猶怨之,使人繼鴆酒,弒之於舊第。

年十六。

黜王后元氏為尼。

武城二年正月,護上表歸政,一陽一為退讓,其實軍務大權仍自總理。

周有處士韋,孝寬之兄也,志尚夷簡。

魏、周之際,十征不屈。

太祖甚重之,不奪其志。

明帝立,敬禮尤厚,號曰逍遙公。

護延之至第,訪以政事。

時護盛修第捨,極土木之巧, 仰視堂屋,歎曰:「酣酒嗜飲,峻宇雕牆,有一於此,未或不亡!」護不悅,聽之使去。

其立明帝也,以帝必德己,故無疑忌。

及帝即位,明敏有識量,每日親攬萬幾,生殺黜陟,輒自決斷,漸欲奪護之權。

護復謀廢之。

有李安者,本以鼎俎有一寵一於護,擢為膳部下大夫,因謂安曰:「近上作事,令人不可耐。

子能暗行毒害,終身當共富貴。」

安曰:「此大事,若以相付,易猶反掌,保為公圖之。」

護大喜。

一日,安上食,置毒於糖而進之。

帝食時不覺,俄而疾作,次日大漸,歎曰:「我墮一奸一計,不能活矣。」

乃召左右侍臣,口授遺詔五百餘言。

且曰:「朕子年幼,未堪當國。

魯公,朕之介弟,寬仁大度,海內共聞。

能宏我周家者,必此子也。

可使入繼朕後。」

言畢遂殂。

後人有詩哀之曰:

黑獺當年連弒主,君臣大義等閒看,

兩兒命絕他人手,千古收場總一般。

明帝暴崩,廷臣皆知中毒,為宇文護所使。

然畏其勢,皆求自保,莫敢推問。

遂遵遺命,奉魯公即皇帝位,是為周武帝。

帝名邕,字禰羅突,太祖第四子也。

生於同州,有神光照室。

幼而孝敬聰明,有器質,儀度不凡,特為明帝所親一愛一。

朝廷大事,每與參議。

一性一深沉,非因顧問,終不輒言。

明帝每歎曰:「夫人不言,言必有中。」

故彌留之際,捨其子而立之。

當是時,護於魏、周之際,秉政不越五年,於魏則弒恭帝,於周則弒閔帝,又弒明帝,威權震於一國,大逆彰於四方。

故齊主聞之,欲代周以討其罪,出兵有日矣。

而望氣者言,鄴中有天子氣,帝慮有內變,遂不暇外討。

初,帝之謀誅楊、燕也,許長廣王湛曰:「事成,當立爾為太弟。」

既而立太子百年。

湛心不平。

時留守鄴中,濟南王亦在鄴,命湛掌之。

及訛言起,帝命厙狄伏連為幽州刺史,斛律豐樂為領軍,以分湛權,湛愈不安。

而平秦王歸彥則以天子氣應在濟南,恐其復立,於己不利,勸帝除之。

帝乃使歸彥至鄴,征濟南王如并州。

湛益疑懼,問計於高元海。

元海曰:「皇太后萬福,至尊孝友異常,殿下不須疑慮。」

湛曰:「此豈我推誠相問之意耶?」

元海因乞還省,靜夜思之。

湛即留元海於後堂。

元海達旦不寐,繞一床一徐步,夜漏未盡,湛遽出曰:「神算如何?」

元海曰:「有三策,恐不堪用耳。

一請殿下如梁孝王故事,從數騎入晉一陽一,先見太后求哀,後見主上,請去兵權,不干朝政,必保泰山之安。

此上策也。

次則當具表,雲威權太盛,恐取謗眾口,請為青、齊二州刺史,沉靖自居,必不招物議,此中策也。

最下一策,發言即恐族誅,不敢聞於殿下。」

湛曰:「卿之下策,焉知非我之上策乎?汝但說之,斷不汝罪。」

元海曰:「濟南世嫡,主上假太后令而奪之。

今集文武,示以征濟南之敕,執斛律豐樂,斬高歸彥。

尊立濟南,號令天下,以順討逆,此萬世一時也。」

湛大悅。

然一性一怯多疑,心雖善之而未敢發。

使術士鄭道謙卜之。

曰:「不利舉事,靜則吉。」

有林慮令潘子密者,湛之舊人,曉占候之術,潛謂湛曰:「主上當即晏駕,殿下不日登大位矣。」

湛欲驗其言,拘之內第以候之。

又令巫覡卜之,多雲不須舉兵,自有大慶。

湛乃奉詔,令數百騎送濟南王至晉一陽一。

但未識濟南此去生廷若何,長廣王果得大慶否,且俟下文再講。

分類:史書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北史演義
凡例第一卷 魏宣武聽讒害賢 高領軍固寵獻女第二卷 於皇后暗中被弒 彭城王死後含冤第三卷 改舊制胡妃免死 立新君高肇遭刑第四卷 白道村中困俊傑 武川城上識英雄第五卷 怒求婚蘭春受責 暗行刺張僕亡身第六卷 諧私願六渾得婦 逼承幸元懌上蒸第七卷 幽母后二賊專權 失民心六鎮皆反第八卷 太后垂簾重聽政 統軍滅賊致亡身第九卷 騁騎射沃野遇仙 迫危亡牛山避寇第十卷 五原路破胡斬將 安亭道延伯捐軀第十一卷 天寶求賢問劉貴 洛周設計害高歡第十二卷 剪劣馬英雄得路 庇幸臣宮闕成仇第十三卷 賜鐵券欲圖邊帥 生公主假作儲君第十四卷 內釁成肅宗遇毒 外難至靈後沉河第十五卷 改逆謀重扶魏主 賈余勇大破葛榮第十六卷 魏元顥長驅入洛 爾朱榮救駕還京第十七卷 趙嬪無辜遭大戮 世隆通信洩群謀第十八卷 明光殿強臣殞命 北中城逆黨屯兵第十九卷 戰丹谷陣亡伯鳳 縮黃河天破洛陽第二十卷 救帝駕逢妖被阻 戰恆山釋怨成親第二十一卷 爾朱兆晉陽敗走 桐花女秀容立功第二十二卷 立廣陵建明讓位 殺白鷂高乾起兵第二十三卷 假遣軍六鎮願反 播流言萬仁失援第二十四卷 據鄴城四方響應 平洛邑百爾歸誠第二十五卷 立新君誓圖撥亂 遇舊後私逼成婚第二十六卷 運神謀進兵元旦 追窮寇逼死深山第二十七卷 乙弗氏感成奇夢 宇文泰獲配良緣第二十八卷 思政開誠感賀拔 虛無作法病高王第二十九卷 妖術暗侵凶少吉 神靈阿護死還生第三十卷 宇文定計敵高王 侯莫變心害賀拔第三十一卷 黑獺興師滅陳悅 六渾演武服婁昭第三十二卷 魏孝武計滅晉陽 高渤海兵臨京洛第三十三卷 逼京洛六渾逐主 奔長安黑獺迎君第三十四卷 娶國色適諧前夢 遷帝都重立新基第三十五卷 送密函還詩見拒 私宮婢借徑圖成第三十六卷 施邪術蠱惑夫人 審私情加刑世子第三十七卷 改口詞曲全骨肉 佯進退平定妖氛第三十八卷 黑獺忍心甘弒主 道元決志不同邦第三十九卷 夢遊仙玉女傳音 入輔政廷臣畏法第四十卷 潼關道世寧捐軀 鎖雲軒金婉失節第四十一卷 結外援西魏廢後 棄群策東鄴亡師第四十二卷 奔河陽敖曹殞命 敗黑獺侯景立功第四十三卷 歸西京一朝平亂 懼東鄴三將歸元第四十四卷 私靜儀高澄囚北 逼瓊仙仲密投西第四十五卷 縱黑獺大將懷私 克虎牢智臣行計第四十六卷 玉儀陌路成婚媾 勝明誓願嫁英雄第四十七卷 攻玉壁高王疾作 據河南侯景叛生第四十八卷 用紹宗韓山大捷 克侯景渦水不流第四十九卷 烹荀濟群臣惕息 杖蘭京逆黨行兇第五十卷 陳符命群臣勸進 移魏祚新主登基第五十一卷 宇文後立節捐軀 安定公臨危托後第五十二卷 晉公護掌朝革命 齊主洋亂性敗常第五十三卷 燒鐵籠焚死二弟 棄漳水殺盡諸元第五十四卷 齊肅宗叔承侄統 周武帝弟繼兄尊第五十五卷 棄天親居喪作樂 歸人母懼敵求成第五十六卷 爭宜陽大兵屢卻 施玉珽天誅亟行第五十七卷 和士開穢亂春宮 祖孝征請傳大位第五十八卷 琅琊王擅除宵小 武成後私幸沙門第五十九卷 齊後主自號無愁 馮淑妃賜稱續命第六十卷 拒敵軍延宗力戰 棄宗社後主被擒第六十一卷 捋帝須老臣愛國 捫杖痕嗣主忘親第六十二卷 修舊怨股肱盡喪 矯遺詔社稷忽傾第六十三卷 隋公堅攬權竊國 尉遲迥建義起兵第六十四卷 代周家撫臨華夏 平陳國統一山河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
語言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