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史演義
第十二卷 剪劣馬英雄得路 庇幸臣宮闕成仇
話說六渾當日脫身而行,料洛周必不干休,定有追兵到來,謂眾人曰:「若追兵到來,既要廝殺,又要照顧家眷,勢難兩顧。
不如孫、蔡兩兄保著車仗人口先走,我與士真、子茂在此殺退追兵,隨即趕上。」
尉景道:「此計甚妥。」
於是家眷先行,三人勒馬以待。
時近更余,果見後面火把齊明,喊聲大振。
賀拔文興追至,大叫:「六渾休走,我主待你不薄,奈何背主而逃?此非好男子所為。」
六渾答道:「你是賀拔文興,正要與你說明。
我們住在牛豆山,原無意相從。
你說洛周慷慨英雄,真心待人,故俯首相從。
原來是一無知小子,妒賢嫉能。
我等相隨一載,雖無大功,亦無大罪,奈何設宴山中,圖害我等一性一命?汝速回去,將吾言回復洛周,並非吾等不別而行也。」
文興無言回答。
又見三人挺槍相待,自料敵他不過,只得收轉人馬回去。
六渾出得上谷嶺,天已大明。
後面又有喊聲,疑追兵復至,謂眾人曰:「洛周兵力一精一強,我們寡不敵眾,急急向前,不可回馬與戰。」
昭君與端娥、端一愛一、高澄乘一牛車。
澄方六歲,數墮車下。
歡怒其羈遲,欲彎弓射之。
昭君大驚,高叫段榮曰:「段將軍速救我兒!」段榮飛身下馬,抱起高澄,歸於馬上,加鞭急走。
行了一日,天色又晚,荒野中並無宿店,投一野寺權住。
時天氣初寒,風雨暴至。
眾人皆倉皇就路,衣衫單薄,不免饑寒。
昭君親燃馬矢,作餅與六渾充飢。
次日起行,六渾欲南奔葛榮。
將近瀛州,聞葛榮強一暴甚於洛周,謂眾人曰:「一誤豈容再誤。」
尉景曰:「前路茫茫,今將曷歸?」
段榮曰:「吾聞北秀容爾朱天寶兵力強盛,大招賢士,若往投之,斷無不納。」
六渾曰:「吾從洛週一年,今往投之,倘以反賊視我,加我以罪,我將何逃?」
蔡俊曰:「有劉貴、司馬一子如數人在彼,必能為我先容,可無憂也。」
於是六渾與五人同入并州,先借旅寓安頓家小,然後段榮去尋劉貴。
卻說貴在秀容最為榮所信任,一日從城外歸來,忽見一人在馬上呼曰:「劉君別來無恙?」
視之,乃段子茂也。
即忙下馬相見,問道:「子茂何來?闊別二年,常懷想念。
未識六渾及眾友近況若何?」
子茂道:「六渾、尉景等俱在此了,專望兄去相敘。」
因把前事細訴一遍。
劉貴大喜,遂並馬入城來見六渾。
六渾見了劉貴,握手相慰,便將來投爾朱之故細細說了,要他引進。
劉貴道:「爾朱慕名久矣。
今日一見,必獲重用,無憂不得志也。」
司馬一子如、厙狄干、賈顯智、侯景、竇泰聞得六渾到了,陸續來望,相見皆大喜。
劉貴道:「諸君在此敘舊,我先見討虜,訴知六渾來意,明日便好進見。」
眾皆稱善。
劉貴起身,忙到府門。
值榮在城外桃林寨著兵,便往桃林寨求見。
榮召入,貴在帳前拜賀曰:「主公大業將成,又有高賢來助了。」
榮問:「何人?」
答道:「高賀六渾並有親友數人同來相投。」
榮聞六渾至,大喜問:「在何處?」
答道:「在旅店中,明日來參。」
榮曰:「我慕其人久矣,速來一會。」
便令小校備馬,同劉貴去接。
六渾不敢遲延,忙來進謁。
榮令別將迎之入帳,六渾見榮再拜,榮欠身請起,賜坐帳下。
榮初聞劉貴之言,以六渾為人中之傑,氣象異常。
今見其一精一神憔悴,形容枯槁,殊失所望。
問勞數句,不甚深言,歡即辭退。
劉貴暗忖道:「天寶平日聞名起慕,今日相見何反淡然?」
因留六渾到家,排酒洗塵。
忽報討虜有命,六渾有甚親友,皆令明日來見。
貴應諾。
是夜,六渾宿於劉貴家,貴私語六渾曰:「君才能蓋世,奈與洛周同反,今唯在此立功,以蓋前愆,勿生退志。」
六渾以為然。
次日,貴出全付衣服與六渾更換。
令人請尉景、段榮、蔡俊、孫騰同至家中,齊入帥府。
榮皆禮待,署為將軍。
六渾雖在軍中,未獲重用。
一日,上帳參謁,榮往廄中看馬,諸將隨侍。
見一馬甚猛,四面皆以鐵欄圍之。
六渾曰:「此馬何故防衛甚嚴?」
榮曰:「此馬號為毒龍,莫能御他。
往往蹄嚙傷人,人不敢近。」
歡細視之曰:「良馬也。
胸項間有旋一毛一一叢,故此作孽。
若剪而去之,必足為明公用也。」
榮曰:「吾數使人剪之,一毛一不能去,反為所害。
故棄而置之,鎖縛廄中。」
六渾曰:「歡請為明公剪之。」
榮曰:「奈何以一馬而殺壯士。」
歡固請。
榮許之,就把胡一床一坐下,諸將兩旁侍立。
命六渾往廄中牽馬。
毒龍一見欄開,雙蹄並起,掙斷鐵索,奔出廄外,騰踔跳躍,勢甚猛烈。
六渾當前攔住,喝道:「你雖畜類,亦有一性一靈。
既受豢養,自當任人駕馭,何得蹄嚙殺人?我為你改惡為良,異日立功邊上,方顯爾能。」
毒龍聽了,頓時收威斂跡,伏地低頭。
六渾貼近馬身,不加羈絆,剪去旋一毛一。
眾人皆為危懼,六渾神色自若,以旋一毛一獻上。
榮大喜道:「果然名不虛傳,毒龍殺人多矣,卿乃獨能制之。」
歡曰:「御惡人亦猶是矣。」
榮奇其言,便道:「此馬即以賜卿,卿為我試之。」
六渾騰身上馬,那馬放開四足,風馳電掣,一團一團一走了幾遍。
六渾見有旗桿木豎在百步外,忙取隨身弓箭,連發三矢皆中木上。
眾皆喝采。
榮亦大喜,起身歸帳,屏去左右,獨留六渾,賜坐帳下,以時事訪之。
六渾告榮曰:「聞公有馬十二谷,皆以色別為群,不知明公蓄此何用。」
榮曰:「試言汝意若何?」
歡曰:「今天子闇弱,太后一婬一亂,嬖孽專權,宵小亂政,朝綱不振極矣。
以明公之雄武,乘時奮發,討鄭儼、徐紇之罪,以清君側,天下孰不俯首畏服,惟命是聽?如是則大功立致,霸業可成。
此賀六渾志也。
明公豈有意乎?」
榮曰:「卿言正合我意。」
兩下情投意合,傾心吐膽,談至更深,六渾始退。
次日,爾朱榮移兵屯於晉一陽一,諸將皆從。
六渾家眷住上一黨一坊內,尉、段、蔡三家皆就傍居住。
六渾從軍晉一陽一。
當是時,洛周侵掠薊南,勢益猖獗;念生奪了岐州,官兵累敗;葛榮據了信都,都督裴衍被殺。
其後杜粲殺了莫折念生,佔了秦州;葛榮並了洛周之眾,兵勢益大,橫行河北。
蕭寶寅出師累年,一靡一費不資,屢次喪敗,懼朝廷見責,內不自安,定計欲反。
行台郎中蘇湛哭而止之曰:「王本以窮鳥投入,朝廷假王羽翼,榮一寵一至此。
屬國步多艱之日,不竭忠報德,乃欲乘人間隙,遽行守關問鼎之事。
魏國雖衰,天命未改。
且王之恩義未洽於民,但見其敗,未見其成,王若行此,我恐荊棘必生於齋閣也。」
寶寅不納,遂反,自稱齊帝,改元隆緒。
正平薛鳳賢、薛修義亦聚眾河東,分據鹽池,攻圍蒲阪,東西連結以應寶寅。
遠近大震。
爾朱榮謀於歡曰:「關西皆反,我欲發兵討賊,何者最先?」
歡曰:「平外賊易,除內賊難。
公但養一精一蓄銳,先除朝內之賊,則外賊可指揮而定也。」
榮以為是。
於是日伺朝廷之隙,按兵以待。
再說孝明帝即位十二載,年已十八,朝政一無所預。
太后私幸鄭儼諸人,慮帝年長知其所為不謹,於宮中多樹耳目,務為壅蔽。
凡帝親一愛一者,恐其傳言洩漏,百計去之。
時有密多道人善能胡語,帝一寵一之。
又有鴻臚少卿谷會治、通直散騎谷士恢,皆帝所一寵一信,朝夕侍於禁中。
太后忌之。
孝昌二年二月,帝奉太后宴於御園。
谷士恢侍側,太后曰:「谷卿聰明多才,必知吏事,令為晉州刺史何如?」
士恢心懷帝一寵一,不願出外,良久不答。
太后再言之,帝曰:「士恢年少,難當方面之任,母后勿遣。」
次日,太后坐便殿,召士恢曰:「我命卿為晉州刺史,如何違我?」
士恢曰:「容臣入別至尊。」
太后不許,士恢再四懇告。
鄭儼在旁奏曰:「此等小臣敢違陛下之旨,不斬之無以警後。」
太后即命斬之。
帝在宮中不知士恢已死,命內侍召之。
內侍回奏云:「士恢已被太后斬訖。」
帝失色,驚問:「士恢何罪?」
內侍言:「太后欲以為晉州刺史,士恢不從,中書鄭儼奏斬之。」
帝怒,稱疾不出。
太后使宮女來問,帝不答。
太后親至顯一陽一殿,問帝何疾。
帝曰:「我怒谷士恢,受朕深恩,今往晉州,不來一辭。
我欲封劍斬之,取其首級來視!」太后聞帝言,已知左右奏知,謂帝曰:「谷士恢一介小臣,敢違我命,抗言犯上,吾故斬之。
實未至晉州也。」
帝曰:「士恢死乎?」
太后曰:「然。」
帝曰:「得見其首乎?」
太后命左右取首進之,帝見首痛哭流涕曰:「此鄭儼殺汝耳,吾當報之。」
太后大驚曰:「帝誤矣,我自一殺之,於儼何涉?帝為萬乘主,豈少此等人入侍左右而為此感傷?」
帝恐傷太后之意,命以厚禮葬之。
儼知帝怒及己,又奏太后道:「士恢雖死,密多道人、谷會治尚在帝側。
二人仇我更深,必除之為妥。」
太后曰:「易耳。」
命儼暗招刺客,殺密多於城南大巷。
帝怒,嚴旨搜捉賊人,限在必得,已心疑太后所為。
未幾,又報谷紹達被太后賜死。
帝怒甚,忿忿走入紫華宮,謂盧妃曰:「朕以太后之故,鄭儼、徐紇內宮不禁往來。
今朕所一寵一信者,太后必欲置之死地,未識何意。」
盧妃奏曰:「陛下深居九重,朝權皆歸國母,陛下所一寵一焉能得保一性一命?」
帝曰:「吾殺徐、鄭以報之何如?」
妃曰:「徐、鄭朝夕在宮,太后所一寵一,陛下焉得殺之?」
帝曰:「太后與鄭有私乎?」
妃曰:「妾不敢說,願陛下留心察之。
且陛下還宜加意自防,勿為一奸一人所算。」
帝聞之,益悶悶不樂。
是夜,宿紫華宮中。
次日傍晚,帝密敕北宮宦侍,夜來不許鎖斷嘉福殿門。
一更後,隨了數個宮人,行至嘉福殿後驎和閣下,聞閣上有笑語聲,帝問:「何人在閣?」
宮人悄悄奏道:「太后與尚書鄭儼宿於閣上。」
帝知太后不謹是實,長歎一聲,忙即回步退出。
明日,宮人奏知太后,言帝昨宵至此,太后之事俱已知之,長歎而去。
太后大驚曰:「誰為是兒言之,私來窺我?」
鄭儼失色,跪於太后前曰:「事露,帝不能奈何陛下,臣今死矣。」
太后曰:「毋恐,有我在,斷不令卿遭誅也。」
儼拜謝曰:「若得陛下作主,臣等方敢常侍左右。」
因斬司宮者數人,以其失於防守,縱帝得入也。
帝聞之益怒。
自此母子遂成嫌隙,兩宮不相往來。
但未識後事如何,且聽下回細述。
分類:史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