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寒說意
卷十·厥陰經 厥陰烏梅丸證
厥十陰十風木,生於腎水,而胎君火。
水十陰十而火十陽十,十陰十勝則下寒,十陽十勝則上熱。
風動火郁,津十液消亡,則生消渴。
木十性十生發,水寒土濕,生意抑遏,鬱怒衝擊,則心中疼痛。
木賊土敗,脾陷則胃逆,故饑不欲食。
食下脹滿不消,胃氣愈逆,是以吐蛔。
下之十陽十亡脾敗,乙木陷洩,則下利不止也。
厥十陰十陰十盛之極,則手足厥逆。
厥而吐蛔,是謂蛔厥。
傷寒脈緩而厥,至七八日,皮膚寒冷,其人躁擾無暫安之時者,此為髒厥,非蛔厥也。
蛔厥者,其人當吐蛔蟲。
今病者有時安靜,有時煩亂,此為髒寒,不能安蛔,蛔蟲避寒就十溫十,上入胸膈,故生煩亂。
蛔蟲得十溫十而安,須臾煩止。
及其得食,胃寒不消,氣逆作嘔,衝動蛔蟲,蛔蟲不安,是以又煩,頃則隨吐而出,故當自吐蛔。
蛔厥者,宜烏梅丸,烏梅、桂枝,斂肝而疏木,乾薑、細辛,十溫十胃而降逆,人參補中而培土,當歸滋木而清風,椒、附,暖其寒水,連、柏,瀉其相火也。
烏梅丸又主久利。
【101】烏梅丸 九十八
烏梅三百枚細辛六兩乾薑十兩黃連十六兩當歸四兩附子炮,去皮,六兩蜀椒出汗,四兩桂枝去皮,六兩人參六兩黃柏六兩
上十味,異搗篩,合治之。
以苦酒漬烏梅一宿,去核,蒸之五斗米下,飯熟搗成泥,和藥令相得。
內臼中,與蜜杵二千下,丸如梧桐子大。
先食飲服十丸,日三服,稍加至二十丸。
禁生冷、滑物、臭食等。
分類:古代醫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