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寒說意
卷五·陽明經虛證陽明入太陰證 濕盛發黃
濕盛發黃
十陽十明病,裡虛誤下,敗其中氣,十陽十不歸根,肢十體十溫十十熱,客氣上逆,不至結胸。
心中懊惱,饑不能食,此膈下之十陰十與胸上之十陽十郁蒸而生敗濁也。
十陽十為十陰十格,升洩失斂,則頭上汗出。
宜梔子豉湯,吐其瘀濁(方在「太十陽十」)。
瘀濁不吐,濕邪十婬十泆,是發黃之根也。
凡十陽十明病,面見赤色,便是十陽十郁,不能外發。
以其胃氣之虛,此宜發表,不可攻裡,攻之十陽十敗濕滋,必小十便不利,發十熱而身黃也。
十陽十衰濕旺,一得汗溺疏洩,則濕去而土燥。
若汗尿不通,濕無去路,心中懊惱,敗濁郁蒸,則身必發黃也。
若被火熏,不得汗出,但頭上微汗,而小十便不利,身必發黃也。
蓋發十熱汗出,則濕十熱消散,不能發黃。
若但頭上汗出,頸下全無,小十便不利,渴飲水漿,此緣瘀熱在裡,故作渴飲水。
而汗尿不通,濕十熱莫洩,則身必發黃,宜茵陳蒿湯,瀉熱而除濕也。
(方在「太十陰十」)。
若其脈遲者,十陽十虛十陰十盛,食不甘味,難以致飽,飽則水谷不消,微生躁煩,頭眩腹滿,小十便不利,此欲作谷疸之象。
谷疸者,傷水谷而發黃也。
雖下之,腹滿如故,不為之減,以其脈遲而十陰十盛也。
分類:古代醫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