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寒說意》卷一·太陽經·風寒原委:四時之氣,木旺於春,水旺於冬。春木發生,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傷寒說意》卷一·太陽經·風寒原委

傷寒說意

卷一·太陽經·風寒原委

風寒原委

四時之氣,木旺於春,水旺於冬。

春木發生,則十陽十氣敷布而為風,冬水蟄藏,則十陰十氣凝肅而為寒。

春非無寒,究竟風多而寒少,冬非無風,究竟風少而寒多。

春之有寒者,春行冬令,非春氣之正也,冬之有風者,冬行春令,非冬氣之正也。

感春之風者,謂之中風,其間雖有傷寒,而不及中風之多也,感冬之寒者,謂之傷寒,其間雖有中風,而不及傷寒之多也。

氣血在經,是謂營衛,營行脈中,為衛之根,衛行脈外,為營之葉。

平人衛氣在外而內十十交十十於營,營血在內而外十十交十十於衛,營衛調和,是以無病。

衛司於肺,營司於肝,肺金下行,則生腎水,是以衛氣清降而產十陰十精十,肝木上升,則生心火,是以營血十溫十升而化十陽十神。

氣行皮十毛十,衛氣清降,則腠理闔,闔則中風而不傷寒,血行經絡,營血十溫十升,則孔竅開,開則傷寒而不中風。

寒傷營者,因冬日之天十溫十而竅開也,風傷衛者,因春日之氣涼而竅闔也。

營傷則衛病,以營血束閉其衛氣,故衛郁而表寒。

以寒十性十閉澀而血十性十發揚,血發揚而竅開,寒以收之,而愈欲發揚,發而不透,則外裹衛氣,而生表寒。

衛傷則營病,以衛氣遏十逼十其營血,故營郁而裡熱。

以風十性十浮散而氣十性十斂肅,氣斂肅而竅闔,風以洩之,而愈欲斂肅,斂而不啟,則內遏營血,而生裡熱。

風寒外襲,營衛裡郁,是以病作。

營衛二氣,分司於肺肝而總統於太十陽十,故太十陽十經病,有風傷衛氣、寒傷營血之不同也。

風寒外感,病在經絡,經絡臟腑,實相表裡,在經失解,十陽十盛則傳十陽十明之腑,十陰十盛則傳太十陰十之髒、入髒則但寒而不熱,入腑則但熱而不寒。

此其中雖緣於裡氣之不同,亦原於外邪之攸判。

蓋衛氣為十陽十,然氣降而化水,則自十陽十而之十陰十也。

十陽十氣之中,已胎十陰十魄,故營傷而衛病者非無腑熱,而下寒者居多。

營血為十陰十,然血升而化火,是自十陰十而之十陽十也。

十陰十中之血,已抱十陽十魂,故衛傷而營病者亦有髒寒,而上熱者為眾。

衛司於肺而實根於十陽十明,胃乃化氣之原也。

十陽十明從燥金化氣,十陽十衰而入髒,髒寒則燥化而為濕。

營司於肝而實根於太十陰十,脾乃生血之本也。

太十陰十以濕土主令,十陰十衰而入腑,腑熱則濕化而為燥。

外感之病,入髒而生濕寒,來自傷寒者,較多於中風,入腑而生燥十熱,來自中風者,較多於傷寒。

究之中風原是外熱,傷寒原是外寒,而其臟腑之寒熱,終關於裡氣者居多也。

營衛之氣,第宜外發,不宜內陷。

寒傷營者,營閉其衛,衛氣外發,則汗出而病解,風傷衛者,衛閉其營,營血外發,則汗出而病癒。

腑熱則營血內陷而不外發,髒寒則衛氣內陷而不外發。

故寒傷衛病,腑十陽十旺者多生,髒十陰十盛者多死,以髒十陰十盛則衛氣內脫,腑十陽十頹敗而死也,中風營病,髒十陰十旺者多生,腑十陽十盛者多死,以腑十陽十盛則營血內蒸,髒十陰十涸竭而死也。

腑十陽十盛則衛氣不陷,設其過盛而生內熱,一用清散,則衛發而汗出,髒十陰十盛則營血不陷,設其過盛而生內寒,稍用十溫十散,則營發而汗出。

若十陰十陽十和平之家,營病則多外熱,外熱入腑,則宜清裡,裡十陽十非虛,不至內寒也,衛病則多外寒,外寒入髒,則宜十溫十里,裡十陰十非虛,不至內熱也。

衛氣之發,賴乎十陽十明,衛病者,不可瀉戊土之十陽十氣,故胃熱盛滿,仲景有緩攻之法,營血之發,賴乎太十陰十,營病者,不可瀉己土之十陰十精十,故腑熱傷十陰十,仲景有急下之條也。

中風之家,十陰十氣不衰,足以濟十陽十,則外熱雖盛而不入十陽十明之腑,傷寒之家,十陽十氣不衰,足以濟十陰十,則外寒雖盛而不入太十陰十之髒。

六日經盡,營衛郁隆,既無內陷之路,自當外發皮十毛十,洩而為汗,是以在經則為順。

若在經失解,十陽十盛而入腑,十陰十盛而入髒,髒寒則十陰十勝而十陽十亡,腑熱則十陽十亢而十陰十亡,死不旋踵,最可慮也,是以入腑入髒則為逆。

腑熱而用涼瀉,髒寒而用十溫十補,補瀉無差,髒寒者不無生望,腑熱者雖有危機,不至於死。

死者無論矣,其生者未為大逆,然究不如在經之為順也。

風寒之邪,感在經絡,經絡雖病,萬不至死。

十陽十盛入腑,髒十陰十消亡,十陰十盛入髒,腑十陽十頹敗,則九死不獲一生。

若髒寒已動而腑十陽十未絕,足以十溫十其凝冱,腑熱既作而髒十陰十未竭,足以潤其枯燥,則病極危劇而不至於死。

然十陰十陽十偏盛,勻(勻 同「均」)有死理,究竟十陰十亡而死者少,十陽十亡而死者多。

以十陰十易長而十陽十易消,死於十陽十敗者不止八九,死於十陰十虧者未能二三。

若傷寒、十溫十病之外,凡諸內傷雜病之門,則十陰十虧而死者,絕無而僅有矣。

分類:古代醫書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傷寒說意
自敘六經解六氣解營衛解風寒解傳經解裡氣解卷一·太陽經·風寒原委卷一·太陽經·提綱卷一·太陽經·太陽中風桂枝湯證卷一·太陽經·太陽傷寒麻黃湯證卷一·太陽經·太陽風寒兩感桂麻各半湯證卷一·太陽經·太陽風寒大青龍湯證卷一·太陽經·衄血卷一·太陽經·太陽傷寒小青龍湯證卷一·太陽經·太陽風寒白虎湯證卷一·太陽經·太陽傷寒五苓散證卷一·太陽經·太陽風寒抵當湯證卷一·太陽經·太陽傳經二·太陽經壞病/太陽壞病入厥陰髒證·提綱二·太陽經壞病/太陽壞病入厥陰髒證·汗下後脈浮二·太陽經壞病/太陽壞病入厥陰髒證·汗下後小便不利二·太陽經壞病/太陽壞病入厥陰髒證·汗下後汗出發喘二·太陽經壞病/太陽壞病入厥陰髒證·汗下後煩渴二·太陽經壞病/太陽壞病入厥陰髒證·汗下後昏冒二·太陽經壞病/太陽壞病入厥陰髒證·汗後惡熱二·太陽經壞病/太陽壞病入厥陰髒證·火劫亡陰二·太陽經壞病/太陽壞病入厥陰髒證·火熨亡陰二·太陽經壞病/太陽壞病入厥陰髒證·火逆傷血二·太陽經壞病/太陽壞病入厥陰髒證·汗後發渴二·太陽經壞病/太陽壞病入厥陰髒證·汗後亡陽二·太陽經壞病/太陽壞病入厥陰髒證·汗後吐洩二·太陽經壞病/太陽壞病入厥陰髒證·吐後煩吐二·太陽經壞病/太陽壞病入厥陰髒證·下後洩利身疼二·太陽經壞病/太陽壞病入厥陰髒證·下後身痛脈遲卷二·太陽經壞病/太陽壞病入厥陰髒證·下後洩利喘汗卷二·太陽經壞病/太陽壞病入厥陰髒證·下後胸滿發喘卷二·太陽經壞病/太陽壞病入厥陰髒證·汗下後心下滿痛小便不利腹滿心煩卷二·太陽經壞病/太陽壞病入厥陰髒證·汗吐下後心煩卷二·太陽經壞病/太陽壞病入厥陰髒證·汗後表虛漏洩惡風惡寒卷二·太陽經壞病/太陽壞病入厥陰髒證·汗吐下後心滿氣沖頭眩身搖心悸肉瞬卷二·太陽經壞病/太陽壞病入厥陰髒證·汗下後發作奔豚卷二·太陽經壞病/太陽壞病入厥陰髒證·火劫溫針後驚悸發狂卷二·太陽經壞病/太陽壞病入厥陰髒證·火逆汗下後煩躁卷二·太陽經壞病/太陽壞病入厥陰髒證·汗後吐蛔卷三·太陽經壞病結胸痞證/太陽壞病痞證·提綱卷三·太陽經壞病結胸痞證/太陽壞病痞證·結胸大陷胸湯證卷三·太陽經壞病結胸痞證/太陽壞病痞證·結胸諸變卷三·太陽經壞病結胸痞證/太陽壞病痞證·髒結卷三·太陽經壞病結胸痞證/太陽壞病痞證·誤下諸變卷三·太陽經壞病結胸痞證/太陽壞病痞證·誤下脾陷卷三·太陽經壞病結胸痞證/太陽壞病痞證·痞證表裡卷三·太陽經壞病結胸痞證/太陽壞病痞證·清上溫下卷三·太陽經壞病結胸痞證/太陽壞病痞證·瀉心諸變卷三·太陽經壞病結胸痞證/太陽壞病痞證·瀉心變法卷三·太陽經壞病結胸痞證/太陽壞病痞證·瀉水排飲卷四·陽明經·提綱卷四·陽明經·陽明初病葛根湯證卷四·陽明經·陽明腑證卷四·陽明經 亡津便燥卷四·陽明經 瘀血卷四·陽明經 熱入血室卷五·陽明經虛證/陽明入太陰證 提綱卷五·陽明經虛證/陽明入太陰證 溏洩噦噫卷五·陽明經虛證/陽明入太陰證 衛虛無汗胃逆咳嘔卷五·陽明經虛證/陽明入太陰證 濕旺心痞卷五·陽明經虛證/陽明入太陰證 寒熱脈緊卷五·陽明經虛證/陽明入太陰證 汗下亡陽卷五·陽明經虛證/陽明入太陰證 譫語鄭聲卷五·陽明經虛證/陽明入太陰證 汗出緊愈卷五·陽明經虛證陽明入太陰證 濕盛發黃卷五·陽明經虛證陽明入太陰證 三陽合病發黃卷五·陽明經虛證陽明入太陰證 三陽合病發黃卷五·陽明經虛證/陽明入太陰證 陽明少陽合病卷六·少陽經 提綱卷六·少陽經 少陽小柴胡湯證卷六·少陽經 少陽連太陽經證卷六·少陽經 少陽入陽明腑證卷六·少陽經 經腑雙結卷六·少陽經 少陽傳裡卷六·少陽經 熱入血室卷七·少陽經壞病少陽壞病結胸痞證 提綱 (卷七)卷七·少陽經壞病少陽壞病結胸痞證 汗後心悸卷七·少陽經壞病少陽壞病結胸痞證 表裡雙解卷七·少陽經壞病少陽壞病結胸痞證 下後心驚卷七·少陽經壞病少陽壞病結胸痞證 汗下後寒濕發黃卷七·少陽經壞病少陽壞病結胸痞證 誤下成結胸卷七·少陽經壞病少陽壞病結胸痞證 誤下成痞卷八·太陰經 提綱卷八·太陰經 痛滿吐利卷八·太陰經 太陰四逆湯證卷八·太陰經 腹痛腹滿卷八·太陰經 發黃卷九·少陰經 提綱卷九·少陰經 少陰連太陽經證卷九·少陰經 誤汗亡陽卷九·少陰經 少陰裡證卷九·少陰經 咽痛卷九·少陰經 吐利卷九·少陰經 下利卷九·少陰經 下利脈微卷九·少陰經 便膿血卷九·少陰經 死證卷九·少陰經 陽復卷九·少陰經 土勝水負卷九·少陰經 卷九·少陰經 卷九·少陰經 急下三證卷十·厥陰經 提綱卷十·厥陰經 厥陰烏梅丸證卷十·厥陰經 厥熱勝復卷十·厥陰經 陰陽消長卷十·厥陰經 陰勝卷十·厥陰經 洩利卷十·厥陰經 嘔吐卷十·厥陰經 死證卷十·厥陰經 陽復附錄:《傷寒論》中有而書中不載的方子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
語言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