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寒說意》附錄:《傷寒論》中有而書中不載的方子: 【88】條:汗家重發汗,必恍惚心亂,小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傷寒說意》附錄:《傷寒論》中有而書中不載的方子

傷寒說意

附錄:《傷寒論》中有而書中不載的方子

【88】條:汗家重發汗,必恍惚心亂,小十便已,十陰十疼,宜禹餘糧丸。

方本闕。

下方為《桂林古本傷寒雜病論》中所載。

【40】禹餘糧丸※

禹餘糧四兩人參三兩附子二枚五味子三合茯苓三兩乾薑三兩

上六味,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二十丸。

【174】條:傷寒八九日,風濕相摶,身十體疼煩,不能自轉側,不嘔、不渴、脈浮虛而澀者,桂枝附子湯主之。

若其人十大便硬,小十便自利者,去桂加白朮湯主之。

【71】桂枝附子湯

桂枝去皮,四兩附子炮,去皮,破,三枚生薑切,三兩大棗擘,十二枚甘草炙,二兩

上五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去滓,分十溫十三服。

去桂加白朮湯※(白朮附子湯)

附子炮,去皮,破,三枚白朮四兩生薑切,三兩甘草炙,二兩大棗擘,十二枚

上五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去滓,分十溫十三服。

初一服,其人身如痺,半日許復服之;三服都盡,其人如冒狀,勿怪。

此以附子、術,並走皮內,逐水氣未得除,故使之耳。

法當加桂四兩。

此本一方二法︰以大便硬,小十便自利,去桂也;以大便不硬,小十便不利,當加桂。

附子三枚恐多也,虛弱家及產婦,宜減服之。

【175】條:風濕相摶,骨節疼煩,掣痛不得屈伸,近之則痛劇,汗出短氣,小十便不利,惡風不欲去衣,或身微腫者,甘草附子湯主之。

【72】甘草附子湯

甘草炙,二兩附子炮,去皮,破,二枚白朮二兩桂枝去皮,四兩

上四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去滓,十溫十服一升,日三服。

初服得微汗則解;能食、汗止復煩者,將服五合;恐一升多者,宜服六七合為始。

【385】惡寒、脈微而復利,利止,亡血也,四逆加人參湯主之。

【107】四逆加人參湯

甘草炙,二兩附子生,去皮,破八片,一枚乾薑一兩半人參一兩

上四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滓,分十溫十再服。

【386】霍亂,頭痛、發十熱、身疼痛、熱多欲飲水者,五苓散主之;寒多不用水者,理中丸主之。

【396】大病瘥後,喜唾,久不了了,胸上有寒,當以丸藥十溫十之,宜理中丸。

【108】理中丸

人參 白朮 甘草炙乾薑各三兩

上四味,搗篩,蜜和為丸,如雞子黃許大。

以沸湯數合,和一丸,研碎,十溫十服之,日三服。

一法:日三四、夜二服;腹中未熱,益至三四丸,然不及湯。

湯法︰以四物根據兩數切,用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十溫十服一升,日三服。

若臍上築者,腎氣動也,去術加桂四兩;吐多者,去術加生薑三兩;下多者還用術;悸者,加茯苓二兩;渴欲得水者,加術,足前成四兩半;腹中痛者,加人參,足前成四兩半;寒者,加乾薑,足前成四兩半;腹滿者,去術,加附子一枚。

服湯後,如食頃,飲熱粥一升許,微自十溫十,勿發揭衣被。

【390】吐已下斷,汗出而厥,四肢拘急不解,脈微欲絕者,通脈四逆加豬膽汁湯主之。

【109】通脈四逆加豬膽汁湯

甘草炙,二兩乾薑三兩,強人可四兩附子生,去皮,破八片,大者一枚豬膽汁半合

上四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滓;內豬膽汁,分十溫十再服,其脈即來。

無豬膽,以羊膽代之。

【392】.傷寒十陰十陽十易之為病,其人身十體重、少氣、少腹裡急,或引十陰十中拘攣,熱上衝胸,頭重不欲舉,眼中生花,膝脛拘急者,燒褌散主之。

【110】燒褌散

婦人中褌,近隱處,取燒作灰。

上一味,水服方寸匕,日三服,小十便即利,十陰十頭微腫,此為愈矣。

婦人病取男子褌燒服。

【393】大病瘥後勞復者,枳實梔子豉湯主之。

【111】枳實梔子豉湯

枳實炙,三枚梔子擘,十四個豉綿裹,一升

上三味,以清漿水七升,空煮取四升;內枳實、梔子,煮取二升;下豉,更煮五六沸,去滓,

十溫十分再服,覆令微似汗。

若有宿食者,內大黃如博棋子五六枚,服之愈。

【395】大病瘥後,從腰以下有水氣者,牡蠣澤瀉散主之。

【112】牡蠣澤瀉散

牡蠣熬澤瀉 蜀漆暖水洗去腥葶藶子熬商陸根熬海藻洗去鹹栝蔞根各等分

上七味,異搗,下篩為散;更於臼中治之,白飲和服方寸匕,日三服。

小十便利,止後服。

【397】傷寒解後,虛羸少氣,氣逆欲吐,竹葉石膏湯主之。

【113】竹葉石膏湯

竹葉二把石膏一斤半夏洗,半升麥門冬去心,一升人參二兩甘草炙,二兩粳米半升

上七味,以水一鬥,煮取六升,去滓;內粳米,煮米熟,湯成去米,十溫十服一升,日三服。

分類:古代醫書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傷寒說意
自敘六經解六氣解營衛解風寒解傳經解裡氣解卷一·太陽經·風寒原委卷一·太陽經·提綱卷一·太陽經·太陽中風桂枝湯證卷一·太陽經·太陽傷寒麻黃湯證卷一·太陽經·太陽風寒兩感桂麻各半湯證卷一·太陽經·太陽風寒大青龍湯證卷一·太陽經·衄血卷一·太陽經·太陽傷寒小青龍湯證卷一·太陽經·太陽風寒白虎湯證卷一·太陽經·太陽傷寒五苓散證卷一·太陽經·太陽風寒抵當湯證卷一·太陽經·太陽傳經二·太陽經壞病/太陽壞病入厥陰髒證·提綱二·太陽經壞病/太陽壞病入厥陰髒證·汗下後脈浮二·太陽經壞病/太陽壞病入厥陰髒證·汗下後小便不利二·太陽經壞病/太陽壞病入厥陰髒證·汗下後汗出發喘二·太陽經壞病/太陽壞病入厥陰髒證·汗下後煩渴二·太陽經壞病/太陽壞病入厥陰髒證·汗下後昏冒二·太陽經壞病/太陽壞病入厥陰髒證·汗後惡熱二·太陽經壞病/太陽壞病入厥陰髒證·火劫亡陰二·太陽經壞病/太陽壞病入厥陰髒證·火熨亡陰二·太陽經壞病/太陽壞病入厥陰髒證·火逆傷血二·太陽經壞病/太陽壞病入厥陰髒證·汗後發渴二·太陽經壞病/太陽壞病入厥陰髒證·汗後亡陽二·太陽經壞病/太陽壞病入厥陰髒證·汗後吐洩二·太陽經壞病/太陽壞病入厥陰髒證·吐後煩吐二·太陽經壞病/太陽壞病入厥陰髒證·下後洩利身疼二·太陽經壞病/太陽壞病入厥陰髒證·下後身痛脈遲卷二·太陽經壞病/太陽壞病入厥陰髒證·下後洩利喘汗卷二·太陽經壞病/太陽壞病入厥陰髒證·下後胸滿發喘卷二·太陽經壞病/太陽壞病入厥陰髒證·汗下後心下滿痛小便不利腹滿心煩卷二·太陽經壞病/太陽壞病入厥陰髒證·汗吐下後心煩卷二·太陽經壞病/太陽壞病入厥陰髒證·汗後表虛漏洩惡風惡寒卷二·太陽經壞病/太陽壞病入厥陰髒證·汗吐下後心滿氣沖頭眩身搖心悸肉瞬卷二·太陽經壞病/太陽壞病入厥陰髒證·汗下後發作奔豚卷二·太陽經壞病/太陽壞病入厥陰髒證·火劫溫針後驚悸發狂卷二·太陽經壞病/太陽壞病入厥陰髒證·火逆汗下後煩躁卷二·太陽經壞病/太陽壞病入厥陰髒證·汗後吐蛔卷三·太陽經壞病結胸痞證/太陽壞病痞證·提綱卷三·太陽經壞病結胸痞證/太陽壞病痞證·結胸大陷胸湯證卷三·太陽經壞病結胸痞證/太陽壞病痞證·結胸諸變卷三·太陽經壞病結胸痞證/太陽壞病痞證·髒結卷三·太陽經壞病結胸痞證/太陽壞病痞證·誤下諸變卷三·太陽經壞病結胸痞證/太陽壞病痞證·誤下脾陷卷三·太陽經壞病結胸痞證/太陽壞病痞證·痞證表裡卷三·太陽經壞病結胸痞證/太陽壞病痞證·清上溫下卷三·太陽經壞病結胸痞證/太陽壞病痞證·瀉心諸變卷三·太陽經壞病結胸痞證/太陽壞病痞證·瀉心變法卷三·太陽經壞病結胸痞證/太陽壞病痞證·瀉水排飲卷四·陽明經·提綱卷四·陽明經·陽明初病葛根湯證卷四·陽明經·陽明腑證卷四·陽明經 亡津便燥卷四·陽明經 瘀血卷四·陽明經 熱入血室卷五·陽明經虛證/陽明入太陰證 提綱卷五·陽明經虛證/陽明入太陰證 溏洩噦噫卷五·陽明經虛證/陽明入太陰證 衛虛無汗胃逆咳嘔卷五·陽明經虛證/陽明入太陰證 濕旺心痞卷五·陽明經虛證/陽明入太陰證 寒熱脈緊卷五·陽明經虛證/陽明入太陰證 汗下亡陽卷五·陽明經虛證/陽明入太陰證 譫語鄭聲卷五·陽明經虛證/陽明入太陰證 汗出緊愈卷五·陽明經虛證陽明入太陰證 濕盛發黃卷五·陽明經虛證陽明入太陰證 三陽合病發黃卷五·陽明經虛證陽明入太陰證 三陽合病發黃卷五·陽明經虛證/陽明入太陰證 陽明少陽合病卷六·少陽經 提綱卷六·少陽經 少陽小柴胡湯證卷六·少陽經 少陽連太陽經證卷六·少陽經 少陽入陽明腑證卷六·少陽經 經腑雙結卷六·少陽經 少陽傳裡卷六·少陽經 熱入血室卷七·少陽經壞病少陽壞病結胸痞證 提綱 (卷七)卷七·少陽經壞病少陽壞病結胸痞證 汗後心悸卷七·少陽經壞病少陽壞病結胸痞證 表裡雙解卷七·少陽經壞病少陽壞病結胸痞證 下後心驚卷七·少陽經壞病少陽壞病結胸痞證 汗下後寒濕發黃卷七·少陽經壞病少陽壞病結胸痞證 誤下成結胸卷七·少陽經壞病少陽壞病結胸痞證 誤下成痞卷八·太陰經 提綱卷八·太陰經 痛滿吐利卷八·太陰經 太陰四逆湯證卷八·太陰經 腹痛腹滿卷八·太陰經 發黃卷九·少陰經 提綱卷九·少陰經 少陰連太陽經證卷九·少陰經 誤汗亡陽卷九·少陰經 少陰裡證卷九·少陰經 咽痛卷九·少陰經 吐利卷九·少陰經 下利卷九·少陰經 下利脈微卷九·少陰經 便膿血卷九·少陰經 死證卷九·少陰經 陽復卷九·少陰經 土勝水負卷九·少陰經 卷九·少陰經 卷九·少陰經 急下三證卷十·厥陰經 提綱卷十·厥陰經 厥陰烏梅丸證卷十·厥陰經 厥熱勝復卷十·厥陰經 陰陽消長卷十·厥陰經 陰勝卷十·厥陰經 洩利卷十·厥陰經 嘔吐卷十·厥陰經 死證卷十·厥陰經 陽復附錄:《傷寒論》中有而書中不載的方子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
語言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