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聯大全》武漢:記受一生補佛,獨他何故不皈依。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對聯大全》武漢

對聯大全

武漢

慈冠五百多尊,但爾有求皆感應;

記受一生補佛,獨他何故不皈依。

★ 歸元寺,位於漢一陽一翠微街西端,建於明末清初,為四大叢林之一

自白光開創以來,祖德靈長,迄今三百餘年,重新廣廈供羅漢;

歷同治中興而後,人心沉溺,願將二十八品,普濟群生講法華。

★ 曹生謙題歸元寺。

白光:白光和尚

有緣山色來禪寺;

無限風光入翠微。

★ 白雉山題歸元寺

道旁樵客何須問;

琴上遺音久不傳。

★ 黃獻卿題伯牙台,又名古琴台,位於漢一陽一月湖畔,傳為戰國時晉國琴師俞伯牙在楚撫琴遺址。

樵客:鍾子期

志在高山,志在流水;

一客荷樵,一客撫琴。

★ 伯牙台

綠樹成蔭,芳草如織,韶景亦自解人意耳;

水仙一去,樵子不來,先生何以移我情乎。

★ 伯牙台。

韶:美。

水仙:指俞伯牙,他曾作樂府琴曲《水仙操》

流水清音,鍾子期悠然入耳;

廣陵絕調,嵇叔夜同此傷心。

★ 伯牙台。

廣陵絕調:《廣陵散》,琴曲名。

嵇叔夜:嵇康,三國魏國人,「竹林七賢」之一

先生真移我情,挹湖上清風,尚留弦外餘音,曲中天籟;

此地適如人意,方漢南春一色 ,恰有夾堤楊柳,隔岸桃花。

★ 伯牙台

高山流水凌雲志;

明月清風無限詩。

★ 伯牙台

清風明月自來往;

流水高山無古今。

★ 周延俊題伯牙台

月湖映明月,印心石屋心相印;

漢水流一江一 漢,傳音瑤琴音永傳。

★ 鄭聲遠題伯牙台。

月湖:在漢一陽一北,上有「印心石屋」

一曲高山,一曲流水,千載傳佳話;

幾分明月,幾分清風,四時邀遊人。

★ 石璞題伯牙台

先生大得便宜,只弄了一張琴,把千古湖光盡行買去;

我輩適當閒暇,聊憑這三杯酒,將兩人心跡仔細評來。

★ 周延俊題伯牙台。

先生:俞伯牙

遺跡此台,想當年掩抑七弦,定彈個吾道南來,大一江一 東去;

知音何處,到今日蒼茫四顧,只剩得漢一陽一流水,黃鵠高山。

★ 伯牙台

越境尚留名,況當時斫地成泉,源流萬古;

超凡能入聖,宜後世輸金造像,廟慶重新。

★ 卓刀泉廟,位於東湖南岸伏虎山麓,廟前有古井一口,傳為三國時關羽以戰刀卓地而成泉

漢室賴三人,得留住百年社稷;

桃園遵一結,解不開萬古肝腸。

★ 卓刀泉廟。

三人:劉、關、張

息馬仰真容,憶當年泰岱同瞻,袞冕常新,儼與岳宗南面;

卓刀留勝跡,看此地長一江一 環抱,淵泉時出,不隨浩瀆東流。

★ 李雨蒼題關帝廟

長空飛燕,忽高忽低,舞姿輕盈穿翠柳;

天上明月,時近時遠,光色柔和照瓊樓。

★ 梁朗和題東湖長天樓。

東湖,位於武昌東郊,著名風景區,有長天檔、聽濤軒等勝跡

旨遠辭高,同風雅並舉;

行廉志堅,與日月爭光。

★ 董必武題東湖屈原行吟閣,位於東湖西沿聽濤軒東側之小島上,為紀念屈原而建

且立且行,問澤畔詩人,底事低眉吟鄂渚;

此山此水,邀湖邊漁父,定當笑語贊神州。

★ 白雉山題東湖屈原行吟閣

鷗點波心,伴友憑欄,湖中綠波翻新韻;

蟬鳴樹梢,邀朋把盞,廊外蒼松奏凱聲。

★ 東湖屈原行吟閣

皓月凝暉,竹影婆娑留畫意;

明湖搖翠,槳聲欸乃壯詩情。

★ 塗光雍題東湖可竹軒,位於湖畔,軒周皆修竹

茫茫碧水,晝夜拍丹巖,洗耳濤聲常在耳;

浩浩輕風,晴一陰一敲翠葉,凝思竹韻總于思。

★ 南方題東湖聽濤軒,位於西岸一長丘上,四周蒼松翠竹,風來湖上,松濤浪濤匯成一片,十分動聽

舒袖舞千秋,嫦娥素有清輝魄;

撫絃歌九女,巾幗常賦義烈篇。

★ 成鼎先題東湖九女墩,太平天國九女兵遺骸葬處

好山好水,出東郊不半里而至;

宜晴宜雨,比西湖第一樓如何。

★ 東湖湖心亭,在東湖湖渚上

九十道泓灣,爭銜四望,漾碧波萬頃,浮地搖天。

愛翠疊山環,雲迷鶴嶼,漁唱蘭舟,風翻鷗鷺。

邑人征旅,何妨暇日春遊。

趁紅梅飄馥,綠柳吹綿,且向長天樓瞻月,行吟閣抒懷,繪取東湖畫卷;

數千年青史,氣壯三秋,有鴻篇幾頁,沁脾動腑,憶一騷一吟澤畔,焰烈一江一 潯,祠標武穆,義表女墩,雅賦清詞,須頌人間正道。

有辛亥摧枯,紅旗飛漢,更為中華世揮筆,錦繡圖添彩,高歌古鎮新容。

★ 孫天赦題東湖湖心亭

足踏紫虹沖漢上;

眼底黃鶴貼一江一 飛。

★ 周延俊題洪山寶塔,位於武昌大東門外洪山南麓,傳為唐尉遲恭所建

黃皓振羽,一塔凌霄,寥廓楚天抒壯志;

白龍噴玉,雙獅倒影,崢嶸歲月賦長征。

★ 塗光雍題寶通寺,位於洪山南麓的寶塔前,始建於唐,南宋時由隨縣大洪山遷此,四大叢林之一。

白龍噴玉:指龍頭形出水口噴出的泉水。

雙獅:寺前有石雕雙獅

裊裊白雲,不盡帆飛,三峽浪開東海日;

翩翩黃鶴,無邊霞湧,五洲客醉楚天春。

★ 塗光雍題蛇山橋頭,又名高冠山、高觀山,乃黃鶴山支阜

功德在人間,乾無資始,品物流門,柱下函關原一氣;

虛靈是道體,梵相有為,忝珠盡挹,降生說法見三清。

★ 長春觀太清殿,位於大東門,建於元代,殿內有太上老君像

天下名山僧佔多,還須留一二奇峰,棲吾道友;

世上好話佛說盡,又誰知五千妙論,書自尊師。

★ 李漁題老子祠,位於寶通寺內,祀道家李耳

晴看漢水廣;

秋覺峴山高。

★ 龜山閣,位於漢一陽一城北龜山

伴長一江一 煙波,迎遠客近客天下客;

傍高山流水,聽鐘聲琴聲車船聲。

★ 龜山閣

芳草萋萋,孤塚西望已陳跡;

洪濤滾滾,大一江一 東去有新聲。

★ 張惠勳題鸚鵡洲,位於武昌城外一江一 心中,因禰衡一篇《鸚鵡賦》而得名。

孤塚:禰衡被黃祖殺害,葬於洲上

岷一江一 駭浪雷鳴,猶想像三撾怒罵;

漢口夕一陽一鳥渡,竊唏噓一鶚薦章。

★ 吳恭亨題鸚鵡洲。

三撾怒罵:指禰衡裸衣擊鼓罵曹的故事

鏘鏘戛金玉;

句句欲飛鳴。

★ 黃射題鸚鵡洲

鸚鵡無言,看草色萋萋,遺塚尚傳謫仙句;

一江一 流不斷,聽水聲洶洶,怒濤似訴老瞞奸。

★ 鸚鵡洲

郁滿腔壯采奇情,撻鼓祼衣,早目空老奸曹瞞,俗物黃祖;

剩幾輩詞人墨客,訪碑謁墓,猶指點洲前芳草,一江一 上斜一陽一。

★ 鸚鵡洲

撻鼓想豪雄,問他展墓何人,都知小兒是楊,大兒是孔;

鸚鵡驚手筆,閱盡成名豎子,怕說坐者為塚,臥者為一屍一。

★ 鸚鵡洲

今其國不非大夫,若宋高宗且勿論;

古之人責備賢者,於張魏公又何誅。

★ 席書臣題岳飛亭,位於武昌城內蛇山。

張魏公:張浚,力主抗金

撼山抑何易,撼軍抑何難,願忠魂常鎮荊湖,護持一江一 漢雄風,大業先從三戶起;

文官不愛錢,武官不怕死,奉讜論復興國家,留得乾坤正氣,新猷端自四維張。

★ 岳飛亭。

荊湖:湖北、湖南一帶。

三戶:《史記·項羽紀》,「楚雖三戶,亡秦必楚也。」

讜論:正直明達的言論

五百年為園主人,高台曲池,點綴一江一 城如畫裡;

十二月催花使者,和風甘雨,氤氳香國得春多。

★ 花神祠

理池東榭,構池西廊,即此點綴工夫,記得是主人待月處;

背一囊琴,攜一壺酒,到此清涼境界,卻好個漢口夕一陽一時。

★ 徐煥斗題浮碧亭

檻外大一江一 流,千古英雄淘濁浪;

閣中遺像在,八洲父老拜慈雲。

★ 何凌漢題慈雲閣

畫船煙雲下潭州,正此間檀板金樽,樂府翻成望鄉曲;

瑤瑟清冷懷帝子,更隔岸梅花玉笛,天風吹送過一江一 來。

★ 李壽題漢口長沙會館戲台

隔秋水一湖耳,看岸花送客,檣燕留人,此境原非異土;

共明月千里兮,記夜醉長沙,曉浮湘水,相逢好話一江一 山。

★ 漢口長沙會館戲台

千載此樓,芳草晴川,曾見仙人騎鶴去;

卅年作客,黃沙遠塞,又吟鄉思落梅中。

★ 左宗棠題漢口長沙會館戲台

麓山之巔,湘水之濱,攜劍倚蒼茫,數前朝梅將功名,蔣侯名望;

武昌以西,漢一陽一以北,憑欄瞰風物,想故國定王台榭,賈傅祠堂。

★ 漢口長沙會館戲台

執干戈以衛社稷;

說禮樂而敦詩書。

★ 張之洞題武備學校

列女傳從劉向定;

夫人心只息侯知。

★ 桃花夫人廟,位於漢口桃花洞上,祀春秋時息夫人。

列女傳:書名,劉向撰

息宋興亡隨逝水;

死生恩怨問桃花。

★ 桃花夫人廟

襟抱誰開,登樓縱眺;

一江一 山如此,有酒盈樽。

★ 朱國楨題襟一江一 酒樓

同德即同心,從教救病噓枯,體天意好生而布惠;

善終如善始,願得提綱挈領,遵聖言思永以圖功。

★ 朱蘭坡題同善堂。

圖功:計議、謀畫

漢室在心,漢水在目,惟爾有神光大漢;

一江一 南者吳,一江一 北者魏,何人雪涕對晴一江一 。

★ 夏力俊題關帝廟

使處治中別駕之任;

書以河渠水利名篇。

★ 武昌同知署。

別駕:官名。

漢制,是州刺史的佐吏。

也稱別駕從事史

山色連城,定有詩人四杖履;

一江一 聲滿耳,坐看小吏卷文書。

★ 武昌同知署

方域為城,漢水為池,大好河山資坐嘯;

東望武昌,西望夏口,平分風月付閒曹。

★ 武昌同知署。

夏口:鎮名,地當漢水入一江一 之口,因漢水自沔一陽一以下兼稱夏水,故稱。

現指湖北漢口

千里舳艫聯,農隙歲修一江一 夏獵;

三軍裘帶蒞,府僚近接峴山游。

★ 湖北總督署。

舳艫:船隻。

一江一 夏:泛指地區

蚡冒勤民,篳路山林三代化;

陶公講武,營門官柳四時春。

★ 湖北總督署。

蚡冒:春秋楚人。

篳路:謂艱苦創業者

六曲欄杆春晝永;

萬家台笠雨聲甘。

★ 湖北總督署

北起荊山,南包衡岳,中更九一江一 合流,形勝稱雄,楚尾吳頭一都會;

內修吏治,外肆戎兵,旁兼四一交一 河會,師資不遠,林前一胡一 後兩文忠。

★ 湖北總督署

石榴花塔,風度清雅,萃一江一 漢枝嫩樹碧;

霓裳小院,琴韻悠揚,唱楚地天秀山青。

★ 漢一陽一公園

豐碑巋巋,贊人民英雄,抗洪戰天創奇跡;

大一江一 滔滔,看遠征風帆,劈波斬浪爭上游。

★ 濱一江一 公園

楚風楊柳梳皓月;

吳雨柯舟掛白雲。

★ 濱一江一 閣

荊衡秀氣;

鄒魯遺風。

★ 兩湖書院大門,位於武昌營坊口,清光緒十六年湖廣總督張之洞創建,是晚清最具影響的一所新型書院。

與廣東廣雅書院並稱為清代兩大書院。

錄兩湖高材生入院肄業。

以「中學為體,西學為用」為指導思想,開設經史、理、文、算、經濟等多種課程。

要求學生「勤學為務,立品為先」,培養了大批英材,唐才常、黃興均出自兩湖書院

志在春秋,行在孝經,此為鵠臣鵠子;

雖有文事,必有武備,法我先聖先師。

★ 張之洞題兩湖書院正學堂

主恩先後三持節;

臣本煙波一釣徒。

★ 兩湖書院正學堂

正氣長存,流形一院;

學業一精一進,馳譽兩湖。

★ 兩湖書院正學堂

不出門須通天下事;

知朝廷要用讀書人。

★ 李彥章題兩湖書院通今軒

往事憶觚稜,身別修門二十載;

新一陽一盡桃李,教成君子六千人。

★ 梁鼎芬題兩湖書院主講寓宅

到南渡後,誰知孔聖人尚存,即今日仰廟貌於黃鶴樓前,豈不是秋一陽一江一 漢;

便北朝中,也問朱先生安在,想當年寄學規於白鹿洞口,何處尋汴水錢塘。

★ 夏力恕題紫一陽一書院,位於漢口,清康熙三十三年旅居漢口之徽州商人創建,祀朱熹。

嘉慶年間邑人程煜移建於北街,改名甑山書院

之名勝黃鶴樓、晴川閣聯見專題

北京(1) 北京(2) 北京(3) 北京(4) 北京(5) 故宮 北京(6) 故宮 北京(7) 故宮 北京(8) 中南海 北京(9) 中南海 北京(10) 北海 北京(11) 頤和園 北京(13)香山

分類:未分類項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對聯大全
北京(1)北京(2)北京(3)北京(4)北京(5) 故宮北京(6) 故宮北京(7) 故宮北京(8) 中南海北京(9) 中南海北京(10) 北海北京(11) 頤和園北京(13)香山北京(14)雍和宮天津瀋陽吉林遼寧河北承德河南(1)河南(2)河南(3)河南(4)開封洛陽許昌南陽上海(1)上海(2)浙江(1)浙江(2)浙江(3)紹興溫州杭州(1)杭州(2)杭州(3)杭州(4)杭州(5)杭州(6)杭州(7)杭州(8)杭州(9)杭州(10)西湖十景江蘇(1)江蘇(2)江蘇(3)江蘇(4)江蘇(5)南京(1)南京(2)南京(3)南京(4)太平天國天王府南京(5) 清涼山南京(6) 隨園南京(7) 莫愁湖南京(8)秦淮河風景帶無錫(1)無錫(2)無錫(3) 惠山無錫(4) 梅園無錫(5) 太湖揚州(1)揚州(2)揚州(3) 蜀岡揚州(4) 虹橋風景帶揚州(5) 瘦西湖蘇州(1)蘇州(2)蘇州(3)蘇州(4) 拙政園蘇州(5) 虎丘常熟泰州鎮江(1)鎮江(2)宜興徐州南通連雲港江陰山東濰坊曲阜濟南山西太原安徽(1)安徽(2)馬鞍山安慶陝西西安甘肅蘭州(1)蘭州(2)黑蒙青新寧藏江西南昌九江甘棠湖萍鄉贛州廣東(1)廣東(2)廣州惠州潮州海南廣西桂林福建(1)福建(2)福州(1)福州(2)廈門台灣台北台中台南港澳雲南昆明大理劍川鶴慶貴州貴陽湖南(1)湖南(2)長沙湘潭衡陽韶山桃花源湖北武漢襄樊黃岡四川成都瀘州樂山灌縣新都重慶(1)重慶(2)南京勝棋樓煙台蓬萊閣南昌滕王閣九江潯陽樓長沙天心閣湖南嶽陽樓武漢黃鶴樓武漢晴川閣成都望江樓昆明大觀樓貴陽甲秀樓長城長江黃河鄱陽湖洞庭湖泰山華山衡山恆山嵩山黃山廬山五台山普陀山峨眉山九華山武當山青城山(1)青城山(2)青城山(3)嶗山羅浮山天台山武夷山北固山焦山岳麓山千山莫干山小孤山石鍾山白雲山越秀山秀山雞足山五泉山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