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聯大全》峨眉山: 初殿乾坤眼;深山鹿豕心。★ 摘一胡一 安世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對聯大全》峨眉山

對聯大全

峨眉山

初殿乾坤眼;

深山鹿豕心。

★ 摘一胡一 安世詩題初殿,位於駱駝峰下,傳為全山最早建立之寺院

善哉、善哉,即非善法;

如是、如是,故名如來。

★ 史致康題初殿

天地幾閒身,試問名利場中,那有此清涼世界?

光一陰一如過客,每到山水佳處,更莫負瀟灑胸懷。

★ 廖成之題初殿

蓮花石可為枕,翠竹峰可為屏,滾滾為道泉,到處層空煙雲色;

蒲公庵位於前,華嚴頂位於後,迢迢數千年,至今猶有漢唐風。

★ 初殿

茶鼎夜烹千古雪;

華幡懇動九天風。

★ 黃鎮成題報國寺,原名會宗堂,建於明萬曆年間,清康熙時重修改今名。

寺內文物甚豐,有明永樂十三年彩釉瓷佛,高2.4米;明萬曆年間鑄造紫銅華嚴塔,高7米,14層,塔身鑄佛像4700多尊及《華嚴經》全文

舉頭望明月;

放眼看青山。

★ 海瑞題報國寺

天開千里月;

人隱四時春。

★ 董其昌題報國寺

一溪紅白桃李樹;

四野青黃菜花田。

★ 乘三題報國寺

大彌勒拈花微笑;

須菩提於意雲何。

★ 田錚題報國寺。

須菩提:釋迦牟尼十大弟子之一,號稱「解空第一」。

於意雲何:《金剛經》小之常用語,「在你看來」之意

說得天花亂墜;

演來妙諦無邊。

★ 田錚題報國寺

到處花為雨;

行時林出泉。

★ 康熙題報國寺

秀語奪山綠;

澄懷悟水源。

★ 方旭題報國寺

大發慈悲,春風熙物;

掃除私慾,秋月沉浮。

★ 劉止塘題報國寺

一塵不染;

四大皆空。

★ 劉藻榮題報國寺

欲識蓬萊今便是;

願為帝子長參禪。

★ 李廷楨題報國寺

臥南浦雲,詠西一江一 月;

踏東山屐,開北海樽。

★ 夏金一陽一題報國寺

翠竹黃花皆佛性;

白雲流水是禪心。

★ 吳擎題報國寺。

佛性:眾生覺悟之因,眾生成佛的可能性。

佛性異名較多。

《大乘玄論》云:「經中有名佛性、法性、真如、實際等,並是佛性之異名。」

《涅槃經》云:「佛性有種種名。

於一佛性,亦名法性、涅槃,亦名般若、一乘,亦名首楞嚴三昧、獅子吼三昧。」

禪心:謂佛家清靜脫凡之心

遍翻三藏,不過明心,展卷時,先要此間乾淨;

歷覽群峰,由茲起步,登樓者,需求向上功夫。

★ 劉鹹炘題報國寺

歲歲平安節;

年年如意春。

★ 慈禧題報國寺

風和花織地;

雲淨月滿天。

★ 葆光法師(朝鮮)題報國寺

仙貽桃子供山寺;

天雨靈花勝館娃。

★ 趙熙題報國寺。

館娃:宮名。

在一江一 蘇吳縣木櫝鎮靈巖山,傳當年吳王闔閭曾於此建此宮供養越美一女

翻經留作將來眼;

問法先空現在心。

★ 圓瑛題報國寺

一江一 山增瑞色;

娥眉自多嬌。

★ 報國寺

皓月無幽意;

清風有激情。

★ 董必武題報國寺

一江一 山仍畫裡;

人物已超前。

★ 陳毅題報國寺

杏花疏雨,楊柳輕風,酒興洶濃春一色 飽;

沫水澄波,蛾眉滴翠,仙人風物此間多。

★ 郭珠若題報國寺。

沫水:水名,四川境內之大河,亦名大渡河

雪濤眉下望;

雲海望中收。

★ 郭沫若題報國寺

隱約雲痕蛾眉暗;

沉浮天影沫一江一 流。

★ 郭沫若題報國寺

天府今成真天府;

峨眉秀甲舊峨眉。

★ 一陽一翰笙題報國寺

半天開佛閣;

平地見人家。

★ 范鎮詩句聯題報國寺

勝游從此起;

逸興自無窮。

★ 陳君謨題報國寺

我奉雪山為贈品;

君收雲海作詩聲。

★ 趙熙題報國寺

海拔越三千,高凌五嶽,碧嶂蒼崖,嵐光艷艷映重霄,看蘿峰晴雲,靈巖疊翠,像池夜月,白水秋風,裊裊晚鐘消俗慮,濛濛曉雨潤洪椿。

勝跡任遨遊,快賞大坪霽雪,樂聽雙橋清音,休忘卻仙峰探九老,金頂覽祥光,盡將峨眉十景收眼底;

崢嶸逾萬紀,秀絕瀛寰,雲蒸霞蔚,瑞靄縹縹縈嶺際,溯楚狂歌鳳,蒲髯追鹿,真一人煉丹,涪翁一習一 靜,皇皇功德郁楠林,赫赫神弓誅蟒孽,道場斯仰慕,欣誦子昂感詩,細研蔣史山志,須長詠太白半輪秋,石湖廣行紀,會當天下名山注心間。

★ 劉金照題報國寺。

五嶽:我國著名的五座大山的統稱,即東嶽泰山、西嶽華山、中岳嵩山、南嶽衡山、北嶽恆山。

嵐光:山林中雲氣形成的色彩。

蘿峰晴雲、靈巖疊翠、象池夜月、白水秋風:均為峨眉十景之一。

晚鐘:即聖積晚鐘,峨眉十景之一。

曉雨:即洪椿曉雨,峨眉十景之一。

洪椿,即洪椿坪,古稱千佛庵。

大坪霽雪:峨眉十景之一。

雙橋清音:峨眉十景之一。

雙橋,指千心嶺下分跨黑龍一江一 、白龍一江一 之兩座石拱橋。

清音,牛心嶺下有清音閣,黑、白龍一江一 合流於閣下,其聲激越深沉。

九老:洞名,即九老仙府,峨眉十景之一。

傳黃帝曾問道於此,遇一老者,問:「有侶乎?」

老者曰:「有九人。」

故後人名洞為九老。

祥光:即金頂祥光,峨眉十景之一。

金頂是之頂峰,是觀日出、雲海之佳所。

紀:紀年單位,十二年為一紀,亦有以一代為一紀。

瀛寰:瀛,海洋,寰,寰宇,泛指環球。

楚狂歌鳳:春秋時楚人陸通,因不滿楚昭王弊政,佯狂不仕,其人有歌曰「鳳兮鳳兮,何德之衰也……」。

蒲髯追鹿:東漢蒲公,因髯美人稱蒲髯,《峨山志》載其曾循異獸跡追至金頂,印度和尚告知曰「乃白鹿足跡也」。

真一人煉丹:唐代醫藥家孫思邈曾隱居煉丹製藥。

涪翁一習一 靜:宋代詩人黃庭堅曾到中峰寺休養。

一習一 靜,佛家所謂修行的一種方式,以力求摒除雜念,清淨心性。

楠林:傳明代別傳和尚於白龍寺附近種植楠樹,口誦《法華經》經文一字,植樹一株,計種植楠樹69777株,世稱「功德林」,亦稱「古德林」。

誅孽蟒:傳晉代乾明觀道士每年三月初三夜,能見觀後山嵐現兩盞綠燈,中間垂彩橋一座,故每年送一名當家道士至彩橋處升仙。

寶堂峰明果大師不信此事,潛伏弓箭手於此,當綠燈、彩橋出現時發箭射之。

第二天清晨尋蹤至白龍洞,一條巨蟒死於洞中,遂知綠燈乃蟒一精一,彩橋乃蟒舌。

道場:泛指佛教法事。

又稱水陸會、水陸法會、水陸齋、水陸大會、悲濟會等。

法事—般以七晝夜為期,長的多達四十九天,內容大致為誦經設齋,禮佛拜懺及追薦亡靈。

蔣史:清人蔣超,曾修《志》。

太白半輪月:唐大詩人李白《月歌》有句云:「月半輪秋,影入平羌一江一 水流。」

石湖:宋范成大,號石湖居士,曾作《行記》

秋雲留遠寺;

明月照深林。

★ 報國寺

含宏大海千川受;

空洞長天一鑒垂。

★ 劉孟伉題報國寺

鳳凰展翅期金圓;

鐘磬頻聞落玉階。

★ 釋遍能題報國寺

功德逾恆沙,七寶莊嚴大千世界;

層峰摩霄漢,三峨雄秀伯仲崑崙。

★ 釋遍能題報國寺

此地我嘗來,願結一段香火因緣,共矢一精一誠圖報國;

品題余未敢,但念六朝樓台煙雨,不如簡直說藏經。

★ 林應期題報國寺

寶剎我再來,憶同學少年、靜室闢佛,慷慨猶懷報國志;

禪堂僧留坐,觀居士老叟、香壇學法,清淨恍聞落花聲。

★ 劉昌溥題報國寺

勝景不虛傳,別有天地寰中外;

名山多妙處,無限風光冠古今。

★ 趙金和題報國寺

看他蟠腹歡顏,卻原是菩薩化相;

願爾清心濾塵,好去睹金頂祥光。

★ 報國寺

獨思喻道;

敷塵說經。

★ 報國寺

半輪秋月;

大悲慈雲。

★ 報國寺

半壁山房待明月;

一盞清茗酬知音。

★ 報國寺

三思過有限;

一笑益無垠。

★ 吳恆泰題報國寺彌勒殿

大肚能容天下事;

善心不染世間塵。

★ 吳恆泰題報國寺彌勒殿

意靜不隨流水轉;

心閒還笑白雲飛。

★ 報國寺

一花一世界;

千葉千如來。

★ 集《梵網經》文題報國寺

亭空千霜月;

水續萬古流。

★ 集李白句題報國寺

五嶽尋仙不辭遠;

一生好人名山游。

★ 集李白句題報國寺

尋僧石磴臨天開;

研藥秋巖倒溪流。

★ 集齊己詩題報國寺

只道詩人無佛性;

自憐清格笑塵心。

★ 集杜荀鶴詩題報國寺

千重碧樹鎖青苑;

四面朱樓卷畫簾。

★ 集唐詩題報國寺

溪聲便是廣長舌;

山色豈非清淨身。

★ 集蘇軾詩題報國寺

野筍充盤饒別味;

雛僧呈句盼佳評。

★ 集蘇軾詩題報國寺

燕入群花飛上下;

蝶尋芳草戲翩翾。

★ 集黃庭堅詩題報國寺

一江一 搖九頂風雷過;

雲抹三峨日夜浮。

★ 集范成大詩題報國寺

懸佛日於中天,光含大地;

燦明珠於性海,影徹十方。

★ 破山明題伏虎寺,始建於唐,迭經興廢。

現寺主要建築為清順治八年重建。

解放後數次進行修葺。

為四川著名遊覽勝地

未到上方三界闊;

已看幽壑萬雲低。

★ 集安磬《伏虎寺》詩題伏虎寺

指下雞丸成福地;

性中龍藏徹諸天。

★ 羅森題伏虎寺

雲迷大壑覘龍氣;

路轉峰回覓虎蹤。

★ 五世性題伏虎寺

忽過山腰探伏虎;

從登蜂頂欲棲鸞。

★ 舒觀生題伏虎寺

塔熔大貝葉;

鍾吼老龍王。

★ 王日曾題伏虎寺

宿世身金粟;

初因社白蓮。

★ 康熙題伏虎寺

一經鐘聲瞻玉殿;

萬松煙色繞瓊樓。

★ 岷樵題伏虎寺

雲卷千峰集;

風馳萬壑開。

★ 陳毅題伏虎寺

山色千重眉鬢綠;

鳥聲一路管弦同。

★ 趙僕初題伏虎寺

詩稱孟六文歐九;

家在湖東屋瀼西。

★ 張船山題伏虎寺。

孟六:指唐詩人孟浩然。

歐九:指宋文學家歐一陽一修。

瀼:四川水名

春到雲中時過鹿;

夜來松際幾歸人。

★ 顧光旭題伏虎寺

棲鳥夜起猿聲遠;

落照晴留樹影重。

★ 程仲愚題伏虎寺

雨後遊蹤先伏虎;

雲間秀色斂修娥。

★ 一鄧一 之惠題伏虎寺

瓶添澗水盛將月;

衲掛松梢惹得雲。

★ 趙熙題伏虎寺

半溪流水響;

滿院朱蘭香。

★ 果玲題伏虎寺

聖跡渺難稽,傳有行僧曾伏虎;

名山今煥彩,更無羽士再乘龍。

★ 釋遍能題伏虎寺

樵語落紅葉;

經聲留白雲。

★ 馮驩父題伏虎寺

幽谷多俊秀;

草木盡崢嶸。

★ 朱德題伏虎寺

藝為人民方有用;

詩稱聖哲豈無因。

★ 吳玉章題伏虎寺

峨眉余瑞雪;

大地滿春風。

★ 凌雲題伏虎寺

霜家林壑依然綠;

雨霽峨眉分外青。

★ 凌雲題伏虎寺

世外俗塵全不染;

平生心跡最相親。

★ 安居泊題伏虎寺

普賢留聖跡;

伏虎定禪心。

★ 童韻樵題伏虎寺

攜來雙黛秀;

擔去一肩詩。

★ 邢麗一江一 題伏虎寺

塔鈴便是廣長舌;

香篆還成妙翳雲。

★ 一胡一 同甫題伏虎寺

壯哉黎民多智慧;

巍然銅塔鑄華嚴。

★ 伏虎寺

鯨音開半偈;

虎嘯霽長空。

★ 伏虎寺

山月流古雪;

風虎浴清泉。

★ 伏虎寺

地連香積水;

門對勝峰山。

★ 伏虎寺

奇峰盡含千古秀;

春一光 欲上萬年枝。

★ 伏虎寺

大石霞蒸龍一氣;

深松月皎鶴千盤。

★ 伏虎寺

江湖萬里水雲闊;

草木一溪文字香。

★ 伏虎寺

台高常見月;

山靜獨聞鐘。

★ 伏虎寺

密林藏伏虎;

蘿峰染晴雲。

★ 伏虎寺

香象西來,草木昆蟲沾惠益;

琳宮翠繞,雲山景色好留連。

★ 伏虎寺

戶外一峰秀;

窗前萬木低。

★ 集孟浩然詩題伏虎寺

爾去之羅浮;

我還憩峨眉。

★ 集李白詩題伏虎寺

長嘯峨眉北;

潛行玉壘東。

★ 集杜甫詩題伏虎寺

曾款上清臨大面;

仍從太白問峨眉。

★ 集范成大詩題伏虎寺

黃金世界參龍藏;

白玉輝光照虎溪。

★ 集趙淵詩題伏虎寺

何當報之青玉案

可以橫絕峨眉巔。

★ 伏虎寺

紫閣丹樓紛照耀;

修篁灌木勢一交一 加。

★ 伏虎寺

虎嘯密林風萬壑;

鶴眠蒼松月千巖。

★ 伏虎寺

欲弄峨眉月;

先登解脫坡。

★ 邊維垣題雷音寺,明嘉靖六年始建,名觀音堂,後傳說入山於此解脫塵凡,出山於此解脫險阻,遂於清初改稱解脫庵。

清光緒十年改建,改名為雷音寺,現存佛殿等

山余積雪寒猶壯;

巖墮流星曉更飛。

★ 方孝孺題雷音寺

望外青蒼皆佛寺;

花開喧和有溪聲。

★ 彭汝實題雷音寺

果結菩提樹;

池分阿耨泉。

★ 康熙題雷音寺。

阿耨泉:即阿耨達池,位於瞻部洲之中心,此池之水自山谷間曲折流出分為四大河,四大河分別有黃金、金剛石、紅寶石、琉璃

層峰連瓦屋;

眾水合羌波。

★ 蔣虎臣題雷音寺。

羌:強

普思、普德、普事功,當其時,誰能並普;

賢家、賢國、賢天下,今之日,那個同賢。

★ 王興盛題雷音寺

禪房冷靜三更月;

丈室虛明半夜燈。

★ 傅堯齡題雷音寺

胸中已得山林趣;

寺外何妨市井喧。

★ 雷音寺

解去塵氛,願爾休作隱蔽惡;

脫離苦海,看我大開方便門。

★ 雷音寺

客興披雲到;

花煢促雨來。

★ 雷音寺。

煢:孤單

峨眉雷音,震動百里;

大明燈燦,照耀群山。

★ 雷音寺

檻外岷嶺半天雪;

簾卷峨眉千大崗。

★ 集魏鶴山詩題雷音寺

峨嶺秋寒千古意;

符溪春暖百卷詩。

★ 集魏鶴山詩題雷音寺

谷靜秋泉響;

樓深復道通。

★ 雷音寺

有客曾歌鳳;

無人解濯纓。

★ 董明命題神水閣,又名聖水閣、神水庵,因閣前有玉液朱而著名。

濯纓;出自《孟子·離婁上》:「有孺子歌曰:『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纓;滄浪之水濁兮,可口濯我足。

』孔子曰:『小子聽之,清斯濯纓,濁斯濯足,自取之也。」

濯,洗滌。

纓,冠帶

兩樹梅花一勺水;

四時煙雨半山雲。

★ 神水閣

智師昔說法;

龍女為飛空。

★ 集楊慎《神水》詩題神水閣

繞戶慈雲浮貝葉;

千山空壑響流泉。

★ 周光鎬題神水閣

雙雙瓦雀行書案;

一一蓮花見佛身。

★ 李竹塘題神水閣

滿目雲山誰作主;

喬松古柏自為鄰。

★ 王禹宗題神水閣

千山結翠延詞客;

一杖挑雲上石樑。

★ 趙熙題神水閣

秀甲天下;

靈應四方。

★ 田錚題神水閣

河問狂客來歌鳳;

海內才人起臥龍。

★ 果玲題神水閣

靜者心多妙;

飄然思不群。

★ 張鰲集句題神水閣

閣有神水通楚地;

寺憑仙峰刺蜀天。

★ 趙金和題神水閣

暗通阿耨潤;

遠入玉泉清。

★ 神水閣

品味甘醇傳玉液;

賦文甄奧話峨眉。

★ 神水閣

玉液琤琮,泉流缽杖靈奇,是智者大師遺跡;

峨山峻峭,石劖福壽大字,識希夷道人隱居。

★ 神水閣。

玉液:指閣前之玉液泉,又名神水。

靜琮:水石相擊之一聲 。

智者大師:隋代高僧,曾游神水閣。

傳說他在湖北荊門玉泉洞時,思飲神水,龍女遂把神水引至荊門玉泉口。

劖:鑿。

希夷道人:宋代著名道家,名摶,字圖南,宋太宗下詔賜為「希夷先生」。

無聲曰希,無色曰夷,形容其虛寂微妙。

傳他曾隱居於峨眉,並於巖壁上留下「福壽」二字

半嶺通佳氣;

中峰繞瑞煙。

★ 集杜審言詩題神水閣

桃花飛綠水,

野竹上青霄。

★ 集李白詩題神水閣

夜聽水流庵後竹;

晝看雲起面前山。

★ 釋廣悟題中峰寺

洗缽泉初暖;

焚香曉更清。

★ 康熙題中峰寺

萬樹菩提國;

千燈智慧山。

★ 無相子題中峰寺

安禪龍馴性;

說法石點頭。

★ 李立元題中峰寺

滋蘭九畹,樹蕙百畝;

灌園自食,帶經而鋤。

★ 一胡一 定一題中峰寺。

滋蘭九畹:滋,培植。

畹:三十畝為一畹。

樹蕙百畝:樹,栽種。

蕙,香草。

灌園:泛指從事農業勞動

煨芋留賓,共領略世態炎涼、深山清況;

焚香靜坐,莫漫說峨眉細事、南海新禪。

★ 中峰寺

修道貴誠中,顧上人念斷塵根、相捐空色;

登峰宜造極,想佛子仰捫參拜、俯瞰華嵩。

★ 中峰寺

路轉峰回,百丈高樓猶住我;

翬飛鳥革,半輪秋月照遊人。

★ 中峰寺

石床 潤極琴絲靜;

玉座塵消硯水清。

★ 曾國藩題廣福寺

未得言得,未證言證;

或異非異,或同非同。

★ 包弼臣題廣福寺

眺聽聲光外;

徘徊翠影邊。

★ 長白題廣福寺

雨後坪臨觀霽雪;

風前閣上聽清音。

★ 貫一題廣福寺

三參梵貝蒲一團一 下;

一曲清歌翠靄中。

★ 肖庚三題廣福寺

禪室從來雲外賞;

香台豈是世中情。

★ 傳啟瑞題廣福寺

龍飛雙澗壑;

雲散一溪煙。

★ 廣福寺

綠葉棲黃鳥;

白浪滿青山。

★ 朱德題清音閣。

清音閣,位於牛心嶺、黑白二水間。

唐乾符四年(877)建,名集雲閣。

清康熙時重建,易今名

春秋多佳日;

山水有清音。

★ 清音閣

且任客心洗流水;

不勞揮手聽清音。

★ 趙樸初題清音閣

天著霞衣迎日出;

峰騰雲海占月浮。

★ 趙樸初題清音閣

寺裊晴嵐擎一柱;

橋飛春雪吼雙龍。

★ 朱子和題清音閣

雙飛兩虹影;

萬古一牛心。

★ 劉光第題清音閣。

雙飛:石拱橋名,在清音閣附近,分跨黑、白二龍一江一 。

牛心:石名

山中奔日月;

地底激風雷。

★ 富好禮題清音閣

雲投簷下宿;

話逐棒頭參。

★ 尹辛如題清音閣

雙橋有水隨高下;

九老無形自古今。

★ 果玲題清音閣

著手便成春,萬病皆除憑寶掌;

回頭須問道,一塵不染證牛心。

★ 清音閣

投起針來,果能羅什譯經寸金易化;

吃了飯去,不學哂勒大肚滴水難消。

★ 清音閣

雙履踏開瓊草路;

一瓢汲盡碧溪雲。

★ 洪椿坪,位於腰,古稱千佛庵,始創於明,清乾隆五十五年(1790)重修,因寺前有唐代洪椿古樹,故名洪椿坪。

現存殿宇三重,有明代銅鑄佛像、清代七方千佛蓮燈等佛教文物,該寺背倚天池峰,面臨大坪山,四周秀峰環衛,兩側深谷溪澗,為峨眉最佳避暑勝地

不生不滅,洪椿難老;

無人無我,千佛同心。

★ 洪椿坪

到處花為雨;

行時杖出泉。

★ 康熙題洪椿坪

錫飛常近鶴;

杯度不驚鷗。

★ 康熙題洪椿坪

性情總涵功德水;

福林常湧吉祥雲。

★ 乾隆題洪椿坪

古木蔭禪關,我來喜度谽岈,兩水縈洄開別徑;

清泉留峭壁,僧去尚傳咒祝,一山名勝屬斯坪。

★ 黃承煦題洪椿坪。

谽岈:山谷深邃

明月到天高不墮;

香煙滿座直如懸。

★ 駱成驤題洪椿坪

菩提樹千年不老;

羅漢松四季長春。

★ 王直題洪椿坪

宇宙茫茫真世界;

蒼天朗朗錦乾坤。

★ 洪椿坪

彈指不聞花雨落;

掉頭獨見月潭深。

★ 洪椿坪

願教此樹八百歲;

普蔭全球億萬生。

★ 洪椿坪

惟求南宗一滴水;

誰識東坡不二門。

★ 洪椿坪

山色破空觀自在;

溪聲說法了圓通。

★ 洪椿坪

精神到處文章老;

學問深時意氣平。

★ 洪椿坪

世事洞明皆學問;

人情練達即文章。

★ 洪椿坪

祇樹仰維新,睹紺宇緇帷,更覺莊嚴輝七寶;

大椿欽蘊古,想蒼髯翠蓋,尚欣庇蔭遍三乘。

★ 洪椿坪

杯渡不驚鷗,適當美奐宏開,要平分閣跨雙橋,洞傳九老;

錫飛常近鶴,但得洪椿掩蔭,又何必禪棲三竺,嘏祝五台。

洪椿坪。

嘏祝:祈禱、祝願

獨坐庭階,天空月滿;

忽抱書本,古至今來。

★ 洪椿坪

錫杖引來泌水;

缽盞飛點雲山。

★ 洪椿坪

興來醉倒落花前,天地即為衾枕;

機息坐忘磐石上,古今盡屬蜉蝣。

集岑參句題洪椿坪。

蜉游:小昆蟲名,生存期極短、僅數小時

繩床 映深竹;

錫杖倚枯松。

★ 洪椿坪

山行本無雨;

空翠濕人衣。

★ 洪椿坪

一粒米中藏世界;

半邊鍋裡煮乾坤。

★ 洪椿坪

處己何妨真面目;

待人總要大肚皮。

★ 洪椿坪

意靜不隨流水轉;

心閒還笑白雲飛。

★ 洪椿坪

雙履踏開瓊草路;

一瓢吸盡碧溪雲。

★ 洪椿坪

佛祖以億萬年作晝,億萬年作夜;

大椿以八千歲為春,八千歲為秋。

★ 洪椿坪。

大椿:《莊子·逍遙游》載,「上古有大椿者,八千歲為春,八千歲為秋」

此名山勝地,聽暮鼓晨鐘,雲去雲來空渺渺;

有椿樹撐天,任風刀霜劍,花開花落自年年。

★ 洪椿坪

雨過千枝爭滴翠;

雲飛群嶺為搖青。

★ 趙樸初題洪椿坪

世路紅塵,全無半點;

山林清氣,自有幽香。

★ 洪椿坪

峨眉畫不成,且到洪椿,看四壁蒼茫:瑩然天池蔭屋,泠然清音當門,悠然像嶺飛霞,皎然龍溪濺雪。

群峰森劍笏,長林曲徑,分外幽深。

許多古柏寒松,斜枝偃蹇;許多奇花異草,錦繡斑斕。

客若來游,總宜放開眼界,領略些曉雨潤玉,夕一陽一燦金,晴煙鋪錦,夜月舒練;

臨濟宗無恙,重提公案,數幾個老輩:遠哉寶掌駐錫,卓哉繡頭結茅,智哉楚山建院,奇哉德心咒泉。

千眾靜安居,淨業慧因,畢生一精一進。

有時機鋒棒喝,蔓語拋除;有時說法傳經,蒲一團一 參究。

真空了悟,何嘗障礙神通?才感化白犬銜書,青猿洗缽,野鳥念佛,修蛇應齋。

★ 洪椿坪。

瑩然:光潔透明的樣子。

天池:在天池峰上。

泠然:形容其聲清越。

清音:清音閣,指其下溪流。

悠然:閒適的樣子。

皎然:潔白明亮的樣子。

龍溪:指黑、白二龍一江一 。

偃蹇:夭矯上伸。

臨濟宗:中國佛教禪宗五家之一,開創者為唐代義玄,因其住河北鎮州(今正定)臨濟禪院而得名。

公案:與洪椿坪有關的禪宗故事。

寶掌:魏晉間印度高僧,是上的第一位外國僧人。

傳初生時左手握拳,左掌心生痣,故人稱寶掌和尚。

南北朝時來華,曾於建庵說法,後被梁武帝請進大內。

繡頭:禪師名。

楚山:楚山性一,明代禪師,曾於峨眉創千佛禪院。

德心:明代高僧,於洪椿坪住持時曾擴建千佛禪院。

傳曾持仗咒水,感動仙女,得開天池一角。

淨業:指清淨之善業,亦指往生西方淨土之業因。

慧因:觀達真理的緣由。

一精一進:慈恩《上生經疏》:「一精一,謂一精一純無惡雜也;進,謂升進不懈怠故。」

機鋒:指佛教禪宗比喻活潑、含意豐富、賦予哲理又不露痕的語言。

棒喝:佛教禪宗以當頭一棒或迎面—喝的方式促人警醒或試人覺悟。

蔓語:囉嗦的話。

參究:坐禪說法,窮究禪理。

真空了悟:泛指真心地超脫了凡俗。

白犬銜書:傳寶掌住浙一江一 浦一江一 寶嚴寺時,與僧朗禪關係密切,每有書信,即令寺中一白犬投送。

青猿洗缽:傳寶掌與朗禪相聚齋飯後,有青色猿猴為之洗缽。

修蛇:長蛇

北斗七星三四點;

南山萬壽十千年。

★ 趙熙題仙峰寺,位於腰,古名慈佛院,為元代修建。

明萬曆四十年改建,易名為仙峰禪院,又稱慈延寺。

現存殿宇,大都為清乾隆時重建。

寺周有九老仙府、天皇台、仙走石等勝跡

三皇九老洞;

萬古一仙峰。

★ 孔陣雲題仙峰寺

寺號仙峰,洞鄰九老;

門迎佛頂,台棲三皇。

★ 盧廷棟題仙峰寺

鶴跡余古雪;

猿聲出綠蘿。

★ 釋德堅題仙峰寺

懸來太古雪;

化作清瑤流。

★ 趙熙題仙峰寺

花雨欲隨巖翠落;

松風遙傍洞雲寒。

★ 李瑤題仙峰寺

山中白鶴為僧侶;

天外蒼龍護御書。

★ 趙熙題仙峰寺

普英集靈,松雪俱古;

瞿曇演教,水月並清。

★ 甘廷禎題仙峰寺

福地洞天高,灣環九十九道拐;

禪關明月淨,徹照三藏三菩提。

★ 畢功氏題仙峰寺

草榮洪荒,我來仙洞瞻九老;

巉巖翠秀,敕賜峨山供普賢。

★ 張光瑩題仙峰寺

九老煙霞,逍遙洞內;

一藏經典,貯種樓中。

★ 何子濟題仙峰寺

常有欲以觀其竅;

應無往而生於心。

★ 彭時中題仙峰寺

仙峰縹緲雲成澥;

古洞幽深樹拂天。

★ 申丙題仙峰寺。

澥:洞之別稱

問九老何處飛來,一片碧雲天影靜;

悟三乘遙空望去,四山明月佛光多。

★ 劉鹹滎題仙峰寺

萬民有求,看涉水登山,到處不遠萬里;

一生無偏,喜見利思義,此中自錫百朋。

★ 仙峰寺。

錫:賜。

百朋:古人以貝殼作貨幣,五貝為一朋

萬峰浮翠擁天皇;

孤亭月色自圓明。

★ 仙峰寺

寶篆護香雲,不作風波於世上;

金田開玉洞,別有天地非人間。

★ 仙峰寺

山現蓮花峰,自然自在;

雲藏舍利塔,如見如來。

★ 仙峰寺

舍利現曇花,清淨禪心,都由色相皆空,解脫孽緣升九老;

祇園翻貝葉,虛無宗教,俱是慈悲眾庶,皈依妙定梧三乘。

★ 仙峰寺

此地有祟山峻嶺、茂林修竹,峰頭外佈滿慈雲,常庇琉璃世界;

願人出孽海迷津、名場利藪,洞口前撐來寶筏,普渡億萬眾生。

★ 仙峰寺

此地天皇問道;

好山仙洞長春。

★ 仙峰寺

小松含瑞雪;

好鳥鳴高枝。

★ 仙峰寺

一山九嶺燈常現;

六月三峨雪未消。

★ 集何熙志詩題仙峰寺

觀雲幻宇宙;

看月帶星球。

★ 果玲題仙峰寺

天外諸山若抱;

塵間九老齊年。

★ 劉孟伉題仙峰寺

客幾人來也;

仙九者在焉。

★ 黃堯題仙峰寺

山峰形九老;

月華見初秋。

★ 石道人題仙峰寺

洞口泉飛暗亦語;

峰頭雲擁夏如秋。

★ 雨膏題仙峰寺

片石孤雲窺色相;

清池皓月映禪心。

★ 梁正麟題仙峰寺

仙露明珠方朗潤;

松風水月比清華。

★ 王汝忠題仙峰寺

雲巖九嶺翠;

蓮石四時香。

★ 凌雲題仙峰寺

清流急湍,映帶左右;

朝輝夕一陽一,氣象萬千。

★ 陶明浚題仙峰寺

菩薩曾來,池湧玉泉堪洗象;

眾生向上,坡連雲路好鑽天。

★ 洗象池,位於腰,初建於明代,時稱初喜庵。

清康熙三十八年擴建為寺,寺前有一六角形小池,傳為普賢菩薩浴象處,遂改名為洗象池。

「像池夜月」為峨眉十景「之一,是遊客流連之所。

坡:洗象池下有一陡坡,名曰鵓鴿鑽天坡

此地有崇山峻嶺;

何時無明月清風。

★ 王硯耕題洗象池

大肚能容,常思則古;

闇修自宓,無暇求知。

★ 釋貫一題洗象池

心開寶月嬋娟處;

身寄浮雲出沒間。

★ 王汝忠題洗象池

木羊巖上餐霞久;

香象池邊洗月來。

★ 黃雲鵠題洗象池

惟有洗心能革面;

雖非造極已登峰。

★ 諸輔臣題洗象池

巖前漢武尋仙藥;

池上猿公洗佛心。

★ 趙熙題洗象池

怖鴿鑽天去;

香象渡河來。

★ 趙熙題洗象池

天空朱霞,雲中白鵠;

山間明月,一江一 上清風。

★ 王家楨題洗象池

樹多半作書經葉;

巖僻長懸柱杖籐。

★ 趙熙題洗象池

洗池神像浴;

飲缽毒龍馴。

★ 洗象池

象聽大乘聲聲諦;

池開蓮花朵朵鮮。

★ 洗象池

法取上乘,源同一派;

戒取妄想,果證五津。

★ 洗象池。

五津:即五度,指佈施、持戒、忍辱、一精一進、禪定這五種渡生死海行法

霧銷雲披,別有天地;

鳥鳴佛現,恍接蓬萊。

★ 洗象池

色相久成空,招白雲還山,猛抬頭見娟娟明月;

聲聞何用靜,有青紗繞屋,又傾耳聽浩浩奔濤。

★ 洗象池

此心須清靜離塵,請看峨眉峰巔半輪秋月;

我佛本慈悲渡世,莫負普賢菩薩十萬願行。

★ 洗象池

無偈不通,語出清風多幻化;

有懷必吐,詩歸明月細推敲。

★ 洗象池

水鳥風林成妙諦;

晨鐘暮鼓是梵音。

★ 洗象池

坡上鑽天,居士行程登絕頂;

池留洗象,普賢聖跡表遺蹤。

★ 洗象池

個中人入座心清,聞木樨香否;

門外漢登坡口渴,問梅子熟乎。

★ 洗象池

這裡石結蓮花,不負勝地有奇景;

此登鑽天險道,何如人間多坦平。

★ 洗象池

谷響聞猿嘯;

雲深護鶴眠。

★ 洗象池

偶共詞人登絕頂;

且邀明月上層樓。

★ 果玲題洗象池

莫認化城為寶所;

更翻貝葉證菩提。

★ 遍能題洗象池

養生無憂累;

建國有精神。

★ 一鄧一 家彥題洗象池

鳥語音多異;

猿啼意自驚。

★ 楊鳳題洗象池

水月通禪寂;

魚龍聽梵音。

★ 集錢起詩題洗象池

獨敲初夜磬;

閒依一枝籐。

★ 集李商隱詩題洗象池

惟有松杉空弄月;

更無雲鶴暗迷人。

★ 集伊夢昌詩題洗象池

試傾萬景湖亭酒;

來看半輪一江一 月秋。

★ 集范成大詩題洗象池

翠削山山玉;

光搖樹樹瓊。

★ 集馮時行詩題洗象池

山色千尋常聳翠;

石泉萬斛自飛流。

★ 洗象池

錦一江一 春一色 來天地;

月照秦川。

★ 洗象池

洗象池邊秋夜半;

常留明月照寒林。

★ 顧炎武題洗象池

不獨峨眉幻銀色;

從教大地變黃金。

★ 朱元璋題金頂。

金頂:著名佛教名勝,海拔3077米,是觀日出、雲海、佛光之地。

其普照殿為建於東漢之古剎

山川幻銀海;

天地見鴻蒙。

★ 張鵬題金頂

流光時渡壑;

焰影欲連天。

★ 尹伸題金頂

山嵐銀世界;

寶氣玉毫光。

★ 楊慎題金頂

五嶽皆培塿;

三巴在幾筵。

★ 劉邁開題金頂。

培塿:小山丘

不陟高寒處;

安知天地寬。

★ 梁應龍題金頂

天香飄廣殿;

山氣宿空廊。

★ 康熙題金頂

絕頂來還晚;

寒窗睡達明。

★ 康熙題金頂

遙瞻太古雪;

幻出大千雲。

★ 趙熙題金頂

萬里煙雲朝雪界;

九天龍象護經窗。

★ 趙熙題金頂

雲海樓台,古含日氣;

雪山鱗甲,長化一江一 源。

★ 趙熙題金頂

有天地便有此山,當白雪一團一 空,誰將這萬丈毫光蕩成大澥;

問菩提並問諸佛,自青蓮歸寂,可許那千年秋月提上兩皇。

★ 趙熙題金頂

此地有萬靈畢集;

其山與五嶽同尊。

★ 王公軼題金頂

月遮樹杪尋仙跡;

日映巖阿現佛光。

★ 粱世隆題金頂

眾峰齊讓佛門高,稽首如來,要分此半輪秋月;

一覽盡收天下秀,滿心歸去,勝游他五嶽名山。

★ 鍾雲舫題金頂

舉頭便近峨眉月;

濯足非遙大渡河。

★ 果玲題金頂

金頂紅日出;

雪山碧雲遮。

★ 董必武題金頂

玉峰迎旭日;

銀海納長虹。

★ 郭沫若題金頂

天著霞衣迎日出;

峰騰雲海作舟浮。

★ 趙樸初題金頂

咫尺創奇觀,好探金石千聲、雲霞萬色;

莊嚴垂寶相,默會蓮台九品、貝葉三乘。

★ 金頂

萬派聚峨眉,錫瓦於今稱古寺;

千真翔鷲嶺,祇園至此悟禪機。

★ 金頂

踞峨嶺最高峰,四大無遮,昨有願光從北至;

分曹溪一滴水,上乘可住,何須親派問南能。

★ 金頂

此地咫尺能進天,懶問天,但聞佛笑;

近水亭間先得月,要留月,不許雲飛。

★ 金頂

玉宇瓊樓真咫尺,喜今朝展眉能近月;

碧巖丹嶂極高寒,到此間搔首可問天。

★ 劉鹹滎題金頂

四圍煙繞山腰寺;

一面窗收谷口雲。

★ 竇炯題華嚴頂

絕壑群雷舞;

深山亂石春。

★ 劉光第題華嚴頂

善哉善哉,即非善法;

如是如是,故名如來。

★ 史致廉題華嚴頂

鷲嶺元宗留月印;

禪林炒諦識風香。

★ 華嚴頂

那得一身閒,把酒憑欄,問五霸七雄而今安在;

休將百年計,賦詩寄興,看清風明月亙古如斯。

★ 印銓題華嚴頂

萬籟無聲心自息;

一身非我物同春。

★ 劉東父題華嚴頂

剛來半日已無我;

遲到十年再訪禪。

★ 蔣元會題華嚴頂

赤手屠鯨千載事;

白頭歸佛一生也。

★ 汪懋階題華嚴頂

掛衲雲林靜;

翻經石榻涼。

★ 康熙題萬年寺,背靠雙龍嶺,面對缽盂山,創建於東晉隆安五年,原名普賢寺,明萬曆二十八年御賜「聖壽萬年寺」,簡稱萬年寺,1946年失火,僅存明代磚殿,後又增建毗盧殿、新殿等,五十年代起陸續興建大雄寶殿、講經樓等,蔚為壯觀,成為全國重點佛教寺院。

磚殿又名天梁殿,外部通高16米,邊長15.7米,牆壁、斗拱、窗欞全部用磚砌成,屋頂如鍋覆蓋,中空、螺旋,四周成方形。

殿內牆壁上有24個佛龕,安置鐵製佛像3000餘尊,金人12個。

殿中有北宋太平興國五年(980)所鑄普賢騎六牙白象銅像一尊,通高7.35米,重62噸,造型優美,鑄工一精一細,已成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寺中之明月池(又名白水池)為唐代高僧廣浚禪師彈琴處,池中有禪琴蛙,為一大珍品

心同佛定香煙直;

目極天高海月升。

★ 何紹基題萬年寺

崑崙伯仲地;

震旦第一山。

★ 劉公阜題萬年寺

禪院妙書桐葉雨;

曲欄聯句藕花風。

★ 朱子揚題萬年寺

禪堂自有高人坐;

佛地原多學士居。

★ 張鰲題萬年寺

竹露松風蕉雨;

茶煙琴韻書聲。

★ 張鰲題萬年寺

烹茶煙暖浮新竹;

洗缽泉香賞落花。

★ 姚飲仙題萬年寺

閒拈蕉葉題詩句;

醉折花枝當酒籌。

★ 杜黛題萬年寺

雨樹晴山分畫譜;

春花秋月換詩題。

★ 彭鰲題萬年寺

匣中一劍蒼龍嘯;

石上孤松白鶴飛。

★ 趙熙題萬年寺

放大光明,自發蓮花之喻;

是真解脫,不持貝葉之經。

★ 萬年寺

五香佛海圍金界;

萬古名山入畫圖。

★ 萬年寺

當初只屐西歸去;

今朝筆底畫出來。

★ 萬年寺

龍藏缽,虎參禪,野性都從空裡化;

鹿含花,猿獻果,天機總向偈中生。

★ 萬年寺

佛眼垂青,大地群生蒙福萌;

峨眉疊翠,三山五嶽俱朝宗。

★ 萬年寺

詩墨淋漓不負酒;

一江一 山雄麗最宜人。

★ 萬年寺

知人其難九德貴;

聞過則喜百世師。

★ 萬年寺

逢人覓詩句;

留客聽山泉。

★ 萬年寺

清石孤雲閒小坐;

茯苓芝草共長生。

★ 萬年寺

海到無邊天是岸;

山登絕頂雪為峰。

★ 萬年寺

西方竹葉千年翠;

南海蓮花九品香。

★ 萬年寺

百里名山通梵唱;

萬年秋色助詩吟。

★ 萬年寺

淚酸血鹹,悔不該手毒口甜,莫道世間無苦海;

金黃銀白,但見了眼紅心黑,豈知頭上有青天。

★ 萬年寺

逸情支遁馬;

妙法志公龍。

★ 釋印銓題萬年寺

清香滿座佛入定;

明月出海天為高。

★ 劉孟伉題萬年寺

妙相莊嚴,花田曼陀分桔影;

峨眉聳翠,香焚寶篆靄慈雲。

★ 釋遍能題萬年寺

白水秋風皆妙諦;

瓊樓玉宇不勝寒。

★ 釋遍能題萬年寺。

不勝寒句:化自蘇軾《水調歌頭》詞:我欲乘風歸去,又恐樓瓊玉宇,高處不勝寒

千古白龍傳佳話;

七重寶樹倚雲栽。

★ 釋遍能題萬年寺

真知出實踐;

妙理貴躬行。

★ 王學仲題萬年寺

欣共群峰頂天立;

好與蒼松並摩肩。

★ 方濟眾題萬年寺

四壁青山皆入畫;

半溪白水自落花。

★ 凌雲題萬年寺

山靈笑我多事;

今夕與君談詩。

★ 馬衡題萬年寺

明月碧山白水;

秋風綠綺清音。

★ 張少成題萬年寺

鳥下綠蕪秦苑夕;

蟬鳴黃葉漢宮秋。

★ 朱光斗題萬年寺

功德林間尋鳥跡;

牛心石上聽清音。

★ 趙金和題萬年寺

虛懷納日月;

曠望凌風煙。

★ 劉蘆德題萬年寺

雲中覓古經;

霧裡聽流聲。

★ 楊風題萬年寺

峨眉獨秀麗;

風景最宜人。

★ 陳半橋題萬年寺

懷抱白龍風月;

窗含金頂晴峰。

★ 楊爝題萬年寺

尋聲救苦,仗大願力駕慈航;

立地成佛,施甘露法度眾生。

★ 萬年寺

成等正覺,轉大法一輪 ;

奉阿彌陀,生安樂國。

★ 萬年寺

白水秋風,此是峨眉勝景;

彌勒樓閣,儼如兜率道場。

★ 萬年寺

生死海從這裡參透,何須朝南看北;

涅槃路向個中理會,切莫指東畫西。

★ 萬年寺

竹簡生虛白;

波瀾動遠空。

★ 集王維、陳子昂詩題萬年寺

禹穴藏書地;

匡山種杏田。

★ 集李白詩題萬年寺

漫掃白雲尋鳥跡;

自鋤明月種梅花。

★ 集李白詩題萬年寺

奇書窺鳥跡;

賜茗出龍一團一 。

★ 集蘇軾、陸游詩題萬年寺

白水澄空界;

青蓮問法華。

★ 集舒其志《白水寺》詩題萬年寺

林放到池月;

風吹入戶雲。

★ 集方孝孺詩題萬年寺

擘路洪椿去;

幽林古德傳。

★ 集劉邁開詩題萬年寺

半壁蒼巖依水廓;

一輪明月護山城。

★ 集彭端吾詩題萬年寺

四山多石泉聲絕;

萬里無雲日照容。

★ 郭沫若題純一陽一殿,祀彌勒

佛地似重遊,想當年說法談經,未嘗無我;

天緣難逆料,問異日菩提正果,能否逢君。

★ 彭時中題純一陽一殿

山外孤巒齊俯首;

雲中仙子盡皈依。

★ 康熙題雷洞坪

老雪凝千古;

殷雷起半空。

★ 張寄庵題雷洞坪

靜夜松濤千嶂合;

崇朝雨色四天連。

★ 天門石

打不破羈網千重,六根皆是冤孽;

參得透玄關一點,三寶總屬秕糠。

★ 玉清宮

糾片念公私,漏屋也難逃洞鑒;

震當頭赫濯,入門應各檢平生。

★ 玉清宮

游福地,入洞天,任許飛瓊邀月;

訪仙蹤,換俗骨,當思滌慮洗心。

★ 真武殿

偶作青城游,得尋洞府需求道;

何勞黃帝問,但到名山便是仙。

★ 真武殿

閒數一陰一陽一十八峰;

坐忘道德五千言。

★ 真武殿

學就長生居勝境;

練成永壽脫塵埃。

★ 真武殿

北京(1) 北京(2) 北京(3) 北京(4) 北京(5) 故宮 北京(6) 故宮 北京(7) 故宮 北京(8) 中南海 北京(9) 中南海 北京(10) 北海 北京(11) 頤和園 北京(13)香山

分類:未分類項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對聯大全
北京(1)北京(2)北京(3)北京(4)北京(5) 故宮北京(6) 故宮北京(7) 故宮北京(8) 中南海北京(9) 中南海北京(10) 北海北京(11) 頤和園北京(13)香山北京(14)雍和宮天津瀋陽吉林遼寧河北承德河南(1)河南(2)河南(3)河南(4)開封洛陽許昌南陽上海(1)上海(2)浙江(1)浙江(2)浙江(3)紹興溫州杭州(1)杭州(2)杭州(3)杭州(4)杭州(5)杭州(6)杭州(7)杭州(8)杭州(9)杭州(10)西湖十景江蘇(1)江蘇(2)江蘇(3)江蘇(4)江蘇(5)南京(1)南京(2)南京(3)南京(4)太平天國天王府南京(5) 清涼山南京(6) 隨園南京(7) 莫愁湖南京(8)秦淮河風景帶無錫(1)無錫(2)無錫(3) 惠山無錫(4) 梅園無錫(5) 太湖揚州(1)揚州(2)揚州(3) 蜀岡揚州(4) 虹橋風景帶揚州(5) 瘦西湖蘇州(1)蘇州(2)蘇州(3)蘇州(4) 拙政園蘇州(5) 虎丘常熟泰州鎮江(1)鎮江(2)宜興徐州南通連雲港江陰山東濰坊曲阜濟南山西太原安徽(1)安徽(2)馬鞍山安慶陝西西安甘肅蘭州(1)蘭州(2)黑蒙青新寧藏江西南昌九江甘棠湖萍鄉贛州廣東(1)廣東(2)廣州惠州潮州海南廣西桂林福建(1)福建(2)福州(1)福州(2)廈門台灣台北台中台南港澳雲南昆明大理劍川鶴慶貴州貴陽湖南(1)湖南(2)長沙湘潭衡陽韶山桃花源湖北武漢襄樊黃岡四川成都瀘州樂山灌縣新都重慶(1)重慶(2)南京勝棋樓煙台蓬萊閣南昌滕王閣九江潯陽樓長沙天心閣湖南嶽陽樓武漢黃鶴樓武漢晴川閣成都望江樓昆明大觀樓貴陽甲秀樓長城長江黃河鄱陽湖洞庭湖泰山華山衡山恆山嵩山黃山廬山五台山普陀山峨眉山九華山武當山青城山(1)青城山(2)青城山(3)嶗山羅浮山天台山武夷山北固山焦山岳麓山千山莫干山小孤山石鍾山白雲山越秀山秀山雞足山五泉山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