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聯大全》揚州(2):花比去年好否?正千金一刻,最珍重綠楊城郭,紅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對聯大全》揚州(2)

對聯大全

揚州(2)

春從何處歸來?恰楚尾吳頭,盡留連永晝茶香,斜一陽一酒暖;

花比去年好否?正千金一刻,最珍重綠楊城郭,紅藥當階。

★ 嵩峋題滿春堂,在小東門北,清宣統年間,各商號集資,就廢城基建築而成。

大門在大儒坊,面小秦淮(小東門至水關之城河,古代繁華之所)。

楚尾吳頭:長一江一 的中下游地區,春秋時為吳楚一交一 界之地,故稱。

紅藥:即芍葯

勾一引 作詩人,居然花草庭羅,圖書壁擁;

商量聽曲處,好是樓檯燈上,簫鼓船歸。

★ 李遵義題佇月軒

半榻茶煙風定久;

一簾花影月來初。

★ 錢訒庵題眠琴小榭

春一色 芳菲入圖畫;

化機活潑悟鳶魚。

★ 乾隆題一江一 氏東園熙春堂,在重寧寺旁,梅花書院舊址,有枋楔,曰麟游鳳舞園。

清人一江一 春所建

煙雨送客歸瑤水;

山木分香繞閬風。

★ 一江一 氏東園熙春堂。

閬風;山名,相傳為仙人所住,在崑崙之巔

水木自清華,方壺納景;

煙雲共澄霽,圓鏡涵虛。

★ 乾隆題俯鑒堂

從來名士皆耽酒;

未有佳人不愛書。

★ 金至良題峨園吟秋閣,在東關街南馬監巷內

虛心師竹;

傲骨友梅。

★ 補園,原系八詠園之後園,在大流芳巷內

眼明寫正群經字;

腳健穿殘萬嶺雲。

★ 魏源題絜園,在新城倉巷,為清人魏源家園,舊有「古微堂」、「秋實軒」、「古籐書屋」諸名勝

釀五百斛酒,讀三十車書,於願足矣;

制千丈大裘,營萬間廣廈,何日能之。

★ 何栻題壺園,在東圈門外,原為某鹽商家園,清同光間,何栻罷官後寓揚州,購為家園,頗擅亭林之勝

百尺梧桐閣;

千年枸杞根。

★ 百尺梧桐閣,在東關街。

清康熙年間汪懋麟讀書處,園中有千年枸杞與硃砂井(端午日井水色紅類硃砂,故名)、麻池

百尺高梧,撐得起一輪月色;

數間矮屋,鎖不住五夜書聲。

★ 鄭燮題百尺梧桐閣

咬定幾句有用書,可忘飲食;

養成數竿新生竹,直似兒孫。

★ 鄭燮題小玲瓏山館,在東關街薛家巷西,本名南街書屋,為清代揚州鹽商馬曰琯、馬曰璐兄弟別墅。

馬氏好客,座上盡為一代名流,並結邗一江一 詩社,當時稱盛

樓邊闢地栽西府;

亭下編籬接草堂。

★ 張丹斧題樓西草堂,在文昌樓之西,乃詩人蕭畏之所居

三間名士屋;

一徑杜鵑花。

★ 陳雨芹題半吟草堂,在小牛錄巷,為冶春後社詩人巴兩峰所居

劍客酒客慷慨至;

梨花梅花參差開。

★ 符氏園亭

遠客乍歸,藉城東一畝園亭,白石青松尋舊約;

故家常在,喜一江一 北百年人物,碧梧翠竹有清才。

★ 范肯堂題張氏枕紅亭

春水綠波揚子渡;

梅花明月狀元山。

★ 陳鴻壽題康山草堂,在徐凝門東,明代永樂年間,治河堰土成山,正德年間撰修康海曾寓於此,董其昌為題康山草堂。

清乾隆年間,布政使一江一 春就山構園。

乾隆南巡時曾疊次臨幸,樓台金粉,簫管煙花,極一時之盛

桃花潭水深千尺;

明月揚州第一樓。

★ 集李白、趙孟頫詩題集賢樓,在北柳巷董子祠左近,下臨城河,形勢絕佳

七錄舊家宗塾;

六朝古巷選樓。

★ 伊秉綬題文選樓,位於文選巷,為曹憲注《文選)時所居之故宅,阮元於文選巷之西建家廟,又別構樓,以藏圖書,額曰:「隋文選樓」。

七錄:書目名,南朝梁阮孝緒撰,收錄圖書六千二百八十八種,四萬四千五百二十卷,分為經典、記傳、子兵、文集、木伎、佛法、仙道七錄,共五十五部

從來名士能評水;

自古高僧愛斗茶。

★ 鄭燮題青蓮齋,在天寧門西,為六安僧所設茶葉館,遊人皆於此買茶葉

上客盡知名,杜牧詩才,鮑照賦手;

前賢有遺韻,魏公芍葯,永叔荷花。

★ 王文治題府署客廳

當年多士登樓,追陪雅集。

溯漁洋修禊,賓谷題襟,招來濟濟英髦,翰墨壯山河之色。

繄玉鉤芳草,綠蘸歌衫,金帶名花,香霏硯席,揚華摛藻,至今傳宏獎風一流 ,賢使君提倡一騷一壇,誰堪梅閣聯詩,蕪城續賦;

此日有人騎鶴,爛漫閒遊。

悵文選樓空,蕃厘館圮,閱盡茫茫浩劫,園林剩瓦礫之場。

只橋畔吹一簫,二分月古,灣頭打漿,十里春深,補柳栽桑,漸次慶昇平景象,大都會搜尋勝概,我欲雷塘泛酒,蜀井評泉。

★ 何栻題題襟館,在揚州蜀岡。

漁洋修禊:清人王士禎,號漁洋山人,任職揚州時,兩仿王羲之,集多士於虹橋,流行觴曲水之事,並賦《冶春詞》,是為「修禊」。

賓谷:清曾燠,號賓谷,題襟館即其所建。

題襟:寫詩抒懷。

繄:唯。

金帶:一種名貴的芍葯。

摛:抒發

良辰盡為官忙,得一刻余閒,好誦史繙經,另開生面;

傳捨原非我有,但兩番視事,也栽花種竹,權當家園。

★ 盧見曾題蘇亭,在運署內,清乾隆年間鹽運使盧見曾建。

鄭板橋為書「蘇亭」二字額

楊柳一江一 城臨畫稿;

梅花宮閣寄詩魂。

★ 張道渥題郡城官捨

東閣聯吟,有客憶千秋詞賦;

南樓縱目,此間對六代一江一 山。

★ 洪梧題南城樓,古揚州城南門譙樓

風月天高,樓台地迥;

雲霞海曙,梅柳一江一 春。

★ 洪梧題東城樓

數點梅花橫玉笛;

二分明月落金樽。

★ 郡署戲台

新聲譜出揚州慢;

明月聽來水調歌。

★ 兩淮都轉署戲台。

揚州慢:姜白石於孝宗三年冬過揚州,作《揚州慢》一詞。

水調歌:指蘇軾《水調歌頭》

後舞前歌,此邦三至;

出將入相,當代一人。

★ 何栻題湖南會館戲台。

當代一人:此聯是湘省鹽商為曾國藩開樽演戲時撰書

坐客為誰?聽二分明月簫聲,依稀杜牧;

主人休問,有一管春風詞筆,點綴揚州。

★ 李澄題趙園戲台

見說鄉親是蘇小;

為看明月駐揚州。

★ 朱自清故居,在市內安樂巷27號

死含瑤草千秋恨;

魂傍梅花萬古香。

★ 史可法祠墓,皆在揚州廣儲門外梅花嶺西麓。

瑤草:明末誤國權臣馬土英字瑤草

騎鶴樓頭,難忘十日;

梅花嶺畔,共仰千秋。

★ 郭沫若題史可法祠墓。

十日:史可法守揚州,城破,清兵屠城十日

生來自有文信國;

死而後已武鄉侯。

★ 嚴保庸題史可法祠墓。

文信國:文天祥,傳史母夢文而生史

明月梅花,拜祁連高塚;

疾風勁草,識板蕩忠臣。

★ 俞樾題史可法祠墓

一死報朝廷,求高帝列皇,鑒亡國孤臣恨事;

三忠扶天紀,與蕺山漳浦,為有明結局完人。

★ 程儀洛題史可法祠墓。

三忠:指史可法、黃道周、劉宗周

數點梅花亡國淚;

二分明月故臣心。

★ 張爾藎題史可法祠墓

心痛鼎湖龍,一寸一江一 山雙血淚;

魂歸華表鶴,二分明月萬梅花。

★ 蔣士銓題史可法祠墓。

鼎湖龍:傳黃帝鑄鼎於荊山下,鼎成飛昇,此借指明崇禎之死。

華表鶴:傳丁令威學道成仙,化鶴歸來,落在城門華表柱上,此指史可法之死

殉社稷,只一江一 北孤城,剩水殘山,幸留得風中勁草;

葬衣冠,有淮南抔土,冰心鐵骨,好伴取嶺上梅花。

★ 史可法祠墓。

葬衣冠:史被害後,沒有找到他的一屍一體,後人乃在梅花嶺築衣冠塚

我就是史督師,百世如聞獅子吼;

更莫上梅花嶺,千秋自有姓名香。

★ 史可法祠墓。

我就是句:史可法被害前大呼此語。

更莫句:意為史之名字便有梅花香氣,不必再登嶺尋梅了

尚張睢一陽一為友,奉左忠毅為師,大節炳千秋,列傳足光明史牒;

夢文信國而生,慕武鄉侯而死,復仇經九世,神州終見漢衣冠。

★ 姚煜題史可法祠墓。

張睢一陽一:唐代名將張巡。

左忠毅:明忠臣左光斗。

經九世:紀侯譖齊哀公,被殺,齊襄公復仇,滅紀,歷九世

讀生前浩氣之歌,廢書而歎;

結再世孤忠之局,過墓興哀。

★ 蔣士銓題史可法祠墓

七十日結髮效忠,表太祖十六朝人物;

三千人同心赴義,存大明一百里一江一 山。

★ 史可法祠墓

何處吊公墳,看十里平山,空餘蔓草;

到來憐我晚,只二分明月,曾照梅花。

★ 吳大澂題史可法祠墓

佩鄂國至言,不愛錢,不惜命;

與文山比烈,曰取義,曰成仁。

★ 陳弘謀題史可法祠墓。

鄂國:指岳飛。

文山:指文天祥

萬點梅花,儘是孤臣血淚;

一抔故土,還留勝國衣冠。

★ 黃文涵題史可法祠墓

梅花嶺下衣冠葬;

席帽時知社稷臣。

★ 史可法祠墓

風雪一江一 天,弔古剩一輪明月;

衣冠邱垅,招魂有萬古梅花。

★ 歐一陽一述題史可法祠墓

殘局泣孤臣,讀奏草終篇,猶見行間含血淚;

溯源同一脈,幸梅花無恙,又從亂後拜忠靈。

★ 史傑題史可法祠墓

一死報朝廷,求高帝烈皇,鑒亡國孤臣恨事;

三忠扶天紀,與蕺山漳浦,為有明結局完人。

★ 程儀洛題史可法祠墓

一代興亡關氣數;

千秋廟貌傍一江一 山。

★ 謝蘊山題史可法祠墓

時局類殘植,楊柳城邊懸落日;

衣冠復古處,梅花冷艷伴孤忠。

★ 朱武章題史可法祠墓

鬥酒縱觀廿一史;

爐香靜對十三經。

★ 史可法遺墨

自學古賢臨靜節;

惟應野鶴識高僧。

★ 史可法遺墨

一江一 海宿緣深,淵石猶留古吳郡;

軒楹遺址拓,瓣香長溯舊書齋。

★ 三賢祠。

乾隆年間,盧雅雨、程午橋就筱園遺址,葺而治之,祀韓琦、歐一陽一修、蘇軾,後又增祀王士禎

一代兩文忠,到處風一流 標勝跡;

三賢同俎豆,何人尚友似先生。

★ 盧見曾題三賢祠

遺韻滿一江一 淮,三家一律;

愛才如性命,異世同心。

★ 鄭燮題三賢祠

楊柳拂堤塍,追溯前徽,於宋歷仁神兩世;

桃花遍祠宇,傳來美謚,至今合文獻三忠。

★ 羅茗香題三賢祠

勝地景芳徽,卅載三賢俱典郡;

同龕昭祀典,兩文一獻共稱忠。

★ 三賢祠。

上聯:韓琦守揚州在慶歷六年,歐一陽一修在慶歷八年,蘇軾在元祐七年,相距三十餘年。

下聯:韓謚忠獻,歐、蘇並謚文忠,合為「兩文一獻三忠」

夕一陽一雙寺外;

春水五塘西。

★ 顧藹吉題三賢祠

晝了公事,夜接詩人,得句皆堪作圖畫;

修禊虹板,訪碑禪智,此才真不負一江一 山。

★ 李彥章題載酒堂

花雨南天,靈文傳妙諦;

香空蜀阜,藩墅表名區。

★ 康熙題天寧寺,在天寧門外,為揚州第一名剎。

寺門直對天寧門。

門前有牌樓,一面署「晉譯華嚴道場」,一面署「邗一江一 勝地」,傳為晉謝安別墅故址,尼泊爾和尚來此譯華嚴經

閭裡謳歌聞樂愷;

軒窗煙景遍清嘉。

★ 康熙題天寧寺

楚尾吳頭開畫境;

林光鳥語入吟軒。

★ 康熙題天寧寺

定地生歡喜;

香台普吉祥。

★ 康熙題天寧寺

眾香馥郁凝華蓋;

多寶光明駐法一輪 。

★ 康熙題天寧寺

琉璃瓶水資功德;

纓絡龕雲現吉祥。

★ 康熙題天寧寺

西竺駐祥輪,三摩合證;

東南留淨業,二諦俱融。

★ 康熙題天寧寺。

三摩:釋迦如來三摩諸菩薩之頂,而付囑《法華經》

商鼎周彝自典重;

楹花苑樹相芬芳。

★ 康熙題天寧寺

小築虛亭添野景;

閒將遺事說前朝。

★ 天寧寺

九芝圖寫入屏中,須知集以馨香,已有仙根留宋代;

七星泉在此堂下,我欲攜之灌溉,種成芳草遍天涯。

★ 天寧寺。

仙根留宋代:從宋代流傳下來的繪畫

樹將暖旭輕籠墉;

花與香風併入簾。

★ 乾隆題行宮,在天寧寺右側

成一陰一喬木天然爽;

著雨閒花自在香。

★ 乾隆題行宮

窗意延山趣;

春工鬯物情。

★ 乾隆題行宮。

鬯:同「暢」

鈞陶錦繡化工鬯;

松竹笙簧仙籟諧。

★ 乾隆題行宮

窗虛會爽籟;

坐靜接朝嵐。

★ 乾隆題行宮

萬疊雲山供遠恨;

一家煙雨是元功。

★ 梁章鉅集劉兼、陸龜蒙詩題建隆寺,揚州八大剎之一。

本為後周李重進招討舊宅,宋師入城,招討力不能支,合室自焚。

因敕建為寺,即以建隆年號為名

宋史何妨稱叛宋;

周親畢竟欲存周。

★ 但明倫題建隆寺

一江一 水滔滔,洗盡千秋人物,看閒雲野鶴,萬念都空,說甚麼晉代衣冠,吳宮花草;

天風浩浩,吹開大地塵氛,倚片石危欄,一關獨閉,更何須故人祿米,鄰舍園蔬。

★ 永濟寺

元龍幣聘以來,澤被廣陵,到此日青囊末燼;

孟德頭顱安在,煙消漳水,讓先生碧血長新。

★ 華佗廟。

三國時名醫華佗曾在揚州行醫,並收揚州徒弟吳普,故揚州有「華佗廟」,亦稱華大王廟。

元龍:陳登,字元龍,漢末為廣陵太守

大儒以胞與為懷,小數得名,莫匪術耳;

漢室有腹心之患,神針莫救,豈非天哉。

★ 華佗廟

到處雲山到處佛;

當坊土地當坊靈。

★ 集金農、鄭燮句題靈土地廟,在西園旱門路北

麗日和風春淡蕩;

花香鳥語物昭蘇。

★ 重寧寺,原系天寧東園,為天寧寺下院分房,天寧寺與重寧寺後門相通。

寺內供奉御匾二塊,一為「大觀堂」、一為「靜吟軒」

幾生修得到;

一日不可無。

★ 八詠園,在大流芳巷二十九號,相傳為丁寶源舊宅

讀書養性;

花鳥怡情。

★ 八詠園

一面樓台三面樹;

二分池沼八分田。

★ 鄭燮題寄嘯山莊月洞門

簷扉只隔三條巷;

筆硯相依十載情。

★ 張世進題街南書屋

登堂如見此人,我曾經泰岱黃河,舉酒遙生千古感;

飲水當用此味,君莫道峨嵋太白,隔一江一 且看六朝山。

★ 龔易固題街南書屋

爐火純清銷劍氣;

霜花欲白映仙根。

★ 朱思堂題三清院

清院不聞歌吹夜;

台榭影隨天際空。

★ 三清院

過鳥時時驚客夢;

曉風往往起鄉思。

★ 三清院

淮海著名門,在關中,在燕北,在一江一 南,十八科翰苑流班,斯為世系;

扶風傳望族,有高士,有節母,有宿儒,二百年邗城老屋,所謂舊家。

★ 伊秉綬題小盤谷,在南門唐子巷秦宅內,一江一 都秦太史恩復家居,就宅邊構小園,名曰「意園」,又請名工戈裕良累石為山,改名「小盤谷」。

十八科:即十八房

四方名士皆知己;

八座門生正少年。

★ 喬椿齡書齋。

喬為阮元師

回風入座飄歌扇;

冷露無聲濕桂花。

★ 集李邕、王建詩題竹外桂露山房

北京(1) 北京(2) 北京(3) 北京(4) 北京(5) 故宮 北京(6) 故宮 北京(7) 故宮 北京(8) 中南海 北京(9) 中南海 北京(10) 北海 北京(11) 頤和園 北京(13)香山

分類:未分類項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對聯大全
北京(1)北京(2)北京(3)北京(4)北京(5) 故宮北京(6) 故宮北京(7) 故宮北京(8) 中南海北京(9) 中南海北京(10) 北海北京(11) 頤和園北京(13)香山北京(14)雍和宮天津瀋陽吉林遼寧河北承德河南(1)河南(2)河南(3)河南(4)開封洛陽許昌南陽上海(1)上海(2)浙江(1)浙江(2)浙江(3)紹興溫州杭州(1)杭州(2)杭州(3)杭州(4)杭州(5)杭州(6)杭州(7)杭州(8)杭州(9)杭州(10)西湖十景江蘇(1)江蘇(2)江蘇(3)江蘇(4)江蘇(5)南京(1)南京(2)南京(3)南京(4)太平天國天王府南京(5) 清涼山南京(6) 隨園南京(7) 莫愁湖南京(8)秦淮河風景帶無錫(1)無錫(2)無錫(3) 惠山無錫(4) 梅園無錫(5) 太湖揚州(1)揚州(2)揚州(3) 蜀岡揚州(4) 虹橋風景帶揚州(5) 瘦西湖蘇州(1)蘇州(2)蘇州(3)蘇州(4) 拙政園蘇州(5) 虎丘常熟泰州鎮江(1)鎮江(2)宜興徐州南通連雲港江陰山東濰坊曲阜濟南山西太原安徽(1)安徽(2)馬鞍山安慶陝西西安甘肅蘭州(1)蘭州(2)黑蒙青新寧藏江西南昌九江甘棠湖萍鄉贛州廣東(1)廣東(2)廣州惠州潮州海南廣西桂林福建(1)福建(2)福州(1)福州(2)廈門台灣台北台中台南港澳雲南昆明大理劍川鶴慶貴州貴陽湖南(1)湖南(2)長沙湘潭衡陽韶山桃花源湖北武漢襄樊黃岡四川成都瀘州樂山灌縣新都重慶(1)重慶(2)南京勝棋樓煙台蓬萊閣南昌滕王閣九江潯陽樓長沙天心閣湖南嶽陽樓武漢黃鶴樓武漢晴川閣成都望江樓昆明大觀樓貴陽甲秀樓長城長江黃河鄱陽湖洞庭湖泰山華山衡山恆山嵩山黃山廬山五台山普陀山峨眉山九華山武當山青城山(1)青城山(2)青城山(3)嶗山羅浮山天台山武夷山北固山焦山岳麓山千山莫干山小孤山石鍾山白雲山越秀山秀山雞足山五泉山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