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聯大全》天台山:名山傳海外,倚五峰,臨二澗,勝跡長新。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對聯大全》天台山

對聯大全

天台山

古剎著域中,創六代,盛三唐,宗風遠播;

名山傳海外,倚五峰,臨二澗,勝跡長新。

★ 釋寒葉題國清寺山門。

:在浙一江一 天台市北,是禪宗中的天台宗發源地。

秀峰幽谷,飛瀑流泉,寺院重疊。

國清寺:位於寧波市西南麓,佛教天台宗的發源地。

始建於隋代,寺廟雄偉,寺院內外遍佈名勝古跡。

國清寺內供奉著歷代天台宗祖師的畫像。

天台宗創始人智者大師的肉身寶塔就建於寺內,稱「智者塔院」。

國清寺山門外矗立著一塊石碑,上書「一行到此水西流」七字,寺內有「一行禪師墓」,都是為紀念著名唐代天文學、曆法學家僧一行所建。

國清寺附近有一景稱為「石樑飛瀑」,數十米高的山崖上瀑布急流直瀉,水霧飛濺,十分壯觀。

國清寺外有座黃褐色古塔高聳入雲,因建於隋代,便稱「隋塔」。

塔高60米,六面九級,壁上刻有佛龕,雕琢一精一細。

創六代:一說為創隋代。

臨二澗:一說為臨雙澗

山寺深藏,修竹蒼松皆幻境;

法一輪 常轉,五峰雙澗具天機。

★ 項元勳題國清寺佛殿

鴻爪雪留痕,八度來游,記當年爨火化薪,曾向灶前參拾得;

僧寮雲補衲,六人見在,趁此會松根下榻,宛然石上話三生。

★ 趙君題國清寺佛殿。

爨火:燒火

石上清泉,松間明月;

山光鳥性,潭影人心。

★ 國清寺清心亭

法會宏開,教行並進,欲得千機普育、利鈍齊修,是故略資通途,偏崇特別,以華嚴圓滿菩提之妙因,發願導歸淨土;

講筵大啟,理事雙詮,擬求萬派朝宗,聖凡兼益,由茲揀去自力,注重佛加,攝裟婆足具惑業之含識,現生同赴蓮池。

★ 國清寺講堂

斯民父母,前度神仙,未了結因緣,久與名山忘主客;

拱秀五峰,回瀾雙澗,此間得佳趣,自因勝地占林泉。

★ 國清寺佛殿

三度入天台,挹寒山袖,拍拾得肩,是佛是仙,追往事都成幻夢;

半生充隱吏,餐赤城霞,飲皖一江一 水,一宮一邑,待何年克遂皈依。

★ 國清寺佛殿。

寒山:唐代僧人,與僧人拾得為師兄弟。

赤城霞:天台赤城山的「赤城棲霞」為天台八景之一。

皈依:佛教稱身心歸向佛、法、僧,皈通「歸」

西竺如來,現六丈金身,當日馱經歸上國;

大阿尊者,列五百法相,何年卓錫入天台。

★ 吳賓鴻題國清寺羅漢堂

宗依法華,判釋五時八教;

行在止觀,總持百界千如。

★ 趙樸初題國清寺方丈樓

千年古剎,永存衣缽;

昔日靈山,同聽法華。

★ 邵宇題國清寺方丈樓

夢裡畫山川,雙澗五峰開佛國;

雲中絕塵俗,北齊南嶽溯禪宗。

★ 國清寺修竹軒。

北齊:安徽休寧之齊雲山,佛教聖一地之一

古寺尚存寒灶石;

雲櫥猶有漏沙鍋。

★ 國清寺香積廚。

寒灶台:傳說國清寺建成後,五百羅漢相約為該寺修建一座寶塔。

正當他們忙於搬運磚石時,觀音恰路過天台,有心也為錦上添花,遂向羅漢借磚石。

不料羅漢不肯,觀音有意作難,便用法力將磚石牢牢定住,致使塔磚石不夠,缺少了塔頭。

漏沙鍋:觀音向羅漢借磚未成,又借鍋煮飯,羅漢故意將鐵鍋敲了一個洞。

觀音略施法力,於漏鍋中煮出飯來。

羅漢將鐵鍋搬來仔細看看,原來此鍋之洞,不漏米,只漏沙

水淨月孤圓;

山空雲自在。

★ 國清寺魚樂園

古柏蒼松,全露面目;

清池皓月,澈見禪心。

★ 印光題國清寺清心亭

五峰連兩澗;

萬古此奇山。

★ 國清寺清心亭

佛應西乾,度眾生以悟證菩提,故感天龍常擁護;

法流東土,開文化而震發聾瞶,致命賢智應歸宗。

★ 國清寺大雄寶殿

如是妙相莊嚴,主伴齊彰,靈山會儼然未散;

本來佛身清淨,聖凡一體,菩提達當下圓成。

★ 國清寺大雄寶殿

菩薩現童真,擁護法門常饒益;

金剛示忿怒,驅除魔網永安寧。

★ 國清寺韋馱殿

此間珍裝法寶,曰論、曰律、曰經,總稱三藏;

者衷彌滿清淨,即中、即真、即俗,的指一心。

★ 國清寺藏經閣

法雷遠震,十界同聞,三乘果證菩提,一色一香皆妙諦;

佛日高懸,千如共徹,萬類性歸寂滅,或愚或智悉圓明。

★ 國清寺妙法堂

五時言教,非異非同,為實施權開權,顯實有如海孕百川川赴海;

三乘諦理,即多即一,由性現相攝相,歸性直似空生萬象象依空。

★ 國清寺妙法堂。

五時:天台宗之判教術語,指釋迦牟尼傳法的五個時期:華嚴時(釋迦牟尼初成道時,講《華嚴經》共二十七日),鹿苑時(釋迦牟尼在說《華嚴經》之後的十二年,在鹿苑講《阿含經》),方等時(指鹿苑時後的八年,釋迦牟尼講「方等」經,即講《維摩經》、《金光明經》、《楞伽經》等),般若時(方等時後二十二年間,釋迦牟尼說《般若經》),法華涅槃時(般若時後八年,釋迦牟尼說《法華經》與《大涅槃經))。

五時前後共五十年

四部洲統領諸天大千世界;

八功水普施眾地不二法門。

★ 國清寺羅漢堂

不捨洪慈遍塵剎;

常游苦海渡群迷。

★ 國清寺觀音殿

法法圓通,故名自在;

頭頭合道,因號普門。

★ 國清寺觀音殿

誓願宏深,處處現身說法;

慈悲廣大,時時救苦尋聲。

★ 國清寺觀音殿

信念虔虔,憑忠以通天帝闕;

靈光燦燦,仗義永護法王城。

★ 國清寺伽藍殿

為尋古剎耽山水;

來訪靈蹤識聖賢。

★ 國清寺三賢堂。

靈蹤:指寒山、拾得、豐干之蹤跡

台叡相照,宗旨一味;

山川異域,風月同天。

★ 唯覺(日本)題國清寺迎塔樓。

台叡:指中國之和日本之比叡山

萬松九里影;

雙澗四時聲。

★ 洪適題國清寺

地因智者傳佳夢;

人憶豐干坐小橋。

★ 陳咫亭題國清寺。

小橋:指豐干橋

高塔倚雲標佛國;

好花迎客上天台。

★ 蔡潮題國清寺

佛法本慈悲,昏夜乞憐真可笑;

人生皆幻夢,邯鄲喚醒便成空。

★ 王榕清題國清寺伽藍殿

塵世任人忙,流水春風,卻笑桃花誤劉阮;

天台從此入,名山福地,長留衣缽繼豐寒。

★ 國清寺。

劉阮:劉晨與阮肇,傳說明帝時,二人入迷路,於山中遇仙女並為其婿,半年後歸家鄉,已有七世孫矣。

豐寒:豐干與寒山

勝地天台,名山古剎,隋代於今梅自笑;

大師智者,佛國高僧,一行到此水西流。

★ 朱祖功題國清寺

佛塔鎮安塵劫盡;

龍潭清鑒古今談。

★ 實智集句題華頂寺,又名善興寺,始創於五代晉天福元年(936),後曾改名華名頂圓覺道場,現僅存大殿,為1928年所建。

華頂為觀賞日之出之佳處,「華頂霽色」為天台八景之一,寺周還有王羲之墓地、李白太白書堂等古跡

高參霄漢三台近;

勝壓東南五嶽低。

★ 周應星集句題華頂寺

仙人井上留霞氣;

內史池頭漾清波。

★ 陳溥集句題華頂寺

御風躋十八萬尺嶺,回顧蒼茫,洞口雲歸新雨歇;

闢地在一千餘年上,諸天環拱,峰頭僧定俗塵空。

★ 郭昆燾題華頂寺

韻事溯晉唐,堂開太白、池鑿右軍,歷朝常住文人,誰謂名山僧盡佔;

華頂鎮甌越,塔建降魔,壇稱伏虎,近日既遇浩劫,從茲勝地佛尤尊。

★ 肖滎爵題華頂寺。

堂開太白:寺近處有「太白書堂」,傳當年李白曾於此讀書。

池鑿右軍:寺近處有「墨池」,傳為當年王羲之寫《黃庭經》處。

右軍,指王羲之,他曾為右將軍,故世稱王右軍

遍地雲山皆幻境;

幾椽茅屋得安居。

★ 心明庵

登峰始識天台寺;

入室還尋智者龕。

★ 智者塔院,又名真覺寺,初為智顗所創之塔院,時為隋於開十七年(597),現存建築為明代重修,塔院大殿中智者大師肉身塔為近年重修

止水證禪心,千百年衣缽留傳,梵宇宏開新世界;

名山埋佛骨,萬八丈煙雲供養,蓮台卓立古浮圖。

★ 一溫一 濂題智者塔院

悟成定慧於三言,是謂智者;

合儒釋道而一貫,必有師焉。

★ 智者塔院

台高常見月;

山靜獨聞鐘。

★ 高明寺,始建於唐朝天祐年間(904-907),智顗道場之一。

現存建築為明萬歷時(1573-1619)重建,1980年起重修,主要有天王殿、大雄寶殿等8樓13院200餘間,著名的新鑄銅鐘重2.5噸,高1.96米,直徑1.48米,為浙一江一 省之最。

寺旁之圓覺洞,名人題刻甚多。

香谷巖、靈響巖、觀音洞、盤陀山、貼子巖等名勝亦在寺周

花雨禪心俱寂;

松風鳥語同清。

★ 高明寺

幽溪逢春歌盛世;

古剎重光頌太平。

★ 高明寺

黃狷夜嘯千村月;

白鹿春眠一洞花。

★ 陳宏題高明寺

路入籐蔭合;

簾飛花雨低。

★ 施閏章題高明寺

牛宿耀峰,風飄經至,百代鹹尊智者;

幽溪映月,人悟性空,三乘共證中觀。

★ 巨贊題高明寺大雄寶殿。

牛宿、 幽溪:均當地地名。

中觀:佛教教義之一,後形成中觀學派,是大乘佛教的兩大思潮之一,主要觀點是:一、認為一切有為法只是因緣和合所生的現象,沒有常住不變、單獨存在的自體;二、認為凡事不可絕對極端,應介於兩端之間,作中間之觀

一亭舊占梅邊月;

幽徑新添竹外風。

★ 高明寺幽溪亭

不與眾山同一色;

敢於平地拔千尋。

★ 中巖寺

志托慈良,萬福所會;

心懷利濟,眾善之門。

★ 慶王題下方廣寺,位於石橋鄉石橋山,始建於宋建中靖國元年(1101),1919年曾作修整,1984年起重修,現有五百羅漢堂等

萬八峰環拱一精一蘭,願以延匣瞻壽宇;

二千石護持香界,非徒攬勝問仙源。

★ 下方廣寺

瀑布灑飛泉,流水行雲都成妙諦;

名山留聖跡,慈風法雨儘是真詮。

★ 下方廣寺

樹色秋天麗;

泉聲春雨繁。

★ 潘瑊題萬年寺,創建於唐太和七年(833),時稱萬年報恩寺,五代時擴修,改名萬年寺,今尚存

青含銀漢三千界;

香透金庭第八重。

★ 羅適題萬年寺

懇志誦經,勵一精一行道;

慧鏡無垢,慈燈照微。

★ 陸潤庠題萬年寺

露氣春霖,月華秋水;

晴光淑景,芳草遠山。

★ 湯金釗題萬年寺

深淺同源,先後相覺;

三乘選耀,千載冥符。

★ 孫衣言題萬年寺

身比閒雲,月影溪光堪證性;

心同流水,松聲竹色共忘機。

★ 王棪題萬年寺

舉世盡荊榛,茫茫塵海人皆濁;

飛身來桐柏,渺渺仙山此獨清。

★ 許琛題萬年寺

護法見威靈,賴有神祇時赫煜;

降魔延正果,敢雲外道擾紛壇。

★ 王震題萬年寺

名山復古剎,金容莊嚴,觸目皆是清淨土;

勝地建道場,甘露遍灑,經耳無非微妙聲。

★ 萬年寺

雲中天台徑,

幽叢平田臻。

★ 萬年寺

以眾華為物事;

作雙樹之道場。

★ 阮元題上方廣寺,位於石橋鄉石橋山,傳始建於宋建中靖國元年(1101),1957年、1972年兩次遭火災,殿宇均毀。

雙樹:佛祖釋迦牟尼圓寂於跋跎河遮羅雙樹之間

蓮花峰下寺名同,我昔曾游,愧無此飛梁懸瀑;

貝葉藏中禪語備,僧應有悟,試曠觀流水行雲。

★ 郭昆燾題上方廣寺。

寺名同句:湖南衡山亦有方廣寺。

飛梁懸瀑:位於中方廣寺,著名天台八景之一,世稱石粱飛瀑,臨潭巖壁上有康有為書「石樑飛瀑」四字,左側有米芾書「第一奇觀」四字

悟處徹玄機,看山氣溟蒙,可信世緣多是幻;

動中有靜趣,聽泉聲噴薄,好來潭曲試安禪。

★ 上方廣寺

龍藏曉翻金貝葉;

天香春繡木蘭衣。

★ 上方廣寺藏經樓

身似菩提心似鏡;

雲在青天水在瓶。

★ 錢大昕題上方廣寺。

身似句:從唐代佛教禪宗五祖弘忍的大弟子神秀的謁語「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台。

時時勤拂拭,莫使染塵埃」而來。

雲在句:相傳唐代李翱就教於惟儼禪師,師以手指上、下,翱不解其意,師曰:「雲在青天水在瓶。」

見《雲笈七簽》

四山滴翠環初地;

一路聽泉到上方。

★ 朱倫瀚題上方廣寺。

初地:佛家稱寺廟為初地。

上方:即上方廣寺

首座現身來說法;

曇公駐錫是開山。

★ 齊召南題上方廣寺。

曇公:指晉之釋曇猷

僧於方廣一習一 圓通,長養一生之聖果;

水於石樑宣般若,洗清萬劫之塵心。

★ 中方廣寺曇華亭。

中方廣寺:位於石橋鄉石橋山,傳始建於宋建中靖國元年(1101),曾多次遭火災,1982年起重建,現有大雄寶殿、曇華亭等建築。

曇華亭居石粱之右,為觀瀑之絕佳勝地

亭前瀑布懸空瀉;

屋後曇花帶雨飄。

★ 中方廣寺曇華亭

風聲、水聲、蟲聲、鳥聲、梵唄聲,總合三百六十擊鐘鼓聲,無聲不寂;

月色、山色、草色、樹色、雲霞色,更兼四萬八千丈峰巒色,有色皆空。

★ 中方廣寺。

梵唄:佛家歌贊,亦泛指誦經,唄即歌詠、讚歎之意

冰雪三千丈;

風雷十二時。

★ 中方廣寺石樑飛瀑

甘雨拾零,亭成誌喜;

嘉禾善養,歲慶占豐。

★ 中方廣寺石樑雨來亭

明珠萬斛從天落;

素練千尋動地來。

★ 中方廣寺

五蘊皆空,何處無真身示現;

一塵不染,此中有妙相莊嚴。

★ 俞樾題寒明樓

止水證禪心,千百年衣缽相傳,梵宇宏開新世界;

名山埋佛骨,萬八丈煙雲供養,蓮台卓立古浮圖。

★ 一溫一 濂題寒明樓

卓錫遍靈巖,曾記取匡山感夢,華頂降魔,現丈六金身,作前代帝王師範;

布金新梵宇,尚流傳貝葉藏經,蓬花化缽,開大千世界,結眾生香火因緣。

★ 孫玉衡題寒明樓

悟戒定慧於三言,是謂智者;

合儒釋道而一貫,必有師焉。

★ 寒明樓

瑞氣千條,洞坐赤城昭宇宙;

霞光萬道,神臨文水耀乾坤。

★ 朱子佑題濟公院瑞霞洞。

濟公院,位於天台赤城山,九十年代新建,有前、後山門,瑞霞洞廳、香雲洞廳、悟月樓等仿古建築

紅霞爛熳,原從太極丹爐出;

緇服翩躚,許是道濟碧落歸。

★ 許尚樞題濟公院望霞亭。

道濟:即濟公

不誦經、不談禪、不守齋規,專管世間不平事;

無掛礙、無恐怖、無邊法力,要救天涯無辜人。

★ 林美文題濟公院香雲洞

萬里風光收眼底;

一輪水月映接頭。

★ 李東方題濟公院悟月樓

先生能飲乎?雖無狗肉登盤,不妨暢飲幾杯,來與濟公同一醉;

先生能吟乎?恰有朵雲飛過,遮莫朗吟數句,漫隨孫綽賦台山。

★ 雙幘上人題濟公院醉僧亭。

孫綽:晉文學家,尤善賦,譽為當時文士冠。

其《游賦》,曾被蕭統(昭明太子)選入《文選》

我敬你,敬你有求必應;

你笑我,笑我處世無能。

★ 許傑題濟公院

莫笑這個和尚,瘋瘋顛顛,古怪稀奇,卻寓世間真道理;

且看那些貴人,搖搖擺擺,飛揚顯赫,無非苦海假榮華。

★ 陳遜璋題濟公院

借破扇破鞋,裝瘋裝顛,是假是真,請大家去忖忖;

以戲言戲語,伐世伐俗,其莊其諧,讓群眾來評評。

★ 陳遜璋題濟公院

席地略休,聯想當年衲子濟國扶危,具何等魄力;

仰天長嘯,漫看歷代官僚假公濟私,抱什麼心腸。

★ 孫遜璋題濟公院

兩隻芒鞋,到世上扶危濟困;

頻搖破扇,分人間正氣邪風。

★ 林美文題濟公院大殿

梓里話遺聞,父老相傳,自此地悟道出家,遠遊靈隱;

霞崖供聖像,音容如在,想當年擒妖斗霸,大顯神通。

★ 林美文題濟公院濟公石室

昔年有王子喬學道來游,足履飛鳧,神龍劇堪驚,曾招惹東瀛仙客;

此地是李修緣讀書遺址,才雄倚馬,靈山如不去,恐作了南宋詩人。

★ 林美文題濟公院濟公讀書堂

生於斯、長於斯、靈隱雲遊原作客;

衣猶在、帽猶在,赤城霞起接歸僧。

★ 林美文題濟公院濟公袈裟室

有菩薩心腸,何妨吃酒開葷,大乘幾人通?堪笑招提多戒律;

念佛門功德,最見安良除暴,高風千載仰,漫憑形貌說瘋顛。

★ 林美文題濟公院

俯視眾山皆插地;

仰看一柱獨擎天。

★ 李繼謨題天柱峰庵

洞口有塵風自掃;

裨門無鎖月常來。

★ 紫雲洞

山中一習一 靜觀朝槿;

竹下無言對紫茶。

★ 玉京洞

文人遠依雙澗下;

翠屏高擁七峰來。

★ 黃紹本題紫一陽一宮

丹灶雲封,百步溪邊蟬委蛻;

赤城霞去,夕一陽一樓上鶴飛來。

★ 郭朗山題紫一陽一宮

北京(1) 北京(2) 北京(3) 北京(4) 北京(5) 故宮 北京(6) 故宮 北京(7) 故宮 北京(8) 中南海 北京(9) 中南海 北京(10) 北海 北京(11) 頤和園 北京(13)香山

分類:未分類項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對聯大全
北京(1)北京(2)北京(3)北京(4)北京(5) 故宮北京(6) 故宮北京(7) 故宮北京(8) 中南海北京(9) 中南海北京(10) 北海北京(11) 頤和園北京(13)香山北京(14)雍和宮天津瀋陽吉林遼寧河北承德河南(1)河南(2)河南(3)河南(4)開封洛陽許昌南陽上海(1)上海(2)浙江(1)浙江(2)浙江(3)紹興溫州杭州(1)杭州(2)杭州(3)杭州(4)杭州(5)杭州(6)杭州(7)杭州(8)杭州(9)杭州(10)西湖十景江蘇(1)江蘇(2)江蘇(3)江蘇(4)江蘇(5)南京(1)南京(2)南京(3)南京(4)太平天國天王府南京(5) 清涼山南京(6) 隨園南京(7) 莫愁湖南京(8)秦淮河風景帶無錫(1)無錫(2)無錫(3) 惠山無錫(4) 梅園無錫(5) 太湖揚州(1)揚州(2)揚州(3) 蜀岡揚州(4) 虹橋風景帶揚州(5) 瘦西湖蘇州(1)蘇州(2)蘇州(3)蘇州(4) 拙政園蘇州(5) 虎丘常熟泰州鎮江(1)鎮江(2)宜興徐州南通連雲港江陰山東濰坊曲阜濟南山西太原安徽(1)安徽(2)馬鞍山安慶陝西西安甘肅蘭州(1)蘭州(2)黑蒙青新寧藏江西南昌九江甘棠湖萍鄉贛州廣東(1)廣東(2)廣州惠州潮州海南廣西桂林福建(1)福建(2)福州(1)福州(2)廈門台灣台北台中台南港澳雲南昆明大理劍川鶴慶貴州貴陽湖南(1)湖南(2)長沙湘潭衡陽韶山桃花源湖北武漢襄樊黃岡四川成都瀘州樂山灌縣新都重慶(1)重慶(2)南京勝棋樓煙台蓬萊閣南昌滕王閣九江潯陽樓長沙天心閣湖南嶽陽樓武漢黃鶴樓武漢晴川閣成都望江樓昆明大觀樓貴陽甲秀樓長城長江黃河鄱陽湖洞庭湖泰山華山衡山恆山嵩山黃山廬山五台山普陀山峨眉山九華山武當山青城山(1)青城山(2)青城山(3)嶗山羅浮山天台山武夷山北固山焦山岳麓山千山莫干山小孤山石鍾山白雲山越秀山秀山雞足山五泉山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