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聯大全》杭州(2): 到處溪山如舊識;此間風物屬詩人。★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對聯大全》杭州(2)

對聯大全

杭州(2)

到處溪山如舊識;

此間風物屬詩人。

★ 郭尚先題西泠橋,又名西林橋,亦稱西陵橋,是孤山到北山的必經之地,原是一個渡口,名西村。

宋人詞中有「看畫船盡入西村,閒卻半湖春一色 」之句,即指此處

千載芳名留古跡;

六朝韻事著西泠。

★ 蘇小小墓,在西泠橋畔。

據傳蘇是南齊時錢塘名妓,貌絕青一樓 ,才技超群,當時莫不稱麗。

古樂府有西陵蘇小小詩云:「妾乘油壁車,郎跨青驄馬。

何處結同心,西陵松柏下。」

唐張祜詩:「吳兒解記真娘墓,杭俗猶有蘇小墳」

花須柳眼渾無賴;

落絮游絲亦有情。

★ 孔惠集句題蘇小小墓

且看青塚留千古;

漫道紅顏本暫時。

★ 蘇小小墓

桃花流水杳然去;

油壁香車不再逢。

★ 徐蘭修題蘇小小墓

湖山此地曾埋玉;

花月其人可鑄金。

★ 曾濟集句題蘇小小墓

金粉六朝,香車何處;

才華一代,青塚猶存。

★ 葉赫題蘇小小墓

幾輩英雄,拜倒石榴裙下;

六朝金粉,尚留抔土壟中。

★ 蘇小小墓

燈火珠簾,盡有佳人居北裡;

笙歌畫舫,獨教芳塚占西泠。

★ 王成瑞題蘇小小墓

小字偶相同,考古休憑吳地記;

香魂真有托,結鄰常伴鄂王墳。

★ 約齋題蘇小小墓

失意且吾豪客;

得時亦一英公。

★ 高爾登題武松墓,在西泠橋,鄭貞女墓左

貞心洵若孤山靜;

佳話今同處土傳。

★ 納拉氏題馮小青墓,在孤山林處士墓側。

相傳小青為馮生姬,才貌出眾,不容於大婦,徙居孤山別墅,憂鬱早卒

為我湖山留一席;

看人宦海度雲帆。

★ 吳鴻賓題林社,在孤山之一陰一。

林名啟,字迪臣,福建侯官人,清光緒時守杭州

教育及蠶桑,三載賢勞襄太守;

追隨有梅鶴,一龕香火共孤山。

★ 陸元鼎題林社

林下有宗風,終古梅花兩知己;

薛廬共明水,吾杭太守一傳人。

★ 楊臨題林社

官余長物,冷樹千株,勝地平分高士席;

眼底舊都,炊煙萬戶,蒼生來往我公心。

★ 邵章題林社

債課蠶絲,擔簦趨太守,仁風樂土,更宏衣被利;

封崇馬鬣,酻酒對西湖,明月梅花,永薦墓門馨。

★ 林社

風一流 儒雅亦吾師,好作祠堂傍修竹;

神清骨冷無由俗,一生知已是梅花。

★ 李恂集句題林社

樹谷一年,樹木十年,樹人百年,兩浙無兩;

處士千古,少尉千古,太守千古,孤山不孤。

★ 林社

一片土本屬逋家,尚友古人,繼絕世高蹤,曾為補梅寫韻;

八百年預留此席,流水今日,想入林把臂,應偕舞鶴同歸。

★ 程鍾瑞題林社

舊枝新干,晨夕寫梅,欲從山外青山,更長雙峰撐勁節;

詩夢酒痕,苔芩結契,爭羨閣邊高閣,永留豐壁起層巒。

★ 吳廷康題林社

清福幾生修,伴逋仙高隱,少尉孤忠,一嶺梅花尋冷趣;

遺風三代上,繼白傅呼賓,蘇公判事,兩堤楊柳系謳思。

★ 周錫蕃題林社

日似丹光出高嶺;

鶴因梅樹住前山。

★ 阮元題葛嶺,在杭州寶石山西,相傳晉葛洪嘗煉丹於此,有葛仙庵、抱樸廬、煉丹台、誦芬閣、香水鄰園等建築,初一陽一台在葛嶺巔,可觀日出

德行高妙,容止可法;

鹹儀齊整,器缽無聲。

★ 梁同書集句題葛嶺

初一陽一台由此上達;

抱樸廬亦可旁通。

★ 陳尚禮題葛嶺。

抱樸:書名,晉葛洪著,洪自號抱樸,故為書名

魏晉詡風一流 ,是翁抱樸傳書,棋局樗蒲忘世業;

湖山蓊雲氣,此處煉丹成汞,柳堤仙島護瀛寰。

★ 阮元題葛嶺。

詡:大言。

樗蒲:古代的博戲。

蓊:聚集

一江一 痕斜界東西漸;

山色都收裡外湖。

★ 葛嶺。

一江一 :錢塘一江一 。

裡外湖:西湖由裡湖、外湖等五部分組成

台上露擎仙掌白;

塔西雨過佛頭青。

★ 來惇裕題葛嶺。

台:葛嶺上的初一陽一台。

塔:保俶塔

點綴名山,有勾漏丹砂著色;

登臨絕頂,看扶桑旭日來朝。

★ 王家治題葛嶺 。

勾漏:山名,在廣西北流北,據說葛洪聽說那一帶出丹砂,就要求去做官

孤隱對邀林處士;

半閒坐論賈平章。

★ 來惇裕題葛嶺。

賈平章:指南宋奸相賈似道

明月倒涵魚港棹;

曉霜背聽鳳林鐘。

★ 來惇裕題葛嶺。

鳳林:古地名。

在甘肅臨夏縣南

藍橋咫尺神仙路;

丹訣流傳道士家。

★ 楊家洛題葛嶺。

藍橋:橋名,在陝西藍田東南藍溪之上,相傳其地有仙窟,為唐裴航遇仙女雲英處。

丹訣:道家所謂煉丹成仙的秘訣

有幾兩阮公當著;

作一半白傅勾留。

★ 朱錫榮題葛嶺。

阮公:即清代阮元,任杭州巡撫時,曾調集民工疏浚西湖,阮公墩就是他的遺跡。

白傅:即唐代白居易,在杭州做過三年巡撫,做了許多好事,白堤就是以他的姓氏命名的

曉日初升,盪開山色湖光,試登絕頂;

仙人何處,剩有石台丹井,來結閒緣。

★ 葛嶺

茂林通妙境;

修竹倚靈山。

★ 葛嶺

桃花流水之曲;

綠蔭芳草之間。

★ 葛嶺

對此好湖山,再休提世外滄桑,人間營逐;

無多新結構,且領略稚川丹訣,孤嶼清風。

★ 葛嶺。

稚川:道家傳說的仙都

隔岸暗香多,為愛老梅瀕水住;

前山丹井在,新成大藥望仙來。

★ 葛嶺

松聲雨聲鐘磬聲,聲聲自在;

山色水色煙霞色,色色皆空。

★ 吳忠禮集句題煉丹台,在葛嶺

爐火著千秋,煉就真元成善果;

仙丹施一點,救回災疾起殘生。

★ 鑒盤題煉丹台。

真元:指人的元氣,唐元稹詩:「時物欣出獎,真元隨內修」

到此台須悟丹經百煉;

非吾侶那知事出三真。

★ 陳廷英題煉丹台。

丹經:即丹訣。

三真:宋時有人稱富弼韓琦為真宰相,歐一陽一修為真內翰,張康節為真御史,合稱三真

屐跡尚堪尋,高閣登臨,此境依然圖畫裡;

山靈如舊識,群峰羅列,我來相約弟昆行。

★ 德馨題誦芬閣,在葛嶺

到此已超諸色界;

來時權作小遊仙。

★ 德馨題誦芬閣

嶺樹湖雲沉足底;

一江一 潮海日上眉端。

★ 祁世長集文忠句題誦芬閣

一卷誦清芬,溯從蠟屐游時,台閣山林重入畫;

兩家懷祖德,行到綠筠深處,甘棠喬木竟同春。

★ 徐琪題誦芬閣。

清芬:比喻德行高潔。

陸機文賦:「詠世德之駿烈,誦先人之清芬」。

蠟屐:以蠟塗屐。

唐元稹詩:「謝公秋思眇天涯,蠟屐登高為菊花」

喜有寬閒為小隱;

粗將知足報明時。

★ 香水鄰園,在葛嶺

直將雲影天光裡;

便作柳邊花下看。

★ 香水鄰園

憑欄霄月近;

倚杖海雲回。

★ 田汝成題南高峰,與北高峰對峙,登臨可一覽湖光山色

兩腳不離大道,吃緊關頭,須要認清岔路;

一樓俯瞰群山,占高地步,自然趕上前人。

★ 南高峰

一角夕一陽一藏古洞;

四周翠嵐接遙村。

★ 煙霞洞,在南高峰下的煙霞嶺上

倘他日蠟屐重來,須記取山中松徑;

攜一片紅雲歸去,莫錯認世外桃源。

★ 煙霞洞

誰謂我屋,誰謂我家,本來棲息人間,難得此近山遠水;

何必學仙,何必學佛,也算優遊洞府,便不是俗骨凡胎。

★ 煙霞洞。

優遊:盡情地漫遊

江湖俯看杯中瀉;

鐘磬聲從地底聞。

★ 一鄧一 林題北高峰,與南高峰對峙,海拔314米,登臨眺望,群山屏列,西湖風光,歷歷在目

峙北高峰,靈隱寺巔尊帝釋;

主西藏府,銷金鍋內妙權衡。

★ 姚承熙題北高峰。

帝釋:佛教稱諸天之主為帝釋。

銷金鍋:指西湖。

元宋無詩:「戀著銷金鍋子暖,龍沙忘了兩宮寒」

湖光塔影連三竺;

海日一江一 潮共一樓。

★ 黃文中題北高峰

盛德在金,與南北峰參天並峙;

善人是富,隨東西浙流水俱長。

★ 北高峰

靈鷲向雲中隱去;

奇峰自天外飛來。

★ 飛來峰,又名靈鷲峰,在杭州靈隱寺前,相傳公元326年(東晉),印度僧人慧理曾登此峰,說很像印度的靈鷲蜂,不知何時飛來,故名。

飛來峰高209米,樹木蔥籠,怪石崢嶸,有青林洞、玉乳洞等著名洞壑

洞裡白猿呼自出;

崖前殘石悔飛來。

★ 張岱題飛來峰

飛峰一動不如一靜;

念佛求人莫如求己。

★ 飛來峰。

上句:宋孝宗游靈隱,見飛來峰,問「既是飛來,何不飛去?」

僧淨輝答「一動不如一靜。」

下句:孝宗見觀音像手持念珠,乃問「何用」,淨輝答「念觀世音菩薩」,問「自念則甚」,對曰「求人不如求己」

泉冷幾時?問孤松而不語;

峰來何處?輸老鶴以長棲。

★ 飛來峰

慧理參禪,月明長嘯,不問是黑是白,野心猿都能答應;

生公說法,雨墜天花,莫論飛去飛來,頑皮石也會點頭。

★ 飛來峰

南高峰,北高峰,世事盡儻來,莫問峰來何處;

在山泉,出山泉,人心先耐冷,才知泉冷幾時。

★ 楊叔懌題飛來峰

泉自幾時冷起;

峰從何處飛來。

★ 董其昌題冷泉亭,在飛來峰下,雲林寺前

泉自有時冷起;

峰從無處飛來。

★ 俞樾題冷泉亭

泉自禹時冷起;

峰從項處飛來。

★ 俞樾之女俞繡孫題冷泉亭。

其聯語中用「項」字,俞繡孫解釋為「項羽力能拔山,如不是項羽把山拔起,哪裡還有此峰飛來?」

泉聲咽危石;

月色冷青松。

★ 集王維句題冷泉亭

泉自冷時冷起;

峰從飛處飛來。

★ 石冶棠題冷泉亭

在山本清,泉自源頭冷起;

入世皆幻,峰從天外飛來。

★ 左宗棠題冷泉亭

常恐峰來更欲去;

不愁泉冷無熱時。

★ 黃霖題冷泉亭

春秋閱盡水長冷;

風雨到來山欲飛。

★ 冷泉亭

山峰且有飛來悔;

泉水偏從冷後傳。

★ 趙鐵山題冷泉亭

圓機風與溪相答;

妙義人同石共談。

★ 雍正題冷泉亭

世出世清一泉水;

住無住心半峰雲。

★ 昇泰題冷泉亭

泉在山中,自是清流甘冷落;

峰高世外,孰從飛去悟來因。

★ 昇泰題飛來峰冷泉亭

未出山時,一寒至此;

飛來峰下,有亭翼然。

★ 冷泉亭

近壑定禪心,泉水出山猶自冷;

煙雲空變一態 ,峰巒何處更堪飛。

★ 郭昆燾題冷泉亭

泉水澹無心,冷暖惟主人翁自覺;

峰巒青未了,去來非佛弟子能言。

★ 金安清題冷泉亭

勝境重新,門前峰列如屏,未必飛來不飛去;

優遊若昔,享畔水清可掬,漫論泉冷與泉一溫一 。

★ 翟傳壿題冷泉亭

有本如是者;

知幾其神乎。

★ 吳芝英題冷泉亭

洗熱腸,泉是冷好;

衛淨土,峰特飛來。

★ 范掄選題冷泉亭

洗熱腸泉是冷;

護淨土峰故飛。

★ 祝慶年題冷泉亭

雷不驚人,在壑原非真霹靂;

泉能澤物,出山要有熱心腸。

★ 亭亭亭,在冷泉亭旁

泉水在山清,聽天籟淙淙,到此且停雙不借;

煙嵐隨地好,問塵寰擾擾,幾人來作小遊仙。

★ 石冶棠題飛來峰春淙亭,在飛來峰路口。

天籟:自然界的聲響。

呂一溫一 《終南一精一捨月中聞磬聲》詩:「天籟疑難辨,霜鍾誰可分?」

雙不借:不借本指麻鞋,此指雙腳。

塵寰:猶塵世。

李群玉《送隱者歸羅浮》詩:「自此塵寰音信斷,山川風月永相思」

山水多奇蹤,二澗春淙一靈鷲;

天地無一交一 換,百頃西湖十里源。

★ 黃文中集句題春淙亭

飲酒橫琴消永日;

跳波赴壑如奔雷。

★ 壑雷亭,在飛來峰冷泉亭側

利慾紛馳,腳下安知萬丈壑;

偷心未盡,眼前聽取一雷聲。

★ 壑雷亭

飛瀑渟泉,跡在名山偏耐冷;

巨雷縱壑,心如止水總無驚。

★ 許應榮題壑雷亭

飛瀑欲凌空,遠度峰頭作霖雨;

出山能澤物,先從壑底起風雷。

★ 查亮采題壑雷亭

路轉峰回藏古跡;

亭高人往仰前賢。

★ 翠微亭,在飛來峰半山腰,韓世忠為紀念岳飛而建

萬壑松風和澗水;

千年豪傑壯山丘。

★ 翠微亭

山外皆山,巒岫繞成清淨界;

畫中有畫,笙歌譜就太平圖。

★ 李衛題聖因寺

聖德遐昌,北極恩光昭北闕;

皇仁遠被,西湖瑞靄接西天。

★ 李衛題聖因寺。

北闕:宮殿北門樓。

唐孟浩然詩:「北闕休上書,南山歸敝廬」

莊嚴勝地,琅環福地,東壁沐清光,洵是比金鑾侍漏;

晴雨宜時,雪月佳時,西泠談盛事,最難忘玉輦巡遊。

★ 德馨題聖因寺。

琅:玉石。

東壁:星名,壁宿別名,為玄武七宿之一,主文章。

唐張說詩:「東壁圖書府,西園翰墨林。」

洵:通「均」。

金鑾:唐宮殿名。

玉輦:古代帝王的乘輿

一江一 水滔滔,洗盡千秋人物,看閒雲野鶴,萬念都空,說什麼南宋衣冠,西湖煙柳;

天風浩浩,吹開大地塵氛,倚片石危欄,一關獨閉,更何須故人祿米,鄰舍園蔬。

★ 聖因寺

故宮寥落認前朝,天下為公,莫忘懷四部圖書,一園草木;

勝跡登臨容我輩,人間何世,試極目東西浙海,南北峰雲。

★ 聖因寺。

寥落:稀疏、冷落。

謝朓詩:「曉星正寥落,晨光復泱漭。」

四部圖書:指晉荀勖《中經新簿》始改圖書為甲、乙、丙、丁四部,亦即經、子、史、集四類

已溺已饑,恩周浙境;

爾熾爾壽,輝映湖山。

★ 聖因寺

救災希金,出水火而登衽席;

紀功勒石,立碑塔以壯湖山。

★ 聖因寺。

衽席:朝堂宴享時所設的席位

昊天不傭,載胥及溺;

將伯助予,永矢弗諼。

★ 集《詩經》句題聖因寺

樓觀滄海日;

門對浙一江一 潮。

★ 乾隆集宋之問句題韜光寺,在杭州靈隱寺西北巢枸塢。

始建於唐長慶年間,唐高僧韜光曾在此結庵說法,故名。

「韜光觀海」為杭州一景。

宋之問:唐代詩人,曾作《靈隱寺》詩,前四句為「鷲嶺郁岧嶢,龍宮鎖寂寥。

樓觀滄海日,門對浙一江一 潮」

嶺樹湖雲沉足底;

江湖海日上眉端。

★ 集林則徐句題韜光寺

鴻爪雪泥,著跡岳一陽一樓上;

雲裝煙駕,降真靈隱山頭。

★ 徐紹基題韜光寺。

鴻爪雪泥:比喻往事遺留的痕跡,蘇軾《和子由澠池懷歸》詩:「人生到處知何似,應似飛鴻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指爪,鴻飛那復計東西」

南北高峰天外筆;

東西流水屋頭琴。

★ 韜光寺

山街古寺穿雲入;

樹隱流泉倚石聽。

★ 韜光寺

要待人力回天,枝枝香滿;

留得春一光 駐世,月月花開。

★ 張宗祥題韜光寺

訣授雲房,涉水登山,一枕黃梁超法界;

詩題鶴觀,度人濟世,千年丹篆仰仙蹤。

★ 黃瀛元題韜光寺

韜海承呂姜,眈禪悅靜觀萬物;

光華躍中外,閱聖教普救群黎。

★ 馮極嫦題韜光寺

高亭臨極巔,無數雲山供點筆;

皓日出雲表,才有梅花便不同。

★ 堅匏上人題韜光寺

錫命在西方,斯民庇綸音樂利;

聲靈鄰北極,神聖握天下財源。

★ 韜光寺。

綸音:綸音、綸言、綸綍為皇帝的詔書,制令

盛德在金,與南北峰參天並峙;

善人是富,隨東西浙流水俱長。

★ 韜光寺

韜晦竹林深,客至徘徊,一塵不染;

光輝蓮座放,堂開迤邐,萬象皆空。

★ 王信孚題韜光寺,聯嵌「韜光」二字。

韜晦:收斂鋒芒,隱藏才能行跡

科第有神仙,到處雲煙堪供養;

招集群季侶,滿城風雨此登臨。

★ 徐紹基題韜光寺

詩寫梅花月;

茶煎谷雨春。

★ 龍井,在西湖西面鳳凰嶺上,傳其泉脈與海通,內必有龍,故名。

泉水出自巖中,四時不絕,水味甘冽,是西湖名泉之一

欣於所遇何空色;

樂在其間足古今。

★ 乾隆題龍井

玉毫珠頂無離即;

皓月清池得證因。

★ 乾隆題龍井

秀萃明湖,遊目頻來過溪處;

腴含古井,怡情正及採茶時。

★ 乾隆題龍井。

過溪處:龍井附近舊有過溪亭

夜壑泉歸,渥窪能致千巖雨;

曉堂龍出,崖石皆為一片雲。

★ 張岱題龍井。

渥窪:濕窪地

斟雉釀化調天醴;

擊壤歡謠洽德源。

★ 龍泓井。

斟雉:烹製雉羹;擊壤:古歌謠名

興來臨水敲殘月;

談罷吟風倚片雲。

★ 孫隆題片雲亭,在鳳凰嶺上,有一異石,名一片雲,石後有片雲亭

石澗泉喧仍定靜;

松一陰一路轉入清涼。

★ 虎跑泉,在西湖和錢塘一江一 之間的大慈山下,號天下第三泉。

相傳唐元和十四年(819年)高僧寰中居此,苦於無水,一日,有二虎刨地作穴,泉水湧出,故名。

泉水和龍井為西湖雙絕

已種稚松三百本;

待移蒼竹一千根。

★ 馬一浮題虎跑泉

山勢北連三竺去;

泉聲西自五雲來。

★ 張以寧題虎跑泉。

五云:五雲山

古墨露垂秋,蘇長公牓留書草;

幽香風蘊夕,潞佛子石映畫蘭。

★ 丁丙題虎跑泉

山翠滴前楹,牓草曾留名宦跡;

泉香余片面,畫蘭爭訪勝朝碑。

★ 陳豪題虎跑泉

願借吾師手中半葉蕉,煽滅若輩熱中熱;

留得此地山上一勺水,渴解眾生難上難。

★ 彭教仁題虎跑泉

龍咒缽中安西方,聖人現四十八臂,具大神力;

虎移泉眼自南嶽,童子歷百千萬劫,留此真源。

★ 丁修甫題虎跑泉

水翻鴨綠;

山疊螺青。

★ 乾隆題玉泉,在杭州青芝塢口的清漣禪寺內,泉水晶瑩明澈,與龍井、虎跑並稱杭州三大名泉,池中養有紅鯉魚,軒上有「魚樂國」匾額,為明代書法家董其昌所書

魚有化機參活潑;

人無俗慮悟禪心。

★ 盛和頤題玉泉

桃花紅壓玻璃水;

萍藻深藏翡翠魚。

★ 董其昌題玉泉

魚樂人亦樂;

泉清心共清。

★ 玉泉

此即濠澗,非我非魚皆樂境;

恰來海上,在山在水有遺音。

★ 陶文毅題玉泉。

非我非魚:語本《莊子·秋水》

未若此間樂;

安知我非魚。

★ 王蘋題玉泉。

安知我非魚:語本《莊子·秋水》

休羨巨魚奪食;

聊飲清泉洗心。

★ 沈銘戲題玉泉。

巨魚:玉泉之魚最重者達70斤,宛若孩童

知有濠梁樂;

豈無一江一 海心。

★ 玉泉。

濠梁:即濠水的魚樑上。

《莊子·秋水》:莊子與惠施游於濠梁,見儵魚出遊從容,因辯論魚之知樂與否,後以濠上指逍遙之所

浩浩羨無涯,身坐宮中通造化;

洋洋皆得所,眼觀池內起慈悲。

★ 陳小豪題玉泉

北京(1) 北京(2) 北京(3) 北京(4) 北京(5) 故宮 北京(6) 故宮 北京(7) 故宮 北京(8) 中南海 北京(9) 中南海 北京(10) 北海 北京(11) 頤和園 北京(13)香山

分類:未分類項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對聯大全
北京(1)北京(2)北京(3)北京(4)北京(5) 故宮北京(6) 故宮北京(7) 故宮北京(8) 中南海北京(9) 中南海北京(10) 北海北京(11) 頤和園北京(13)香山北京(14)雍和宮天津瀋陽吉林遼寧河北承德河南(1)河南(2)河南(3)河南(4)開封洛陽許昌南陽上海(1)上海(2)浙江(1)浙江(2)浙江(3)紹興溫州杭州(1)杭州(2)杭州(3)杭州(4)杭州(5)杭州(6)杭州(7)杭州(8)杭州(9)杭州(10)西湖十景江蘇(1)江蘇(2)江蘇(3)江蘇(4)江蘇(5)南京(1)南京(2)南京(3)南京(4)太平天國天王府南京(5) 清涼山南京(6) 隨園南京(7) 莫愁湖南京(8)秦淮河風景帶無錫(1)無錫(2)無錫(3) 惠山無錫(4) 梅園無錫(5) 太湖揚州(1)揚州(2)揚州(3) 蜀岡揚州(4) 虹橋風景帶揚州(5) 瘦西湖蘇州(1)蘇州(2)蘇州(3)蘇州(4) 拙政園蘇州(5) 虎丘常熟泰州鎮江(1)鎮江(2)宜興徐州南通連雲港江陰山東濰坊曲阜濟南山西太原安徽(1)安徽(2)馬鞍山安慶陝西西安甘肅蘭州(1)蘭州(2)黑蒙青新寧藏江西南昌九江甘棠湖萍鄉贛州廣東(1)廣東(2)廣州惠州潮州海南廣西桂林福建(1)福建(2)福州(1)福州(2)廈門台灣台北台中台南港澳雲南昆明大理劍川鶴慶貴州貴陽湖南(1)湖南(2)長沙湘潭衡陽韶山桃花源湖北武漢襄樊黃岡四川成都瀘州樂山灌縣新都重慶(1)重慶(2)南京勝棋樓煙台蓬萊閣南昌滕王閣九江潯陽樓長沙天心閣湖南嶽陽樓武漢黃鶴樓武漢晴川閣成都望江樓昆明大觀樓貴陽甲秀樓長城長江黃河鄱陽湖洞庭湖泰山華山衡山恆山嵩山黃山廬山五台山普陀山峨眉山九華山武當山青城山(1)青城山(2)青城山(3)嶗山羅浮山天台山武夷山北固山焦山岳麓山千山莫干山小孤山石鍾山白雲山越秀山秀山雞足山五泉山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