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聯大全》廣州:風動也,幡動也,清池碧水湛然。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對聯大全》廣州

對聯大全

廣州

東土耶?西土耶?古木靈根不二;

風動也,幡動也,清池碧水湛然。

★ 光孝寺,位於紅書北路,是最古老的建築之一。

原系東晉所建的王園寺,南宋時改光孝寺。

現存主要建築有大雄寶殿、六祖殿、伽藍殿、天王殿,並有睡佛閣、瘞發塔、東西鐵塔、法幢、大悲幢等勝跡。

寺內歷史文物甚為豐富。

風動、幡動:佛教《壇經》上這樣記載,「時有風吹幡動,一僧曰:風動。

一僧曰:幡動。

議論不一。

惠能進曰:不是風動,不是幡動,而是心動」

唐漢無雙寺;

古今第一山。

★ 光孝寺

無奈荔枝何,前度來遲今太早;

又搖蘇舸去,主人不醉客常醺。

★ 何紹基題荔枝灣,位於市西,自古為避暑勝地。

相傳西漢初年名士陸賈曾在此種植荔枝,成為一座南國名園。

清人的唐荔園、海山仙館等著名園林也在此

閉門宛在深山,好花解笑,好鳥怡情,儘是天生活潑;

開卷如游往古,幾輩英雄,幾番事業,都成文字波瀾。

★ 張維屏題陳園,位於荔枝灣

石磴泉飛山欲靜;

洞門雲掩晝多一陰一。

★ 海瑞題蘿崗洞蘿峰寺,位於東郊蘿崗,洞周圍種植各種嶺南佳果,向以盛產荔枝、青梅著稱。

每年小寒前後為梅花盛開季節,一片雪白,有「蘿崗香雪」之稱,為羊城八景之一

古柏香蘿峰,文壇藝苑無雙品;

大川近穎水,別派分流共一源。

★ 蘿崗洞蘿峰寺

千樹梅花百斛酒;

萬縷香雪一山雲。

★ 望梅亭,位於蘿峰寺梅林旁

一黨一 紀似鐵;

軍令如山。

黃埔軍校舊址,位於黃埔長洲島,1924年孫中山於此創辦黃埔陸軍軍官學校

陞官發財,請走別路;

貪生怕死,莫入此門。

★ 黃埔軍校舊址

一片春雲凝紫氣;

幾番秋雨憶黃花。

★ 黃花崗七十二烈士墓,位於先一烈路,建於1918年,1911年起義時犧牲的七十二烈士葬於此

七十二健兒,酣戰春雲湛碧血;

四百兆國子,愁看秋雨濕黃花。

★ 黃興題黃花崗七十二烈士墓

咨議局前新鬼錄;

黃花崗上一黨一 人碑。

★ 潘達微題黃花崗七十二烈士墓。

咨議局:清兩廣總督咨議機構,起義時黃興曾率敢死隊在此於清軍激戰,失敗後逃出。

一黨一 人碑:典出宋王安石變法事,此指七十二烈士碑

碧血千秋沖敵湧;

黃花四季傲霜開。

★ 黃花崗七十二烈士墓

群賢畢至,少長咸集;

清風徐來,水波不興。

★ 集句題海珠台珠一江一 亭,位於城南五羊驛前一江一 中,石排湧出,其平如掌,形如海上浮珠,珠一江一 因此得名。

上有珠一江一 亭,為舊時宴游餞送之所。

清代在此建海珠炮台

環海波澄,犀甲軍排金鼓肅;

層霄月上,驪珠光射鬥牛寒。

★ 海珠炮台

砥柱奠中流,萬沽風濤橫地軸;

樓船屯勁旅,五更鼓角壯軍聲。

★ 海珠炮台

樓閣俯中央,最難忘曲榭迴廊,良霄風月;

一江一 天雄一覽,猶思見伏波橫流,往日勳名。

★ 海珠炮台。

伏波:漢伏波將軍馬援

三元古觀;

百粵名山。

★ 三元宮

香龕十笏佛無語;

清磬一聲人到門。

★ 彭尚志題華林寺羅漢堂,位於下九路,相傳梁武帝時由天竺僧人達摩所建。

原規模很大,現僅存羅漢堂和天龍常經幢。

羅漢堂中央有銅鑄阿育王塔,重七百多公斤

法雨化分千佛國;

曇雲變護五羊城。

★ 廬福普題華林寺羅漢堂

永離蓋纏,放無量色光明綱;

常服善鎧,出不思議變化雲。

★ 陳其錕題金剛殿

逞披髮仗劍威風,仙佛焉耳矣;

有降龍伏虎手段,龜蛇雲乎哉。

★ 蘇軾題真武廟,位於城內,祀真武帝君,今已毀

回首玉堂,聞樂未忘天上曲;

賞音珠海,采風兼及越南謳。

★ 皇華館戲台

一闕荔枝香,聽玉笛吹來,遍傳南海;

雙聲楊柳曲,問金樽把處,憶否西湖。

★ 武陵會館戲台

愧當代以醫名,未能以奸雄破腹穿胸,把他心腸易換;

慨沉痾非藥治,願各從平日修身積善,默邀神鬼扶持。

★ 元化題九曜坊華佗廟,位於教育南路南方戲院內,又稱藥洲

墨妙隱榕骨,歲久又從花壁見;

波光泛仙掌,夜深時有畫船來。

★ 翁方綱題六榕寺,位於朝一陽一北路,始建於梁代,為廣東著名佛教古寺

大腹能容,容天下難容之事;

張口而笑,笑世間可笑之人。

★ 六榕寺

一塔有碑留博士;

六榕無樹記東坡。

★ 六榕寺。

東坡:寺內有蘇軾題「六榕」二字

烈士史長傳,義在功在國;

陵園春永駐,花常吐艷柏長青。

★ 劉振威題起義烈士陵園,位於中山三路紅花崗

生經白刃頭方貴;

死葬紅花骨亦香。

★ 四烈士墓,位於起義烈士陵園內,墓葬辛亥革命中犧牲的一溫一 生才、林冠慈、陳敬岳、鍾明光等四烈士

撥開雲霧見青天,千百年林莽迷一離 ,復睹廬山真面目;

坐攬一江一 山看勝地,一二點塵埃不見,好沿泉水悟禪心。

★ 雙溪寺

清坐使人無俗氣;

碧樹為我生涼秋。

★ 李振佑題杏林莊

百花欲笑夢初覺;

萬古不愁雲自開。

★ 蘇賡堂題杏林莊

王右丞輞川,詩中圖畫;

葛仙翁丹灶,物外煙霞。

★ 鮑逸卿題杏林莊

剪燭高歌,盡低回本事詩篇,閒居歲月;

停杯試問,有多少眼中奇士,夢裡名山。

★ 桂文耀題杏林莊

閉戶餐素藏真,不時明月直入;

開軒焚香讀易,難得清風徐來。

★ 劉世安題長安萬壽庵

求自在不自在,知自者自然自在;

悟如來想如來,非如來如是如來。

★ 觀音山

以諸花香而散其處;

合眾鼻孔盡為德雲。

★ 陳世錕題能仁寺

百千日月,百千須彌,廬不出蓮花藏裡;

八萬人天,八萬賢聖,眾同游香水海裡。

★ 鮑俊題大佛寺

永和風日宜吾輩;

勝林園地得後生。

★ 穎勤題永勝寺

五枝錦樹榮今代;

百秩仙籌萃一門。

★ 長壽庵

紅橋映海三更月;

石瀃通一江一 兩度潮。

★ 梁章鉅題長壽庵

引我舒懷山遠近;

催人行樂塚高低。

★ 石天基題快風閣

竹種多年,不盡涼一陰一醒鶴夢;

仙歸何處,尚留古剎界鴻溝。

★ 戴靆天題竹仙洞

笑攜天子同舟,一曲未終,明月替一人圓好夢;

怕對離筵今夕,三杯更盡,春風吹我上長安。

★ 潘六琴題珠一江一 花舫

文如大歷十才子;

園似將軍第五橋。

★ 張之洞題廣雅書院,位於西華路彩虹橋外。

清光緒十三年兩廣總督張之洞創建,規模宏大,藏書四萬餘冊。

另設廣雅書局,刻書五千餘卷。

書院講學以「闡明聖道,砥礪名節,博通今古,明一習一 時務,期於體用」為目的,為晚清—個重要的教育與學術文化中心。

光緒二十四年增設西學堂。

1902年改建為兩廣大學堂,次年改為高等學堂,現為廣雅中學

我生恨不見古人,是邦耆碩如林,文彩功事皆曠絕;

名士從來有部落,今日橫流遍地,英雄時勢兩相需。

★ 廣雅書院

居是邦,事其大夫之賢,過則相規,善行相勸;

當秀才,即以天下自任,處為名士,出為名臣。

★ 吳大澂題廣雅書院

同學盡知名士,不遠數千里而來,講貫切磋,實為兩粵英才淵藪;

置身作何等人?願聞二三子之志,文章勳業,須用六經根底功夫。

★ 吳大澂題廣雅書院

雖富貴不易其心,雖貧賤不移其行;

以通經學古為本,以救世行道為賢。

★ 張之洞題廣雅書院禮堂

尊其所聞,行其所知,合嶺南東道、嶺南西道人才,互相師友;

博我以文,約我以禮,令漢儒經學、宋儒理學宗旨,同造聖賢。

★ 張之洞題廣雅書院無邪堂

校經願學顧千里;

佞宋遙分黃一廛。

★ 廣雅書院校經書堂。

顧千里:顧廣圻字

故作軒窗挹蒼翠;

要將弦誦答潺湲。

★ 張之洞題廣雅書院清佳堂

聽諸生夏弦春誦,聲出戶處如金石;

到此地吟風弄月,花落水面皆文章。

★ 吳大澂題廣雅書院清佳堂

招邀數君子;

沉醉萬荷花。

★ 廣雅書院濂溪祠

先有本而後有文,讀三代二漢之書,養其根,俟其實;

捨希賢莫由希聖,守先正大儒之說,尊所聞,行所知。

★ 陶濬宣題廣雅書院圖書館

地接南園,看蒼翠成林,疑身到六橋二竺;

天開東壁,聚丹黃滿架,此中有百宋千元。

★ 陶濬宣題廣雅書院圖書館。

丹黃:舊時點校書籍,用硃筆書寫,如遇誤字時則用雌黃塗抹

諸君到此何為,豈徒學問文章,擅一藝微長,便算讀書種一子;

在我所求亦恕,不過子臣弟一交一 ,盡五倫本分,共成名教中人。

★ 香山書院

犁鋤在手皆兵器;

螺角隨身做警機。

★ 三元裡戍樓

我地救亡救我地;

人民有國有人民。

★ 三元裡抗英紀念館

盤石生烏桕;

當門種白榆。

★ 石烏桕

勝國數名流,與七子抗行,是三家先路;

前賢留故跡,有兩株簷柳,又萬柄池荷。

★ 陳蘭甫題南園五先生祠。

七子:古人常把同時代形成一派或交往密切的七個有名文人合稱七子,如建安七子,明嘉靖七子

是講學地,亦宦游邦,每對荷花憶清德;

居奎斗間,造文字福,更栽桂樹紀登科。

★ 徐花農題粵東試院文明閣周子祠。

宦游:外出求官,做官。

奎斗:星名。

奎星和北斗。

登科:科舉時代稱秀才中進士為登科,亦稱「登第」

更上一層,南斗平臨齊北斗;

獨擎只手,將星坐照換文星。

★ 徐花農題魁星樓

闢地無多,卻分廣廈數椽,門徑不容人跡到;

論文有暇,試上層梯一望,海山勝向畫圖看。

★ 試院欣賞樓

過橋分野色;

移石動雲根。

★ 方孝孺題倚紅樓

屬右行,屬左行,屬下行,大化同流,巢隧以還,韋編書契文字;

曰秦隸,曰漢隸,曰晉隸,隨時遞變,許徐而外,尚多羽翼功臣。

★ 倉頡廟。

巢燧:有巢氏和燧人氏,傳說中的原始社會部落聯盟首領。

韋編:古代無紙,以竹簡寫書,用皮繩編綴,故曰韋編。

書契:猶言文字

塵緣空寶鏡;

嶺表一袈裟。

★ 南華禪寺

莫怪和尚們這般大樣;

請看護法者豈是小人。

★ 海珠寺

處處通途,何去何從?求兩餐分清邪正;

頭頭是道,誰賓誰主?吃一碗各自西東。

★ 三眼井茶亭

小隊出郊坰,願七萃功成,淨洗銀河長不用;

偏師嚴壁壘,看百蠻氣懾,煙消珠海有餘清。

★ 林則徐題兩廣演武廳,林則徐所建

花竹一庭,是亦中人十家產;

軒窗四壁,可無廣廈萬間心。

★ 成格題廣東廳事

海納百川,有容乃大;

壁立千仞,無慾則剛。

★ 林則徐題總督府

一闋荔枝香,聽玉笛吹來,遍傳南海;

雙聲楊柳曲,問金樽把處,憶否西湖。

★ 梁應來題武林會館戲台,位于歸德門外晏公街

酷暑此中消,但期林下清風,常盈我袖;

涼雲隨蔭處,安得人間喜雨,遍記吾亭。

★ 許祥光題廣東臬署挹秀亭

庭前草魚,檻外山光,須知我輩能豪,不在雕樑畫棟;

牆及半肩,窗開四面,願與吾民相見,常如日月青天。

★ 許祥光題廣東臬署挹秀亭

翠園我迎賓,數不盡甘脆肥濃,色香清雅;

園庭花勝錦,祝一杯富強康樂,山海騰歡。

★ 翠園酒家,位於曉港公園對面,朱國基出句,何啟光應對

石角東西花月夜;

潮頭上下海天秋。

★ 珠一江一 光築樓

雲來山補缺;

月靜水無痕。

★ 黃婆洞

紅闌曲曲路三折;

蒼石亭亭山四圍。

★ 吉林莊

石捨太古水雲氣;

竹帶半天風雨聲。

★ 吉林莊

太守昔稱廉,千載還珠傳盛事;

使君重起廢,一亭流水喻澄懷。

★ 府署還珠亭

充天欲害人心,不憂不惑不懼;

行可以告天事,曰清曰慎曰勤。

★ 廣東撫署

不卑小官,嘗為委吏;

既得天爵,莫非王臣。

★ 廣東撫署

兩岸樓台,高卷筠簾邀月入;

一河船舫,輕搖蘭棹載花來。

★ 清平橋

風月常新,時復登樓聊縱目;

煙波無際,須知有岸可回頭。

★ 清平橋

陶潛善飲,易牙善烹,飲烹有度;

陶侃惜寸,夏禹惜分,寸分無遺。

★ 陶陶居茶樓

北京(1) 北京(2) 北京(3) 北京(4) 北京(5) 故宮 北京(6) 故宮 北京(7) 故宮 北京(8) 中南海 北京(9) 中南海 北京(10) 北海 北京(11) 頤和園 北京(13)香山

分類:未分類項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對聯大全
北京(1)北京(2)北京(3)北京(4)北京(5) 故宮北京(6) 故宮北京(7) 故宮北京(8) 中南海北京(9) 中南海北京(10) 北海北京(11) 頤和園北京(13)香山北京(14)雍和宮天津瀋陽吉林遼寧河北承德河南(1)河南(2)河南(3)河南(4)開封洛陽許昌南陽上海(1)上海(2)浙江(1)浙江(2)浙江(3)紹興溫州杭州(1)杭州(2)杭州(3)杭州(4)杭州(5)杭州(6)杭州(7)杭州(8)杭州(9)杭州(10)西湖十景江蘇(1)江蘇(2)江蘇(3)江蘇(4)江蘇(5)南京(1)南京(2)南京(3)南京(4)太平天國天王府南京(5) 清涼山南京(6) 隨園南京(7) 莫愁湖南京(8)秦淮河風景帶無錫(1)無錫(2)無錫(3) 惠山無錫(4) 梅園無錫(5) 太湖揚州(1)揚州(2)揚州(3) 蜀岡揚州(4) 虹橋風景帶揚州(5) 瘦西湖蘇州(1)蘇州(2)蘇州(3)蘇州(4) 拙政園蘇州(5) 虎丘常熟泰州鎮江(1)鎮江(2)宜興徐州南通連雲港江陰山東濰坊曲阜濟南山西太原安徽(1)安徽(2)馬鞍山安慶陝西西安甘肅蘭州(1)蘭州(2)黑蒙青新寧藏江西南昌九江甘棠湖萍鄉贛州廣東(1)廣東(2)廣州惠州潮州海南廣西桂林福建(1)福建(2)福州(1)福州(2)廈門台灣台北台中台南港澳雲南昆明大理劍川鶴慶貴州貴陽湖南(1)湖南(2)長沙湘潭衡陽韶山桃花源湖北武漢襄樊黃岡四川成都瀘州樂山灌縣新都重慶(1)重慶(2)南京勝棋樓煙台蓬萊閣南昌滕王閣九江潯陽樓長沙天心閣湖南嶽陽樓武漢黃鶴樓武漢晴川閣成都望江樓昆明大觀樓貴陽甲秀樓長城長江黃河鄱陽湖洞庭湖泰山華山衡山恆山嵩山黃山廬山五台山普陀山峨眉山九華山武當山青城山(1)青城山(2)青城山(3)嶗山羅浮山天台山武夷山北固山焦山岳麓山千山莫干山小孤山石鍾山白雲山越秀山秀山雞足山五泉山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