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聯大全》杭州(4):降魔護法,十方共仰金身。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對聯大全》杭州(4)

對聯大全

杭州(4)

寶月曇花,三竺頻開蓮界;

降魔護法,十方共仰金身。

★ 上天竺,在杭州靈隱寺南面山中。

分上、中、下三寺,上天竺的法喜寺,中天竺的法淨寺,下天竺的法鏡寺,分別創建於五代、隋代、東晉年間,是杭州著名的佛教寺院

野鶴閒雲,喜到人間淨土;

鏡花水月,頻添此地清光。

★ 上天竺

生歡喜心,證菩提果;

登清涼地,結香火緣。

★ 上天竺

佛亦愛臨安,法象自北朝留住;

山皆學靈鷲,洛伽從南海飛來。

★ 張岱題上天竺

後晉現相,吳越開基,歷今九百餘年,依然見嶺護慈雲,問蓮座揚輝,何如南海;

靈竺在中,法鏡居下,每值春秋佳日,都來乞瓶傾甘露,願楊枝遍灑,長說西湖。

★ 吳超題上天竺

水鑒當民鑒;

慈雲作慶雲。

★ 上天竺

立馬吳山,憶頻年轉戰沙場,履險如夷,寶筏自天援苦海;

還轅湘水,願今日皈依竺國,指迷徹悟,瓣香異地拜慈雲。

★ 李世顏題上天竺

天竺國中,滿路香雲登正覺;

金容不遠,舉頭觸目即靈山。

★ 上天竺

不二為法門,歷劫常留新日月;

大千歸覺海,諸天鹹與護雲霞。

★ 上天竺

宣梵唄在東浙何盛哉?若靈隱,若淨慈,並此鼎足而三,寶筏渡群生,怕什麼苦海孽河,肯念彌陀都解脫;

辟禪關據西湖之勝也,比雞園,比鷲嶺,或信地形無二,幽壇忘世慮,絆不住名韁利鎖,靜參揭諦自逍遙。

★ 上天竺。

名韁利鎖:喻名和利就像韁繩和鎖鏈把人束縛在一起

癡愛貪嗔一婬一佚驕奢,人欲太橫流,釀成水火刀兵,自造滔天浩劫;

孝悌忠信禮義廉恥,佛光能普照,願祝慈悲感應,召回大地祥和。

★ 上天竺

山中鳥語花香,活潑天機,好參妙諦;

湖上風清月白,真空景象,即是如來。

★ 上天竺

觀自在到最高峰,何處覓音聲,看慧日照臨,一片西湖皆淨土;

大慈悲度無量劫,來游諸士女,果迷津識破,千尋南海不揚塵。

★ 顧竹軒題上天竺

山名天竺,西方即在眼前,千百里接踵朝山,海內更無香火比;

佛號觀音,南摩時聞耳畔,億萬眾同聲念佛,世間畢竟善人多。

★ 陳嘉干題上天竺

是福地,是洞天,佛法無邊,片葉慈航資濟渡;

有崇山,有峻嶺,湖光並映,三蓮雄殿聿輝煌。

★ 上天竺

世路崎嶇,看迷人捷足登山,爭到懸崖無退步;

佛天悲憫,願眾生回頭是岸,早離苦海渡慈航。

★ 上天竺

象鳴獅吼,感應無方,列八十四位咒將,護持上竺,圓通觀自在;

月窟天根,靈光最勝,有百千萬億眾生,朝拜名山,解脫見如來。

★ 上天竺

人世本微塵,為甚須臾爭意氣;

名山開勝境,何如此處學長生。

★ 上天竺

佛從南海飛來,本法雙舉,白毫光裡出,莫測風雲,現三十二應尋聲救苦;

法播東土彌揚,權實俱存,無生蓋中顯,大千世界,發十二宏願散禮度人。

★ 淡台寬量題上天竺

從何處參透禪機,試聽靈隱鐘聲,錢塘潮信;

願大家解除煩惱,莫笑金剛怒目,菩薩低眉。

★ 上天竺

苦楚歷一生,想從前苦守真修,苦經焚炙,苦志苦心,獨臨苦海;

慈悲昭萬古,看此日慈周天壤,慈遍寰區,慈人慈物,普渡慈航。

★ 朱星恆題上天竺

聳峙山腰,普渡人間苦厄;

中分法界,群瞻自在慈悲。

★ 中天竺

香煙傳出千年事;

燈蕊結成如意花。

★ 中天竺

我具一片婆心,抱個孩子送汝;

你做百般好事,留些一陰一騭與他。

★ 中天竺。

一陰一騭:《書·洪範》:「惟天一陰一騭下民。」

意謂天默默地安定下民

我門中締結福緣,豈惟在一炷清香,幾聲佛號;

你心裡能全善果,自然的秋生桂實,春茁蘭芽。

★ 戴仁題中天竺

問爾輩從前何等樣人?爾自摸心頭再來拜佛;

朝我過往後莫行歹事,我這條鞭下不肯容情。

★ 下天竺。

趄我過:朝拜過我之後

三竺並傳,一樣金身,世上皈依獨後;

五峰環繞,千年香火,人間瞻拜為先。

★ 下天竺

開闢靈山,創來千百餘年,惟此道場第一;

慈悲佛國,添得上中兩院,居然天竺成三。

★ 下天竺

法界宏開,依然西國;

慈航普渡,總在南洋。

★ 下天竺

法鏡現慈雲,觀秋月春花,儘是三空妙諦;

智燈懸寶座,聽晨鐘暮鼓,無非一點禪機。

★ 下天竺

真實不虛大慈悲,渡一切苦惱;

意識無界空色相,現五蘊光明。

★ 下天竺。

五蘊:佛教語,也稱「五一陰一」、「五眾」,即色(形相)、受(情慾)、想(意念)、行(行為)、議(心靈)。

議為認識的主觀要素;色、受、想、行為認識的客觀要素

紫竹林中觀自在,上有犼,下有鰲,合文普尊神,大士乃成三鼎足;

紅蓮花裡坐如來,左立獅,右立象,現莊嚴法相,高僧不獨一金身。

★ 下天竺。

犼:《集韻》註:北方獸名,似犬食人。

法相:佛教指宇宙間一切事物的形象

甘露瓶中榮寶樹;

慈雲座下錫祥麟。

★ 下天竺。

寶樹:佛教語,指西天淨土的草木。

祥麟:古以麒麟為瑞獸,故稱祥麟

焚五香、清五濁,法喻清蓮,應試靈機入證;

去六欲、得六通,道傳白月,從知妙諦因心。

★ 朱文海題下天竺。

五香:青木香之別名。

五濁:佛教稱人世為五濁惡世。

青蓮:青色蓮花,瓣長而廣,青白分明,故佛書多以為眼目之喻.也借指僧、寺等。

六欲:死、生、耳、目、口、鼻。

六通:佛教指六種神通力,即神境通、天眼通、天耳通、他心通、宿住通、漏盡通,也稱六神通

品泉茶三口白水;

竺仙庵二個山人。

★ 竺仙庵

溯當年創建蓮台,秀氣結鷲嶺一脈;

看此日重新紺宇,祥光開天竺三門。

★ 頭天門,在天竺景區。

紺宇:佛寺,也稱紺園

問爾輩從前,何等樣人?爾自摸心頭再來拜佛;

朝我過往後,莫行歹事,我這條鞭下不肯容情。

★ 地藏王殿

吉士叩壇場,彼自有感,非為享多儀而福也;

凶人犯法律,吾豈無聞,正欲盈其惡以誅之。

★ 玄壇殿

終日解其頤,笑世事紛壇,曾無了局;

經年坦乃腹,看滿懷灑落,卻是上乘。

★ 彌陀殿

白衣仙人,瓶中水楊柳;

朱芾男子,天上石麒麟。

★ 魏成憲題白衣殿

天上錫麟兒,此是世尊親抱送;

山中聞梵唄,原從靈鷲早飛來。

★ 查聲山題白衣殿

大德曰生,願眾生生生不已;

至誠無息,求嗣息息息相通。

★ 金菊農題白衣殿

湖南佛國;

震旦靈山。

★ 淨慈寺,在杭州南屏山慧日峰下。

始建於公元954年(五代)。

原名慧日永明院,寺宇雄偉壯麗,分前、中、後三殿,殿前有運木古井一口

雲間樹色千花滿;

竹裡泉聲百道飛。

★ 康熙題淨慈寺

細翦山雲縫破衲;

閒撈溪月作蒲一團一 。

★ 鐵庵題淨慈寺

塔影圓明清淨地;

鐘聲響徹夕一陽一天。

★ 陳蔚題淨慈寺

平湖印月開宗鏡;

遠樹來風度晚鐘。

★ 陳華題淨慈寺

一藏梵聲濤在口;

滿林花影竹苞山。

★ 淨慈寺,在南屏山和夕照山之間

得值萬億諸佛,悉皆供養,承事無空過者;

所有一切眾生,令人無餘,涅槃而滅度之。

★ 王震集金剛經題淨慈寺

重波玉檻,寒泉靈木依然,南宋以來余古跡;

鎮對雷峰,荒壘斜一陽一空好,西湖到此倍滄桑。

★ 淨慈寺

酒肉舊生涯,是佛家遊戲神通,隱示當頭棒喝;

湖山新卜築,借此地遺留醉跡,來聽向晚鐘聲。

★ 淨慈寺

轉梵輪無量無邊,勝跡溯南屏,百八鐘聲留共省;

修淨土即心即佛,大慈參上乘,萬千劫數看俱消。

★ 雪震題淨慈寺

七情不染,八德為馨,二酉一精一藏,九思終益;

四大能空,五蘊自破,三寶充固,六塵皆飛。

★ 淨慈寺。

七情:人的七種感情,即喜、怒、哀、懼、愛、惡、欲。

八德:《小字紺珠·儆戒類·八德》:「左、右、倫、義、分、辯、競、爭。」

二酉:大酉小酉,在今湖南沅陵縣西北,傳石穴中有書千卷,乃秦人於此而學留之。

後稱藏書多曰二酉。

九思:反覆思考。

四大:佛教指堅、濕、暖、動四種性能。

五蘊:佛教名詞,即色蘊、受蘊、想蘊、行蘊、識蘊。

三寶:三種可寶貴的事物,何所指隨文而異。

佛教以佛、法、僧為三寶。

六塵:佛經稱色、聲、香、味、觸、法六者為塵

不逢哥利王,何得漆身為厲;

若遇秦丞相,也驚垢面風癡。

★ 楊嘯山題淨慈寺

照遍萬國九州,鹹皆庇蔭;

光臨大千世界,群庶沾恩。

★ 沈志曹題淨慈寺

淨理勝因,願從今日稱居士;

慈恩慧業,長與名山作主人。

★ 譚延闓題淨慈寺。

居士:在家信佛的人

風鶴遍神州,方寸地堪稱樂土;

雲鸞開俗世,八百春長顯靈蹤。

★ 淨慈寺

勝跡傳千秋,苦口婆心諷末俗;

慈恩留萬古,現身說法挽清風。

★ 淨慈寺

獨木隱清泉,此是僧家無上法;

梵宮重選佛,要知羅漢有神通。

★ 淨慈寺

六橋煙水,三竺香雲,正覺南屏鍾破曉;

雙樹戢暉,五天潛響,卻欣東土佛常春。

★ 太虛題淨慈寺

松韻鼓笙簧,和南屏之晚鐘,清如雅奏;

禪心開定慧,對雷峰之夕照,湛若明生。

★ 鄭煜題淨慈寺

視貪嗔癡愛為勍敵,持此不二法門,證無上果;

合動植飛潛皈化宇,願與大千世界,結至善緣。

★ 淨慈寺。

勍敵:勍,強有力。

勍敵,義同「勁敵」。

《左傳·僖公二十二年》:「勍敵之人」

踢去夕一陽一,喝來明月,試問南北峰頂,畢竟有甚來去;

朝生蟲臂,暮死鼠肝,且看宇宙源底,陶然不落死生。

★ 芝峰題淨慈寺。

蟲臂鼠肝:《莊子·大宗師》:「以汝為鼠肝乎?以汝為蟲臂乎?」

均言極為細小的東西。

言以人之大,亦可化為蟲臂鼠肝。

比喻隨緣而化,並無常則

依淨土以印淨心,回峰現億萬化身,覺悟群迷成淨果;

引慈航而宏慈星,慧日照三千法界,莊嚴重耀證慈緣。

★ 梁楚香題淨慈寺

一偈遍梵天,看東土普現光明,照澈淨慧慈緣,莊嚴色相;

百年有桑海,與西湖長留香火,記取靈山塔影,上界鐘聲。

★ 於右任題淨慈寺

塔飛出坐,一樣只華,今逢末世萬年,初如是道場,願爾眾生回覺;

珠照燈傳,三輪真諦,頓悟現前四大,假儻求法相,莫忘梵境莊嚴。

★ 潘天壽題淨慈寺。

圓覺:佛教語,指所覺悟之道平等周滿,毫無缺漏。

三輪:即三乘

大堤垂柳,青到寺門,安排一角靈山供養,莊嚴法相,四序常春,盡好湖壖留淨土;

前塢斜一陽一,紅分蓮座,照澈八功德水轉旋,寂默金輪,六時俱念,又從雲外吼清鐘。

★ 雪明甫題淨慈寺。

壖:同「堧」,謂城郭旁或河邊的空地

高峰停落日;

流水和疏鐘。

★ 昭慶寺,在錢塘門外,舊名菩提院,吳越王建

紫竹林中觀自在;

白蓮座上現如來。

★ 昭慶寺

自在真觀,超二十四聖證圓通智;

天作妙德,成三十二應入國士身。

★ 楊繼盛題昭慶寺

天生佛石苔攢髻;

洞有神猿臂掛松。

★ 大佛寺,在寶石山麓,中奉大石佛

大肚能容,包含色相;

開口便笑,指示迷途。

★ 大佛寺。

色相:佛教主萬物皆空,以無相為歸,人或物呈現於外的形式,稱為色相

法相何空,環十洲而錫嗣;

色身不壞,磨百劫以長春。

★ 張仁題法相寺,在穎秀塢

天道昭明,扶持正直;

神靈顯赫,庇佑真誠。

★ 集慶寺,在九里松集慶山,宋理宗為貴妃閻氏建

仙梵徹雲霄,三竺晴嵐聳翠;

雨花飛滿岫,六橋煙柳增妍。

★ 集慶寺

崎嶇世味嘗應遍;

寂寞山棲老漸隨。

★ 棲霞寺

座下蓮花,占斷西湖三月景;

瓶中楊柳,分來南海一枝春。

★ 棲霞寺

法雨晴飛,繞殿香雲至;

天花晝下,一交一 空瑞石懸。

★ 理安寺,在理安山麓,原名法雨寺。

始建於宋理宗時

山間日月自來去;

天際浮雲無是非。

★ 理安寺

勢到岳邊,千峰環秀色;

聲歸海上,萬水拱洪濤。

★ 理安寺

杖履得回遊子腳;

葛籐灰燼老婆心。

★ 理安寺

成佛唸經,縱然自在還為妄;

度生心切,須信慈悲也是貪。

★ 理安寺

碧螺澄法雨;

綠樹蔭清泉。

★ 理安寺

竹筧潛通十八澗;

蒲一團一 小坐兩三時。

★ 俞樾題理安寺

薄宦寄明湖,有夢難尋荊樹影;

前因迷法雨,招魂空叩木樨禪。

★ 桂菖題理安寺

是無遠慮,顛倒夢想;

皆大歡喜,信受奉行。

★ 俞樾題鳳林寺,在葛嶺西,原稱喜鵲寺,唐刺史裴棣建

真實不虛,大慈悲度一切苦惱;

意識無界,空色相現五蘊光明。

★ 范為金題鳳林寺

不雨山常潤;

無雲水自一陰一。

★ 集句題廣化寺,在孤山之南,原名孤山寺,寺內有六一泉,宋蘇東坡題銘

湖兩孤三,此處有泉可嗽也;

天一地六,先生自號無說乎。

★ 廣化寺

建剎傍孤山,溯天嘉永福初基,試與尋長慶殘碑,讀微之遺記;

題楣仍廣化,還大中祥符舊觀,願重立辟支古塔,刻法華真經。

★ 俞樾題廣化寺。

天嘉:年號,宋寧宗時,安南高宗李龍翰之年號,又稱「天資寶祐」。

大中祥符:宋趙桓(真宗)年號,公元1008-1016年。

法華經:佛經名。

《妙法蓮華經》的簡稱

煙波淡蕩搖空碧;

樓閣參差倚夕一陽一。

★ 摘白居易句題廣化寺

白公睡閣幽如畫;

張祐書碑妙入神。

★ 摘林和靖句題廣化寺

半嶺妙鬟垂,翠微初上;

曲一江一 毫相印,淥淨平鋪。

★ 乾隆題聖果寺,在中峰上,原名勝果。

創於唐代

花含春意洽;

石戴古皺奇。

★ 聖果寺

到一江一 吳地盡;

隔岸越山多。

★ 處默題聖果寺

明月松間照;

清泉石上流。

★ 集句題白雲庵,在南屏山

石墨一枝春,問山僧梅子熟未;

梵鍾數杵曉,喚世人塵夢醒來。

★ 金日修題白雲庵。

石墨句:白雲庵內有梅花刻石,墨而拓之,故云「石墨一枝春」

願將佛手雙垂下;

摩得人心一樣平。

★ 白雲庵。

摩:撫摸、安撫

瓶添澗水盛將月;

衲掛松柏惹得雲。

★ 白雲庵

日日攜空布袋,少米無錢,卻剩得大肚寬懷,不知眾檀越,信心時用何物供養;

年年坐冷山門,接張待李,總見他歡天喜地,請問這頭陀,得意處是什麼東西。

★ 彌勒殿,在白雲庵內。

檀越:佛教名詞,為梵文的音譯,意譯「施主」,寺院僧人對施捨財物給僧一團一 者的尊稱

山深獨闢清涼界;

竹翠常飛妙鬟雲。

★ 乾隆題雲棲寺,位於杭州五雲山之西的山塢內,相傳人們常見飄過五雲山的彩雲在這裡棲留,故名,雲棲竹徑是西湖十景之一

水向石邊流出冷;

風從花裡過來香。

★ 乾隆題雲棲寺

法雲廣萌無遮會;

慧日高懸有相天。

★ 雲棲寺

身比閒雲,月影溪光堪證性;

心同流水,松聲竹色共忘機。

★ 雲棲寺

長堤劃破全湖水;

之字平分兩浙山。

★ 雲棲寺

山溪一曲泉千曲;

竹徑三分屋二分。

★ 王凱泰題雲棲寺

剪半岑閒雲補衲;

留一窗明月談經。

★ 雲棲寺

韓相府,楊氏園,劫劫茫茫,始信妙蓮常自在;

畏吾書,釋迦院,瓣香鬱鬱,同圓法界證如來。

★ 應寶時題石觀音閣,在寶蓮山,寶成寺左

眼前即是西方,面錢塘,背鑒湖,祗樹寶蓮成勝界;

心向何須南海,左仙閣,右福地,龍飛鳳舞護靈山。

★ 徐有釗題石觀音閣

大幢作屏藩,幸城市有此靈山,仗許多佛力神威,扶持世界;

長一江一 如匹練,慨人世無邊苦海,渡不盡名檣利楫,消受風波。

★ 張叟山題石觀音閣

潮聲自演大乘法;

塔影常圓無住身。

★ 乾隆題開化寺,在月輪山頂,即六和塔之塔院。

大乘法:佛教教法之一,即大乘佛教,強調一切眾生皆可成佛,一切修行應以自利利他並重,是「菩薩」之道,認為自己教法最勝,故自稱「大乘」,貶主張自我解脫的教派為「小乘」

燈傳慧業三摩地;

鼓應洪濤八月天。

★ 開化寺

北京(1) 北京(2) 北京(3) 北京(4) 北京(5) 故宮 北京(6) 故宮 北京(7) 故宮 北京(8) 中南海 北京(9) 中南海 北京(10) 北海 北京(11) 頤和園 北京(13)香山

分類:未分類項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對聯大全
北京(1)北京(2)北京(3)北京(4)北京(5) 故宮北京(6) 故宮北京(7) 故宮北京(8) 中南海北京(9) 中南海北京(10) 北海北京(11) 頤和園北京(13)香山北京(14)雍和宮天津瀋陽吉林遼寧河北承德河南(1)河南(2)河南(3)河南(4)開封洛陽許昌南陽上海(1)上海(2)浙江(1)浙江(2)浙江(3)紹興溫州杭州(1)杭州(2)杭州(3)杭州(4)杭州(5)杭州(6)杭州(7)杭州(8)杭州(9)杭州(10)西湖十景江蘇(1)江蘇(2)江蘇(3)江蘇(4)江蘇(5)南京(1)南京(2)南京(3)南京(4)太平天國天王府南京(5) 清涼山南京(6) 隨園南京(7) 莫愁湖南京(8)秦淮河風景帶無錫(1)無錫(2)無錫(3) 惠山無錫(4) 梅園無錫(5) 太湖揚州(1)揚州(2)揚州(3) 蜀岡揚州(4) 虹橋風景帶揚州(5) 瘦西湖蘇州(1)蘇州(2)蘇州(3)蘇州(4) 拙政園蘇州(5) 虎丘常熟泰州鎮江(1)鎮江(2)宜興徐州南通連雲港江陰山東濰坊曲阜濟南山西太原安徽(1)安徽(2)馬鞍山安慶陝西西安甘肅蘭州(1)蘭州(2)黑蒙青新寧藏江西南昌九江甘棠湖萍鄉贛州廣東(1)廣東(2)廣州惠州潮州海南廣西桂林福建(1)福建(2)福州(1)福州(2)廈門台灣台北台中台南港澳雲南昆明大理劍川鶴慶貴州貴陽湖南(1)湖南(2)長沙湘潭衡陽韶山桃花源湖北武漢襄樊黃岡四川成都瀘州樂山灌縣新都重慶(1)重慶(2)南京勝棋樓煙台蓬萊閣南昌滕王閣九江潯陽樓長沙天心閣湖南嶽陽樓武漢黃鶴樓武漢晴川閣成都望江樓昆明大觀樓貴陽甲秀樓長城長江黃河鄱陽湖洞庭湖泰山華山衡山恆山嵩山黃山廬山五台山普陀山峨眉山九華山武當山青城山(1)青城山(2)青城山(3)嶗山羅浮山天台山武夷山北固山焦山岳麓山千山莫干山小孤山石鍾山白雲山越秀山秀山雞足山五泉山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