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聯大全》江蘇(1):休言聖教有元機,不外正心誠意;莫向神仙求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對聯大全》江蘇(1)

對聯大全

江蘇(1)

本組收儀征、常州、吳縣名勝聯

休言聖教有元機,不外正心誠意;

莫向神仙求秘訣,靜思孝子忠臣。

★ 儀征贊化宮

素志矢同堅,到此各有因緣,莫僅閒談幾句;

黃粱猶未熟,急早行些功德,不枉好夢一場。

★ 儀征贊化宮

高山仰止;

大河前橫。

★ 儀征贊化宮

綠柳紅蓼漁墅;

白沙翠竹一江一 村。

★ 儀征鑾一江一 集景

曲閣池邊起;

長柳橋外橫。

★ 梅堯臣題儀征東園

道有源頭,立言、立功、立德;

工無駐足,希賢、希聖、希天。

★ 常州紅梅公園玄妙觀山門。

玄妙觀即紅梅公園紅梅閣,據傳張紫一陽一真一人曾在此修煉,龔子彬隨仙人飛往雲南折梅歸來植之成林,故名,瞿秋白之父瞿世緯慕龔於彬,故字「稚彬」,並繪玄妙觀全圖於古春軒壁上。

秋白少年時期常來此讀書和休息

可記前蹤,重來何處?聽蒲牢八百,鳥語二三,劇憐斷碣殘碑,都是當年新院宇;

也曾到此,小作勾留,看塔影參差,梅花淺淡,屈指春風秋雨,於今幾度換滄桑。

★ 常州紅梅公園長春院。

蒲牢:蒲牢系海邊獸名,寺院鍾頂獸紐,即蒲牢形象,蒲牢畏鯨,鯨去之,蒲牢輒大鳴,聲聞百里,故詠鐘聲以蒲牢喻之

法會之盛,聞於遐邇;

妙勝之嚴,甲於東南。

★ 常州天寧寺,在紅梅公園南,有「千年古剎」之稱,始建於唐永徽年間

棟宇摩霄漢;

金碧燦雲霞。

★ 集句題常州天寧寺

合相證三摩,光融西竺;

眾香超萬有,界現南藍。

★ 乾隆題常州天寧寺大雄寶殿。

眾香:即眾香國,《維摩詰經·下·香積佛品十》:「有國名眾香,佛號香積」。

藍:是佛寺伽藍的簡稱。

伽藍是梵語,藍字可單用,意譯即僧院,「南藍」指天寧寺為南方的佛寺

律路控吳趨,君子至斯欣得見;

郵亭掬惠水,好山相對欲忘機。

★ 韓錫胙題常州皇華亭

石曼卿死而為靈,古有寓公膺神廟;

孫真一人伺之療疾,長留大藥壽民生。

★ 常州一陽一湖神醫殿

北去三河揚子渡;

南通百瀆蠡湖船。

★ 金粟香題常州東門政成橋。

三河:水名,在一江一 蘇西部,起自洪澤湖,東南通高郵湖。

瀆:一江一 、淮、河、濟為四瀆。

蠡湖船:指越王勾踐的大夫范蠡與西施乘船赴會稽事

繼坡公艤舟,誰為過客;

問相如題柱,可比升仙。

★ 金粟香題常州東門政成橋

庋藏不富已,連甍公有勝私儲,還借河須一瓻酒;

方策猶存知,望郡新鈔完舊帙,流傳敢負百年心。

★ 孟心史題常州圖書館。

庋藏:收藏。

瓻:古代盛酒的器具。

代指借還書事(古人借書,以瓻盛酒為酬)

我生恨不見古人,是邦耆碩如林,文采事功皆曠絕;

名士從來有部落,今日橫流遍地,英雄時勢兩相需。

★ 一胡一 君復題常州圖書館

觀乎天文,其分野為鬥牛,適於館兮,亦嘗遠征,勾吳國風,心儀延陵高致;

傳之來世,雖千載猶日暮,後有作者,庶幾抗懷,乾嘉諸老,邁跡亦梁前塵。

★ 一胡一 君復題常州圖書館。

心儀:內心嚮往。

延陵:古邑名,春秋吳邑,季札所居,故址在今常州。

乾嘉諸老:指清乾隆嘉慶年間經學派系,主要有以惠棟為首的「吳派」和以戴震為首的「皖派」兩大支。

亦梁:即蕭梁王朝

未知明年在何處;

不可一日無此居。

★ 常州竹樓

紅日無私,貧富一樣照耀;

青天有眼;善惡兩般看成。

★ 常州盤龍山

十葉雲仍卌登榜;

廿年鹹藉兩傳臚。

★ 常州靜園,亦名近園,即惲家花園,在今長生巷常州賓館內,是該市建造最早而保存較為完整的園林,三百多年來,近園多次易主,清光緒十一年,惲南田的後裔惲彥琦以六萬兩銀購得該園,經修葺後改稱「靜園」,惲氏一門科第不絕。

卌:即四十,是說惲氏十代四十人登榜。

鹹藉:用晉代著名文學家阮藉、阮鹹叔侄來比喻惲彥彬,惲毓嘉叔侄俱中傳臚

噩耗到三更,老母寡妻惟我托;

炎天走千里,素車白馬伴君歸。

★ 洪亮吉題常州黃景仁故居兩當軒。

兩當軒是清乾隆年間著名詩人黃景仁故居,黃是北宋詩人黃庭堅的後裔,著有《兩當軒集》。

黃與同時代人「更生齋」主洪亮吉友善,乾隆四十八年夏,黃病故於山西,享年僅35歲。

洪亮吉千里奔喪,伴柩而歸

煙柳倚檻看,高城日暮,風景依然,長與釣遊留勝跡;

滄桑隨燭轉,舊壁紗籠,題詞安在?莫將裙屐換浮名。

★ 一胡一 君復題常州白龍庵水榭

一步一花景;

無時無鳥聲。

★ 常州劉雲樵家園

此中只許鸞鳳宿;

其上應有蛟螭蟠。

★ 潘遵祈題吳縣一鄧一 尉山一鄧一 禹祠,亦稱司徒廟,植有古柏四株,乃千年古樹,有清、奇、古、怪之稱,相傳為一鄧一 禹手植。

一鄧一 禹(2—58年),東漢初南一陽一新野人,字仲華,先為劉秀前將軍,劉秀即位後,任大司徒,封酇侯。

劉秀統一全國後,改封高密侯。

蛟螭:傳說中的兩種龍

十三誇令子;

四七冠功臣。

★ 吳縣一鄧一 尉山一鄧一 禹祠。

令子:一鄧一 禹幼時聰穎過人,別人誇他為「令子」,即「賢郎」。

四七:劉秀在雲台,畫二十八個功臣像於台上,一鄧一 禹像名列第一,四七,就是二十八人

聰明正直謂之神,上界星辰,麟閣昭垂清史柄;

清奇古怪如此樹,空山歲月,鳳岡想像翠華臨。

★ 潘遵祁題吳縣一鄧一 尉山一鄧一 禹祠

清奇古怪畫難狀;

風火雷霆劫石磨。

★ 吳雲題吳縣一鄧一 尉山一鄧一 禹祠

尋宋商丘題詠詩文,入勝出幽,十里梅香歸吐納;

訪清高宗遊觀陳跡,撫今懷舊,四周山色感興亡。

★ 吳縣一鄧一 尉山聞梅館。

宋商丘:清一江一 蘇巡撫宋犖,商丘人

春入湖山韶且秀;

雪凝樓觀淨無埃。

★ 乾隆題吳縣一鄧一 尉山一鄧一 尉山館

佳味無多,白飯香蔬苦茗;

我聞如是,松風鳥語泉聲。

★ 余覺題吳縣洞庭西山,乃太湖中最大島山,主峰縹緲峰聳立於島中央,支脈高低不一,四向延伸,為避暑消夏的好地方。

我聞如是:佛經開頭語,意思是「我聽如來佛這樣說」,此處意思是「我聽到的是這些」

兩山水隔難通馬;

四面波圍不用城。

★ 吳縣東西洞庭山

風帆移影橋獨橫;

漁姑對鏡月成雙。

★ 吳縣石公山移影橋

歸雲洞前雲千重;

明月彎頭月一輪。

★ 吳縣歸雲洞

古洞雲深春不老;

靈山僧占月常圓。

★ 吳縣歸雲洞

頓教山色開生面;

直引湖光入翠屏。

★ 吳縣翠屏軒。

生面:面目一新,引申指新的境界、格局,亦謂別開生面。

唐杜甫詩:「凌煙功臣少顏色,將軍下筆開生面」

山與人相見;

天將水共浮。

★ 王鏊題吳縣斷山亭

目極湖山千里外;

人在水天一色中。

★ 吳縣來曦亭

是誰先已乘雲去;

有客還思跨鶴來。

★ 吳縣來鶴亭

虹飛霞際落;

鶴舞鏡中回。

★ 吳縣來鶴亭

煙霞環繞三山外;

吳越平分一水間。

★ 吳縣來鶴亭

吳越界分風土古;

漁樵人伴水雲閒。

★ 吳縣來鶴亭

寺隱山窩,尋到山窮方見寺;

僧藏雲窟,穿來雲淨正逢僧。

★ 吳縣包山寺

千嬌深藏林屋洞;

一山飛峙太湖中。

★ 吳縣林屋洞,為西山著名風景點,道書列為「天下第九洞天」

十二生肖真逼肖;

百千石靈各輸靈。

★ 吳縣林屋洞

禹書奇字無人問;

古洞仙門只自開。

★ 吳縣林屋洞。

禹書:《郡國志》:「闔閭使靈威丈人入(林屋)洞,……石几上有素書三卷,上於闔閭,不識,使人問孔子,孔子曰:「此禹石函文也」

志其身,忘其家,辛壬癸甲,閱四日而出,惟荒度士功,遂貽萬世平成之治;

注之海,源之一江一 ,疏瀹決排,歷八年於外,能奮庸帝載,乃受一心人道之傳。

★ 陳如綸題吳縣禹王廟大殿

漁艇到門青漲滿;

書堂歸路晚山晴。

★ 沈歸愚題吳縣木瀆鎮沈歸愚舊居

笑不了古今事;

看得見去來人。

★ 吳縣羅漢寺

星滿天潭河瀉影;

月離海嶠樹生煙。

★ 吳縣穹隆山,在吳縣城西南10公里,山頂方平,廣約百畝,山半有法雨泉四時不絕。

海嶠:近海多山之地

四大皆空,坐片刻何分彼此;

兩頭是路,吃一盞各自東西。

★ 吳縣茶亭,在西山寺院旁,山路涼亭

太湖萬頃在襟袖;

穹窿億丈凌星辰。

★ 乾隆題吳縣上真觀

百尺聳丹梯,郁羅最上;

群峰環紫蓋,顥氣常清。

★ 吳縣玉皇殿

一泓秋水當窗見;

半嶺晴雲隔樹看。

★ 吳縣東山雨花台

綱紀重春秋,周有夫子,漢有夫子;

廟堂齊學府,文一聖人,武一聖人。

★ 吳縣關帝廟

一部春秋昭漢代;

千年俎豆配尼山。

★ 吳縣關帝廟。

尼山:又名尼丘,在山東曲阜東南,相傳叔梁紇與顏氏女於尼丘野合而生孔子,後因以尼丘為孔子的別稱

八百里太湖,盡收眼底;

五千年歷史,默數胸中。

★ 吳縣莫厘峰

湖山成千古圖畫,南望吳一江一 ,西延夾浦,北臨惠麓,東達金閶,此處足清流,古剎被名僧所佔;

景物極四時佳境,春風柳岸,夏岫雲峰,秋正歸帆,冬留積雪,我生厭塵徑,一官為勝利而來。

★ 吳縣莫厘峰

笑罵盡文章,離合悲歡,喚醒人心夢夢;

古今因果報,賢奸忠佞,難逃天網恢恢。

★ 吳縣戲台。

天網恢恢:比喻天道廣大、無所不包,《老子》:「天網恢恢,疏而不失。」

後借指國家法網雖寬,但不會漏掉壞人

莫作兩般看,前代事都今代事;

同歸一夢裡,上台人即下台人。

★ 吳縣戲台

滿院濃一陰一青欲雨;

一庭涼月白如霜。

★ 吳縣翠峰寺

秀奪千重翠幕;

涼添一片冰壺。

★ 吳偉業題吳縣翠峰寺。

一片冰壺:出自唐王昌齡詩「一片冰心在玉壺」

今占湖山真淨域;

獨尊齒德老頭陀。

★ 韓是升題吳縣翠峰寺。

齒德:《禮·祭義》:「有虞氏貴德而尚齒。」

頭陀:佛教用語,後泛指行腳僧人

慈雲普護三千界;

法座高居第一蜂。

★ 吳縣慈雲庵

紫金庵裡瞻佛像;

聽松堂上集嘉賓。

★ 黃養輝題吳縣紫金庵聽松堂

廊下阿難傳色笑;

座中僧語帶煙霞。

★ 吳縣紫金庵聽松堂。

阿難:釋迦牟尼弟子

遠籟湖聲應法鼓;

餘暉山響起梵鈴。

★ 吳縣席家湖安定塔。

籟:管樂器。

法鼓:指佛寺的大鼓

繞寺全遮樹;

開門但見山。

★ 法海塢

馳騁雲路三千,我原過客;

管領重湖八百,君亦書生。

★ 左宗棠題吳縣柳毅井。

馳騁:奔走

溪頭細雨流花出;

樹外閒雲載鶴歸。

★ 陶澍題吳縣枕流閣

閣外泉聲鳴斷壑;

月中竹影掃空階。

★ 彭玉麟題吳縣枕流閣

古香自有梅花在;

雪色時看野鶴來。

★ 彭玉麟題吳縣枕流閣

煙雲台榭開三面;

水月湖山共一樓。

★ 吳縣水明樓

萬頃湖光,分來功德水;

千重花影,勝入旃檀林。

★ 乾隆題吳縣光福聖恩寺。

旃檀:梵文「旃檀那」的省稱,即檀香

點燈默坐還元閣;

磨墨重題大散關。

★ 翁同龢題吳縣還元閣

西山朝來,致有爽氣;

太華夜碧,人聞清鐘。

★ 石韞玉題吳縣還元閣。

西山:西洞庭山,在太湖中。

太華:西嶽華山

朅來客路誰青眼;

笑指山僧已白頭。

★ 乾隆題吳縣還元閣。

朅來:猶言去來

登銅井山攬勝而來,七二奇峰都歸眼底;

有香雪海尋源可入,三六福地自在胸中。

★ 陳則民題吳縣香雪海石牌坊。

銅井山:一鄧一 尉山支脈。

三六福地:即三十六福地,道家稱神仙居住的地方

爭傳此地香成海;

笑折花枝雪滿衣。

★ 吳縣香雪海石牌坊

問何年力士開山,神斤斃斧,小築浮圖,石骨插天高,回溯齊梁四百八十寺,名跡蕭條,獨留石壁;

有幾處世尊普渡,寶筏慈航,能超孽海,沏光連碧湧,遠看吳越三萬六千頃,清波浩淼,更上層台。

★ 吳縣石壁一精一捨。

齊梁四百八十寺:出自唐代杜牧《一江一 南春》詩:「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台煙雨中」。

世尊:釋迦牟尼尊稱。

寶筏:佛教語,比喻引導人到達彼岸的佛法,李白詩:「金繩開覺路,寶筏渡迷川」。

慈航:佛教稱佛以慈悲之心度人,使脫離苦海,有如航船之濟眾

橋通南北路;

川流東西崦。

★ 吳縣虎山橋。

東西崦:在光福鎮,即東崦湖與西崦湖之簡稱,崦:山

舊境隨波去;

新景逐浪添。

★ 吳縣虎山橋

大路一條,到此齊心向上;

好山四面,歸來另眼相看。

★ 吳縣靈巖山繼羅亭。

靈巖山,高82米,在一江一 蘇吳縣木瀆鎮附近,山多奇石,狀似靈芝,故以得名,相傳春秋時期,吳王夫差於山上為西施建館娃宮,舊址即今靈巖寺,山中有吳王井、西子池、琴台、梳妝台等吳宮遺跡,風景秀麗,世為吳中名勝

蓮障千重,此日已成雲出岫;

松風十里,他年應待鶴歸巢。

★ 阿文成題吳縣靈巖山館。

鶴歸巢:喻美一女 西施由吳歸越

香水濯雲根,奇石慣延攜硯客;

西廊重月地,幽香曾照浣紗人。

★ 劉墉題吳縣靈巖山澄懷觀。

香水:指靈巖山下脂粉塘,一說指吳縣香水溪,傳為西施浴處。

濯:洗滌。

雲根:古人認為「觸石生雲」,故稱石為雲根。

慣延:經常迎接。

攜硯客:指墨客一騷一人或畫家。

重月地:同在月光下。

浣紗人:西施,曾為浣紗之女

花草舊香溪,卜兆千年如待我;

湖山新畫障,臥游終古定何年。

★ 畢沅題吳縣靈巖山館。

卜兆:古人灼龜以占吉凶,其裂痕謂之兆

高樹鳥鳴青嶂裡;

半山泉響白雲中。

★ 謝孝典題吳縣天平山,在一江一 蘇吳縣靈巖山附近,山上青綠蔥蘢,間以飛泉

梵宮敕建宋代,推甫裡禪林第一;

羅漢塑源惠子,為一江一 南佛家無雙。

★ 趙孟頫題吳縣保聖寺,在吳縣角直鎮,創建於梁天監二年(503年)。

寺內原有羅漢塑像18尊,相傳為唐雕塑家楊惠之所作,1927年因大殿坍塌,損壞9尊,現尚存9尊

潮平震澤開明鏡;

波定胥一江一 鎖彩虹。

★ 吳縣胥定橋。

震澤:太湖別稱。

胥一江一 :胥口到胥門之間的運河,相傳為伍子胥所開鑿

微斯人吳其為沼;

賴此老海不揚波。

★ 吳縣伍相國祠。

伍相國即伍子胥,名員,春秋時吳國宰相,伍本楚國人,因其父、兄為楚平王所殺,他逃到吳國,助吳王築城練兵,使吳國強盛,後被譖自一殺。

吳其為沼:意思是吳宮室廢壞,當為污池

孝當竭力,忠則盡命;

生為相國,死作濤神。

★ 吳縣伍相國祠。

濤神:指伍子胥,相傳子胥倚劍自如一江一 邊,其一屍一漂入一江一 流被尊為神

春風故國蘼蕪長;

落日荒祠杜宇哀。

★ 吳縣伍相國祠。

蘼蕪:香草名。

杜宇:傳說中古蜀帝名,周代末年,在蜀始帝,號曰望帝,後歸隱,讓位於其相開明,時適二月,子規鳥鳴,蜀人懷之,因呼鵑為杜鵑,後亦稱杜鵑鳥為杜宇,王實甫《西廂記》:「不信呵去那綠楊影裡聽杜宇,一聲聲道不如歸去」

往事昭昭,億萬世長傳宇內;

一精一忠耿耿,千百年猶在人間。

★ 吳縣伍相國祠

大慈悲能布福田,曰雨而雨,曰暘而暘,祝率土風穰,長使眾生蒙樂利;

諸善信願登覺岸,說法非法,說相非相,學普門功德,只憑一念起修行。

★ 林則徐題吳縣觀音寺。

福田:佛家謂積善行可得福報,猶如播種田地

風急忽疑星欲墜;

舟移如與月同行。

★ 吳縣石湖,在吳縣西南,與太湖相通,湖上有石刻觀音大士像,又稱石佛寺湖,秀峰雄峙其間,湖山相映,景色悠美

祠廟肅滄浪,更尋來一萬字穹碑,新煥巖前榱棟;

威名鎮吳越,還認取七百年華表,遙傳一江一 上旌旗。

★ 林則徐題吳縣韓世忠祠,在吳縣藏書鄉小學內,也稱蘄王廟。

韓世忠,字良臣,綏德(今陝西)人,宋抗金民族英雄,面對朝廷的腐敗,韓憂鬱而死,宋孝宗時追封為蘄王。

榱棟:椽子與脊檁。

旌旗:旗幟的通稱

海內文章第一;

山中宰相無雙。

★ 唐寅題吳縣王鏊墳,在吳縣東山陸巷附近。

王鏊為明代戶部尚書,人稱震澤先生,工詩文。

山中宰相:指南朝梁陶弘景隱居句曲山事,武帝時禮聘不出,國有大事,輒就咨詢,時稱「山中宰相」,王鏊因劉瑾擅權,去官家居十四年,故有此說

水遠天長,萬古川原連泰瀆;

年豐人樂,四時風景勝滁一陽一。

★ 齊彥槐題吳縣滸墅關豐樂橋。

泰瀆:即泰伯瀆,在今無錫境內。

滁一陽一:今屬安徽

貌象和乾坤並老;

香延與天地同春。

★ 吳縣天池山寂靜寺石屋,在寂靜寺中部,相傳建於元代

北京(1) 北京(2) 北京(3) 北京(4) 北京(5) 故宮 北京(6) 故宮 北京(7) 故宮 北京(8) 中南海 北京(9) 中南海 北京(10) 北海 北京(11) 頤和園 北京(13)香山

分類:未分類項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對聯大全
北京(1)北京(2)北京(3)北京(4)北京(5) 故宮北京(6) 故宮北京(7) 故宮北京(8) 中南海北京(9) 中南海北京(10) 北海北京(11) 頤和園北京(13)香山北京(14)雍和宮天津瀋陽吉林遼寧河北承德河南(1)河南(2)河南(3)河南(4)開封洛陽許昌南陽上海(1)上海(2)浙江(1)浙江(2)浙江(3)紹興溫州杭州(1)杭州(2)杭州(3)杭州(4)杭州(5)杭州(6)杭州(7)杭州(8)杭州(9)杭州(10)西湖十景江蘇(1)江蘇(2)江蘇(3)江蘇(4)江蘇(5)南京(1)南京(2)南京(3)南京(4)太平天國天王府南京(5) 清涼山南京(6) 隨園南京(7) 莫愁湖南京(8)秦淮河風景帶無錫(1)無錫(2)無錫(3) 惠山無錫(4) 梅園無錫(5) 太湖揚州(1)揚州(2)揚州(3) 蜀岡揚州(4) 虹橋風景帶揚州(5) 瘦西湖蘇州(1)蘇州(2)蘇州(3)蘇州(4) 拙政園蘇州(5) 虎丘常熟泰州鎮江(1)鎮江(2)宜興徐州南通連雲港江陰山東濰坊曲阜濟南山西太原安徽(1)安徽(2)馬鞍山安慶陝西西安甘肅蘭州(1)蘭州(2)黑蒙青新寧藏江西南昌九江甘棠湖萍鄉贛州廣東(1)廣東(2)廣州惠州潮州海南廣西桂林福建(1)福建(2)福州(1)福州(2)廈門台灣台北台中台南港澳雲南昆明大理劍川鶴慶貴州貴陽湖南(1)湖南(2)長沙湘潭衡陽韶山桃花源湖北武漢襄樊黃岡四川成都瀘州樂山灌縣新都重慶(1)重慶(2)南京勝棋樓煙台蓬萊閣南昌滕王閣九江潯陽樓長沙天心閣湖南嶽陽樓武漢黃鶴樓武漢晴川閣成都望江樓昆明大觀樓貴陽甲秀樓長城長江黃河鄱陽湖洞庭湖泰山華山衡山恆山嵩山黃山廬山五台山普陀山峨眉山九華山武當山青城山(1)青城山(2)青城山(3)嶗山羅浮山天台山武夷山北固山焦山岳麓山千山莫干山小孤山石鍾山白雲山越秀山秀山雞足山五泉山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