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聯大全》普陀山:一日兩度潮,可聽其自來自去;千山萬重石,莫笑他無覺無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對聯大全》普陀山

對聯大全

普陀山

海岸牌坊

一日兩度潮,可聽其自來自去;

千山萬重石,莫笑他無覺無知。

★ 王禹聖。

兩度潮:指中午和半夜的兩次海潮,亦稱子午潮

有感即通,千一江一 有水千一江一 月;

無機不被,萬里無雲萬里天。

★ 馮恕。

不被:不受影響

聖跡著迦山,萬國生靈皆樂育;

佛光騰海島,千年潮汐靜波濤。

到這山來,未謁善門當先淨志;

渡那海去,欲登彼岸須早回頭。

★ 簡照南

望海亭

玉堂一街,如在天上;

金沙千步,疑非人間。

★ 玉堂句:玉堂乃明鎮海寺僧如珂的字,他募修了法雨寺前的道路

四海滔滔,安得一葦航彼岸;

孤亭矯矯,欲齊萬岳聳南天。

★ 王震

一念即慈航,將以出世渡人還須入世;

十年曾面壁,此是東方初祖來自西方。

★ 沈恩孚

佛頂山

雲扶石扶雲;

佛頂山頂佛。

★ 郭沫若。

佛頂山,普陀之最高峰

普濟寺

靈跡遍關中,天竺法華,同是慈悲昭感應;

仙山瞻海上,潮音沙嶼,偶留聲色見神通。

★ 普濟寺,位於白華頂南、靈鷲峰下,北宋元豐三年(1080)始建,時稱寶陀觀音寺,又名前寺。

清康熙年間(1662-1722)重建大殿,易名普濟寺,為普陀三大寺之一

潮汐撼危崖,澎渤濤聲,即是觀音示現;

海天開淨土,莊嚴世界,居然正法如來。

佛德宏深,廣度眾生當度我;

世情崎嶇,不念彌陀更念誰。

蓮池印月,非空非色;

塵海藏天,無古無今。

大慈悲能布福田,曰雨而雨,曰暘而暘,祝率土豐穰,長使眾生蒙利樂;

循善信願登覺岸,說法非法,說相非相,學普門功德,只憑一念起修行。

★ 暘:晴;率土:率土之濱

自有佛法以來,無不皆仰大士尋聲救苦;

欲度眾生至盡,唯如所說普門隨應現身。

★ 普門殿

偶爾受持,勝六二河沙菩薩;

剎那稱念,等百千億兆如來。

★ 普門殿。

六二:指六十二種有情

聽南海梵音,頑石亦生善;

看洛迦紫竹,觀音本是人。

★ 圓瑛題大殿

無住蔭慈雲,蔥嶺祇竹明法果;

真常揚慧日,鷲峰鹿苑在當前。

★ 大殿

航海朝普陀,遍值齋供千僧,蒙老比丘施我,古銅佛像,想是應真阿羅漢;

梯山禮大士,喜游馳名兩剎,趨觀音洞看他,妙相分形,露出趺坐紫金身。

★ 彭大融題大圓通殿

東浙著靈庥,綠水洋頭放鐵蓮,夷族移迎終不去;

西方現梵相,紫竹林間瞻金粟,下民信仰等如來。

★ 百子堂觀音殿

常欣南海駕慈航,普渡眾生超苦海;

時念西天懸慧日,光照萬姓庇鈞天。

★ 觀音殿

西方貝葉演真經,總不出戒定慧三條法律;

南海蓮華生妙相,也自消聞思修一味圓通。

★ 觀音殿

忉利會上集無量分身,親受佛囑;

九華峰顛展一衣覆地,永留其跡。

★ 地藏殿。

親受佛囑:指地藏菩薩於忉剎天受如來之囑,每日晨朝入恆沙禪定觀察眾機,於如來既天以後、彌勒來生之前,現身於人於地獄之中,以救眾生苦難

乘本願船、與慈運悲,廣度有情登佛地;

說十論經、拔苦興樂,普令群蔭轉定業。

★ 地藏殿

蘭若即清,竹林亦靜;

諸天不老,大地皆春。

★ 郭沫若。

蘭若:梵語阿蘭若之略語,指僧人之居處。

諸天:眾天之總稱,佛家認為欲界有六天,色界有十八天、無色界有四天等不同的天

幻跡說花開,海岳靈奇通寶界;

明心同月印,樓台燦爛現金光。

★ 劉鳳生

晏坐等人來,預攝龍華會裡有緣之輩;

逢機以笑應,圓彰大肚皮中無所不容。

五朝恩賜無雙地;

四海尊崇第一山。

雪浪照琳宮,芝草香中,慧日常懸震旦;

天花飛梵座,楊枝雨後,祥雲齊護潮音。

★ 琳宮:仙人所居之處,寺院的美稱

佛有慈心,眾生普渡;

門留善念,萬事窮通。

★ 李求真

南海有仙山,仙山儘是菩提樹;

西天通佛島,佛島皆為明鏡台。

★ 吳恆泰

法雨寺

錦屏臨海浪;

法雨飛天花。

★ 康有為。

法雨寺,位於光熙峰下,為浙一江一 省文物保護單位。

明萬曆八年(1580)始建,初名海潮庵,名曾名海潮寺、護國鎮海禪寺。

清康熙三十八年(1699)改今名,為普陀三大寺之一。

現有玉佛殿、觀音殿、大雄寶殿、藏經樓、方丈殿等建築245間,7350平方米。

寺前有青玉澗、海會橋等名勝,為觀賞海景之勝地。

錦屏:喻

法雨無偏,心田受潤;

慈雲既擁,智海樂深。

福海波中,龍吐長生之水;

壽山頂上,鶴棲不老之枝。

心融妙理虛空小;

道契真如法界寬。

★ 虛空:太空

護我正法,一劍橫空寒鬼膽;

開茲方便,千花擁座仰佛光。

法流東土,滿天雲彩現空色;

雨潤海甸,遍地賞花聞蓮香。

★ 翁志鵬

大海仗慈航,廣度一切眾生,破迷霧,息暴風,意朗心開登覺岸;

彌天施法雨,普潤四方國土,布嘉禾,復美樹,鳥飛魚躍樂和曦。

★ 和曦:一溫一 暖的一陽一光

慧濟寺

乾坤容我靜;

名利任人忙。

★ 曼殊。

慧濟寺,因處全島最高之佛頂山峰,故亦名佛頂山寺。

原為一石亭,明時始建慧濟庵,清乾隆一十八年(1793)擴建為寺,成為普陀三大寺之一。

現有圓通殿、大悲樓等四殿、七宮、六樓,建築面積達3300平方米。

寺中古樹異卉眾多,最著名的為鵝耳櫪。

山上盛產佛茶,清香妙絕。

寺東南白華頂有天燈塔海上航標

遠離煩惱垢;

增長菩提心。

★ 菩提:梵文譯音,即覺悟

自在自觀觀自在;

如來如見見如來。

★ 自在:空寂無礙

性海非遙,擬議思量起識浪;

靈山可即,譚玄說妙落聲塵。

★ 性海:真如之理性,深廣如海

梅福禪院

七寶樹下黃金地;

八德池中白玉蓮。

★ 梅福禪院,又名梅福庵

梅花馥馥,苦歷三冬香更遠;

福壽綿綿,蓮開九品德無窮。

★ 九品:佛教中宗派很多

無垢庵

到門三澗清降海;

繞室千葩艷奪霞。

★ 裘璉

不肯去觀音院

香像奉金仙,傑閣凌雲,日麗中天通上界;

煙霄騫鐵鳳,華鍾渡水,風回大海引慈航。

★ 魏滋伯。

不肯去觀音院,又名紫竹林庵,位於梅檀嶺下。

傳五代後梁年間,日僧慧鍔從五台山請得觀音像,歸國途中被風所阻,稽於,居民張氏聞之,遂舍宅為院,號不肯去觀音院,為佛教聖一地之第一庵。

庵周有潮音洞、光明池、觀音眺等名勝。

騫:飛

普門大士現身塵剎,遍於潮音垂聖跡;

慧鍔禪師請像歸國,途經紫竹建一精一藍。

★ 圓通寶殿

三業相應,往生有分;

六根都攝,見佛無難。

★ 念佛堂

感龍王讓地,遍山石頭開紫竹;

化抉桑留步,滿海波濤湧金蓮。

★ 釋座元、釋聖一

觀音洞

珠闕瑤宮,萬佛化身難避劫;

神州大一陸 ,一心同德獲重興。

★ 觀音洞,在西天門附近

普門示現,大悲廣度眾生海;

千手護持,神威永鎮補陀山。

★ 普門:菩薩普度眾生之法門;補陀山:之別稱

古洞新顏,國安方有教興;

大士重現,海外亦聞馨香。

普陀一精一捨

心關天下蒼生,憂樂為懷,便鐵馬馳疲,也能成佛;

目視手中黃卷,興亡不管,縱木魚敲破,何得登仙。

★ 熊東遨

大乘庵

欲知堂奧幽深,更進一步;

要識門庭廣大,如在孤峰。

★ 堂奧:房屋的深處,喻深奧的道理

南海風光,不少一騷一人墨客,嘯詠經堂,詩心通佛性;

普陀景色,幾多綠嶼青峰,朝恭寶剎,意境入禪機。

潮音洞

即心即佛?但從彼岸問迷津,渡頭寶筏開時,慈航有路;

是色是空?誠向茲山瞻法相,洞口祥雲護處,變化無方。

★ 葉赫石題潮音洞,在紫竹林內

北京(1) 北京(2) 北京(3) 北京(4) 北京(5) 故宮 北京(6) 故宮 北京(7) 故宮 北京(8) 中南海 北京(9) 中南海 北京(10) 北海 北京(11) 頤和園 北京(13)香山

分類:未分類項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對聯大全
北京(1)北京(2)北京(3)北京(4)北京(5) 故宮北京(6) 故宮北京(7) 故宮北京(8) 中南海北京(9) 中南海北京(10) 北海北京(11) 頤和園北京(13)香山北京(14)雍和宮天津瀋陽吉林遼寧河北承德河南(1)河南(2)河南(3)河南(4)開封洛陽許昌南陽上海(1)上海(2)浙江(1)浙江(2)浙江(3)紹興溫州杭州(1)杭州(2)杭州(3)杭州(4)杭州(5)杭州(6)杭州(7)杭州(8)杭州(9)杭州(10)西湖十景江蘇(1)江蘇(2)江蘇(3)江蘇(4)江蘇(5)南京(1)南京(2)南京(3)南京(4)太平天國天王府南京(5) 清涼山南京(6) 隨園南京(7) 莫愁湖南京(8)秦淮河風景帶無錫(1)無錫(2)無錫(3) 惠山無錫(4) 梅園無錫(5) 太湖揚州(1)揚州(2)揚州(3) 蜀岡揚州(4) 虹橋風景帶揚州(5) 瘦西湖蘇州(1)蘇州(2)蘇州(3)蘇州(4) 拙政園蘇州(5) 虎丘常熟泰州鎮江(1)鎮江(2)宜興徐州南通連雲港江陰山東濰坊曲阜濟南山西太原安徽(1)安徽(2)馬鞍山安慶陝西西安甘肅蘭州(1)蘭州(2)黑蒙青新寧藏江西南昌九江甘棠湖萍鄉贛州廣東(1)廣東(2)廣州惠州潮州海南廣西桂林福建(1)福建(2)福州(1)福州(2)廈門台灣台北台中台南港澳雲南昆明大理劍川鶴慶貴州貴陽湖南(1)湖南(2)長沙湘潭衡陽韶山桃花源湖北武漢襄樊黃岡四川成都瀘州樂山灌縣新都重慶(1)重慶(2)南京勝棋樓煙台蓬萊閣南昌滕王閣九江潯陽樓長沙天心閣湖南嶽陽樓武漢黃鶴樓武漢晴川閣成都望江樓昆明大觀樓貴陽甲秀樓長城長江黃河鄱陽湖洞庭湖泰山華山衡山恆山嵩山黃山廬山五台山普陀山峨眉山九華山武當山青城山(1)青城山(2)青城山(3)嶗山羅浮山天台山武夷山北固山焦山岳麓山千山莫干山小孤山石鍾山白雲山越秀山秀山雞足山五泉山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