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聯大全》安徽(2):千秋果老何之,歎暮雨朝霞,空剩有石爐丹灶;一片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對聯大全》安徽(2)

對聯大全

安徽(2)

本組收樅一陽一、懷寧、宿松、太湖、潛山、亳州、桐城、六安、鳳台、壽縣、無為、東至、含山、黟縣、定遠、旌德、廬一江一 、蕭縣、涇縣、來安名勝聯

千秋果老何之,歎暮雨朝霞,空剩有石爐丹灶;

一片夕一陽一猶在,任今來古往,數不盡過客一騷一人。

★ 方蘭坡題樅一陽一浮渡山,位於城東北部。

方圓約十五平方公里,三面環水,遠眺似船浮水面。

山中有十一奇峰、十九怪石、卅二巖、七十二洞,南朝梁代在此建有寺廟。

清散文家劉海峰作《游浮山記》,記載山的歷史

千里瓢囊歸葉省;

一屏弈局對歐公。

★ 樅一陽一浮山遠公塔。

下聯:宋河南僧人遠錄與歐一陽一修弈棋獲勝。

遠錄據棋理說佛法

山如人意懶;

石似我心空。

★ 黃文炳題樅一陽一響雪橋石門,在浮山桃花澗上,石門在橋面石壁間

滄海日,赤城霞,峨嵋雪,巫峽雲,洞庭月,彭蠡煙,瀟湘雨,武夷峰,廬山瀑布,合宇宙奇觀,繪吾齋壁;

少陵詩,摩詰畫,左傳文,馬遷史,薛濤箋,右軍帖,南華經,相如賦,屈子離一騷一,收古今絕藝,置我山窗。

★ 一鄧一 石如題懷寧一鄧一 石如故居。

滄海日:日出時的奇妙景觀。

赤城霞:在浙一江一 天台山,因山上泥土赤色而得名。

「赤城棲霞」為天柱一景。

峨嵋雪:即四川峨眉山雪景。

巫峽云:即巫峽十二峰煙雲的自然景觀。

洞庭月:「洞庭秋月」為「瀟湘八景」之一。

彭蠡:一江一 西鄱一陽一湖的別稱。

瀟湘雨:瀟水和湘水會合處。

「瀟湘夜雨」為「瀟湘八景」之一。

武夷:福建武夷山,山峰美景奇妙。

廬山瀑布:廬山香爐峰瀑布,有「飛流直下三千尺」的奇觀。

少陵:杜甫。

摩詰:王維。

左傳:書名,編年體春秋史。

也稱《春秋左氏傳》或《左氏春秋》。

相傳為春秋時魯國左丘明所撰。

馬遷史:司馬遷所著《史記》,為我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

薛濤箋:唐女詩人薛濤以井水製成的紅色詩箋。

後世將此井命名為薛濤井,在四川成都錦一江一 南岸百花潭上。

右軍:晉王羲之,一精一於書法,被稱為書聖。

南華經:也叫《南華真經》,《莊子》的別名。

相如賦:漢文學家司馬相如之賦,有《子虛賦》、《上林賦》、《大人賦》等。

屈子:屈原

聽澗底泉聲,呼天地是歌是哭;

看階前月色,問英雄還死還生。

★ 史可法題宿松白崖寨史可法祠,位於城東北。

相傳寨為元朝末年吳士傑所建,寨牆由大石塊壘成,高約五米,險要地段築雙層寨圍,周長九公里,寨門四座。

明史可法據寨殲敵,後人在西峰上立史可法祠。

更多宿松名勝聯見「小孤山名勝聯」

終日解其頤,笑世事紛紜,曾無了局;

經年坦乃腹,看胸懷灑落,卻是上乘。

★ 余昂題太湖海會寺。

解其頤:頤,面頰。

《漢書·匡衡傳》:「匡說書,解人頤。」

顏師古註:「使人笑不能止也。」

後以解頤指大笑,歡笑。

蘇頲《陳倉別隴州司戶李維深》詩:「京國自攜手,同途欣解頤」

足涉萬仞峰嶺,看綠水浮天,白雲掃地;

人來三千里外,喚清風結伴,明月為鄰。

★ 潛山天柱山,古稱南嶽,一稱皖山、又稱潛山,位於潛山縣西北,海拔一千五百米,為安徽第一高峰,共有四十二峰、五十三怪石、廿五洞等景點,雄、奇、靈、秀兼而有之

天柱一峰擎日月;

洞門千仞鎖風雷。

★ 集白居易詩題潛山天柱山

橐籥無傳,一卷傷心獄吏火;

戶樞不朽,片言終古活人方。

★ 亳州華佗庵,在城內東北隅,建於清代,祀東漢名醫華佗。

庵門上首鐫「華祖庵」橫匾。

橐籥:古代鼓風吹火的器具,比喻活人

漢獻之時,恨未醫國;

神農而後,賴有傳人。

★ 亳州華佗庵。

醫國:治理國家之方

大儒以胞與之懷,小數得名,莫無術耳;

漢室有腹心之患,神針莫救,豈非天哉。

★ 毫州華佗庵

一曲一陽一春,喚醒古今夢;

兩班面目,演盡忠奸情。

★ 亳州花戲樓,在城西北隅大關帝廟內,原名歌台,是供演戲用的古建築,仿木結構,雕刻一精一美。

大門為三層牌坊架式,戲樓上有上下場門四個。

正面為大殿,台左右各有六間看樓。

現為博物館

白鳥忘機,看天外雲舒雲卷;

青山不老,任庭前花落花開。

★ 桐城張氏草堂

雪壁寫東坡,大好一江一 山,天與此堂占卻;

芳樽開北海,無邊風月,我如孤鶴飛來。

★ 何紹基題桐城徐勇烈館諸雪堂。

北海:李邕,唐揚州一江一 都人,字泰和。

李善之子,玄宗時曾為北海太守,故稱李北海

我輩復登臨,河山極目,風景生憐,直將把酒問天,拔劍斫地;

漢皇今安在?野卉縈眸,流泉聒耳,想像旌旗耀日,管龠喧雲。

★ 程君題六安武陟山,位於城西,相傳漢武帝南巡,曾登涉此山,故名。

斫:砍。

漢皇:漢武帝。

縈眸:滿眼。

聒:聲音噪雜。

管龠:泛指樂器。

龠,類笛而短,三孔

無限峰巒競秀,令過客賞心,到此如游三島境;

不能草木皆兵,使苻堅喪膽,笑君遠遜八公山。

★ 一江一 蘅齋題六安九公山,在六安西南,山頂有九石,人形,登臨可眺八公山。

三島:神話傳說海上的三個仙島

奔水山疑動;

懸河地欲穿。

★ 汪蟠春題六安流波疃,在六安西南的流波疃鎮,南近霍山界,瀑布從山崖間飛流奔瀉,蔚為壯觀

波浪直穿青嶂裡;

潺湲遙在白雲中。

★ 汪蟠春題六安流波疃。

潺湲:水聲

後天地而生,朱圉猶堪尋勝跡;

立帝王之極,白雲常護此靈宮。

★ 六安皋陶祠,位於城東,皋陶墓側。

據傳皋陶曾被舜任為掌管刑法的官,卒後,民立廟祀之。

朱圉:山名,在甘肅省伏羌縣西南

幾處鶯花雲樹裡;

萬家煙火畫圖中。

★ 汪蟠春題六安鎮安樓

刑而後王,當大地紛爭,豪傑曲身聊建業;

反原宜死,奈功臣盡戳,英雄走險冀偷生。

★ 李醉仙題六安英布墓

仙源何處尋?自西漢而還,誰更入山問道;

清泉知我渴,倘東坡到此,也應掃石題詩。

★ 鳳台珍珠泉,位於城南,泉與地平,水湧如珍珠,又名咄泉。

西漢:代指篤信道家神仙的漢武帝。

東坡:蘇軾,號東坡居士

青山笑我頭已白;

泉水照人心自清。

★ 鳳台珍珠泉

籐杖一條,提得起才放得下;

禪關兩扇,看不被便打不開。

★ 張樹德題壽縣報恩寺,位於城關東北隅。

相傳唐貞觀年間玄奘法師奉敕建造,原名崇教禪院、東禪院、東禪寺,明代改今名。

現存建築系清代所構,有山門、佛殿門、大雄寶殿等。

大殿中陳列唐宋明清歷代木雕、銅鑄、泥雕造像等文物

如來有所說法耶,即非菩薩;

一念生淨信心者,是在莊嚴。

★ 徐頲集經文題壽縣報恩寺

小樓刻竹聽春雨;

白晝垂簾看落花。

★ 無為米公祠

沾衣欲濕杏花雨;

吹面不寒楊柳風。

★ 東至梅山

莫笑我老朽無能,許個願試試;

哪怕你多財善賈,不燒香瞧瞧。

★ 含山巢湖姥山廟,在巢湖湖心,上有洞穴廿餘處,另有姥山塔、聖姥廟等名勝古跡

百八里形勝參差,欲蓋覽綺麗春一光 ,正煙消雨霽,岑樓上洞啟疏欞,遠黛修容環獻媚;

萬千層濤瀾洶湧,若別領清幽秋景,迨風息波恬,長夜間徒倚仙渚,冰輪躍彩遍浮金。

★ 含山巢湖姥山廟。

岑樓:尖頂高樓。

迨:等到。

冰輪:明月。

唐朱慶余詩:「昨夜忽已過,冰輪始覺虧。」

浮金:水面閃耀光芒。

多指水面反射出的日光和月光。

隋一江一 總詩:「曉川漾璧,似日御之在河宿。

夜浪浮金,疑月輪之馳水府」

按時五禮朝參,惟命於穆不已;

認定一真主宰,至誠悠久無疆。

★ 含山清真寺。

五禮:古代以祭祀的事為吉禮,冠婚為嘉禮,賓客為賓禮,軍旅為軍禮,喪葬為凶禮,合稱五禮。

主宰:主管支配,元杜本詩:「春風誰主宰,客夢自清安」

昔年零雨斧斨,上座高僧,同御修羅完捨衛;

今日清風絲竹,諸天老佛,重開法會說華嚴。

★ 程伯敷題黟縣東山庵。

捨衛:城名,全名室羅筏悉底,也稱捨婆提,北印度憍薩羅國之都城,相傳釋迦牟尼居此二十五年。

華嚴經:佛經名,全名為《大方廣佛華嚴經》,大方廣為所證之法,佛以華莊嚴法身,故曰華嚴

淚酸血鹹,悔不該手辣口甜,只道世間無苦海;

金黃銀白,但見了眼紅心黑,須知頭上有青天。

★ 何維謙題定遠城隍廟

扼安慶緒首尾援詩,使神京再造,靈武中心,卅六人抗節孤城,保障勳勞高李郭;

與顏常山後先殉國,自讚黃辨誣,昌黎論定,千百載表忠雙廟,馨香俎豆遺一江一 南。

★ 一江一 莘農題旌德雙忠祠。

安慶緒:安祿山之次子,祿山叛亂稱帝時,任左相,封晉王,因安祿山欲立慶恩,慶緒殺其父,改元天和。

乾元元年為郭子儀擊敗。

後為史思明所殺。

神京:指帝都。

靈武:唐縣名。

故域在今寧夏靈武縣西北。

李郭:唐大將李光強與郭子儀並稱。

顏常山:即顏杲卿。

唐臨沂人,字昕,與真卿同五世祖。

玄宗時為常山太守。

天寶十四年起兵討安祿山,次年為史思明所殺。

昌黎:即韓愈

我來尋兵燹余灰,登冶父最高峰,憑眺及大一江一 以北,長淮以南,今古此塵埃,愴懷百戰蟲沙劫;

此處多漢唐遺跡,補湘州伽藍記,幽棲托叢篁之明,碧山之曲,荊檜辟宮闕,想見千年象教神。

★ 張鶴儔題廬一江一 冶父山實際寺,在廬一江一 之北。

兵燹:因戰爭所遭受的焚燒破壞。

伽藍:梵文僧伽藍摩的略稱,意譯為「眾園」或「僧院」,後世將佛寺稱為伽藍。

叢篁:叢生的竹子。

唐宋之問《泛鏡湖南溪》詩:「杏峰開天小,叢篁夾路迷」

天作高山,山高作鎮;

門通大道,道大通神。

★ 陳逢元題蕭縣天門寺山門,位於城東南天門山口。

始建於元,明代重修。

現存建築為近代修復。

周圍古太參天,如林似海;怪石嶙峋,如虎如羊,景色迷人

仰驚六宇寬,變成幾多雨,幾多露,幾多雪,幾多風和雷,時往時來,多少神奇誰鎖住;

俯瞰眾山小,看破一個嵩,一個衡,一個恆,一個泰與華,自東自西,個中底蘊此平分。

★ 陳逢元題蕭縣天門寺山門

幾世幾春秋,每門外漢到來,必說一番東吳景帝;

諸天諸菩薩,自宇文周望祭,成第二個南嶽衡山。

★ 陳逢元題蕭縣天門寺別院。

景帝:孫休。

宇文周:即北朝時的周朝,以皇室姓宇文,歷史上也叫宇文周

金甲金神人,仗一杵打開妖魔,不言護法方成護法;

鐵圍鐵門限,能隻身尋出路徑,要說過關才准過關。

★ 陳逢元題蕭縣天門寺韋馱龕

向茲不二法門,插進腳來,好騎天上龍,淨土遊行伸鐵腳;

閱遍大千世界,放出頭去,莫學漢家馬,豐功未藏泣壺頭。

★ 陳逢元題蕭縣天門寺祖師殿

刪定贊修,真千古同功,較漢堂訓詁,諸儒仰高山而功倍;

德性問學,原兩端並舉,任陸王紛紜,異說撼大樹以何能。

★ 朱藍坡題涇縣會館

聳立縣城中央,為一江一 山留千秋勝跡;

俯視樓台八面,讓過客論百代廢興。

★ 余清逸題來安鼓樓

德智體美勞以教,學生萬千名中西遍佈;

數理化文史並重,老師五十年日夜辛勞。

★ 余清逸題來安縣中,此聯為該校建校五十週年紀念而撰

舜耕山在濟南,舜歌山在來安,兩山南北相望;

歐冶子生春秋,歐一陽一子生宋代,二子前後爭輝。

★ 余清逸題來安舜歌山。

舜耕山:一名歷山,相傳舜耕歷山,在山東濟南市東南。

舜歌山:一名舜山,在來安縣北二十里,相傳舜作歌於山上,故名。

歐冶子:春秋時人,善鑄劍,相傳曾為越王鑄劍

北京(1) 北京(2) 北京(3) 北京(4) 北京(5) 故宮 北京(6) 故宮 北京(7) 故宮 北京(8) 中南海 北京(9) 中南海 北京(10) 北海 北京(11) 頤和園 北京(13)香山

分類:未分類項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對聯大全
北京(1)北京(2)北京(3)北京(4)北京(5) 故宮北京(6) 故宮北京(7) 故宮北京(8) 中南海北京(9) 中南海北京(10) 北海北京(11) 頤和園北京(13)香山北京(14)雍和宮天津瀋陽吉林遼寧河北承德河南(1)河南(2)河南(3)河南(4)開封洛陽許昌南陽上海(1)上海(2)浙江(1)浙江(2)浙江(3)紹興溫州杭州(1)杭州(2)杭州(3)杭州(4)杭州(5)杭州(6)杭州(7)杭州(8)杭州(9)杭州(10)西湖十景江蘇(1)江蘇(2)江蘇(3)江蘇(4)江蘇(5)南京(1)南京(2)南京(3)南京(4)太平天國天王府南京(5) 清涼山南京(6) 隨園南京(7) 莫愁湖南京(8)秦淮河風景帶無錫(1)無錫(2)無錫(3) 惠山無錫(4) 梅園無錫(5) 太湖揚州(1)揚州(2)揚州(3) 蜀岡揚州(4) 虹橋風景帶揚州(5) 瘦西湖蘇州(1)蘇州(2)蘇州(3)蘇州(4) 拙政園蘇州(5) 虎丘常熟泰州鎮江(1)鎮江(2)宜興徐州南通連雲港江陰山東濰坊曲阜濟南山西太原安徽(1)安徽(2)馬鞍山安慶陝西西安甘肅蘭州(1)蘭州(2)黑蒙青新寧藏江西南昌九江甘棠湖萍鄉贛州廣東(1)廣東(2)廣州惠州潮州海南廣西桂林福建(1)福建(2)福州(1)福州(2)廈門台灣台北台中台南港澳雲南昆明大理劍川鶴慶貴州貴陽湖南(1)湖南(2)長沙湘潭衡陽韶山桃花源湖北武漢襄樊黃岡四川成都瀘州樂山灌縣新都重慶(1)重慶(2)南京勝棋樓煙台蓬萊閣南昌滕王閣九江潯陽樓長沙天心閣湖南嶽陽樓武漢黃鶴樓武漢晴川閣成都望江樓昆明大觀樓貴陽甲秀樓長城長江黃河鄱陽湖洞庭湖泰山華山衡山恆山嵩山黃山廬山五台山普陀山峨眉山九華山武當山青城山(1)青城山(2)青城山(3)嶗山羅浮山天台山武夷山北固山焦山岳麓山千山莫干山小孤山石鍾山白雲山越秀山秀山雞足山五泉山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