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聯大全》揚州(3) 蜀岡:一江一 山靜對,遠契妙明心。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對聯大全》揚州(3) 蜀岡

對聯大全

揚州(3) 蜀岡

淮海奇觀,別開清淨地;

一江一 山靜對,遠契妙明心。

★ 乾隆題大明寺,又稱法淨寺,即古棲靈寺遺址所在,創建於劉宋孝武帝大明年間

萬松月共衣珠朗;

五夜風隨禪錫鳴。

★ 雍正題大明寺

登斯樓也;

大哉觀乎。

★ 汪懋麟題平山堂,在揚州瘦西湖畔蜀崗中蜂上,北宋年間歐一陽一修任揚州太守時營建。

他常在此飲酒、賞景,南望一江一 南遠山正與堂欄相平,故名,現存建築為清同治時所建

仙人舊館;

文章奧區。

★ 平山堂

雲中辨一江一 樹;

花裡弄春禽。

★ 詹嗣賢集句題平山堂

山隨平野盡;

人與堂比高。

★ 平山堂

山色湖光歸一覽;

歐公坡老峙千秋。

★ 汪國禎題平山堂

偶然杯酒成千古;

無數一江一 山送六朝。

★ 平山堂

詩意豈因今古異;

山光長在有無中。

★ 乾隆題平山堂

六一居士,到今俎豆;

三千世界,如此一江一 山。

★ 歐一陽一正墉

遠吞山光,平挹一江一 瀨;

下臨無地,上出重霄。

★ 崧駿集句題平山堂

隔一江一 諸山,到此堂下;

太守之宴,與眾賓歡。

★ 伊秉綬題平山堂

曉起憑欄,六代青山都到眼;

晚來對酒,二分明月正當頭。

★ 朱公純題平山堂

高視兩三州,何論二分月色;

曠觀八百載,難忘六一風一流 。

梁章鉅題平山堂。

兩三州:言視野開闊。

二分月色:唐代詩人徐凝詩有「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無賴是揚州」,揚州因以月夜聞名

上客盡知名,杜牧詩才,鮑照賦手;

前賢有遺韻,魏公芍葯,永叔荷花。

平山堂。

魏公:北宋韓琦,封魏國公,知揚州時,有芍葯名金帶子者一出四枝。

永叔:歐一陽一修,字永叔

銜遠山,吞長一江一 ,其西南諸峰,林壑尤美;

送夕一陽一,迎素月,當春夏之一交一 ,草木際天。

★ 徐仁山集句題平山堂。

銜遠山句:范仲淹《岳一陽一樓記》。

其西南諸峰句:歐一陽一修《醉翁亭記》。

送夕一陽一句:王禹偁《黃岡竹樓記》。

當春夏之一交一 句:蘇軾《放鶴亭記》

勝跡溯歐一陽一,當年風景何如?試問橋頭明月;

高吟懷水部,此去雲山更遠,重探嶺上梅花。

★ 金粟香題平山堂

曾從山水窟中來,秋色可人,征袂尚留巫峽雨;

欲向海雲深處住,郵程催我,扁舟又趁浙一江一 潮。

★ 丁濂甫題平山堂

大一江一 南北,亦有湖山,來自衡岳洞庭,休道故鄉無此好;

近水樓台,盡收眼底,論到梅花明月,須知東閣占春多。

★ 平山堂。

東閣:指款待賓客的地方

金戈鐵馬,芳草都迷,遇春風策杖尋幽,重省淮左名都,杜郎俊賞;

舞榭歌台,畫圖難足,倚危亭登臨送目,依舊二分明月,千古一江一 山。

★ 吳鏡人集句題平山堂

大明寺裡拓坤輿,望重廬陵,賴刁周鄭趙史吳,踵事增華,遂令一江一 上浮嵐,長留真賞;

豐樂區中推壯觀,雄吞邗水,有毛魏金汪宗尹,鴻篇巨製,敢道劫餘畚築,足抗前賢。

★ 方浚頤題平山堂。

刁、周、鄭、趙、史、吳:宋代揚州郡守刁約、周淙、鄭興裔、趙師石、史巖之及明代揚州知府吳秀,六人均曾修建平山堂。

毛、魏、金、汪、宗、尹:清代毛奇齡、魏禧、金鎮、汪懋麟、宗元鼎、尹會一,均有記述平山堂的詩文

幾堆一江一 上畫圖山,繁花自昔,試看奢如大業,令人訕笑,令人悲涼,應有些逸興雅懷,才領得廿四橋頭,簫聲月色;

一派竹西歌吹路,傳誦於今,必須才似廬陵,方可遨遊,方可嘯詠,切莫把穠花濁酒,便當作六一翁後,餘韻風一流 。

伊秉綬題平山堂。

大業:隋煬帝年號,奢如大業即像隋煬帝那樣奢侈。

領得:能領略,會欣賞。

竹西歌吹路:杜牧《題禪智院》詩有「誰知竹西路,歌吹是揚州」句,後人曾據此建亭,已廢。

廬陵:歐一陽一修,廬陵人。

穠花:盛艷之花

山與堂平,千古高風傳太守;

我生公後,二分明月夢揚州。

★ 歐一陽一利見題歐一陽一祠,在谷林堂後,現存建築為光緒五年鹽運使歐一陽一正墉所建,祀歐一陽一修,並附祀蘇軾

香影迥環,春風十里傳佳話;

嘉賓雲集,俊彥五洲照吉星。

★ 馬國征題歐一陽一祠

酒酌碧筩杯,到此山翁仍一醉;

文成青史筆,允宜坡老定千秋。

★ 徐文達題歐一陽一祠

歌吹有遺音,溯坡老重來,此地宜賡楊柳曲;

宦游留勝跡,訪先人手植,幾日開到木蘭花。

★ 歐一陽一正墉題歐一陽一祠

遺構溯歐一陽一,公為文章道德之宗,侑客傳花,也自徜徉詩酒;

名區冠淮海,我從豐樂醉翁而至,攜雲載鶴,更教曠覽一江一 山。

薛時雨題歐一陽一祠。

侑客:勸客飲酒。

傳花:酒令的一種。

豐樂:豐樂亭,在安徽西豐山下,歐一陽一修興建,並作《豐樂亭記》。

醉翁:醉翁亭

遺址在棲靈,稚竹老槐,風景模糊今異昔;

開軒借真賞,焚香酹酒,仙蹤蒞止弟從師。

★ 方浚頤題谷林堂,在平山堂後,蘇軾建,並以「深谷足窈窕,高林台扶疏」名,宋後不存,清同治年間轉運使方浚頤重建。

棲靈:隋文帝仁壽元年於大明寺建棲靈塔以藏佛骨,唐會昌中被毀,故云「棲靈遺址」。

弟從師:指蘇軾和歐一陽一修,蘇守揚州在歐一陽一之後,且私淑歐一陽一修,故曰弟從師

三級曩增高,兩點金焦,助起杯中吟興;

雙峰今聳秀,萬株松栝,湧來檻外濤聲。

★ 方浚頤題平遠樓,在法淨寺山門後偏東,先由清人汪應庚建平樓,後由孫立德等增高三級,改名平遠樓,咸豐間毀,同治中方浚頤重建

品題金帶銀盤,畢竟揚花難比洛;

消受淡雲微雨,果然秋禊不如春。

★ 方浚頤題洛春堂,近平遠樓,汪應庚建,取洛一陽一牡丹天下第一之意,名曰「洛春」,為花時宴賞之地

六一清風,更有何人繼高躅;

二分明月,恰於此處照當頭。

★ 方浚頤題晴空閣,在平遠樓後,原名「真賞樓」,由太守金長真與汪蛟門同建,取歐一陽一修「遙知為我留真賞」句命名,後孔尚任改題曰「晴空閣」,亦取歐一陽一修「平山欄檻倚晴空」句義

無想無因,那不空諸所有;

雨今雨舊,乃知晴亦為佳。

★ 章藻功題晴空閣

山川異域;

風月同天。

鑒真紀念堂,位於揚州西北大明寺內,1973年為紀念唐代高僧鑒真大和尚圓寂一千二百週年而建

鼓螺蜀岡,羹牆南嶽;

風月長屋,花雨奈良。

★ 趙樸初題鑒真堂

綠水入澄照;

青山猶古姿。

★ 乾隆題觀音山功德林,在蜀岡東峰,為宋代摘星樓舊址,元明間建寺,名功德山,又稱功德林,隋煬帝迷樓遺址,亦在觀音山內

松聲竹聲疏雨聲,聲聲自在;

山色水色煙霞色,色色宜人。

★ 紫竹林

乍來頓遠塵囂,靜聽松風真快意;

久坐莫嫌枯寂,飽看竹色自清涼。

★ 紫竹林

慈眼視眾生,弘誓深如海;

慧目破諸暗,普明照世間。

★ 趙樸初題圓通寶殿

綺羅何處空隋苑;

風景依然在蜀岡。

★ 魏之相集王士禎句題迷樓。

隋苑:園名,隋煬帝時建,即上林苑,又名西苑,故址在今一江一 蘇揚州市西北

數重樓苑,萬頃一江一 田,碧荷映日,紫竹浮煙,千古迷人繁盛地;

十里春風,一灣湖水,白塔凌空,綠楊垂岸,九州耀眼艷一陽一天。

★ 夏友蘭題迷樓

多福自求,惟造福方能得福;

昊天可問,緣順天乃復勝天。

★ 朱福烓題錫福堂

山間明月,小院清幽,偶品香茗澄雜慮;

一江一 上雄風,神州奮發,共揮彩筆繪宏圖。

★ 夏友蘭題小院

山翠萬重當檻出;

白蓮千朵照廓明。

★ 集許渾、薛逢詩句題芰荷深處,觀音山上陂池種荷,築水樓三楹,板扇四、五折,額曰:「芰荷深處」

山中一習一 靜觀朝槿;

松下清齋折露葵。

★ 永怡堂

天意憐幽草;

人間重晚晴。

★ 集李商隱詩句題夕照亭

小院迴廊春寂寂;

碧桃紅杏水潺潺。

★ 集杜甫、許渾詩句題歸雲別館

稼收平野闊;

風正一帆懸。

★ 集杜甫、王灣詩句題山亭野眺遠帆亭,在觀音山水碼頭

朱閣簟涼疏雨過;

遠山雲晚翠光來。

★ 集許渾詩句題山亭野眺遠帆亭

瀑布松杉常帶雨;

梧州風浪半浮花。

★ 集王維、陸龜蒙詩句題雙峰雲棧聽泉樓,蜀岡中、東兩峰之間有瀑布三級,飛瓊濺雪,洶湧澎湃,於此築橋,以通往來,稱雙峰雲棧,又於功德山縋幽鑿險,築聽泉樓

風生碧澗魚龍躍;

月照青山松柏香。

★ 集曹松、盧綸詩句題聽泉樓

碧樹鎖金谷;

遙天倚翠岑。

★ 集柳宗元、韋莊詩句題環綠閣

澤蘭侵小徑;

流水響空山。

★ 集王勃、法振詩句題露香亭

老我曾經香雪海;

五年今觀廣陵春。

★ 曹寅題小香雪。

在蜀岡中峰萬松嶺上,乃清代按察使汪立德、候選道員汪秉德所築

北京(1) 北京(2) 北京(3) 北京(4) 北京(5) 故宮 北京(6) 故宮 北京(7) 故宮 北京(8) 中南海 北京(9) 中南海 北京(10) 北海 北京(11) 頤和園 北京(13)香山

分類:未分類項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對聯大全
北京(1)北京(2)北京(3)北京(4)北京(5) 故宮北京(6) 故宮北京(7) 故宮北京(8) 中南海北京(9) 中南海北京(10) 北海北京(11) 頤和園北京(13)香山北京(14)雍和宮天津瀋陽吉林遼寧河北承德河南(1)河南(2)河南(3)河南(4)開封洛陽許昌南陽上海(1)上海(2)浙江(1)浙江(2)浙江(3)紹興溫州杭州(1)杭州(2)杭州(3)杭州(4)杭州(5)杭州(6)杭州(7)杭州(8)杭州(9)杭州(10)西湖十景江蘇(1)江蘇(2)江蘇(3)江蘇(4)江蘇(5)南京(1)南京(2)南京(3)南京(4)太平天國天王府南京(5) 清涼山南京(6) 隨園南京(7) 莫愁湖南京(8)秦淮河風景帶無錫(1)無錫(2)無錫(3) 惠山無錫(4) 梅園無錫(5) 太湖揚州(1)揚州(2)揚州(3) 蜀岡揚州(4) 虹橋風景帶揚州(5) 瘦西湖蘇州(1)蘇州(2)蘇州(3)蘇州(4) 拙政園蘇州(5) 虎丘常熟泰州鎮江(1)鎮江(2)宜興徐州南通連雲港江陰山東濰坊曲阜濟南山西太原安徽(1)安徽(2)馬鞍山安慶陝西西安甘肅蘭州(1)蘭州(2)黑蒙青新寧藏江西南昌九江甘棠湖萍鄉贛州廣東(1)廣東(2)廣州惠州潮州海南廣西桂林福建(1)福建(2)福州(1)福州(2)廈門台灣台北台中台南港澳雲南昆明大理劍川鶴慶貴州貴陽湖南(1)湖南(2)長沙湘潭衡陽韶山桃花源湖北武漢襄樊黃岡四川成都瀘州樂山灌縣新都重慶(1)重慶(2)南京勝棋樓煙台蓬萊閣南昌滕王閣九江潯陽樓長沙天心閣湖南嶽陽樓武漢黃鶴樓武漢晴川閣成都望江樓昆明大觀樓貴陽甲秀樓長城長江黃河鄱陽湖洞庭湖泰山華山衡山恆山嵩山黃山廬山五台山普陀山峨眉山九華山武當山青城山(1)青城山(2)青城山(3)嶗山羅浮山天台山武夷山北固山焦山岳麓山千山莫干山小孤山石鍾山白雲山越秀山秀山雞足山五泉山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