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鼠鱖魚
主料:鱖魚750克
辅料:蝦仁30克 香菇(鮮)20克 春筍20克 豌豆50克
调料:澱粉(蠶豆)80克 料酒25克 白砂糖100克 番茄醬100克 香醋100克 大蒜(白皮)3克 大蔥10克 香油15克 豬油(煉製)150克
做法:
1. 香菇去蒂,洗淨,切丁;2. 春筍去皮,洗淨,煮熟,切丁;3. 豌豆剝去莢,豌豆粒洗淨,瀝水,炒熟;4. 蔥去根須、葉,洗淨,蔥白切段;5. 大蒜去蒜衣,洗淨,拍剁成末;6. 將鱖魚刮鱗去鰓,剖腹去內臟,洗淨;7. 齊胸鰭斜切下魚頭,在魚頭下巴處剖開,用刀面輕輕拍平;8. 再用刀沿脊骨兩側平劈至尾部,斬去脊骨;9. 魚皮朝下,片去胸刺;10. 然後在魚肉上先直刀剞,再斜刀剞,深至魚皮,成菱形刀紋;11. 用料酒15 克、精鹽少許放碗內調勻;12. 調勻的料酒汁抹在魚頭和魚肉上;13. 魚頭和魚肉滾蘸上干澱粉,並用手提起魚尾抖去余粉;14. 兌碗汁:碗內放入番茄醬、豬肉湯100毫升、綿白糖、香醋、料酒10 克、濕澱粉35克、精鹽10 克攪拌成調味汁;15. 炒鍋燒熱,舀入熟豬油燒至八成熱;16. 將兩片魚肉翻捲,翹起魚尾成松鼠形,然後一手提起魚尾,一手用筷夾住另一端,放入油鍋,炸約20 秒鐘,使其成形;17. 然後鬆手,待魚墜入油鍋中,舀熱油澆魚肉魚尾上;18. 緊接著放入魚頭,炸至淡黃色撈起;19. 待油溫八成熱時,把魚放入復炸至金黃色,撈出,盛入圓盤中,稍撳松後裝上魚頭,拼成松鼠魚形;20. 在復炸魚的同時,另用炒鍋置旺火上燒熱,舀入熟豬油l00 克,放入蝦仁炸熟後,倒出瀝油;21. 原鍋仍置旺火上,舀入熟豬油50 克,放入蔥白段炸至蔥黃髮香,撈出;22. 再加蒜末、筍丁、香菇丁、炒熟青豌豆,倒入調味汁攪勻,加熟豬油75 克、芝麻油攪勻;23. 起鍋澆在松鼠魚上面,發出「吱吱」響聲,再撒上蝦仁(熟蝦仁)即成。技巧:1. 選用750 克左右一條鮮活鱖魚為宜。2. 刀沿脊骨兩側平片至尾部時,不要片斷魚尾,魚尾與兩片魚肉相連。3. 在魚肉上剞刀時,先直剞,刀距約1 厘米。後斜刀剞,刀距約1.5 厘米。深至魚皮,不能將魚皮刻破,成菱形刀紋。要求刀距、深淺、斜刀角度都要均勻一致,剞出的花刀才美觀。4. 在澆汁時,魚要求是剛剛炸好的,否則發不出吱吱的響聲。5. 因有過油炸制過程,需準備熟豬油1500克。
贴士:1. 鱖魚,又名桂魚,因身上的斑紋如桂花,故名。巨口細鱗,骨疏刺少,皮厚肉緊,色白鮮嫩。鱖魚含蛋白質、脂肪、維生素A,無機鹽極豐富。因其喜食魚蝦,肉質非常鮮美,味甘平,有補虛勞、益脾胃、治腸風下血之功效。唐人張志和詩曰:「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素有魚米之鄉之稱的蘇州,盛產鱖魚,曾有「三月桃花開,鱖魚上市來,八月桂花香,鱖魚肥而壯」之說。鱖魚在魚中最為名貴,早在一千多年前,晉、唐人都把桂魚肉比之為天上的龍肉,足見其鮮美。2. 相傳,乾隆皇帝下江南。有一次,便服走進松鶴樓,一定要吃神台上鮮活的元寶(鯉魚)魚,然而此魚乃該館敬神祭品,不能烹製,因乾隆堅持要吃,堂值出於無奈,遂與廚師商量,廚師發現鯉魚頭似鼠頭,又聯繫到本店的店招牌「松」字含義,頓時靈機一動,決定把魚烹製成松鼠形狀,以避宰殺「神魚」之罪。乾隆食後讚揚不己。自此,松鶴樓的松鼠魚(後改用鱖魚)聞名於世。3. 松鼠鱖魚頭昂尾翹,肉翻似毛,形似松鼠,色澤金黃,外脆內嫩,甜中帶酸,鮮香可口。為姑蘇傳統名菜,是江南三味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