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上下五千年》元昊建立西夏:元昊是北魏鮮卑族拓跋氏的後裔,他的祖父李繼遷因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中華上下五千年》元昊建立西夏

中華上下五千年

元昊建立西夏

正當遼軍入侵北宋,雙方訂立「澶淵之盟」之際,一名男嬰出生了,他就是日後西夏的建立者元昊。

元昊是北魏鮮卑族拓跋氏的後裔,他的祖父李繼遷因為在唐朝末年參與鎮壓黃巢起義立下大功,所以被當時的皇帝賜姓李。

李繼遷的一生都在四處征戰中度過,他建立了西平政權,為西夏的建立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孫兒元昊出生前不久,李繼遷在攻打吐蕃西涼府時中了一箭,很快就去世了。

李繼遷二十四歲的兒子李德明繼承了先父的遺志,勵一精一圖治,進一步為西夏的建立奠基。

他在境內恢復農業生產,保證局勢穩定,使百姓得以安居樂業。

他對外依附於北宋與遼國,遼國冊封他為西平王,北宋也隨即封他為王,並加授節度使一職,還給予了他豐厚的賞賜。

李德明在位期間,致力於向西擴張領土,先後將西涼府和回鶻,乃至整個河西走廊收歸己有。

李德明死後,由他的兒子元昊即位。

元昊的相貌十分英偉,儘管他的身材並不高大,看上去卻極其威武。

北宋駐守在陝西邊境的將領曹瑋在見到元昊的畫像之後,當即預見到他以後必定會成為北宋的一大威脅。

元昊非常聰敏,而且非常好學,他從小就對兵法十分感興趣,熟讀各類兵書。

他一精一通漢語和藏語,對佛學和法學也研究得頗為透徹。

少年時期的元昊就胸懷大志,他曾數次勸說父親李德明應該獨立稱帝,不應卑躬屈膝,繼續向北宋與遼國稱臣。

這與李德明心中的想法不謀而合,不過當時還不是這樣做的時候。

等到元昊即位,稱帝的時機終於成熟。

當時西夏國內經濟繁榮,為對外征戰提供了強大的物質保障。

元昊先後派兵攻佔了吐蕃的瓜州、沙州和肅州,這三個地方都是當時的軍事要地。

如此一來,他便佔領了今天寧夏的全部,甘肅的大部,陝西的北部,青海的東部,另外還有內蒙古自治區的一部分。

元昊一面對外征戰,一面在國內進行了一系列改革,他頒布了許多規章制度,創造了西夏文字,並修建了西夏皇宮。

即位六年後,元昊正式登基稱帝。

此舉激怒了北宋政一府,在接下來的幾年時間內,北宋與西夏之間先後發生了四次大規模的戰爭。

元昊憑借自己卓越的軍事才能,指揮西夏軍隊大敗宋軍,宋軍損失慘重。

在這樣的情況下,遼國自然不能袖手旁觀,當時在位的遼興宗親自率領十萬大軍攻打西夏,卻以失敗告終。

自此之後,宋、遼、西夏便開始了三足鼎立的局面。

眼見西夏內外的局勢都已穩定下來,元昊不禁驕傲自滿,開始沉迷於享樂,很少再理會朝廷政事。

其實,元昊早年就十分殘暴,即便是那些為西夏立下汗馬功勞的臣子也無法獲得他的信任,一旦觸怒了他,便免不了要被革職,甚至直接被處死。

到了元昊統治後期,這種情況就更加嚴重了。

為了防止自己死後陵墓被盜,元昊開始大規模修建疑塚,以迷惑盜墓人的視線。

他召集了一大批工人,每天修建一座疑塚,最後這些疑塚的總數竟高達三百六十座。

完工之後,他便將所有的工人都處死了。

元昊非常好女色,晚年尤其如此。

他見次子寧令哥的未婚妻生得十分美麗,便將她搶了過來。

隨後,他廢除了皇后野利氏,立這位準兒媳為新皇后。

奪妻之恨再加上有心人的教唆,讓寧令哥終於爆發了,他手持兵器,入宮行刺父親,結果竟將元昊的鼻子削掉了。

元昊又驚又痛,就此一病不起,很快就離開了人世。

堂堂的西夏開國皇帝最終就落得這樣的下場,真是可悲可歎!

伊尹放太甲 白登之圍 劉秀建立東漢 梁冀連立三帝 陸遜火燒連營的故事 東晉建立 能征善戰的桓溫 侯景之亂 李淵建立唐朝 吳越王錢鏐行事謹慎 耶律父子建立遼國 石敬瑭卑躬屈膝做皇帝

分類:史書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中華上下五千年
盤古開天闢地的故事女媧傳說有巢氏構木為巢的故事人文始祖伏羲氏的故事燧人氏鑽木取火的故事神農嘗百草的故事黃帝戰蚩尤的故事堯舜禪讓的故事大禹治水的故事后羿代夏寒浞篡位少康中興荒淫的夏桀商湯滅夏的故事伊尹放太甲盤庚遷殷傅說拜相後母戊鼎祭母帝乙歸妹周文王求賢武王伐紂的故事伯夷、叔齊寧死不食周粟周公輔成王厲王止謗宣王中興《詩經》問世烽火戲諸侯的故事分封制和井田制平王東遷鄭莊公掘地見母石大義滅親葛之戰魯桓公醉中喪命管鮑之交的故事齊魯長勺之戰齊桓公九合諸侯晉獻公假途滅虢秦穆公招賢納士五張羊皮贖回的賢臣假仁假義的宋襄公晉公子重耳流亡異邦晉楚城濮之戰弦高犒師智退秦軍秦晉崤山之戰亂世雄才趙盾楚莊王一鳴驚人晉楚鄢陵之戰老子哲學晏子使楚的故事孫武練兵孔子周遊列國的故事仲尼修訂《春秋》子貢經商致富勾踐滅吳的故事范蠡功成身退三家分晉的故事兼愛、非攻的墨子西門豹治鄴吳起殺妻求榮名醫扁鵲的故事鄒忌諫齊王商鞅變法孫臏龐涓鬥智孟母教子的故事孟子宣講仁政莊子逍遙自得田氏代齊的故事大思想家荀子合縱抗秦的蘇秦張儀拆散聯盟趙武靈王胡服騎射燕昭王求賢的故事馮諼為孟嘗君買「義」田單擺火牛陣的故事完璧歸趙的故事負荊請罪的故事屈原投江殉國范雎遠交近攻觸說趙太后趙括紙上談兵白起坑殺降卒信陵君竊符救趙的故事毛遂自薦的故事李冰修建都江堰呂不韋迎異人歸秦荊軻刺秦王的故事秦嬴政滅六國秦始皇修長城的故事焚書與坑儒張良博浪沙行刺始皇帝病死沙丘趙高指鹿為馬的故事大澤鄉起義斬白蛇起義的故事項羽破釜沉舟劉邦約法三章鴻門宴的故事蕭何月下追韓信的故事楚漢爭霸的故事白登之圍韓信之死高祖還鄉白馬盟誓蕭規曹隨呂後臨朝稱制周勃奪軍緹縈救父的故事休養生息政策文景之治簡介周亞夫治軍晁錯削藩七國之亂飛將軍李廣賦聖司馬相如漢武帝獨尊儒術張騫出使西域蘇武北海牧羊司馬遷著《史記》霍光輔政鹽鐵會議昭君出塞的故事王莽改制綠林赤眉起義昆陽之戰劉秀建立東漢馬援老當益壯漢明帝天竺求佛班超投筆從戎蔡倫改進造紙術梁冀連立三帝黨錮之禍黃巾起義的故事袁紹盡誅宦官王允施計除董卓曹操煮酒論英雄的故事孫氏兄弟踞江東官渡之戰的故事劉備三顧茅廬的故事赤壁之戰的故事劉備漢中稱王關羽水淹七軍的故事呂蒙白衣渡江的故事曹丕篡漢曹操陸遜火燒連營的故事諸葛亮七擒孟獲的故事司馬懿裝病篡權鄧艾偷渡劍閣劉禪樂不思蜀的故事王濬樓船破吳石崇與王愷斗富的故事白癡皇帝司馬衷故事八王之亂永嘉之亂的故事東晉建立王馬共掌天下祖逖中流擊楫石勒敬重讀書人書聖王羲之的故事能征善戰的桓溫謝安東山再起淝水之戰的故事陶淵明辭官歸隱劉裕智擺卻月陣科學家祖沖之的故事北魏孝文帝遷都洛陽屢次當和尚的梁武帝北魏分崩離析侯景之亂陳後主驕奢亡國開皇盛世三省六部制科舉制度的創立隋煬帝修大運河李春設計修建趙州橋李淵建立唐朝玄武門之變的故事玄奘西行取經的故事文成公主遠嫁吐蕃貞觀之治武則天以周代唐唐室砥柱狄仁傑初唐四傑唐玄宗任用賢臣李林甫口蜜腹劍「詩仙」李白簡介安祿山叛亂的故事楊貴妃魂斷馬嵬驛郭子儀單騎退回紇永貞革新「詩魔」白居易元和中興甘露之變的故事牛李黨爭黃巢起義的故事朱全忠名不副實吳越王錢鏐行事謹慎耶律父子建立遼國李存勖統一北方石敬瑭卑躬屈膝做皇帝馮道縱橫官場後周世宗南征北戰「千古詞帝」李煜陳橋兵變杯酒釋兵權的故事蕭太后治遼寇准抗遼的故事澶淵之盟全世界最早的紙幣「官交子」元昊建立西夏慶歷新政畢昇發明活字印刷術王安石變法簡介司馬光與《資治通鑒》沈括與《夢溪筆談》遼天祚帝亡國完顏阿骨打建立金國李綱抗金的故事靖康之變簡介韓世忠勇挫金軍的故事岳飛精忠報國的故事紹興和議完顏亮弒君奪位採石之戰張世傑死守崖山一代天驕成吉思汗窩闊台滅亡金國忽必烈統一中國關漢卿和《竇娥冤》馬可·波羅遊歷中國元世祖大興文治郭守敬編製《授時歷》書畫名家趙孟元朝年間的敦煌莫高窟元末紅巾軍起義從和尚到元帥朱元璋建立明朝靖難之役明成祖朱棣遷都北京鄭和七次下西洋土木之變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