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上下五千年》平王東遷:後來,他又要廢掉王后申氏和太子宜臼,而立褒姒為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中華上下五千年》平王東遷

中華上下五千年

平王東遷

周幽王為了博得一一寵一一妃褒姒一笑,無端點燃烽火台烽火,失信於諸侯。

後來,他又要廢掉王后申氏和太子宜臼,而立褒姒為後,立褒姒的兒子伯服為太子。

這使得申氏的父親申侯非常惱怒,聯合犬戎舉兵攻到了鎬京。

幽王驚慌失措,趕緊點燃烽火報警。

諸侯雖然看到了烽火,但因不甘心再被幽王戲一弄,因此竟無人前去救援。

於是犬戎攻進鎬京,幽王被殺,西周滅亡。

諸侯得知犬戎真的攻進了鎬京,這才發兵勤王。

犬戎知道諸侯大軍趕來,將周王室的財寶搶掠一空後,放了一把火就撤出了鎬京。

各路諸侯進入鎬京,共同擁立被廢的太子宜臼為天子,他就是周平王。

周平王即位時,鎬京根本就是一個爛攤子:犬戎將其搶掠一空,殘破不堪;幽王的暴政再加上嚴重的天災,鎬京所在的關中地區一片荒涼,人口減少了很多。

據史料記載,西北關中一帶的乾旱,從宣王末年就開始了,到平王時,洛、涇、渭三川都已乾涸,農業生產受到嚴重影響,再加上岐山一帶發生地震和地崩災害,百姓無法繼續正常的生產生活,民生凋敝。

鎬京比鄰西北遊牧部落,西方的犬戎十分強大,隨時可能侵入,而西周的軍隊已經完全喪失了戰鬥力,根本無力抵禦。

周平王恐鎬京難保,於是決定把都城往東遷到洛邑,離犬戎遠一點。

西周初年,周公平定三監之亂後,為了統管中原地區,營造東都洛邑,作為國之陪都。

成王執政後,讓周公、召公派能工巧匠繼續營造洛邑,十多年後,洛邑已經具備陪都的規模。

雖然到平王時,已經時隔二百餘年,但洛邑的宮殿仍然氣勢雄偉、富麗堂皇。

平王想,洛邑具備成為都城的條件,而且位居中原,方便與各國聯繫,經濟發達,又有晉、鄭、衛等支持周王室的諸侯在附近,如今國家有變,鎬京遭戰火罹難,已經殘破不堪,洛邑正可作為國之京都。

於是在周平王元年即公元前770年,平王帶領群臣和申後出了鎬京,準備遷都洛邑。

路上遇到西戎頭領的阻攔,雙方開戰,平王的士兵越來越少。

平王正在憂心,這時秦國的國君帶著軍隊趕來。

秦國的將士勇一猛善戰,西戎軍隊很快就敗下陣來退了回去。

考慮到此去洛邑路途遙遠,恐怕還會與西戎等夷族遭遇,秦國國君允諾說會率軍隊護送平王遷往洛邑。

平王大喜,賜其爵位為公,即秦襄公。

於是在鄭、秦、晉等諸侯的護衛下,周平王率眾繼續向東走去。

秦襄公所帶的軍隊驍勇剽悍,路上雖再次遇到西戎等遊牧部落,但他們已不敢來襲。

在秦的護送下,在鄭、晉的輔助下,平王重建周王朝,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

歷史上將遷都前稱為「西周」,其後稱為「東周」。

周平王遷都洛邑,東周開始。

周平王執政達五十年之久,於公元前720年死於洛一陽一。

周王朝在洛邑又綿延了五個多世紀之久,可見具有深遠的影響,的確是明智之舉。

然而,周朝遭犬戎之亂而東遷,沒有諸侯國的救護就不能自保,國力衰弱已是不爭的事實,喪失了往日的氣魄和威望。

而犬戎之亂讓諸侯國看到,所謂強大的周朝不過如此,破除了人們對周朝的迷信,使人們認識到相對於強大的武力,禮儀制度的力量實在是太虛弱了。

要想在列國中一呼百應,靠周室是辦不到的,只能靠自己的實力。

強的諸侯會把弱的諸侯吞吃掉,大國兼併小國,後來逐漸形成齊、楚、秦、晉等幾個大的諸侯國。

,秦、鄭、晉幾個諸侯非常熱心,他們從中也得到了很多好處。

鄭國在此之前就遷到了中原,現在天子也隨之東遷,就更方便控制天子了;秦國將東遷後王室丟下的土地收入了囊中;晉、衛等也是本著這樣的心思積極派兵保護王室。

王室東遷之後的六十多年裡,主要依靠的就是晉、鄭兩國的支持和保護。

雖然王室從此一蹶不振,但周王室仍為天子,是所有諸侯之主,還是有一定的號召力。

一些逐步強大的諸侯國就利用王室的旗號,對諸侯發佈命令,積極發展自己的勢力。

因此周天子名為天下共主,實際上卻要受制於人,淪落到還不如一個諸侯國君的地步。

周莊王時,楚文王滅申國,佔領申國的土地。

周失去了南方的屏障,與楚國的邊境直接相鄰,接下來就發生了楚莊王陳兵周王國邊界,威脅天子的事情。

因此,儘管遷了都,保留了周王室「共主」的名義,但周王朝對諸侯漸漸失去了控制力,直接擁有的軍事力量也日漸喪失,已經名存實亡。

與此同時,周王室的土地也越來越少。

平王遷都洛邑之初,周王室擁有的土地為以成周為中心向外輻射。

秦國趕走了關中岐山以東的戎人,把那裡的土地獻給了周王室,因此名義上,岐山以東還是屬於王室的。

但是,東部的土地周平王的子孫也不能固守,面積逐漸縮小。

周惠王時,將虎牢(今河南滎一陽一汜水鎮)以東的土地賜給鄭國,將酒泉賜給虢國。

周室的東邊的土地被局限在虎牢關以內。

後來,晉獻公借道於虞國滅掉虢國。

虢國是通往關中的咽喉要地,是古時桃林塞、函谷關、潼關的所在地。

晉國佔領虢國,周王室失去了關中的大片土地,就只能侷促在東部的數百里間,從而降為二等諸侯國。

周襄王時,秦國和晉國又把陸渾的戎人遷到了本為王室所有的伊川地區。

後來王室發生內亂,晉文公因平定內亂有功,周襄王又把黃河以北的「一陽一樊、一一溫一一、原、欑茅」等邑賜給晉國。

於是,晉的邊界延伸到南一陽一。

就這樣,周王室所擁有的土地,經過諸侯的不斷分割,控制範圍範圍越來越小,只剩下洛邑周圍方圓不足二百里的地方,周王室的地位更加下降。

東周大體上又可分為兩大階段:前一階段稱「春秋時代」,後一階段稱「戰國時代」。

直到戰國末期,秦國滅亡兩周,此後到公元前221年,秦始皇滅六國,統一中國,戰國時代宣告結束。

___相關文章

分類:史書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中華上下五千年
盤古開天闢地的故事女媧傳說有巢氏構木為巢的故事人文始祖伏羲氏的故事燧人氏鑽木取火的故事神農嘗百草的故事黃帝戰蚩尤的故事堯舜禪讓的故事大禹治水的故事后羿代夏寒浞篡位少康中興荒淫的夏桀商湯滅夏的故事伊尹放太甲盤庚遷殷傅說拜相後母戊鼎祭母帝乙歸妹周文王求賢武王伐紂的故事伯夷、叔齊寧死不食周粟周公輔成王厲王止謗宣王中興《詩經》問世烽火戲諸侯的故事分封制和井田制平王東遷鄭莊公掘地見母石大義滅親葛之戰魯桓公醉中喪命管鮑之交的故事齊魯長勺之戰齊桓公九合諸侯晉獻公假途滅虢秦穆公招賢納士五張羊皮贖回的賢臣假仁假義的宋襄公晉公子重耳流亡異邦晉楚城濮之戰弦高犒師智退秦軍秦晉崤山之戰亂世雄才趙盾楚莊王一鳴驚人晉楚鄢陵之戰老子哲學晏子使楚的故事孫武練兵孔子周遊列國的故事仲尼修訂《春秋》子貢經商致富勾踐滅吳的故事范蠡功成身退三家分晉的故事兼愛、非攻的墨子西門豹治鄴吳起殺妻求榮名醫扁鵲的故事鄒忌諫齊王商鞅變法孫臏龐涓鬥智孟母教子的故事孟子宣講仁政莊子逍遙自得田氏代齊的故事大思想家荀子合縱抗秦的蘇秦張儀拆散聯盟趙武靈王胡服騎射燕昭王求賢的故事馮諼為孟嘗君買「義」田單擺火牛陣的故事完璧歸趙的故事負荊請罪的故事屈原投江殉國范雎遠交近攻觸說趙太后趙括紙上談兵白起坑殺降卒信陵君竊符救趙的故事毛遂自薦的故事李冰修建都江堰呂不韋迎異人歸秦荊軻刺秦王的故事秦嬴政滅六國秦始皇修長城的故事焚書與坑儒張良博浪沙行刺始皇帝病死沙丘趙高指鹿為馬的故事大澤鄉起義斬白蛇起義的故事項羽破釜沉舟劉邦約法三章鴻門宴的故事蕭何月下追韓信的故事楚漢爭霸的故事白登之圍韓信之死高祖還鄉白馬盟誓蕭規曹隨呂後臨朝稱制周勃奪軍緹縈救父的故事休養生息政策文景之治簡介周亞夫治軍晁錯削藩七國之亂飛將軍李廣賦聖司馬相如漢武帝獨尊儒術張騫出使西域蘇武北海牧羊司馬遷著《史記》霍光輔政鹽鐵會議昭君出塞的故事王莽改制綠林赤眉起義昆陽之戰劉秀建立東漢馬援老當益壯漢明帝天竺求佛班超投筆從戎蔡倫改進造紙術梁冀連立三帝黨錮之禍黃巾起義的故事袁紹盡誅宦官王允施計除董卓曹操煮酒論英雄的故事孫氏兄弟踞江東官渡之戰的故事劉備三顧茅廬的故事赤壁之戰的故事劉備漢中稱王關羽水淹七軍的故事呂蒙白衣渡江的故事曹丕篡漢曹操陸遜火燒連營的故事諸葛亮七擒孟獲的故事司馬懿裝病篡權鄧艾偷渡劍閣劉禪樂不思蜀的故事王濬樓船破吳石崇與王愷斗富的故事白癡皇帝司馬衷故事八王之亂永嘉之亂的故事東晉建立王馬共掌天下祖逖中流擊楫石勒敬重讀書人書聖王羲之的故事能征善戰的桓溫謝安東山再起淝水之戰的故事陶淵明辭官歸隱劉裕智擺卻月陣科學家祖沖之的故事北魏孝文帝遷都洛陽屢次當和尚的梁武帝北魏分崩離析侯景之亂陳後主驕奢亡國開皇盛世三省六部制科舉制度的創立隋煬帝修大運河李春設計修建趙州橋李淵建立唐朝玄武門之變的故事玄奘西行取經的故事文成公主遠嫁吐蕃貞觀之治武則天以周代唐唐室砥柱狄仁傑初唐四傑唐玄宗任用賢臣李林甫口蜜腹劍「詩仙」李白簡介安祿山叛亂的故事楊貴妃魂斷馬嵬驛郭子儀單騎退回紇永貞革新「詩魔」白居易元和中興甘露之變的故事牛李黨爭黃巢起義的故事朱全忠名不副實吳越王錢鏐行事謹慎耶律父子建立遼國李存勖統一北方石敬瑭卑躬屈膝做皇帝馮道縱橫官場後周世宗南征北戰「千古詞帝」李煜陳橋兵變杯酒釋兵權的故事蕭太后治遼寇准抗遼的故事澶淵之盟全世界最早的紙幣「官交子」元昊建立西夏慶歷新政畢昇發明活字印刷術王安石變法簡介司馬光與《資治通鑒》沈括與《夢溪筆談》遼天祚帝亡國完顏阿骨打建立金國李綱抗金的故事靖康之變簡介韓世忠勇挫金軍的故事岳飛精忠報國的故事紹興和議完顏亮弒君奪位採石之戰張世傑死守崖山一代天驕成吉思汗窩闊台滅亡金國忽必烈統一中國關漢卿和《竇娥冤》馬可·波羅遊歷中國元世祖大興文治郭守敬編製《授時歷》書畫名家趙孟元朝年間的敦煌莫高窟元末紅巾軍起義從和尚到元帥朱元璋建立明朝靖難之役明成祖朱棣遷都北京鄭和七次下西洋土木之變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
語言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