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上下五千年
司馬遷著《史記》
司馬遷出生於夏一陽一(今陝西韓城),父親司馬談曾任太史令。
很小的時候,司馬遷就隨著父親來到長安,在父親的教導下讀書。
司馬遷讀書非常認真,每一本書都要看好幾遍才放下,遇到看不懂的地方,他就刻苦鑽研,或者請教長輩,不弄清楚不罷休。
到了二十歲,單一的閱讀已經不能滿足司馬遷的求知慾了,他決定周遊全國,收集各地資料,進一步豐富自己的閱識。
司馬遷去過浙一一江一一會稽郡,看到了傳說中大禹召集部落首領開會的地方;來到長沙,站在汨羅一一江一一邊緬懷一愛一國詩人屈原;在山東曲阜看到了孔子講學的遺址;又在沛縣百姓的述說中得到了很多關於漢高祖劉邦起義的事情。
司馬遷遊歷了很多地方,認真記錄下每個地方的名人和發生過的重大事情,無形中,他的閱歷得到了增長,也獲得了不少書本上學不到的知識,這為他以後的寫作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回到長安後,司馬遷被漢武帝封為郎中官,多次隨漢武帝外出巡遊,後來又被武帝派去出使雲南、貴州、四川等地,視察當地的民情,途中又收集了不少第一手資料。
公元前108年,父親司馬談去世,司馬遷便繼承了太史令的職位,這麼一來,司馬遷能接觸到的書籍越來越多,學到的知識也越來越多。
經過多年的積累和收集,司馬遷決定把手中的資料整理編排,寫一部從黃帝時代開始,到漢武帝時期為止的史書。
在此之前,他先要完成「太初歷」的制定。
公元前104年,司馬遷和天文學家一一鄧一一平等人終於完成了「太初歷」。
隨後他便馬不停蹄開始整理資料,編寫史書。
就在這個時候,一件事情改變了司馬遷的處境。
公元前99年,漢武帝派李廣利率領三萬人馬和匈一一奴一一作戰,結果被匈一一奴一一殺得片甲不留,將士們差不多都犧牲了,只有李廣利死裡逃生。
李廣的孫子李陵任軍中的騎都尉,當時也一同出征匈一一奴一一,漢軍主力被消滅後,李陵沒有回到長安,而是帶領著五千名步兵繼續和匈一一奴一一對峙。
單于也調集了三萬騎兵,把李陵的騎兵一一一團一一一一一團一一一圍住。
令匈一一奴一一沒有想到的是,雖然李陵的騎兵人數不多,但憑藉著出色的箭術和士兵們勇一猛的作戰能力,竟也殺死了五六千名匈一一奴一一騎兵,單于不由得對李陵刮目相看,同時調集了更多的士兵來增援。
單于原以為這下應該能夠把李陵打敗,料不到仍然是李陵佔了上風,照這樣堅持下去的話,匈一一奴一一必定會大敗。
可是李陵手下的一名將領出賣了他,這個將領把騎兵隊內部的情況全部告訴給單于,還說漢朝不會派兵來增援李陵。
單于聽了後非常高興,連忙命人對弓箭進行改造,集中兵力攻打李陵。
在匈一一奴一一猛烈的進攻下,李陵和騎兵隊寡不敵眾,廝殺到最後,只剩下四百多士兵衝了出來,李陵則被匈一一奴一一活捉了。
被抓住沒多久,李陵就向匈一一奴一一投降了。
這個消息傳到了長安,武帝和大臣都很吃驚,也很憤怒,大臣們紛紛譴責李陵貪生怕死,怎麼能向匈一一奴一一屈服。
漢武帝聽著眾人的責罵聲,隨即問司馬遷對這件事情的看法。
司馬遷沉思了一會兒,對漢武帝說:「李陵打了敗仗不假,但他僅僅帶著五千人馬深入匈一一奴一一腹地,勇敢地和匈一一奴一一作戰,還殺死了很多匈一一奴一一人,雖然他現在被俘虜了,還投了降,不過他的功績是有目共睹的。
李陵不是貪生怕死的人,他之所以選擇投降,而不是以死效忠國家,一定有他的理由。
我覺得他的投降是用來迷惑敵人的,他一定是想趁敵人不注意的時候再次反擊。」
武帝聽了這番話,覺得司馬遷表面上是在讚揚李陵,其實是諷刺李廣利不顧剩餘的軍隊,獨自一人逃回長安。
要知道,李廣利是漢武帝最一一寵一一愛一的一位妃子的哥哥。
武帝認為司馬遷故意偏袒有罪之人,反對朝廷,下令把他關進大牢,案子一一一交一一一給廷尉審理。
當時漢朝有一個官吏名叫杜周,特別喜歡對犯人使用酷刑。
司馬遷恰好落到他手裡,杜周便在司馬遷身上用盡了所有的酷刑,想讓司馬遷認罪,但是他的計謀沒有成功。
不管身一體遭受怎樣的痛苦,一精一神受到多麼嚴重的摧一殘,司馬遷始終沒有為自己開脫一句話,只是在心裡反覆問著自己:「難道我說出自己的想法也錯了嗎?作為一個國家的大臣,難道我不能把自己心中的真實想法說出來?」
漢武帝聽到司馬遷不肯認罪,乾脆一直把他關在牢裡。
過了一段時間,突然傳來了李陵帶領匈一一奴一一軍隊攻打漢軍的消息,雖然不知道消息是不是真的,不過漢武帝認定這個消息沒有錯。
憤怒的武帝下旨殺死了李陵全家,判司馬遷處以腐刑。
腐刑是一種特別殘酷的刑罰,不但給受刑人造成難以磨滅的心理恐懼,被旁人恥笑,還會讓受刑人的祖先蒙羞。
司馬遷心如死灰,身一體殘廢了,官職也沒有了,還有什麼臉面見人呢?司馬遷想到了死,可是自己的理想還沒有完成,他又猶豫了。
周文王在關押期間寫出了《周易》;孔子周遊列國時被困在陳蔡,後來寫出了《春秋》;屈原在放逐途中寫出了《離一騷一》;左丘明在失明的情況下寫出了《國語》;孫臏被挖掉了膝蓋骨,仍然堅持寫出了《兵法》。
一個人在經受磨難的時候,往往能釋放出異於平常的能力,完成偉大的創舉。
想到這些,司馬遷更加堅定了完成史書的念頭,雖然現在的情況不利於自己,但只要心中有信念,就不怕艱難險阻。
公元前96年,漢武帝改元太始,大赦天下,這時候司馬遷已經50歲了。
出獄後的司馬遷重新被任命為中書令,很多人都不服氣,認為他倚老賣老。
司馬遷一點兒也不在意別人惡意的言語,一心一意編寫史書。
公元前91年,司馬遷終於完成了《史記》的編寫和修改。
《史記》分為一百三十篇,包括十二本紀、十表、八書、三十世家和四十列傳,共約五十二萬字,是後代瞭解史前到漢武帝時期歷史的重要途徑,被稱為「實錄、信史」,還被魯迅先生譽為「世家之絕唱,無韻之《離一騷一》」,與後世的《資治通鑒》並稱為史學「雙壁」。
《史記》詳細記載了古代一些著名人物的生平事跡,以及重大的歷史事件。
司馬遷對很多事情的看法和理解已經超越了當時社會的思想,例如他在記敘對農民起義領袖陳勝、吳廣的時候,就高度肯定了他們做出的貢獻,對其他被壓迫的社會下層人民也給予了深深的同情和歎息。
《史記》中的人物描寫和情節描述的語言生動活潑,塑造的人物形象鮮活。
司馬遷也因此被後世尊稱為史遷、史聖,而且和司馬相如合稱為「西漢文章兩司馬」。
___相關文章
分類:史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