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上下五千年
《詩經》問世
《詩經》是我國第一部具有現實主義風格的詩歌總集,距今已有2500多年的歷史。
其中的詩本是配著音樂起舞而歌的歌詞,可是,在長期的流傳中,隨著戰亂和朝代的更替,音樂和舞蹈的部分都已失傳,如今只剩下歌詞了。
據說,到春秋時流傳下來的詩歌有3000多首,其中 既有歌頌先祖創業的讚歌、祭祀時的樂章,也有貴族之間往來、因勞逸不均發的牢一騷一,更有反映民間勞動、婚戀、社會一一習一一俗的歌謠。
先秦時稱其為《詩》,孔子晚年對其進行編訂,刪去了很多不合宜的作品,最後只留下311首,其中還有六首只有題目沒有內容,被稱為笙詩。
後來,人們為了方便就取其整數,稱它為《詩三百》。
《詩經》這個稱法是到西漢才有的,那以後它被尊為儒家經典,沿用至今。
《詩經》中除了周王朝樂官製作的和士大夫進獻的樂歌,還有很多來自民間的歌謠。
民間歌謠產生的地域很廣,作者成分也很複雜,那麼這些歌謠是怎麼集中到一起的呢?相傳,周朝曾特別設立采詩之官。
每到春天,這些專門的采詩人就搖著銅鈴,分散到各地的民間去,搜集能夠反映人民歡樂疾苦的歌謠,回來整理後一一一交一一一給樂官。
樂官給這些歌謠譜上曲子,再唱給天子聽,幫助天子瞭解政治和風俗的盛衰利弊,作為施政參考,也就是說這些民歌是由朝廷搜集起來的。
還有一種說法,《詩經》的主要採集者是尹吉甫。
尹吉甫是周宣王時的重臣,文武雙全,文能治國,武能安邦。
《詩經》中有些篇章是讚美尹吉甫功績的,如「文武吉甫,天下為憲」;還有些篇章就是尹吉甫所作,比如《大雅》中的《烝民》、《韓奕》、《一一江一一漢》等。
這些詩歌有讚美,也有諷刺,無論是思想上,還是藝術上都已相當成熟,可見他自己也是位大詩人。
尹吉甫因在《詩經》的收集上貢獻突出,被後人尊稱為中華詩祖。
《詩經》按用途和音樂來分,可分為「風、雅、頌」三部分。
風,是土風、風謠,指各地方的民間歌謠,包括周南、召南、邶、墉、衛、王、鄭、齊等十五個地方的民謠,叫「十五國風」,有160篇。
這一部分有讚美一愛一情、勞動等美好事物的,也有懷念故土、思念遠人的,還有反抗壓迫與欺凌的,文學成就最高,是《詩經》的核心內容。
雅,是宮廷正樂,祈豐年、頌祖德,即貴族享宴或諸侯朝會時的樂歌,多半是士大夫的作品,又分大雅、小雅,有詩105篇,其中大雅31篇,小雅74篇。
但小雅中也有不少類似民歌的作品,比如《黃鳥》、《我行其野》、《谷風》等。
頌,周天子和諸侯祭祀宗廟時的舞樂,內容多是歌頌祖先的功業的,分《周頌》、《魯頌》、《商頌》三頌,共40篇,其中《周頌》31篇、《魯頌》4篇、《商頌》5篇。
《詩經》中的詩篇以四言為主,運用的主要表現手法是賦、比、興。
賦,就是直接表達自己的感情,比如「死生契闊,與子成說。
執子之手,與子偕老」;比,是比喻,包括明喻和暗喻,《詩經》中有很多用比喻的地方,比如,用「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比喻治國要用賢人,用「葇荑」喻美人的手,「凝脂」喻美人的肌膚等;興,借助其他事物為所詠之內容作鋪墊,比如《關雎》開頭寫「關關雎鳩,在河之洲」,詩人先言眼前的景物,以興起下文「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賦」和「比」是在詩歌中最基本的表現手法,但是「興」卻是《詩經》乃至中國詩歌獨有的手法。
「興」是自一由聯想產生的,可以很好地渲染詩歌氣氛、創造意境,往往出現在一首詩或一章詩的開頭,並且兼具比喻、象徵、烘托等較有實在意義的用法。
賦、比、興,與風、雅、頌合稱「六義」。
《詩經》收錄了從西周初年到春秋中期的詩歌。
從武王伐紂,商朝滅亡,周族成為天下共主開始,直至國人暴動,厲王被逐,幽王烽火戲諸侯被犬戎所殺,平王遷往東都洛一陽一,進入春秋時期。
春秋時期,王室衰微,諸侯爭霸,邊境的一些部族也不時入侵,社會動盪不安。
《詩經》形象地記錄了這五百多年間周朝的社會生活,真實地反映了中國一一奴一一隸社會從興盛到衰敗時期的歷史面貌。
其中,有些詩從後稷降生寫到武王伐紂,是周部族起源、發展和建立周朝的史詩,如《大雅》中的《生民》、《公劉》、《皇矣》等;有些詩諷刺一一奴一一隸主的貪婪和不勞而獲,體現了人民反抗壓迫和心情和對理想生活的嚮往,如《魏風》中的《碩鼠》、《伐檀》;有些則刻畫了出征之人對家鄉的思念和對戰爭的哀怨,如《小雅》中的《何草不黃》、《采薇》;還有些描述了人民的勞動生活,如《周南·芣苢》、《豳風·七月》、《小雅·無羊》。
《詩經》中還有很多詩歌寫的是青年男一女的一愛一情,比如《秦風·蒹葭》寫的是男子對女子的追求,《邶風·靜女》寫的的男一女的約會,《王風·采葛》寫的是男一女之間的相思之苦,等等。
孔子評價《詩經》時說,詩經每篇都有故事,每個故事都講一個道理,一共有三百零五篇,要說的就太多了,但其主要的思想內容一言以蔽之,就是思無邪。
「思無邪」是《魯頌·駉》中的詩句,意思是說的思想是順著天一性一本能產生的,不要刻意去扭曲它。
詩人想要激發人民的善念,除去他們的惡念,因此用美好的語言讚美善良,用尖刻的語言諷刺、鞭笞醜惡,使得人們的一性一情一一溫一一和純正。
不管是讚美,還是諷刺,不過都是為了抑惡揚善。
___相關文章
分類:史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