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宋慈雲走國全傳》第十八回 王太子招災遇舅 孫指揮狹路逢仇:石俊糊疑點頭。當下太子遊玩半天,只覺睏倦,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後宋慈雲走國全傳》第十八回 王太子招災遇舅 孫指揮狹路逢仇

後宋慈雲走國全傳

第十八回 王太子招災遇舅 孫指揮狹路逢仇

當時太子見問,含糊答應曰:「兒稟祝尊神,不覺憶恨父母早亡,今得吾父親提拔,方得身貴,想來是以感傷。」

石俊糊疑點頭。

當下太子遊玩半天,只覺睏倦,倒睡於殿側桌上。

是時天氣炎熱,得狂風退暑,頗覺睡得安寧。

有石俊知孩兒睏倦,只由他睡息片時,然後喚醒他回家,無過姑惜之意。

不想太子一入睡時,只見一人帝王服色,五絡長鬚,面如棗色,呼喚:「王孫慈雲,吾非別人,及汝高祖。

汝須目今落泊,不必憂慮,日後自有誅奸回朝之日,身登九五之貴。

惟今以武勇為先,且傳授汝拳藝之法。」

太祖一路分三路,三路分六路,六路分九路。

九九八十一路,上三路雪花蓋頂,下三路老樹番根,中三路變化無窮。

頃刻間將精藝拳法傳畢,分付:「王孫緊記勿忘,朕今去也。」

太子大呼:「太祖慢去,孫兒有話請問!」太祖曰:「不須多問,朕去也。」

大抽一拂而去,太子夢中驚醒,只見黃昏時分。

石俊見孩兒睡去,夢中囈囈妄言,不住呼叫「太祖」,覺得奇異,且不驚動他,看彼如何。

不想太子呼喚醒來。

石俊曰:「孩兒,汝睡熟去,緣何口口聲聲只呼『太祖慢去』,此是何解?到底汝是何等之人,何妨直說。

倘事機密,吾豈洩漏汝的?」

太子曰:「兒果有心腹機密事,懇祈勿破洩露,不然,吾一命休矣。

我非別人,乃系先帝東宮慈雲太子。

先帝被龐妃所惑,害吾陸母后身亡。

今得寇兵部救出,付周勇逃難於此,又得思父周全。

倘回朝有日,共享榮華,斷不負此恩德。」

石俊聞言一驚,曰:「據汝所言有何為憑?」

太子見回頭無人,將身懷血詔取出。

石俊看畢急忙收折一交一 還,下禮曰;「肉眼無珠,有屈殿下,收為義子,罪該萬死,折福難當矣。」

太子扶挽低聲曰:「恩父,此地豈可如此!倘若被人觀見,洩漏風聲,你我休矣。

方才夢見太祖王,傳授吾拳法,命吾不必擔憂,日後自有誅奸回朝之日。」

石俊大悅,父子即日拜謝太祖歸家。

太子一見三位母親,禮畢,石俊挽住曰:「如今且別君臣之禮,豈敢再行褻瀆,前日出於不知,以至褻尊取罪,如今豈可如此稱呼!」三位妻房聞丈夫之言,實所欠明,一同動問。

石俊將太子落難一節盡情說明。

妻妾聞言盡皆驚駭曰:「吾等認太子為兒,果然罪重千斤,眾人須要改換稱呼乃可。」

太子曰:「此事切不可。

倘家人、使女得知,萬一不慎風傳出外,禍及滿門矣。

須要仍舊稱呼爹娘,勿露風聲最為謹慎。」

石俊曰:「此言有理,況今奸妃父女查拿太嚴,一洩出禍移九族,關係匪輕。

但有屈殿下如之奈何?」

太子曰:「此乃從權達變,有何於礙,況吾蒙汝夫婦看待彌恩,豈不思圖報,休得多慮。」

石俊夫妻稱謝。

是夜晚膳用畢,石俊曰:「殿下,昨昔不知,有屈得罪。

想吾四十已來,單生一女,如今長成十三,不獨人材美麗,頗得臣指點。

他聰悟過人,一悟慣通,且精於翰墨。

並分娩時,吾妻夢見鳳舞於中庭,故改名鳳鳴。

生月時異香三日,想來此女貴品不凡。

倘殿下不棄,送與作配,他日吾夫妻或藉有光,未知殿下允准否?」

太子歎曰:「吾須貴為太子,惟今奸妃父女專權,已有太子登基,吾身又落泊於此,萬一被他拿捉回朝,禍福未分,豈不有誤令嬡?不免另求別配高門為宜也。

況前兄妹相稱,豈不於禮有礙?」

石俊曰:「非此之謂也。

臣前者有屈殿下,故兄妹相稱不過權變一時,惟此女臣夫婦實愛如掌上之珠,不願許配紈褲之兒,懇求殿下准允俯就,即禍福由天,臣豈敢追悔。」

當時太子想來果也,「石鳳鳴一貌如花,才德嫻雅,乃絕世佳人,即為嫡後正所當宜。」

又見石俊夫妻同懇,不免趁此應充,是至妙之事,即曰:「既然汝夫婦不分禍福,不妨擔誤,吾也不必推辭,倘日後得回朝登基,即封他為東宮王后,同享一江一 山之福。」

石俊夫妻大喜稱謝。

到次天,太子仍舊回書院一習一 文。

是日,錢清命眾童課文。

有太子筆捷文快,早已呈上,不覺回復己位忙速些,將原任指揮之子孫懋他乃前王仁宗時奸臣孫秀之孫孫玉之子膊子相沖,不想太子步馬安穩,已將孫懋衝撞於階下。

孫懋大怒,喝聲:「小賤人,汝乃瞎目不成?將吾公子衝倒!」太子曰:「一時冒犯,懇乞孫兄看同窗之誼勿怪。」

孫懋怒曰:「吾是指揮官家公子,汝是農夫俗子,來此作詠什麼文字!」

太子聞言怒氣頓生,喝聲:「汝無乃一介武夫豚兒,難道吾東宮太子懼汝不成?」

錢清聞說大驚,見他吐出真情,大喝:「不許口斗強言!」登時喝退。

有孫公子回府,進內見父稟上:「兒今天課文,被石俊之子倒沖階下,兒罵不得他半句,彼即雲吾武夫豚兒,欺壓不得他東宮太子,被錢業師喝散。

我們回家請父親與孩兒出此惡氣。」

孫玉聞言暗想:「太后、丞相有旨,言朝中有太史占明太子落在山東省,如今應驗不差。」

登時提點起三千精兵,往北門石府捉獲。

催兵一程趕趲。

先說太子回家,對石俊說知曰:「不好了,吾一時氣忿,忍不住,只因孫指揮之子孫懋口出大言欺壓,吾即吐出真情,只恐禍事不免,如何是好?」

言未畢,有守門官人報說大人到拜。

石俊大驚,即曰:「殿下,汝且往後堂,吾自有主意。」

即整衣冠迎接,口稱:「大人駕到,小弟失接,望祈恕罪。」

孫玉曰:「賢弟休得拘禮,且進內有話相酌。」

眾軍一隨擁後。

石公子曰:「大人駕臨,有何見教?」

孫玉曰:「本鎮到來非雲無故,訪知慈雲殿下在尊府中,是以到來接駕到我敝營,君臣早得一會,共起義兵殺回汴京,誅斬奸佞,登基報仇。

吾有心已久,奈何君臣阻隔,難得相會。」

太子在後堂聞此忠心之語,信以為真,即跑出中堂,大呼:「孫將軍,孤是慈雲也!」石俊大驚,大喝:「胡說!小小年紀,誆騙朝廷大臣,還不速退!」孫玉日:「汝是殿下,臣今見駕,請千歲駕到敝營,相會眾位將軍,招兵買馬,共起義兵。」

太子喜悅,正要起程,石俊攔阻曰:「汝非太子,妄語狂言,罪該萬死,還敢隨行。」

孫玉大怒曰:「石俊!汝非現為命官,惟汝父身居侯爵,汝今世祿加思,朝廷待汝不薄,膽敢作惡不守君臣之禮,暗保太子謀叛!」當時分付:「一門拿下!」不分內外,家人、使女盡被綁縛,家業金銀封固入宮,一交一 知府守貯下,一齊押解起。

太子方知小人計害,大罵奸賊不已,「汝這奸賊,吾被拿下,倘要押解生功,且將上品佳撰美食供奉,如薄待吾父子,即半途死了,汝不得生功,是功勞枉用。」

孫玉聽了此言想來:「押拿生功浩大,況天子只要屢屢思念御弟還朝,萬一撞石下,吾有功反罪矣。」

是夜無奈,美撰佳筵多送進,滿門男女共膳。

次日,孫玉將印一交一 副署理,別卻龐氏夫人母子,點起精兵五千,將太子父母兄妹打入囚車押解。

眾將都司、守備、副佐、將軍等俱來送別。

一路行兵,孫玉不識道途,不知登州雙龍山陸、李在此。

是日經過山邊,有嘍囉報上山中,言:「青州府指揮官孫玉,押解囚車數十輛,道往京城,在吾山邊而來,特來稟知。」

李豹聞言怒曰:「仇人到了!」傳令發兵三千下山打截。

陸鳳陽曰:「哥哥,此人是誰?」

李豹曰:「他是昔日孫秀之子,是吾世伯狄青王一爺 仇人,是奸相龐門侄婿。

今日起解囚車數十輛,料必不是陷害忠良,定然抽剝民財送與大奸權。

待吾下山打截,殺了此奸賊,少解心頭之忿!」語畢即忙披掛上馬。

陸公子聞說也提鞭上馬並衝下,山前排開隊伍。

有孫玉前隊兵丁不走,稟上:「大人,前面雙龍山有響馬兵攔阻去路,請令定奪。」

孫玉聞報想來:「吾自到任此土兩載,曾聞青州府久有此賊猖撅,不免一併擒拿回朝,功上加功,豈不為美?」

分付將囚車押歸山腳,命家丁看守。

將軍兵一字排開, 提刀催馬, 看見來賊紅盔紅甲紅馬,恰似火德星君下降一般,即大喝:「前途紅臉賊是何人?且報名來,待本鎮拿汝回朝建功。」

李豹曰:「汝祖宗爺爺李豹也。

汝是指揮官孫玉否?」

孫玉曰:「是也。

本鎮但思汝父身入五虎將軍,汝襲蔭曾做過九門提督,只因件逆龐丞相,天子加思不斬,削職為民,還不守臣節沾恩,招集亡命之徒,烏合之眾,擾害國民。

本鎮久欲提兵征滅,今又攔阻本鎮,還不知死活。

汝若醒悟者下馬投降效力,與本鎮押解重犯回朝請罪,龐丞相、太后、天子自然思赦復職,如執不悟,死無葬身之地。」

李豹大怒:「群奸同穴,盡害忠良,汝今押解者未知何人,且留下待吾審辨明容汝去路。」

孫玉大怒:「本鎮好生之德,念汝忠臣之子,英雄之後,故好言相勸,今不受抬舉!」拍馬大刀劈下,李豹長槍架開。

二馬相一交一 各逞英雄,寨兵一齊擁出,兩軍迎敵。

陸鳳陽飛馬衝殺人陣,殺得官兵東西四散。

孫玉正與李豹相殺未分高下,只見一將白盔白甲白馬,手持雙鞭,殺得眾兵猶如砍瓜切菜,心中大怒,架開李豹長槍,拍馬衝上,大喝:「反賊是誰,敢殺吾官軍?」

公子大喝:「孫賊!吾陸鳳陽也。」

言畢雙鞭飛至面來,孫玉大刀急架,殺不十合,被公子雙鞭打下大刀,生擒過馬。

眾兵四散奔逃,走不及者投降一千餘兵,死者干余。

李豹帶兵殺下山腳,孫府家丁早已走散,剩下囚車數十輛。

家人一奴一僕大小不一,俱鎖押刑具。

即命眾兵扛抬上山,又得許多糧草、軍器、馬匹。

再差嘍囉掩埋殺死一屍一骸於荒野。

弟兄並馬回山,將囚車數十輛一一打開,動問起情由方知慈雲殿下。

陸鳳陽一驚一喜,言:「吾非別人,陸鳳陽也!」

當時太子聞說,泣下一行,曰:「孤只道天眼不開,被奸賊捉解回朝,預該一死,又累及石丈人滿門,不意得逢母舅搭救。

此乃上蒼庇俺不該死於此賊之手。」

言畢,紛紛下淚。

陸公子忍不住珠淚滾流,「此禍皆由臣之過,至殿下流落無蹤,歷盡多少苦楚,今日方能見殿下一面。

此位何人?」

太子曰:「此人孤之岳丈石俊也。

一言難盡。」

即將兵部托周勇逃出山東,一長一短盡情說知。

覺得慘然,眾皆感泣。

李豹問及起石使世家,方知世誼之一交一 ,又敘及起劉迪,均同弟兄相稱。

是日,太子又取出國母血詔與眾人觀看畢,不勝感歎,陸公子淚下沾衿,自咎昔日莽為,至國母姐姐害在奸妃手內。

是日眾人請上殿下,「今日君臣初會,請殿下居中坐下,山呼拜見。」

太子再三謙遜,眾將不允,只得立著受了眾人之禮,然後燭上香燭,奠祭母后。

太子禮畢,眾將答拜,命人將孫玉押出,開刀斬首。

有李豹夫人接過趙氏母女石鳳嗚後營居處。

是日君臣敘會,大排筵宴,暢敘至日落西山,按下慢題。

卻說孫家一奴一僕一程奔走回青州,報知龐氏夫人。

公子孫懋聞知,哀哀痛哭。

母子二人將家務托著老家人,帶孝奔走回汴京,數十天方到。

先進相府見了叔嬸,稟明丈夫已擒拿下太子,路經登州卻被雙龍山陸鳳陽劫去,殺了丈夫。

懇乞叔父代為報仇。

龐國丈聞言大怒曰:「不想陸鳳陽又逃匿在山東,為患不淺,復將慈雲奪去,殺去侄婿,令人可惱!今知汝落在雙龍山,諒汝插翅難飛!」是日知會齊奸一黨一 登朝。

五鼓黎明, 哲宗天子升座, 太后垂簾。

眾文武朝參已畢,分班侍立。

傳旨:「眾卿有事啟奏。」

有國文執笏奏:「聞山東指揮孫玉訪確慈雲落在,石玉故臣之子石俊收為義子。

拿解回朝,通過登州,被陸鳳陽藏隱雙龍山,打劫去慈雲,殺害孫玉,招兵在山,為患不淺。

望懇陛下早發大兵征剿,以免釀成國家大患。」

哲宗曰:「外祖相父差矣。

慈雲乃正宮太子,朕之愛弟,他既落在山東,安身於雙龍山,何用提兵征伐?一來百姓受災,二者被滿朝臣民私議朕躬不容愛弟,有傷骨肉親情。

曾聞先帝臨終之日,思念御弟還朝情切,故以憂成一病。

今若提兵追迫愛弟,豈不有逆先帝臨終之言?」

太后在簾內喝聲:「胡說!汝身居天子,不念外祖勤勞,為國忠言。

今若不滅慈雲,日後悔之晚矣。」

不知征討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分類:公案小說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後宋慈雲走國全傳
第一回 賢良母命子省親 英雄漢鋤奸惹禍第二回 遵國法押子登朝 承君命抗奸定案第三回 保忠良視死如歸 抹奏折被蒙似偶第四回 五路藩王歸國急 三忠扶主進謀高第五回 露機謀含冤殞命 盡臣節構死毆奸第六回 辱龐妃鄭彪中計 保藩王趙儲規陳第七回 投古廟神祇指示 遇故人英雄結拜第八回 善善國入貢興師 寇兵部洩機表儲第九回 赦藩王回關復職 妒仇嗣買馬為名第十回 岳元帥詐病回師 耀武侯提兵代印第十一回 保英雄柴王諫主 憫忠嗣種帥誆奸第十二回 洩軍機二將分逃 卸罪名三雄妙算第十三回 劉家莊佳人著祟 雙龍山傑漢招親第十四回 忘大義小人洩忿 假辦公奸佞窮過第十五回 辜恩狠毒難逃法 守禮賢良易喪身第十六回 圖殺奸臣因致仕 重托孤兒悔昔非第十七回 洩真情賈氏歸陰 拜假父慈雲落泊第十八回 王太子招災遇舅 孫指揮狹路逢仇第十九回 范太尉按律除奸 龐國丈唆兵損子第二十回 存大節龐清捐軀 施妖術道人傷將第二十一回 避妖術君臣失散 破高山龍鳳分離第二十二回 散雙龍焦帥班師 逢村漢儲君權駐第二十三回 貪功謀害傾家業 遇救收留脫網羅第二十四回 贈龍帕露洩真情 拘儲君傷殘家口第二十五回 王太子窮途得濟 程小姐險道逢安第二十六回 識儲君主心結拜 賺佞黨用智安排第二十七回 龍鳳再離仍寄跡 君臣復會定三軍第二十八回 奉懿旨提兵對壘 破大敵用火攻營第二十九回 看龍舟儲君驚失 渡懷江吏部欣逢第三十回 貪功奸佞終難遁 有福君王定脫危第三十一回 疆場地妖道破敵 紫金山柴王會兵第三十二回 破妖術眾軍授首 解重圍五路興兵第三十三回 議興師暗投密旨 謀墓位明聚群奸第三十四回 眾藩王起義興師 群奸佞交鋒遭網第三十五回 獲私書封臣會合 誅奸佞繼統團圓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