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宋慈雲走國全傳
第三十三回 議興師暗投密旨 謀墓位明聚群奸
住語哲宗天子禁止國丈進宮,再說潼關兵退月餘,一班文武少年英雄要興舉義兵殺上汴梁城。
太子曰:「不可動兵。
來征非出聖上之意,實乃奸國丈唆擺太后,以動干戈耳。
吾今破敵解圍,且待聖上得聞如何旨意。」
寇爺曰:「此事聖上未知如何,不免待老臣辦作來使,獨自回朝。
先到南晶宮見過潞花王一爺 ,待他探聽聖上主意,然後發兵未遲。
殿下可修書一封與老臣。
帶去潞花王觀看,自有回音。
那時方一習一 舉動。」
王參謀與劉軍師多言「此說不差,豈一習一 一時妄動干戈以於聖上之怒。」
當時太子修書一封。
寇爺裝扮了,青衣小帽,單人獨馬,恰一走報公差一般。
一程饑餐渴飲,夜宿曉行,一連跑走一月外,方到朝中。
在府門外俟候,求渙守府王門官將書投遞呈送王府中。
有潞花王父子正在府中言論「東宮太子敘會於潼關,奸相父女有兵征伐,前後共興兵六十萬,未知勝負如何。
只可惜太祖創業艱難,不想內亂,興動干戈。
只憂外敵邊夷乘釁入寇,則一江一 山危矣。」
年輕小王曰:「此事奸相父女自專,非出自當今聖主旨意。
想來只要潼關取勝殺回朝中,捉拿奸相一黨一 羽,國患方息也。」
老王一爺 曰:「吾兒主見不差。
倘潼關兵敗,慈雲殿下無駐足之地了。」
當時言談間只見王門官捧進來書,下跪呈上。
王一爺 接書拆展開,上寫著:「書奉老王伯、王兄案下,慈雲籍首上言。
不幸王考賓天,奸相父女弄權,至內亂自生,徒使骨肉殘傷之釁,朝政日非。
豈非奸佞日增之驗也。
愚侄前賴忠良吏部救搭,出亡十五載,遍土無可駐足權棲,無異失林之鳥,喪家之犬,苦楚非言語可繪傳。
今幸潼關高王伯等,一念先王之德,扶植出亡一線,棲止於潼關。
豈料奸相父女不容,大興征伐之師。
可惜生民塗炭,不由外敵而生,只由內亂而起。
手足不殘而殘,國元不傷而傷。
外敵豈不動覬覦之心邪?今幸人心未混,上藉先王在天之靈,潼關賴以得勝昔,皆倚五路藩王會集之力也。
近乘得勝之師,麾下武夫皆思妄動,議舉興師歸國。
惟愚侄與高王伯等不敢妄動,有損國威,有於聖上責罰。
回思不興兵回朝,則奸相復有兵到潼關,豈非自相矛盾,自貽仇戚再出亡。
人心攝攝如懸族之不斷。
伏懇老王伯念骨肉親情,老誠廣見,為吾定酌主裁。
倘遷延歲月,眾將解心,五王歸國,豈非昔日忠良搭救之誠,一旦付諸流水?故急修片函,著恩人吏部上呈投鑒,渴望准音。」
當時老王一爺 父子看畢,一驚一喜。
且喜渲關會合五王之兵,收除妖道去卻大患,奸相勢力妥矣。
今又差來寇元,不知他如何會見太子?「且傳進後堂相見。」
老王一爺 分付家將一概退出,單有父子二人在後等待著。
當下寇爺一程進至內堂。
見老王一爺 父子立著,寇爺上前,要拜見行大禮。
老王一爺 扶挽住曰:「寇賢卿休拘禮,且請坐。」
寇爺禮畢,老王一爺 中坐,寇爺坐側相陪。
王一爺 曰:「難得寇賢卿一心為主。
昨昔致仕時,不覺光陰將近二十載,爾我兩鬢如銀,只道今生難以會見。
耄耄老顏,豈知忠心至老不倦。
但汝回歸故土後,怎生會合慈雲殿下?且說知孤愚父子。」
寇爺見問,即將太子為看龍舟,失溺水濱,於半途一江一 河上,得遇歸家。
被家人出首,後得包公子救脫,齊回潼關,一一說明。
王一爺 父子大悅,又曰:「來書教孤家與定主見,可功兵回朝否。
但想,不將兵馬殺回朝中,諒必奸相又私出動兵,征伐潼關了。
此勢不兩立也。
今幸聖上仁慈明哲之主,屢念著弟兄一脈之親,不道先帝之遺言,奈阻於太后當權耳。
明日乃季秋朔期,待孤登朝後再到禁宮命聖,將此情由密奏知天子,即有定奪矣。」
寇爺大喜曰:「殿下懇托大事,全仗老王一爺 喬梓維持之力。」
當日王一爺 分付備辦酒款待寇爺。
多少談論投機之語,概難統述,爾酬我酢,暢敘盡懷不表。
再說次早王一爺 登朝之後, 退朝又到禁宮門候首請見。
有穿宮內監啟知萬歲:「有南晶豈老王一爺 請見。」
天子聞奏屏退妃後,即出內偏殿。
王一爺 傳進,天子相行家禮下坐。
天子開言曰:「王伯進宮見朕有何酌議?」
老王一爺 即將慈雲殿下在潼關,有書到老臣府中。
只今五王會集兵敘潼關。
「今來書者臣帶在此,請聖上一觀。
自知明白矣。」
當時天子一觀看分明,龍心大悅日:「既然御弟在潼關委決不下,至妙不過借他要報母后之仇,待眾藩王興兵殺回朝中,誅滅眾奸一黨一 。
那時太后豈能禁押得眾藩王?眾奸豈能逃遁?」
王一爺 曰:「如此且待老臣回書與慈雲殿下。
他兵到止拿捉姦佞,斷不有驚聖駕。
但恐聖上不忍誅滅國丈母族親情耳。」
天子帶怒曰:「朕久知國丈奸狡多端,屢唆太后私自動兵。
若非太后當權稱制,誅滅此賊久矣。
今至妙不過御弟協同眾藩王殺回,報之易如反掌,何為不忍?老王伯可即回歸府第,密暗回書。
待他刻日興兵殺回朝中,早日除卻邦家大患。
只奈太后是吾生身,除他一人之外,盡由御弟將眾奸一刀兩段,不赦一人。」
老王一爺 聞言大喜?即日辭駕回歸王府,將聖上分付之言,早回書之語,一一達言寇爺並少王,二人喜之不盡。
寇爺深謝王一爺 鼎力。
是日老王一爺 修書回復太子。
以早寇爺領了回書,拜辭潞花王父子。
行程數十天方到潼關。
先說龐國丈只見聖上不願發兵征討渲關,又守住禁宮內門,不許進見太后,實乃憂心如焚。
不得已會敘奸一黨一 在相府相議。
有吏部潘沼、潘仁美之後,兵部夏斌,夏竦之後,王唐,王安石之後,九門提督丁燕龍,丁謂之後,又有龐國舅雲雄、唐潤虎一眾商酌。
多言五路藩王兵勢強大,潼關會敘,勇將如雲。
倘他一眾殺回朝中,難以抵敵。
今聖上又不願發兵,如之奈何?龐國丈曰:「昏君不准出師,又不容老夫進宮與太后相見,難以施謀。
倘五路狗王挾太子報仇為名,殺奔回朝,汝我等全家難保。
今日進退兩難。
今昏君既不念我等,我們豈可束手待斃?」
有了燕龍曰:「以太師威德,現掌兵權,大小官員一半太師心腹,不著明早上朝力奏聖上。
押他興動傾國之兵,徵集四方猛將,剿滅潼關。
倘他仍不准奏,一眾反叛他大位,太師登其大寶,關城拒敵。
然後檄文各省外攻,豈不為美?」
潘紹曰:「此說有理。
今現有雄兵四十萬,戰將數十員,倘聖上不允出兵,吾等明天預定點齊大兵,了決昏君。」
有夏斌曰:「此事不可太速,且遲三五天,暗中點齊軍馬,混進內殿,方可舉行。
不然內有朝臣,不服者居其半,況潞花王府中甲兵勇將不少。
倘我兵馬未能齊備押制各官,那時反為不美。
請眾位三思。」
國丈聞言大悅曰:「此慮不差,實為有理。
倘事不周,反害自身。
須以暗中點備軍馬,限以三天,一眾臨朝,各各帶兵混入朝裡,不得有誤。」
眾奸酌議已定,少不免相府中備辦酒席。
諸文武數十餘官,各各就席領情,一同歡樂暢敘。
爾言我語,不覺吃酒數巡,敘至日落西山,眾官方才辭筵告謝。
回歸府行,預備第三天登朝舉事,按下慢表。
再說哲宗天子。
一自傳旨與潞花王,回歸修書復與御弟,待彼協同諸位藩王殺回朝中,以誅奸佞。
是晚回宮,只有自知,太后、王后、妃子皆不說知洩出。
只因太后當權,須要事出於秘密。
一洩漏風聲,必然太后通知奸相,定必激變不妙矣。
當夜天子宿於昭陽院內孟王后宮中。
睡至三更三點,天子不覺朦朧間似覺身出偏殿,並無一人護駕。
恍惚中只見半空落下一帝王。
五綹長鬚,手持圭壁,金光閃閃。
開言呼:「王兒,吾汝父神宗也。
昔為父失德,錯棄正後,誤殺忠良,不想今日養成大患。
皆朕在世統御不德也。
且喜汝依朕遺言,信為大孝之君。
一心念著手足之情,不肯發兵征伐慈雲王子,但阻於汝母。
龐氏立心不善,要害陷朕慈雲,好生可惱。
二年後他應得凶亡,朕斷不饒他。
並龐思忠殺害忠良,屢唆龐氏出師,陷死軍兵數十萬。
上天震怒。
待潼天會兵一集,龐氏一門雞犬難留,注定兇惡而亡。
一併奸臣難逃法律處置。
汝母龐氏。
子難執罪於母,他還有兩載陽壽,待朕處決於他。
須當寄語慈雲,不可執罪有傷。
日後為君之度,朕特來指點王兒。
須當謹記:現今龐賊奸一黨一 妄思奪謀天位,須將四城緊閉,不好設朝,將午門關上。
明早即密詔潞花王父子共同酌議,自有良謀制伏此奸佞。
待至潼關兵馬會合,方好開城,以免眾奸挾制,則一江一 山危矣,王兒少不免為他所害。
切須緊記。
朕今去也。」
哲宗聞言曰:「父王,慢去,兒有言請問,且留待保全孩兒,方免奸臣算計。」
先三曰:「王兒不必心煩留朕,吾今番天不能留此,只要四城緊閉,與老皇伯父子酌議,預備眾奸臣為要。
切須慎之。
朕去了。」
一道毫光從空而去。
有孟王后在側下坐, 悠悠呼醒哲宗。
王定性一刻,問明何時候。
王后答言:「將一交一 五鼓之辰。
緣何陛下口口聲聲呼喚父王不絕?」
天子曰:「朕只因近日思念父王情切,故夜而形諸魂夢耳。」
當時哲宗不言,靜坐思量方才歷歷之夢,「父王多少叮囑,豈可將此秘密之事洩知妃後?倘得太后一洩露風聲與龐思忠,難以押制。
今天且詐成患病,傳旨百官免見,將內外城四門緊閉,然後暗宣潞花王父子到來酌議,方得妥當。」
時一交一 五鼓,登時發出免朝旨一道。
文武百官只知聖上染病,各各退朝回府。
是日聖上將密旨一道,命內監一名往南晶宮。
有潞花王父子接旨,即日來到禁宮門候俟。
天子在偏殿宣進。
王一爺 行敘家禮畢,王一爺 日:「請問聖上宣召有何旨意?」
天子曰:「老王伯未知其詳。
朕昨夜三更得奇怪之夢,十分驚駭,有機密大事特與王伯、王兄密議,但些少洩露不得風聲。」
王一爺 父子曰:「未知聖上有何機密秘旨,且諭知之。」
哲宗王將昨夜夢見先帝,叮囑三天之內有奸臣謀奪天位,效著王莽故事。
「須要將四城門緊閉,待等潼關兵馬殺回,方得滅卻奸一黨一 。
又囑朕將此事商知老王伯父子,不可洩漏別人。
朕今想來驚憂不已,望老王伯怎生與朕分憂,方免此厄。
不然一江一 山危矣。」
潞花王父子一聞聖上之言,唬驚不小。
王一爺 曰:「先帝有此靈感囑托諸夢寐,不可不信然。
老臣屢屢憂懼龐一黨一 眾多,滿朝內文武差不多一半是他門下。
外鎮武員放出者三份之一。
如此勢大那人不懼?況太后當權,但有大故即進內宮與太后酌議,定次早臨朝,將事照依分發。
如此豈不事事准依,當他權勢。
惟近今數載聖上長成,方得制些奸臣之勢。
惟今此事聖上勿憂,臣向知他奸狠,勢大難制。
故此臣府中暗蓄精兵十萬多,現目勇猛將士數十名。
預得龐賊有變,今且依著先王囑咐之言,將城四門緊閉,待老臣將府中十餘萬雄兵、數十員戰將盡數點出御教場操演,以驚押眾奸一黨一 之心。
王兒且先回,暗暗傳知各位忠良,只言明日往御教場觀看操軍,別言不許洩出。」
當時少工領命先回,通知各位忠良文武臣而去。
不知如何押制得奸佞,且看下回分解。
分類:公案小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