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宋慈雲走國全傳》第二十四回 贈龍帕露洩真情 拘儲君傷殘家口:今只為姻緣大事,非圖苟且,且待有機便之處,可令親誼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後宋慈雲走國全傳》第二十四回 贈龍帕露洩真情 拘儲君傷殘家口

後宋慈雲走國全傳

第二十四回 贈龍帕露洩真情 拘儲君傷殘家口

當下程玉霞小姐接轉龍鳳白綾帕一觀,猶如活現雙龍鳳,與月爭輝耀目,即收藏袖裡,曰:「蒙君雅贈,見愛情深。

今只為姻緣大事,非圖苟且,且待有機便之處,可令親誼之人洩知父親。

此乃名正言順,非比不憑媒的之侍,不由父母一之 命。

願君凌雲有志,脫難身榮,一奴一所深望。

且請回書房,免露機關,後母起釁,父親生疑。」

太子曰:「小姐珍重。

金石良言使小生銘德難忘,何幸過愛,遂成連理之一交一 。

小子有日寸進身榮,決不負小姐今日之情也。」

語畢,深深打拱揖別而去。

小姐與杏桃正要私談,忽見夏蓮攜茶而至,住說不語。

小姐喫茶畢,主婢三人回歸繡閣。

二婢下樓,小姐將龍鳳帕收藏小匣中。

一宵睡去。

到次早起來,梳洗畢,想來昨夜燈前未曾將周郎所贈龍鳳帕觀看分明。

在月下看來,猶如活現一般,今取來看辨分明。

即開小匣,取出展開,只見左龍右鳳,繡出靈心耀目,五彩相兼,如生活一般,上頭四字:龍鳳朝陽;腳下四字:山河慶瑞。

小姐想來:「此般物件貴品,非等閒之家所有。

想此周生行為氣度,實乃大貴人,還未知他怎樣瞞著,人前不說知真名姓耳。

此子斷非民間之兒。

想一奴一匹配此人真真不錯,但未經稟明父親為慮耳。

怎得此通線親人,此事乃能穩當。」

小姐正將龍鳳帕執手觀瞻之間,不意杜氏後娘進至閨中。

見女兒不接他,拾起一幅繡綾不忍釋手呆看,心中糊疑,跑近呼:「女兒,汝看什麼東西?」

小姐抬頭一看,嚇得驚駭,急收離位下禮曰:「母親,並無物觀看。

乃女兒學習 刺繡之物耳。」

夫人曰:「閨幃之女,學習 繡刺本所當然,緣何娘一到即收藏過?可取出待娘一觀。」

小姐曰:「母親,女兒一習一 學日淺,糊塗不堪寓目,有失禮娘親,不可看來。」

夫人不准,行近撈出女兒袖中,乃一幅龍鳳帕,奪目驚人,上四字龍鳳朝陽,下四字山河慶瑞。

「此乃宮內王家之物,女兒何處得來?有此奇物,故女兒著驚收拾,不與為娘觀看,想必情郎暗贈,敗壞門風。」

杏桃一見小姐敗露此物,心頭著急,只恐夫人又要難為小姐,急忙忙跑出中堂,稟請老爺進內堂,「有要事。

夫人要毒打小姐,老爺速往救勸乃可。」

程爺聞言,急步忙忙,罵聲:「兇惡婦!吾女兒如掌上明珠,豈汝所凌暴的?」

言未畢到閨閣內,大言:「夫人不得作難女兒!縱吾女兒有得罪之處,亦該看本官之面,念著嫡故夫人一脈從寬教道,下不得毒手。」

杜夫人曰:「汝既為官臨民,須當正家而治。

汝今縱女從奸,豈非治家不嚴之過?」

程爺大怒說:「可惡賤一婦,毒口傷人。

吾女兒三步不出閨門,有何疵議?」

夫人呈上曰:「此物女兒觀看,不忍釋手,見妾到來慌忙收下。

若非行奸所贈何處飛來的?」

程爺接轉細看,「此幅龍鳳綾帕上下八字,王家氣像,宮院中方有此物,女兒從何處得來?且直言為父得知,如藏頭露尾反受家責。」

玉霞小姐含羞上稟:「爹爹,昨夜因中秋佳節,與二婢出遊花苑,拜月焚香,時一交一 二鼓,共歸繡房。

在園中足踏下一物,只得拾起帶回細看。

正在羨慕繡刺工雅,卻被母親一刻到來搶奪下,一胡一 言亂語。

惟未知此物到底誰人遺下之物。」

程爺咋想:「昨天本官命周俊將花園內打掃清淨,候本官慶賞中秋佳節。

不意本官被督撫曹大人邀去赴宴,慶賞佳節,用酒過多,不能到園慶賞。

此物想必周俊無疑矣。

但想此子氣概行為真有帝王之象,想必此人乃當今儲君慈雲矣!」想罷,喚老家人,「往書房內請周相公到此內堂,本官有說商量。」

家人領命去。

不一刻,程爺已轉出內堂中。

太子一見,下禮大人曰:「恩大人在上,小人叩見。

未知有何分付。」

程爺曰:「周俊,汝昨夜在花園中失下一物,汝可知之否?」

太子曰:「小人並無一物在躬,有何物件遺失?」

程爺取出龍鳳帕曰:「此物是汝的,即可收回;倘非汝之物,不要一胡一 亂冒認。」

太子看畢,暗暗驚駭:「緣何此物小姐敗露出程大人之目?此時欲待不認也不得了。」

只無奈何言:「此物果然小人昨夜失去,未知失在何方,找覓不得,未敢揚言。

今懇乞大人賜一交一 回小人,以免失了母親遺留之物,更見沾恩。」

程爺曰:「此非民間所有之物。

看汝有此龍鳳帕,必非別人,莫非先帝儲君殿下?但吾奉命越程到此,留心覓訪殿下。

汝果也東宮太子,即可實言,以免有失君臣之禮。」

太子聞言歎曰:「不差,吾果然東宮慈雲也。

今有陸母后血詔在此為憑,請大人一觀。」

程爺接轉讀畢,下淚一交一 回,即倒身下拜,呼:「千歲殿下,臣有慢君之罪矣。」

太子挽扶曰:「大人休得拘禮,請起,有話商量。」

是日君臣歡敘。

程小姐聞知殿下一事,與杏桃暗暗大喜。

杏桃讚羨小姐眼力非凡。

只有杜氏夫人心中不忿,思量「太子系太后仇人,且解回汴京,一交一 妾母舅龐太師為是。

緣何老爺毫無主意,不思高官顯爵,聲聲言當今聖上思念御弟回朝。

看此光景未必肯將太子拿解回朝,一交一 吾龐母舅。

不免妾通知族弟杜景,現做懷慶府鎮台,興兵到此擒拿,有何不妙?」

想罷,呼:「老爺,太子乃太后仇人,汝乃不知時務劣才,輔庇此孤弱太子,太后一怒興兵到來連汝擒拿回朝,少不免累及一家大禍矣。

不免將太子解回朝中,一交一 妾母舅龐國丈。

自得高官顯爵,又免一家之災禍。

老爺請自三思。」

程爺聞言罵聲:「喪心妒婦!當今天子常常思念御弟,日望還朝情深,豈得一交一 於奸臣陷害儲君?且龐賊年已七旬,太后年近半百。

倘有差遲,本官即入閣封王,日久天子豈不執責?仍不免趨權附勢之譏。

休得多言,陷本官於不義。」

杜夫人自知難勸丈夫,是夜不免暗暗修書一封,次早五鼓,私差家人速趕往懷慶府杜將軍投遞。

家人領命,快馬加鞭而去。

瞞著程爺、太子,並不知覺。

一連十餘天,君臣滴議:須要早到潼關知會過高王一爺 ,再修書到玉關柴王麾下,一封山西太原狄主,一封界牌關鄭王,一封山海關呼延王,一封天波無佞府定國王。

倘五王會兵,大事濟矣。

太子稱言有理。

君臣此日正在言談,不想外廂家丁傳進名帖上稟:「大人,鎮台杜將軍拜探,並有兵了一千多敘集於外衙廠地,未知何故。

請令定裁。」

程爺聞言一驚,「緣何社鎮台一刻帶兵到來何事?」

程爺少不免接進中堂,見禮下坐。

程爺曰:「杜將軍到來,未知有何見諭?」

杜將軍曰:「曾聞太子在夫人衙中,特來君臣一會,且請到敝營中,召請齊各路藩王,會兵殺進汴京,誅奸滅佞,以報陸國母一之 仇。」

太子聞言,只道鎮台是忠良之輩,即出大堂曰:「難得杜將軍有此忠義之心。

此事須與程大人慢於酌量乃可行也,是造次不得。

杜將軍一見太子龍姿天表,料然不錯,揮兵而入,曰:「請殿下回臣營中,以免招搖外人耳目,反為不美。」

太子正要舉步隨去,有程爺曰:「且慢,殿下在本官街中將已一月,今又何須到汝營中?」

杜將軍曰:「程大人,汝難道不知,司天監禪師夜觀星象,已知太子落在河南南陽府。

太后有懿旨到此。

幸今在此,且解押回朝,汝高昇官爵,我有重賞,豈不為美?」

程爺曰:「既要解回朝,與汝何干?殿下非汝營中拿捉下,乃本官在中途搭救到此,難道要汝多管押解?」

杜將軍曰:「大人不必發怒,末將不過代勞與汝押解,只因汝乃文員,只恐遇著陸鳳陽同一黨一 等劫奪去,反為不美。」

程爺怒目,「汝有軍兵,難道本部無兵役不成?休得多管!」杜夫人在內堂答曰:「老爺乃文員,豈可押解?倘遇著陸鳳陽等,他羽翼不少,劫奪去反害了性命,乃自取其禍, 悔之晚矣。

不若持吾弟押解回朝,同分功勞為妙。」

程爺大喝曰:「婦人家惡見,焉能知內裡機關作一弊 !也罷,將軍既要押解,本官也同行。

文武同解一交一 印,不幹不屬署理。」

杜將軍無奈依允,「大人既要同行,末將也回營,且帶同太子去,明天共同登程如何?」

程爺曰:「汝既帶去殿下,好生供奉,不要吱晤賣放,本官斷不干休。」

杜將軍曰:「豈有此理。

末將帶去殿下一宵,只恐大人疏失耳,末將豈敢將太子賣放?」

當時帶同太子回營,辭過程爺而去。

程光想來:「此賊帶同太子而去,但一夜 光景,未必敢將太子作難,倘有別情,本官豈肯干休。

明天定必同行,殿下方得無礙。」

先說社鎮台將軍將太子帶回,想來命副將看守,又防賣放去;命家丁看守,又恐人心不一。

不若誘他進後堂下鎖,夫人鄭氏看守,不許別人進探,方得無礙。

是夜命人送上佳撰與太子膳用。

不想這鄭氏夫人乃陸後娘娘中表之親,與太子瓜葛之誼。

細想丈夫不仁,要入奸臣一黨一 羽。

拿解太子回朝,一交一 與龐賊豈非儲君一命送歸虎口?當時初一交一 二鼓,眾人略靜些,暗暗取出黃金二錠、於糧、包裹出房,將後堂門鎖開了,進內口稱:「千歲,妾非別人,吾與汝母中表親情,今夜特來放出千歲,逃往別方,另覓忠良保駕,以免奸臣所害。

妾丈夫不仁,難以好言相勸轉,今有黃金五十兩,乾糧一束,可作路費矣。

即速脫離此地,以免妾夫得知難以逃遁了。」

太子曰:「夫人不可。

須蒙汝良心放脫,只憂汝夫追究來一怒,豈容於汝?且由他押解回朝,正乃禍福由天所命,倘汝丈夫難為夫人,孤心反有不安。」

鄭氏含淚曰:「臣妾乃女流之輩,一死何所攸關?殿下乃國家根本,豈得傷殘。

不須多慮,即速逃走出後園。

妾早已立下此心。」

頻頻催速,太子只得含淚依允,曰:「深感賢慧夫人,忠心為孤,只可惜賢良一命死得慘傷耳。」

當時急忙忙如飛逃出後門。

幸得土城未閉,一程跑出西門,有路即奔,不分好醜地頭,一夜 中不知奔走道程多少。

只有鄭夫人將後堂門假哄鎖即回歸房中,思量丈夫時常酒後無德,吵鬧生端,鞭撻一奴一婢凶狠,今私放子太子,豈能容得妾身?不免死為上著,免受他刑苦羞辱。

閉上房門,解帶要尋自盡。

一見牙床 上一歲小孩兒杜清,一回頭想來,「倘吾死後丈夫續娶來,只好賢良人將吾兒自然好生撫育,倘遇著不良 之婦,豈不將孩兒賤撻?死在黃泉心也不安。」

持燈一看,此小孩鼻仰目露,面骨橫生,料知此子不是善良人。

有其父必有其兒,待長養成乃父陷害忠良之輩,不若將此子楂死,然後自盡,九泉又得放心而去。」

議畢忍性將小孩楂死,再吊上三尺白綾,一命嗚呼。

時文三鼓中,杜將軍復在營中議論,點起三千精壯鐵甲軍、四名偏將曰:「眾參將以防路上疏失。」

點畢已近天明,回歸內室,正要分付夫人,只見房門緊閉。

只道夫人睡熟,將叩上數聲,不見人聲。

狠狠再叩,心中疑惑,只得拳腳打開。

一見夫人掛上,心中大驚,又見兒子死在床 中,心中大怒:「何事賤婢死了也罷,緣何又將兒子擅死?可惡賤婢!」

又有丫頭報上:「將軍爺,太子在內不見了。

後門大開。」

將軍聞說,無明火起,怒氣攻天,拔刀大罵:「賤婢,以瓜葛之親將太子放走!死後行刑!」一刀劈下,割下首級,登時氣倒在地。

眾人救回。

天色大亮,立刻點兵四百,各分四路追趕,東西南北四城追出。

又傳進:「巡撫程大人中軍到來,催速起解。」

將軍言:「即將被夫人放去太子,自盡、擅死兒子傳知中軍回報。」

有程爺得聞此事心中大喜,曰:「聖天子百靈護佑,信不誣也。

這奸賊害人反害己,好報應不爽也。」

分付打道與他理論。

程爺一到,詐作不知,只催速押解太子。

有杜將長歎一聲,將夫人放脫太子事一一說明。

程爺顏面一變,未知說出何言,且看下回分解。

分類:公案小說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後宋慈雲走國全傳
第一回 賢良母命子省親 英雄漢鋤奸惹禍第二回 遵國法押子登朝 承君命抗奸定案第三回 保忠良視死如歸 抹奏折被蒙似偶第四回 五路藩王歸國急 三忠扶主進謀高第五回 露機謀含冤殞命 盡臣節構死毆奸第六回 辱龐妃鄭彪中計 保藩王趙儲規陳第七回 投古廟神祇指示 遇故人英雄結拜第八回 善善國入貢興師 寇兵部洩機表儲第九回 赦藩王回關復職 妒仇嗣買馬為名第十回 岳元帥詐病回師 耀武侯提兵代印第十一回 保英雄柴王諫主 憫忠嗣種帥誆奸第十二回 洩軍機二將分逃 卸罪名三雄妙算第十三回 劉家莊佳人著祟 雙龍山傑漢招親第十四回 忘大義小人洩忿 假辦公奸佞窮過第十五回 辜恩狠毒難逃法 守禮賢良易喪身第十六回 圖殺奸臣因致仕 重托孤兒悔昔非第十七回 洩真情賈氏歸陰 拜假父慈雲落泊第十八回 王太子招災遇舅 孫指揮狹路逢仇第十九回 范太尉按律除奸 龐國丈唆兵損子第二十回 存大節龐清捐軀 施妖術道人傷將第二十一回 避妖術君臣失散 破高山龍鳳分離第二十二回 散雙龍焦帥班師 逢村漢儲君權駐第二十三回 貪功謀害傾家業 遇救收留脫網羅第二十四回 贈龍帕露洩真情 拘儲君傷殘家口第二十五回 王太子窮途得濟 程小姐險道逢安第二十六回 識儲君主心結拜 賺佞黨用智安排第二十七回 龍鳳再離仍寄跡 君臣復會定三軍第二十八回 奉懿旨提兵對壘 破大敵用火攻營第二十九回 看龍舟儲君驚失 渡懷江吏部欣逢第三十回 貪功奸佞終難遁 有福君王定脫危第三十一回 疆場地妖道破敵 紫金山柴王會兵第三十二回 破妖術眾軍授首 解重圍五路興兵第三十三回 議興師暗投密旨 謀墓位明聚群奸第三十四回 眾藩王起義興師 群奸佞交鋒遭網第三十五回 獲私書封臣會合 誅奸佞繼統團圓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