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宋慈雲走國全傳》第二十八回 奉懿旨提兵對壘 破大敵用火攻營:此日懷慶總兵白雲龍自帶兵到太平莊捉獲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後宋慈雲走國全傳》第二十八回 奉懿旨提兵對壘 破大敵用火攻營

後宋慈雲走國全傳

第二十八回 奉懿旨提兵對壘 破大敵用火攻營

住語潼關封爵屯頓大兵,卻說懷慶府在河南之西,潼關又與陝西一交一 界相連。

此日懷慶總兵白雲龍自帶兵到太平莊捉獲不得慈雲太子,一心糊疑。

屢日命兵了四方打探消息。

是日聞報潼關高王一爺 將四路城池扯起為國除奸大旗,方知太子落在他城中。

「想來他關中兵精糧足,吾一府之地怎能對敵?不免急告文書回朝,待等國丈發動大兵,方能拿捉得太子。

不然枉送性命耳。」

當時想罷即修文書一角,命得力家丁星夜趕急回朝,非止一日。

再說對京城白狼山妖道。

自征雙龍山回朝,太后依國文之奏,封他為司天監之職。

是夜仰觀天象,已知儲君星落在懷慶地,對龐國丈說知。

是日又接得懷慶白總兵文書,觀看畢,心下大驚。

曰:「不好了。

太子落在潼關,出師有名。

倘他會合眾反王,怎能抵敵?趁他兵未致,先起大兵,合同懷慶白雲龍會兵征剿,方得無礙。」

是日即刻登朝。

悉值哲宗天子得病,不能臨朝。

有龐太后垂簾代政。

百官朝參罷,文武別無章奏。

只有龐國丈上本言:「慈雲投在潼關,合會高勇反叛,妄動干戈。

即可興兵征剿,以免他會合五位反王殺回朝中,難以保守。」

太后聞奏大怒曰:「逆子!幾番動兵不能拿捉,今又落在潼關。

可惱狗王高勇收留叛逆,實為心腹之患。

相父保舉那將可以征剿掛帥?」

國丈曰:「且命九門提督王綱。

此將力敵萬人,與懷慶府白雲龍總兵會合。

此人智足多謀。

興兵十萬,戰將五十員,方能與敵。

再後陣司天監國師與天保將軍唐潤虎,提兵十萬陸續進兵。

何懼潼關兵多將廣。」

太后准奏,命相父調發。

是日退朝。

次日,提督王綱登朝。

太后加封統兵大元帥,帶領精兵十萬戰將五十員,一路發炮登程。

一連行兵二十餘天方到懷慶府,知會過白雲龍總兵,即於關內要禮貯頓下。

是日白總兵排筵接風,談兵論武,卜定來日登程攻打潼關。

是夜言談不表。

二帥帶兵自懷府到潼關,也有半月程途。

一到即於五十里外安札大營。

再說高元帥等自從出發檄文後,河南內地數府望風歸順,並枕連陝西全省陸續投降。

得兵二十餘萬,聲勢日振。

料得朝廷太后父女必有兵到來攻征。

看兩月前後,探子報上:「朝廷發兵十萬,王提督掛帥,會同本省懷慶府白總帶兵前來攻關。

請令定奪。」

高王一爺 分付:「再往打聽,重賞探人。」

傳命將四城緊閉,以候明日開兵。

有范大尉商議:「朝廷興兵不足為懼,王綱也非能征慣戰英雄。

即白雲龍也藉龐奸相做此總兵。

所懼者妖道法術利害耳。

他為後隊須要提防。」

王昭曰:「不免殿下修書與平西王狄王夫人到來。

他法力無邊,可破妖道。」

陸公子曰:「王參謀之言有理。

前者雙龍山之敗,只因段夫人來遲,難敵妖道。

果要殿下修書,他即日進兵方妙。」

高王一爺 曰:「不獨修書山西,一連山海關、居庸關、玉一門 關、瓦橋關。

五王須要達知。

待他齊同會兵,何愁奸一黨一 不滅。」

眾將多言有理。

是夜太子一連修書五封,次早分人投遞,按下交代。

到次日王綱、白雲龍升帳。

拔令一枝,正印先鋒張天輝出馬,帶兵一萬出營討戰。

副將曹乾、曹坤二人掠陣。

當時兵近城下罵戰。

軍士報進帥府。

高王一爺 命張夢虎出敵,侯拱掠陣。

帶兵五千,炮響三聲,沖關而出。

張夢虎一馬飛出,各通名姓,殺得刀去槍來大戰。

兵丁兩邊對殺,喊戰喧嘩。

曹家兄弟只見張將與張夢虎殺個對手,即飛馬大喝:「賊將休得逞強,吾曹爺在此。」

兩般兵刃打去。

侯拱一見大怒,拍馬大斧當曹乾一下,打出腦漿而亡。

曹坤怒氣騰騰,大喝:「黑面賊傷害吾哥哥,休走!」大刀劈面欲來。

侯拱大斧架開。

戰不滿數合,曹坤那裡是侯拱對手,抵大斧不住。

正要逃走,早被侯拱一斧斬下膊肩半邊。

跌於馬下,已是不活。

當時關內兵丁久經高王一爺 訓練,人人猛勇,械器迅捷。

朝兵抵敵不過,陣隊散亂,大敗奔逃。

張天輝二人戰鬥平一交一 ,只見官兵敗者,只得棄了張夢虎,飛馬帶兵而回。

關兵追逐,只見他後軍箭如雨下,方不趕追趕。

張、侯二將得勝回關。

計點軍士受傷不過二三十名,往後營將息。

太子大喜,高元帥記了二將頭功。

卻說張天輝失去二將,戰敗回營,上稟:「二位元帥,賊帥利害。

小將戰敗而回。

失折二曹弟兄。」

二帥聞言驚惱曰:「不想初陣輸卻銳氣。

如之奈何?」

當時計點軍兵受傷千餘,死者千餘。

令人埋掩於荒郊。

二帥商議:「賊師利害,不免按兵緊守大營,待後隊國師大兵到來,然後議敵。」

次日免戰高挑。

有高元帥三人商議:「他按兵不舉,想必待等後隊妖道到來開兵之意。」

劉迪曰:「待末將今夜出關,暗中打探他如何札營,然後用計破他。

不然妖道會兵也稱勁敵。」

范元帥曰:「劉國師妙算不差。

但小心探聽,勿使敵人知之。」

劉迪允諾。

至夜一交一 三更候,其時乃四月中旬,月色輝。

劉迪帶了孟家兄弟二人,身藏利器來至大營。

只見營連下派二十里之遙。

背後枕山,前通一帶水道。

劉迪看畢暗暗點頭,與二孟一程自至大營。

天色已黎明了。

是日三帥升帳。

劉迪將昨夜探敵營模樣一說知。

有參謀王昭曰:「如此札營非將才也。

倘敵人用火攻之,何以抵避。」

劉迪聞言喜曰:「王參謀果有智略之士,末將也立下主意用火破敵,如此言來足見同心。」

高、范、陸三帥聞二人暗合之見大悅,曰:「軍師、參謀乃才智之士,何愁敵人不敗。

但未知何時破敵?」

劉迪曰:「用火須當三更時分,攻其不備,乃可成功。

況今中旬,月色光輝,即有火不覺光亮,火到方得知之。

三更朦朧之際,敵人不意火發,方寸已亂首尾不能相顧,敗之必矣。

所慮者,身投賊營為內應之人難得耳。」

有孟強聞言冷笑曰:「此事末將可領辦。

想當初吾祖孟良為楊元帥之將,也曾辦過多少危險事;身投幽州盜取日月驌驤馬;又暗取鳳尾和龍鬚,調治楊元帥病恙。

幾番歷險,立下汗馬功勞。

末將今日豈可不繼祖之志,以立寸功於殿下。」

三帥大喜曰:「孟將軍有此膽量,仗著殿下洪福,料然成功。

但須小心,切不可莽為。

倘洩出機關,不獨不能成功,而且將軍性命難保,切須慎之乃可。」

孟強曰:「末將自然見機而行。

並有機會可乘,定必先有箭書通知,以便元帥調發軍馬接應,方能裡應外合也。」

太子、眾將大喜。

造膳已畢,單有孟強是夜二更時分,身插腰刀,獨自出關。

東至敵營,只見遠遠營中連環固札。

燈火光輝與月光相映射。

等候一刻,只遠遠聞木魚敲聲。

孟將將身閃在樹側,拔出腰刀。

巡邏小軍一到,孟強跑出,一刀砍為兩段。

將他衣衫剝下,小巾戴上,穿此衣衫。

拿將一屍一首拋於前面河中。

拾起敲更木魚繞營追打,然後回營。

住語孟將投下敵營。

次早關內高元帥三人升帳。

不見了孟強,想必昨夜身投敵營去了。

只待候他有書通知,然後用火,裡外接應,一戰成功。

慢表君臣商議多端。

孟強投進營中,冒著巡邏營中更鼓小軍,數天走動四營,那處小穩熟。

想來事關機秘,難以書寫,不免今夜名為巡邏敲更,回關報知,有何不妙?是夜至二更候回到關中,呼喚軍士報稟知元帥;約以次夜舉兵。

高元帥等大喜。

孟強辭別悄悄回營,時一交一 四鼓。

單表關中高元帥分點五路軍馬;張夢虎帶兵五千,一見火發殺人前營。

李豹帶兵五千,一見火發殺進後營。

石俊帶兵五千,埋伏接戰,孟彪帶兵五千,從小路伏待。

他敗回必不敢在大道奔走,必從小路而來,大殺他一陣。

所得馬匹器械不少。

陸鳳陽與范正平合共帶兵一萬,陸續追殺。

高元帥守關。

一一分排已畢。

至夜膳畢眾將帶兵等候。

時一交一 三鼓,果見敵營火光沖天,喊殺如雷。

白雲龍、王綱二人初睡熟,有眾軍喧傳後營火發,未知敵人劫寨否。

白、王二帥聞報夢中驚駭而起,只聞一片喊殺之一聲 。

心驚意亂,上馬提刀不及,只見滿營大亂。

火勢飛揚,四邊有兵殺入,隊伍不整。

張天輝上馬提刀,衝出前營,正遇張夢虎催兵殺入。

張天輝大怒,罵聲:「前天殺不盡賊徒,還敢來劫營。」

二人一大戰。

悉遇石俊帶兵五千,將敵兵大殺一場追趕。

只見二張大戰,即拍馬殺上,雙槍並舉。

張天輝抵敵不得兩般軍器,被殺於馬下。

一萬兵闖入前營,猶如斬瓜切菜。

營內逃走不及者,被火死傷,卻被四隊關兵四邊追殺,副將墜馬者不少。

十萬軍兵死者數萬,逃散者萬餘,受傷燒壞者萬餘, 黑夜中仆跌死者數千。

白雲龍仍催兵苦戰。

有陸公子一馬飛至,大喝:「奸賊休走。」

雙鞭打去。

二將在月光之下,鞭去槍迎。

白雲龍那裡是陸公子對手,招架雙鞭不住,帶兵逃走。

陸公子催馬趕上,雙鞭一下,頭已不見,仆跌下馬。

王綱見勢頭不好,自兵四散,又不知敵兵多少,不敢戀戰。

招拾殘兵不過萬餘,遠遠逃走。

大營卻被李豹會同孟強再放火把,燒燬一空,只得帶兵向西逃遁。

不從東北大道而奔,而向西南小路而逃。

走不滿二十里,山邊一聲炮響。

孟彪一旗軍馬一字排開,截住去路。

王綱大驚日:「前面受敵,後有追兵,吾命休矣。」

黑夜中不知軍兵多少,況戰敗之兵,乃驚弓之鳥,各自退後,自踏傷殘。

孟彪催兵殺上。

敵兵一萬餘四山奔散,王綱禁止不住,只得雜於亂軍奔走,二三十里方不見追兵。

手下只有千餘軍兵,悶氣不息,歎曰:「千萬雄兵,偏將五十員,如今全軍覆滅,有何面目回見國丈。

不想潼關軍馬利害。

只待國師到來,方能破敵。

且回朝知會國師後隊,再見雌雄。」

不覺天明大亮,回朝而去。

再說潼關,各各回城大勝。

太子大喜。

高元帥計點軍士,各各獻功,單單不見孟彪回關,心中望念。

劉迪曰:「孟將軍埋伏於城西大朗山,隔城八十里,午刻方回。

不須多慮。」

是日擺燕賀功,大小三軍俱有特賞。

果也到一交一 早初,孟彪所得軍器、馬匹,不計其數。

眾將大喜,皆言:「軍師神智無差」。

三師又記錄了孟家兄弟之功。

當時潼關兵退數天,有張夢虎與李豹請三位元帥早發義兵,殺上汴梁,拿捉姦佞。

劉迪曰:「不可。

吾夜觀天象,中州之兆,一派殺氣衝霄。

不出兩月外,又有敵兵到關爭戰。

想必妖道後隊到來也。

況今五王大兵未集,且待大兵全敘,舉動未退。

想來今此之兵料非當今興發,實乃太后父女主意。

不免差人回京探聽,以備迎敵,方為上策也。」

三帥聞言曰:「軍師妙算無遺,實可准依。」

是日打發人回朝探聽。

過了數天,乃端陽競渡佳節。

各近河邊士民大放龍舟賽競,滿海興同繁華。

有太子自思:「逃難出奔已來,並未得一天心花舒放,不免趁此端陽佳節。

料必河海邊百姓競渡賽舟頗有佳興,不免駕舟一遊,以舒抑鬱,有何不妙?況今敵兵盡退,又屬關內之地,諒亦無妨。」

只喚到高府家人,名高安,要他跟隨駕舟。

高安要稟知王一爺 。

太子曰:「倘稟知王伯,必不允吾出遊要。」

是日不許,壓制著高安隨駕。

不知禍福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分類:公案小說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後宋慈雲走國全傳
第一回 賢良母命子省親 英雄漢鋤奸惹禍第二回 遵國法押子登朝 承君命抗奸定案第三回 保忠良視死如歸 抹奏折被蒙似偶第四回 五路藩王歸國急 三忠扶主進謀高第五回 露機謀含冤殞命 盡臣節構死毆奸第六回 辱龐妃鄭彪中計 保藩王趙儲規陳第七回 投古廟神祇指示 遇故人英雄結拜第八回 善善國入貢興師 寇兵部洩機表儲第九回 赦藩王回關復職 妒仇嗣買馬為名第十回 岳元帥詐病回師 耀武侯提兵代印第十一回 保英雄柴王諫主 憫忠嗣種帥誆奸第十二回 洩軍機二將分逃 卸罪名三雄妙算第十三回 劉家莊佳人著祟 雙龍山傑漢招親第十四回 忘大義小人洩忿 假辦公奸佞窮過第十五回 辜恩狠毒難逃法 守禮賢良易喪身第十六回 圖殺奸臣因致仕 重托孤兒悔昔非第十七回 洩真情賈氏歸陰 拜假父慈雲落泊第十八回 王太子招災遇舅 孫指揮狹路逢仇第十九回 范太尉按律除奸 龐國丈唆兵損子第二十回 存大節龐清捐軀 施妖術道人傷將第二十一回 避妖術君臣失散 破高山龍鳳分離第二十二回 散雙龍焦帥班師 逢村漢儲君權駐第二十三回 貪功謀害傾家業 遇救收留脫網羅第二十四回 贈龍帕露洩真情 拘儲君傷殘家口第二十五回 王太子窮途得濟 程小姐險道逢安第二十六回 識儲君主心結拜 賺佞黨用智安排第二十七回 龍鳳再離仍寄跡 君臣復會定三軍第二十八回 奉懿旨提兵對壘 破大敵用火攻營第二十九回 看龍舟儲君驚失 渡懷江吏部欣逢第三十回 貪功奸佞終難遁 有福君王定脫危第三十一回 疆場地妖道破敵 紫金山柴王會兵第三十二回 破妖術眾軍授首 解重圍五路興兵第三十三回 議興師暗投密旨 謀墓位明聚群奸第三十四回 眾藩王起義興師 群奸佞交鋒遭網第三十五回 獲私書封臣會合 誅奸佞繼統團圓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
語言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