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宋慈雲走國全傳》第二回 遵國法押子登朝 承君命抗奸定案:禮畢,有陸家丁獻上茶。龐丞相帶怒日:「慢是盅茶,即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後宋慈雲走國全傳》第二回 遵國法押子登朝 承君命抗奸定案

後宋慈雲走國全傳

第二回 遵國法押子登朝 承君命抗奸定案

當時二位丞相衣冠相見。

禮畢,有陸家丁獻上茶。

龐丞相帶怒日:「慢是盅茶,即是龍肝鳳采也不能下嚥矣。」

陸丞相聞言一驚,曰:「請問老太師駕臨革捨,有何見教?」

龐太師曰:「無事不敢登堂驚動老大師,只因令公子鳳陽干街衢言吾季子不下馬迴避於他,即時動手僕打於石上,腦蓋破裂而亡,故今特來請問老太師如何公斷?」

陸丞相聞言冷笑曰:「大師差矣。

吾兒一向遠隔家鄉,不在皇城。

於今即日到此, 未得半刻之久, 豈能將汝令公郎打死?那人為證,何人目擊?」

龐丞相曰:「目擊者,吾之家人;認名姓者,汝令公郎也。

老太師休得忍匿令公郎,這是殺人償命,欺瞞不得的。」

陸丞相曰:「既然盛僕目擊吾兒親通名姓,事或有真未卜。

老太師且請回府,待吾今夜詢審分明。

果有此事,將這小畜生拿捆上朝,奏明聖上,以正皇法。」

龐丞相曰:「老太師言來公正,但須言而有信,切不可將令公郎放脫,吾誓不干休的。」

陸丞相正色言曰:「豈有是理,老夫乃托孤大臣,也思留些名望於後世,豈為私恩廢了朝廷法律?老太師太將吾陸某低視也。」

龐丞相聞他侃侃烈言,自知失說,即曰:「老太師硬正忠良,足見公心。

老夫失言了。」

登時告別,帶怒回歸相府,收殮孩兒不表。

卻言陸丞相步回書樓中,一見兒子,大喝:「畜生,做得好事!」一掌打在額上,即罵聲:「不肖子!汝一到時,為父兄汝怒容滿面,一詰問時,將此事隱瞞。

如將別人打死,還有救解,豈知將這大奸權兒子打死。

他乃西宮愛弟,今將汝干刀萬剮償命還要禍及為父有治家不嚴之罪。

不料今日壽至古稀,位極人臣,死得無名歸結。

汝且明言,到底因何將他打死,巨稟為父,不許藏頭露尾!」

有公子下跪稟上曰:「不肖今天進城,只見眾民一隊隊三五成群,伙伙一交一 頭接耳,多言『目無王法』、『屢次受害』云云。

是時不肖下馬略歇息,動問一老人,言『西宮三國舅搶奪了王昭秀才女為妾,他家丁又將王秀才打傷』。

搶奪去尚不遠,至不肖聞知趕上。

只望相勸此人送回搶女,免他知法犯法,受萬民嗟怨。

不料這狗子肉眼無珠,不知進退,將良言勸諫為惡語,即動手來擒拿,將兒外服扯破。

兒將手撥開,他已跌仆於石街上撞死身亡,不過誤傷人命。

今龐丞相縱容兒搶奪民間婦女,焉得無罪?還望爹爹公斷作主。」

丞相罵聲:「膽大畜生!這王秀才與汝並非親故,況又遇這奸臣一寵一 子,何得汝招闖此禍端?這奸臣愛子如珠,又有一寵一 妃為勢力,豈肯干休?為父不與汝多管,明早押帶上朝, 待聖上公斷, 定罪正法。」

又有眾將軍聞知此事,俱來跪請上稟:「太師若將國舅押捆上朝,聖上雖欲開恩,但今滿朝大奸權一黨一 羽居其一半,倘有難為之處,難免忠良一脈不留。

太師壽登七十,單生一子,算來不若放走公子外出。

明日太師上朝,與奸臣面奏,劾他縱子不法,搶奪民間婦女,一同結奏。

倘得聖上恩寬,念著翁婿之情,幸矣;如責罰汝放脫兒子,不能寬容,即死於國法還留下公子一脈,自有復仇之日。

敬請太師參詳。」

陸丞相一聞眾將軍之言,嗟歎一聲,「眾位將軍清起。

汝知其一,不知其二。

老夫身居宰輔,三朝元老,為托孤大臣,豈因一點愛子私情而廢卻法律,有壞玉章?斷不能行。

今將兒子押上朝廷,待聖上發落,即死死活活自一由 天命,豈得顧己身後而壞君法規條。

況奸臣怎肯干休。

老夫預將此殘年送與奸臣手內,倘吾兒得逃性命,還望眾位將軍扶持,即老夫死在九泉之下,也是沾恩矣。」

語畢,不覺淚滾一行,公子也紛紛下淚,感動得眾位將軍各各動悲,只罵奸臣不良 ,多言勸解老太師父子。

是夜休題。

次早押帶公子上朝。

眾文武頗知其事,俱已著驚有此重案。

當時景陽鍾一響,龍鳳鼓齊鳴,天子登鑾。

文武大臣紛紛進見。

山呼朝見已畢,值殿宣傳過旨意。

各官無事,只龐丞相啟奏聖上要代兒子伸冤一折。

天子覽本已畢,覺得一驚:「想來陸、龐二人身居國戚,不料兩子相殘,要朕怎樣處分?況他本人奏陸鳳陽要他下馬迴避。

想來二人俱乃一般國戚,一家公侯之子,這陸鳳陽似屬強狠,如不追究,猶恐難服龐思忠之心。」

即問言呼:「陸卿家,汝子緣何強狠若此?料想平日失於教誨。

如今汝子在於何方?」

陸丞相奏日:「逆子行兇,罪及於老臣矣,故今持押上朝,只求聖上定罪。」

神宗王聽罷言曰:「寬恕老卿家無罪。

惟今殺人償命,理所當然,國法難以私親。

且將陸鳳陽押出西郊處斬。」

綸言宣下,只見左班首閃出兩位三朝元老重臣,齊呼:「刀下留人!」

此二人,一名司馬光,官居太傅;一名韓琦,官居樞密使,齊奏曰:「陸太師一生剛正,忠君愛民,位居宰輔,世沐王恩,王家內戚,單生一子。

只求聖上諒情,體念忠良一脈。

況今清濁未分,猶恐內有委曲,即誤屈殺忠良少子矣。

伏望聖上准臣所奏,發一交一 臣下審詢明白,方可定案。」

龐相見二人保奏,眼睜睜的發怒不言。

當時天子聞奏言曰:「老卿家奏來公斷,深為有理。

今發送開封府尹,公審分明,三天定案,不許存私曲庇。」

即日退朝,群臣各散。

這陸鳳陽自是有值殿軍引至包府候審。

又說明包府尹名貴,字廷昭,乃包文正入繼之子,一江一 南盧州府合肥縣人。

二甲進士出身,為開封府尹官。

是日退朝,先表老奸龐相,私進後宰官幃,步至娘宮,住步言知宮女進內奏知。

即請國丈進內。

先敘君臣,後見父女之禮,坐下。

宮女獻茶畢,龐妃請問父親進宮何事。

龐相曰:「女兒,汝未知其由。

只因三弟昨天出街道要游,卻被東宮娘娘之弟、陸丞相之子打死,撞石身亡。

今天奏明聖上,正要將他斬首,不料被司馬光與韓倚兩個老匹夫保奏住,今發一交一 與開封府包貴審斷。

但想此事斷明,為父危矣。

他原不好,作惡太多,今又搶奪民間婦女,追究起來為父也難逃脫。

無計可施,包貴素稱硬直,有包拯遺風,難以屈囑暗行私庇。

只要女兒以勢頭壓之,望為作主救助為父才好。」

龐妃聞言一驚一怒,大罵:「陸鳳陽,汝打死吾愛弟,誓不干休!且傳懿旨與包府尹,定必報仇。

爹爹勿憂,且暫請回,女兒自有主張。」

當時龐國丈放心辭別回府。

再說有一穿宮內監,名陳貴,聞知此事即進昭陽正宮,見陸後娘娘下跪,將陸國舅打死龐國舅、天子即今發一交一 開封府審斷一事稟上。

陸娘娘聞言嚇得一驚,「想來此事重大,倘被這奸妃暗弄機關,押制著這包府尹,則哀家愛弟、父親危矣。」

想罷即命陳內監傳發懿旨一道與開封府:「須要公斷分明曲直,倘有一點存私難為國舅,定必處斬不饒。」

陳貴費了懿旨前往慢表。

又言包府尹是日領旨,引了陸公子進至後堂,相請下坐。

有陸公子稱言:「不敢當坐,吾是犯人,公祖老爺乃詢問官,吾陸某豈有坐位?」

包爺冷笑曰:「國舅乃顯貴公侯之子、王家內戚,下官豈敢簡慢,焉有不坐之理?」

陸公子曰:「如此斗膽了。」

包爺又請問:「國舅緣何在王城之內,況及汝與龐家均屬御王親,怎能要他下馬迴避至相毆打死此奸權之子?是下官所欠解,請道其詳。」

公子聞言即將龐雲彪搶奪婦女、至相勸諫、動手撞死原由一一說知。

「他上本只捏言下馬迴避情由。

茲今只求老公祖分明曲直,公斷是也。」

包爺聽罷即言:「這龐雲彪平素作惡多端,擾害居民。

本府屢思擒拿,奈何官卑職小,即然拿下他,想來難收除,不料今日又犯了強搶民間婦女之罪。

是他應得死於撞石之下,實乃天眼昭昭,報應今日,汴京城廂內外實除去一猛烈虎狼。

惟今領辦此案,下官頂著頭上烏紗滾下,斷不詢私,有屈忠良之子。」

語畢即書拜會帖一紙與龐丞相,要他著三五名隨從公子僕人到案對質。

家丁領命,一程奔至相府,求門官稟知。

有龐相著他進見。

包家丁將名帖跪呈上,道其來由,要龐家僕人到案對詢,好待明天復旨定奪。

龐相聞言大怒,喝聲:「汝主不諳儀文官規,豈不知宰相家人知府職,吾家僕人豈汝家老爺審詢的?不要做夢!汝回衙上復老爺,只要不問吾兒理上偏與不偏,只要將陸鳳陽這狗子屈打成招行兇打死吾兒定罪復旨。

倘聖上有事執責,老夫自有擔當。

結案之後自然見汝家老爺情份,自有厚爵高昇。

倘若不遵,慢道他烏紗不保,即性命也難逃脫。」

有包家丁諾諾應答,一程帶怒而回。

進至內衙,將龐相此語一一稟知。

包爺聽了怒目圓睜,罵聲:「老奸臣縱子行兇,還出此大言恐嚇我!想別位官員畏懼汝倚藉奸妃勢力、官居一品,惟我老包時常不憂這烏紗不穩、性命不堅。

如要本官存私包庇汝這奸賊狗子,除非紅日西出耳。」

說罷,命值日役人拾去朱簽,帶來王秀才對供。

差役領命,不時王昭帶在外堂。

差役進內稟知。

包爺對陸公子曰:「國舅且請回書房去,不用對供。

此事下官已明白了七八分,但今不過要王秀才到此一盤詰,待他證實此奸賊子,好待照供上本,則不懼這老奸臣放刁矣。」

陸公子點頭稱謝,退進書房。

包爺升堂,下坐公位。

是時帶進王秀才,一見聖旨在上面,即跪見。

包爺一見,呼聲:「王秀才請起。」

王昭即立在旁。

包爺呼聲:「王秀才,汝乃身游泮水,一脈斯文,緣何為著女兒起此禍端?事關重大,本府已經訪得此事的確,汝今到此案不得虛詞遮飾,且公道說來,一字不得虛言。」

王昭即趨中打拱,呼聲:「公祖大人乃清正之官,是非曲直豈敢虛言,況且虛言時則陸國舅救搭之恩未報,反害其躬矣。

且容稟上。

生員不幸,先妻早故,並無三兄兩弟,一貧如洗,且在街街賣字供其日給。

一天,小女在門前買針指之物,幫助餬口之需,不想被龐國舅看見小女姿色,頓起淫慾之心。

先命家丁說聘吾女兒為十六房少妾。

生員不允。

不過第三天,即帶家丁三四十人,如狼似虎,打開吾的茅門,強搶背去。

生員即追趕上攔截,卻被他家丁人眾毆打在地,幾乎性命不保,幸得陸國舅搭救。

兩相嗔論,龐國舅先動手,卻被陸國舅撥開,欲跑走,不想龐國舅失足跌仆於街衢石上。

此事乃因救搭生員女兒,至誤傷龐國舅。

只懇求公祖大老爺照此誤傷命案,開恩公辦,生員足感深恩不淺矣。」

包爺聽了點頭,又詰王秀才:「汝是本省人氏否?並住宅是自置抑或租居?且直道來,本府自有與汝處置。」

王昭曰:「生員本不是汴京人,原籍湖廣襄陽人,住居汴京已有三代。

惟今生員家無擔石之資,那有自置住居?惟蒙一舊日同學義友借吾住居耳。」

包爺聽了長嗟一聲:「可憐貧寒秀士還受此欺凌。

如今汝不必在汴京流落,本府贈汝白金五十兩,帶同女兒且回歸襄陽,免受龐賊暗害。

勿耽延,不然難以逃遁矣。」

王昭聽了連連打拱稱謝,受了白金五十兩,慇勤謝別,即歸茅屋,帶同女兒急忙忙回歸湖廣去了。

後來山中相會陸公子,下文交代。

再說包爺是日接到西宮懿旨,侍人等候回話。

大略旨上只要將陸國舅屈打招,凶拳打死愛弟,不許潔出強搶王秀才女兒一案,奏明聖上。

破案之日,龐娘娘自然提拔汝高官顯爵。

倘不遵諭旨,性命難逃。

包爺看罷,暗暗發怒,只打發內監覆命去了。

不一刻,又有正宮娘娘懿旨到衙。

包爺又迎接畢。

旨上只要公斷,不得們私難為陸國舅之意。

包爺覽畢對陳公公說明,「自然公辦,不須國母掛懷。」

當日陳內監告別回復陸娘娘。

但不知包爺如何公辦此案,且看下回分解。

分類:公案小說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後宋慈雲走國全傳
第一回 賢良母命子省親 英雄漢鋤奸惹禍第二回 遵國法押子登朝 承君命抗奸定案第三回 保忠良視死如歸 抹奏折被蒙似偶第四回 五路藩王歸國急 三忠扶主進謀高第五回 露機謀含冤殞命 盡臣節構死毆奸第六回 辱龐妃鄭彪中計 保藩王趙儲規陳第七回 投古廟神祇指示 遇故人英雄結拜第八回 善善國入貢興師 寇兵部洩機表儲第九回 赦藩王回關復職 妒仇嗣買馬為名第十回 岳元帥詐病回師 耀武侯提兵代印第十一回 保英雄柴王諫主 憫忠嗣種帥誆奸第十二回 洩軍機二將分逃 卸罪名三雄妙算第十三回 劉家莊佳人著祟 雙龍山傑漢招親第十四回 忘大義小人洩忿 假辦公奸佞窮過第十五回 辜恩狠毒難逃法 守禮賢良易喪身第十六回 圖殺奸臣因致仕 重托孤兒悔昔非第十七回 洩真情賈氏歸陰 拜假父慈雲落泊第十八回 王太子招災遇舅 孫指揮狹路逢仇第十九回 范太尉按律除奸 龐國丈唆兵損子第二十回 存大節龐清捐軀 施妖術道人傷將第二十一回 避妖術君臣失散 破高山龍鳳分離第二十二回 散雙龍焦帥班師 逢村漢儲君權駐第二十三回 貪功謀害傾家業 遇救收留脫網羅第二十四回 贈龍帕露洩真情 拘儲君傷殘家口第二十五回 王太子窮途得濟 程小姐險道逢安第二十六回 識儲君主心結拜 賺佞黨用智安排第二十七回 龍鳳再離仍寄跡 君臣復會定三軍第二十八回 奉懿旨提兵對壘 破大敵用火攻營第二十九回 看龍舟儲君驚失 渡懷江吏部欣逢第三十回 貪功奸佞終難遁 有福君王定脫危第三十一回 疆場地妖道破敵 紫金山柴王會兵第三十二回 破妖術眾軍授首 解重圍五路興兵第三十三回 議興師暗投密旨 謀墓位明聚群奸第三十四回 眾藩王起義興師 群奸佞交鋒遭網第三十五回 獲私書封臣會合 誅奸佞繼統團圓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