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宋慈雲走國全傳
第十七回 洩真情賈氏歸陰 拜假父慈雲落泊
再說三更時候, 劉迪朦朧睡去, 只見二童子,一穿紅一著綠,呼喚起他言:「諸葛武侯傳命相請。」
劉迪隨著同行至大殿下,只見武侯當中下坐,手一槍 羽扇,三綹長鬚,貌如一溫一 玉,目似星光。
呼聲:「劉迪,汝且下坐,待吾傳授汝三卷天書。
此書藏於吾坐後夾帳之內。
須要謹秘收藏。
一展卷熟誦,自得安邦定國奇謀,六韜三略之智。
上一卷,仰觀天文之象,占日月星辰、風霜雷雨、興衰氣候。
中一卷,佔過去未來、休咎行兵、佈陣之策。
下一卷,俯察地理埋伏、登山臨水之方。
破妖術踏罡步斗之數。
分付之言須當謹記,去罷。」
即命二童仍帶他回。
劉迪一睡已至天明,起來想像此夢,奇異:「武侯言天書三卷在於神座後夾帳內。
此事果真是吾之大幸,並太子回朝誅奸有日。
且到神座後尋覓,便知明白矣。」
轉身進殿,倒身下拜日:「得藉武侯指示並賜天書,小子沾恩匪淺,倘得早遇太子,共滅群奸,定然請旨維新廟宇,重光金軀,沐謝洪恩。」
叩禮畢起來踱出。
一程趲路回家,收拾起租業之資,命僕人封箱三十餘個,運回雙龍山。
將此得武侯賜贈天書之由一一說知。
陸、李弟兄二人心頭大悅,齊言:「武侯如此分付,賜贈天書,定然得遇太子並誅滅奸一黨一 有期。」
劉迪又言:「收拾得租業銀一萬餘兩,且收歸內庫。」
是夜喜悅,排開酒宴,三人暢敘把盞。
只有劉迪得三卷天書,日夜勤一習一 ,以待應期而舉,按下休題。
再說周勇夫妻自從保護太子,認作親生。
不想太子災殃未脫,一至兩載之期,卻被鄰人失火,屋舍被焚一空,產業不存。
周勇染病不起,服藥不效而死。
是時太子十一之年,人事盡曉。
將田土變賣盡方得銀子殯葬埋周勇,余剩些少之資守孝,與母淡泊挨饑。
不得已,與周昌員外傭工做牧童,得些工資度日。
過不得週年,賈氏復得一病,臥床 不起。
太子不能上門傭工,賈氏帶病曰:「周英,孩兒何不往員外牧羊?」
太子曰:「母親有病,不幸上無兄下無妹子,只有孩兒一人,那裡敢離別,思得此數分之資,倘母親要用些粥湯,無人奉侍,為兒怎得心安?」
賈氏聞言,珠淚滾流曰:「且將門謹閉門下,吾有謹要之言說知。」
當日太子只得將門關閉,未知母親之意。
賈氏低聲曰:「吾夫妻怪不得折盡未生之福,損卻壽元也。」
太子曰:「母親何必出不利之言?且保重身體為要,孩兒方有依椅也。」
賈氏曰:「吾非汝母親。
汝乃神宗先帝之子,當今聖上御弟,汝實乃東宮太子慈雲殿下也。」
當時太子唬得毛髮聳然,大呼:「母親,想汝病重之中顛狂妄語,不要恐唬孩兒乃可。」
賈氏曰:「吾非病中妄言,又不敢高聲,猶恐隔牆有耳。
果然汝母親是陸後娘娘,職掌三宮六院之首,位正東宮。
禍因汝母舅陸鳳陽,打死西宮龐妃胞弟,累及外祖並汝母后,一經慘死。」
並將「寇兵部命吾夫妻攜帶汝逃難於此」,一長一短說知。
太子當時驚疑不定,曰:「據此言來,有何為憑?」
賈氏回:「現有陸娘娘血書一函。
吾奉兵部老爺之命謹敬收藏已經三載。」
是時帶病勉強起床 ,匙鑰開了衣箱,取出龍鳳錦箋血書一函。
太子看畢,放聲悲哭,倒悶地中。
賈氏慌忙扶起稱:「殿下休得悲傷,已往之事,勿得悲啼。
此事須則龐氏父女狠毒,惟今他子登基,身為太后、國丈之權勢,還出重重賞格拿捉於汝,是洩漏不得風聲,切須忍耐。
惟吾病勢倍增,定然不久於世。
倘吾死後,殿下不可駕屈於此,即可離卻此地,暗中訪著落陸國勇。
此人有萬夫莫敵之能,自有誅報仇之日,身登九五之期。
並寇兵部、吳獄官二人,皆有大恩於殿下,切須記念。
惟汝須要改名換姓,切不可將真情洩出,猶恐禍有不測。
幸今殿下長成十三之年,吾夫婦受兵部老爺重托,只望隨奉殿下多長几秋,然後洩明此事,不想吾夫妻本一微賤家人,屈認殿下為子,折吾夫婦壽元,是至一年之間夫婦齊亡。
但此一死何足惜哉,只憂殿下年輕,無人提拔,一刻不能訪遇陸國舅為慮耳。」
太子曰:「母親勿得多憂,此事只由天命。
汝今雖非吾親母,今蒙汝夫婦依著兵部之托,一力丹心保護,吾敢忘恩?待我請醫調治。」
是日太子將衣物變賣盡,調治賈氏。
不覺又過一月,資銀用盡。
是夜四更天,賈氏大叫丈夫:「賤妾隨行矣!」
太子大驚,曰:「母親休得妄言。」
賈氏曰:「殿下勿驚。
悉間丈夫前來相召,定必難留於世,倘若死後,魂魄也隨聖駕。」
說罷一聲,氣絕身亡。
太子驚慌,垂淚痛哭。
不覺天色黎明, 驚動周順夫婦進門: 「賢侄緣何在此悲啼?」
太子含淚曰:「伯父伯母,吾不幸父親先喪不數月,今母又死了,是以哀哭兩者。」
夫妻驚忙到一屍一前一看,哭泣哀哀。
又曰:「賢侄,令堂既死,不能復生。
且買就棺柩,埋殯為要。」
太子下淚曰:「父死未久,又遭火災牽連,田土變賣盡;今母病數月,衣物盡售調治,那得銀子買置棺樞?今煩老伯父母在寒舍照顧一刻,守著母一屍一,吾往周昌員外家借些銀子,方才回來。」
周順夫婦允諾。
是日,太子心頭煩悶,一程跑到周昌家內進見。
有周昌一見,呼周英,「汝緣何數日不來牧羊,在家偷安,誤我雇工,是何道理?」
太子曰:「員外,吾非偷安不來牧羊,不幸母親病危,今天於四更母親棄世。
故今愚侄到來,懇求大發善心,發借銀子二十兩,安葬慈母,感沾大恩。」
員外冷笑曰:「汝父在世欠下吾銀子不少,又將屋宇售於別人。
汝今又來挪借,休得妄想。」
太子下禮曰:「先人欠下員外金帛,小侄年幼不知,今懇求員外大發慈悲,略念根同一脈,信借十兩之資,得殯母親歸土,待吾長成做牧羊工銀折准償還。
望員外俯就,生死沾恩。」
周昌聞言喝聲:「胡說!汝如此目中慷懶偷安,誤我牧養牲口,用汝不著,休得多言!」太子自知不允,只得含淚而回。
周順曰:「賢侄,銀子可借到否?」
太子曰:「上山尋虎易,開口告人難。
這周昌為富不仁,不允借則已,還說吾父在前欠下他許多銀子之說。」
周順夫妻惱曰:「汝父豈有欠下他銀子,不過權為推托耳。
可知全無同房一脈慈心。
只恨吾家無擔石之資。」
太子曰:「今出於無奈,不免將身售賣,葬埋母親。」
周順歎惜曰:「汝既有此心,待吾引汝到南城。
有位功勳之子,姓石名俊,乃五虎將之後,平西侯石玉之子。
他原系一江一 西省長沙府人。
前任做到山東省,奉旨巡邊捕捉海寇,官清如洗,治得水陸平寧,不幸終於山東府衙。
故今石俊公子不願為官,與母親在此山東省入籍。
彼有百萬家財,前月托吾要買一幼童使喚。
正合機會,且與汝去罷。」
是日太子懇伯娘看護母一屍一,即隨周順一程跑至南城石府門首,渙他家人稟知。
石公子喚進,周順將此族侄要賣身葬母一一說知。
石公子將太子一觀,只見此子生得堂堂一表,眉目澄清,不勝暗羨:「可借小小之年有此窮悲苦楚。」
頓覺生憐。
當時太子曰:「小人不幸,家母身亡,無門相借,縱有伯叔兄弟,乃貧困之輩。
久聞公子爺仗義,為此今家怕引見,懇乞公子爺慈悲,方便收留,足沾大恩。」
石俊曰:「汝有此純孝之心,日後定然有好報處。
汝今身價多少方得殯葬母親?」
太子曰:「只求公子爺見賜多少,小子豈為銀子,只完埋葬母親事畢,是公子爺之恩德矣。」
石俊聞言曰:「好個忠厚之子。」
即命人取出五十兩一錠。
他太於叔侄大悅,周順曰:「老漢不會書寫字墨,侄兒也未經讀孔聖之書,怎能書寫收下公子之銀子?」
石俊曰:「這也何妨?汝乃忠厚老人家,況令侄乃大孝之兒,豈有言而無信之理。
汝且回家完葬了母親,不論一月二十天,完畢來吾家可也,何用書寫文憑。」
太子叔侄作謝而回,備棺成殮,與周勇合葬一事已畢。
周順曰:「侄兒須然賣身葬殯父母,實乃孝道可嘉,後日定然上天錫福,今須身賣為僕,幸喜石公子乃賢良之人,斷不使汝吃苦也。
汝今家業一空,待吾與汝父母靈位送歸宗祠,將此屋宇送出,以主晨昏香煙,汝到石家可得心安。」
太子曰:「諸事有勞賢伯代勞,實感於心,但小侄有日寸進再圖後報。」
周順曰:「叔侄之事,一脈而來,奚分彼此,何言作講。」
太子是日辭別,往石家為一奴一。
石俊喜悅,帶他至後堂拜見正妻趙氏,三房妻妾盡皆得知。
名仍喚作周英。
因他賣身葬母,有此孝心,眾人皆羨小小之年有此美行。
太子不覺在石家將有一載,一天身體欠安,一更天時候,在書房側睡下。
偶值七月時,天氣炎熱,石俊出到書房外乘涼,只見書房一座紅光沖天,唬驚不小,只道周英不謹細,書房火發,即忙奔進。
內並非火起,只明燈一盞,旁側周英睡下,鼻息呼呼。
石俊暗暗稱奇,心下一胡一 疑不信,復轉出書房外一看,仍是紅光炎炎,高透當空。
此時記在心頭,轉進內房對妻趙氏,將周英睡熟紅光之異說知,「想來此書房乃一向舊居,並無尬異之事,有此祥瑞,定然周英之異。」
趙氏曰:「妾觀周英,生來氣宇不凡,料然斷非下等之輩。
今有祥異,日後大貴,也未可知。」
石俊嗟歎一聲曰:「吾將四十,並無子嗣,單生一女,年一交一 十二,並不見眾妾一人再孕,想必乏嗣無疑。
吾來日問明他心事,意欲收他為義子,未知娘子意下何如?」
趙氏曰:「想來他單獨一人,並無弟兄,猶恐他不允。」
石俊曰:「彼身已落下,吾乃官宦之門,收養他為子諒必允從。
如不允從,只由彼意,豈能強逼?」
次日,石俊呼喚周英到堂前曰:「汝到吾家將有一載,惟吾見汝是行孝之兒,另眼相看,是以粗賤工夫不差汝力辦,又復遵從教誨,甚得吾夫婦之歡,意欲收汝為螟蛉,未知汝心意允從否?」
太子曰:「小僕叨蒙公子大爺收留,身為一奴一僕,又蒙過愛,不啻如子之憐惜,銘恩難忘。
吾乃卑賤之輩,豈敢仰扳過收為子,只恐貴賤懸殊,有折平生之福,懇公子爺三思。」
石俊曰:「吾意如此,豈分貴賤,休得推辭。」
太子暗想:「羈身於此終非了局,不若允他收為螟嶺,好待由吾請命往各處訪覓,倘或得遇陸鳳陽,方才有出頭日子。」
想罷,即依命允諾。
石俊夫妻大悅,坐下即受了太子再拜,從此父子稱呼。
小姐石鳳鳴兄妹相見。
家人使女公子相稱。
改名石英。
是日夫妻酌議聘請本土名師一習一 讀。」
此人頗精風鑒星歷,推算皆能,曾做過教諭官,只因奸臣當道,力任三十餘年,只為清政,囊積無餘,無能提升,遂棄職隱居。
此人姓錢名清,在本土學院掌教眾童。
是日石俊將太子送進錢清執教。
他是天生聖主,自是聰悟大異於常人,一自進學半載,詩書過目不忘,一問而知。
至次年已一交一 十四,詩書課藝精通。
錢清留心,看他行止龍行虎步,有大貴之格。
一日潔問他生年八字,太子即將血書年月日時而對。
是夜,錢清將他長算,明有天子貴格,心下暗暗大驚,自忖:「石俊言收繼螟蛉之子,莫不是昔日寇兵部放走的慈雲太子?此事只可秘密,洩漏不得也,且他聰悟非凡,斷非下等常人有此氣概。」
住語錢清暗知太子。
一天端陽佳節,太子不進學院回家。
有石俊喚:「孩兒,汝勤一習一 詩書,年餘勞苦,半步不離學院。
今乃端陽佳節,與汝出門到南城,河道汪洋,舟人競渡,頗覺雅劇開懷。」
太子領命,父子二人看景至午後。
正欲回城,忽一陣烏雲四起,狂風大作,走石飛沙,將競舟坐船幾乎翻轉。
眾人理岸不及。
父子二人只道大雨將來,急忙跑走到一所廟宇。
高廣巍峨,中央一位紅臉尊神,五綹長鬚,英氣勃勃,左右八位文武,神像丈餘金身。
石俊曰:「我兒可識認此尊神否?」
太子曰:「孩兒未懂,望父親指教。」
石俊曰:「當中紅臉神,乃開國君王趙太祖。
左邊首是護國軍師苗光義,右邊首是趙普丞相,太祖左側汝南王鄭恩,右側東平王高懷德。
此位鎮國都督曹彬,此位開國公張光遠,此位安國公羅彥威,此位定邊侯潘仁美。
當時父子下拜。
太子暗祝太祖,自稱孫兒。
祝罷,心事一番,不覺雙淚滾流。
石俊一見,驚問:「我兒,因何拜祝尊神雙淚垂下?是何緣故?」
未知太子如何答話,且看下回分解。
分類:公案小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