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宋慈雲走國全傳》第三十二回 破妖術眾軍授首 解重圍五路興兵:柴王四人正要酌議約定內外劫敵營,是日忽然山西兵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後宋慈雲走國全傳》第三十二回 破妖術眾軍授首 解重圍五路興兵

後宋慈雲走國全傳

第三十二回 破妖術眾軍授首 解重圍五路興兵

是日兩軍俱有損傷。

柴王四人正要酌議約定內外劫敵營,是日忽然山西兵馬到來。

有眾軍士啟稟:「狄王一爺 ,潼關四城被兵圍困。

西北城外三十里又有四位藩王紮營,兵到被妖道阻擋不能進城,請令定奪。」

段夫人聞言曰:「可惱妖道如此猖撅!不免千歲差李光弼先鋒通知四位藩王一齊殺入,待他三面受敵,敗之必矣。

妖道邪法,自有妾身抵敵。

未知王一爺 准否?」

狄王一爺 曰:「不然。

天然將晚,況且軍馬方才住息,遠行勞苦,連夜一交一 兵定有不便。

且待明天出馬未遲。」

即分付安扎大營於西南,三聲炮響。

五萬大兵是晚少不得埋鍋造飯。

段夫人又將五道靈符鎮押四方當中。

在外只見煙霧騰飛,不見什麼營地屯紮。

狄王看畢暗暗稱奇,「想來果也法力高強,女中豪傑。」

是夜不表。

只有軍士報進唐元帥:「山西狄千歲帶領大兵到來,紮營於三十里外。

特來稟知。」

唐元帥聞報大驚,嗟聲:「不好了。

吾三面受敵,一眾休矣。」

國師聞言冷笑曰:「元帥休長他人志氣,滅自己之威風。

一聞山西兵到即驚駭不已,稱什麼久戰沙場宿將?」

唐元帥曰:「別技兵馬本帥多也不懼,惟山西段氏夫人素名女中豪傑,武藝精通。

他乃法門高第,我軍未有一人敵手。

倘即軍師明日對陣,須當小心謹慎為高。」

國師聞言好生不悅曰:「元帥休得低視貧道。

非吾誇口,不獨段紅玉一人,即他師金光聖母下凡,何足懼哉。」

住表妖道議敵,次早潼關探子入報:「山西平西王一爺 帶兵五萬,屯紮於西南三十里外。

特來啟稟上,請令定奪。」

劉迪大喜曰:「好了,山西兵到,吾等無憂矣。

向來妖道利害,兵勇不知法力之強,數被妖道傷害多軍,已有數萬。

明日可登樓觀望。」

又著探子遠遠打聽。

「果也段夫人臨陣,定必收除妖道,以正壓邪。

吾即將兵四路殺出。

若非夫人出敵,吾等隱兵不可出馬。」

眾將多言有理。

是日五更天時,飽餐戰飯,各各披掛,提刀聽點。

三帥城樓看敵,一交一 將令與軍師點差。

當時劉軍師傳令,「張夢虎、李豹二員大將隱兵於東門。

聞號炮之一聲 方許開關迎敵,接應內外夾攻;不聞號炮不得私自出兵。」

張李二將領令。

又命「孟強、孟彪弟兄,隱兵於西門,聞號炮之一聲 方許開關破敵接戰。」

兩孟得令。

又命侯拱、趙彥龍二將,隱兵於南城。

聞號炮之一聲 開關迎戰。

二人領令而去。

又命「高標、寇傑二將,隱兵北城。

一聞號炮之一聲 即要開關接戰。」

二人去訖。

又命「包英、石俊二將帶兵一萬,一見四門兵盡出,即要帶兵抄他大營截殺,使敵人無駐足之地」。

十員勇將各各領令去了。

先說狄王一爺 夫婦帶兵五萬出營喊戰。

有唐元帥、王綱親自出馬,帶齊六路總兵,數十萬兵排開陣勢。

唐潤虎一見平西王即曰:「王一爺 在上,末將甲冑在身,不能全禮,懇乞恕罪。」

狄王曰:「將軍休得拘禮。

汝既食朝廷俸祿,當知君臣大義,緣何貪生怕死,身投奸相門下,私出興兵,攻激東宮儲君。

該當何罪。」

唐潤虎曰:「王一爺 明見。

末將奉旨征討,何雲私自興兵?」

狄王大怒曰:「天子屢有愛恤手足之情,滿朝盡知,豈有興兵相逼之理?此事皆由奸後父女妄動干戈,自內傷殘,豈不見恥笑於外邦?今日本藩興兵到此,須當早日回師,不然本藩擒拿下斬首不饒。」

有國師聞言大怒曰:「汝平西王即雲一家王爵,興兵到來理該幫助朝廷,緣何說此無理之言,反助叛逆?枉汝身居王位。」

狄王一見道人頭生二角、面如噴血。

王一爺 未及開言,有段夫人冷笑曰:「禽一獸 一般形模,稱什麼國師,怪不得不識時務,不辨得君臣大倫,逆天助惡,此畜活不久矣。」

國師大怒喝聲:「賤丫頭出言無狀。

體走,來取汝狗命。」

一鐵棒打來。

段夫人長槍急架相迎,男女對敵。

王一爺 揮兵殺入,兩軍對壘,喊殺連天。

眾總兵殺過來將狄王一爺 一團一 一團一 圍住。

狄王長槍擋住六般軍器。

城內三聲炮響,五枝軍馬一同殺出。

有柴王兵又殺進。

一鄧一 青一馬飛進陣內,只遇王綱在那裡助戰,雙鞭打下,大喝:「奸賊休得逞強!」二馬並一交一 大戰。

王綱抵敵不住,放脫逃走。

一鄧一 青追趕。

唐潤虎大刀一擺,攔阻去路,與一鄧一 青復戰。

當時東城殺出張、李二將,只見總兵六將圍住狄王賽戰,李豹大喝:「賊將休得逞強,吾張、李爺在此。」

大刀長槍一齊打去。

九人殺在一堆。

再言道人鐵棒抵不住段夫人銀槍精妙,只得敗下。

將葫蘆揭開即神砂一撒,登時烏天暗地,對面不見人形。

狂風大捲飛砂,豺狼虎豹從空飛下,段夫人冷笑曰:「神砂之物,法門至淺東西。」

即取出開陽羽一撥,日色復興,不見一物。

國師大惱,喝聲:「丫頭敢破貧道神砂麼?」

又將紅豆撒起空中,口念有詞。

滿天陰兵數萬殺下來。

段夫人怒曰:「妖道,汝之淺法只好傷些凡夫軍人,敢在吾跟前賣弄。」

口唸咒言,拔劍向南方一指。

忽然一一團一 烈火向陰兵燒去,將紅豆燒成灰燼,無影無蹤。

道人怒氣塞喉大罵:「丫頭戲婢,再破吾神豆,不取汝性命誓不回兵。」

即大袖內取出鐵嘴神鶯一雙,迎日一拋。

口念真言,化作數萬千千,向陣上展開二翅飛來,要食眾將軍雙目。

段夫人曰:「汝有什麼法寶,且盡使來。」

當時夫人懷中取出一小葫蘆,即放一道豪光,飛出火龍一條,大如木柱,身長數丈,張開血盆大口,向駕於爪撲亂吞下。

頃刻之間將飛鴛滿天食訖。

道人罵聲:「賤丫頭體走,又破吾神鶯。」

將手鐵棒一拋,化作千千萬萬將眾將兵,紛紛打下。

夫人拔出寶劍一拋。

化作萬萬千千己將跌下塵埃。

將寶劍一指,白光映日向道人斬來。

道人一大驚,正要跳下馬。

借士遁走。

段夫人唸唸有詞,指地成鋼,難以道去。

即雙足一蹬走上雲頭。

段夫人五雷掌一放,一聲響亮,將道人打下。

段夫人一寶劍揮為兩段。

王綱大驚失手,被一鄧一 青雙鞭打於馬下。

有關中四路,東西南北四門八將殺出,將敵兵殺得砍瓜切菜一般。

人頭滿地,血流成河。

孟強、孟彪一見賊將總兵六人,與狄王並張、李九人戰殺在一堆。

即飛馬助陣。

狄王一槍將韓堅刺於馬下。

李豹大刀劈了施烈,揮為兩段。

馬青、徐耀一驚,正要逃出,被張夢虎雙銅打死於馬下。

十路總兵單有吳升、王權二人,卻被八將一團一 一團一 圍住廝殺,不能抵敵。

王權縱馬而逃,拔出寶劍,口念有詞,南方一指,好不利害,登時一一團一 烈火向八將面上燒來。

眾將大驚。

狄王大呼段氏夫人搭救。

夫人一見,將寶劍向北方一指,口念真言,反將烈火吹回南軍陣上。

燒得眾兵焦頭爛額,死者無數,五十萬大兵四散奔逃。

王權見破了法,心中慌亂,被孟彪雙斧砍下,腦漿迸出而亡。

吳升咬牙切齒大怒,取出石子照孟彪飛至面傍,打得鮮血淋漓跌於馬下。

吳升飛奔,正要斬下,有孟強大喝:「逆賊體傷吾弟」。

一刀劈去。

吳升赤鋼刀急架相迎。

有包英、石俊一見,救起孟彪,背負回關,一人押後。

又有高標、寇傑公子二人,一見孟強與吳升殺個平一交一 ,二將拍馬上前助戰。

吳升怎能抵敵得三般軍器?慌忙跑出圈子外。

懷中取出小小黑旗一面,向空中一搖。

只見狂風大作。

飛沙走石向眾兵打來。

孟強三將大驚,正欲逃走,夫人一見冷笑曰:「又是邪道妖術。」

拔出寶劍,念動真言。

劍一指,狂風頓息,砂石不起。

吳升罵聲:「潑婦,敢破吾法術麼。」

即向皮囊中取出七寸小小蛇龍。

咒念數語,將空一拋,一道紅光罩目,化作火龍在半空,大如水牛,身長丈餘,口如血盆,吐出一天烈火,飛騰向關中兵將燒來。

眾人驚慌逃走,段夫人罵聲:「逆賊敢將妖物作弄。」

即拔出桃木寶劍飛起空中,霞光萬道頃刻飛下,將火龍揮斬兩段倒於地中,仍縮作七寸小龍蛇。

吳升氣得面如土色惡狠狠鐵棍向段夫人打去。

夫人長槍架開。

有益強,高寇三將一見破了妖龍,即拍馬動手,將吳升圍住廝殺,王綱一見跑來助戰,五將殺得性起,勝負未分。

段夫人祭起寶劍,霞光一道,已將吳升斬於馬下。

王綱唬了一驚,一馬逃走。

不想高公子長槍已中他後心,喊聲不好,馬略一慢,被孟強大刀劈分為兩個,前後跌下。

當時單剩得唐潤虎一人,偏將十餘騎。

只見軍兵散亂,不成隊伍,急忙忙雜了亂軍之中逃走。

關兵四邊追殺。

唐潤虎帶招殘兵萬餘,正欲同歸大營,不想柴王五萬精兵將他大營燒成白地,載裝糧草回關。

唐潤虎大驚,帶領殘兵向小路奔走。

又有包英、石俊伏於小路攔截,大殺一陣。

一萬兵止存一半,一程敗回朝中。

當時兵無主帥,內有逃生難遁者,多已投降於潼關,已有數萬。

柴王只見殺死軍兵一屍一骸遍野,命眾軍人開家埋掩於荒野。

是日打掃淨潔城廂內外,大開關門迎王一爺 。

陸國舅爺一同文武出城迎接眾藩王。

太子離位立著接迎,曰:「孤著兵災圍困,有勞眾位王叔勞心費力,損兵折將,到來幫助,皆吾之過也。

且請下坐。」

眾王曰:「臣等道途遙遠,救駕來遲,至殿下受驚,望乞恕罪。」

眾王下坐,只有段夫人自有石娘娘等接進內堂敘會。

當時小軍獻茶畢,太子又動問:「柴王叔,此位少年將軍是何人?」

柴王曰:「此人乃先帝西宮一鄧一 娘娘胞弟一鄧一 豹之子一鄧一 青也。

只因龐奸妃無辜將一鄧一 娘娘殺害了,至一鄧一 國丈上朝刺殺不遂,致仕而歸。

帶同妻兒到吾關中安頓數載。

一鄧一 國文於三年前已經身故。

今孤興兵,一鄧一 賢侄要為前部,誅滅奸臣,立心報仇。」

太子曰:「原來是一鄧一 國舅,有一鄧一 公於上前拜見。

殿下喜色欣欣。

眾藩王又問明關中少年將軍,各各通名報姓。

皆乃眾功臣後嗣。

是日關中大排筵席,宰殺豬羊牛馬,大小三軍盡皆犒賞。」

住表潼關得勝樂敘,再說唐潤虎帶了敗殘兵數千逃回汴京,一一報知。

龐國丈心中大驚,唬得面如土色。

想來渲關合會五路藩王,數十萬兵馬。

倘他殺回朝中,誰人抵敵?只得登朝奏知聖上:「現有出兵軍師死在狄龍,段夫人之手。

十路總兵眾將俱已陣亡。

玉一門 關柴王五路糾合數十萬軍兵,現屯紮潼關。

懇乞聖上盡起傾國大兵征剿,以免養成大患。

望我主湊奏。」

哲宗天子大怒曰:「枉汝官居極一品,先帝托孤之臣。

只道教朕行仁履義之事,豈知唆朕傷殘手足。

朕自登基十餘載,不息干戈,非邊外警戒,實乃邦內自亂不寧。

豈不見笑於四夷邊國?此過皆由汝唆縱太后不念母子之情,攻逼御弟。

幸得王考有靈,庇佑御弟逢凶化吉。

屢次私奏太后出兵,是至激怒眾藩王,糾合會兵。

實乃自相矛盾,見笑外邦,枉稱天朝,中土禮義掃地矣。

汝時常滋事,朕若不念國戚一體,早已將汝正其國法。

今朕一兵一卒不發。

倘仍私出動兵,實乃欺君所論,定然斬首正法,決不寬饒。」

說畢拂袖退班。

有眾忠良喜悅。

有龐國丈羞慚退朝,心中憂悶。

是日天子回宮,命侍衛將軍四名,賜下上方寶劍,「守住宮庭,不許龐國丈進宮朝見太后。

但他恃強違旨,斬首見寡人。」

武士領旨。

不知後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分類:公案小說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後宋慈雲走國全傳
第一回 賢良母命子省親 英雄漢鋤奸惹禍第二回 遵國法押子登朝 承君命抗奸定案第三回 保忠良視死如歸 抹奏折被蒙似偶第四回 五路藩王歸國急 三忠扶主進謀高第五回 露機謀含冤殞命 盡臣節構死毆奸第六回 辱龐妃鄭彪中計 保藩王趙儲規陳第七回 投古廟神祇指示 遇故人英雄結拜第八回 善善國入貢興師 寇兵部洩機表儲第九回 赦藩王回關復職 妒仇嗣買馬為名第十回 岳元帥詐病回師 耀武侯提兵代印第十一回 保英雄柴王諫主 憫忠嗣種帥誆奸第十二回 洩軍機二將分逃 卸罪名三雄妙算第十三回 劉家莊佳人著祟 雙龍山傑漢招親第十四回 忘大義小人洩忿 假辦公奸佞窮過第十五回 辜恩狠毒難逃法 守禮賢良易喪身第十六回 圖殺奸臣因致仕 重托孤兒悔昔非第十七回 洩真情賈氏歸陰 拜假父慈雲落泊第十八回 王太子招災遇舅 孫指揮狹路逢仇第十九回 范太尉按律除奸 龐國丈唆兵損子第二十回 存大節龐清捐軀 施妖術道人傷將第二十一回 避妖術君臣失散 破高山龍鳳分離第二十二回 散雙龍焦帥班師 逢村漢儲君權駐第二十三回 貪功謀害傾家業 遇救收留脫網羅第二十四回 贈龍帕露洩真情 拘儲君傷殘家口第二十五回 王太子窮途得濟 程小姐險道逢安第二十六回 識儲君主心結拜 賺佞黨用智安排第二十七回 龍鳳再離仍寄跡 君臣復會定三軍第二十八回 奉懿旨提兵對壘 破大敵用火攻營第二十九回 看龍舟儲君驚失 渡懷江吏部欣逢第三十回 貪功奸佞終難遁 有福君王定脫危第三十一回 疆場地妖道破敵 紫金山柴王會兵第三十二回 破妖術眾軍授首 解重圍五路興兵第三十三回 議興師暗投密旨 謀墓位明聚群奸第三十四回 眾藩王起義興師 群奸佞交鋒遭網第三十五回 獲私書封臣會合 誅奸佞繼統團圓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