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宋慈雲走國全傳》第三十一回 疆場地妖道破敵 紫金山柴王會兵:國師坐左,王綱坐右,眾總兵副將軍等參見已畢。唐元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後宋慈雲走國全傳》第三十一回 疆場地妖道破敵 紫金山柴王會兵

後宋慈雲走國全傳

第三十一回 疆場地妖道破敵 紫金山柴王會兵

卻說次日天明,營中唐元帥升帳。

國師坐左,王綱坐右,眾總兵副將軍等參見已畢。

唐元帥撥令二枝,點弟一路總兵劉登,第二路總兵韓堅出馬;又點第九路總兵吳升掠陣。

發精兵一萬五千。

「攻打頭陣,須要取勝,小心為上。」

三將軍得令,各提械器上馬,一萬五千雄兵沖營而出,殺奔城下而來。

只見潼關西城扯起天幡旗,「為國除奸」四字。

刀槍劍戟一交一 加,旗旛密佈,殺氣沖天,巍峨鞏固。

三將看罷,喊聲:「討戰。」

城中將士看見敵兵遠遠喊殺討戰。

即報進帥府。

高王一爺 聞報與范爺、國舅商議:「此番敵兵眾多,又有妖道相助,五路藩王來到少不免開兵。

且差一將出敵,二人掠陣,方才無礙。

但逢妖術,一鳴金即要回軍,不許戀戰。

」 三帥議畢,撥令三枝,命侯拱出馬,石俊、包英二將掠陣。

分付:「聞金即要回兵,不得戀戰。」

三帥親登城樓看戰督率。

三將軍領令,一萬雄兵炮響出關。

侯拱手提大斧一馬催前大喝:「殺不盡賊將通名,待汝祖宗送汝二賊歸陰。」

當時劉登韓堅二總兵只見關中炮響,沖一旗軍馬。

為首一將,面色紫膛,身軀恢偉,惡恨恨喝罵。

遠遠二員勇將掠陣。

隊伍分明,刀斧利銳,果覺提調得法。

劉、韓二將喝聲:「反賊聽著:吾二人名劉登、韓堅。

官居總兵。

特奉唐元帥將令,擒拿汝叛逆之徒。

倘知事者,將殿下獻出,押一交一 吾元帥帶回朝中,以免一關生靈遭此糜爛之災。

量汝一座孤城,插翅也難逃遁。」

侯拱聞言大怒,喝聲:「賊將有多大本事,妄誇大言。

休走,吃吾一斧。」

雙斧打下,劉登大刀架開。

兩邊喝令軍士殺上,殺得征雲四起,喊戰如雷。

當時二將殺了二十合,韓堅拍馬幫助,雙戰侯拱,勝負未分。

有掠陣總兵吳升,看見關兵進退有方,自兵勢弱將將敗退,急忙拔出青虹寶劍,向東方一指,口念有詞。

頃刻狂風大作,日色無光。

飛沙走石向敵兵打去。

關兵被沙石打得頭崩額破,雙目難開,急退回。

敵兵大殺一場,死者甚眾。

城上高王一爺 大驚曰:「不好了,又是邪術傷害眾兵。」

分付鳴金收軍,放下吊橋。

當時侯拱殺得性起,一斧砍死劉登。

韓堅大驚,拍馬而逃。

吳升看見侯拱猛勇追來,懷中取出一石,照面打去,打著侯拱額角上,登時落馬。

石俊、包英二將飛馬而出,一人擋住賊將,一人背負侯拱逃走回關。

眾兵盡逃回城中,扯起吊橋。

敵兵連上,城上箭炮紛紛打下,反傷兵數百。

韓堅分付退兵不趕,得勝回營。

高王一爺 計點,傷了兵丁四千餘,受傷者千餘。

侯拱被石打傷,一刻翻蘇,往後廂安息。

是夜君臣商議破敵。

太子一心憂悶。

劉迪曰:「今日須然敗陣,殺死賊將一員。

論兵不為弱劣,只因他用邪術傷去軍兵數千。

倘得山西人馬到此,方能破此邪術。」

住表關中軍臣議敵,再說營中。

唐元帥見韓、吳二總兵帶兵回營得勝,計點軍士傷去千餘,折失劉總失。

吳升曰:「潼關將兵猛勇,若非末將用些小術,也不能取勝。」

韓堅曰:「果然他兵隊紀分明,進退有方。

若非吳將軍法術利害,敗之必矣。

如今失去劉將軍,賊將果也利害。」

唐元帥曰:「他關中內有能人,軍馬久經訓練,也稱勁敵。

且待明天出敵,務必殺他片甲不存,然後早日攻破城池,以免五路反王會合,難以抵敵了。

況令全省聞知東宮太子,投降者十居其六、七。

人心搖動,那時禁壓不得了。」

國師曰:「貧道想來,明早元帥點將出敵。

貧道出陣,仗著法力,務必攻破,拿獲太子回朝,國丈、太后好不生歡。」

唐元帥曰:「他城池鞏固,將勇兵雄,一朝難以攻激,破他關城。

且明天出敵全仗國師法力施展。」

住表此夜營中犒賞三軍眾將。

再說關中是夜議敵。

有張夢虎曰:「今天出陣失利,不免今夜偷劫他大營。

殺個片甲不留,一戰可成功矣。

未知眾元帥允准否?」

李豹、趙彥龍、孟彪三將也願同往。

范元帥曰:「不可。

汝三人休得逞強行險。

汝等須然武勇,惟妖道邪術利害。

黑夜中倘有疏失難以逃遁矣。」

三將軍曰:「元帥等畏妖道法術,如虎看來。

何日得成功殺回汴京?吾等捨身報國,乃臣子職份當然,何須畏避妖術傷人。」

劉迪曰:「不然。

吾等非為畏敵,只因劫寨偷營之事,只可欺敵人無有準備,並督兵主帥愚躁者,方可行此之舉。

今妖道善察天機,占算靈警,並唐潤虎老成持慎宿將,豈不准防敵人劫寨?汝三人領兵只枉送軍人性命耳。」

寇兵部曰:「如此三位將軍且依軍師之言,休得逞勇,明早開兵破敵為上。」

三將聞軍師一夕之言,方才畏服不敢再言。

王昭曰:「妖道法術利害,山西段夫人未到。

明日出敵,須要今夜預備犬馬羊血、污穢了東西南北四城垛。」

次日發令:「侯拱守東門,李豹守西門,石俊守南門,張夢虎守北門。

四門多加火炮、灰石、滾木防,弓上弦、刀出鞘不可少懈,只防妖術沖城。」

四將領命。

此日高元帥親自出馬,帶了精兵二萬。

左有高標公子,右有包英公子。

上了銀鬃白馬,手執丈八梅花槍,三綹長鬚,面如圓月,目比流星,威風凜凜。

前部孟家兄弟,隨後寇傑公子。

五將一聲炮響,大開城門。

是日兩軍對壘。

唐元帥發令四路總兵護著國師出陣。

西安總兵施烈,保寧總兵樊海,岳海總兵魏斌,贛州總兵馬青。

二萬精兵排開陣勢。

妖道一見關兵衝出,為首一將威威武武,年紀五旬外。

三綹長鬚,手執長槍,猶如天神下降。

「如是高勇出陣。」

即大呼:「來將可是高王一爺 否?」

高王曰:「然也。」

國師曰:「賢王乃世代忠良之輩,緣何今日挾太子為名,招集軍馬,殺害朝廷將兵。

非反叛之行?世代忠良之名污矣。

貧道今奉旨來征。

賢王知己過者,送出太子回朝。

貧道自然奏知太后,言王一爺 並無別意,只留下太子以待吾等到來迎請耳。

賢王自然無事了。

倘恃一城之險,欲挾太子為叛,貧道只不顧百萬生靈,略施些小法術,寸草不留,那時悔之晚矣。」

高王一爺 聞言怒氣衝冠,大喝:「妖道妄言亂語,汝即雲修真煉性清高之客也,該知夭命,分別善惡。

今日龐妃父女專權,殺害忠良。

賢良正宮慘死,今存下東宮殿下還不容住足,屢思捉獲,回朝陷害。

天子原有愛弟之心,皆被奸後、奸臣專主,至不得回朝敘會。

今日陣前虧汝說此狂言惑眾。

反語本藩為反叛,汝無非仗著邪術從輔奸權。

有日高人正法到此,不免身首分開,枉汝修真煉性,一朝前功盡棄矣。

倘聽本藩好言醒悟者,即日回山,潛修自悔,方保性命無虞,倘仍恃些小邪術傷人,難逃一命矣。」

國師聞言罵聲:「狗王老匹夫,此番貧道不攻破汝城池不算手段,那位將軍往擒此賊?」

有樊海、魏斌二將,飛馬大呼:「吾來也。」

有高標、包英兩子拍馬相迎,大喝:「賊將休得逞強。」

四將一同動鬥。

高王揮兵殺上。

是日將兵響喊如雷,殺得沙塵滾滾,日色無光。

孟家兄弟催馬上前,幫助高、包兩位公子。

有施烈、馬青亦飛馬出接。

八將殺在一堆。

有高公子長槍早已挑了樊海落馬。

魏斌一驚,手一慢,被包公子雙槍刺於馬下。

單剩得馬青、施烈敵住孟家兄弟。

包、高兩公於揮兵大殺一場,將敵兵猶如砍瓜切菜揮上千多。

敵兵漸退,看看敗下。

高王催兵追殺。

國師大驚,急忙將葫蘆取出豆子一扼。

口唸唸有詞,空中一撒,化作無限豺狼虎豹,從半空飛落下,向關兵亂撲來。

眾兵大驚退後。

國師揮兵追殺。

城上陸公子、范爺看來不好,鳴金收軍。

眾兵逃走不及者,各自相殘踏踩死者甚多。

高元帥急收軍逃走,寇公子保護後隊,元帥跑走入城。

當時逃走不及者,人撞人死,馬撞馬亡,眾將兵敗入城中。

有妖物一到城,上有污穢犬羊馬血,其法立解。

豺狼虎豹俱無,日復光明。

傷將死一屍一滿地。

少不免開塚埋於荒郊。

有太子看見元帥兵敗,計點傷兵萬餘,太子驚懼心優。

王參謀曰:「我兵非弱,一出陣高、包兩公子殺他大將二員。

眾兵將將取勝。

只有妖道施法殺敗我軍,幸得眾將保全。

吾兵須勇無如不及妖道法力,且待山西段夫人到來出敵。

今不許開兵枉送軍兵性命耳。」

是日免戰牌掛出。

妖道天天罵戰攻城。

按下兩軍不舉,再說山海關鄭彪汝南王、居庸關靖山王呼延達、瓦橋關楊文廣三位王一爺 。

接得太子手詔,即日興兵。

未到潼關,不期來到紫金山會合柴王。

各帶兵五萬,共同二十萬大兵。

一連行程八九天,殺奔潼關不遠。

惟有山西平西王狄龍一支兵馬未到。

有探子報啟:「四位王一爺 ,前面離關不遠,只有五十里外,朝廷兵紮下大營,三十里之廣。

請今定奪,並有兵圍城池。」

有一鄧一 青公子看見敵兵圍城,兵如蟻隊,戰馬如雲。

遠遠觀此,柴王發令於東北角安營。

一鄧一 青曰:「王一爺 不用安營,吾等會兵初到,銳氣正盛,不若殺他一陣,圍城之兵定然瓦解矣。」

柴王曰:「賢侄不可欺敵。

他兵圍城,豈有不提防準備?今且放炮紮營,待城裡打探知吾會兵到來,內外夾攻,何愁敵兵不退,城圍不解?」

傳令安扎大營,人不離甲,馬不離鞍,擇地開井汲水應用。

軍士領命。

卻說唐元帥聞報,「三王會兵到關,紮營在西北安營。」

唐元帥分付:「前後營盤小心提防,免前後受敵。

他札營於西北,乃鼓角之勢。」

國師曰:「元帥勿憂。

趁他紮營來定,三軍行程艱辛,即令帶兵,貧道仗著法力,殺他一陣。

即關中會同軍心先亂,各無鬥志矣。」

唐元帥曰:「不可造次。

未知他來幫忙我們抑或助他?須要探聽明白,免使誤傷和氣。」

到次日唐元帥點彭威總兵,帶兵五千出馬探聽。

來兵到營討戰,有柴王差一鄧一 青帶兵三千出敵。

彭威一見,一少年將軍,白盔、銀甲、白馬,殺氣騰騰排開軍馬。

彭威大喝:「來者何人?吾乃朝廷總兵。

汝小將軍兵馬來,助朝廷抑或與叛賊出力?須要明白說知,以免誤傷和氣。」

一鄧一 青大怒罵聲:「奸賊畜類不知,某乃先帝西宮國舅,威武柴王前部先鋒一鄧一 青是也。

汝一眾奸一黨一 ,忘卻先帝東宮殿下,只知有奸妃父女耳。

休走,待本將軍挑汝一個透心窩。」

銀槍照面門劃進來,彭威畢燕植急架相迎。

二馬相一交一 ,各逞英雄。

兩軍對壘喊殺連天。

有軍士報進關中:「啟稟殿下,眾元帥城外喊殺之一聲 不絕,未知何故?」

是日君臣急登城樓一望。

只見殺氣衝霄,喧嘩包殺。

劉迪曰:「藩王救兵到了,速開城門接戰。」

是日高王一爺 炮響開關、眾將殺出,將敵兵大殺一場。

敵將紛紛落馬,個個皆亡。

眾兵慌亂不能抵敵,四散奔逃。

國師一聞彭總兵戰敗,即離圍城,帶兵一萬殺上。

一見關兵追趕,心頭不怒喝聲:「反王體得逞強,貧道在此。」

將神沙撤起空中。

霎時間昏天暗地,走石飛沙。

有數萬陰兵殺上,反將關兵衝倒無數,各自傷殘,大敗逃走入關。

妖道追殺至城下,不敢近,只恐污穢了法寶。

即刻收回神沙。

有一鄧一 青一槍將彭威刺於馬下。

一見自兵敗走,又見營中鳴金,只得召集兵馬進營。

被妖道阻擋,大兵不能入城。

四王商議:「今夜修書,明晚約定三鼓時裡外劫營,可破敵解圍矣。」

四人酌議定修書。

未知劫得妖道大營否,且看下回分解。

分類:公案小說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後宋慈雲走國全傳
第一回 賢良母命子省親 英雄漢鋤奸惹禍第二回 遵國法押子登朝 承君命抗奸定案第三回 保忠良視死如歸 抹奏折被蒙似偶第四回 五路藩王歸國急 三忠扶主進謀高第五回 露機謀含冤殞命 盡臣節構死毆奸第六回 辱龐妃鄭彪中計 保藩王趙儲規陳第七回 投古廟神祇指示 遇故人英雄結拜第八回 善善國入貢興師 寇兵部洩機表儲第九回 赦藩王回關復職 妒仇嗣買馬為名第十回 岳元帥詐病回師 耀武侯提兵代印第十一回 保英雄柴王諫主 憫忠嗣種帥誆奸第十二回 洩軍機二將分逃 卸罪名三雄妙算第十三回 劉家莊佳人著祟 雙龍山傑漢招親第十四回 忘大義小人洩忿 假辦公奸佞窮過第十五回 辜恩狠毒難逃法 守禮賢良易喪身第十六回 圖殺奸臣因致仕 重托孤兒悔昔非第十七回 洩真情賈氏歸陰 拜假父慈雲落泊第十八回 王太子招災遇舅 孫指揮狹路逢仇第十九回 范太尉按律除奸 龐國丈唆兵損子第二十回 存大節龐清捐軀 施妖術道人傷將第二十一回 避妖術君臣失散 破高山龍鳳分離第二十二回 散雙龍焦帥班師 逢村漢儲君權駐第二十三回 貪功謀害傾家業 遇救收留脫網羅第二十四回 贈龍帕露洩真情 拘儲君傷殘家口第二十五回 王太子窮途得濟 程小姐險道逢安第二十六回 識儲君主心結拜 賺佞黨用智安排第二十七回 龍鳳再離仍寄跡 君臣復會定三軍第二十八回 奉懿旨提兵對壘 破大敵用火攻營第二十九回 看龍舟儲君驚失 渡懷江吏部欣逢第三十回 貪功奸佞終難遁 有福君王定脫危第三十一回 疆場地妖道破敵 紫金山柴王會兵第三十二回 破妖術眾軍授首 解重圍五路興兵第三十三回 議興師暗投密旨 謀墓位明聚群奸第三十四回 眾藩王起義興師 群奸佞交鋒遭網第三十五回 獲私書封臣會合 誅奸佞繼統團圓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