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上下五千年
鄭成功收復台灣
鄭成功是我國家喻戶曉的民族英雄,他戎馬一生,最大的功績就是收復台灣,結束了荷蘭人在台灣的殖民統治。
鄭成功的父親名叫鄭芝龍,是明朝末年活躍於中國南部及日本等地的商人兼海盜,後歸順明朝,在南明隆武朝任「建安伯」,曾積極開發台灣島。
鄭成功21歲時被隆武帝召見,備受賞識,被賜國姓「朱」,因此,鄭成功被尊稱為「國姓爺」,並以此名蜚聲海內外。
清朝初年,鄭芝龍不顧鄭成功的苦苦勸阻,帶著心腹北上降清。
鄭成功沒能阻止父親,便到孔廟哭廟後,燒了儒服,率部出海至南澳,繼續反清。
1659年,鄭成功率軍北上,討伐清軍,大軍順利進入長一一江一一,連連取勝,很快包圍了南京。
但是,在南京之戰中,鄭成功不幸中了清軍的埋伏,大軍損失嚴重,無奈之下,退回廈門。
這次失敗使鄭成功的軍隊元氣大傷,軍隊補給也出了問題。
為了解決軍隊的給養問題,鄭成功決定前往台灣。
可是,台灣自1624年(明天啟四年)起就被荷蘭殖民一主義者佔據了,於是,鄭成功決定親自攻打台灣,趕走侵略軍。
1661年農曆三月,鄭成功帶領二萬五千名兵將,分乘百艘戰船,從金門出發,經澎湖向台灣進軍。
軍隊抵達澎湖時,海面上突然刮起大風,鄭軍的軍船無法行進,只好停駐澎湖,等風停下來。
停駐數日後,鄭軍軍糧消耗殆盡,如果繼續留在澎湖不但會動搖軍心,還會貽誤戰機。
於是,鄭成功當機立斷,下令強渡台灣海峽。
三月三十日晚,鄭成功親自率船隊同風一浪一搏鬥了半夜,終於在四月初一抵達鹿耳門港。
荷蘭人在台灣修築了兩大防禦要塞:一是位於台一一江一一西側的台灣城,一是位於台一一江一一東側的赤嵌城。
外海進入台一一江一一的航道地勢險要,且航道又窄又淺,只能過小船,大船要等到漲潮時才能通過。
荷蘭人以為有這樣的天險,再加上台灣城和赤嵌城的炮台作掩護,鄭軍不可能登陸。
事實上,鄭成功已經探明該地每月初一會漲潮,為了趕上漲潮,才冒著風一浪一從澎湖趕到鹿耳門港。
四月初一中午,鹿耳門港潮水果然猛漲,鄭軍的戰艦順利通過荷蘭守軍認為不能通過的航道。
接著,鄭軍分兵兩路,主力從禾寮港勝利登陸,準備從赤嵌城的側後方發起進攻。
鄭軍的到達受到台灣人民的熱烈歡迎,他們爭先恐後地幫助鄭軍登陸,並協助鄭軍將赤嵌城一一一團一一一一一團一一一圍住,從而切斷了赤嵌城與台灣城的聯繫。
四月初六,赤嵌城的荷蘭守軍在孤立無援的情況下,獻城投降。
佔領了赤嵌城之後,鄭軍便以此為據點由海、陸兩面圍困台灣城。
鄭軍士兵眾多,考慮到軍隊給養的問題,鄭成功本想速戰速決,一開始就對台灣城發起猛攻,迫其投降。
但是台灣城經過荷蘭人長期經營,十分堅固,而且荷蘭軍隊火炮一精一良,荷蘭守軍負隅頑抗,鄭軍損失慘重。
鄭成功遂決定改變策略,對台灣城長期圍困,同時為了解決軍糧的問題,派兵士就地屯田,徵收錢糧。
五月二日,鄭軍的第二批部隊抵達台灣,增強了鄭軍的兵力,也暫時緩解了軍糧危機。
在圍困台灣城之餘,鄭成功不忘加強軍隊建設,整頓軍隊,進一步改善軍民關係,為經營台灣做準備。
五月二十八日,赤嵌城失陷、台灣城被圍的消息傳到了遠在巴達維亞的荷蘭殖民當局,於是他們派出一支增援部隊,由雅科布·考烏率領赴台。
這支援軍在七月中旬到達台灣海峽,正趕上海面上狂風大作。
為了躲避風一浪一,援軍的軍艦退往澎湖,其中,戰艦「厄克」號擱淺沉沒,船上士兵全部被俘。
從俘虜口中,鄭成功得知了荷蘭援軍的虛實,然後便加緊部署,為攻城做準備。
八月,荷蘭援軍回到雙方作戰的海域,駐守台灣城的荷軍當局決定聯合援軍擊毀鄭軍停在赤嵌城附近航道上的軍艦,驅逐圍困的鄭軍。
荷蘭軍雙一管一齊一下,從水、陸兩路包抄鄭軍。
在海上,荷蘭軍焚燒船隻,想要從鄭軍後面包圍鄭軍,不料,反被鄭水軍一一一團一一一一一團一一一圍住,雙方展開激戰。
一小時後,荷蘭海軍損失了了兩艘戰艦,三艘小艇,人員傷亡嚴重,其他軍艦倉皇逃跑。
在陸上,荷軍遭到了同樣的失敗。
這一戰後,荷軍已無力主動出擊,再也不敢輕易出城與鄭軍一一一交一一一戰。
此時,台灣城已被圍困數月,城內軍糧短缺,軍士們出現了厭戰情緒。
到十月時,台灣城的荷蘭守將揆一派使者去聯繫清軍,企圖勾結清軍解荷軍之圍。
但是清軍提出條件,要荷蘭軍先派兵幫他們攻打廈門,否則不會出兵相助。
揆一無奈,派雅科布·考烏率軍去攻打廈門。
考烏已經不敢再和鄭軍作戰,中途轉舵去了暹羅(今泰國),接著又逃回巴達維亞去了。
與清軍勾結夾擊鄭軍已是不可能的了,荷軍士氣更加低落,陸續有士兵逃出來,向鄭軍投降。
降兵向鄭軍透露了荷蘭軍的情況,於是,鄭成功當即決定在對方得到援助之前,發起猛攻。
1662年正月二十五日清晨,鄭軍對烏特利支圓堡發起了猛烈的炮轟。
當天就佔領了該地,並改建了這裡的炮台。
接著,鄭軍居高臨下,對台灣城展開猛攻。
此時,台灣城已與外界斷絕聯繫數月,城內缺水斷糧,兵士無力作戰,城防很快就被突破。
揆一知道大勢已去,茫然不知所措。
鄭成功派使者入城勸降,使者說,這裡本來就不是你們的土地,你們遠離故土,我軍不忍加害,帶上自己的東西趕緊歸去吧。
如果不聽勸告,到時候船毀城破,後悔都來不及。
揆一趕緊召開緊急會議和其他殖民者分析形勢,討論對策。
經過近9個月的圍困,台灣城內已是彈盡糧絕,被疫病和飢餓的一陰一影籠罩,只有600多人還可以參戰,繼續固守看不到任何希望。
最後,會議決定與鄭成功談判,同意投降,罷兵回國。
1662年2月1日(農曆十二月十三),駐台灣荷蘭長官揆一終於在投降書上簽字,帶著900多荷蘭軍民乘船撤離台灣。
至此,荷蘭殖民者對台灣38年的殖民統治終於結束,台灣又回歸了祖國。
在收復台灣的鬥爭中,鄭成功驅逐了荷蘭殖民者,取得了中華民族反對外來侵略的勝利,為祖國立下了不朽的功勳。
___相關文章
分類:史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