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誌》卷之五 方士:魏武帝好養性法,亦解方藥,招引四方之術士,如左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博物誌》卷之五 方士

博物誌

卷之五 方士

【原文】

魏武帝好養性法,亦解方藥,招引四方之術士,如左元放、華佗之徒,無不畢至。

【譯文】

魏武帝喜好養生之道,又懂得醫方藥物,他徵召延請子四方的術士,如左慈、華佗一班人,全都匯聚到他門下。

【原文】

魏王所集方士名:

上一黨一 王真、隴西封君達、甘陵甘始、魯女生、譙國華佗字符化、東郭延年、唐霅、冷壽光、河南卜式、張貂、薊子訓、汝南費長房、鮮一奴一辜、魏國軍吏河南趙聖卿、一陽一城卻儉字孟節、盧一江一 左慈字符放。

右十六人,魏文帝、東阿王、仲長統所說,皆能斷谷不食,分形隱沒,出入不由門戶。

左慈能變形,幻人視聽,厭刻鬼魅,皆此類也。

《周禮》所謂怪民,《王制》稱挾左道者也。

【譯文】

魏王所收集的方士名單如下:

上一黨一 人王真隴西人封君達

臼陵人甘始魯女生

憔郡人華佗(字元化)東郭延年

唐雪冷壽光

河南人卜式張貂

薊子訓汝南人費長房

鮮一奴一辜魏國軍吏河南人鞠聖卿

一陽一城人鄭儉(字孟節)廬一江一 人左慈(字元放)

以上十六個人,據魏文帝、東阿王和仲長統所說,都能因求仙而斷除五穀不吃,且能分身藏匿,不從門戶進出。

左慈能變化形體,迷惑他人的視覺聽覺,又能鎮服驅趕妖魔鬼怪,其他人也都有這一類本事。

這些人就是《周禮》上所說的狂怪特異的人,《禮記?王制》巨所稱的操邪門旁道的人。

【原文】

魏時方士,甘陵甘始,廬一江一 有左慈,一陽一城有卻儉。

始能行氣導引,慈曉房中之術,善辟榖不食,悉號二百歲人。

凡如此之徒,武帝皆集之於魏,不使游散。

甘始老而少容,曹子建密問其所行,始言本師姓韓字世雄,嘗與師於南海作金,投數萬斤於海。

又取鯉魚一雙,鯉遊行沉浮,有若處淵,其與藥者已熟而食。

言此藥去此逾遠萬里,已不可行,不能得也。

【譯文】

魏時的方士,甘陵有甘始,廬一江一 有左慈,一陽一城有卻儉。

甘始能吐納運氣,行活動筋骨關節的導引術;左慈通曉房中與女人一交一 合養生保氣的方術;卻儉則善於通過不食五穀來修煉身性。

他們都號稱是活到三百歲的人。

凡是這一類的高明方士,魏武帝都把他們邀集到魏國,不讓他們周遊四方,散居各地。

甘始雖至老年,卻仍保持年輕人的儀容。

曹植曾私下裡詢問他行的什麼道,甘始說:我的師傅姓韓字世雄,我曾和他一起在南海煉金,把好幾萬斤扔進了大海。

又曾從河裡打撈起兩條鯉魚,在其中的一條魚身上塗上一種藥,然後把兩條魚都丟進沸滾的油裡。

塗有藥的那一條搖著尾鼓著鰓,在沸油裡自一由 自在地游動,或沉或浮,好似處在深淵裡一樣,另一條沒塗藥的卻已經被煮熟可以吃了。

甘始又說這種藥的產地離這兒有一萬多里遠,如果我不親自前往,是得不到這種藥物的。

【原文】

皇甫隆遇青牛道士姓封名君達,其與養性法,即可仿用。

大略云:「體欲常少,勞無過虛,食去肥濃,節酸鹹,減思慮,損喜怒,除馳逐,慎房室。

春夏洩瀉,秋冬閉藏。」

詳別篇。

武帝行之有效。

【譯文】

皇甫隆遇見青牛道士封君達,覺得他論養生的方法值得倣傚施用,其大體內容是:「身體要常活動,飲食要常少量,活動不要過度勞累,節食不要導致過度空虛。

拋開肥膩肉食,節制酸鹹食品,減少雜念憂思,捐棄喜怒感情,排除追名逐利念頭,謹慎對待房事。

春夏兩季注意清瀉邪火,秋冬兩季注意閉門掩藏。」

詳細內容見於別篇。

魏武帝採用了這種養生方法,有效果。

【原文】

文帝《典論》曰:陳思王曹植《辯道論》云:世有方士,吾王悉招至之:甘陵有甘始,廬一江一 有左慈,一陽一城有卻儉。

始能行氣,儉善辟榖,悉號二百歲人。

自王與太子及余之兄弟,鹹以為調笑,不全信之。

然嘗試卻儉辟榖百日,猶與寢處,行步起居自若也。

夫人不食七日則死,而儉乃能如是。

左慈修房中之術,善可以終命,然非有至情,莫能行也。

甘始老而少容,自諸術士,鹹共歸之,王使卻孟節主領諸人。

【譯文】

魏文帝《典論》引陳思王曹植的《辯道論》說:世間有方士,我們魏王把他們全都徵召到身邊,甘陵有甘始,廬一江一 有左慈,一陽一城有卻儉。

甘始能吐納運氣,行活動筋骨的導引術;左慈通曉房中與女人一交一 合、養生保氣的方術;鄭儉善於通過不食五穀來修煉,他們都號稱是活到三百歲的人。

從父王、太子直到我的兄弟起先都拿他們的做法作為笑料,將信將疑。

但是我曾經試過卻儉,他斷絕谷食一百天,我親自同他朝夕相處,卻見他走路、舉止與原先並沒有什麼兩樣。

人不吃飯七天就會死,可卻儉卻能做到這樣。

左慈修煉房中術,尚可由此而享盡天年,但如果沒有極其一精一誠純一的志向是做不到的。

甘始年紀雖老,卻依然保持年輕人的風采。

自從眾多方士都來歸附之後,父王就讓卻儉統領這幫人。

【原文】

近魏明帝時,河東有焦生者,裸而不衣,處火不燋,入水不凍。

杜恕為太守,親所呼見,皆有實事。

【譯文】

近世魏明帝的時候,河東郡有位姓焦的隱士,光著身子不穿衣,在火裡燒不焦,在水裡凍不壞。

杜想當太守時,曾親自迎他來見面,傳聞的都是事實。

【原文】

穎川陳元方、韓元長,時之通才者。

所以並信有仙者,其父時所傳聞。

河南密縣有成公,其人出行,不知所至,復來還,語其家云:「我得仙。」

因與家人辭訣而去,其步漸高,良久乃沒而不見。

至今密縣傳其仙去。

二君以信有仙,蓋由此也。

【譯文】

穎川人陳紀和韓融都是東漢時博學多才的人,他們之所以會相信有神仙,是因為聽了父輩的傳聞。

河南郡密縣有個叫上成公的人,他離家出走,家人都不知道他去哪兒「,後來他又折回來,告訴家裡人說:「我已經得了成仙之道了」。

於是與家人辭別而去。

他的腳步漸往高處邁,許久,便隱沒而看不見蹤影了。

至今密縣還流傳著他成仙而去的故事。

陳韓兩位所以相信有神仙,大概是這個緣故。

【原文】

桓譚《新論》說方士有董仲君,罪系獄,佯死,臭自陷出,既而復生。

黃帝問天老曰:「天地所生,豈有食之令人不死者乎?」

天老曰:「太一陽一之草,名曰黃一精一,餌而食之,可以長生。

太一陰一之草,名曰鉤吻,不可食,入口立死。

人信鉤吻之殺人,不信黃一精一之益壽,不亦惑乎?」

【譯文】

桓譚《新論》上說,有個方士叫董仲君,因犯了罪而囚禁在監牢裡,他假裝死去,一屍一體腐爛發臭,過了幾天眼窩深陷蛆蟲爬出,這以後他又復一活了。

黃帝問他的臣子天老說:「天地所生的物類,難道有使人吃了不死的東西嗎?」

天老說:「一陽一氣極盛的草,名叫黃一精一,服用它可以長生;一陰一氣極盛的草,名叫鉤吻,不能吃,一到嘴裡立刻就會死。

人們相信鉤吻草能毒死人,卻不相信黃一精一草能使人延年益壽,這不是太糊塗了嗎?」

分類:古典神魔志怪小說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博物誌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
語言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