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禮
地官司徒第二·大司徒
大司徒之職,掌建邦之土地之圖與其人民之數,以佐王安擾邦國。
以天下土地之圖,周知九州之地域廣輪之數,辨其山林、川澤、丘陵、墳衍原隰之名物。
而辨其邦國、都鄙之數,制其畿疆而溝封之,設其社稷之壝,而樹之田主,各以其野之所宜木,遂以名其社與曰醫。
以土會之法,辨五地之物生:一曰山林,其動物宜毛物,其植物宜皂鱗。
其民毛而方。
二曰川澤,其動物宜鱗物,其植物宜膏物,其民黑而津。
三曰丘陵,其動物宜羽物,其植物宜核物,其民專而長。
四曰墳衍,其動物宜介物,其植物宜莢物,其民皙而瘠。
五曰原隰,其動物宜羸物,其植物宜叢物,其民豐肉而庳。
因此五物者民之常。
而施十有二教焉:一旦以祀禮教敬,則民不苟。
二曰以一陽一禮教讓,則民不爭。
三日以一陰一禮教親,則民不怨。
四曰,以樂禮教和,和民不乖。
五曰以儀辨等,則民不越。
六曰以俗教安,則民不愉。
七曰以刑教中,則民不虣。
八曰以誓教恤,則民不怠。
九曰以度教節,則民知足。
十曰以世事教能,則民不失職。
十有一曰以賢制爵,則民慎德。
十有二曰,以庸制祿,則民興功。
以土宜之法,辨十有二土之名物,以相民宅而知其利害,以阜人民,以蕃鳥獸,以毓草木,以任土事。
辨十有二壤之物而知其種,以教稼穡樹藝,以土均之法辨五物九等,制天下之地征,以作民職,以令地貢,以斂財賦,以均齊天下之政。
以土圭之法測土深。
正日景,以求地中。
日南則景短,多暑;日北則景長,多寒;日東則景夕,多風;日西則景朝,多一陰一。
日至之景,尺有五寸,謂之地中,天地之所合也,四時之所一交一 也,風雨這所會也,一陰一陽一之所和也。
然則百物阜安,乃建王國焉,制其畿方千里而封樹之。
凡建邦國,以土圭土其地而制其域。
諸公之地,封疆方五百里,其食者半;諸侯之地封疆方四百里,其食者三之一;諸伯之地,封疆方三百里,其食者參之一;諸子之地,封疆方二百里,其食者四之一;諸男之地,封疆方百里,其食者四之一。
凡造都鄙,制其地域而封溝之;以其室數制之。
不易之地,家百□;一易之地,家二百□;再易之地,家三百□。
乃分地職,奠地守,制地貢,而頒職事焉。
以為地法而待政令,以荒政十有二聚萬民:一曰散利,二曰薄征,三曰緩刑,四曰弛力,五曰捨禁,六曰去幾,七曰眚禮,八曰殺哀,九曰蕃樂,十曰多昏,十有一曰索鬼神,十有二曰除盜賊。
以保息六養萬民:一曰慈幼,二曰養老,三曰振窮,四曰恤貧,五曰寬疾,六曰安富。
以本俗六安萬民:一曰媺宮室,二曰族墳墓,三曰聯兄弟,四曰聯師儒,五曰聯朋友,六曰同衣服。
正月之吉,始和,布教於邦國、都鄙,乃縣教象之法於象魏,使萬民觀教象。
挾日而斂之,乃施教法於邦國、都鄙,使之各以教其所治民。
令五家為比,使之相保;五比為閭,使之相愛;四閭為族,使之相葬;五族為一黨一 ,使之相救;五一黨一 為州,使之相賙;五州為鄉,使之相賓。
頒職事十有二於邦國、都鄙。
使以登萬民:一曰稼穡,二曰樹藝,三曰作材,四曰阜藩,五曰飭材,六曰通財,七曰化材,八曰斂材,九曰生材,十日學藝,十有一曰世事,十有二曰服事。
以鄉三物教萬民而賓興之:一曰六德:知、仁、聖、義、忠、和。
二曰六行:教、友、睦、姻、任、恤。
三日六藝:禮、樂、射、御、書、數。
以鄉八刑糾萬民:一曰不孝之刑,二曰不睦之刑,三曰不姻之刑,四曰不弟之刑,五曰不任之刑,六曰不恤之刑,七曰造言之刑,八曰亂民之刑。
以五祀防萬民之偽而教之中,以六樂防萬民之情而教之和。
凡萬民之不服教而有獄訟者,與有地治者聽而斷之,其附於刑者,歸於士。
祀五帝,奉牛牲,羞其肆。
享先王,亦如之。
大賓客,令野修道、委積。
大喪,帥六鄉之眾庶,屬其六引,而治其政令。
大軍旅、大田役,以旗致萬民,而治其徒庶之政令。
若國有大故,則致萬民於王門,令無節者不行於天下。
大荒、大札,則令邦國移民、通財、捨禁、弛力、薄征、緩刑。
歲終,則令教官正治而致事。
正歲,令於教官曰:「各貢爾職,修乃事,以聽王命。
其有不正,則國有常刑。
」
【譯文】
大司徒的職責,掌管天下各國土地的地圖與記載人民數[的戶籍],以輔助王安定下天各國。
依據天下土地的地圖,遍知九州地域面積之數,辨別各地的山、林、川、澤、丘、陵、墳、衍、原、隰的名稱與所出產之物,辨別天下的諸侯國和王畿內的采邑數,制定各國的畿疆而挖溝起土以為界。
設立各國社稷的壝壇而以樹作為田主,各用當地田野所宣生長的樹[為田主],於是就用這種樹作為社和田野的名稱。
根據按土地計算貢稅的法則,辨別五種不同地形所宜生長的人和物。
一是山林,那裡宜於生長毛細密的動物,宜於生長櫟樹之類可供染色用的植物,那裡的人民毛長而體方。
二是川澤,那裡宜於生長麟甲類的動物,宜於生長蓮芡之類結子多的植物,那裡的人民皮膚黑而潤澤。
三是丘陵,那裡宣於生長有羽毛的動物,宜於生長李梅之類有果核的植物,那裡的人民體型圓而長。
四是墳衍,那裡宜於生長有甲殼的動物,宜於生長有莢角的植物,那裡的人民膚色白而體瘦。
五是原隰,那裡宜於生長毛短淺的動物,宜於生長萑葦之類叢生的植物,那裡的人民胖而矮。
根據以上五種地形的生長物所形成的人民的生活習慣,而施行十二個方面的教育。
一是用祭祀之禮教民尊敬,人民就不會馬虎隨便。
二是用(鄉射禮、鄉飲酒禮之類的]一陽一禮教民謙讓,人民就不會相爭。
三是用[婚禮那樣的]一陰一禮來教民相親,人民就不會相互怨恨。
四是用樂教民和睦,人民就不會乖戾。
五是用禮儀來辨別[上下尊卑等級],人民就不會僭越。
六是用一習一 俗教民安居,人民就不會苟且。
七是用刑法教民遵守禮法,人民就不會暴亂。
八是用誓戒教民敬慎,人民就不會懈怠。
推是用制度教民節制,人民就會知足。
十是用世間技藝之事教民技能,人民就不會失業。
十一是根據賢行頒授爵位,人民就會謹慎修養德行。
十二是根據功績制定俸祿,人民就會致力於建立功業。
依據土地[同所生長的人民和動植物]相適宜的法則,辨別十二個區域土地的出產物及其名稱,以觀察人民的居處,而瞭解它們的利與害之所在,以使人民繁盛,使鳥獸繁殖,使草木生長,努力成就土地上的生產事業。
辨別十二種土壤[所宜種植]的作物,而知道所適宜的品種,以教民種植穀物和果樹。
用按土地合理[徵收賦稅]的法則,辨別以上五種地形的生長物和九種土質,制定天下的地稅,而興起人民的各種職業,以使民貢獻各種穀物,以收取錢谷賦稅,以使天下賦稅的徵收公平合理。
用土圭測日影之法測量土地四方的遠近,校正日影,以求得地中央的位置。
位置偏南就日影短,氣候炎熱。
位置偏北就日影長,氣候寒冷。
位置偏東,[當地中之日正中時則此處]日已偏西,氣候[乾燥]多風。
位置偏西,[當地中之日正中時則此處]日還偏東,氣候[潮濕]多一陰一雨。
[測得]夏至[那天中午]的日影,長一尺五寸,[這個地方]叫做地中,這是天地之氣相和合的地方,是四時之氣相一交一 替的地方,是風雨適時而至的地方,是一陰一陽一二氣和協的地方,因而百物豐盛而安康,於是在此建立王國,制定地方千里的王畿,而[在畿疆]挖溝植樹以為固。
凡建立諸侯國,用土圭[測日影的方法]測量該國的土地而制定該國的疆域。
各公國的土地,疆界之內五百里見方,公可收取租稅的土地占一半;各侯國的土地,疆界之內四百里見方,侯可收取租稅的土地占三分之一;各伯國的土地,疆界之內三百里見方,伯可收取租稅的土地占三分之一。
各子國的土地,疆界之內二百里見方,子可收取租稅的土地佔四分之一。
各男國的土地,疆界之內一百里見方,男可收取租稅的土地佔四分之一。
凡建造采邑,制定該采邑的地域,而挖溝起土以為界,根據采邑的室家數來制定井田規模。
無須休耕的地每家一百畝,種一年休耕一年的地每家二百畝,種一年休耕二年的地每家三百畝。
於是分配從事土地生產的職業,確定守護地產的官職,制定從事土地生產應一交一 的稅,而分別[命令官民各自]恪盡本職,以此作為有關地政的法則,而準備執行[王的]政令。
用十二項救濟災荒的政策聚集萬民:一是借貸種一子和糧食[給災民],二是減輕賦稅,三是減緩刑罰,四是免除力役,五是放鬆[關市山澤的]禁令,六是免除關市之稅,七是簡省吉禮,八是簡省喪禮,九是收藏起樂器而不演奏,十是[簡化婚禮以促使]多嫁娶,十一是求索[已廢棄祭祀的]鬼神[而重修祭祀],十二是剷除盜賊。
用六項使萬民安定而繁衍生息的政策養育萬民:一是慈愛幼兒,二是贍養老年人,三是拯救窮困的人,四是救助貧窮的人,五是寬免殘疾人的賦役,六是[公平分派賦役]使富人安心。
用六種傳統風俗使萬民安居:一是使房屋堅固,二是使墳墓按族分佈,三是一團一 結異姓兄弟,四是使鄉里子弟相連合而從師學習 ,五是一團一 結朋友,六是使民衣服相同。
[周歷]正月初一,開始向各諸侯國和王畿內的采邑宣佈教法,把形成文字的教法懸掛在象魏上,讓萬民觀看教法,過十天而後收藏起來。
於是在各諸侯國和王畿內的采邑施行教法,讓他們各用以教育所治理的人民。
令五家組成一比,使他們互相擔保。
五比組成一閭,使他們[有事]可以互相托付。
四閭組成一族,使他們有喪葬事互相幫助。
五族組成一一黨一 ,使他們[有災荒]互相救助。
五一黨一 組成一州,使他們互相周濟。
五州組成一鄉,使他們[對鄉中的賢者]以賓客之禮相待。
在各諸侯國和王畿內采邑分配十二種職業,用以成就萬民[的生計]:一是種穀物,二是種瓜果,三是開發山林川澤的材物,四是畜牧業,五是手工業,六是商業,七是紡織業,八是採集業,九是做雇工,十是[做學士]學習 道藝,十一是世代相傳的專業,十二是在官府服務。
用三方面內容來教育萬民,而薦舉賢能者。
一是六德:明白事理、愛人及物、通達而能預見、適時決斷、言談發自內心、剛柔適宜。
二是六行:孝敬父母、友愛兄弟、和睦九族、親愛姻戚、信任朋友、救濟貧窮。
三是六藝:五類禮義、六種歌舞、五種射法、五種駕馭車馬法、六種造字法、九種數學計算法。
用實行於鄉中的八種刑罰糾察萬民:一是針對不孝的刑罰,二是針對不和睦九族的刑罰,三是針對不親愛姻戚的刑罰,四是針對不友愛兄弟的刑罰,五是針對不信任朋友的刑罰,六是針對不救濟貧困的刑罰,七是針對製造謠言的刑罰,八是針對暴亂之民的刑罰。
用五禮防止萬民的詐偽而教他們符合中正,用六樂防止萬民的情慾而教他們心地平和。
凡萬民不服從教化而有爭訟的,就與地方官一同聽取而加以評斷,其中有觸犯刑律的,就一交一 給司法官審理。
祭祀五帝,就奉進牛牲,進獻經過豚解的牲體。
祭祀先王也這樣做。
接待大賓客,命令在野外修整道路、積聚糧草[以待賓客到來]。
有大喪,率領六鄉為喪事服役的徒眾,拴系六條大繩在柩車上[以便拉柩車],而負責指揮。
大征伐,大田獵,用旗召集萬民,而負責指揮徒眾。
如果國家有大事故,就召集萬民到王宮門前[待命],並命令無符節的人不得在全國各地任意通行。
遇到大災荒或疾病大流行的年頭,就命令諸侯國遷移災民、百通米糧、放寬[關市和山澤的]禁令、免除力役、減輕租稅、寬緩刑罰。
[夏歷]年終,命令所屬官員明白審慎地整理文書資料而上報。
[夏歷]正月初一,命令教官們說:「各自恪盡你們的職守,努力做好你們的工作,而聽從王的命令。
如有失誤,國家自有常刑處置。」
分類:未分類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