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滸傳
取材
小說
《水滸傳》的成書,於北宋末年宋江起義的故事。
據《東都事略侯蒙傳》:「江以三十六人橫行河朔,京東官軍數萬無敢抗者。」
又據《宋史徽宗本紀》:「淮南盜宋江等犯淮陽軍,遣將討捕,又犯京東、河北,入楚、海州界,命知州張叔夜招降之。」
《宋史?張叔夜傳》: 「宋江起河朔,轉略十郡,官軍莫敢嬰其鋒。
聲言將至,叔夜使間者覘所向,賊徑趨海瀕,劫鉅舟十餘,載擄獲。
於是募死士得千人,設伏近城,而出輕兵距海誘之戰,先匿壯卒海旁,伺兵合,舉火焚其舟,賊聞之皆無鬥志,伏兵乘之,擒其副賊,江乃降。」
此外,李□的《十朝綱要》,宋代陳均的《九朝編年備要》和徐夢莘的《三朝北盟會編》,也都有類似的記載。
還有的記載說宋江投降後曾參加過征方臘之役。
從這些記載裡,可以知道這支起義軍,人數不多(但也決不止36人),但戰鬥力很強,在群眾中甚有影響,曾經給宋王朝造成一定的威脅。
宋江等起義的年代大約在宣和元年(1119)至宣和三年(1121),前後三年多。
宋代說書伎藝興盛,民間流傳的宋江等36人故事,很快就被說書人採來作為創作話本的素材,南宋羅燁《醉翁談錄》記有小說篇目《青面獸》、《花一和尚》和《武行者》,這當是說的楊志、魯智深、武松的故事,此外,《石頭孫立》一篇可能也是水滸故事。
這是有關《水滸傳》話本的最早記載。
南宋末有龔開的《宋江三十六人讚並序》,序裡說:「宋江事見於街談巷語。」
並說在龔開之前有畫院待詔李嵩,曾畫過宋江等人像。
但龔開的贊並未說故事內容。
現在看到的最早寫水滸故事的作品,是《大宋宣和遺事》(見《宣和遺事》),它或出於元人,或為宋人舊本而元時又有增益。
有的研究者認為它是說書藝人的底本。
它所記水滸故事梗概,從楊志賣刀殺人起,經智取生辰綱、宋江殺閻婆惜、九天玄女授天書,直到受招安平方臘止,順序和現在的《水滸傳》基本一致。
這時的水滸故事已由許多分散獨立的單篇,發展為系統連貫的整體。
元代雜劇盛行,有大量的水滸戲出現,元雜劇和《大宋宣和遺事》所記水滸的人物姓名大致相同,但聚義地點不同,雜劇說的是梁山泊,《遺事》說的是太行山;雜劇中已有「一百八個頭領」之語,《遺事》只提到了36將的綽號姓名;《遺事》中寫李逵位列第14,燕青位列第 28,雜劇中李逵是第13頭領,燕青是第15頭領。
凡此種種,可見在《水滸傳》成書以前,水滸故事在流傳中內容細節上頗有異同。
這或者同在不同地區流傳也有關係。
施耐庵正是把這些在不同地區流傳的故事,彙集起來,經過選擇、加工、再創作,才寫成這部優秀的古典名著《水滸傳》。
《水滸傳》的故事最初起源於北宋宣和年間,從南宋開始就成為了民間口頭文學的主要題材。
目前流傳下來的根據說書人編成的話本中就有「青面獸」,「花一和尚」,「武行者」等。
元朝初年,出現了話本《大宋宣和遺事》,描述了晁蓋、吳加亮(吳用)等36人的故事,初步具有了《水滸傳》的故事梗概。
元朝,元雜劇中還出現了一些水滸故事劇本。
分類:四大文學名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