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齋隨筆》容齋續筆·卷七:【原文】《漢·食貨志》云:「冬,民既入1,婦人相從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容齋隨筆》容齋續筆·卷七

容齋隨筆

容齋續筆·卷七

女子夜績

【原文】

《漢·食貨志》云:「冬,民既入1,婦人相從夜績2,女工一月得四十五日3。」

謂一月之中,又得半夜,為四十五日也。

必4相從者,所以省費燎火5,同巧拙而合一習一 俗也6。

《戰國策》甘茂亡秦7出關,遇蘇代曰:「一江一 上之貧女,與富人女會績8而無燭,處一女 相與語,欲去之。

女曰,妾以無燭故,常先至掃室布席9,何愛十餘明之照四壁者?幸以賜妾。」

以是知三代之時,民風和厚勤樸如此,非獨女子也,男子亦然。

《豳風》「晝爾於茅,宵爾索綯」,言晝日往取茅歸,夜作綯索,以待時用也,夜者日之餘,其為益多矣。

【註釋】

1民既入:民眾都待在家裡。

2相從夜績:聚集在一起,晚上一同紡麻織布。

績,把麻搓捻成線或繩。

3女工一月得四十五日:女子一個月可以做四十五天的活計。

4必:一定。

5所以:之所以是因為。

省費燎火:節省燈火費用。

6同巧拙而合一習一 俗也:相互取長補短,時間長了,便成為一種一習一 俗。

7亡秦:逃離秦國。

8會績:一同紡麻。

9掃室布席:打掃屋子,鋪設席墊。

十愛:吝惜。

和厚:和睦淳厚。

《豳風》:詩經篇章,有一個系列,多反映人民的勞作場面。

茅:上山砍茅草。

【譯文】

《漢書·食貨志》上說:「到了冬天農閒時,老百姓都待在家中,婦女們聚集在一起,晚上紡麻織布,這樣做一個月可做45天的活。」

就是說,一個月中,每天又多出半夜,這樣一個月就相當於四十五天。

婦女們所以要聚集在一起,是為了節省燈火,相互取長補短,積久成俗。

《戰國策》記載,甘茂逃離秦國,出了關中地區,遇見了蘇代,就對蘇代說:「一江一 上的一個貧家女子和富家女子一起織布,自己卻沒有燈燭,一起織布的女子們一起商量,想趕走她。

貧家女說:「我因為沒有燈,所以常常先到,打掃房屋,鋪設坐席,你們何必吝嗇照在四周牆壁上的餘光呢?希望把多餘的光亮賜給我。」

從這可以知道夏、商、週三代時期,民風是如此的淳厚、樸素、勤勞。

不但婦女如此,男子也是這樣。

《詩經·豳風》中說:「晝爾於茅,宵爾索綯」,意思是指,白天男子上山採集茅草,晚上把茅草搓成繩子,以備冬日晚上用。

夜晚作為白天的延續,它的好處很多啊。

建除十二辰

【原文】

建除十二辰,《史》、《漢》歷書皆不載,《日者列傳》但有「建除家以為不吉」一句。

唯《淮南鴻烈解·天文訓篇》云:「寅為建,卯為除,辰為滿,巳為平,主生1;午為定,未為執,主陷;申為破,主衡;酉為危,主杓,戍為成,主少德;亥為收,主大德;子為開,主太歲;丑為閉,主太一陰一。」

今《會元官歷》,每月逢建、平、破、收日,皆不用,以建為月一陽一,破為月對,平、收隨一陰一陽一月遞互為魁罡2也。

《酉一陽一雜俎·夢篇》云:「《周禮》以日月星辰各佔六夢,謂日有甲乙,月有建破。」

今注無此語。

《正義》曰:「按《堪輿》,黃帝問天老事3云:「四月一陽一建於巳,破於亥,一陰一建於未,破於癸,是為一陽一破一陰一,一陰一破一陽一。」

」今不知何出所載,但又以天干為破,未之前聞也。

【註釋】

1主生:掌管生死。

2魁罡:指斗魁與天罡兩顆星。

3問天老事:向天帝詢問事情。

【譯文】

與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戍、亥相配的建、除、滿、平、定、執、破、危、成、收、開、閉十二辰,《史記》、《漢書》中都沒有記載,《史記·日者列傳》中僅有「專門研究建除十二辰的人認為不吉利」這樣一句話。

只有《淮南鴻烈解·天文訓篇》中說:「寅為建,卯為除,辰為滿,巳為平,主管生;午為定,未為執,主管陷;申為破,主管衡;酉為危,主管杓;戍為成,主管少德;亥為收,主管大德;子為開,主管太歲;丑為閉,主管太一陰一。」

現在宋朝的《會元官歷》中,每月逢建、平、破、收這幾天,都不用它們來與地支相配,用建為月一陽一,破為月對,平、收隨一陰一陽一月次遞互為魁罡。

《酉一陽一雜俎·夢篇》上說:「《周禮》用日、月、星、辰各算六夢的吉凶,說日有甲乙,月有建破。」

現在的註釋沒有此話。

《正義》上說:「按《堪輿》記載,黃帝向天老問事時說:「四月份一陽一建於巳,破於亥,一陰一建於未,破於癸,是指一陽一破一陰一,一陰一破一陽一。」

現在不知道什麼書上有記載,但是,另外又用天干為破,以前沒有聽說過。

俗語算數

【原文】

三三如1九,三四十二,二八十六,四四十六,三九二十七,四九三十六,六六三十六,五八四十,五九四十五,六九五十四,七九六十三,八九七十二,九九八十一,皆俗語算數,然《淮南子》中有之。

三七二十一,蘇秦說齊王之辭也2。

《漢書·律歷志》劉歆典領鍾律,奏其辭3,亦云八八六十四。

杜預4注《左傳》,天子用八,雲八八六十四人,又六六三十六人,四四十六人。

如淳、孟康、晉灼注《漢志》,亦有二八十六,三四十二,六八四十八,八八六十四等語。

【註釋】

1如:等於。

2說:遊說。

辭:言辭,話語。

3奏:上奏,陳說。

4杜預:字元凱,西晉杜陵人,著名的政治家和學者。

他出身官宦世家,但由於受曹操等人牽連,司馬懿等人掌權時,一直未能出仕。

司馬昭上台後,極力拉攏杜預。

杜預主持修訂律法,給後世法律以很大影響。

杜預政績卓越,在文學上也有很高造詣,曾為《左傳》作注。

【譯文】

三三得九,三四一十二,二八一十六,四四一十六,三九二十七,四九三十六,六六三十六,五八四十,五九四十五,六九五十四,七九六十三,八九七十二,九九八十一,這些都是人們平時計算時用的口訣,但《淮南子》一書中也有記載。

三七二十一,是縱橫家蘇秦遊說齊王說過的話。

而在《漢書·律歷志》記載劉歆的典領鍾律,向皇帝報告的時候,也說過八八六十四。

著名學者、西晉大臣杜預在給《左傳》作註解時也說,天子用八,是說八八六十四人,又雲六六三十六人,四四一十六人。

如淳、孟康、晉灼註釋的《漢書·藝文志》,也有二八一十六,三四一十二,六八四十八,八八六十四等語。

分類:未分類項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容齋隨筆
容齋隨筆·卷一容齋隨筆·卷二容齋隨筆·卷三容齋隨筆·卷四容齋隨筆·卷五容齋隨筆·卷六容齋隨筆·卷七容齋隨筆·卷八容齋隨筆·卷九容齋隨筆·卷十容齋隨筆·卷十一容齋隨筆·卷十二容齋隨筆·卷十三容齋隨筆·卷十四容齋隨筆·卷十五容齋隨筆·卷十六容齋續筆·卷一容齋續筆·卷二容齋續筆·卷三容齋續筆·卷四容齋續筆·卷五容齋續筆·卷六容齋續筆·卷七容齋續筆·卷八容齋續筆·卷九容齋續筆·卷十容齋續筆·卷十一容齋續筆·卷十二容齋續筆·卷十三容齋續筆·卷十四容齋續筆·卷十五容齋續筆·卷十六容齋三筆·卷一容齋三筆·卷二容齋續筆·卷三容齋三筆·卷四容齋三筆·卷五容齋三筆·卷六容齋三筆·卷七容齋三筆·卷八容齋三筆·卷九容齋三筆·卷十容齋三筆·卷十一容齋三筆·卷十二容齋三筆·卷十三容齋三筆·卷十四容齋三筆·卷十五容齋三筆·卷十六容齋四筆·卷一容齋四筆·卷二容齋四筆·卷三容齋四筆·卷五容齋四筆·卷六容齋四筆·卷七容齋四筆·卷八容齋四筆·卷九容齋四筆·卷十容齋四筆·卷十一容齋四筆·卷十二容齋四筆·卷十三容齋四筆·卷十四容齋四筆·卷十五容齋四筆·卷十六容齋五筆·卷一容齋五筆·卷二容齋五筆·卷三容齋五筆·卷四容齋五筆·卷五容齋五筆·卷六容齋五筆·卷七容齋五筆·卷八容齋五筆·卷九容齋五筆·卷十附錄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