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齋隨筆》容齋三筆·卷九:【原文】淳熙十六年二月《登極赦》:「凡民間所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容齋隨筆》容齋三筆·卷九

容齋隨筆

容齋三筆·卷九

赦放債負

【原文】

淳熙十六年二月《登極赦》:「凡民間所欠債負,不以久近多少,一切除放1。」

遂有方出錢旬日,未得一息,而並本盡失之者,人不以為便2。

何澹為諫大夫,嘗論其事,遂令只償本錢,小人無義3,幾至喧噪。

紹熙五年七月覃赦,乃只為蠲4三年以前者。

按晉高祖天福六年八月,赦云:「私下債負取利及一倍者並放。」

此最為得5。

又云:「天福五年終以前,殘稅並放。」

而今時所放官物,常是以前二年為斷6,則民已輸納,無及於惠矣。

唯民間房賃欠負,則從一年以前皆免。

比之區區五代,翻有所不若也。

【註釋】

1除放:免除。

2人不以為便:人們不認為這是可行的事情。

3小人無義:一些小人貪利忘義。

4蠲:赦免。

5得:適當,得益。

6斷:限期。

【譯文】

宋孝宗淳熙十六年二月《登極赦》說:「凡是民間所欠國債,不因年代遠近、數量多少,一切加以免除。」

於是有剛借出去的錢還不到十天,沒得到一點利息,而連本都失去了,人們不認為是方便。

何澹任諫議大夫,曾經議論過這件事,於是又下令只償還本錢,一些小人貪利無義,幾乎達到喧鬧的地步。

光宗紹熙五年七月皇上對百姓進行赦免,但只是赦免三年以前所欠的債。

按:晉高祖天福六年八月,赦令說:「私人欠債以及已經收取利息一倍的都加以免除。」

此赦令頗為得體。

又說:「天福五年十二月以前,過去殘留的賦稅一併免除。」

而今天所放官物,常是以前二年為限,而百姓已經一交一 納給官府,百姓沒有得到實惠。

僅民間租賃房子所欠債,則從一年以前都加以赦免。

今天和小小的五代相比,反而有所不如。

周玄豹相

【原文】

唐莊宗時,術士周玄豹以相法1言人事,多中。

時明宗為內衙指揮使,安重誨使他人易服2而坐,召玄豹相之。

玄豹曰:「內衙貴將也,此不足當3之。」

乃指明宗於下坐,曰:「此是也。」

因為明宗言其後貴不可言。

明宗即位,思玄豹以為神,將召至京師,宰相趙鳳諫,乃止。

觀此事,則玄豹之方術可知。

然馮道初自燕歸太原,監軍使張承業闢為本院巡官,甚重之。

玄豹謂承業曰:「馮生無前程,不可過用4。」

書記盧質曰:「我曾見杜黃裳寫一真 圖,道之狀貌酷類焉,將來必副5大用,玄豹之言不足信也。」

承業於是薦道為霸府從事。

其後位極人臣,考終牖下6,五代諸臣皆莫能及,則玄豹未得擅唐、許之譽也。

道在晉天福中為上相,詔賜生辰器幣。

道以幼屬亂離7,早喪父母,不記生日,懇辭不受。

然則道終身不可問命8,獨有形狀可相,而善工9亦失之如此。

【註釋】

1相法:相面的方法。

2易服:改變服裝。

3當:擔當。

4不可過用:不可太過任用。

5副:輔佐。

6考終牖下:壽終正寢,老死於家中。

7幼屬亂離:幼年時飽經離亂。

8然則道終身不可問命:然則馮道終生都不能詢問自己的命運。

古時人按照生辰八字推算命運,馮道不記自己的生辰,所以說他終生都不能詢問命運。

9善工:善於繪畫的人。

【譯文】

後唐莊宗時期,道術之士周玄豹用相面的方法來預言人事,很多被猜中的。

當時明宗還是內衙指揮使,安重誨使他人改變服裝而坐在那裡,召周玄豹來為他相面。

周玄豹說:「內衙是貴將,此人不能當此重任。」

於是指著下位的明宗說:「這個人可當此重任。」

因為明宗聽說他後來富貴逼人。

明宗即位後,想周玄豹相面如神,即將召他到京師來,宰相趙鳳加以諫阻,就停止召他來。

觀察此事,周玄豹的方術是出名的。

但馮道當初自幽州投歸太原時,監軍使張承業擔任本院巡官,很重視他。

周玄豹對張承業說:「馮道沒有什麼前程,不可過於信用。」

書記盧質說:「我曾經見過唐一人杜黃裳的畫像,馮道的相貌和他十分相似,將來必能輔佐人君得到大用,周玄豹的言論不足以相信。」

張承業於是推薦馮道任幕府從事。

其後位居宰相,壽老於家中,五代時期的各位大臣都不能超過他,則周玄豹不得專擅術士名譽。

馮道在後晉天福年間任上相,皇上下詔賜給他生辰器物幣帛。

馮道因幼年遭喪亂,父母早死,不記自己的生日,誠懇推辭不受。

那麼馮道終身不可詢問命運,只有形貌可以觀察,而善畫像的畫師也失掉了掙錢的機會。

鈷滄浪

【原文】

柳子厚《鈷潭西小丘記》云:「丘之小不能一畝。

問其主。

曰:「唐氏之棄地,貨而不售。」

問其價,曰:「止四百。」

予憐而售之。

以茲丘之勝,致之澧水鄂、杜則貴游之士爭買者,日增千金而愈不可得。

今棄是州也,農夫漁夫過而陋之,賈四百1,連歲2不能售。」

蘇子美3《滄浪亭記》云:「予游吳中,過郡學東顧草樹郁然,崇阜廣水4,不類乎城中。

並水得微徑於雜花修竹之間,東趨數百步,有棄地,三向皆水5,旁無民居,左右皆林木相虧蔽。

予愛而裴回6,遂以錢四萬得之。」

予謂二境之勝絕如此,至於人棄不售,安知其後卒為名人賞踐?如滄浪亭7者,今為韓蘄王家所有,價值數百萬矣,但鈷復埋沒不可識。

士之處世,遇與不遇8,其亦如是哉!

【註釋】

1賈四百:標出四百的價錢。

2連歲:連年。

3蘇子美:即蘇舜欽,字子美,北宋著名詩人。

其詩直刺現實,意氣高昂。

4崇阜廣水:高丘廣水。

崇,高大。

阜,土山。

5三向皆水:三面環水。

6裴回:通「徘徊」,流連不能去。

7滄浪亭:即蘇舜欽以四萬錢所購這片土地後修築的園林。

當時蘇舜欽被貶官,在吳中購得這片廢園,又在水旁建亭,取《楚辭》中「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纓,滄浪濁兮可以濯我足」之意,名曰「滄浪亭」,自號滄浪翁,並作《滄浪亭記》,後歐一陽一修應邀寫長詩《滄浪亭》。

自此,滄浪亭名留千古。

南宋時滄浪亭為抗金名將韓世忠所得,改名「韓園」。

8不遇:沒有合適的機會。

【譯文】

柳宗元《鈷譚西小丘記》說:「土丘之小不到一畝。

問它的主人。

主人說:「姓唐的人不要的地方,買而售不出。」

問它的價錢,說:「僅要四百錢。」

我憐惜買下它。

因這個小丘有名勝,到了澧水姓鄂、姓杜的人家手裡,則無官職的人士爭著買它,一天就增價千金而更不能得到它。

而今卻成了廢棄的州了,農夫漁夫經過這裡都鄙視之,價錢四百,連年都不能出一售。」

蘇舜欽《滄浪亭記》說:「我遊覽吳地,經過郡中設立的學校的東面,回過頭來看草木茂盛,高丘廣水,不似城中。

傍水有小徑通於雜花長竹之間,東走數百步,有一片廢棄的地方,三面臨水,旁邊沒有居民,左右都是林木相遮蔽。

我喜愛它徘徊忘返,於是用錢四萬買得到了這塊地方。」

我認為這兩處風景截然相同,至於當時的人放棄它而不出一售,怎麼會知道後來終有名人來欣賞它呢?如滄浪亭就是這樣。

現在為韓世忠家所有,價值數百萬,但鈷潭就埋沒不可認識了。

士人處在世上,有機遇和沒有機遇,也是這樣呀!

分類:未分類項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容齋隨筆
容齋隨筆·卷一容齋隨筆·卷二容齋隨筆·卷三容齋隨筆·卷四容齋隨筆·卷五容齋隨筆·卷六容齋隨筆·卷七容齋隨筆·卷八容齋隨筆·卷九容齋隨筆·卷十容齋隨筆·卷十一容齋隨筆·卷十二容齋隨筆·卷十三容齋隨筆·卷十四容齋隨筆·卷十五容齋隨筆·卷十六容齋續筆·卷一容齋續筆·卷二容齋續筆·卷三容齋續筆·卷四容齋續筆·卷五容齋續筆·卷六容齋續筆·卷七容齋續筆·卷八容齋續筆·卷九容齋續筆·卷十容齋續筆·卷十一容齋續筆·卷十二容齋續筆·卷十三容齋續筆·卷十四容齋續筆·卷十五容齋續筆·卷十六容齋三筆·卷一容齋三筆·卷二容齋續筆·卷三容齋三筆·卷四容齋三筆·卷五容齋三筆·卷六容齋三筆·卷七容齋三筆·卷八容齋三筆·卷九容齋三筆·卷十容齋三筆·卷十一容齋三筆·卷十二容齋三筆·卷十三容齋三筆·卷十四容齋三筆·卷十五容齋三筆·卷十六容齋四筆·卷一容齋四筆·卷二容齋四筆·卷三容齋四筆·卷五容齋四筆·卷六容齋四筆·卷七容齋四筆·卷八容齋四筆·卷九容齋四筆·卷十容齋四筆·卷十一容齋四筆·卷十二容齋四筆·卷十三容齋四筆·卷十四容齋四筆·卷十五容齋四筆·卷十六容齋五筆·卷一容齋五筆·卷二容齋五筆·卷三容齋五筆·卷四容齋五筆·卷五容齋五筆·卷六容齋五筆·卷七容齋五筆·卷八容齋五筆·卷九容齋五筆·卷十附錄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