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學瓊林譯文》卷四·花木:如茨如梁,謂禾稼之蕃;惟夭惟喬,謂草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幼學瓊林譯文》卷四·花木

幼學瓊林譯文

卷四·花木

【原文】植物非一,故有萬卉之名;穀物甚多,故有百谷之號。

如茨如梁,謂禾稼之蕃;惟夭惟喬,謂草木之茂。

蓮乃花中君子,海棠花內神仙。

國色天香,乃牡丹之富貴;冰肌玉骨,乃梅萼之清奇。

蘭為王者之香,菊為隱逸之士。

竹稱君子,松號大夫。

萱草可忘憂,屈軼能指佞。

竹筊,竹之別號;木樨,桂之別名。

【註釋】(01)卉:草的總稱。

(02)如茨如梁:即莊稼長得像屋頂橋樑一樣高。

形容長勢茂盛。

《詩經·小雅·甫田》:「曾孫之稼,如茨如梁。」

茨,蓋屋的茅草。

梁,橋樑。

(03)蕃:茂盛。

(04)夭:茂盛。

(05)喬:高。

(06)屈軼:黃帝時有一種屈軼草,一奸一佞的人來,草就指向他。

(07)篔簹:生長在水邊的大竹子。

【譯文】植物並非只有一種,所以有「萬卉」的名稱。

穀類也有很多種,所以稱作「百谷」。

《詩經》說「如茨如梁」是形容莊稼長勢茂盛,「惟夭惟喬」是指草木茂盛。

蓮花高雅是花中的君子,海棠花超逸被稱為花中神仙。

「國色天香」是說牡丹富貴艷麗。

「冰肌玉骨」是形容梅花的清秀俊奇。

蘭花有王者之香,尊貴高雅。

菊花如隱逸之士,孤傲高潔。

竹子有「君子」之稱,松有「丈夫」之號。

萱草又名「忘憂草」,可以使人忘卻憂愁;屈軼別號「指佞草」,據說它能夠指出佞人。

「篔簹」是竹子的代稱,「木樨」是桂花的別號。

【原文】明日黃花,過時之物;歲寒松柏,有節之稱。

樗櫟乃無用之散材,楩楠勝大用之良木。

玉版,筍之異號;蹲鴟,芋之別名。

瓜田李下,事避嫌疑;秋菊春桃,時來尚早。

南枝先,北枝後,庾嶺之梅;朔而生,望而落,堯階蓂莢。

苾芻背一陰一向一陽一,比僧人之有德;木槿朝開暮落,比榮華之不長。

芒刺在背,言恐懼不安;薰蕕異氣,猶賢否有別。

【註釋】(08)明日黃花:宋蘇軾《九日次韻王鞏》詩,有「相逢不用忙歸去,明日黃花蝶也愁」句。

後以「明日黃花」喻過時的事物。

(09)樗櫟:兩種不材之木,喻無用之才,亦作自謙之辭。

(10)楩楠:古書上說的一種珍貴的木材。

(11)玉版:干筍。

(12)蹲鴟:芋的形狀就像鴟鳥蹲坐。

(13)瓜田李下:三國魏曹植《君子行》:「君子防未然,不處嫌疑間,瓜田不納履,李下不正冠。」

後以「瓜田李下」指比較容易引起嫌疑,讓人誤會,而又有理難辯的場合。

(14)秋菊春桃:古詩有「桃花二月放,菊花九月開。

一般根在土,各自等時來」之句。

表明時間早晚不同。

(15)南枝先,北枝後:大庾嶺的梅花,南邊花已經落下,北邊的花才開。

(16)堯階蓂莢:傳說堯帝的階下生的一種草,叫蓂莢,夏歷每月初一生一莢,十五後日落一莢,月終而盡,很有規律。

(17)苾芻:佛經中說的一種草,據說有五義,生不背日,冬夏常青,體形柔軟,香氣遠騰,引蔓旁布,是佛的徒弟,所以用來讚揚僧人。

木槿朝開(18)暮落:傳說木槿花早晨開,晚上落。

(19)芒:草尖。

(20)刺:荊棘。

(21)熏蕕:熏是香草,蕕是臭草,兩者氣味不同。

【譯文】黃菊花過了時令便萎謝了,故以「明日黃花」比喻過時的事物,松柏在嚴寒時依然蒼翠,所以稱有氣節的人為「歲寒松柏」。

樗櫟是無用的樹木,楩楠是能做棟樑的佳木。

「玉版」是干筍的別名,「蹲鴟」是芋的別名。

在瓜田中不要彎腰提鞋,李樹下不要抬手整理帽子,以避免有偷瓜摘李之嫌疑。

桃花二月開放,菊花九月開放,這是說時間有早有遲。

庾嶺的梅花,南邊枝條先開,北邊枝條後開;生長於堯帝庭階上的蓂莢,夏歷初一開始生莢,十五後開始落莢。

苾芻這種植物背一陰一向一陽一,比喻僧人一心向佛有德行;木槿的花早晨開放晚上凋謝,比喻榮華富貴不會長久。

「芒刺在背」是說心裡極度的恐懼不安;熏草香、蕕草臭,二者氣味絕不相同,如同賢人、惡人之差別。

【原文】桃李不言,下自成蹊;道旁苦李,為人所棄。

老人娶少一婦,曰枯楊生稊;國家進多賢,曰拔茅連茹。

蒲柳之姿,未秋先槁;姜桂之一性一,愈老愈辛。

王者之兵,勢如破竹;七雄之國,地若瓜分。

苻堅望陣,疑草木皆是晉兵;索靖知亡,歎銅駝會在荊棘。

王佑知子必貴,手執三槐;竇鈞五子齊榮,人稱五貴。

鉏麑觸槐,不忍賊民之主;越王嘗蓼,必欲復吳之仇。

【註釋】(22)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古諺,謂桃李成熟,人不期而至,樹下自然踏成蹊徑。

(23)道旁苦李:晉代王戎七歲的時候,與夥伴們一起玩耍,看到路邊李樹上果實很多。

小孩們搶著去摘,只有王戎不動,他說:「路旁結李子那麼多,必是苦李子。」

大家摘來一嘗,果然是苦的。

(24)稊:楊柳生出的嫩芽。

(25)茹:植物的地下部分。

(26)蒲柳:水楊樹,不到秋天就枯了。

(27)姜桂:生薑和肉桂,兩種調味品,其味愈老愈辣。

(28)勢如破竹:形容作戰或工作極其順利。

(29)七雄:戰國七雄,秦、楚、燕、韓、趙、魏、齊。

(30)草木皆是晉兵:前秦苻堅率兵進攻東晉,結果大敗而逃,潰退中聽到「風聲鶴唳」,都以為追兵來了。

後以「風聲鶴唳,草木皆兵」形容人在驚慌時疑神疑鬼。

(31)銅駝會在荊棘:西晉末年,索靖有先識的遠量,其知天下將要大亂,指著洛一陽一宮門前的銅駱駝歎息說:「將會看到你淹沒在荊棘之中!」後以「銅駝荊棘」形容亡國後山河破碎的淒涼景象。

(32)王佑:宋代人,知道子孫一定會顯貴,就親手在院中種植了代表三公的三棵槐樹,後來他的兒子果然當了宰相。

(33)竇鈞:五代人,五個兒子都及第做官。

(34)鉏麑觸槐:《左傳》記載,晉靈公無道,派鉏麑去殺掉勸諫的趙宣子,鉏麑說:「殺了為民做主的人不忠,違背君王的命令不信,不如去死。」

於是在槐樹上撞死了。

(35)蓼:多年生草本植物,葉味辛辣。

【譯文】桃李雖然不會說話,人們喜一愛一它們的花與果實,來往不絕,樹下自然踩出小路;若是苦李,即使生在路旁,也會為人所摒棄。

年老的男人娶年輕的少一婦叫枯楊生稊。

國家進用賢才,多多益善,就像拔茅草連根帶起一樣。

蒲柳的姿容,未到秋天便已枯槁;姜桂的一性一質是愈老味道愈辣。

行王道之師摧敵勢如破竹,戰國時期中原地區被七雄所瓜分。

淝水之戰苻堅大敗,遠望風吹草動,都以為是晉兵。

索靖預測晉朝將亡,指著洛一陽一宮殿前的銅駝,歎息道,日後恐怕要在荊棘叢中見到了。

王佑知道子孫將來一定顯貴,預先在庭院中種下三棵槐樹;竇鈞有五個兒子皆顯貴,世人稱為五桂。

鉏麑不忍心殺害忠臣,又不敢違抗命令,就自己頭撞槐樹而死;越王臥薪嘗苦蓼,必定要報吳國之仇。

【原文】修母畫荻以教子,誰不稱賢;廉頗負荊以請罪,善能悔過。

彌子瑕常恃一寵一,將余桃以啖君;秦商鞅欲行令,使徙木以立信。

王戎賣李鑽核,不勝鄙吝;成王剪桐封弟,因無戲言。

齊景公以二桃殺三士,楊再思謂蓮花似六郎。

倒啖蔗,漸入佳境;蒸哀梨,大失本真。

煮豆燃萁,比兄殘弟;砍竹遮筍,棄舊憐新。

元素致江陵之柑,吳剛伐月中之桂。

【註釋】(36)畫荻以教子:宋代歐一陽一修的母親教兒子讀書,家貧無紙筆,就用蘆葦在地上寫字。

荻,蘆葦。

(37)彌子瑕:衛靈公的一寵一臣,曾將自己吃過的甜桃給衛靈公吃,衛靈公說:「真是忠心啊,忘記了自己曾經吃過。」

後失一寵一,衛靈公說:「曾經將吃剩的桃子給我吃,沒有比這更不敬的了。」

(38)徙木以立信:戰國時,商鞅在秦國變法,在新法公佈以前,恐民不信,於是立三丈之木於國都市南門,規定能把它搬置到北門去者,賞予十金。

大家都感到奇怪,誰也不上前去,商鞅又下令道:「能徙者予五十金。」

有一人去照著做了,果然拿到五十金的賞金。

商鞅在取信於民以後,才將新法公佈。

(39)王戎賣李:西晉司徒王戎家有好李子,出賣時唯恐別人將種一子留著栽種,因此用鑽穿李核。

(40)剪桐封弟:周成王與弟叔虞一起玩,將桐樹葉削成玉璽的形狀,戲言說:「我封你為諸侯。」

周公說:「君子無戲言。」

於是周成王就封叔虞為唐侯。

(41)二桃殺三士:春秋時,公孫接、田(42)開疆、古冶子三人以勇力侍奉齊景公,因恃一寵一而驕,宰相晏嬰建議景公除去三人,於是設宴請景公賜二桃於三人,論功食桃。

公孫接和田開疆各自講述了自己的功勞,把桃子拿走。

實際上古冶子的功勞更大,兩人終於自愧弗如,讓出桃子而自一殺。

古冶子認為自己獨活是不仁、不義、無勇,也自一殺身死。

(43)蓮花似六郎:唐朝張宗昌小名六郎,很受武則天一寵一愛一。

楊再思擔任內史,極力巴結張宗昌,有人讚美張宗昌說:「六郎似蓮花。」

楊說:「非也,是蓮花似六郎。」

(44)蒸哀梨,大失本真:南京有哀姓人家的梨非常大,味道很美,入口即消,若蒸而食之,則失真味。

(45)江陵之柑:董元素,唐朝人,會法術。

一日夜間,唐宣宗曾要他弄來江南的柑橘。

董元素放了一個盒子在御榻前,一會兒,有微風吹入,董元素打開盒子,裡面裝滿了柑橘,皇帝嘗了,覺得味道不錯。

【譯文】歐一陽一修的母親以荻桿當筆,教子讀書寫字,世人都稱讚她是個賢德的母親;廉頗背負荊條向藺相如請罪,知錯並善於改正。

彌子瑕依仗衛靈公之一寵一愛一,把咬過的桃子給衛靈公吃;秦國的商鞅為推行變法,讓人搬木頭而給賞金,以建立威信。

王戎賣李子之前,先在李核上鑽洞,防止他人得到種一子,這種做法實在鄙吝。

周成王剪桐葉分封弟弟叔虞,後來因為天子不可有戲言,叔虞就被封為唐侯。

齊景公借助晏子的計謀用兩個桃子就使三位壯士自一殺身亡;楊再思阿諛諂媚,吹捧張宗昌,說,不是六郎像蓮花,而是蓮花像六郎。

倒吃甘蔗指漸入佳境;把哀梨拿來一蒸,便失去真味。

煮豆燃萁比喻骨肉自相殘殺;拋棄舊一愛一去結交新歡,就稱作「砍竹遮筍」。

董元素有仙術,能把江陵的柑橘搬至長安的宮殿中。

吳剛被天帝懲罰,罰他砍伐月中的桂樹,卻怎麼砍也砍不倒。

【原文】捐資濟貧,當效堯夫之助麥;以物申敬,聊效野人之獻芹。

冒雨剪韭,郭林宗款友情殷;踏雪尋梅,孟浩然自娛興雅。

商太戊能修德,詳桑自死;寇萊公有深仁,枯竹復生。

王母蟠桃,三千年開花,三千年結子,故人藉以祝壽誕;上古大椿,八千歲為春,八千歲為秋,故人托以比嚴君。

去稂莠正以植嘉禾,沃枝葉不如培根本。

世路之蓁蕪當剔,人心之茅塞須開。

【註釋】(46)堯夫之助麥:宋范仲淹之子堯夫去東吳取租,路遇石曼卿三件喪事未辦,就把麥子給了石,回來後和范仲淹提起此事,與范仲淹不謀而合。

(47)野人之獻芹:相傳古代有個人自覺老水芹美味,便在鄉里的富豪面前稱道。

富豪聽言嘗了以後,既覺難吃又腹疼不已。

大家都譏笑這個人,他自己也感到很慚愧。

(48)冒雨剪韭:漢代郭林宗自己種菜,友人范達夜間來了,郭冒雨割韭菜做餅招待朋友。

(49)踏雪尋梅:唐孟浩然曾冒雪騎驢尋梅,說:「我的詩思正在風雪中的驢背上。」

(50)祥桑自死:商朝第十代王太戊即位後,有祥桑樹生長,七天後就合抱不過來。

傳說祥桑樹是對施政者的警告。

太戊於是實行德政,三天後祥桑樹就死了。

(51)枯竹復生:宋寇准封萊國公,後被貶為雷州司戶參軍,逾年而卒。

歸葬西京時,經過荊南公安,縣人設祭哭於路,折竹插地掛紙錢,枯竹竟生出筍來。

(52)嚴君:指父親。

(53)稂莠:都是害苗之草。

(54)蓁蕪:指荊棘。

(55)茅塞:像茅草一樣塞住了。

【譯文】捐資財救濟貧困,應當學范堯夫把一船的麥子送給石曼卿;以物品饋贈他人,就自謙倣傚山野之民獻芹菜以表敬意。

郭林宗殷切款待友人,親自冒雨去菜園剪韭菜;孟浩然詩懷曠達,踏雪尋梅自我娛樂雅興不凡。

商代太戊修行德政,作禍的祥桑便自己枯死。

寇准仁德深厚,插下的枯竹又長出嫩芽。

西王母的蟠桃,每三千年開一次花,三千年結一次果,故而人們借用桃子來祝壽;上古有大椿樹八千年才算一春,八千年才算一秋,所以人們借它來比喻自己的父親長壽。

稂莠是害草,去稂莠以使禾苗更茂盛;植物以根為本,與其使枝葉肥一美,不如培育根本。

社會上的惡人好比路上的雜草,應當剔除乾淨;世人愚昧無知,如同茅草塞住心靈,必須使它通暢才好。

分類:蒙學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幼學瓊林譯文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