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學瓊林譯文》卷二·身體:堯眉分八彩,舜目有重瞳。耳有三漏,大禹之奇形;臂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幼學瓊林譯文》卷二·身體

幼學瓊林譯文

卷二·身體

【原文】百體皆血肉之軀,五官有貴賤之別。

堯眉分八彩,舜目有重瞳。

耳有三漏,大禹之奇形;臂有四肘,成湯之異體。

文王龍顏而虎眉,漢高斗胸而隆準。

孔聖之頂若芋,文王之胸四一乳一。

【註釋】(01)百體:指身一體的各器一官。

(02)重瞳:眼中有兩顆瞳仁。

(03)三漏:三個耳孔。

(04)四肘:四個肘關節。

(05)斗胸:胸膛像斗一樣。

(06)隆準:高鼻樑。

(07)圩:本指窪田四周的堤埂,這裡指人的頭頂中間低四周高。

【譯文】身一體的各種器一官都是由血肉組成的,從人的五官上就可以看出貴賤之別。

相傳堯的眉一毛一分為八種色彩,舜的眼中有兩顆瞳仁。

耳朵上有三個耳孔,這是大禹令人稱奇之處;胳膊上有四個關節,這是成湯與眾不同之處。

周文王有像龍顏一樣的額頭和虎眉一樣的眉一毛一,漢高祖有像斗一樣的胸膛和高高的鼻樑。

孔子的頭像「圩」一樣呈凹形,周文王的胸有四個一乳一頭。

【原文】周公反握,作興周之相;重耳駢脅,為霸晉之君。

此皆古聖之英姿,不凡之貴品。

至若髮膚不可毀傷,曾於常以守身為大;待人須當量大,師德貴於唾面自乾。

讒口中傷,金可鑠而骨可銷;虐政誅求,敲其膚而吸其髓。

受人牽制曰掣肘,不知羞愧曰厚顏。

【註釋】(08)反握:手掌柔軟,可以握住連接的手腕。

(09)駢脅:肋骨連接在一起。

(10)守身為大:曾子認為,身一體髮膚,受之父母,應該一愛一護自己的身一體,不可毀傷。

(11)唾面自乾:唐一人婁師德認為人應該寬宏大量,就算被人唾在臉上,也應該讓唾沫自干,不作任何反抗。

(12)誅求:苛求。

【譯文】周公的手掌柔軟,可以反掌握住手腕,後來成為振興周的國相;重耳的肋骨連接在一起,最後成為晉國的君主,稱霸天下。

這些都是古代聖賢的英姿,超凡脫俗的品相。

至於連頭髮、皮膚都不能毀傷,像曾子那樣,認為身一體髮膚受之父母,常常把守護身一體當做一件大事;對待別人應該寬宏大量,就像婁師德那樣,就算被人唾在臉上,也應該讓唾沫自干,不作任何反抗。

中傷別人的讒言可以使金石熔化,也可以使骨肉毀滅;橫徵暴斂的殘酷統治,就像敲打人的肌膚吸一吮一人的骨髓一樣。

被別人牽制叫做「掣肘」,不知羞愧叫做「厚顏」。

【原文】好生議論,曰搖唇鼓舌;共話衷腸,曰促膝談心。

怒發冰冠,藺相如之英氣勃勃;炙手可熱,唐崔鉉之貴勢炎炎。

貌雖瘦而天下肥,唐玄宗之自謂;口有蜜而腹有劍,李林甫之為人。

趙子龍一身都是膽,周靈王初生便有須。

來俊臣注醋於囚鼻,法外行兇;嚴子陵加足於帝腹,忘其尊貴。

久不屈茲膝,郭子儀尊居宰相;不為米折腰,陶淵明不拜吏胥。

斷送老頭皮,楊璞得妻送之詩;新剝雞頭肉,明皇一愛一貴妃之一乳一。

纖指如春筍,媚眼若秋波。

【註釋】(13)藺相如:戰國時趙國人,曾出使秦國,斥責秦王不守信用而怒髮衝冠。

(14)崔鉉:唐朝宰相,當時權勢很大,時人謂之「炙手可熱」。

(15)李林甫:唐朝宰相,為人一陰一險狡詐,嘴上一套背後一套,時人稱他口蜜腹劍。

(16)趙子龍:即趙雲。

趙雲曾為救劉備夫人甘氏和劉備兒子劉禪,率幾十人在曹一操一百萬大軍中橫一衝一直一撞,劉備贊之曰:「子龍一身都是膽也!」(17)周靈王:姓姬,名洩心,周簡王之子,傳說他出生時就長有鬍子。

(18)來俊臣:唐武則天時的酷吏,慣用各種酷刑一逼一人招供。

(19)嚴子陵:漢嚴光,字子陵,少時與劉秀是非常要好的朋友。

劉秀當上皇帝後,嚴子陵因討厭做官,隱居於山間。

一次劉秀召嚴子陵入朝敘舊,徹夜長談,共臥一榻,嚴子陵酣睡中將腳伸到劉秀的肚子上。

第二天太史上奏說:「客星犯御座甚急!」劉秀笑曰:「朕故人嚴子陵共臥耳!」(20)郭公:郭子儀,唐代大臣,平定安史之亂中居功至偉,後官至宰相,享有崇高的威望和聲譽,世人謂之「權傾天下而朝不忌,功蓋一代而主不疑」。

魏博節度使田承嗣曾向他下拜說:「我的膝蓋已有十年沒彎曲了,今天是為宰相您才下拜。」

(21)陶令:即陶淵明。

陶淵明曾為彭澤縣令,郡裡官員要來,按禮儀他須穿戴整齊行叩頭拜見禮,陶淵明為人剛直,說:「我豈能為了五斗米的官俸而折腰?」於是棄官回家,並且為此作了一篇《歸去來辭》。

(22)楊璞:北宋隱士,曾應宋真宗之召到京城,他不願為官,在回答宋真宗問話時,詭稱臨行時其妻贈給他詩說:「更休落魄耽杯酒,且莫猖狂一愛一詠詩。

今日捉將宮裡去,這回斷送老頭皮。」

宋真宗聽後大笑,於是放他歸隱。

(23)雞頭肉:即新鮮芡實,果實呈小圓球形,上尖端突起,形如雞頭。

相傳楊貴妃有次出浴後對鏡梳妝,衣衫滑落,微露一一乳一,明皇捫弄曰:「軟溫新剝雞頭肉。」

安祿山在旁對曰:「滑膩初凝塞上酥。」

明皇笑曰:「信是胡兒只識酥。」

【譯文】喜歡議論別人,叫做「搖唇鼓舌」;一起傾訴感情,叫做「促膝談心」。

「怒髮衝冠」,是藺相如斥責秦王不守信用時的英勇氣概;「炙手可熱」,是人們形容唐代崔鉉貴為宰相時的咄咄權勢。

自己的容貌雖然瘦了,卻讓天下百姓得到了利益,這是唐玄宗形容自己的話;口中說著甜蜜的話,肚子裡卻拔劍相向,這是人們形容一奸一相李林甫的為人。

趙雲驍勇善戰,被劉備稱讚為「子龍一身都是膽」;周靈王剛出生時就長有鬍鬚,被人們認為是神聖。

來俊臣把醋灌在囚犯的鼻子裡,這是違法行兇的事;嚴子陵睡夢中把腳伸到光武帝劉秀的肚子上,忘記了劉秀已經貴為皇帝。

田承嗣很少向別人下拜,卻向郭子儀屈膝跪拜,因為只有郭子儀能夠使強藩屈服;陶淵明不願為五斗米的俸祿而奉承上司,於是辭官歸隱。

「斷送老頭皮」,這是宋代楊璞的妻子送給他的詩裡的一句;「新剝雞頭肉」,這是唐明皇形容楊貴妃一乳一房的用語。

手指纖細,就像春筍一樣;眼神嫵媚,就像秋波一樣。

【原文】肩曰玉樓,眼名銀海;淚曰玉箸,頂曰珠庭。

歇擔曰息肩,不服曰強項。

丁謂與人拂鬚,何其諂也;彭樂截腸決戰,不亦勇乎。

剜肉醫瘡,權濟目前之急;傷胸捫足,計安眾士之心。

漢張良躡足附耳,東方朔洗髓伐一毛一。

尹維倫,契丹稱為黑面大王;博堯俞,宋後稱為金玉君子。

土木形骸,不自妝飾;鐵石心腸,秉一性一堅剛。

【註釋】(24)丁謂:北宋大臣,字謂之,長洲(今江蘇吳縣)人。

他狡黠過人,善於揣摩人意。

寇准任宰相時,他任參知政事,即副宰相。

丁謂對寇准畢恭畢敬。

一次吃飯時,有湯落在寇准的鬍鬚上,丁謂起而為之揩拂,寇准笑曰:「參政,國之大臣,乃為長官拂鬚耶?」說得丁謂既羞又惱,對寇准心生怨恨。

(25)彭樂:南北朝時著名將領,曾率東魏軍與宇文泰的西魏軍交戰,被敵刺傷,腸子流一出,他將腸子截斷,繼續沖戰。

(26)傷胸捫足:楚漢戰爭時,劉邦與項羽在陣前對罵,項羽用箭射中劉邦胸部,劉邦為安定軍心,摀住腳說:「敵人射中了我的腳趾。」

(27)躡足附耳:韓信平定齊國後,寫信給劉邦,想要為齊代王,此時劉邦正被項羽圍困,見信大怒,欲斥責使者,張良暗中踩了劉邦的腳,並在他耳邊陳述利害,劉邦聽從張良建議,直接封韓信為齊王。

(28)洗髓伐一毛一:相傳東方朔曾遇見一位黃眉翁,黃眉翁稱自己已有九千歲,每三千年洗一次骨髓,每兩千年剝皮去一次一毛一。

(29)尹繼倫:北宋大將,多次打敗契丹人。

因其面黑,契丹人稱他為「黑面大王」。

(30)傅堯俞:北宋大臣,清直無私,直言朝政,人稱金玉君子。

【譯文】肩膀又稱「玉樓」,眼睛又名「銀海」;眼淚叫做「玉箸」,天庭名為「珠庭」。

把擔子放下休息叫做「息肩」,不肯屈服於人叫做「強項」。

丁謂替寇准拂拭鬍鬚上沾的湯,這是何其的諂媚啊!彭樂把被敵人刺出的腸子截斷繼續與敵決戰,這是何等的英勇啊!「剜肉醫瘡」,只能暫時緩解目前的窘境;「傷胸捫足」,這是劉邦使將士安心的計謀。

漢代的張良曾經躡足附耳,為劉邦獻計獻策;東方朔曾經遇到的奇人黃眉翁,可以每三千年洗一次骨髓,每兩千年剝皮去一次一毛一。

北宋大將尹繼倫多次打敗契丹人,契丹人稱他為「黑面大王」;北宋大臣傅堯俞敢於直抨朝政,後人稱他為「金玉君子」。

「土木形骸」是形容人的身一體不用額外妝飾;「鐵石心腸」是形容人的秉一性一堅毅剛強。

【原文】敘會晤曰得挹芝眉,敘契闊曰久違顏范。

請女客曰奉迓金蓮,邀親友曰敢攀玉趾。

侏儒謂人身矮,魁梧稱人貌奇。

龍章鳳姿,廊廟之彥;獐頭鼠目,草野之夫。

恐懼過甚,曰畏首畏尾;感佩不忘,曰刻骨銘心。

貌醜曰不揚,貌美曰冠玉。

足跛曰蹣跚,耳聾曰重聽。

欺欺艾艾,口訥之稱;喋喋便便,言多之狀。

可嘉者小心翼翼,可鄙者大言不慚。

腰細曰柳腰,身小曰雞肋。

【註釋】(31)挹芝眉:唐代隱士元德秀,字紫芝,風度飄逸。

房琯曾讚賞說:「見紫芝眉宇,使人名利之心都盡。」

見《新唐書·元德秀傳》。

(32)契闊:久別之意。

顏范:讚美別人面容可以作人的模範。

(33)奉迓:迎接。

奉,敬稱。

(34)金蓮:古時稱女子裹的小腳為金蓮。

【譯文】跟君子會晤叫做「得挹芝眉」,跟別人久別重逢叫做「久違顏范」。

邀請女一性一賓客叫做「奉迓金蓮」,邀請親朋好友叫做「敢攀玉趾」。

「侏儒」是指人的身材矮小,「魁梧」是說人的相貌奇特。

「龍章鳳姿」的人一定是朝廷中的傑出君子;「獐頭鼠目」的人一定是田野中的無用小人。

過度的恐懼叫做「畏首畏尾」,感激別人的恩情不忘叫做「刻骨銘心」。

形容相貌醜陋,叫做「不揚」;形容相貌俊美,叫做「冠玉」。

走路一瘸一拐,叫做「蹣跚」;形容耳聾之人,叫做「重聽」。

「期期艾艾」是形容不善言辭的樣子,「喋喋便便」是形容善於言辭的樣子。

做事小心翼翼,這是令人稱讚的;說話大言不慚,這是令人鄙視的。

形容腰肢纖細,叫做「柳腰」;形容身材瘦小,叫做「雞肋」。

【原文】笑人齒缺,曰狗竇大開;譏人不決,曰鼠首僨[fen]事。

口中雌黃,言事而多改移;皮裡春秋,胸中自有褒貶。

唇亡齒寒,謂彼此之失依;足上首下,謂尊卑之顛倒。

所為得意,曰吐氣揚眉;待人誠心,曰推心置腹。

心荒曰靈台亂,醉倒曰玉山頹。

睡曰黑甜,臥曰偃息。

口尚一乳一臭,調世人年少無知;三折其肱,謂醫士老成諳練。

【註釋】(35)僨事:敗事,把事情搞砸。

(36)口中雌黃:隨口更改說得不恰當的話。

形容言語前後矛盾,沒有一定見解。

《晉書·王衍傳》:「義理有所不安,隨即更改,世號口中雌黃。」

雌黃,即雞冠石,黃赤色,過去寫字用黃紙,寫錯了就用雌黃塗抹後重寫。

(37)皮裡春秋:孔子編《春秋》,對歷史人物和事件往往寓有褒貶而不直言,這種寫法稱為「春秋筆法」。

指藏在心裡不說出來的言論。

晉代名士褚裒,外表不露好惡,不肯隨便表示贊成或反對,心中卻存有褒貶,桓彝說他「有皮裡春秋」。

因晉簡文帝之母名春,為了避諱,改「春」為「一陽一」,因此又叫「皮裡一陽一秋」。

見《晉書·褚裒傳》。

(38)靈台:指心,心靈。

《莊子·庚桑楚》:「不可內於靈台。」

(39)玉山:形容人的品德儀容美好。

晉山濤稱讚嵇康說,平時好像高峻獨立的青松,喝醉了酒的時候,就像玉山搖搖欲倒的樣子。

見《世說新語·容止》。

【譯文】嘲笑別人缺少牙齒,叫做「狗竇大開」;譏諷別人猶猶豫豫,叫做「鼠首僨事」。

「口中雌黃」是形容人口中說的事情經常改變;「皮裡春秋」是指人嘴上不說,但心裡卻有明確的褒貶。

「唇亡齒寒」是形容兩者相互失去依靠,「足上首下」是形容顛倒了上下尊卑的次序。

形容所作所為非常得意,叫做「吐氣揚眉」;誠心誠意地對待別人,叫做「推心置腹」。

形容心裡慌張,叫做「靈台亂」;形容酒醉跌倒,叫做「玉山頹」。

睡覺稱做「黑甜」,臥倒稱做「息偃」。

「口尚一乳一臭」是形容世人年少無知;「三折其肱」是形容醫師經驗老到。

【原文】西子捧心,愈見增妍;醜婦效顰,弄巧反拙。

慧眼始知道骨,肉一眼不識賢人。

婢膝奴顏,諂容可厭;脅肩諂笑,媚一態難堪。

忠臣披肝,為君之藥;婦人長舌,為厲之階。

事遂心曰如願,事可愧曰汗顏。

人多言,曰饒舌,物堪食,曰可口。

澤及枯骨,西伯之深仁;灼艾分痛,宋祖之友一愛一。

唐太宗為臣療病,親剪其須;顏杲卿罵賊不輟,賊斷其舌。

不較橫逆,曰置之度外;洞悉虜情,曰已入掌中。

【註釋】(40)披肝:即披肝瀝膽。

露出肝臟,滴出膽汁。

比喻真心待人,傾吐心裡話。

也形容臣子非常忠誠。

(41)為厲之階:成為禍害的階梯。

厲,禍。

(42)西伯:即周文王。

傳說周文王令人鑿池沼時發現枯骨,他就讓人把枯骨好好安葬。

(43)灼艾分痛:灼艾,古時一種治病的方法,就是用燃一燒的艾草在人一體的一穴一位上熨、灼,使熱量通過一穴一位進入經絡,達到疏通經絡、祛寒療疾、養身保健的作用。

相傳宋太祖趙匡胤與弟趙匡義友好,一次趙匡義病重,太祖去看他,親自替他灼艾,趙匡義感到疼痛,於是太祖也取艾自灼,希望為他分痛。

(44)親剪其須:唐朝大將李績病重,大夫說需要龍鬚入藥,唐太宗就剪下自己的鬍子給他熬藥。

(45)顏杲卿:唐代人,與我國著名書法家顏真卿是堂兄弟,官至常山太守。

安史之亂中,鎮守常山,拒不投敵,被俘後怒罵安祿山不絕口,被割斷舌頭,噴血而死。」

【譯文】西施捧心皺眉,越發增加她美麗的容顏;東施倣傚西施皺起眉頭,反而弄巧成拙。

具有慧眼的人,才能分辨出得道的仙人;只有肉一眼凡胎的人,分辨不出賢良之士。

「婢膝奴顏」這種諂媚的樣子讓人厭惡,「脅肩諂笑」這種諂媚的姿態讓人難堪。

忠臣像披肝瀝膽一樣向帝王建言,就是帝王的良藥;婦人搬弄是非,就是為禍的階梯。

事情符合自己的心意叫做「如願」,做事情有愧於心叫做「汗顏」。

人說的話多了,叫做「饒舌」;食物味美,叫做「可口」。

周文王安葬發現的枯骨,可見他的宅心仁厚;宋太祖灼艾分痛,可見他對弟弟的友一愛一。

唐太宗為給大臣李績治病,親自剪下自己的鬍鬚入藥;顏杲卿被安祿山俘虜之後罵不絕口,反賊就割斷了他的舌頭。

不將強一暴放在心上,叫做「置之度外」;洞悉了敵人的情況,叫做「已入掌中」。

【原文】馬良有白眉,獨出乎眾;阮籍作青眼,厚待乎人。

咬牙封雍齒,計安眾將之心;含淚斬丁公,法正叛臣之罪。

擲果盈車,潘安仁美姿可一愛一;投石滿載,張孟一陽一醜態堪憎。

事之可怪,婦人生須;事所駭聞,男人誕子。

求物濟用,謂燃眉之急;悔事無成,曰噬臍何及。

情不相關,如秦越人之視肥瘠;事當探本,如善醫者只論一精一神。

無功食祿,謂之一屍一位素餐;譾[jian]劣無能,謂之行一屍一走肉。

老當益壯,寧知白首之心;窮且益堅,不墜青雲之志。

一息尚存,此志不容少懈;十手所指,此心安可自欺。

【註釋】(46)白眉:三國時蜀國的馬良眉中有白一毛一,故人稱白眉。

他們兄弟五人都有才名,而以馬良為最高。

鄉諺曰:「馬氏五常,白眉最良。」

(47)青眼:晉阮籍能為青白眼,遇喜歡或尊敬的人用青眼,即眼睛正視,眼珠在中間;遇討厭或輕視的人用白眼,即眼珠向上或向旁邊看。

阮籍母親去世,有禮俗之士來弔唁,他就以白眼對之。

嵇康聞之,乃繼酒挾琴來造訪,阮籍大悅,乃見青眼。

見《晉書·阮籍傳》。

(48)封雍齒:雍齒是劉邦的老鄉,曾隨劉邦起事,不服劉邦,幾次反叛,最終歸順劉邦。

漢初封侯時,眾將爭執不下,人心惶惶,劉邦就採納張良的建議,把他最痛恨的雍齒封為侯,才使眾將安心。

(49)丁公:項羽帳下大將,曾有機會斬殺劉邦,但聽了劉邦勸說之辭,放他而去。

項羽兵敗後,丁公投奔劉邦,劉邦以他不忠於項羽之名將他斬首。

(50)擲果盈車、投石滿載:晉代潘安仁貌美,每次出車,婦人一愛一慕他,都向他扔水果,裝滿了車;張孟一陽一奇醜,每次出門,婦人就往他車上扔石頭。

見晉代裴啟《語林》。

(51)秦越人之視肥瘠:唐代韓愈《諍臣論》中說:「視政之得失,若越人視秦人之肥瘠,忽焉不加於喜戚於其心。」

(52)探本:追究本源。

(53)一屍一位:比喻一個有職位而不做任何工作的人。

一屍一:古代祭禮中代表神像端坐不用做任何動作的人。

(54)素餐:指白吃飯。

譾劣:淺薄低劣。

(55)十手所指:被很多人的手指所指點。

比喻個人的言論和行動總是在眾人的監督之下,不允許做壞事,做了也不可能隱瞞。

《禮記·大學》:「曾(56)子曰:『十目所視,十手所指,其嚴乎!』

【譯文】馬良眉中有白一毛一,在他的五個兄弟中才華最高;阮籍用青眼看人的話,就是尊重客人。

劉邦咬牙封雍齒為侯,是為了讓眾將安心;劉邦含淚斬殺救過自己的丁公,是為了讓叛臣伏法。

晉代潘安仁容貌俊美,每次乘車出門,一愛一慕他的婦人會給他的車上扔滿水果;張孟一陽一容貌奇醜,每次乘車出門,婦人就往他車上扔滿石頭。

最奇怪的事情,莫過於婦女長出鬍鬚;最駭人聽聞的事情,莫過於男人生出孩子。

尋找應急用的東西,叫做解「燃眉之急」;後悔做事情沒有成功,叫做「噬臍何及」。

形容兩件事情毫不相關,就像越國人對秦國人的土地肥瘠毫不關心一樣;事情應該追本究源,就像有經驗的醫生探究「一精一」和「神」一樣。

沒什麼功勞卻吃著國家的俸祿,這就叫「一屍一位素餐」;淺薄無能的人,可以稱為「行一屍一走肉」。

老當益壯,可以知道白首之人的心志;窮且益堅,不能喪失青雲直上的志氣。

只要還存在一口氣,心裡的志願就不應鬆懈;一個人的言論和行動總處於眾人的監督之下,因此絕不能在心裡欺騙自己。

分類:蒙學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幼學瓊林譯文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