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學瓊林譯文》卷二·朋友賓主:爾我同心,曰金蘭(04);朋友相資(05),曰麗澤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幼學瓊林譯文》卷二·朋友賓主

幼學瓊林譯文

卷二·朋友賓主

【原文】取善輔仁(01),皆資(02)朋友;往來交際,迭為主賓(03)。

爾我同心,曰金蘭(04);朋友相資(05),曰麗澤(06)。

東家曰東主(07),師傅曰西賓(07)。

父所交遊,尊為父執(08);己所共事,謂之同袍(09)。

心志相孚(10)為莫逆(11),老幼相交曰忘年(12)。

刎頸交(13),相如與廉頗;總角好(14),孫策(15)與周瑜(16)。

膠漆相投(17),陳重之與雷義(18);雞黍之約(19),元伯之與巨卿。

【註釋】(01)取善輔仁:吸取朋友的長處來培養自己的仁德。

善,長處。

仁,仁義。

(02)資:憑借,依靠。

(03)迭為主賓:雙方互為主賓。

迭,交替,輪流,更迭。

(04)金蘭:《易·系辭上》載:「二人同心,其利斷金;同心之言,其臭如蘭。」

形容志同道合的人,後來則引申為異姓兄弟之間的結拜。

(05)資:資助。

(06)麗澤:比喻互相資助。

(07)東家、西賓:古人待客,按照禮儀,主人坐在東面向西面,所以稱作「東家」或「東主」,賓客坐在西面,面向東面。

(08)父執:父親的朋友。

執,就是至交,好友的意思。

(09)同袍:同穿一條戰袍的戰友,後來多比喻特別有交情,關係十分密切的人。

(10)心志相孚:心意相通,以誠相待。

孚,信用,相應,符合。

(11)莫逆:沒有牴觸,思想感情一致,比喻情投意合,感情深厚。

(12)忘年:就是忘年交。

指兩個人年紀或輩分相差懸殊,但卻可以稱為知心的朋友。

(13)刎頸交:同生死,共患難的朋友。

戰國時趙國大將軍廉頗不屈居於藺相如之下,揚言要當面羞辱相如。

相如為了國家利益,不計私仇,對廉頗一忍再忍,最後廉頗深受感動。

後來廉頗肉袒上門負荊請罪,最終與相如結為「刎頸之交」。

(14)總角好:用來比喻童年時代就是很好的朋友。

總角就是古代兒童把頭髮梳成一個向上的小辮,這裡指童年時代。

(15)孫策:孫氏政權的建立者,其弟孫權稱帝追尊其為長沙桓王。

(16)周瑜:字公瑾,幫助孫策創立政權,後輔佐孫權。

(17)膠漆相投:用來比喻情投意合,如膠似漆,親密而無間。

(18)雷義、陳重:東漢人。

雷義、陳重分別舉茂才和孝廉,二人先是互相謙讓,太守和刺史都不同意,最後二人同拜尚書郎。

所以人們稱他們的關係就像膠漆一樣堅固。

(19)雞黍之約:《後漢書·範式傳》記載,東漢,山一陽一金鄉的範式(字巨卿)與汝南張劭(字元伯)是京城洛一陽一太學裡的同學,關係特別要好,後來各自回家。

範式約定兩年後到張劭家拜訪,轉眼約期已到,張劭殺雞煮黍準備待客,他的母親說:「分別兩年,千里之外,怎麼能相信。」

張元伯說:「范巨卿是守信的人,一定不會違約。」

後來範式果然如期而至。

後來用「范張雞黍」來表示朋友間的信義與深情。

【譯文】吸取朋友的長處來培養自己的仁德,講的是依靠朋友;朋友之間的往來交際,是輪流做主人和客人。

你我同心的朋友叫做「金蘭」;朋友之間的相互資助叫做「麗澤」。

東家叫做「東主」,師傅叫做「西賓」。

父親的朋友尊為「父執」;與自己共事的人稱為「同袍」。

心意相通又以誠相待的朋友稱為「莫逆」,老人和年輕的人交朋友稱作「忘年」。

「刎頸之交」,說的是戰國時候的藺相如和廉頗生死與共的情誼;「總角之好」,說的是三國時期的孫策和周瑜在孩提的時候就是很好的朋友。

像膠漆一樣互相黏合的友誼,說的是雷義和陳重堅不可破的友情;雖然隔了兩年依然殺雞作黍等待好友到來,說的是範式和張劭的約定。

【原文】與善人交,如入芝蘭之室(20),久而不聞其香;與惡人交,如入鮑魚之肆(21),久而不聞其臭。

肝膽相照(22),斯為腹心(23)之友;意氣不孚(24),謂之口頭之交(25)。

彼此不合,謂之參商(26);爾我相仇,如同冰炭(27)。

民之失施,乾餱[hou]以愆[qiān](28);他山之石,可以攻玉(29)。

落月屋樑(30),相思顏色(31);暮雲春樹,想望豐儀(32)。

【註釋】(20)芝蘭之室:比喻賢士所居的地方。

(21)鮑魚之肆:比喻惡人所聚集的地方。

鮑魚,醃魚。

(22)肝膽相照:比喻朋友之間以誠相待。

肝膽則比喻真誠的心。

(23)心腹:推心置腹的朋友。

(24)意氣不孚:志趣不相同。

不孚,不信任。

(25)口頭之交:表面相交,實際上很沒誠意。

(26)參商:參、商兩顆星,一個在東面,一個在西面,此出彼沒,永遠不相見。

後來用其比喻人分離不能相見,也用來比喻不和睦。

(27)冰炭:冰和炭是不能相容的事物,用其比喻二者不能相容。

(28)民之失德,干餱[hou]以愆[qiān]:《詩經·小雅·伐木》:「民之失德,干餱以愆。」

意思就說是人們如果道德都淪喪了,一塊乾糧這樣一件小事情在朋友間也會引來糾紛。

干餱,乾糧。

愆,差錯,失誤。

(29)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出自《詩經·小雅·鶴鳴》比喻別的國家的賢才可以輔佐本國,就好像其他山上的石頭可以用來做琢磨玉器的石頭一樣。

後來則用來比喻能幫助自己改正缺點的外力,一般指朋友。

(30)落月屋樑:唐代李白曾被流放到夜郎。

杜甫寫《夢李白兩首》其中有「落月屋滿梁」的詩句。

(31)顏色:指面容。

暮雲春樹:杜甫的《春日憶李白》中有這樣的詩句:「渭北春天樹,江東日暮雲。」

(32)豐儀:儀表。

【譯文】和好人交往,就像進入放著香草的屋子,時間久了就聞不到它的芳一香味了;和惡人交往,就好像進入賣鹽漬魚的店舖,時間久了也聞不到它的腥臭味了。

以誠相待,這才是推心置腹的朋友;志趣不同,只可算做口頭上的交情。

彼此之間的不合,稱之為「參商」;你我相互仇視,就像不能兼容的冰炭。

人們如果喪失道德,朋友間連乾糧這樣的小事情也可能引來糾紛;別的山上的石頭可以用來雕琢玉器。

「落月屋樑」是描繪杜甫夢見李白的容顏;「暮雲春樹」則表達了杜甫想望李白的風采。

【原文】王一陽一在位(33),貢禹彈冠以待薦;杜伯非罪(34),左儒寧死不徇君。

分首(35)判袂[mei](36),敘別之辭;擁彗(37)掃門(38),迎迓[ya](38)之敬。

陸凱折梅(39)逢驛使,聊寄江南一枝春;王維折柳贈行人,遂唱一陽一關三疊曲。

頻來無忌,乃雲入幕之賓(40);不請自來,謂之不速之客(41)。

醴酒不設(42),楚王戊待士之意怠;投轄於井(43),漢陳遵留客之心誠。

【註釋】(33)王一陽一在位,貢禹彈冠:漢代的王一陽一與貢禹是好友,王一陽一做了官,貢禹也拿出帽子,彈掉上面的灰塵,等待他推薦自己。

後來用「彈冠相慶」指因將做官而相互慶賀。

也泛指利害相同者為某件得意的事情共同慶賀。

多含有貶義。

(34)杜伯、左儒:杜伯、左儒是周宣王時的人。

周宣王無緣無故殺害杜伯,左儒力爭,後也被殺死。

(35)分首:分頭,表示兩人分開。

(36)判袂[mei]:衣袖分開,也表示朋友離別。

(37)擁彗:拿掃帚。

古人迎接賓客,常拿著掃帚以示敬意。

(38)掃門:清掃門庭。

迎迓:迎接。

(39)陸凱折梅:《荊州記》記載,三國吳陸凱和范曄是好友,後來兩人一個在江南,一個居住長安。

有一年冬日,剛好從南方來了一個傳遞公文的驛吏,陸凱便折了一枝梅花,叫驛吏帶給范曄,並且附去一首詩:「折花逢驛使,寄與隴頭人。」

後來用此比喻對遠方友人表達思念之情。

(40)入幕之賓:《晉書·郗超傳》記載,晉代謝安與王坦之曾去桓溫一家一里議事,桓溫叫郗超躲在帳子裡聽。

結果來了一陣風,把帳子吹開,看見郗超,於是謝安笑笑說:「郗生可謂入幕之賓矣。」

幕,指帷帳。

(41)不速之客:不請而自來的客人。

速,邀請。

(42)醴酒不設:西漢楚元王與穆生交情很好,穆生不喜歡喝酒,元王每次設宴都為他準備甜酒,後楚王戊繼位,開始也常備甜酒,後來漸漸忘了準備甜酒,穆生說:「可以離去了。」

後來用此來形容對人的敬禮漸漸減少。

醴酒,甜酒。

(43)投轄於井:《漢書·陳遵傳》記載,漢陳遵,字孟公,嗜酒,好客,留客之心誠,每次宴請賓客,總是關上門,取下客人車軸的轄投入井中,使車不能行,不讓客人走。

轄,固定車輪與車軸位置,插一入軸端孔一穴一的銷釘。

後來用「陳遵投轄」表示主人好客,盛情招待。

【譯文】王一陽一當了官,貢禹就彈掉自己帽子上的灰塵等待被推薦做官;杜伯沒有罪而被殺,左儒寧願與朋友一起死也不屈從周宣王。

「分首」和「判袂」是表示朋友告別的詞語;「擁彗」和「掃門」,則是迎接客人的到來而表示的敬意。

陸凱折一枝梅花托驛使轉給范曄,報道江南早春的信息;王維折一枝柳條送給即將遠行的朋友,於是唱出了《一陽一關三疊》曲。

經常來往沒有顧忌的人,稱之為「入幕之賓」;不請卻自己來的客人,稱之為「不速之客」。

宴會不再設醴酒,說明楚王戊對待士人的心意已經不如以前了;把車軸上的銷釘丟入井中,說明漢代陳遵挽留客人的心很誠懇。

【原文】蔡邕倒屣以迎賓(44),周公握發而待士(45)。

陳蕃器重徐稚,下榻相延(46);孔子道遇程生,傾蓋而語(47)。

伯牙絕弦(48)失子期,更無知音之輩;管寧割席拒華歆(49),調非同志之人。

分金多與(50),鮑叔獨知管仲之貧;綈袍垂一愛一(51),須賈深憐范叔之窘。

要知主賓聯以情,須盡東南之美(52);朋友合以義,當展切偲[cāi]之誠(53)。

【註釋】(44)倒屣以迎賓:漢末蔡邕,字伯喈。

《三國誌·魏志·王粲傳》記載,蔡邕富有才名,在朝廷地位很高,家中常常車馬盈門,賓客滿座。

有一天,突然得知王粲上門求見,蔡邕慌得倒拖著鞋子出來迎接,並向眾賓客介紹說:「王粲有異才,我不如他。」

後來用「伯喈倒屣」表示熱情迎客。

屣也作履,都是對鞋的稱呼。

(45)握發而待士:《韓詩外傳》卷三《史記·魯周公世家》記載,周公為了招攬天下的賢士,曾經「一沐三握發,一飯三吐哺」。

意思是對求見的人不怠慢,即使是正在洗頭、吃飯,也立刻停下來接待。

後來則用此表示禮賢下士,求才殷切,為國事一操一勞。

(46)下榻相延:《後漢書·徐稚傳》記載,豫章太守陳蕃很器重隱士徐稚,專門為他準備一個坐榻,徐稚一走,就把坐榻收起來。

(47)傾蓋而語:《孔子·家語·致思》記載,孔子在郯地路上遇到程子,兩人停車交談,車蓋互相傾斜,雙方意見投合,一談就是一整天。

後來用「傾蓋而語」來形容朋友相遇親切交談,也表示志同道合,一見如故。

蓋,車蓋,形狀如傘。

(48)伯牙絕弦:《呂氏春秋·本味》記載,俞伯牙善於彈琴,鍾子期善於聽琴,伯牙琴音志在高山,或志在流水,子期都能心領神會,一聽便知。

子期死後,伯牙不再彈琴,認為世上再沒有這樣的知音了。

後來用「伯牙絕弦」比喻哀悼亡友或慨歎無有知音之苦。

(49)管寧割席拒華歆:《世說新語·德行》記載,東漢末年,管寧與華歆同席讀書。

一次,有人乘坐軒車經過門前,管寧讀書如故,而華歆卻放下書跑出去看。

管寧於是將蓆子割成兩半,說:「你不是我要的朋友。」

從此與華歆分開坐。

後來用「割席」指朋友絕交。

(50)分金多與:齊國人鮑叔牙曾與管仲一起經商,因管仲家貧,總是多分錢與管仲。

(51)綈袍垂一愛一:《史記·范雎蔡澤列傳》記載戰國時范雎曾受須賈陷害,慘遭毒打,幾乎死去,後改名張祿逃到秦國擔任相國。

須賈出使秦國,范雎破衣去見,須賈送他一件綈袍。

第二天,須賈才發現范雎已擔任秦國相國,於是肉袒謝罪。

范雎因為須賈贈予綈袍,戀戀有故人之意,所以便寬釋了他。

後來用「綈袍情」來比喻不忘貧寒舊友。

(52)盡東南之美:《滕王閣序》「賓主盡東南之美」。

意思是說賓主全都是東南地區優秀的人士。

(53)展切偲[cāi]之誠:以誠相待,表示互相切磋、勉勵的誠意。

【譯文】蔡邕急著迎接客人把鞋子都穿倒了,周公洗頭髮的時候,客人來訪,他捏著頭髮就出去了。

陳蕃特別器重名士徐稚,專門設一個一床一榻接待他;孔子在路上遇見程生,停車親密交談,車蓋傾斜相交。

俞伯牙弄斷琴弦不再彈琴,是因為鍾子期死了,這個世上再也沒有能聽懂他琴音的人了;管寧割斷蓆子拒絕和華歆同坐一席讀書,是因為他們不是志同道合的人。

經商分利時寧肯讓管仲多拿一份,因為鮑叔牙知道管仲家裡很貧窮;把綈袍送給范雎,是須賈對他的困窘深表憐憫。

要知道主人和賓客要靠感情來聯絡,那麼雙方都應該是東南一方的名人;朋友之間的交往要合乎道義,雙方都要表現自己的誠意。

分類:蒙學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幼學瓊林譯文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
語言學習